《桃花源记》地毯式复习带答案解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36357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源记》地毯式复习带答案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桃花源记》地毯式复习带答案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桃花源记》地毯式复习带答案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桃花源记》地毯式复习带答案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桃花源记》地毯式复习带答案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桃花源记》地毯式复习带答案解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桃花源记》地毯式复习带答案解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桃花源记》地毯式复习带答案解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桃花源记》地毯式复习带答案解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桃花源记》地毯式复习带答案解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桃花源记》地毯式复习带答案解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桃花源记》地毯式复习带答案解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桃花源记》地毯式复习带答案解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桃花源记》地毯式复习带答案解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桃花源记》地毯式复习带答案解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桃花源记》地毯式复习带答案解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地毯式复习带答案解读.docx

《《桃花源记》地毯式复习带答案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地毯式复习带答案解读.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桃花源记》地毯式复习带答案解读.docx

《桃花源记》地毯式复习带答案解读

《桃花源记》复习

时间

复习要点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

作者,又名,字,世称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朝代)著名田园诗人。

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

《桃花源记》、是传世名篇。

我们还学过他的诗《》《》。

二、文言实、虚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以注释为主)

【一般词语】

[缘][芳][落英][缤纷][异]

[穷][复][仿佛][才][平旷]

[俨然][属][阡陌][悉、咸]

[黄发垂髫][怡然][乃][具][问讯]

[叹惋][延][语(yù)][扶][向][及][诣][遣][欣然][规][果]

【一词多义】

[志]①(寻向所志)②(处处志之)[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寻]①(寻向所志)②(寻病终)

[闻]①(村中闻有此人)②(具言所闻)[舍]①(便舍船)②(屋舍俨然)[作]①(其中往来种作)②(设酒杀鸡作食)【古今异义】

[鲜美]古:

[开朗]古:

[交通]古:

今:

今:

今:

[妻子]古:

[绝境]古:

[无论]古:

今:

今:

今:

[如此]古:

[不足]古:

今:

今:

【通假字】通“”,意思。

三、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重点词要翻译准确)

四、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内容要点

(一)文章层次结构内容归纳:

文章线索:

第一部分(第1段):

写渔人

第二部分(第2、3段):

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第2段:

写渔人进入桃花源,描写了桃源的和。

第3段:

写桃花源人邀请渔人做客及渔人辞去的过程。

所见:

、、、、(环境良好)

(生活安定)

所闻:

、(与世隔绝之久)

所历:

、(民风淳朴)

第三部分(第4、5段):

写渔人,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花源的情形。

(为桃花源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含蓄地表明这个桃花源是虚构的)

(二)内容要点归纳

用原文语句回答: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

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

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

8.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

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有什么作用?

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

3.“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

4.“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

5.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

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

8.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

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

9.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10.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11.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那些内容?

12.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一下这个“世外桃源”的美妙。

ABC

五、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态度)

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

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

六、迁移拓展

1.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

2.渔人是个怎样的人?

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

3.由“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启示?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

《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

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饮酒》。

二、文言实、虚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以注释为主)

【一般词语】

[缘]沿着,顺着。

芳]香花。

[落英]落花。

[缤纷]繁多样子。

[异]感到诧异。

[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复]再。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才]仅。

[平旷]平坦开阔。

[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

[阡陌]田间小路。

[悉、咸]全,都。

[黄发垂髫]指老人小孩。

[怡然]形容喜悦。

[乃]竟然。

[具]详细。

[问讯]打听消息。

[叹惋]感叹惊讶。

[延]邀请。

[语(yù)]告诉。

[扶]沿,顺着。

[向]从前,旧的。

[及]到。

[诣]到。

[遣]派。

[欣然]高兴的样子。

[规]计划。

[果]实现。

【一词多义】

[志]①标记。

(寻向所志)②做标记。

(处处志之)[为]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i)对,向。

(不足为外人道也)[寻]①寻找。

(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

(寻病终)[闻]①听说。

(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

(具言所闻)[舍]①(shě)舍弃,放下。

(便舍船)②(shè)房舍。

(屋舍俨然)[作]①劳作。

(其中往来种作)②做。

(设酒杀鸡作食)

【古今异义】

[鲜美]古:

鲜艳美丽。

今:

食物味道好。

[开朗]古:

地方开阔,光线充足。

今:

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交通]古:

交错相通。

今:

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古:

妻子儿女。

今:

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

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

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古:

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

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

[如此]古:

像这样。

今:

这样。

[不足]古:

不值得。

今:

不充足;不满。

【通假字】[要]通“邀”,邀请。

四、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内容要点

(一)文章层次结构内容归纳:

文章线索:

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

第一部分(第1段):

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2、3段):

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第2段:

写渔人进入桃花源,描写了桃源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风尚。

第3段:

写桃花源人邀请渔人做客及渔人辞去的过程。

所见: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环境良好)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生活安定)

所闻:

避秦时乱、来此绝境(与世隔绝之久)

所历: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民风淳朴)

第三部分(第4、5段):

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花源未果的情形。

(为桃花源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含蓄地表明这个桃花源是虚构的)

 

(【成语】[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

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

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

津,渡口。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二)内容要点归纳

用原文语句回答: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

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

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

豁然开朗。

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

先世避秦时乱。

8.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

诣太守,说如此。

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

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

事出偶然,意料之外。

3.“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

由于“甚异之”,想探个究竟。

4.“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

初极狭,才通人。

5.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

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

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

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

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

8.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

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

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

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

9.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渔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和平安定的生活。

10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这样写的目的?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

暗示桃源是虚构的。

11.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那些内容?

“如此”包括渔人自己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村中人的生活情况,以及他归途中作记

号的事。

12.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一下这个“世外桃源”的美妙。

1)自然环境优美②社会环境安宁、民风淳朴。

③百姓生活富足、和乐。

五、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态度)

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

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

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

用意是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

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六、迁移拓展

1.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

豁然开朗。

2.渔人是个怎样的人?

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

渔人背信弃义、不守诺言。

写渔人的作用:

一方面与桃花源中人的淳朴好客形成对比,加深了人们对桃花源外社会的认识,突出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会;另一方面,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渔人是组织材料的需要。

由“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启示?

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可。

《桃花源记》

(一)【2012镇江市】

【甲】见鱼人,乃大惊。

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遂与外间隔。

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桃花源记》)

【乙】贞观十九年,太宗征高丽,次定州,有兵士到者,帝御州城北门楼抚慰之。

有从卒一人病,不能进,诏至床前,问其所苦,仍敕州县医疗之,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

及大军回次柳城,诏集前后战亡人骸骨,设太牢致祭,亲临,哭之尽哀,军人无不洒泣。

兵士观祭者,归家以言其父母曰:

“吾儿之丧,天子哭之,死无所恨。

太宗征辽东,攻白岩城,右卫大将军李思摩,为流矢所中,帝亲为吮血,将士莫不感励。

(选自《贞观政要》)

【注】①太牢:

古代祭祀对牛、羊、豕(shi,猪)三具备谓之“太牢”,太牢之祭是古代国家规格最高的祭祀大典。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①便要还家()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③次定州()④天子哭之,死无所恨()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

(4分)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

3.【甲】文中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2分)

4.【乙】文写了唐太宗的哪几件事情?

从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是怎样的君王?

(3分)

 

《桃花源记》

(二)【2012三明市】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乙】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日: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日: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署易节,始一反焉。

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每句标一处)(2分)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2分)

(1)便要还家()

(2)杂然相许()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其如土石何

B.具答之投诸渤海之尾

C.屋舍俨然杂然相许

D.不复出焉且焉置土石

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文: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译文:

5.内容理解。

(4分)

(1))甲段作者虚构桃花源,表达了怎样的愿望?

(2分)

答:

(2)乙段“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当时人们怎样的愿望?

(2分)

答:

《陋室铭》

(一)(2008年厦门市)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孔子曰:

“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

”曾子曰:

“何谓也?

”子曰:

“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

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

”故曰: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王肃《孔子家语》)

[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

②益:

长进。

③损:

减损。

④贤己者:

比自己贤良的人。

⑤说:

谈论。

⑥视:

看,比照。

⑦化:

融和。

⑧鲍鱼之肆:

卖咸鱼的店铺。

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

(3分)

    ①谈笑有鸿儒       ②无案牍之劳形        ③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2.在《古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

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适合[乙]段“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

(只需填序号)(2分)

日:

 A.太阳    B.白天    C.日子    D.每天,一天天地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4.简答题:

(5分)

(1)[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

[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            ”和“           ”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

(2分)

(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

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

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3分)

                                                                              

《陋室铭》【二】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乙】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shèn)漉(lù),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qì),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

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

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

“卿不闻朱买臣妻邪?

”时闻者多哂之。

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注释】:

耽:

极爱好。

   斗储:

一斗粮食的贮存。

意怡如:

内心还是安适愉快的。

   哂:

讥笑。

1. 解词

(1)惟吾德馨 ()

(2)无案牍之劳形()(3)有仙则名(    )  

(4)不营产业(     )(5)欢守志弥固(      )(6)每移案  ()    

2翻译

(1)孔子云:

“何陋之有?

 

(2)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3.内容上,甲乙两文同样描写居室环境,甲文以“                   ”绘陋室幽雅,乙文用“                       ”写居室清静;写法上,两文都采用                 手法。

4,对甲乙两文作者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你有什么看法?

请简要谈谈。

  

5.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是陋还是不陋呢?

根据文章内容列出理由。

 

6.【甲】文的刘禹锡和【丙】文的王欢都安贫乐道,其具体表现有什么不同?

 

《桃花源记》

(一))

1.(4分)①“要”同“邀”,邀请②妻子儿女③驻扎(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④遗憾(答对一个得1分)

2.(4分)①(2分)(他们)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乃”、“无论”译错一个扣1分)②(2分)因此将士们没有不高兴地愿意跟从的。

(或意译:

因此将士们没有不甘心情愿随驾出征的。

)(“是以”、“莫”译错一个扣1分)

3.(2分)桃源人叹惋桃花源外面战乱不绝,民不聊生。

(意思对即可)

4(3分)亲临州城北门楼抚慰兵士:

床前询问士兵的病情并令州县为他治疗(答对其中一点即可);亲自祭奠阵亡将士;为李思摩吮血。

(答对两点得1分,答对四点得2分,答对一点不得分)宽厚仁爱,体恤将士,善于收揽人心(1分)。

(答对一点即得分,意思对即可)

附:

《贞观政要》(节选)的参考译文:

贞观十九年,太宗亲征高丽,驻扎在定州,只要有士兵到来,太宗都亲临州城北门楼抚慰他们,当时有一个随从的士兵病重,不能进见。

太宗诏令把他抬到自己的床前,询问他的病情,下令州县的医官给他好好治疗。

因此将士们没有不心甘情愿跟随太宗出征的。

等到大军回师驻扎柳城,又诏令收集前后阵亡将士的骸骨,设太牢隆重祭奠。

太宗亲临祭祀,为死者哀悼痛哭,全军将士无不落泪哭泣。

观看祭祀的士兵回到家乡,把这件事情告诉阵亡者的父母,他们的父母说:

“我们的儿子战死,天子为他哭丧致哀,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太宗征伐辽东,攻打白岩城,右卫大将军李思摩被乱箭射中,太宗亲自替他吮血止伤,将士们没有不因此而受感动和深受激励的。

《桃花源记》

(二)

1.(2分)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每小题1分)

2.(2分)

(1)通“邀”,邀请

(2)赞同,赞许(每小题1分)

3.(3分)C

4.(4分)

(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2)冬夏换季(寒来暑往),(他们)才往返一次。

或:

一年的时间,(他们才往返一次。

(每小题2分,翻译准确、表连通顺即可)

5.(4分)

(1)表达了作者向往自由、平等、和谐生活的愿望。

(2)反映了人们与困难作斗争、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愿望。

(每小题2分,意对即可)

《陋室铭》

(一)

答案:

1.(3分)每个解释1分。

酌情给分。

①博学的人   ②使身体劳累   ③所以,因此

2.(2分) D

3.(4分)每句2分。

酌情给分。

①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显得简陋了。

②商喜欢和比自己贤良的人相处,赐喜欢评论不如自己的人。

4

(1)(2分)各1分。

出现错别字不得分。

诸葛庐(南阳诸葛庐)   子云亭(西蜀子云亭)

(2)(3分)答题要求:

内容上扣住“交朋友”的话题,从正、反面谈皆可,要结合文段内容;语言表达清楚流畅。

内容2分,语言1分。

脱离文段泛泛而谈者最多得2分。

例一:

我认为对象的选择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选择那些可以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

例二:

交朋友应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自己便能不断受到好的影响而不断提高。

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就如商一定会在贤于自己的朋友的影响下成长一样。

例三:

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自身的修养之外,朋友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所谓“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多与“善人”、“鸿儒”交往,有助于修身养性。

《陋室铭》【二】1.

(1)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2)使身体劳累(3)出名、著名(4)经营、谋求(5)更(6)桌子 2.

(1)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2)我稍作修理,让它不能从上面漏土漏雨。

(3)这是简陋的屋子,只要我品德高尚就不简陋了。

(4)王欢坚守志向更加牢固,终于成为一位饱学的大儒。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庭阶寂寂或万籁有声。

对比。

4.示例一:

我很欣赏文中作者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

生活中人们往往面临种种诱惑,只要能像作者那样保持淡泊的心境,就一定提高自身的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

示例二:

我不赞成文中作者的人生态度。

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哪来的精神享受?

何况,人生在世,就应该轰轰烈烈创造一番事业,为社会做贡献。

5.不简陋,因为居室环境雅,生活情趣雅,主人品德高尚。

6.甲文刘禹锡甘居陋室,情趣高雅,怡然自得。

乙文王欢甘守贫困,专心治学,终有所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