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秋季实验版教案 三年级14 认识分数.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372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秋季实验版教案 三年级14 认识分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数学秋季实验版教案 三年级14 认识分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数学秋季实验版教案 三年级14 认识分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数学秋季实验版教案 三年级14 认识分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数学秋季实验版教案 三年级14 认识分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数学秋季实验版教案 三年级14 认识分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数学秋季实验版教案 三年级14 认识分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数学秋季实验版教案 三年级14 认识分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数学秋季实验版教案 三年级14 认识分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数学秋季实验版教案 三年级14 认识分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数学秋季实验版教案 三年级14 认识分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数学秋季实验版教案 三年级14 认识分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秋季实验版教案 三年级14 认识分数.docx

《数学秋季实验版教案 三年级14 认识分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秋季实验版教案 三年级14 认识分数.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数学秋季实验版教案 三年级14 认识分数.docx

数学秋季实验版教案三年级14认识分数

《数学思维训练教程》教案

教材版本:

实验版.学校:

.

教师

年级

三年级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时

2课时

课题

第14讲—认识分数

 

教材分析

 

本讲初步学习了分数,主要学习了分数的意义,比较分数的大小以及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相加减。

例题讲述的是平均分问题,比较分数大小问题,以及简单的分数计算。

大胆闯关的题目难度都不大,都是在例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可以先独立完成,遇难困难再来师生合作探究。

拓展延伸题目在例题的基础上稍做延伸,学生仔细审题,师生合作完成。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借助直观的操作和展示,让学生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2、经历丰富的现实情境,通过具体的操作,使学生会初步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数学思考

能运用分数的知识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简单的现象,以及在运算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对分数的认识。

问题解决

在教师的引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有关分数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

情感态度

1、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数学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2、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含义,解决简单的有关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分。

教学准备

动画多媒体语言课件

第一课时

复备内容及讨论记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同学们,一年一度的海洋设计大赛开始啦!

看看这些获奖的都有哪些奖品吧!

(播放动画导入)

二、呈现问题

(一)呈现问题1

例1:

近年来,海底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很多鱼类都不得不大规模迁徙去寻找适合的生存环境。

为了开展环保宣传,第一轮的比赛要求是:

为海底世界设计一面环保小旗,形状为长方形,小旗上面由四种颜色组成,每一种颜色又各占整面小旗的。

1、学生读题,收集信息,先独立思考。

2、师生合作探究。

师:

本题其实就是一个什么问题?

生:

平均分问题。

师:

把这面小旗平均分成几份呢?

生:

根据题意我们需要把这面小旗平均分成四份。

师:

尝试解答!

3、学生独立完成。

答案:

4、总结交流。

师:

把分数转化成平均分问题。

(二)大胆闯关1

1、用分数表示下面涂色的部分。

(1)学生读题,收集信息,先独立思考。

(2)学生独立完成。

答案:

(3)总结交流。

师:

把图形平均分成相应的份数,求阴影部分所占的份数。

(三)呈现问题2

例2:

卡卡、罗拉和豆丁三个小伙伴表现突出,获得了奖励。

特邀嘉宾托尼爷爷给他们发了一份特别的奖品:

每个小伙伴一盒巧克力(10块装),听说这是人类世界很美味的食物呢!

三个小伙伴别提有多高兴啦!

豆丁说:

“太好啦!

太好啦!

我要大吃两天!

”卡卡说:

“好东西要慢慢吃,每天吃1块就够了。

”罗拉说:

“我吃的不多也不少,打算每天吃它的。

1、学生读题,收集信息,先独立思考。

2、师生合作探究。

师:

怎么理解豆丁说的话?

生:

豆丁把10块巧克力平均分成了2份,每天吃,每天吃了5块。

师:

怎么理解卡卡说的话?

生:

卡卡把10块巧克力平均分成了10份,每天吃。

师:

怎么理解罗拉说的话?

生:

卡卡把10块巧克力平均分成了5份,每天吃了2块。

师:

非常棒!

大家都理解平均分了,那么怎么比较这几个分数的大小呢?

你有什么方法呢?

生:

用3块相同的长方形纸片,用阴影部分表示出、、。

3、学生独立完成。

答案:

豆丁一天吃了这盒巧克力的。

卡卡一天吃了这盒巧克力的。

罗拉一天吃了这盒巧克力的。

>>

4、总结交流。

师:

比较分数的大小时,可以画图来进行比较。

小结

分母相同,分子不同时,分子越大,分数值就越大。

例如:

>>>>

分子相同,分母不同时,分母越小,分数值就越大。

例如:

>>>>

(四)大胆闯关2

2、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1)学生读题,收集信息,先独立思考。

(2)教师适当的提示。

师:

分母相同,分子不同时,分子越大,分数值就越大。

分子相同,分母不同时,分母越小,分数值就越大。

(3)学生独立完成。

答案:

(4)总结交流。

师:

牢记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师: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分数中的平均分问题和比较分数的大小,今天的课程就到这个地方,下节课我们继续!

第二课时

复备内容及讨论记录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和海洋的小动物分享了礼物,这节课我们继续看吧!

二、呈现问题

(一)呈现问题3

例3:

第二轮比赛即将开始,选手们需要用一条彩带为环保小旗做一些装饰。

卡卡:

“我用了这根彩带的做了一些五角星。

豆丁:

“我用了这根彩带的做了一些小花。

罗拉:

“彩带已经用了几分之几?

用完了吗?

怎么判断?

1、学生读题,收集信息,先独立思考。

2、师生合作探究。

师:

首先我们要把这根彩带平均给分成几份?

生:

平均分成8份。

师:

卡卡用了这根彩带的做了一些五角星。

那你知道卡卡用了几份吗?

生:

卡卡用了4份。

师:

非常棒!

既然知道卡卡用了4份,很显然我们就可以知道豆丁用了3份,那么它们合起来就用了几份?

生:

合起来用了7份。

师:

那么它们合起来就用了这根彩带的几分之几?

生:

合起来就用了这根彩带的。

师:

我们可以这样表示:

+=,还剩下1份,剩下的是这根彩带的。

3、学生独立完成。

答案:

彩带已经用了,没有用完,还剩下。

4、总结交流。

师:

做简单的分数相加减时,分母不变只需要分子相加减即可。

(二)大胆闯关4

4、如图,有甲、乙两张彩色纸条,一边被一张纸压住了。

哪张纸条长,为什么?

(1)学生读题,收集信息,先独立思考。

(2)教师适当提示。

(3)学生独立写出过程。

答案:

答:

乙长,甲和乙露出的部分一样长,但是甲盖住的部分只有露出部分的2倍,而乙盖住的部分只有露出部分的3倍。

(4)总结交流。

师:

牢记平均分,分母是几就需要把这个线段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

(三)呈现问题4

例4:

海底设计大赛结束了,托尼爷爷带来了最终的奖品——12颗硕大的珍珠,获得第一名的参赛者得到了6颗,获得第二名的参赛者获得剩下珍珠的。

那么,第二名可以获得多少颗珍珠呢?

1、学生读题,收集信息,先独立思考。

2、师生合作探究。

师:

知道珍珠总共的颗数了,知道第一名得到的颗数,很容易求出剩下的颗数,你怎么理解“获得第二名的参赛者获得剩下珍珠的”这句话?

生:

和平均分结合在一起,把剩下的珍珠平均分成3份,第二名就得到了2份。

由图可知第二名就得到了4颗珍珠。

师:

尝试列式解答。

3、学生独立完成。

答案:

12-6=6(颗)

6÷3=2(颗)

2×2=4(颗)

答:

第二名可以获得4颗珍珠。

4、总结交流。

师:

分数和平均分离不开,把分数和乘除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四)大胆闯关3

3、一箱彩球40个,卡卡拿走了其中的,豆丁拿走了其中的,剩下的留给其他小伙伴,剩下的彩球有多少个?

(1)学生读题,收集信息,先独立思考。

(2)教师适当提示。

师:

把这一箱彩球平均分成8份,它们总共拿走了2份。

(3)学生独立完成。

答案:

40÷8×2=10(个)

40-10=30(个)

答:

剩下的彩球有30个。

(五)大胆闯关5

5、(选做题)海洋里小动物们分三组去组织游泳比赛,第一组游了120米,第二组游的是第一组的,第三组游的是第二组的,第三组游了多少米?

(1)学生读题,收集信息,先独立思考。

(2)教师适当提示。

师:

求第二组游的米数时,把第一组平均分成4份,第二组游了3份;求第三组游的米数时,把第二组平均分成6份,第三组游了5份。

(3)学生独立完成。

答案:

120÷4=30(米)

30×3=90(米)

90÷6=15(米)

15×5=75(米)

答:

第三组游了75米。

(3)总结交流。

师:

理解从前到后是需要把哪个量进行平均分的。

三、拓展延伸

1、根据要求写出分数,再比较大小。

 

分析:

总共的球看成6份。

总共的花瓣看成5份。

答案:

2、有15颗糖,其中是巧克力糖,是水果糖。

巧克力糖和水果糖各有多少颗?

分析:

把15颗糖平均分成5份,巧克力糖占了1份,水果糖占了4份。

答案:

15÷5=3(颗)

3×1=3(颗)

3×4=12(颗)

答:

巧克力糖和水果糖各有3颗、12颗。

四、课堂总结

1、平均分。

2、可以通过画图比较分数大小。

3、分数的简单运算(分数加法以及分数与乘除法的关系)。

本讲教材答案:

呈现问题

1.

2.豆丁一天吃了这盒巧克力的。

卡卡一天吃了这盒巧克力的。

罗拉一天吃了这盒巧克力的。

>>

3.彩带已经用了,没有用完,还剩下。

4.12-6=6(颗)

6÷3=2(颗)

2×2=4(颗)

答:

第二名可以获得4颗珍珠。

大胆闯关

1.

2.

3.40÷8×2=10(个)

40-10=30(个)

答:

剩下的彩球有30个。

4.乙长,甲和乙露出的部分一样长,但是甲盖住的部分只有露出部分的2倍,而乙盖住的部分只有露出部分的3倍。

5.120÷4=30(米)

30×3=90(米)

90÷6=15(米)

15×5=75(米)

答:

第三组游了75米。

拓展延伸

1.

2.15÷5=3(颗)

3×1=3(颗)

3×4=12(颗)

答:

巧克力糖和水果糖各有3颗、12颗。

补充题目

1、看同一本书,欢欢用了天,乐乐用了天,谁看的快些?

答案:

答:

欢欢看得快些。

2、一杯水,小佳先喝了它的,又倒进去,这时这杯水还有多少?

答案:

-+=

答:

这时这杯水还有。

3、有一根绳子长18米,剪去这根绳子的,问:

剪去了多少米?

答案:

18÷6×5=15(米)

答:

剪去了15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