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十八县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结课大联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51589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2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石家庄市十八县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结课大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十八县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结课大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十八县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结课大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十八县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结课大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十八县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结课大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十八县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结课大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十八县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结课大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十八县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结课大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十八县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结课大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十八县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结课大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十八县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结课大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十八县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结课大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十八县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结课大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十八县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结课大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十八县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结课大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十八县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结课大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十八县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结课大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石家庄市十八县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结课大联考化学试题.docx

《河北省石家庄市十八县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结课大联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石家庄市十八县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结课大联考化学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石家庄市十八县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结课大联考化学试题.docx

河北省石家庄市十八县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结课大联考化学试题

化学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3.答选择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范围:

九年级(上册+下册)【符合河北中考必考内容】。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Mg-24S-32Fe-56Cu-64Ag-108Ba-137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现象中,不是化学变化引起

A.溶洞的形成B.地下煤层自燃

C.城市的古建筑中石像变模糊D.人们在北方盐湖中“冬捞碱夏晒盐”

2.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C的物质是

A.牛肉B.豆油C.蔬菜D.花卷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取用液体B.

检查气密性

C.

取用固体D.

蒸发

4.下图是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镁属于金属元素

B.镁原子核外电子数是12

C.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31

D.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5.防控新冠肺炎期间,很多医院使用来苏水进行杀菌消毒,来苏水的主要成分之一是对甲基苯酚(化学式为:

C7H8O)下列有关对甲基苯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甲基苯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8gB.对甲基苯酚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对甲基苯酚由16个原子构成D.对甲基苯酚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

8:

1

6.下列关于空气各成分

说法中,错误的是

A.液氮可作制冷剂B.雨、雪的形成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C.氧气可作火箭发射的燃料D.氦气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

7.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水作试剂不能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

B.氢气燃烧生成水和电解水实验都能证明水的组成

C.自来水厂净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煮沸

D.为了节约水资源,提倡直接用工业废水浇灌农田

8.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干冰升华一一分子的体积变大

B.双氧水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一一构成的分子不同

C.香水要密闭保存一一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液化石油气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一一分子间有间隔

9.“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是

A.废旧电池回收深埋处理

B.改进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放到高空

C.实验室含酸废水直接倒入下水道,不会造成污染

D.使用新型可除解的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10.下列现象描述正确

A.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铁片与稀盐酸反应:

银白色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固体减少,溶液变为浅绿色

D.打开浓硫酸试剂瓶的瓶盖,瓶口出现白烟

11.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B.煤炉上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能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且吸收热量

12.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降低氧气浓度使煤燃烧得更充分B.加油站严禁烟火

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燃烧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燃烧获得的

13.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氯化钠制生理盐水B.用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

C.用亚硝酸钠烹饪食物D.用热塑性塑料做铝锅手柄

14.下列对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碱:

氨气、氢氧化钾B.金属材料:

黄铜、赤铁矿石

C.氧化物:

酒精、氧化汞D.合成材料:

塑料、合成橡胶

15.学习了初中化学后,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A.用洗洁精洗净盘子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形成溶液后将油污冲走

B.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制氧气的两个反应中,二氧化锰都起到了催化作用

C.酸溶液的pH小于7,所以pH小于7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D.可以通过抽丝灼烧闻气味来鉴别棉花和羊毛

16.下列各组物质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除去KCl固体中混有的MnO2

加适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除去氧化铜固体中混有的炭粉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C

除去N2中混有的O2

将混合气体通过炽热的炭层

D

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稀盐酸

加入过量的碳酸钙,过滤

A.AB.BC.CD.D

17.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和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银导电性最强,所以银常用做导线

B.有机物中一定含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有机物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

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18.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有关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一定能判断出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B.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减少

C.滤液中一定含有Fe2+和Cu2+

D.滤渣中一定含有Cu

19.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27

x

10

6

反应后的质量/g

3

5

18

22

A.甲可能是化合物

B.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等于丙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

D.该反应中丙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

2

20.向盛有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入Ba(OH)2溶液,烧杯中溶质的质量与加入的Ba(OH)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溶液的质量一定减小

B.b→c段有水生成

C.b点溶液溶质为硫酸铜

D.d点沉淀质量与b点沉淀质量相等

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空1分,共40分)

21.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两个氩原子______。

②纯碱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______。

③氨气______。

④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_。

(2)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的含义。

中“2-”表示______。

②P2O5中“5”表示______。

22.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生活中常用______区别硬水和软水。

(2)利用活性炭的_____性,除去冰箱里的异味。

(3)如图所示,正在燃烧的蚊香,在上面放一枚硬币,蚊香在A处熄灭。

其熄灭的原因是____。

(4)古代用墨汁书写的字画能长时间保存下来的原因是_____。

(5)生活中老年人易骨质疏松、容易骨折,因此老年人应从食物中摄入适量的______元素(填名称)。

23.金属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较为广泛。

(1)英国学者R·坦普尔论证了我国古代治铁技术世界第一。

早在公元前4世纪,中国已广泛利用铁矿石与木炭生产生铁,并加入“黑土”以降低生铁的熔化温度:

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充氧”等炼钢法。

①“黑土”含有磷酸铁(FePO4),其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②生铁生产过程中,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③炼钢中“充氧”的目的是降低生铁中的_______,获得性能更好的钢。

(2)一次性口罩的鼻梁条通常由铝或铁拉成的细丝制成,说明铝和铁具有________性。

(3)铝制品在空气中耐腐蚀的原因是_________。

24.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煤、石油、______常称为化石燃料。

(2)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______。

(3)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CO2,大气中的CO2含量不断上升可引起的环境问题是______,写出减少CO2的一种方法______。

(4)“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

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物质。

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是______。

A甲醇CH4OB甲酸CH2O2C乙醇C2H6OD乙酸C2H4O2

25.农业生产与化学知识紧密相关。

(1)经测定,某农田土壤pH=4,可用______改良土壤至中性。

(2)农业生产离不开水。

农田灌溉时将浸灌改成滴灌或喷灌,其目的是_____。

(3)农业生产离不开化学肥料。

某农户种植的玉米茎秆纤细,出现倒伏现象,你认为该农户可施用下列化肥中的(填字母序号)。

A.氯化钾B.尿素【CO(NH2)2】C.钙镁磷肥【Ca3(PO4)2、Mg3(PO4)2】

(4)农户在蔬菜大棚内生炭炉来促进蔬菜______发生,提高产量。

(5)草木灰是一种农家肥,不能和_______混合施用。

26.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

(2)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与_______(填“甲”、“乙”或“丙”)相似

(3)t3℃时,将40g甲物质加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g。

(4)若乙中含有少量甲,提纯乙的方法是_______。

(5)将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

到t1℃,对所得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溶解度:

乙>甲>丙

B溶剂质量:

丙>乙>甲

C溶液质量:

乙>甲>丙

D溶质质量分数:

乙>甲>丙

27.下图所示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个实验,请据图回答:

(1)实验一:

可比较空气与呼出气体中_______含量不同。

(2)实验二:

铁生锈需要和_____接触。

(3)实验三:

由于_____不同造成硫燃烧的现象不同,该实验不足之处是_______。

(4)上述三组实验均采用了________实验方法。

28.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八种不同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已知B、E、F、G、H为不同类别的物质,C是紫红色金属单质,常用作导线,D、E、F均易溶于水,E溶液中的阳离子是Ba2+,G中含有人体内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请回答:

(1)D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2)A→H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3)B一C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4)E→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第29小题8分,第30小题7分,共15分)

29.实验室利用以下装置制取气体。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

(填字母序号),若忘记放棉花,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用装置C开始收集氧气的时机是___________。

(3)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选装置D收集二氧化碳是因为其_______,可用_______验满。

30.在消防安全进校园活动中,老师带领学生使用干粉灭火器进行模拟灭火演练。

化学兴趣小组收集灭火残留的白色固体,探究其成分。

(不考虑杂质的影响)

【查阅资料】

(1)干粉灭火器的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NaHCO3),生活中俗称______。

(2)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受热不分解。

(3)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且与氯化钙不发生反应。

【提出猜想】猜想一:

固体成分为碳酸氢钠:

猜想二:

固体成分为___________。

猜想三:

固体成分为碳酸氢钠和碳酸钠。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明同学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滴入无色酚酞溶液

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猜想一成立

【提出质疑】小刚认为小明得出的结论不准确,理由是_________。

实验探究】小明和小组其他同学继续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___________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固体中含有碳酸氢钠

②另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使之完全溶解,再滴加氯化钙溶液

__________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固体中含有碳酸钠

【实验结论】猜想三正确。

【拓展延伸】根据以上实验写出碳酸氢钠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四、计算题(5分)

31.某小组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是  g。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

化学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3.答选择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范围:

九年级(上册+下册)【符合河北中考必考内容】。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Mg-24S-32Fe-56Cu-64Ag-108Ba-137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题答案】

【答案】D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A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C

【11题答案】

【答案】D

【12题答案】

【答案】B

【13题答案】

【答案】A

【14题答案】

【答案】D

【15题答案】

【答案】D

【16题答案】

【答案】D

【17题答案】

【答案】B

【18题答案】

【答案】B

【19题答案】

【答案】D

【20题答案】

【答案】C

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空1分,共40分)

【21题答案】

【答案】①.2Ar②.

③.NH3④.H2O⑤.一个硫酸根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负电荷⑥.一个五氧化二磷分子中含有5个氧原子

【22~26题答案】

【答案】

(1)肥皂水

(2)吸附

(3)硬币导热快,使温度降至蚊香的着火点以下

(4)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比较稳定

(5)钙

【27~29题答案】

【答案】

(1)①.+5②.

③.含碳量

(2)延展(3)铝和空气中的氧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30题答案】

【答案】①.天然气②.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更充分③.温室效应(或全球气候变暖)④.植树造林⑤.B

【31~35题答案】

【答案】

(1)氢氧化钙

(2)节约用水(3)A

(4)光合作用(5)铵态氮肥

【36题答案】

【答案】①.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②.丙③.80④.蒸发结晶⑤.BD

【37~40题答案】

【答案】

(1)氧气

(2)氧气(或O2或空气)

(3)①.氧气的浓度(或反应物的浓度)②.产生的SO2污染空气,未做尾气处理

(4)对照

【41~44题答案】

【答案】

(1)AgNO3

(2)分解反应(3)有黑色固体生成

(4)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第29小题8分,第30小题7分,共15分)

【45~47题答案】

【答案】

(1)长颈漏斗

(2)①.

②.A③.集气瓶中颜色为红色④.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时

(3)①.

②.密度比空气大③.燃着的木条

【48题答案】

【答案】①.小苏打②.碳酸钠③.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④.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热,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⑤.产生白色沉淀⑥.

⑦.

四、计算题(5分)

【49~50题答案】

【答案】

(1)0.2

(2)

解:

设铁质量为x,反应生成氯化亚铁质量为y

解得x=5.6g,y=12.7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答: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