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石家庄9中学年九年级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938195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3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石家庄9中学年九年级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石家庄9中学年九年级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石家庄9中学年九年级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石家庄9中学年九年级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石家庄9中学年九年级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石家庄9中学年九年级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石家庄9中学年九年级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石家庄9中学年九年级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石家庄9中学年九年级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石家庄9中学年九年级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石家庄9中学年九年级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石家庄9中学年九年级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石家庄9中学年九年级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石家庄9中学年九年级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石家庄9中学年九年级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石家庄9中学年九年级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石家庄9中学年九年级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石家庄9中学年九年级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石家庄9中学年九年级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石家庄9中学年九年级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石家庄9中学年九年级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石家庄9中学年九年级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石家庄9中学年九年级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石家庄9中学年九年级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石家庄9中学年九年级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期中试卷——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8

第一卷选择题(共54分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4分)

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香水挥发B.轮胞爆炸C.苹果腐烂D.冰雪融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香水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轮胎爆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苹果腐烂,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冰雪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2.二百多年前,哪位法国科学家利用天平进行定量实验,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

A.

居里夫人B.

侯德榜

C.

诺贝尔D.

拉瓦锡

【答案】D

【解析】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以天平作为研究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首先提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

故选D。

3.图示中的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B.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读出液体的体积D.

液体的取用

【答案】B

【解析】

点燃酒精灯时应该用火柴点燃,燃着的酒精灯引燃,会导致灯内酒精着火,甚至酒精灯爆炸;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组装好仪器后先将导管伸入水中,然后用手握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的气密性好;量取液体读数时,要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倾倒液体时,试管和试剂瓶要倾斜,试剂瓶口要紧靠试管口,标签要向着手心,瓶盖倒放在桌面上。

故选B

4.“高钙牛奶“加氟牙膏”等商品中的“钙、氟”应理解为

A.原子B.元素C.分子D.物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物质由元素组成,“高钙牛奶”、“加氟牙膏”等商品中的“钙、氟”不能以单质、分子、原子形式存在,一般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是指元素;

故选B。

5.下列变化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木材燃烧

B.火药爆炸

C.酒精挥发

D.动物呼吸

【答案】D

【解析】

【详解】A、燃烧属于剧烈氧化,B选项错误;

B、爆炸是剧烈的燃烧,燃烧属于剧烈氧化,B选项错误;

C、挥发是物理三态的变化,为物理变化,C选项错误;

D、呼吸的过程比较缓慢,属于缓慢氧化,D选项正确;

故选D。

6.下列属于混合物的是

A.清新的空气B.液氮C.冰水混合物D.高锰酸钾

【答案】A

【解析】

【分析】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

【详解】A、清新的空气含有氮气、氧气等,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B、液氮是由氮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C、冰水混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D、高锰酸钾是由锰元素、钾元素、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B.少量有害气体进入空气中,依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空气仍能保持洁净

C.按质量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1%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为“惰性气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空气是人类及动植物赖以生存的重要天然资源,故A正确;

B、空气有自净能力,能净化空气中的少量有害气体,故B正确;

C、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多少是按体积计算的,不是按质量计算的,故C不正确;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惰性气体”,故D正确;故选C。

8.水被称为“生命之源”,过氧化氢被称为“绿色氧化剂”。

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都含有氢气

B.都含有氢元素

C.都含有氢分子

D.都含有2个氢原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水是纯净物,不含有其他物质,双氧水中不含氢分子,故此项错误。

B、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式分别是H2O和H2O2,可见它们都含有由氢元素,所以正确。

C、水和双氧水中都不含有氢分子,故此项错误。

D、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式分别是H2O和H2O2,它们的一个分子中含有都含有两个氢原子,不在一个分子这个条件下,这种说法错误。

故选B。

9.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对应关系不成立的是(  )

A.氢气密度很小﹣﹣可用于制作探空气球

B.氧气支持燃烧﹣﹣可用作燃料

C.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

D.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有色光﹣﹣可用于制作霓虹灯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可用于制作探空气球,对应关系成立;故不符合题意;

B、氧气能支持燃烧,能作助燃剂,但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对应关系不成立;故符合题意;

C、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对应关系成立;故不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有色光,可用于制作霓虹灯,对应关系成立;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通过探究实验“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我们呼出的气体不含氮气

B.我们呼出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C.我们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燃烧更旺

D.我们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氮气不能供给人体呼吸,含量基本不变,因为人体没有吸收氮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B、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难溶于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C、我们呼出

气体含氧气少,木条熄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D、我们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11.关于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氧气中能燃烧,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放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固体

D.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红磷在氧气中能燃烧,在空气中也能燃烧,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在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

D。

12.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其中合理的是

A.保持汞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汞分子

B.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

C.酒精挥发,说明酒精分子的体积增大

D.八月桂花飘香,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汞属于金属单质,由汞原子构成的,故保持汞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汞原子,故选项解释不正确;

B、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运动速度变慢,但分子不会停止运动,故选项解释不正确;

C、酒精挥发,是因为酒精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酒精分子的体积不变,故选项解释不正确;

D、八月桂花飘香,是因为桂花花香中含有的分子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桂花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D。

13.下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氧化物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叫做纯净物,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叫做纯净物,不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物质叫做氧化物;

A、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不能表示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不能表示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C、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叫做纯净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物质叫做氧化物,可以表示氧化物,符合题意;

D、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不能表示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14.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氧气可供给呼吸

B.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C.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

D.焊接或切割金属时使用纯氧代替空气以获得更高的温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氧气能够支持动植物的呼吸,选项正确;

B、氧气不易溶于水,但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足以供给鱼类在水中的呼吸,选项错误;

C、绿色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该变化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选项正确;

D、可燃物与浓度大的纯氧气燃烧较剧烈,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多,温度高,容易焊接或切割金属,选项正确,故选B。

15.新型净水剂高铁酸钠(Na2FeO4)杀菌消毒效果好,且对人体无害,在Na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A.+2B.+3C.+5D.+6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钠元素通常为+1价,氧元素通常为-2价,(+1)×2+x+(-2)×4=0,x=+6,故Na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6价;故选D。

16.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中,有关几个“口”的位置错误的是

A.装高锰酸钾的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B.进入试管的导气管口应露出橡胶塞少许

C.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瓶口应向下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气管口应伸入集气瓶少许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稍微向下倾斜,因为防止生成的水或固体中所含的水分回流入试管,使试管炸裂,故A正确;

B、为了便于气体

导出,试管内的导管口稍露出橡皮塞,故B正确;

C、因氧气比空气的密度大,所以应用向上排气法收集,瓶口向上,故C错误;

D、用排水法收集时,导气管口应伸入集气瓶口少许,便于排出集气瓶内的水进行集气,故D正确。

故选C。

17.下列关于过滤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液体沿玻璃棒流进过滤器

B.漏斗里的液体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

C.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的内壁

D.为加速过滤,用玻璃棒搅动漏斗里的液体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过滤时玻璃棒起引流作用,正确;B、漏斗里的液体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正确;C、漏斗下端紧靠烧杯的内壁,正确;D、过滤时,不能用玻璃棒搅动漏斗里的液体,以免损坏滤纸,导致实验失败,错误。

故选D。

考点:

过滤操作。

18.已知碘-131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131,则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88B.核电荷数为131

C.核外电子数为53D.1个该原子的质量为131g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已知碘-131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131,则中子数是78,故A不正确;B、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再根据题意知其核电荷数是53,故B不正确;C、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再根据题意知其核外电子数是53,故C正确;D、由题意知1个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31,故D不正确。

故选C。

19.若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

A.最终瓶中剩余的气体是纯净的氮气

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C.实验时,点燃的红磷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皮塞

D.该实验所用红磷的量不足可能造成气体减少的体积大于五分之一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因为空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且氧气也不能全部耗尽,所以最终瓶中剩余的气体不是纯净的氮气,选项A不正确;

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火焰熄灭后不能立刻打开弹簧夹,要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才能打开弹簧夹,否则气体受热膨胀,进入集气瓶的水体积偏小,选项B不正确;

C、实验时,点燃的红磷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胶塞,防止产生的热量使瓶内空气受热逸出,影响实验结果,选项C正确;

D、该实验所用红磷的量不足,不能完全消耗装置内的氧气,可能造成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

,选项D不正确。

故选C

20.南京理工大学胡丙成团队用新方法制得了NaN5·3H2O,该化合物中含有

等微粒,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是一种单质

B.一个

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C.一个

中共有36个质子

D.一个

中共有36个电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

是带有一个单位负电荷的离子,故错误;

B、

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故错误;

C、一个氮原子的质子数为7,一个

中含有的质子数为5

7=35,故错误;

D、N5中含有的电子数为5

中含有的电子数为5

7+1=36,故正确。

故选D。

21.分析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和学习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

A.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定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B.稀有气体原子是稳定结构,结构稳定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的原子

C.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某反应的速率发生改变一定是用了催化剂

D.点燃氢气前要验纯,所以点燃所有可燃性气体前都要验纯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定显正价,但非金属不一定显负价,例如:

水中氢元素显+1价,但氢元素是非金属元素,故错误;

B、稀有气体原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则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原子,还有其他离子,例如钠离子,故错误;

C、反应物的浓度、接触面积、温度和催化剂等都会影响到反应的速率,某反应的速率发生改变,不一定使用了催化剂,故错误;

D、点燃一切可燃性气体前都要验纯,氢气具有可燃性,为防止发生爆炸,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故正确。

故选D。

22.某同学有关化学符号中数字的含义有如下理解,其中错误的是()

A.Ca2+中的“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B.2CO中的“2”表示两个一氧化碳分子

C.

中的“2”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CO2中的“2”表示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

小结各种数字的含义:

①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

表示原子的个数,②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

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③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

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的某种元素的原子个数,④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

表示某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⑤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

表示离子的个数。

⑥化学式前面的数字:

表示分子的个数。

【详解】A、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故Ca2+中的“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化学式前面的数字:

表示分子的个数,故2CO中的“2”表示两个一氧化碳分子,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

表示某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故

中的“2”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CO2中不含氧分子,“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两个氧原子,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3.关于下列四种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X、Y、M均是已形成稳定结构离子

B.粒子Y若失去一个电子就可以变成原子

C.它们表示四种元素

D.上述粒子中有两个是离子,两个是原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电子,为相对稳定结构,则X、Y、M均是已形成相对稳定结构,但M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不是离子,故A不正确;

B、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Y的质子数为19,核外电子数为18,则粒子Y若得到一个电子就可以变成原子,故B不正确;

C、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分别为17、19、18、17,则它们表示三种元素,故C不正确;

D、X是氯离子,Y是钾离子,M是氩原子,N是氯原子,上述粒子中有两个是离子,两个是原子,故D正确。

故选D。

24.医用酒精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期间,发挥着巨大作用,如图是乙醇的分子结构模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醇由三种元素组成

B.乙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C.乙醇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2:

6:

1

D.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乙醇的化学式为

,可知:

乙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乙醇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乙醇

化学式可知:

乙醇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2:

6:

1,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乙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

,可知:

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25.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分子、原子不显电性,而离子显电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A.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电的粒子除了离子还有质子、电子等,A错,符合题意;

B.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所以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B对,不符合题意;

C.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电子质量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C对,不符合题意;

D.原子不显电性,分子由原子构成,所以也不显电性,而离子是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带电微粒,显电性,D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6.不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都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

B.虽然氮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但是能使燃着木条熄灭的气体却不一定是氮气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空气质量报告中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但是纯净物不一定都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也可以是同种原子构成,故A不正确;

B、虽然氮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但是能使燃着木条熄灭的气体却不一定是氮气,也可能是其他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故B正确;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

纯净物,但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故C不正确;

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说明空气中所含的污染物越多,则空气质量越差,故D不正确。

故选:

B。

27.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过氧化氢制氧气

B.一定量硫与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

C.加热氯酸钾制氧气

D.电解水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加入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有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至完全反应所需时间短,故选项图象错误;

B、一定量硫与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由于氧气过量,硫粉质量应减少到0,故选项图象错误;

C、加热分解氯酸钾,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由于有氯化钾生成,固体的质量不会减少到0,故选项图象错误;

D、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所以通电分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为2:

1,故选项图象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第二卷主观题(共46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28.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氯原子______;

(2)硫酸根离子______;

(3)氦气______;

(4)硝酸银______;

(5)氢氧化钙______;

(6)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7)构成氯化钠的基本微粒是离子,则阳离子的化学符号为______;

(8)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和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______。

【答案】

(1).2Cl

(2).SO42-(3).He(4).AgNO3(5).Ca(OH)2(6).

(7).Na+(8).Al2O3

【解析】

【分析】

【详解】

(1)原子的表示方法:

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则2个氯原子表示为:

2Cl;

(2)离子的表示方法:

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

则硫酸根离子表示为:

SO42-;

(3)氦气是稀有气体,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化学式,氦气的化学式为:

He;

(4)硝酸银由硝酸根离子和银离子构成,化学式为:

AgNO3;

(5)氢氧化钙由氢氧根离子和钙离子构成,化学式为:

Ca(OH)2;

(6)氧化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为x,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

元素的化合价写在符号的正上方,先写正负号,再写数值,则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7)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钠离子是阳离子,化学符号为:

Na+;

(8)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组成的物质是氧化铝,氧元素显-2价,铝元素显+3价,则化学式为:

Al2O3。

29.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1)1869年,科学家______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2)8号元素属于______(填“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在第二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______。

(4)根据上表中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氧元素与______(填元素符号)的化学性质相似。

(5)原子序数为7的元素该元素与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答案】

(1).门捷列夫

(2).非金属元素(3).得到(4).电子层数相同(5).S(6).Mg3N2

【解析】

【分析】

【详解】

(1)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故填:

门捷列夫。

(2)8号元素质子数为8,是氧元素,由元素名称可知,属于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故填:

非金属元素;得到。

(3)认真观察第二周期中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以发现各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它们都有2个电子层。

故填:

电子层数相同。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数目关系密切。

根据上表中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氧元素与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