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题型复习07文言文阅读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518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7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题型复习07文言文阅读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题型复习07文言文阅读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题型复习07文言文阅读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题型复习07文言文阅读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题型复习07文言文阅读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题型复习07文言文阅读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题型复习07文言文阅读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题型复习07文言文阅读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题型复习07文言文阅读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题型复习07文言文阅读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题型复习07文言文阅读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题型复习07文言文阅读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题型复习07文言文阅读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题型复习07文言文阅读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题型复习07文言文阅读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题型复习07文言文阅读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题型复习07文言文阅读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题型复习07文言文阅读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题型复习07文言文阅读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题型复习07文言文阅读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题型复习07文言文阅读题.docx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题型复习07文言文阅读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题型复习07文言文阅读题.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题型复习07文言文阅读题.docx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题型复习07文言文阅读题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题型复习:

07文言文阅读题

一、文言文阅读(共30题;共393分)

1.元丰二年到元丰七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写下千古诗文,让我们跟随金小小一起在古诗文中探寻苏轼的君子之风。

(材料一)

安国寺记

苏轼

元丰二年十二月,余自吴兴守得罪上不忍诛以为黄州团练副使使思过而自新焉。

其明年二月至黄。

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招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

反观从来举意动作,皆不中道,非独今以得罪者也。

欲新其一,恐失其二,触类而求之,有不可胜悔者,于是喟然叹曰:

“道不足以御气,性不足以胜习。

不锄其本,而耘其末,今虽改之,后必复作,盍归诚佛僧求一洗之?

”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

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

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翛然,无所附丽,私窃乐之。

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

寺僧曰继连,为僧首七年,得赐衣。

又七年,当赐号,欲谢去,其徒与父老相率留之。

连笑曰: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卒谢去。

余是以愧其人。

七年,余将有临汝之行。

连曰:

“寺未有记,具石请记之。

”余不得辞。

寺立于伪唐保大二年,始名“护国”,嘉祐八年赐今名。

堂宇斋阁,连皆易新之,严丽深稳,悦可人意,至者忘归。

岁正月,男女万人会庭中,饮食作乐,且祠瘟神,江淮旧俗也。

(材料二)

浣溪沙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君看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材料三) 

定风波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探究一:

字字落实)

(1)巧用方法猜字义。

文言词语

释义方法

词义

私窃乐之

查阅字典:

1.偷偷地;2.偷盗;3.私下、私自。

________

具石请记之

古诗联想: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________

男女万人会庭中

结合词性分析:

1.名词,会议;2.动词,汇聚。

________

(探究二:

文从字顺)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语句断句。

(限断三处)

余自吴兴守得罪上不忍诛以为黄州团练副使使思过而自新焉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今虽改之,后必复作,盍归诚佛僧求一洗之?

②连笑曰: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卒谢去。

(探究三:

体会情思)

(4)苏轼的乐观豁达在不同的诗文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精神内涵,请结合以上材料,品鉴情思,完成填空。

出处

文言诗句

精神内涵

《安国寺记》

“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

乐观豁达是一种摒弃外物的自我审视与自我沉潜。

《浣溪沙》

“谁道人生无再少?

君看流水尚能西!

乐观豁达是________

《定风波》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乐观豁达是________

(探究四:

探因溯源)

(5)乌台诗案,是苏轼政治生涯的低谷;贬谪黄州,却迎来了苏轼的创作高峰。

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

贬谪的经历常常为诗人提供了创作的外部环境和主观情绪。

请结合诗文,说说你对苏轼的乐观豁达之情产生的“外部环境”的理解。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①。

少时慕朱家、郭解②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③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佯狂垢污,不可得而见。

方山子傥见之欤?

(注解)①光、黄:

光州、黄州,两州连界。

②朱家、郭解:

西汉时著名游侠。

③遁:

遁世隐居。

(1)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鹊起于前              行者休于树

B.人莫识也              莫说相公痴

C.余闻光、黄间多异人    或异二者之为

D.然方山子世有勋阀      然则北通巫峡

(2)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3处)。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2)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4)苏轼这篇传记精彩的地方,是透过事件强调个性。

请结合文中所选取的几个典型事件具体分析方山子的人物形象。

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

“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

‘吾君圣者!

’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

‘吾君丽者!

’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至于鄙     ________  

卒得反国   ________  

(2)对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在宫内宫外都听不到有人批评我的过失,所以事情到了这个地步。

B.宫内宫外的人都没有听说我犯了过错,因此我才逃亡到这里。

C.我在宫内宫外都听不到有人批评我的过失,因此我才逃亡到这里。

D.宫内宫外的人都没有听说我犯了过错,所以事情到了这个地步。

(3)宋昭公出亡,从他的喟然长叹中表达出他内心的________之情。

“谄媚者众”这一结论从文中“________”能得到鲜明体现。

最后宋昭公终于悟出:

身为一国之君应该________。

4.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小题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

“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

“信乎其似巢也!

(选自《陆游筑书巢》)

注释:

①椟:

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

②觌(dí):

相见。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或栖于椟________  信乎其似巢也!

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乃引客就观之

(3)从上文看,陆游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文中最能体现“书巢”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

(4)有人说,陆游文学成就与“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有关,请用一两句话谈谈你的领悟,20字以内。

5.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醉翁亭记(节选)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甲)文题目“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乙)文题目中的“醉翁”是指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词义。

四时俱备________ 晦明变化者________

(3)将(乙)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4)对(甲)(乙)两文中四时之景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甲)(乙)两文中的四时之景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甲)(乙)两文中的四时之景都抓住了各自的景物特点。

C.(甲)文中四时之景在于不变,而(乙)文中的景在于变。

D.(甲)(乙)两文中的四时之景都表达领悟美景后的自豪。

6.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魏文侯燕①饮,皆令诸大夫论己。

或言君仁,或言君义,或言君之智也。

至于任座,任座曰:

“君不肖君也。

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是以知君之不肖也。

”文侯不说,知于颜色。

任座趋而出。

次及②翟黄,翟黄曰:

“君贤君也。

臣闻其主贤者,其臣之言直。

今者任座之言直,是以知君之贤也。

”文侯喜曰:

“可反欤?

”翟黄对曰:

“奚为不可?

臣闻忠臣毕③其忠,而不敢远其死。

座殆尚在于门。

”翟黄往视之,任座在于门,以君令召之。

任座入,文侯下阶而迎之,终座以为上客。

(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燕:

通“宴”,宴请。

②次及:

依次轮到。

③毕:

竭尽。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皆令诸大夫论己(________)文侯不说(________ )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您得到了中山国,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而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我因此知道您不像个君王。

B.您得到了中山国,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却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我因此知道您不像个君王。

C.您得到了中山国,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却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我因此知道您不是个贤明的君王。

D.您得到了中山国,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而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我因此知道您不是个贤明的君王。

(3)本文中任座的人物形象可以概括为________ 和________ 两个字。

(请用原文回答)

(4)请具体分析一下“或言君仁,或言君义,或言君之智也”这句话对于塑造任座或翟黄形象的作用。

7.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搂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乙)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两段选文都是著于________(朝代)时期的名篇,其中乙文的作者是“________”之一。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两段短文都用词精妙。

甲文用“浮”“跃”,写出月下湖面的动态;乙文用“开”“暝”,写出早晚景象的变化。

B.两段短文都围绕春天而写。

甲文描绘生机盎然的湖上春色,乙文描绘山水相映的山间春景。

C.两段短文都通过人的活动表现景色之美。

甲文的渔歌互答,乙文的朝往暮归。

D.两段短文都表现了内心的愉悦。

甲文抒发心旷神怡的喜悦,乙文表现乐意无穷的欢愉。

(4)甲文的作者借景引出议论,阐明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他同时代乙文的作者则以“乐”字贯穿全篇,抒写情怀。

请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要求补写后的句子能分别体现这两篇文章的中心。

________为天下________;欧阳修与________。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彦谦早孤,出后①叔父子贞,事继母,有逾本生。

后丁继母忧②,勺饮不入口者五日。

事伯父豹,竭尽心力,每四时珍果,口弗先尝。

彦谦在职,凡所举荐,皆人伦表式③。

其有弹射,当之者曾无怨言。

仁寿中,超授④若州司马,吏民号哭相谓曰:

“房明府今去,吾属何用生为!

”彦谦居家,所得俸禄,皆以恤亲友,家无余财。

尝从容独笑,顾谓其子玄龄曰:

“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

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

(选自《隋书·房彦谦传》,有删改)

[注]:

①出后:

出继,过继给他人为后代。

②丁忧:

遭逢父母的丧事。

③表式:

指表率、楷模。

④超授:

升迁。

亦指越等授官。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当之者曾无怨言/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B.彦谦居家/居庙堂之高则忧

C.其民家无余财/以残年余力

D.我独以官贫/以其境过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

(3)本文既有从正面表现房彦谦的形象,如:

“丁继母忧,勺饮不入口者五日”可见其________,也有从侧面表现人物形象,如:

“________”可见其________

9.阅读《醉翁亭记》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中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

居高面下

B.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意趣,情趣

C.野芳发而幽           芳:

芳香

D.树林阴翳             翳:

遮盖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没有词类活用一项是(   )

A.名之者谁

B.行者休于树

C.杂然而前陈者

D.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②自然段“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采用对偶手法,描写了山间早晚变幻多姿的景物,两幅画面对比鲜明。

B.文章第③自然段“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既照应了首段太守“饮少辄醉”,也凸显了作者政治失意、仕途坎坷、思想颓废的抑郁和苦闷。

C.本文除第①自然段外,每段开头都用领起词语引出下文。

从“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开了从景物到游乐到归来的一幅幅画卷。

D.这篇文辞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画面,展现了太守与民同乐的美好场景。

10.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李白传(节选)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①不知,怒,引至庭下曰:

“汝何人,敢无礼?

”白供状不书姓名,曰:

“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

”宰惊愧,拜谢曰:

“不知翰林至此。

”白长笑而去。

尝乘舟,与崔宗之②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

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

白时卧庐山,辟③为僚佐。

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

璘败,累系浔阳狱。

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④,度牛渚矶⑤,乘酒捉月,沉水中。

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注释)①宰:

指县令。

②崔宗之:

名成辅,袭封齐国公。

历左司郎中、侍御史,谪官金陵。

③辟:

召,征召。

④黄、老:

“黄”,指道教始祖黄帝;“老”,指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创始人老子。

被后世道教奉为始祖。

⑤牛渚矶:

地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

①白供状不书姓名  ________  

②白长笑而去      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

(3)从这篇传记中,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李白?

请结合短文内容简要分析。

11.阅读

   (甲)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丙)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

探索

B.微斯人 微:

C.树林阴翳 翳:

遮盖

D.及下船 及:

等到。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马之千里者

B.醒能述以文者           以其境过清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然则何时而乐耶

D.可以为师矣             众服为确论

(3)对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A.这样(他们)前进也忧虑,后退也忧虑,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B.(他们)是在朝廷上做官也忧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也忧虑,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C.这样(他们)在朝廷上做官也忧虑,被贬谪到边远地方做地方官也忧虑,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D.(他们)是前进也忧虑,后退也忧虑,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三段短文中面对世事或人事的浮沉,作者的情感态度有别:

甲文是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乙文的随遇而安中是一种怡然平和;丙文的率性任真中透露出淡淡的哀愁。

B.三段短文中一些句子的表达颇有深意:

甲文“微斯人,吾谁与归”对话滕子京,以此规劝和勉励好友;乙文末“太守谓谁”的问与答,解开全篇悬念,余音绵绵;丙文“问其姓氏”而不言其姓氏,暗含着故国之思。

C.三段短文的表达方式各有异同:

甲文以议论抒情为主;乙文在叙述中融入议论和抒情;丙文在叙事中穿插着人物描写。

D.三段短文中都有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

甲文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乙文则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丙文以舟子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

1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醒心亭记

(曾巩)

①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

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②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

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

噫!

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③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

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

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

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④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

今同游之宴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

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

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

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既又直丰乐之东     直:

径直

B.自为记             记:

记录、写下

C.云烟之相滋         滋:

滋生、蔓延

D.一山之隅           隅:

角落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②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

(3)“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欧阳修在醒心亭所寄之意和在醉翁亭所寄之意有什么相同之处?

1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焚庐灭鼠

越西有独居男子,结茨①为庐,力耕以为食。

久之,菽栗②盐酪具,无仰③于人。

尝患鼠,昼则累累然行,夜则鸣啮至旦。

男子积憾之。

一旦被④酒归,始就枕,鼠百故恼之,目不能瞑。

男子怒,持火四焚之。

鼠死,庐亦毁,次日酒解,怅怅⑤无所归。

龙门子唁⑥之,男子曰:

“人不可积憾哉!

予初怒鼠甚,见鼠不见庐也,不知祸至于此。

[注]①结茨(cí):

编结茅草。

②菽栗:

指粮食。

③仰:

这里有“靠”的意思。

④被:

遭,受,这里是“醉”的意思。

⑤怅怅:

迷茫、失意的样子。

⑥唁:

对别人有不幸表示慰问。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结茨为庐(________)      菽栗盐酪具(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尝患鼠,昼则累累然行,夜则鸣啮至旦。

(3)文中男子“焚庐灭鼠”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________。

14.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各题

(甲)岳阳楼记(节选)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乙)醉翁亭记(节选)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甲文的作者是________,乙文标题中“醉翁”指的是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甲文中的“乐”,乐在迁客骚人目睹洞庭湖上________而________;乙文中的“乐”,乐在作者________。

(此空填写思想感情)

(4)两篇文章的作者都是有理想,有作为的政治家,就整篇文章看,可以看出甲文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是________;乙文作者最快乐的政治思想是________。

15.阅读下列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岳阳楼记(节选)

①庆历四年春,膝子京谪守巴陵。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子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选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③嗟乎!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甲)文选自________一书:

(乙)诗题目中的“乐天”指的是________。

(人名)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属子作文以记之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