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第三次作业.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52291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经济学第三次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公共经济学第三次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公共经济学第三次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公共经济学第三次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公共经济学第三次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公共经济学第三次作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公共经济学第三次作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公共经济学第三次作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公共经济学第三次作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公共经济学第三次作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公共经济学第三次作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公共经济学第三次作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公共经济学第三次作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公共经济学第三次作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经济学第三次作业.docx

《公共经济学第三次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经济学第三次作业.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共经济学第三次作业.docx

公共经济学第三次作业

2011年12月考试公共经济学第三次作业

一、简答题(本大题共80分,共20小题,每小题4分)

1.公共企业有哪些特征?

2.公共资产宏观管理体制应当包含哪两大基本的组织形式?

3.什么是经济政策的现实性。

4.税负转嫁机制有哪些特征?

5.

什么是生产者剩余?

6.什么是政府采购?

7.为什么存在福利边界?

8.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市场的区别?

9.什么是公共物品?

10.什么是国债?

11.实现外部性的内在化,主要有哪些措施?

12.简述体制转轨造成的结构性失业所诱发的就业压力。

13.年度预算平衡理论的内容?

14.地方分权的主要优点?

15.什么是公共物品需求?

16.

什么是排他性原则?

17.简要分析税收的替代效应。

18.部门预算由哪几部分组成?

19.

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目的是什么?

20.政府的含义包含拿四个层次。

二、分析题(本大题共10分,共2小题,每小题5分)

1.论述关于外部性的起源的两种观点。

2.分析财政管理体制形成的经济依据。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10分,共2小题,每小题5分)

1.科斯定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影响财政支出规模有哪些因素?

答案:

一、简答题(80分,共20题,每小题4分)

1.

参考答案:

公共企业的特征有:

(1)行为目标的公共性;

(2)调节机制的计划性;(3)活动领域的特定性;(4)考核标准的社会性。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2.

参考答案:

公共资产宏观管理体制应当包含两大基本的组织形式:

第一种形式,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委员会。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委员会是由国务院组建并领导的政府职能部门,向国务院负责并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其主要职责是代表国家行使公共资产的最高所有权,依照《宪法》行使公共资产的投资收益权、资产处置权和监督管理权,颁布公共资产管理的法规和条例,起草有关公共资产管理的法律并在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后组织实施。

第二种形式,公共资产管理的专门机构。

公共资产管理的专门机构是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其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决议、决定,代表其行使日常行政管理职能,组织制定有关法规、制度,对产权经营者和企业法人进行监督,负责公共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3.

参考答案:

经济政策是必须符合实际情况的,从实际出发。

只有符合实际情况,这一政策才能实行得通,才能行之有效,才能使经济进入良性循环,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

如果各种因素不具备,根据主观想象去实行某种经济政策,不仅达不到目的,而且会造成不堪想象的后果。

任何一项经济政策都是作为一定历史时期、一定地方的现实政策而存在的,也是指导人们经济活动的准则。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4.

参考答案:

税负转嫁机制的特征是:

(1)税负转嫁是和价格的升降紧密联系的,而且价格的升降是由税负转移引起的。

(2)税负转嫁是各经济主体之间税负的再分配,也就是经济利益的再分配,税负转嫁的结果必然导致纳税人与负税人的不一致。

(3)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一般倾向,是纳税人的主动行为。

因为课税是对纳税人的经济利益的侵犯,在利益机制度驱动下,纳税人必然千方百计地将税负转移给他人,以维护和增加自身利益。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5.

参考答案:

单个生产者剩余是当该生产者出售某种商品时,从该商品上得到的收入与为该商品付出的成本之间的差额,实际就是生产者获得的利润,整个社会的利润构成了整个社会的生产剩余。

般情况下,生产者之所以生产就是为了获取利润,所以说生产者剩余一般都是正值;除非在经济不景气或者某些特殊情况下,生产者才会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产品。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6.

参考答案:

政府采购制度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货商(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劳务的一种制度。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7.

参考答案:

由于社会资源是有限的,所以社会总福利水平是有限的,即经济主体A和B的总福利水平是一个定值,在图中表现为曲线

mathxmlns:

mml="http:

//www.w3.org/1998/Math/MathML"xmlns:

m="http:

//schemas.openxmlformats.org/officeDocument/2006/math">

mactionactiontype="link">

mrow>

msub>

mrow>

mi>F

mi>

mrow>

mrow>

mi>A

mi>

mrow>

msub>

mrow>

math>

mathxmlns:

mml="http:

//www.w3.org/1998/Math/MathML"xmlns:

m="http:

//schemas.openxmlformats.org/officeDocument/2006/math">

mactionactiontype="link">

mrow>

msub>

mrow>

mi>F

mi>

mrow>

mrow>

mi>B

mi>

mrow>

msub>

mrow>

math>之为福利边界(welfarefrontier)。

在福利边界

mathxmlns:

mml="http:

//www.w3.org/1998/Math/MathML"xmlns:

m="http:

//schemas.openxmlformats.org/officeDocument/2006/math">

mactionactiontype="link">

mrow>

msub>

mrow>

mi>F

mi>

mrow>

mrow>

mi>A

mi>

mrow>

msub>

mrow>

math>

mathxmlns:

mml="http:

//www.w3.org/1998/Math/MathML"xmlns:

m="http:

//schemas.openxmlformats.org/officeDocument/2006/math">

mactionactiontype="link">

mrow>

msub>

mrow>

mi>F

mi>

mrow>

mrow>

mi>B

mi>

mrow>

msub>

mrow>

math>上,社会资源达到了最优配置。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8.

参考答案:

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市场的区别在于:

完全竞争厂商只要提高价格,就会失掉原有顾客。

所以从这种意义上说,垄断竞争厂商是自己产品的垄断者,但有差别的产品往往是由不同的厂商生产的,这些厂商的产品具有一定程度的替代性,因此厂商之间为争夺更大利润而相互竞争。

它与完全垄断市场的区别在于:

完全垄断厂商本身是一个行业,因而行业内不存在竞争。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垄断竞争厂商也是竞争者。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9.

参考答案:

公共物品是指那些能够同时供许多人共同享用的产品和劳务,并且供给它的成本与享用它的效果不随着享用它的人数规模的变化而变化,如科学、教育、文化、卫生、公共设施、环境保护、外交、国防等。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10.

参考答案:

它是指国家或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采取信用的方式,向国内外取得的一种债务,它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种特殊形式,是调节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11.

参考答案:

采用市场化方式、政府实行干预、市场和行政混合使用。

答案:

实现外部性的内在化,主要有以下措施:

第一,采用市场化方式,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来克服和纠正外部性问题。

第二,政府实行干预,由政府发挥自身的优势来纠正外部性。

第三,既不是完全市场,也非完全政府的解决方法。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12.

参考答案:

据统计,“九五”期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因体制转轨造成的就业负增长就达14个,而国企职工人数负增长超过20%和25%的分别为28个、17个;集体单位职工就业人数负增长超过50%有14个,递减规模为建国以来最大。

在体制转轨过程中,国有企业的关停并转、减员增效、技术改造、产业升级以及我国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调整等都不可避免地造成旧工作岗位大量减少,而新工作岗位又提高了对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要求,这必然导致结构性失业。

目前,我国劳动力供求反映在职业、产业、技能和地域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不平衡所引起的结构性失业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贫困现象越来越突出,这必然对构建和谐社会带来严峻挑战。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13.

参考答案:

年度预算平衡是指每年的公共收支恰好相等或基本相等的状态。

其理论基础是古典经济学中所一再强调的市场竞争原则,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具有自律机制,通过市场竞争可达到资源最佳配置,反对任何形式的政府干预。

以此为前提设定的各项财政制度本身就是有自动调节和稳定经济的功能。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14.

参考答案:

地方分权的主要优点则表现在以下方面:

(1)有利于充分显示居民的偏好。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勒对于地方分权的合理性作了一个公理性的解释。

第一,与中央政府相比,地方政府比中央政府更了解管辖范围内居民的需求偏好;第二,管辖范围内的居民有权对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公共物品进行投票表决。

应该让居民通过对地方事务的参与,把自己的偏好化为地方政府的政策。

(2)有利于发挥地方政府的信息优势。

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西认为,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信息不完全和不确定的现象。

与地方政府相比,中央政府对全体居民的公共物品消费偏好了解得不够清楚,因而,由中央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就会有一定的偏差,不是不足就是过量。

相反,地方政府对辖区内居民的公共物品消费偏好比较了解,也即地方政府的偏好误差率比中央政府低,因而由地方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更有可能使社会福利达到最优化。

(3)有利于推动制度创新。

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没有或者很少有自主决策权,只是中央政府行政命令的执行者。

分权体制可使地方政府有机会根据本地区的特征进行制度创新,形成地方政府相互竞争的局面。

就居民而言,可因地方政府相互竞争而获得广泛的选择,按照自己的偏好“以足投票”。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15.

参考答案:

社会公共物品需求,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共同需求,是除政府以外的其他社会团体和市场不能满足的需求,它具有社会成员的平等享用性。

用经济学语言来讲,公共物品的需求可以描述为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社会上(或某一范围内)的全体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社会公共物品的数量。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16.

参考答案:

排他性原则是指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必须具有的特征。

如果某一种商品或服务是排他性的,那么,除了这种商品的购买者之外,其他任何人都不会从中得到满足。

相反,不具有排他性原则的商品具有外溢效应(spillovereffects)。

它们的利益(和成本)外溢到第三方。

当存在外溢效应时,需求曲线不能包含全部“支付意愿”,供给曲线不能包含全部成本。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17.

参考答案:

替代效应是指征税或增税影响相对价格,从而促使人们以某种消费或活动方式取代另一种消费或活动方式。

正因为替代效应干预了消费者的选择,所以它会导致经济无效率。

假定图2中的CD是纳税人的税前预算线,购买A、B两种商品的最佳数量组合为G。

倘若政府决定对B商品征税,而对A商品免税,这就改变了这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

由于对纳税人来说,B商品相对于A商品变得昂贵了,该纳税人则会减少B商品的购买量,从而使预算线以C为原点向内转动,从原来的预算线CD变为CF。

新预算线CF与无差异曲线U'相切于G'点,表明纳税人以税后收入购买现在的商品数量组合所获得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最大。

由此可见,由于政府对B商品征税而对A商品不征税,改变了纳税人购买商品的选择。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18.

参考答案:

部门预算的组成:

(1)一般预算

一般预算又称普通预算,其收入没有指定用途的限制。

一般预算收入包括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取得的财政拨款、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收入、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等。

一般预算支出包括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支出、挖潜改造和科技三项费用、各项事业费、社会保障支出、其他支出等。

 

(2)基金预算   

   基金预算又称专款专用预算,是部门按国家规定取得的基金收支,其收入有指定用途。

基金预算收支,包括水利部门的水利建设基金收支、电力部门的电力基金收支、铁路部门的铁路建设基金收支等。

(3)债务预算

   债务预算用来反映各级政府筹借的国内和国际债务收支情况,包括债务收入预算和债务支出预算。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19.

参考答案:

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目的就是要运用财政、货币、信贷、汇率、优惠、制裁等政策措施以及经济杠杆、法律手段,特别是采取“相机抉择”的宏观调节政策,适时改变市场运行的变量和参数,以减少经济波动的幅度和频率,同时通过制定发展战略、发展计划和产业政策,对若干重要领域进行投资来引导生产力的合理布局,优化产业结构,避免市场经济下经济运行的大起大落,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与经济总量的平衡。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20.

参考答案:

政府含义的四个层次表现为:

(1)狭义的政府(核心政府):

中央政府的各部委、办、厅。

(2)广义政府: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

(3)公共部门: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非金融公共企业。

(4)广义的公共部门: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非金融公共企业+政策性官方金融机构。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二、分析题(10分,共2题,每小题5分)

1.

参考答案:

(1)市场机制论

市场机制论认为,外部性的产生源于市场机制本身。

市场经济的特征是,私有财产权极大地刺激了人们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从事各种经济活动;在私人经济活动中,厂商和消费者都是理性的经济人,以利润最大化或效用最大化为目标;厂商和消费者做出经济决策的依据是市场价格,即市场价格是经济活动的信号灯;而市场价格形成的基础往往是私人边际成本或私人边际收益,无论厂商还是消费者,都不会主动站在社会边际成本或社会边际收益的高度作出经济决策,或者在技术上无法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副作用纳入到成本或收益之中。

于是,当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边际收益与社会边际收益不一致时就会产生外部性。

(2)所有制论

所有制论认为,外部性的产生源于产权的不明晰。

这就是所谓的“公共地的悲剧”问题。

“公共地的悲剧”这一术语来自美国学者加雷特•哈丁的同名论文,文中所描述的模型是一个对所有牧民开放的牧场。

在这个草地生态系统中,草场是公有的,而牲畜是私有的。

每个牧民都力求使自己的牲畜增加,当草场的牲畜承受能力达到极限时,再增加一头牲畜就给草场带来某种损害。

把这一事例推广开去,那就是在私有制条件下,如果一种资源的所有权没有排他功能,那么就会导致公共资源的过度享用,最终使全体成员的利益受损,即产生负外部性。

所有制论强调,成本和收益的内部化必须以产权的确定为基础,如果产权不清晰,将促使人们尽可能地最大限度地无偿得益。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2.

参考答案:

财政管理体制形成的经济依据在于社会公共需要或公共物品的层次性。

   公共物品理论认为,政府应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公共物品。

但要考虑由哪级政府来提供。

事实上,社会公共需要是分层次的,因而社会公共需要的层次性就成为决定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基本依据之一。

   区分社会公共需要层次性的基本标准是它的受益范围。

公共物品受益范围问题,是公共物品理论的延伸。

研究公共物品的受益范围,实际上就是研究公共物品的层次性问题,进而为分析不同特征的公共物品与各级政府职责和行为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为科学、合理地界定和划分各级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范围提供必要的依据。

绝大多数公共物品和服务都有其特定的受益区域,而没有绝对无限的受益区域。

这就意味着,社会成员对公共物品的享用程度,要受到来自地理和空间等因素的影响。

对此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予以说明。

如果城市A的公安消防系统十分健全和有效,那么,它会使本地全体单位和居民从中受益。

B市位于距A市不远不近的地方,不难理解,A市公安消防系统对B市居民所带来的利益要小得多。

而A市的这一公共物品对于千里之外的C市居民来说,则几乎无任何受益可言。

通过对这样的例子和其他类似的情形进行归纳和概括,我们可以引申出全国性公共物品和地方性公共物品这两个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的范畴。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三、论述题(10分,共2题,每小题5分)

1.

参考答案:

科斯第一定理是在产权明确的情况下,如果交易成本为零或小得可以忽略不计,市场机制可以把外部性内在化,使资源得到最优配置。

科斯第二定理是:

在产权明确的情况下,如果交易成本不为零,或者不是小得可以忽略不计,那么合理的制度选择就可以减少交易成本,使外部性内在化,使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2.

参考答案:

财政支出规模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概括起来看,这些因素大致归为以下三类:

(1)经济性因素

   经济性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指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度选择和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等等。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引起了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

同时,经济发展为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张提供了物质基础:

一是经济发展,带来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从而使税基不断扩大,财政收入增加,为支出规模不断扩大提供了可能;二是由于作为政府取得财政收入主要手段的税收中的一些税种尤其是所得税具有累进性,因此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政府通过税收取得的财政收入增长具有累进性,即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要快于经济发展增长速度,也使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可能;三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加,私人财富增多,使政府通过发行国债方式筹资扩大支出成为可能。

   经济体制对财政支出的影响,集中表现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国家的财政支出规模的不同上。

计划经济国家向经济建设领域延伸过多,政府职能范围也比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的职能范围宽,因而财政支出占GDP(GNP)的比重也比较高。

即使经济体制相同,但由于实行不同福利制度上的差异,也对财政支出规模产生影响。

如同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美国和瑞典,1985年美国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为37%,而瑞典则高达65%,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瑞典实行高福利政策,扩大了政府支出的规模。

(2)政治性因素

   政治性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府职能的扩大。

政府职能不断扩大是导致各国政府财政支出不断增长的重要原因。

在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只履行着“守夜人”的角色,其职能主要集中在维持政权机器运转、维护国家安全、防御外来人侵和维护司法公正等方面,对私人生产和私营企业的经营活动不加干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公共物品的要求越来越多,对其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公共物品的社会需求不断提高,从而使政府提供的社会产品的范围扩大,又进一步推动了财政支出规模的不断增长。

二是政局是否稳定和是否存在非正常事件。

当一国政府不稳定,出现内乱或外部冲突等突发性事件时,财政支出的规模必然会异乎寻常的扩大。

三是政府机构设置及其工作效率的高低。

政府工作的效率对财政支出规模也有很大的影响,政府工作效率高,则设置较少的政府职能机构就能完成政府职能,较少的支出就能办较多的事,因而财政支出的规模也就相对会小一些;反之,办同样的事就需较多的支出,因而会加大财政支出的规模。

(3)社会性因素

社会因素,如人口状态、文化背景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财政支出规模。

在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相应的教育、保健以及社会救济支出的压力较大;而在一些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较为严重,公众要求改善社会生活质量、提高社会福利等,也会对政府财政支出提出新的要求。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