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的评价专题讲座范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755470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5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的评价专题讲座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科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的评价专题讲座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科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的评价专题讲座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科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的评价专题讲座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科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的评价专题讲座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科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的评价专题讲座范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科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的评价专题讲座范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科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的评价专题讲座范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科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的评价专题讲座范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科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的评价专题讲座范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科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的评价专题讲座范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科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的评价专题讲座范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科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的评价专题讲座范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科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的评价专题讲座范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科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的评价专题讲座范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科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的评价专题讲座范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科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的评价专题讲座范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科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的评价专题讲座范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科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的评价专题讲座范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科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的评价专题讲座范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的评价专题讲座范文.docx

《科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的评价专题讲座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的评价专题讲座范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科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的评价专题讲座范文.docx

科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的评价专题讲座范文

专题讲座

科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的评价

苏咏梅(香港教育学院、教授)

谢群(浙江师范大学、讲师、香港教育学院在读教育博士)

第一讲

一、何为教学?

(一)何为教

教学,对于教师而言,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词汇了。

自从跨入教师行业开始,教师们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教学。

但是,对于这个熟悉的词汇,教师们往往有着不一样的理解。

而对于这个词汇的理解,往往影响了老师的课堂教学的实践。

这也就是说,老师们的课堂教学是各不相同的,在这背后,往往隐藏着教师对教学的不同的理解。

1.实践的角度来看

2.理论的角度来看

●教学是给学生讲课的活动

按此定义,教学活动的质量将由教师所呈现的知识的质量和教师讲解的方式所决定。

●教学是将一堆知识传递给学生的活动

知识的传递除了讲解以外,还可以通过一些教学媒体,如,精心准备的录像、电子资源、纸质的讲义等。

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学活动的质量依赖于知识传递的方式,即,知识通过系统的设计、讲义的阅读和讲座等完成传递。

●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活动。

也就是说,教学是促进学习的活动。

这是对前一概念的包含和超越。

知识的传递在教学中是重要的,但是其价值只有与学生的学习发生关系时,才能体现。

如果教学行为没有导致学习发生,那么教学也就无从谈起。

同样,当学习缺乏质量时,教学从这个角度而言,也是不成功的。

因此,当我们评价教学时,我们或许应该关注除了教师的讲解和知识的传递以外的其它东西。

(二)何为学?

1.学

学习的四个方面:

●学习知识

●学习运用知识来解决书本或课堂中的问题

●学习运用知识来解决书本以外的问题

●学会学习,自我导向的、独立的、终身的学习

通常而言,一位合格的教师比较关注学习的前两个方面,对于后两者往往比较忽视。

但是对于一个人的终身发展而言,后两者又是至关重要的。

一位优秀的教师则应该帮助学生掌握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不同问题的能力,以及帮助学生发展成为一个自我向导的、独立的、终身学习者。

后两个学习结果,通过知识的讲解和传递往往很难达成。

2.科学学习目标(以生物学科为例)

科学是一个展示对自然系统认识的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已经建立,并不断地被扩张,提炼和修订。

这两个方面既是科学的基本组成,也是科学教育和学习所需关注的两个方面。

(NRC,2007)

(1)科学学习的总目标

在分析科学课堂教学之前,我们必须先考虑科学教学的目标。

具体到科学学科而言,科学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目标。

PISA对科学素养的定义:

●科学知识和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获得新的知识,解释科学现象并能形成与科学议题相关的基于证据的结论。

●理解科学作为人类知识和探究的一种形式所具备的特点。

●认识科学和技术是如何塑造完美的生活。

●作为一名具有反思意识到公民,愿意用科学的思想,从事与科学相关的议题。

(2)科学课程目标(以生物学科为例)

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

①概念理解

科学知识是科学素养的重要部分,但不是全部。

Scienceisbuiltupoffactsasahouseisofstones,butacollectionoffactsisnomoreasciencethanapileofstonesisahouse.

HenriPoincare,LaScienceetl’Hypothese(1908)

②科学思维

思维可教吗?

如何确定思维目标?

③发展对科学的深度理解

概念?

(3)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可以达成的

●教学目标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和细化

●课堂教学目标支配着教学活动的发展

如何制定教学目标?

E.g.

Rubricsoflearningobjectives:

◆ 教学目标表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

◆ 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和细化

◆ 教学目标应该清楚地表述通过教学活动之后,学生能做什么

◆ 教学目标应该包含多个维度

Summary:

·不同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不一样的,不同的课堂教学行为背后,暗含着教师对教学的不同理解。

·教学是一个多层次的活动,它不仅包含教师的讲解活动,知识的传递活动,更包含促进学生学习发生的活动。

前两者较多关注教师的行为和个人的素养,后者更加关注的是学生,尤其是学生的发展。

·作为教学的产出,学生的学习也是一个多维度的活动,不仅包括知识的学习,课堂问题的解决,更包含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而后两者也是目前的教学较少关注的,并且在传统的讲授和知识传递活动中,比较难以形成。

·科学课堂教学目标是科学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也是科学课堂教学的起点。

清楚、准确地表达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成功的第一步。

二、科学课堂教学评价

1.教学资源

迷思

好的科学课堂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但是有了丰富的资源不一定就意味着有了一堂好课。

换而言之,好课不是资料的堆砌,资料是以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目的。

资源类型

网络资源(视频、文字、动画、和网络模拟实验)

实物资源(自制资源)

资源运用(老师展示、学生阅读后填写工作纸、学生观看或阅读资料后作讨论或分析)

2.课堂中的师生(教师主导、教师引导)

课堂中的教师

①教师角色

②教师本质

课堂中的学生

①学生的角色

②学生的期望和冲突

3.教学策略(教师教学为主、学生建构学习)

甲、(教师讲解介绍、)

乙、探究

丙、PBL

......

4.课堂中的活动

①学习活动(动心/动手、填写/分析、个人/小组/全班、/、/)

②课堂互动(教师讲课、教师与全体学生对话、教师与个别学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

③评价活动(概念图、语言)

 

各位老师,很荣幸在这里跟大家见面,分享我对科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看法。

也很高兴这里有谢群老师,她是浙江师范大学的教师,现在在香港教育学院读博士。

谢老师,您好!

苏教授,您好!

也感谢您能够抽空来到内地跟我们老师做培训。

不客气!

我们这节课主要是探讨「科学课堂教学评价」。

「科学课堂教学评价」是怎么一回事?

美国一位教师教育学者DarlingHammond曾经说过,课堂的评价有四个特点,这些特点对测量教学和提升教师进行良好教学的能力都是重要的。

 

对!

这四个特点是:

1.对课堂教学表现的关注 Afocusofperformance

2.在实践中整合知识和技能 Integrationofknowledgeandskillsinpractices

3.多管齐下的评估措施 Multiplemeasures

4.实践的机会Opportunitiesforpractice

此外,我也搜集了「科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学术及专业的数据,我们就运用这100分钟的课来探讨「科学课堂教学评价」吧!

 

 

一、何为教学

谢老师,你当了老师多久?

日常工作这么忙,你会否检视自己的教学成效?

我间中都有想过要检视一下自己的教学如何,一般都是与同事讲讲……,没有太具系统性的做法。

要做课堂教学评价,我们可以先从「何为教学?

」开始讨论。

谢老师,你认为「何为教?

教,对于教师而言,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词汇了。

自从跨入教师行业开始,教师们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教学。

但是,对于这个熟悉的词汇,教师们往往有着不一样的理解。

对!

而对于这个「教」词汇的理解,往往影响了老师的课堂教学的实践。

这也就是说,老师们的课堂教学是各不相同的,在这背后,往往隐藏着教师对教学的不同的理解。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我在网上看过一段……

 

从理论的角度来说,有3个看法

 

 

∙·第一:

教学是给学生讲课的活动。

按此定义,教学活动的质量将由教师所呈现的知识的质量和教师讲解的方式所决定。

·第二:

教学是将一堆知识传递给学生的活动。

知识的传递除了讲解以外,还可以通过一些教学媒体,如,精心准备的录像、电子资源、纸质的讲义等。

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学活动的质量依赖于知识传递的方式,即,知识通过系统的设计、讲义的阅读和讲座等完成传递。

∙·第三:

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活动。

也就是说,教学是促进学习的活动——这是对前一想法的包含和超越。

知识的传递在教学中是重要的,但是其价值只有与学生的学习发生关系时,才能体现。

如果教学行为没有导致学习发生,那么教学也就无从谈起。

同样,当学习缺乏质量时,教学从这个角度而言,也是不成功的。

因此,当我们评价教学时,我们或许该关注除了教师的讲解和知识的传递以外的其它东西。

我们刚才讲了「教」,哪「何为学?

」呢?

我们一般是:

1.学习知识

2.学习运用知识来解决书本或课堂中的问题

 

还有

·学习运用知识来解决书本以外的问题

·学会学习,自我导向的、独立的、终身的学习

一般来讲,一位「称职」的教师比较关注学习的前两个方面,对于后两个方面往往比较忽视。

但是对于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而言,后两个又是至关重要的。

一位「优秀」的教师则应该帮助学生掌握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不同问题的能力,以及帮助学生发展成为一个自我向导的、独立的、终身学习者。

这么来说,后两个学习结果,单单通过知识的讲解和传递往往很难达成。

 

 

 

二、科学学习目的

在分析科学课堂教学之前,我们必须先考虑「教什么」,这跟科学教学的目的有关。

科学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目的。

但是,如何才能有效的达到这个目的?

我们有必要先看看什么是科学素养?

我们可以参考国际性的科学测试TIMSS和PISA。

TIMSS(anddetailsintheppt)

科学框架内容范畴是生物、化学、物理和地球科学

认知范畴是了解Knowing、应用Applying和推论Reasoning

 

PISA(anddetailsintheppt)

在一些情景涉及科学及科技的生活情况,需要人们的能力、知识和态度

 

除此以外,还包括对认识科学和技术是如何塑造完美的生活,以及作为一个具有反思意识的公民,愿意用科学的思想,从事与科学相关的议题。

 

这就好比我们课程标准中也明确了科学教学不单单是知识的传递,如生物课程的目的。

 

对,让我们以生物新课程标准为例来看一下吧!

 

∙课程标准中明确了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

∙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还有,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

课程目标的是科学素养在课程中的具体体现。

 

三、课堂教学目标

 

科学课程的目的我们谈过了,那么在课堂里面的教学目标呢?

课堂教学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课堂教学目标是:

·教师和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可以达成的

·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

·课程目标的具体和细化

同时,

·课堂教学目标

·支配着教学活动的发展

·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

·应该包含多个维度

(参考:

教学目标_不该被遗忘的教学起点)

对,我看过一课教学目标的订定,挺不错的!

这是一堂有较多以知识为主的目的和目标的课。

课堂目的是确保学生明白蛋白质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种影响酶反应的因素。

我们可以看到,知识在这里分成为较小的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有逻辑地建成最终的目标。

 

在订定目标的时候,我们要注意用字。

你看,那些目标都没有用「知道」、「了解」等的字,但是却用了主动动词,比如,「指出」、」「解释」、「概述」、「列出」、「描述」等。

这是因为「知道」和「了解」并没有明确和明显地指出要「做什么工作」。

虽然「知道」和「了解」都隐含了「学习」,但写目标的时候时常都是用主动动词的。

 

总结:

 

四、科学课堂教学评价-学习内容

 

我们已经讨论了有关科学教育课程目的及课堂教学目标,但如何具体地进行科学课堂教学的评价?

我们可以在不同方面来进行评价…

我知道,当然要评最重要的「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是大部分老师都会认为是最重要的,但是你知不知道按什么来评呢?

当然是知识层面!

知识层面这方面难不倒老师们,但是还有一样是科学学习,重要部分就是「证据」!

「证据」为什么对科学习来说这么重要?

我先跟大家谈一谈「证据的概念」。

 

现在,我们看看一个发生于一班美国第五级的学生的课堂探究事例吧!

参考:

国家研究理事会科学,数学及技术教育中心《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科学探究附属读物编委会(原著)罗星凯(翻译)(2004)。

《科学探究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教与学的指南》。

页6-10。

究竟学生们「掌握证据的能力」是如何?

请从事例的详细描述中(练习一)找出:

·学生如何搜集证据?

·学生搜集了什么证据?

·还有,学生学习了什么知识?

在这个事例中,学生「掌握证据的能力」如下:

 

五、科学课堂教学评价-学习内容以外的各方面

(包括学习资源、师生的角色、课堂互动、教学策略/取向)

进行科学课堂教学的评价不是打分,反而是要看学生学习的情况。

很多时候,进行课堂教学评价都集中评价教师,其实,课堂教学评价可以是多方面。

除了「学习内容」(A)之外,还有什么其它方面呢?

一个课堂包含很多元素的,例如:

学习资源(B)

·资源选用(实物、仿真用具、文字、短片、动画、漫画、相片、图像)

·资源运用(老师展示、学生阅读后填写工作纸、学生观看或阅读资料后作讨论或分析)

师生的角色(C)

·教师角色(教师主导、教师引导)

·学生角色(被动、主动)

课堂互动(D)

·师生(教师讲课、教师与全体学生对话、教师与个别学生对话)

·生生(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汇报)

·个人

教学策略/取向(E)

·教师教学为主

·学生建构学习

 

六、科学课堂教学评价-动物的分类

今年,我在香港跟几间学校正进行一个研究项目,研究在「动物分类」这课题,如何运用网上资源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谢老师,你又会如何设计这课题的教学呢?

我来说,就设计「动物分类」这课题,我会就动物的分类类别,多找一些照片,让学生可以知道多一点,然后再要学生辨识一些例子以巩固他们对动物分类的概念。

参与研究项目中两位老师在开始的时候都与你一样的想法,都是他们日常教学的方法。

所以说,英雄所见略同!

我跟他们讨论他们所采用的取向对学生学习有什么好处,也建议他们再想还有什么方法也可以让学生多参与学习过程。

他们想到什么方法呢?

 

以下是「一课题内容两教学取向」的教学过程描述:

·陈老师的课

·李老师的课

我们是否按刚才你所说的多个方面去评价课堂教学呢?

这两节课我们就尝试在以下这几方面来作课堂教学评价:

1.学习内容(A)

2.学习资源(B)

3.教学策略/取向(E)

 

请按课堂的流程找出两个课堂中(练习二)

·共通之处

·不同之处

 

异同之处及课堂成效

 

我听说你在这课堂评价研究中也从学生的工作探讨了学生的学习成果。

对!

对学生的工作进行个案分析,可以激发我们思考学生到底学了什么、他们明白或误解了什么、教师的成效怎样、下一步的取向应该是怎样等等。

(reference:

Darling-Hammond,L.(2006).Powerfulteachereducation:

Lessonsfromexemplaryprograms.SanFrancisco,CA:

Jossey-Bass.)

 

第二讲

七、科学课堂教学评价-植物的繁殖

刚才的练习我们已从学习内容(A)、学习资源(B)和教学策略/取向(E)这几方面来评价或检视两课的教学。

接着这课是有关植物的繁殖的课题,老师的第一个活动就是叫学生把他们所认识的植物繁殖概念用图绘画出来,你知道老师的用意是什么吗?

应该是想知道学生对植物的繁殖过程的已有认识。

让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评价这段教学吧!

1.学习内容(A)

2.师生的角色(C)

3.教学策略/取向(E)

师生的角色

 

我也看过一本书谈到「三个基本及广为接受的学习理论」:

1.注意先前的理解

2.事实知识和理解概念框架的重要角色

3.后设认知及自我监察

有一个儿童故事「鱼是鱼」能够有效把以上三个理论的精髓带出来。

这个故事带出「新的学习是在已有认知及经验的基础上建构得来的」,就好像小鱼从它所知来建构对人的影像。

 

在这一课中,我们还可以评价课堂互动的情况。

但是,要评价课堂互动是很难的!

 

在我一个研究中,我尝试根据以下分类分析课堂互动的情况:

TI  教师指导Teacherinstruction

TE  教师解释Teacherexplanation

TS  教师-学生互动Teacher-studentinteraction

SS 学生-学生互动Student-studentinteraction

SC  学生-全班互动Student-classinteraction

IW  个人工作Individualwork

我也看过一份研究,课堂交流种类如下:

1.教师演示

Teacherpresentation

2.教师引导的讨论

Teacher-guideddiscussion

3.权威性的讨论Authoritativediscussion

4.对话性的讨论

Dialogicdiscussion

5.同侪讨论Peerdiscussion

6.其它Other

 

在英国,也有学者对课堂交流有深入的探讨:

 

 

八、建构学习环境

以上各课堂的评价都是一课或一探究项目,也有一些评价工具是看学生整体的科学学习(ConstructiveLearningEnvironmentSurvey建构学习环境调查)。

这个调查主要是学生在多个方面的学习情况,也是一个客观的评价指标。

 

对,这个调查了解学生在一个科学科目中不同方面的情况,这些方面包括:

1.认识世界

2.认识科学

3.学会表达自己

4.学习学习

5.学会沟通

九、总结

 

我们跟大家看了四个课堂事例,每一个课堂都各有特色,可是没有一个是完美的,每一堂课都有进步的空间。

你说得对。

参考英国科学教育工作者(Harlen,2009)提出的「『更美好的将来』科学教与学策略」Apedagogyforteachingandlearningscienceforabetterfuture有几个特点,就是:

·学生通过讨论向自己、同学和老师描述他们的个人意念。

·通过探究及论证搜集所得的证据来检验自己的意念。

·参与检测自己的学习进程,从而反思自己学习状况和成果。

是否我们对每一位老师的要求都是一样的呢?

不同阶段的老师,具体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职前教师、发展中的教师、专家型教师

谢老师,你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对不同老师的要求吗?

 

教师教育专家Darling-Hammond说过,现在不断有研究提出参与表现评估(PerformanceAssessment)可以帮助教师更深入了解多个影响他们的工作和成效的因素。

也有教师反映,通过参与个案研习或者是建立历程档案,分析教学的不同范畴和影响,可以丰富他们理解复杂的课堂生活的能力,并帮助他们更好地迎合不同学生的需要。

各位老师,有关「科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论及实践事例,我与谢老师在这课也谈得差不多,有机会再跟大家一块学习。

再见!

再见!

 

第三讲小结

汪忠(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前面我们交流和学习了九个专题。

包括:

专题1-生物科学进展及其对生物课程的影响;专题2-生物学课程标准修订解读;专题3-例析生物学课程标准中的“重要概念”;专题4-理解“科学探究”实践“科学探究”;专题5-理解“关注重要概念的学习”的教学建议;专题6-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广泛利用社区课程资源;专题8-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引发的科学教育变革;专题9-科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的评价。

我们希望通过“专题1-生物科学进展及其对生物课程的影响”,让老师明确生物科学在迅猛地发展,这种发展对我们的生物学课程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老师们不仅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也要了解这些新知识对我们的日常教学产生着影响。

我们也希望通过“专题2-生物学课程标准修订解读”,让老师清楚正式颁布的“生物学课程标准”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

这些变化对我们的生物学教学会有哪些影响?

我们希望通过“专题3-例析生物学课程标准中的‘重要概念’”,让老师对课程标准中新增加的50个重要概念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并对如何在专业发展上理解这些重要概念提出一些建议。

我们也希望通过“专题4-理解‘科学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让老师从理论角度和教学实践角度了解科学探究和探究性学习方面还存在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促进进一步开展相关的教学研究,推进科学探究和探究性学习的实效性。

我们也希望通过“专题5-理解‘关注重要概念的学习’的教学建议”,让教师在了解重要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课程标准中有关重要概念的学习建议,开展相关教学的研究。

我们还希望通过“专题7-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广泛利用社区课程资源”,让老师理解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十分重要,特别是要注重广泛利用社区课程资源。

我们也希望通过“专题8-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引发的科学教育变革”,让老师了解有关信息技术对科学课程的影响。

我们专门请了在国外工作与学习多年的南京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张宝辉老师,重点介绍他在新加坡参加的科学教育研究情况,希望老师们能从中得到一些开展科学教育研究和运用信息技术变革生物科学教育的启发。

我们也特地邀请了香港教育学院科学教育的专家苏咏梅教授与大家一起进行“专题9-科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的评价”的专题交流。

希望老师们能从另一个角度理解科学教育的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