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渗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57486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0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渗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最新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渗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最新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渗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最新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渗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最新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渗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最新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渗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最新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渗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最新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渗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最新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渗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最新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渗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最新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渗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最新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渗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最新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渗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最新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渗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最新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渗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最新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渗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最新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渗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最新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渗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最新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渗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最新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渗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渗透.docx

《最新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渗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渗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渗透.docx

最新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渗透

 

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渗透

中心幼儿园2013年教育分会获奖论文目录

论文名称

作者

获奖等次

所在页码

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渗透

周敏华

一等奖

1—7

谈情境创设在幼儿数学活动中的运用

袁飞东

二等奖

8-13

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注儿童艺术教育

柯丹红

二等奖

14—2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之我见

陈月明

三等奖

22—26

 

一等奖论文

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渗透

周敏华

文章摘要:

一日生活的内容即幼儿在园的全部生活.为了幼儿能在幼儿园健康快乐地生活,教师需要更好的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把《指南》的实施融入一日生活,并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综合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来实施教育,达成课程目标,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主要表现:

一、把《指南》渗透在一日生活中,以幼儿为主体;二、把《指南》渗透在一日生活中,以环境为主体;三、把《指南》渗透在一日生活中,以生活教育为主体;四、把《指南》渗透在一日生活中,以游戏为主体。

关键词:

指南 渗透一日生活

正文:

杜威曾说:

“一日生活是幼儿在幼儿园一天的全部经历,是幼儿生命充实与展现的历程,是个体在参与、体验与创造中,利用环境自我更新的历程.”一日生活的内容即幼儿在园的全部生活。

如果从作息的角度,可视为幼儿在园生活安排的所有环节;如果从活动的角度,可视为幼儿缘自自身生命成长的需要所展开的一切活动。

把《指南》的实施融入一日生活,简言之即是在幼儿园每天的每一个环节或所有的活动中,渗透《指南》的精神,引导幼儿朝着《指南》目标的方向学习与发展。

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需要在教师的组织与管理下才能生活得更健康、更快乐。

而《指南》引领着教师对幼儿一日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作为幼儿教师,只有对《指南》有透彻的了解,才能更好的组织与管理幼儿园的一日生活。

为了幼儿能在幼儿园健康快乐地生活,教师需要更好的落实《指南》,要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要综合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来实施教育,达成课程目标,关注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倡导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区域活动、小组活动、集体活动等形式有机结合,把游戏、参观、实践、探索、操作等作为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

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

那如何更好地把《指南》渗透在一日生活中呢?

以下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把《指南》渗透在一日生活中,以幼儿为主体。

在幼儿园里,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个别性和独特性应该受到尊重与珍视,因此,我们应该把活动的权利交给主体——幼儿,让他们更自由、更主动地生活与学习。

以往,我们教师一直被认为是知识的传授者,“传道、授业、解惑”被认为是教师的天职,不理解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有他们自己的特点与规律,而仅仅按照我们的愿望、想法行事,用学业知识灌输代替幼儿主动的活动,用过去私塾一样的方法,强迫幼儿接受成人的安排,不给他们任何自己选择活动的权利。

就如:

从幼儿来园的一刻开始,老师就不断给幼儿进行安排,今天的晨练活动必须玩羊角球和脚踩车;教学活动规定数学活动;区域活动必须进哪个区;户外活动必须练习拍球等等。

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完全受到了限制与安排,一点自由都没有了,这是非常传统的教育观念,是以教师为主体了.

《指南》中提出需要成人牢固树立“幼儿为本”的观念,尊重幼儿的生活与发展规律,让教育去适应幼儿,而不是让幼儿去适应教育。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是应该有计划有组织,我们教师只是主导者,充当的是参与、促进和指导的角色,而不是安排者.应以幼儿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幼儿自己动脑,善于思索;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幼儿自觉的能动性,启发幼儿积极动脑,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作为教育者,更多的是作为幼儿的启发者,而非灌输者,坚持以《指南》的精神来指导教育,转变自身教育观念,真正把《指南》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让幼儿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投入学习,愉快地游戏,主动地探索,快乐地成长.

二、把《指南》渗透在一日生活中,以环境为主体。

蒙台梭利曾说过:

“在教育上,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从环境中吸取所有的东西,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因此,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环境的创设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努力创设一个能够激励幼儿主动投入、积极学习的教育环境,把《指南》的目标或意图蕴藏在环境中,让幼儿通过环境,与人与物互动,模仿、体验、探究,自然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向着《指南》的方向发展。

以前我们对环境的要求是卫生、安全、方便,课室的墙饰、主题墙、区域材料往往都是老师来布置,老师的一番苦心只换来孩子们短暂的关注,更多的价值体现在装饰美化课室,展示教师的美术水平上,对孩子却一点教育意义也没有。

为了落实《指南》的四项实施原则,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必须高度关注幼儿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水平、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上的个别差异,关注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等等。

例如:

墙面的装饰,我们主要是根据教学课程、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方式来设计,墙饰是用来更好的配合主题,每一面墙饰,每一个内容,都是有序的整体,反映不同领域的教育活动对幼儿的作用,是幼儿学习过程和经验的总结,起到强化和概括、提升的作用;此外,我们应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性材料,创设多样化、有选择性的活动环境,引导幼儿以小主人的身份亲自参与环境的创设,亲身体验自己的力量与创造的欢乐,让环境创设的过程成为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真实地体验生活、主动地参与并创造生活的过程,发展幼儿的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动手能力.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环境的营造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努力把《指南》的目标蕴藏在环境中,有效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让幼儿真正地成为环境的主人,让环境真正地成为“育人”的作用。

 三、把《指南》渗透在一日生活中,以生活教育为主体。

在幼儿期,生活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幼儿的学习在其日常的吃、喝、拉、撒、睡、玩、交往、探究等活动之中发生着、进行着。

也就是说,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中,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以日常生活为主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幼儿的生活,从他们的生活入手,多给孩子体验生活的机会,让生活走进孩子,使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

幼儿常常会由生活环境中的某个事物引起注意和兴趣,从中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就如:

一次户外活动中,原组织幼儿开展“好玩的彩虹伞”,没想到一只“变色龙”给幼儿吸引住了,随机给幼儿开展了一节有趣的科学活动,幼儿既感兴趣,同时又收获了新知识。

因此,我们要倡导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中:

“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首先,观察幼儿生活,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入手。

幼儿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表现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例如:

一次美术活动中,幼儿用不同的颜料画画,有一位孩子在洗笔时发现洗笔水变了,孩子对这个颜色的变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大家围起来议论。

老师发现孩子这时对颜色的变化产生了兴趣,应该利用孩子的这个兴趣使他们对颜色的认识加深一步。

于是,老师不仅没有对孩子的“不务正业”进行批评,反而给孩子拿来了一些颜料,鼓励孩子大胆去实验,就这样,一个有关颜色的教育活动形成了。

只要我们教师密切关注幼儿在生活中的表现,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随机扩展成各科的教育内容。

接着,反映生活的整体性,强调各种领域间的整合。

《指南》对各年龄阶段的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出了目标,试观幼儿在园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不难看到《指南》各领域的目标与幼儿的生活是密切相联的,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实现《指南》各领域目标的机会,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

就如:

幼儿入园离园的环节,其中体现了健康领域:

情绪安定愉快;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语言领域:

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社会领域:

愿意与人交往;能与同伴友好相处等等。

生活是一个整合,每个环节都蕴含着《指南》中的各个领域目标,我们一定要在充分认识和利用各环节教育价值的基础上,合理组织、科学安排一日生活,将之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让幼儿在生活中身心健康地成长。

最后,通过生活实践活动,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生活实践活动中,能让幼儿发现问题并探究解决问题的方式。

例如:

社会活动《怎么办》中,让幼儿在设置的情景中体验并解决“着火了怎么办”“突发急病怎么办"等等。

孩子们通过交流、议论获得了许多新的生活经验并激发了幼儿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勇气和能力。

如蒙台梭利所说:

“幼儿有强烈探究环境和周围一切的本能,这种生命的冲动促使幼儿从生活中学习并发展自我.”幼儿园为幼儿创造的生活越丰富,他们从中能够学到的东西就越多,所积累的经验就越多样、越广阔,幼儿的发展也会越有质量。

我们要珍视幼儿生活的价值,让幼儿回归生活,回归大自然,去感受周围的人、事、物及其关系,探寻感兴趣的事物,在生活中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四、把《指南》渗透在一日生活中,以游戏为主体。

游戏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游戏也是幼儿的天性,是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

《指南》中提出:

游戏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甚至非游戏的活动也会带着游戏的意味。

游戏不是幼儿的全部生活,但没有游戏或者很少游戏绝不是幼儿的生活。

的确,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可以说,没有游戏就没有发展。

那在一日生活中,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效应:

1、幼儿游戏中,在动手、动脑能力得到发展。

常说游戏使幼儿聪明,因为游戏是一种“重过程,轻结果”的活动,幼儿游戏时并不在乎结果,总会变换着不同的方法,认真去思考去探究。

例如:

《分一分》游戏中,首先幼儿积极动脑筋想出不同的分法,有的按颜色来分,有的按大小来分,有的按形状来分等等,接着通过动手去区分物体的不同。

整个游戏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并促进了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2、幼儿游戏中,在语言能力逐渐得到提高.游戏对幼儿语言的掌握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许多事实已经表明,我们决不能依赖大量说教来发展幼儿的语言,因为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就在于使他们有机会以各种方式练习说话。

在游戏中,同伴之间的交流使他们相互表述,同时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激发了他们想说、敢说的欲望,从而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无形地得到提高.

3、幼儿游戏中,在认知能力得到提高。

我们知道孩子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知开始的,没有任何其它活动能比他们在游戏中获得的感知更深刻.在游戏中,幼儿通过眼看、耳听、手摸等各种感官的参与,来了解各种陌生事物的特性,而经过游戏,往往会使幼儿所感知到的事物深深的记忆在心中。

如认知高矮的游戏中,通过为幼儿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在玩游戏中观察这些物体特征,对各种不同高矮的物体进行比较,同时对高矮的概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游戏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我们应该更注重游戏的运用,把《指南》中说明的四大方面融入在游戏中,必须立足于幼儿,从幼儿出发,真正做到“游戏反映发展,游戏巩固发展,游戏促进发展."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是多么的繁琐和复杂,它是幼儿在园的全部生活。

我们应该更重视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把《指南》渗透在一日生活中,真正地运用《指南》、实施《指南》,深入改革,更新观念,全面地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参考文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如何合理地安排幼儿一日生活》

 《浅谈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有效性》

 

二等奖论文

谈情境创设在幼儿数学活动中的运用

袁飞东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而数学活动的情境创设就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于孩子真实的生活活动以及为孩子创设喜欢的游戏、故事等情景中,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进而与周围数学环境产生互动,变被动为主动,在快乐中提高孩子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幼儿 数学活动情境生活游戏 故事

数学是一种高度结构化,有着内在逻辑关系的抽象符号系统,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涉及到对这些关系理解的主动构建,这种构建是以幼儿已有的经验为基础的.因为幼儿的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阶段,幼儿对于抽象的的数学概念的认识就要在生活中通过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直接感知大量的事物来获得.北京教科院廖丽英副研究员提出数学不是以计算为主的科学,数学不是专管数字的工作,数学教育应真正与幼儿实际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应考虑幼儿的实际年龄水平,通过幼儿与物质材料的相互作用,促进幼儿初步数概念的发展,同时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在学数学的同时用数学。

在现实的生活中,很多人都认为幼儿数学学习是可以通过语言的模仿和记忆来理解数或者数量关系或者是通过做大量的加减运算的练习题获得数学能力的发展.最后的结果就是,孩子的数学能力得不到发展,还对数学失去了兴趣。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不禁要反思我们的数学活动。

在传统的数学活动中,活动方法仍以教师示范、讲解,幼儿记忆、练习为主,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缺乏操作、体验的机会。

因此,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建构理论,为数学活动创设一个完整的情景,将数学的相关问题抛锚在真实的情境中,那么,儿童就可以通过与同伴、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分享、反馈等过程,在解决问题式的数学学习中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归属和固着新的知识和情境,并赋予其意义.

一、让孩子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元素,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了解数学的应用,提高数学能力。

《指南》中数学认知目标1:

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数学的元素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教育学也指出:

“数学是一门生活性基础知识,它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而生活环境中蕴藏着许多孩子们熟悉的、新奇的、有趣的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学“活”的教材,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充分利用这个庞大的教育资源.

第一、教师充分利用环境巧妙地渗透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为幼儿营造“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氛围,让他们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学到新知识。

如,今天我们班来了多少位小朋友,有几位小朋友没有来,谁是第一位来幼儿园的,让他们感知不同的数的意义;外出散步的时候,让孩子说说你看到了哪一些图形,观察相同图形的不同变化,让她们感知图形的特点;在平时的一些谈话中,问问他们今天是几月几号,星期几,昨天是几月几号,星期几,明天是几月几号,星期几,在节日中也让他们说说儿童节是哪一天,母亲节是哪一天,教师节哪一天,让他们感知时间的变化和意义。

总之利用同一切孩子可以接触到的学习数学的机会随时引导幼儿发现在自己生活的周围环境中有着这么多的有趣的数学,从而萌发了他们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育学指出:

“数学是一门生活性基础知识,它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孩子在在生活区中进行水果分享的时候,2个苹果四个孩子应该怎么分才公平,他们说一人一半,就这样了解了2的等分.这样联系生活实际,拓宽了等分学习的意义,能激发幼儿深入学习有关“等分"知识的欲望。

第二、家园携手,充分挖掘家庭中的数学题材,在生活中提高孩子的数学能力。

在幼儿园教育中,家庭教育也是其中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数学教育方面也是同样的道理.首先作为老师应该向家长传递优秀的数学教育生活化经验,让家长摒弃口头数数,多做练习提高孩子数学能力的教育方法。

我们教师可以利用家长会、家园栏、家庭讲座、家长育儿经验交流会、Q群,校讯通等渠道向家长传递生活化数学教育经验.其次家长可以借助生活中常见的数学现象对幼儿随时随地地启发,经常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数学发展现状和幼儿园的数学教学进度,将孩子在幼儿园所学的数学知识迁移到生活中。

如家里来了5位客人,桌子上只有3个杯子,还需要几个杯子;吃饭前请孩子取筷子,让孩子完成简单的匹配;外出购少量的物品时,可以有意识鼓励幼儿参与计算和付款的过程等等。

二、创设有趣、愉快、轻松的数学活动情境,变被动为主动,让孩子在情境中快乐观察、体验、操作,提高数学能力。

对于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来说,提供情境思考和真实背景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儿童的社会文化生活往往是与他们的数学理解能力的发展交织在一起的,因此在情境进行数学活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创设故事情境,让数学变得不再单调。

《指南》中数学认知目标1的教育建议指出:

提供具有重复性旋律和歌词的音乐、儿歌和故事、或利用环境中有序排列的图案鼓励幼儿发现和感受其中的规律。

幼儿爱好模仿,喜爱卡通人物等年龄特点,让他们对故事中的人物有着浓厚的兴趣。

把故事贯穿在数学活动会或者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小班的学习活动《为大象伯伯造路》的中,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向幼儿展示了动画情境,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活动气氛,让幼儿在帮助动物的故事情境中学习,巧妙设计了“铺路"这个问题情境,幼儿从发现小路的坑坑洼洼?

找小砖头?

铺路,通过一个又一个流畅的故事环节,自然地达成了教学目标—-在感知圆形、三角形、方形的基础上,尝试一一配对.幼儿在所创设的情境中自由、愉快操作、摆弄,获得了数学知识。

第二、创设游戏情境,让数学活动变得更有趣味。

《指南》指出:

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游戏是孩子学习的最爱活动,我们借助游戏的情节,将数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游戏本身的内容和规则,让幼儿在愉快的环境中获得抽象的数学知识。

如在大班数学活动《逻辑与关系:

变装大风吹》,是发展幼儿视觉辨识能力;学习按物体两个以上特征或特性分类。

我把它设计成“大风吹”的游戏,先让孩子了解大风会吹到一些特殊的孩子,如:

衣服上有花纹、短发、穿裤子或者穿波鞋、长袖、长发等等,吹到这些孩子就要换位置,如果给在组织游戏的人找到的要接受笑惩罚。

结果孩子们十分积极,还想出了很多奇怪的特征,如一只眼睛,三只耳朵等等。

这样在游戏中,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幼儿对数的加减有的具体的认识,使课堂教学活泼有趣、轻松愉快。

第三、创设探索情境,让数学活动变得更有操作性。

好奇是孩子的年龄特点之一,他们喜欢通过自己操作为自己心中的为什么寻求答案,这样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显得更有效。

如在大班数学活动《不同方法分一分》,我设计成一个分类整理玩具的情境,让孩子对着红黄两色,大小不一的圆形、正方形进行分类,看看能分成几类,结果很多孩子根据颜色、形状、大小分成了八大类.再进一步,让孩子根据指示用图形进行相关的图案进行拼凑,在原有分类上进一步激发了孩子的探索的欲望。

这样的活动使孩子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的活动当中,真正促进了幼儿的发展,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体验着快乐。

 第四、创设生活情境,让数学活动变得更有实用性。

《指南》中数学认知目标2教育建议指出:

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境,引导幼儿理解数概念.+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找到数学知识与幼儿生活经验的结合点,就能有效地促进幼儿数学知识的发展,同时还能真正教会幼儿有意识地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如大班数学活动《购物高手》,我让幼儿合作学习,亲自动身到班里已经创设好的麦当劳区域进行购物实践:

你有10元,它可以买哪些吃的呢?

可以买几哪份呢,一共用了几元?

买了一份5元的,别人应该找回你几元?

而且在“购物”的同时,让幼儿动口说一说、议一议“你打算怎样买?

"“你为什么要这样买?

”“买东西的时候你会说什么?

”让幼儿发表自己的学习见解,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幼儿数学活动中的情景性学习,不仅体现在集体数学教育活动中,也体现在区域活动中.区域活动开展的载体是操作材料,在设计活动材料时,我们会把情境和材料相结合,让幼儿在活动情景中练习数学技能,掌握数学知识,而不是仅仅让幼儿操作材料。

如“10以内的加减法",可以设计成帮助宝宝喂食,让孩子根据宝宝上的算式的投进相对应的食物数量;认识序数,可以设计买票坐公车,让孩子根据票上的数字找到相对应的位置等等,我们还可以设置一个数学角色区,如麦当劳、超市、商店等等,让孩子在这样的情景中获得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李季湄 冯晓霞人民教育出版社。

2、《幼儿数学活动中问题情境的设计研究》张建敏陈未 《新课程研究·学前教育》2010年第1期

3、《大班数学教育中的情景性学习》汪光珩《幼儿教育》2009.01/02 

4、《浅谈如何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诸葛剑西《华章》 2012年16期

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6、《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二等奖论文

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注儿童艺术教育

柯丹红

【文章摘要】幼儿美术学习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开始,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美术教研容易被忽略的一块。

在对小学新生美术教学中,我们常会见到孩子们的画面总会出现一些不易改变的诸如画面简单化、概念化、成人化、单一化等问题,这些问题往往长期影响学生小学阶段的美术学习。

关注美术教育的幼小衔接,优化幼儿美术教育成了当前美术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美术主要问题专业成长

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所指出: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

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人们感受到并认同美术教育在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

课程改革促进了美术教育的大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对幼儿美术教育关注不够,缺乏系统的指导就是当前面临的一大问题.从事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的老师都能体会到,孩子们从幼儿园升上小学并非我们想象般对美术充满兴趣,能大胆、自由地运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想法、画面充满童真富有色彩.相反,孩子们升上小学后美术学习方面显得被动、固执、单一或难以坚持。

画面总会出现概念化、成人化、单一化等问题,反复引导也难以改变。

小学美术老师对此更是有切身的体会。

这里笔者将教学中所发现的和幼儿美术作品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概括,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当前幼儿美术作品显现的主要问题

概念化这是最普遍存在的。

体现为,画某一样东西总是用固定、单一的方法来画,内容、效果也大致相同变化不大。

如总喜欢在画面的左右上角画半个太阳,画树总是要画些苹果,每个苹果画法都一样,画彩虹总是要在两头画云朵并且画的很小,画树就是一个大圆加一个人字型的树杈等等。

画人物动态单一,总是要把眼睛画成圆圈,或用弯弯的线条一弯了事;画嘴巴也大多是一根弯弯的线条了事,也有不少的总要画成笑脸并伸出搞怪的舌头,鼻子往往不用画或打个钩了事,身体基本是不用穿衣服,或干脆用几根线条表现身手脚等了事,这样的现象举不胜举.长期、反复地画,孩子们似乎习惯了这样画,总觉得这样画很美,要改变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成人化  生活中一些展出的幼儿作品总让人难以置信这是幼儿画的,引来人们的赞叹或感叹生一片,感叹的是这是小孩画的吗。

平时老师怎么画,幼儿怎么画,多是在重复老师做的事情,或干脆老师替代了事,为的是能有个好的展出效果或得个奖什么的。

表现的内容、表现的方法和最后的画面效果与幼儿实际能力完全不符.幼儿只能简单地停留在模仿、重复上,在老师的引导下,画的像不像成了唯一的标准。

更让人担心的是可能带来的诚信问题,明明是老师包办的,还要署上幼儿姓名,展示、参赛,误导幼儿,误导家长.正如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所指出的:

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

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