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758839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docx

《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docx

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

 最近,有一篇发在某官媒的文章说:

中国已不可能落入拉美式“中等收入陷阱”。

  点开“朋友圈”,我一个朋友已经为苦苦挣扎的7000万贫困人口,几亿“农民工”,看不到多少未来的小白领,以及压力重重,随时都可能“下坠”的中产阶层拟好了贺电。

  这真是一个正能量的时刻,但我沉默了。

  我想到了今年初,中国社会科学院在《社会蓝皮书》中给我们披露的一组数据:

中国收入最高的1%家庭拥有全国1/3财富,而收入最低的1/4家庭只有1%财富。

  尽管我的数学是语文老师教的,但还是得出了这么一个印象:

中国是贫富极为悬殊的国家。

  贫富悬殊可以是经济迅猛发展的一个阶段性产物,是可以“跨越”的。

但跨越的前提是你的阶层不要固化,利益结构不要锁死,穷人在社会经济地位上还有往上攀爬改变命运的机会,你不要通货膨胀,你的经济也要一直增长……

  但是这些前提,好像很存疑。

  2

  直说了吧,从贫富悬殊、阶层固化和利益分配机制看,中国的半只脚已经踏进“中等收入陷阱”。

  而如果有大规模的贫民窟、恶劣的治安、掏空了“内需”的经济、动荡的社会结构与之配套,那就齐活了——“中等收入陷阱”的动人画面已经绘就。

  真这样的话,能“拉美化”都已经不错啦——以这个社会的运作逻辑和中国人的性格结构,历史上的“乱世”也可以是其中的一个选项。

  判断这个社会未来会怎样有一个办法:

看它的运行机制——政治的,社会结构的,经济上,心理的,是不是已把自己给套牢了,它的自我纠错能力有没有衰竭——换句话说这一届中国人行吗?

  我想先从心理上打开突破口。

毕竟,根据“心理事件只是社会事件的心理层面”的原理,它知道的太多了。

  3

  我想问一个问题:

如果时光倒退10年,你能想象王思聪这样的“幸运精子”(巴菲特语)可以成为“网红”吗?

能想象有那么多并不幸运的精子喊他做“老公”吗?

  一般人肯定是看不懂的。

他们不会明白这些现象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

  其实很简单。

  表面上看只是娱乐,深层次的心理真相是无数被嵌在中下层社会这一阶层等级的人,已经失去了攀爬上去的希望和信心。

他们做梦都已经不敢相信自己可以成为王健林,内心里明白自己已经被这个社会的阶层结构、利益分配结构狙击在现在的位置之内。

  所以能怎么着?

只能在心理上幻想自己为什么不是王思聪。

但当然不是。

  于是,在既不能成为王健林又不是王思聪的双重受挫中,心理上的出口就是去分沾一点自己所渴望成为的人的属性。

娱乐正好可以给自己的无力和“犯贱”找到一个合理的借口。

  这是在一个贫富悬殊的世界里,中下层社会最常用的行为疗法。

有点类似于美国哲学家马尔库塞所说的“雇员可以跟资本家的女儿打扮得一样漂亮”。

当阶层结构无法改变的时候,阶层低的人,总是要把心理上的注意力,放到阶层高的人身上,并模仿其审美时尚和价值偏好,自觉地扮演起维护等级秩序的角色。

  在这个背景下,一个女屌丝的最大梦想就是嫁给“高富帅”,因为中下层社会几乎只有靠婚姻这条路才能改变命运了。

  大家事实上已经变成了“攀援者”——或者依附于权力、资本集团讨食,或者希望能以“颜值”等作出挤进高阶层门槛的筹码,最没出息的,便在心理上分沾。

  说得残酷一些:

贫富悬殊,阶层固化的格局了,在心理上已经锁定了。

  4

  前面说了“套牢”二字,我竟然条件反射般想到了房地产。

  现在估计傻子都知道,房地产已经成功地绑架中国经济,绑架整个社会,即把大家都套牢了,无论你有房没房。

  前几天,湖北副省长曹广晶就公开说,今天更应该担心房地产价格下跌。

因为“泡沫一旦破裂,银行贷款的重要基础垮了,后果很严重,甚至会引发金融危机,这比单个企业甚至单个行业的危机要严重得多!

  副省长先生说的是真话。

但真话不等于有道理的话,更不等于正义——你这点逻辑还没忘吧?

  我很喜欢把一些人的话翻译成内心语言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

这句话其实就相当于:

有个男人为了得到一个女人,用暴力强奸了她,导致这个女人怀孕几个月,然后,这个男人对女人说:

你不要想着打掉胎儿,后果很严重!

  这个女人,不仅要承受被强奸的痛苦,还要为强奸犯强奸了自己的后果埋单。

不埋单又能怎样呢?

  想一下:

过去,他们以“调控”的名义,推动房价上涨;后来,掏空社会购买力了,房价快降了,又拼命地印钞、降息降准、财政补贴、纵容央企炒高地价,用尽手段托市,不把房价涨到80万一平米誓不罢休。

结果,财富都通过房地产这个机制转移到他们那儿了,但实体经济被掏空,通货膨胀,你我手里的钱越来越不值钱,无数人想买一套房,压榨自己两辈子甚至都不够……

  现在,他们在恐惧中告诉你我:

房价下跌了,会引发金融危机,你可能会失业,你的日子绝对不会好过。

所以,还是从了吧!

  从到什么时候?

到双脚已经踏进“中等收入陷阱”,实体经济被摧毁,大规模失业爆发,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被双重引爆的那一天。

  古人说:

“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

”。

可惜,今天的中国人已经不懂得这是什么意思。

这一届人民相当的不行。

  5

  房地产是套牢这个社会,把它拖向“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机制。

它干的就是四件好事:

财富掠夺、固化阶层结构、摧毁实体经济、抬高各项生活成本。

不仅是对于无房阶级,即使是对于有房阶级来说,这样持续下去,未来也是噩梦。

  并不仅仅是中下层社会的心理已被锁定,从而拼命去维护那些本质上是压榨他们的东西。

也不仅仅是房地产套住了中国。

很多东西其实已经被套住了。

  我们来看一下现在,以有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整个社会的分配机制。

  它遵循的仍然是不变的原则:

有力量者说了算。

而权力最有力量,资本次之,知识再次之,具有消费价值者又次之。

既没权力又没资本,甚至还没有知识和消费价值的人,在游戏规则制定时连看客都不是,而在进行利益分配时,只有被掠夺的份。

  ●中国社会学的泰斗人物费孝通老师说,开政府是最划算的生意。

这个你我都懂,无须多说。

权力掌握着中国社会的大部分资源,并且分配以权意志为转移。

所以,挤进体制内去分享制度红利,仍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正是如此,从阶层划分直来说,只要你在体制内,哪怕只是一个普通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职工,在阶层地位上也至少是中产下层。

  ●中国已经进入资本收割的时代。

换句话说,在过去,劳动可能赚到钱,但现在,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你要想赚到钱,前提就是要先有钱。

这构成了一个悖论,但这个悖论正是游戏规则已经改变的反映:

有钱的人会有更大的优势去积累财富,而没钱的人,想要赚到钱,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已经越来越难了。

和权力一样,金钱在利益分配上,已经构成了一种社会排斥,把没钱的人排到一边。

  ●如果不是依附于权力、资本,把自己嵌入它们的那条利益链条中分一杯羹的话,那么一个人要改变命运,在不是具有可消费价值的帅哥美女的情况下,恐怕就只有“知识”这条道了。

但这种知识,必须是具有极强创新性,并且能转化为实际的产品和服务的知识。

而问题是,这个空间现在有多大?

  ●如果权力、资本、知识都没有,那么,还有一条路,就是自己具有可消费价值,比如能哄人开心,比如有超高颜值并且颇受大众欢迎。

这就是岳云鹏、宋小宝和各种美女主播走的道路。

  大家可以看到,这四条道路,都不是大众可以走通的改变阶层命运的道路。

按照“人的存在=头脑心理人格身体”这一公式,要突破阶层封锁,对大家的头脑、心理、人格、身体,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6

  总结一下就会发现:

整个社会已经被下面的两个链条给套住了。

  第一个链条是利益分配机制。

它的原理是:

只要它能够给强势群体,比如权力、资本集团获利,它就具有自我强化的性质,“利益保护”的本能使它不可能被打破,它要瓦解只能是玩不下去后“自然瓦解”。

房地产就典型地是如此。

  权力和权利的关系也是如此。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我无法去分析这些内容。

  贫富悬殊和阶层固化是通过这个原理完成的。

  第二个链条,是心理机制对利益分配机制的锁定。

它借助于两个原理:

  

(1)一个人得到了一样好东西,就害怕失去,并要采取一切手段防止它失去,而防止它失去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强化得到它的那个游戏规则,这个原理发生在既得利益者那儿;

  

(2)、一个人得不到一样好东西,处于受损者地位,发现自己没有希望得到后,就会去合理化这个处境,而其中的一个办法就是在心理上分沾既得利益者的光环。

我经常在网络上看到有人说“我们家思聪”,以及喊“好,威武,支持,中国有希望了”的正能量口号,体现的正是这个原理。

  所以我发现了很奇怪的现象:

在中国,最没有安全感的,居然不是那些受损的、一场大病就足以让他们陷入灭顶之灾的中下层社会,而是可以抗衡各种意外风险的权力、资本群体。

  也许区别是:

权力、资本群体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逻辑上会有什么后果;但中下层社会并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在心理上是什么意思。

  简单地说,中上层社会被“利益保护”心理保护给套住了,而中下层社会则被心理保护给套住了。

  7

  说到这儿,似乎要界定一下中国社会,哪些人属于哪些阶层。

但我在《中国社会各阶层心理分析》里已有详细的划分和分析了,在这里不再重复。

  我想说的是,既然已经被套住,各阶层如何解“套”?

  对于上层社会来说,说要解“套”,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只是一个道德口号,并不是行动的必需。

那么多年了,无数人一直在呼吁、呐喊各种“改革”,但很多东西恰恰越收越紧,以致我写这篇文章还无法把话说得直白,以便让你弄明白。

他们早已被“利益保护”这一机制给套住。

  但他们之所以不愿意去解套,是因为一有心理依恃,你不能对他们怎么着,二是有最大的防御风险的能力。

真正能够威胁他们的,是这个社会的秩序崩溃。

但真到了那一步的话,中产阶层和社会下层都先挂掉了——因此他们有这个预期:

中产阶层和社会下层其实都先害怕这个社会真的走到了那一步。

  所以他们的一切考量都不影响当下的行为。

他们有最强烈的不安全感,但这是因为手中拥有的东西太好了而害怕失去的不安全感,并非面对“现实”时的那种不安全感。

  他们当然需要解套,但这是从他们的长远整体利益,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问题来说的。

  中产阶层其实可以分为两种人:

一种是依附于权力、资本的利益结构里,他们的利益获得、维持、增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在的利益分配机制。

这些人是希望比如房地产能够套住这个社会的;另一种,是依赖于实体经济,或依赖于知识服务的人,在当下的利益分配机制下,他们其实是受害者,这个社会越被套住,对他们的损害越深。

  如果这个社会一直这样运作下去,对前一种中产阶层就能有好处吗?

答案恰恰相反。

到时金融危机和社会危机爆发,他们的阶层地位使他们根本不可能有抵御能力。

他们的命运是跟这个社会的公平、稳定绑在一起的,而不是跟那些有攫取最大、有最大的风险规避能力的人。

  中产阶层要解套很简单:

摆脱政治冷漠症和依附心理,维护权利和契约意识,并且,寻找在政治、社会、经济的演化中暴露出来的机会。

一个无法在这个社会中拥有话语权的中产阶层是脆弱的,也是充满风险的。

  社会下层要解套,难度要大一些,先得打破两个圈套。

我把它们概括如下:

  第一个圈套是:

家庭出身的影响所在阶层环境的影响→使社会下层在思维上、视野上、心理模式上,甚至人格结构上,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这种存在,形成了一种顽固的心理保护→社会下层无法突破心理保护→阶层命运无法突破;

  第二个圈套是:

家庭没有资源所在圈子的限制自卑等心理所形成的心理保护→社会下层无法、不敢进入拥有资源的社会关系网络→阶层命运无法突破。

  这两个圈套一交叉,一个人已被钉在了某个阶层位置上。

  我们的命运受到家庭出身、自己、他人、社会环境、运气的影响。

因此,对于社会下层来说,仅仅打破这两个圈套还不够,还得告别心理上的“攀援者”的角色,懂得去维护自己的权利,去改善社会环境。

如果在心理上还是等级秩序的维护者,那么,基本没戏。

  8

  我的一个朋友夏语,一边解套,一边做套。

  他解的,是以上我所说的那些套:

有权利意识,有契约精神,警惕权力的侵害,防止资本的蚕食,同时,从政治、社会、经济的演化中,寻找机会。

  他做的是安全套。

如果我们非要有一个套的话,那么,就是安全套。

  夏语在思维上、视野上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的人物,有时候我惊叹于他的创意。

他在这一两年中,集中全部的心思,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做出了极具高科技含量,最能契合年轻人心理需求的“轻情趣”的安全套。

他给它取了一个名字:

“三只小猫”。

其名言是:

饱暖思欲时代将至,千金一刻价值将显。

 

  我们需要从压抑中,从危害我们生活前景,把我们抛入风险的各种机制中解套,但希望能被有价值的东西给套住——因为它是安全的。

  在这里我忍不住想给他打个广告。

他所做的“三只小猫”引发过很多人的尖叫和追捧,现在,追求完美的他把它升级成了2.0版本,正在京东众筹,准备做成一份让中国人追求完美体验的事业。

如果你有兴趣,不妨结识一下这个有点神秘的人,以及传说中的“三只小猫”,或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开出版重大课题成果《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首度对内地十大阶层的社会地位作出排序。

  近年来,中国社科院围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确立了203项重大课题。

其中,为中共“十六大”理论创新重点筹备所作的以“中国社会结构和阶层分析”、“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为主的13项重大课题,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组长均由李铁映担任。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是“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的主要内容及成果。

  上百学者倾力参与

  1999年初,社会学研究所成立了“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有关项目随即被定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重大研究课题,得到院科研基金的重点资助。

  调查研究工作进行3年来,参与调研工作的内地著名学者、专家有数百人,主要撰稿人如陆学艺、王春光、石秀印、李春玲、樊平、张厚义、张宛丽等,都是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以上级别的专家,近年来在经济社会学、城乡阶层流动研究等方面颇有造诣。

不少基层党校的理论工作者也参与了课题研究。

  重新定义Class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执笔人认为,国际通行的描述社会结构差别类关键词“Class”,中文可译成“阶级”或“阶层”,故过往理论上对阶级阶层的分析就当然带有“冲突论”和“功能论”的两面性。

  该报告的具体研究者及撰稿人之一、中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王春光谈到有关研究细节及阶层划分依据时说,这一命题意义重大是毫无疑问的。

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原来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平行社会结构发生了显著分化,以职业为基础的新的社会阶层分化机制逐渐取代过去的以政治身份、户口身份和行政身份为依据的分化机制。

现阶段研究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目的,是为了团结和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目标。

因此,从可协调而不是矛盾对立的角度,用“阶层”的概念比较准确。

  涉及敏感内容

  本次调查问卷中有大量篇幅涉及当前社会上比较开放的话题,如“有何信仰”、“对收入差距现象的认同程度”、“为了保住城里人的工作应该限制农民工进城打工”、“身边见过哪些职业腐败现象及原因”等。

特别敏感的问题更收到你敢问我敢答的预期效果,如“是否感到政策上重经济轻权利”(认同53.6%;不认同15.7%)、对“让少数人先富起来对社会没好处”(不同意59.7%)、“应该从有钱人那里征收更多的税来帮助穷人”(同意81.4%)、“现代社会主要是靠企业家来推动的”(同意52.1%)、“对阶层或阶级利益冲突的判断”(答有冲突占89.4%)等等。

  问卷内容广泛

  为保障此项重大课题研究的严密性和科学性,全面反映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动的整体情况,课题组会同各路心理学及统计学专家,用近1年时间研究抽样方法及设计问卷,最终确定在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72个市、县、区进行人群等距抽样,并由2001年6月起展开实地大规模调查工作。

其中对湖北省汉川市、辽宁省海城市、福建省福清市、贵州省镇坯县、安徽省合肥市、江苏省无锡市和吴江市七都镇、广东省深圳市、北京燕山石化总厂、吉林省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和天津南开大学等,还进行了重点入户访谈和召开座谈会形式调查,取得1.1万个样本和近千份各类成员的访谈记录。

另外,问卷调查情况之全面、分类之细,也令外界难以想像。

  十大社会阶层及其特征

  报告对内地社会群体划分的10个阶层及其社会地位、特征等作出如下界定:

  国家和社会管理者阶层:

指在当政、事业和社会团体机关单位中行使实际的行政管理职权的领导干部,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约占2.1%。

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及市场化改革的主要推动者和组织者。

  经理人员阶层:

指大中型企业中非业主身份的高中层管理人员,所占比例约为1.5%。

是市场化改革最积极的推进者和制度创新者。

  私营企业主阶层:

指拥有一定数量私人资本或固定资产并进行投资以获取利润的人,约占0.6%。

这一阶层的政治地位无法和其经济地位相匹配,但他们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之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实践者和重要组织者。

  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指在各种经济成分的机构中专门从事各种专业性工作和科学技术工作的人员,约占5.1%。

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代表者之一,还是社会主导价值体系及意识形态的创新者和传播者,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激励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办事人员阶层:

指协助部门负责人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专职办公人员,所占比例约为4.8%。

是社会中间层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十几年仍会增加。

  个体工商户阶层:

指拥有较少量私人资本并投入经营活动或金融债券市场而且以此为生的人,所占比例为4.2%。

该阶层的实际人数比登记人数多得多。

这一阶层是市场经济中的活跃力量。

  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

指在商业和服务行业中从事非专业性的、非体力的和体力的工作人员,所占比例约为12%。

这一阶层和城市化的关系最为密切。

  产业工人阶层:

指在第二产业中从事体力、半体力劳动的生产工人、建筑业工人及相关人员,约占22.6%左右,其中农民工占产业工人的30%左右。

经济改革以来,该阶层的社会经济地位明显下降,其人员构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农业劳动者阶层:

这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一个阶层,是指承包集体所有的耕地,以农(林、牧、渔)业为惟一或主要职业及收入来源的农民。

这个阶层几乎不拥有组织资源,在整个社会阶层机构中的地位比较低。

  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

这是特殊历史过渡阶段的产物,是指无固定职业的劳动年龄人群(排除在校学生),所占比例约为3.1%。

目前,这一阶层的数量还在继续增加。

  深圳发现“不在业者阶层”

  报告的深圳部分对社会阶层的划分,让许多外地人颇感意外:

首先,由于深圳的调查不涉及农户,阶层中没有农民。

另外,按照问卷统计软件的自动归类推算,深圳有35.92万人比较特殊,包括大量有丰厚积蓄而自愿不在业的。

课题组将之与11万名离退休人员、6万名学生、7.4万名因其他因素离职或自愿离职而暂时待业的,统一定名为“不在业者阶层”。

  另外,虽然深圳的社会阶层收入还处于金字塔式,但与全国情况显著不同的是:

阶层结构图已经明显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其经理人员阶层和私营企业主阶层比例分别达到6.15%和3.08%,首次超过国家和社会管理者阶层,也超过日本1980年的水平,成为理解“深圳速度”的一个新的重要参考指标。

  调查中,不少人从事的特殊服务性职业和企业类别在188项判断指引和其他参考里都找不到答案,有关人员只能粗略归入社会中介服务,此亦引起对市场经济复杂性的重新考量。

  内地社会结构剧变

  研究报告的撰写人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带来了社会结构的一系列深刻变化,其中包括:

农业劳动者不断向其它社会阶层流动,农业劳动者阶层正在逐步缩小;商业服务业员工的数量有所上升,产业工人的数量随着农村工业化有明显上升;社会中间阶层的扩张迅速,使得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由原先的金字塔型逐渐向橄榄型转变;掌握和运作经济资源的阶层正在兴起和壮大。

  他们认为,与发达国家相比,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构成部分在内地已经具备。

今后社会阶层结构在构成成分上不会有大的变化,可能变化的主要是各个阶层的规模,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商业服务人员、经理和私营企业主阶层会大大扩张。

  据分析,十大社会阶层的划分说明当今的社会已进入现代社会的雏形阶段。

稳定的社会结构应该是一个橄榄型,内地现在还是一个洋葱型,该大的还没有大起来,该小的还没有变小,该富的还没有富起来。

通过这一划分,确认了哪一类人群是社会主导阶层;哪一类人群是弱势群体;哪一类是上升群体,从而可以制定相关政策,调整社会结构,扩大弱势群体的上升渠道,最大化地保持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私营业主阶层受关注

  针对备受关注的内地私营企业主,专题报告《私营企业主是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清晰的判断句式作标题,展开严谨分析。

  报告认为,私营企业主积累财富的过程基本上在政策允许范围内。

调查还显示,目前内地私营企业主的年收入不高,和外企和民营科技企业的“白领”相当。

他们的企业净利润中有8.4%被企业作为生活资料周期性地消耗,有17.5%的私营企业主仍在租住公房或他人住宅。

45.6%的被调查者平均拥有10257元的有价证券和储蓄存款,余钱往往尽可能地投入到再生产中,等等。

报告肯定,私营企业主及其家庭作为生活资料来源的,不是剥削收入,而是他们的劳动所得。

  另外,调查表明,2000年,全国的私营企业共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107万人,年增长159.9%,有209万名下岗职工作为投资人创办了私营企业。

同期,全国平均每位企业主以33.75万元的私人注册资本金,创造了除自己以外的6.1个就业岗位。

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当代中国,还没有哪一个社会阶层有如此大的社会贡献。

从1990年至1999年,私营企业创造的工业产值、消费品零售额和上缴的工商税收,平均每年分别以49.08%、56.49%和72.08%的速度递增,超过任何一种经济形式的增长速度。

  报告思想空前解放

  无论是课题组工作人员,还是读到报告的各界人士,反映最强烈的是感受到一股思想解放的暖流。

认为这一报告提供的思路十分清晰:

内地现代化的前途不仅是一个更公平开放的经济,也是一个更公平开放的社会。

中国进行了20多年的体制改革,目前又将应对一场深刻的社会改革。

  回忆起参与课题研究的100多个日日夜夜,汪开国至今心潮澎湃。

他说,虽然过去从事过大量的政策指导性调研,但感觉这次的视野最开阔。

中央此时提出对内地社会进行阶层划分,抓住了社会学及党建理论创新、国家发展重大政策方面的最根本问题,意义极其重要。

特别是实事求是地检讨了20多年来围绕经济建设考虑各项工作的思路,不再回避现实对政治生活提出的挑战,必将大大加快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领导层和民众对于基本国情和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越来越深,同时,对依法治国的要求和呼声也越来越高。

在这种情况下,正视中国社会的发展现实,不断调整政策,特别是对不同利益群体用法律的形式予以确定和保护,才能从根本上确保长治久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