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759846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

《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

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绝密★启用前

吉林一中2012-2013下学期高二期中历史试卷

模块单元测试试卷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xxx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项选择

1.“小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说,最符合下列哪一情况()

A.抗战中的中国B.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C.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D.西班牙民族革命战争

2.读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军队武器装备落后②埃塞俄比亚军队士气高昂③这种正义斗争得到‘厂国联的公正裁决④此时中国人民反对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斗争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④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战出现在苏德战场,因为

A.苏德战场区域大,坚持时间长

B.苏联参战改变了战争性质

C.苏德战场是欧洲最主要战场,苏联红军抗击着德国绝大部分的兵力

D.德军在该战场遭到第一次重大失败

4.下列事件表明苏联霸权主义达到顶峰的是(  )

A.古巴导弹危机

B.苏联出兵阿富汗

C.修筑“柏林墙”

D.尼克松出访苏联

5.2009年11月9日是柏林墙倒塌20周年纪念日。

德国总理默克尔说,1989年11月9日是“德国近代历史上最幸运的一天”。

“最幸运”是因为(  )

A.雅尔塔体系彻底瓦解

B.德国法西斯势力彻底消失

C.东西方“冷战”关系终于结束

D.德国揭开了国家再次走向统一的序幕

6.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是在()

A.德国突袭波兰后

B.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C.苏德战争爆发后

D.德国入侵北非后

7.有学者在研究20世纪30年代欧洲某历史事件时说:

“这是大国侵略性和防御性两种民族主义妥协的顶峰,它们的共同本质是民族利己主义。

”被这位学者称为“顶峰”的事件(  )

A.便利了德国法西斯“向西进军”

B.使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最终破产

C.使德军摆脱了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困境

D.承认了德国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的现实

8.下列哪项不是美国对朝鲜进行武装干涉的目的()

A.维护和扩大美国在东亚的利益

B.进一步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C.加紧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包围和封锁

D.维护亚洲和平

9.美苏争霸中美苏关系的变化说明(  )

A.军事发展要以经济为基础

B.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不能和平共处

C.只要存在大国就一定有争霸战争

D.苏联争霸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

10.冷战对二战后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有关冷战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由美国首先挑起 ②仅涉及军事领域 ③开始于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④加剧了欧洲的紧张局势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11.美国“卡特主义”与里根提出的新遏制政策(  )

A.强调对苏联采取缓和政策

B.放弃与苏联的对话和谈判

C.主张对苏联进行军事遏制

D.要求对苏联实行外交孤立

12.美苏关系出现“第二次缓和”的标志是(  )

A.美国总统尼克松出访苏联

B.《消除中程导弹条约》

C.“卡特主义”

D.《赫尔辛基宣言》

13.美国在朝鲜和越南进行的战争都是(  )

①利用当地分裂局面插手别国内政

②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实行侵略

③提供援助并派兵直接参战

④借机对中国进行侵略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14.观察图8。

其时间先后是()

A.②④③①B.③④①②

C.④③②①D.④②③①

15.使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太平洋战争形势发生重大转折的战役是:

A.珍珠港战役B.中途岛战役 C.阿拉曼战役D.诺曼底战役

16.19世纪末英国纵容日本侵略中国的主要原因是()

A.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B.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以发展其在远东的势力

C.乘日本侵华之机夺取新的利益

D.对中国东北、朝鲜有野心,但准备尚未就绪

17.1940年12月底,罗斯福在一次广播讲话中说:

“美国不能用缩进被窝、蒙头大睡的办法回避危险或对危险害怕,”“必须成为民主国家伟大兵工厂”。

随后不久,美国()

A.通过了新的《中立法》B.通过了《租借法》

C.与英国共同发表了《大西洋宪章》D.参与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8.20世纪中期德国分裂的主要原因是()

A.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B.美苏冷战

C.美英法在西占区实行币制改革D.苏联封锁柏林

19.和平与发展的关系是:

A.发展是和平的前提,和平是发展的保证

B.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证,它们之间相辅相成

C.和平与发展相互对立,相互排斥

D.和平与发展先后相继,因果相承

20.里根政府新“遏制”政策的主要内容是()

A.寻找与苏联合作的可能性

B.同苏联展开战争

C.重振国威,以实力求和平

D.以经济和科技竞赛拖垮苏联

21.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正确的是()

①马歇尔计划的实施②杜鲁门主义的出台③华约的成立④北约的成立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③②①④

22.伊朗和伊拉克的大部分居民属于伊斯兰教中的哪个派别()

A.逊尼派

B.什叶派

C.正统派

D.新教派

23.1941年6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得知纳粹德国进攻苏联后说,‘“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狱,我也会在下院为恶魔说几句好话”’。

这反映出丘吉尔()

A.愿意承担绥靖政策失败的责任B.希望尽快开辟第二战场

C.认为支持苏联符合英国利益D.力主建立反法西斯同盟

24.奠定了二战后世界两极格局框架的是()

A.雅尔塔体系B.杜鲁门主义C.马歇尔计划D.北约组织

25.自“贝尔福宣言”发表以来,中东地区阿以冲突就不时发生,那么导致中东地区动荡不安的关键是()

A.不同的宗教信仰

B.地区恐怖主义

C.排他性的主权要求

D.英国的殖民统治

26.慕尼黑协定的签订表明()

A.当时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B.英法为本国利益而牺牲小国的绥靖政策发展到顶峰

C.英法与德国为同一阵营的侵略者

D.捷克斯洛伐克国内民族矛盾尖锐

27.下列关于雅尔塔体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重新划分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

B、它完全体现了国际间的和平、民主精神

C、它建立了国际关系新格局

D、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

28.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

A.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B.民族解放战争

C.民族自卫反击战争

D.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29.下列对二战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争取和平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②帝国主义在世界的殖民统治严重动摇③苏联国际地位大大提高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30.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这两次世界大战得以发生的因素是:

①少数大国争夺世界霸权②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发生变化③军国主义政策的推行④由于科技进步,制造出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现代交通、通讯工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非选择题

31.概述反战和平运动的主要活动。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苏军在马马耶夫高地和火车站与德军交战,一星期中车站易手13次,苏军中士巴甫洛夫等24名战士在一幢大楼中顶住德军反复冲击58天;从9月13日到26日,德军每天几乎伤亡三千多人,但仍然不能占领全城。

一个德国士兵在家信中哀叹:

“我们不久就可以占领斯大林格勒,但是它仍然在我们面前——相距如此之近,却同时又像月亮那样遥远。

材料2:

中途岛战役前,美国情报人员发现日军电报中频繁出现地点代号“AF”。

为确认该地是中途岛,中途岛驻军用被日军破译的密码向美军司令部发出电报,抱怨岛上由于蒸馏水系统故障而缺乏淡水。

不久,美军再次截获日军情报部门发给大本营的密电:

AF缺乏淡水。

AF的谜底终于被揭开。

材料3:

在阿拉曼战役以前我们是战无不败;在阿拉曼战役以后,我们是战无不胜。

——温斯顿·丘吉尔

请回答:

(1)材料1所述的战役名称是什么?

它对二战的发展有何影响?

(2)材料2所述的事件对战役的发展有何影响?

战役的结果对二战发展有何影响?

(3)如何理解材料3中丘吉尔的话?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据统计,最近五年中,全世界贫困人口从10亿增加到13亿,目前仍以每年2500万人的速度增加,在发展中国家,现有1/3的人处于赤贫之中。

其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处于绝对贫困状态的人口比例,已从25年前的38%上升到目前的43%,更为严重的是,巨额债务压得许多非洲国家喘不过气来。

材料2:

当代经济实力对比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南北国家实力相差悬殊,占全球人口不到1/5的发达国家,拥有世界生产总值的3/4,而占全球人口3/4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仅拥有不到1/5的世界生产总值。

材料3:

请回答:

(1)据材料1分析发展中国家面临什么问题?

(2)材料2反映了什么问题?

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有何影响?

(3)材料3对解决材料1、2问题是否有帮助?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34.下列三幅图从不同角度说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世界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请对其进行仔细阅读和分析后,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图1图2

图3

(1)以上三幅图各自反映的重大事件是:

①图1:

②图2:

③图3:

(2)这些事件发生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①图1:

②图2:

③图3

(3)自从图3中反映的事件发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这种变化的根源是什么?

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其实杜鲁门主义从来没有规定过什么“地理界线”。

杜鲁门自己就认为,“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都必须进行干涉”。

1947年5月22日,援助希、土法案经参众两院通过,杜鲁门签署成立为法律。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杜鲁门主义出现的原因。

(2)如何理解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

这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尼克松主义”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收缩美国的海外战线,以有限的力量去维护美国的主要利益……达到目的的手段,一是调整“伙伴关系”,让其盟国承担更多的责任和负担,缓解美国的困境;二是增强“实力”,即建立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与苏联抗衡的基础;三是通过“谈判”签约来限制苏联实力的发展,缓和国际局势。

——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现代卷》

请回答:

结合材料指出美国对苏联的政策,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答案】D

【解析】从西班牙内战的性质转变后在西班牙的主要参战力量角度思考。

2.【答案】C

【解析】③不符合历史事实,当时国联为英法控制,英国决策者认为最大的威胁是德国,不能“过分”刺激意大利,对其采取了姑息纵容的绥靖政策。

后来,英法控制的国联迫于世界舆沦,承认意大利为侵略国,宣布刘它实施经济制裁,但却没有把石油等重要战略物资列入禁运范围,所以埃塞俄比业正义的斗争没有得到国联的公正裁决。

3.【答案】C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解题时要认真分析各个选项与美苏争霸中所出现的影响和效果。

在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攻势,且处于顶峰的是苏联入侵阿富汗,这项军事侵略行动受到国际上的一致谴责,美国也做出了强硬的表态,此后苏联没有太大的军事行动。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和分析理解的能力。

1989年11月9日推倒柏林墙为德国最终统一奠定了基础。

1990年10月两德终于实现了统一。

6.【答案】B

7.【答案】A

【解析】根据题中材料的内容,可判断这是对慕尼黑会议的评价。

该会议是大国强权政治的产物,是西方大国推行的绥靖政策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该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

它助长了法西斯德国的嚣张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它促使苏联与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推行祸水西指的自保政策。

因此,A项正确。

1939年英法苏三国就缔结同盟条约展开谈判,但未取得任何实质性成果,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最终失败,因此B错误。

慕尼黑会议时,德军尚未多线作战,故C错误。

8.【答案】D

9.【答案】A

10.【答案】D

【解析】冷战不仅涉及军事领域,还涉及经济、外交、文化等各个领域,将带②的选项排除,即可得出正确的答案。

11.【答案】C

【解析】“卡特主义”重新强调实力和军事遏制,里根的新遏制政策试图通过政治、军事等各种手段遏制苏联,故C项符合题意。

1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史实的识记、区别能力。

A项是第一次缓和的标志,C项使双方关系陷入低谷,D项是第一次缓和的结果。

13.【答案】D

【解析】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爆发时,两国都处于分裂状态,为美国武装入侵朝鲜和越南、借机侵略中国提供了有利条件,故D项符合题意;越南战争期间,美国没有打着联合国的旗号,故排除含②的选项。

1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

④是进攻苏联,应该是1941年6月苏德战争;③是1942年阿拉曼战役;②是1941年12月珍珠港战役;①是1944年。

15.【答案】B

16.【答案】B

【解析】从战前背景表述中方可知道。

17.【答案】B

【解析】美国外交政策的发展。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史实的能力。

二战前后美国外交政策经历了一些变化:

1935年美国通过《中立法》,1939年修改《中立法》;为向反法西斯国家提供援助,“成为民主国家伟大兵工厂”。

1941年初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1941年8月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签署《大西洋宪章》,1942年1月,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宣言》。

18.【答案】B

19.【答案】B

20.【答案】D

21.【答案】C

【解析】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是在1948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在1947年,华约的成立是在1955年,北约的成立是在1949年。

22.【答案】B

23.【答案】C

【解析】考查二战期间英苏关系的变化。

之前丘吉尔站在反苏的立场上,“恶魔”指当时的苏联。

丘吉尔要在下院为苏联说几句好话,说明他主张缓和与苏联的关系。

1940年苏德战争爆发,德国法西斯的扩张威胁到英国的利益,英国做出政策调整。

24.【答案】A

【解析】二战后期,美、英、苏三国在雅尔塔达成若干协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5.【答案】C

26.【答案】B

27.【答案】B

【解析】雅尔塔体系是美苏两个大国对战后国际社会的安排,体现了大国意志,强权色彩.B答案中的“完全”两个字表述不准确.

28.【答案】D

29.【答案】A

30.【答案】C

【解析】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发生变化是在二战后,而不是一战、二战发生的背景.

二、非选择题

31.【答案】从“二战”结束至80年代,世界的反战和平运动主要发生了三次高潮。

第一次高潮发生在四五十年代。

其中,以1949年、1950年的两次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以及1955年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最为著名。

第二次高潮爆发于六七十年代,当时美国青年为反对越南战争抵制征兵,其他阶层也举行游行、拒缴战争税、召开宣讲会等。

第三次高潮发生在八十年代,西欧人民游行集会反对北约的导弹部署计划,是这阶段和平运动的主要内容。

32.【答案】

(1)斯大林格勒战役。

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整个二战的转折点。

(2)它使美国了解了日本的作战计划,从而得以在局部地区集中优势兵力,打败日本。

中途岛战役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从此美国掌握了太平洋战争的主动权。

(3)阿拉曼战役后,英国掌握了北非战场主动权,一步步走向胜利,因而丘吉尔的话是有道理的。

【解析】本题所选取的材料涉及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战役和阿拉曼战役,解答时应注意这三次战役分别是苏德战场、太平洋战场和北非战场的转折点,然后按照设问分析各自的影响。

33.【答案】

(1)贫困人口增加,债务沉重。

(2)问题:

世界的发展很不平衡,广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在扩大。

影响:

富国与穷国的悬殊差别,成为各国共同发展的严重障碍,也是危害世界和平的潜在因素。

(3)有帮助,南北对话有利于解决世界发展不平衡问题。

关键是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及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1)题概括材料1即可;第

(2)题第一问根据材料2回答,第二问主要答出不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即可;第(3)题首先判断出图片反映的是南北对话,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

34.【答案】

(1)①图1:

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②图2:

二战后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建立,世界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③图3:

苏联解体。

(2)①图1: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节节胜利,东欧各国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把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变为人民民主革命。

在苏军的帮助下,战争后期和战后初期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

在亚洲到20世纪50年代,蒙古、北朝鲜、中国、越南也相继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并与苏联、东欧各国展开了广泛的合作而形成了地跨欧亚的社会主义阵营。

②图2:

随着二战的结束,美苏双方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加剧,战时的同盟关系开始破裂。

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

随着北约、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建立,世界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③图3:

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

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导致剧变的直接和主要原因。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则是苏联剧变的外部原因。

(3)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格局开始呈现出多极化发展趋势。

根源是世界经济力量发展的多极化。

35.【答案】

(1)二战后,随着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的膨胀;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希、土危机。

(2)转折点:

美国由二战期间苏美“大国合作”变为对抗苏联,积极谋求世界霸权。

影响:

是美苏“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导致两极格局逐渐形成。

【解析】本题考查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问,从二战后美国与苏联国际地位的变化回答主要原因,直接原因要联系所学知识回答。

(2)问,从美苏两国关系及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等方面回答。

36.【答案】政策:

实行“尼克松主义”,对苏联推行“缓和”政策,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收缩。

原因:

经济发展困难;越南战争影响;霸主地位动摇。

【解析】“政策”可依据材料中“收缩美国的海外战线”等信息进行归纳,“原因”可从国内外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