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电复律治疗.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63054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房颤电复律治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房颤电复律治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房颤电复律治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房颤电复律治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房颤电复律治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房颤电复律治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房颤电复律治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房颤电复律治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房颤电复律治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房颤电复律治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房颤电复律治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房颤电复律治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房颤电复律治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房颤电复律治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房颤电复律治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房颤电复律治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房颤电复律治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房颤电复律治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房颤电复律治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房颤电复律治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房颤电复律治疗.docx

《房颤电复律治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颤电复律治疗.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房颤电复律治疗.docx

房颤电复律治疗

房颤电复律是指用两个电极片放置在病人胸部的适当部位,通过专用除颤仪发放电流,消

除引发房颤的异常电冲动,重新恢复窦性心律的方法。

电复律适适应证:

1.近期新出现的房颤,如发生房颤在三个月之内者;

2.房颤发病前窦房结功能正常者;(证明有病态窦房结综合证者禁用)

3.心脏超声检查心腔内无血栓形成者;

4.房颤合并其它紧急情况:

如心肌梗塞、心率极快、低血压、心绞痛、心衰等;

3.上次电复律成功,未用药物维持而又复发的房颤

电复律不是一种根治房颤的方法,病人的房颤往往会复发,而且部分病人还需要继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窦性心律。

房颤电复律的即刻成功率约在86%-94%之间,药物复律的成功率低于电复律,对于新近发生的房颤转复率在70%-80%,对其它病人则低于50%。

很多病人在复律后需要药物维持窦性心律。

复律后不加用药物维持的病人,1年后窦性心律的维持率约为23%,两年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约为16%;加用药物维持窦性心律后,1年和2年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40%和33%。

用于维持窦性心律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副作用较大。

以胺碘酮为例,因不能忍受的副作用而导致停药者占12%,导致新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占2%,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者占8.4%,以及出现肺纤维化等。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

房颤时,由千心房丧失有效收缩而使心室舒张期血液充盈减少。

在快速房颤时,由于舒张期明显缩短,心室舒张期血液充盈更趋减少,从而导致心输出量减少。

这可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或心绞痛。

房颤病人由于心房内血流产生湍流而易发生附壁血栓,血栓脱落则可继发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尤其以脑梗死的发生率为高,是致残或致死的重要病因之一。

因此房颤若能转复为正常心律,可使血流动力学得到改善,也可预防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但房颤病因众多,病程长短不一,心脏病变程度不同,尚可伴有其他心律失常,并非所有的房颤都适合于电复律。

有些房颤虽然电复律能成功,但术后极易复发,无法维持正常心律者也不宜进行电复律。

房颤病人是否需作电复律治疗,必须全面衡量,适当选择。

1、适应证一般来说,符合下列情况者可考虑进行电复律。

1)患者年龄较轻。

2)房颤病史较短(一般不超过1年)

3)心脏扩大不明显(心胸比值一般不超过55%)者

4)房颤伴快速心室率,且药物难以控制者。

5)发生房颤后心力衰竭或心绞痛恶化,且难以用药物控制者。

6)原发病得到控制的房颤,如甲状腺功能亢进、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手术后等。

45mm,且心功能代偿者

(7)风湿性心脏病病人左心房扩大不明显(一般左心房内径V

(8)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在瓣膜分离或置换术后仍有房颤者,一般主张在手术后3个

月以后再作电复律。

因为手术创伤的恢复程度、扩大的左心房缩小的程度都可影响电复律疗效。

9)预激综合征伴房颤,当药物治疗无效时可电击复律。

2、禁忌证

1)房颤病史长者。

2)心脏明显扩大,或有巨大左心房者

3)严重心功能不全者

4)老年病人的心室率能用药物控制者。

5)洋地黄中毒。

6)房颤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7)心动过速一心动过缓综合征

8)不能耐受复律后为维持正常心律而必须服用的药物,如奎尼丁等。

9)以往曾实施电复律,但很快又复发者

(10)严重电解质紊乱或酸碱平衡失调而尚未纠正者。

(11)风湿病活动期。

(12)近期有血栓栓塞性疾病。

(13)准备近期手术者。

(14)活动性心包疾病。

(15)活动性心肌炎。

(16)失代偿性肺部疾患。

(17)原发性房颤,电复律疗效较差。

(18)短暂发作性房颤。

房颤电复律是选择性电复律,必须严格选择病人,作好各项术前准备,在麻醉下作同步电复律。

同步直流电复律治疗心房颤动进展

心房颤动(房颤)作为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尽管目前的治疗策略有了巨大的改变,但各种治疗策略仍有其明显的不足。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颤尽管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目前在我国仅有小部分房颤患者能够应用导管消融治疗。

AFFIRM试验发表后,临床医生应用传统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转复房颤的积极性受到巨大打击。

但是,维持窦性心律永远是房颤患者最理想的治疗目标。

同步直流电复律治疗房颤已应用于临床40多年了,大多临床医生对该项技术也比较熟

悉,但是,目前临床上对这项相对古老技术的关注程度明显下降。

尽管在40多年里,该项技术没有发生革命性改变,但技术的改革一直没有中断。

在我们期待房颤治疗有更好的手段时,包括消融技术的革新,转律技术的改变,新型药物开发。

同步直流电复律作为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房颤的手段仍然是我们现阶段治疗房颤必不可少的策略,并且尽早复律,减轻心脏重构,患者收益可能越大。

主要从临床实用性出发,结合2000年以后发表的研究文献,对临床医生最为关注的同步直流电复律成功率影响因素及复律后的窦性心律维持手段二个方面的研究现况进行综述。

同步直流电复律转复心房颤动成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能够影响同步直流电复律成功的因素较多。

患者本身因素如体重指数、基本病因、房颤持续时间等。

操作技术本身如直流电波型的选择、电极放置部位、电极极性、能量选择、体内或体外复律的选择及复律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等。

本文主要介绍操作技术的研究现状。

1、直流电波型的选择

直流电转律最大进展尤表现在直流电波型的选择。

目前从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二个方面对单项波,双项波及指数波进行广泛研究。

理论上,双项波能降低除颤阈值,减少除颤电流本身诱发的心肌颤动。

临床上,应用双项波除颤能量、电流强度较单项波均能明显降低,由此减轻皮肤灼伤和肌肉损伤。

2、电极极性

在埋藏体内除颤器时(ICD),测量心室除颤阈值时发现,电极阳极和阴极转换后,除颤阈值明显不同。

房颤除颤阈值测定也显示同样结果,提示电极极性对除颤阈值有明显影响。

但近期Rashba等通过前后位(AP位)放置除颤电极板,发现电极极性对房颤转复阈值及成功率影响均较小,提示在选择较高能量(360J)转律时,电极极性对转复成功率影响

不大。

3、电极板放置部位

传统的电极板放置部位为前-尖位(Antero-apical,AA位),但理论上,电复律能否转复房颤的主要因素为通过心房电流密度的大小,而心房主要位于心脏左后方。

因而,前后位(antero-posteriorAP位)放置电极板对于转律更有效,特别对于放置心脏起搏器或

ICD患者,AF位也更安全。

对于这二个部位除颤阈值及转复成功率的研究也较多,大多研究结果表明AP位转复成功率明显高于AA位。

但是,Walsh等近期应用双项波转复房颤,发现AA

位或AP位对房颤转律成功率没有影响

4、初始能量的选择

大多医生从减少并发症的角度阶梯式选择复律能量,从小功率开始。

实际上,只要转律前系统抗凝并常规行食道超声检查以排除心房血栓,减少栓塞并发症,直流电本身对心肌损伤较小,大多研究表明阶梯式能量选择(100J,200J,300J)较一次性(360J)能量

选择转复房颤的除颤次数及累积能量均明显增加。

5、体外和体内复律的选择

体内复律(经心内放置导管途径)主要用于心内电生理检查或房颤消融术中,特别双项波型直流电应用后,体内复律已达较高的成功率。

目前,纯为房颤复律而埋藏体内房颤复律器的技术已较少采用了,但对于体外多次转律不成功的患者,尝试体内转律可能取得

定效果

6、复律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

尽管单独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转律的成功率较低,但在应用直流电转律前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对提高转复成功率有一定帮助。

美国转律前应用较多的药物为依布利特(Ibutilide),并且证实依布利特能降低除颤阈值。

至少,目前没有发现哪种抗心律失常药物能降低房颤电复律的成功率。

但是,电复律前如何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还有待于进一步前瞻性临床试验。

同步直流电转复心房颤动后窦性心律的维持

1、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

尽管目前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房颤治疗中价值有限,但考虑房颤复律后不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仅有35%左右的患者维持窦性心律。

合理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目前还是必要的,复

律后选择心律平、奎尼丁及索他洛尔等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窦性心律维持率可达50%左右,应用乙胺碘呋酮可使窦性心律维持率达70%左右。

因而,在年青房颤患者,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耐性受较好,特别对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可以首选应用。

对于冠心病患者,索他洛尔具有重要价值,可以选择。

乙胺碘呋酮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但长期应用其心外毒副作用(特别对甲状腺损伤)必需引起重视。

2、钙离子拮抗剂

细胞内钙超载是房颤所致的心房电重构的重要因素。

理论上,电复律后应用钙拮抗剂有助于电重构的恢复。

大多数研究也表明钙拮抗剂有助于电复律后心房电重构的恢复,降低房颤复发率。

但由于电复律后是否应用钙拮抗剂仍然存在争议,目前房颤治疗指南并未推荐电复律后常规应用钙拮抗剂以预防房颤复发。

但房颤复律后1-2周内应用钙拮抗剂可能获益。

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心房肌重构(包括心肌纤维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的研究结果也表明ACEI/ARB寸治疗房颤有一定的价值。

尽管房颤治疗指南并未推荐ACEI/ARB乍为房颤治疗的一线用药,但对于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及心肌梗塞后患者伴发房颤,可明确应用ACEI/ARB药物。

4、调脂药物

大量研究表明超氧化物及炎症在房颤的发生和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理论上调脂药物

(他汀类药物)可能对预防房颤复发有一定的作用。

但是,由于临床试验结果尚存争议,他汀类药物尚未被指南推荐为治疗房颤的药物。

5、复律时机的选择

心脏电复律(上)

作者:

喻中城发布时间:

2008-12-10来源:

《实用急救学》

一、概念心脏电复律指在严重快速型心律失常时,用外加的高能量脉冲电流通过心脏,使全部或大部分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除极,造成心脏短暂的电活动停止,然后由最高自律性的起搏点(通常为窦房结)重新主导心脏节律的治疗过程。

在心室颤动时的电复律治疗也常被称为电击除颤。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电复律的一般原则是,凡快速型心律失常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或诱发和加重心绞痛而对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者均宜考虑电复律。

若为威胁生命的严重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应立即电击除颤,称为紧急电复律。

而慢性快速型心律失常则应在作好术前准备的基础上择期进行电复律,称为选择性电复律。

 

表现为心脏停搏,应按心肺复苏进行紧急抢救。

最关键的抢救措施之一就是除颤,首选方法就是电击除颤,而且刻不容缓。

室颤是电击除颤的绝对指征。

有人提出对心脏停搏患者可实施“盲目电击除颤”。

其理由如下:

1室颤的电击除颤成功率与发病时间密切相关。

若在1min内电击,则基本上有望除颤

成功;如在2min以上再电击,贝V除颤成功率明显下降。

若要明确心脏停搏的心电类型,必须进行心电图检查,但是这些时间往往耽误不起。

2心脏停搏患者中以室颤比例最高,约占2/3。

所谓盲目电击除颤”实际上用于室颤

患者的机会仍较多。

3即使非室颤的心脏停搏,电击一次也无多大不良影响,随后仍可采用药物或起搏治疗。

因此,在非心电监测条件下发现的心脏停搏可考虑先行电击除颤一次。

当然,同时也应尽快进行心电图检查。

在心电监测条仵下,病人一旦发生室颤能及时发现,及时电击除颤,可大大提高除颤成功率。

因此,对于有可能发生室颤的某些疾病或心律失常,如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都必须在心电监护下治疗。

心脏监护病房最大的优点就在于能及时发现和治疗严重的心律失常。

室颤时影响电击除颤成功率的首

要因素是时间,因此要求专业人员训练有素,能熟练地操作除颤器,能对心脏停搏和室颤作出迅速而准确的判断。

一旦确认为室颤,能当机立断在最短的时间内给病人进行电击除颤。

缺氧、酸中毒等因素可影响除颤效果,因此,迅速开放气道、人工加压给氧是确保除颤成功必不可少的有效措施之一。

窒颤波纤细者除颤效果差,肾上腺素能使室颤波增粗并提高电击除颤成功率。

肾上腺素用量为每次1〜5mg必要时可重复使用,首选静脉注射,

也可气管内滴入或心内注射。

电击除颤是否同时使用抗心律失常药尚有争议。

有人认为用利多卡因、普鲁卡因酰胺或溴苄胺可提高除颤效果,但也有人认为抗心律失常药此时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在一份941例复苏病人的统计资料中,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者的存活率低于不用者。

(二)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室速病人一般先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如果药物治疗无效,或者室速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则应采用电复律。

老年病人、基础心脏病较严重、心肌储备功能差、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缺血、心脏外科手术后发生的室速、病人不能耐受长时间的室速,或出现低血压、少尿或无尿、心功能不全,甚至发展成室颤,这一类病人应及时进行电复律。

室速时多采用同步电复律,据报道,成功率可达98%左右

如果心室率很快,QRS波畸形明显,甚至T波与QRS波难以区分而类似室扑者,除颤器放电不能完全同步,此时可采用低电能(如100J)非同步电复律。

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速不宜用

电复律治疗。

(三)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房颤时,由千心房丧失有效收缩而使心室舒张期血液充盈减少。

在快速房颤时,由于舒张期明显缩短,心室舒张期血液充盈更趋减少,从而导致心输出量减少。

这可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或心绞痛。

房颤病人由于心房内血流产生湍流而易发生附壁血栓,血栓脱落则可继发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尤其以脑梗死的发生率为高,是致残或致死的重要病因之一。

因此房颤若能转复为正常心律,可使血流动力学得到改善,也可预防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但房颤病因众多,病程长短不一,心脏病变程度不同,尚可伴有其他心律失常,并非所有的房颤都适合于电复律。

有些房颤虽然电复律能成功,但术后极易复发,无法维持正常心律者也不宜进行电复律。

房颤病人是否需作电复律治疗,必须全面衡量,适当选择。

1、适应证一般来说,符合下列情况者可考虑进行电复律。

1)患者年龄较轻。

2)房颤病史较短(一般不超过1年)

3)心脏扩大不明显(心胸比值一般不超过55%)者

4)房颤伴快速心室率,且药物难以控制者。

5)发生房颤后心力衰竭或心绞痛恶化,且难以用药物控制者。

6)原发病得到控制的房颤,如甲状腺功能亢进、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手术后等。

(7)风湿性心脏病病人左心房扩大不明显(一般左心房内径v45mr),且心功能代偿

(8)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在瓣膜分离或置换术后仍有房颤者,一般主张在手术后3个月以后再作电复律。

因为手术创伤的恢复程度、扩大的左心房缩小的程度都可影响电复律疗效。

9)预激综合征伴房颤,当药物治疗无效时可电击复律。

2、禁忌证

1)房颤病史长者。

2)心脏明显扩大,或有巨大左心房者

3)严重心功能不全者

4)老年病人的心室率能用药物控制者。

5)洋地黄中毒。

6)房颤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7)心动过速一心动过缓综合征

8)不能耐受复律后为维持正常心律而必须服用的药物,如奎尼丁等。

9)以往曾实施电复律,但很快又复发者

10)严重电解质紊乱或酸碱平衡失调而尚未纠正者。

11)风湿病活动期。

12)近期有血栓栓塞性疾病。

13)准备近期手术者

14)活动性心包疾病。

15)活动性心肌炎

16)失代偿性肺部疾患

17)原发性房颤,电复律疗效较差。

(18)短暂发作性房颤。

房颤电复律是选择性电复律,必须严格选择病人,作好各项术前准备,在麻醉下作同步电复律。

(四)心房扑动(简称房扑)当房扑伴1:

1房室传导时,由于心室率太快而导致血流

动力学恶化,如果用药物不能复律或控制心室率者应考虑电复律。

五)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阵发性室上速)阵发性室上速应先用刺激迷走神

经的方法中止其发作,或用药物治疗,也可用食管调搏治疗,多数病人能较快终止发作。

少数顽固性阵发性室上速经上述治疗无效,发作持续时间长,并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如血压下降、诱发或加重心绞痛或心力衰竭,此时应采用电复律。

预激综合征伴阵发性室上速,如果药物治疗无效也可进行电复律。

洋地黄中毒引起的阵发性室上速采用电复律可能是危险的,有报道电复律后发生死亡。

在阵发性室上速治疗过程中已经用过洋地黄,尤其是已洋地黄化的病人,电复律也应谨慎,一般采用低能量电复律。

若不能恢复窦性心律,并同时出现室性期前收缩(早搏)或房室传导阻滞,则提示有洋地黄过量的可能,应采用其他相应治疗。

对折返循环所引起的快速型心律失常电复律较有效,而由于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加所致的快速型心律失常电复律疗效较差,即使复律成功后也容易复发。

所以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一般不主张用电复律治疗。

房颤所导致的心房电重构是房颤复发和维持的物质基础。

理论上尽早复律以减轻心房重构有助于减少复律后房颤复发。

而目前指南规定持续48h以上的房颤需系统抗凝后择期复律。

近期一项研究对房颤持续时间超过48h的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二组,一组经食道超声检查排除心房血栓后即刻复律,一组系统抗凝后择期复律。

二组患者复律成功率及房颤复发率无明显差异,血栓栓塞发生率也无明显差异,提示对新发性房颤在食道超声指导下尽早复律是安全的。

但是,临床具体应用尚需进一步的研究数据及指南更改的支持。

心脏电复律常见问题

1.同步与非同步电复律有何区别?

一、同步电复律:

同步触发装置能利用病人心电图中F波来触发放电,使电流仅在心动

周期的绝对不应期中发放,避免诱发心室颤动,可用于转复心室颤动以外的各类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称为同步电复律。

术前复查心电图并利用心电图示波器检测电复律器的同步性。

静脉缓慢注射安定0.3—0.5mg/kg或氯胺酮o.5—1mg/kg麻醉,达到病人睫毛反射开始消失的深度,电极板放置方法和部位与操作程序同前,充电到150一200J(心房扑动者

则100J左右),按同步放电按钮放电。

如心电图显示未转复为窦性心律,可增加电功率,再次电复律。

二、非同步电复律:

非同步触发装置则可在任何时间放电,用于转复心室

颤动,称为非同步电复律。

仅用于心室颤动,此时病人神志多已丧失。

立即将电极板涂布导电糊或垫以生理盐水浸湿的纱布分置于胸骨右缘第2—3肋间和左背或胸前部心尖区,按

充电揪钮充电到功率达300J左右,将电极板导线接在电复律器的输出端,按非同步放电撤钮放电,此时病人身躯和四肢抽动一下,通过心电示波器观察病人的心律是否转为窦性。

2.什么样的房颤不适宜电除颤?

病史已多年、心脏(尤其是左心房)明显增大、伴

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心房颤动。

3.电复律有哪些并发症?

(1)心律紊乱电击后有时可再现频发性期前收缩,甚至心室颤动,此时应立即加以处

理,前者可用利多卡因,后者即行直流电非同步除颤,

(2)电击后,偶可出现肺循环及

大循环的栓塞。

(3)约有3%的病人于电击后出现心肌损伤,甚至再现心肌梗死之图形,

可持续数月,特别在使用高能量电击时,最易发生此现象。

(4)偶可发生心脏停搏。

4.心脏聚停如何电除颤?

电除颤的能量:

除颤有赖于选择恰当的能量以产生一足够的经心肌的电流,能量及电流太低,电击不能终止心律失常;能量及电流太高,又可引起心肌损伤和心律失常。

成人除颤时能量和体重之间并无明确的关联,婴幼儿除颤的能量则要比成人小。

室颤时首次除颤推荐的能量是200J,第二次200—300J,第三次360J。

如连续3次除颤失败,应继续CPR并给予溴苄胺,加大肾上腺素剂量后再行电除额。

成人电极直径一般为8—12cm,婴

幼儿一般4.5cm。

电极板应放置在使通过心脏的电流最大。

标准位置是一个电极板放在胸骨右缘锁骨下方,另一电极板放于乳头的左侧,电极板的中心在腋中线上。

另一种方法是一个电极板放在左侧心前区,另一个电极板放在右肩胛下区,注意两电极板应很好地分开,电极板间的胸部皮肤上不要留有导电胶或生理盐水。

装有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病人,除颤时应避免电极板靠近起搏器,否则将使其失灵,除颤后应检查起搏器的起搏阈值。

7)电极板的安置:

体外电复律/除颤时,电极板的放置部位有2种:

前侧位即一个电极板放在心尖部,另一个放在胸骨右缘第2〜3肋间,该部位操作方便多用于急诊;另一种是前后位,即一个电极板放在患者背部左肩胛下区,另一个放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此种部位

通过心脏的电流较多,电能量需要减少约1/2,成功率略高于前者(87%比76%),并发症亦可减少,这种电极板放置方法是公认的择期复律患者最佳方式。

另外,建议使用大电极(10cm),小电极(7cm)多用于一岁以内的婴幼儿(体重300mS以便脉冲波落入前一R波的T波上。

这种功能在有些体外复律器上已具备。

7)按下按钮进行电击

8)立即听诊心脏并记录心电图,如未能转复可再次进行电击

9)如果转复为窦性心律,应立即测血压、听心率、记录心电图与术前对照,观察有无

ST段抬高及T波变化。

连续监护8h,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心率、心律情况,直至病情稳定

⑷并发症及其处理:

电复律/除颤并发症的发生率约为14.5%,主要与基础心脏疾患和

电击所用能量大小有关。

据统计,电能150J时,并发症发生率仅6%而400J时则可高达30%因此,除心室颤动强调一次除颤成功而首次电击能量较大以外,电复律宜尽量利用低水平的有效量。

较常见并发症有心律失常、心肌损伤、低血压、皮肤灼伤;较少见的有栓塞、肺水肿。

其中心律失常、心肌损伤和急性肺水肿较严重,低血压和皮肤灼伤较轻。

1)诱发各种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电复律/除颤最常见的并发症,常常是一过性的,但可以是严重或致命的。

1期前收缩:

期前收缩(早搏)发生率最高,认为与疾病本身和电刺激有关。

房早、室早均可出现且多在数分钟内自行消失,不需特殊处理,若出现持续较长时间的频发室早(超过5bpm),连接2个以上室早,多源、多形性室早、RonT现象时,应即用利多卡因静脉点滴,

以每分钟1〜4mg的速度滴入,直到24h症状不再出现为止,必要时继续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

房早短时间内不消失者,可服胺碘酮等药物治疗。

2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

室速或室颤的发生可因同步装置不良、放电能量不足、心肌本身病变、洋地黄过量、低钾、酸中毒等因素引起,应予以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或心律平、溴卡胺、5%碳酸氢钠,立即再行电复律/除颤。

3缓慢型心律失常:

最常见的是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和房室传导阻滞,这与直流电刺激迷走神经,复律前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已存在的潜在窦房结功能不良,房室阻滞等有关,多在短时间内消失,持续时间长或症状严重者可静脉注射阿托品0.5〜1mg或

静脉滴注异丙基肾上腺素,每分钟1〜2必要时行临时心脏起搏。

2)栓塞:

慢性房颤电复律成功后心房恢复有节律的收缩可使心房内的附壁血栓脱落,引起动脉栓塞,发生率约1%〜5%。

一旦发生,应积极采取抗凝或溶栓治疗。

3)低血压:

低血压的发生率约1%〜3%,尤其多见于高能量电击后,大部分持续短暂,在数小时内可自动恢复,如果血压持续降低,严重影响重要脏器血流灌注时,可静脉滴注升压药物多巴胺。

4)急性肺水肿:

急性肺水肿常在电击后1〜3h内发生,发生率为0.3%〜3%究其原因,

以左心房及左心室功能不良解释较为合理。

患者电转复为窦律后,右心房的收缩比左心房有力(左心房长期明显扩大后恢复较慢),以致右心室到肺循环的血流超过左心室搏出量而发生肺水肿。

亦有解释为恢复窦律后,左心房血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