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抗凝治疗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46917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房颤抗凝治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房颤抗凝治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房颤抗凝治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房颤抗凝治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房颤抗凝治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房颤抗凝治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房颤抗凝治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房颤抗凝治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房颤抗凝治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房颤抗凝治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房颤抗凝治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房颤抗凝治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房颤抗凝治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房颤抗凝治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房颤抗凝治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房颤抗凝治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房颤抗凝治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房颤抗凝治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房颤抗凝治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房颤抗凝治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房颤抗凝治疗Word文档格式.docx

《房颤抗凝治疗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颤抗凝治疗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房颤抗凝治疗Word文档格式.docx

在获得进一步的证据前,我们认为可以考虑将这些新型药物用于这类患者。

抗凝治疗的影响 

临床试验已评估了很多抗血栓(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策略。

这些试验[1-7]及其分析[8-10]已经证明,在有中到高度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2或22评分≥2)的心房颤动患者中,与安慰剂相比,华法林能显著降低临床脑卒中的发病率,且出血风险是可以接受的。

而关于低风险患者(22评分为0或1分,或者2评分0分的患者)进行口服抗凝治疗的获益/风险比尚未被很好地研究(表1)。

Ⅰ期试验、Ⅱ试验、Ⅲ试验、、、以及试验将4000多例非瓣膜性或非风湿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到华法林组、安慰剂组或阿司匹林组,结果表明,调整剂量的华法林相比于安慰剂显著减少了临床脑卒中的风险(图1)[1-6]。

总体而言,与不进行抗血栓治疗相比,调整剂量的华法林可降低2/3的脑卒中风险,预期的绝对受益程度取决于基线风险(表2)[7,8,12]。

这些试验是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进行的,人们担心这些结论可能无法适用于当前的临床实践[13-15]。

在一项基于社区的临床实践队列的观察性研究()中,使用华法林的患者在所有2评分组中风险均降低(范围为每年0.254.60%)[14]。

此外,对更近期数据评估的研究发现,未治疗患者的脑卒中绝对危险度已从每年大约8%降至每年45%,但是因抗血栓治疗的相对危险度降低与早期研究的范围相同[16,17]。

我们认为,在这一较低绝对危险度上风险降低2/3具有临床意义。

(参见“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中血栓栓塞的风险”,关于‘栓塞的发病率’一节)

有证据表明,相比于不进行抗凝治疗,华法林治疗后的脑卒中的严重程度更轻,并且30日死亡率更低[8,18]。

所有口服抗凝药使用的主要安全问题是大出血风险,这包括需要住院治疗、输血、手术或特别敏感的解剖部位受累的出血事件。

颅内出血(,)是最严重的出血并发症,因为其死亡或后续严重残疾的可能性远高于其他部位的出血[19]。

过度抗凝[定义为国际标准化比值(,)超过治疗水平]、既往脑卒中史、患者年龄增加是大出血(包括颅内出血)最重要的3个预测因素[13,20-22]。

为了试图评估进行长期华法林治疗的患者发生大出血的可能性,已开发出若干风险模型,包括出血风险评分(表3)。

(参见“华法林和其他维生素K拮抗剂的治疗性应用”,关于‘出血’一节和“抗凝药治疗患者脑内出血的风险”)

一个纳入了16,000多例在2005-2010年被诊断为心房颤动患者的队列,评估了当代临床实践中的出血风险。

当前、近来、过去使用华法林或不使用华法林的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每100患者年3.8例、4.5例、2.7例和2.9例[17]。

选择进行治疗的患者 

如上所述,抗凝治疗能降低所有心房颤动患者的栓塞风险,但会导致出血风险增加。

由于获益通常大于风险,所以我们推荐除了(栓塞)风险最低的患者以外,所有患者均进行口服抗凝药治疗。

对于风险最低的患者,必须与其详细讨论预防性治疗的获益与风险。

研究者已经建立了栓塞风险和出血(从轻微出血到致死性颅内或颅外出血)风险的多变量风险模型。

我们优选使用22或2评分(表1)来对心房颤动患者在栓塞风险方面进行分层。

尽管常使用出血风险评分(表3)(计算器1),但这些风险模型均不能可靠地预测某一个别患者的出血风险。

(参见“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中血栓栓塞的风险”,关于‘风险模型’一节和“华法林和其他维生素K拮抗剂的治疗性应用”,关于‘出血风险评分系统的应用’一节)

我们对抗凝治疗应用的推荐基于对临床净获益(栓塞风险降低与出血风险增加的总和)的评估(参见下文‘临床净获益’),而临床净获益(,)主要取决于缺血性脑卒中风险。

因为我们的专家使用22或2评分,所以我们对这两种评分均作出推荐:

●对于22或2评分大于或等于2分的患者,我们强烈推荐口服抗凝治疗。

●对于2评分为1分的患者,我们对长期抗凝仅作较弱的推荐。

●对于22评分为1分的患者,作者与评议人员有不同认识,一些推荐不进行抗血栓治疗,而有些则推荐口服抗凝治疗。

存在特殊的危险因素可能会影响决策。

●对于22评分为0分的患者,我们建议不进行口服抗凝治疗。

●对于2评分为0分的患者,作者与评议人员有不同认识,一些推荐不进行抗凝治疗,而一些则推荐如果存在22评分中的以下危险因素中的一项时则进行口服抗凝治疗:

女性、年龄65-74岁或血管疾病。

我们对于风险较低患者(即,2=0分或22评分为1分的患者)的最适方案的不确定(如上)源于如下情况:

归因于个人危险因素的栓塞风险(表1)并不相同,并且栓塞风险降低与出血风险增加的总和并不明确。

具体而言,65-74岁、女性及血管疾病的风险低于糖尿病、既往脑卒中史或高血压的风险。

血管疾病是否为独立的危险因素尚存在争议。

(参见“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中血栓栓塞的风险”,关于‘临床预测指标’一节)

临床净获益 

使用抗凝治疗预防栓塞的决定是基于对这种疗法的绝对获益和风险的评估。

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获益将会超过(出血)风险,因此无需使用一种可用的风险模型正式评估出血风险。

(参见“华法林和其他维生素K拮抗剂的治疗性应用”,关于‘出血’一节)

研究者试图通过将缺血性事件和大出血事件结合在一起而得出,以平衡获益和风险。

研究评估了13,559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采用华法林治疗的,这些患者来源于1996年和1997年的一个门诊数据库[13]。

的定义为:

华法林预防的血栓栓塞事件的年发生率-(华法林诱发的颅内出血的年发生率×

权重因数)。

在该模型中,颅内出血影响的权重是缺血性脑卒中的1.5倍。

研究评估了中位随访6年内华法林组和非华法林组(后者约50%使用阿司匹林)的结局。

在2评分为2的患者开始有统计学意义(每100患者年中预防1例事件),并且随2分数增高而逐渐增加(2评分为4-6时,每100患者年中预防2.2例事件)。

这种关系表明在2评分更高的患者中,相比于颅内出血风险的增加,栓塞风险的绝对降低明显更大。

研究支持对2评分为2或更高的患者使用华法林治疗可获益。

2评分为1的患者使用华法林时较小,并且可信区间内包含了发生危害的可能性。

至少已有两项研究提示,对于风险低于2评分为1的心房颤动患者(即,22评分为1的患者),进行华法林治疗存在(表1)[23-25]。

例如,一项研究纳入了丹麦国家患者注册库中132,372例患者,其中22评分为1的有86,370例,结果发现使用华法林治疗存在的趋势,尤其是出血风险相对较低的患者[23,24]。

选择抗凝药 

对于大多数选择口服抗凝治疗的患者,我们优选新型口服抗凝药(,;

达比加群、利伐沙班或阿哌沙班)中的一种,而不是华法林。

然而,因为没有头对头的盲法试验进行比较,所以很难确定这些新型药物中哪一种明显更胜一筹。

我们建议每位执业医生都应对至少一种新型口服抗凝药熟悉和经验丰富。

(参见“直接口服抗凝药和胃肠外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的给药和不良反应”)

在以下情况下优选华法林(而不是这些)是合理的:

●已经使用华法林且能配合定期的检测,并且其相对容易控制的患者。

●不太可能坚持达比加群或阿哌沙班一日2次用药,并且不能服用利伐沙班的患者。

●无法承受使用带来的费用增加的患者。

●估计的肌酐清除率小于30的严重慢性肾脏病患者(参见“心房颤动和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栓栓塞风险的管理”)

在大型随机试验中,对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患者,相比于调整剂量的华法林(为2.0-3.0)治疗,使用每种[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和依度沙班()]进行抗凝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和大出血发生率均相近或更低(表4)[26]。

的其他重要优势包括:

便利性(不需要常规检测)、小幅降低颅内出血风险、相对不易与饮食及药物发生相互作用[27-29]。

缺点包括以下:

缺乏已经批准的解毒/逆转药物、严重慢性肾脏病患者可能需要调整剂量、无简易可行的血药浓度监测方法、费用较高、可能出现未被识别的副反应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明显。

(参见下文‘慢性肾脏病’)

至少3项分析汇总了(达比加群)[27]、(阿哌沙班)[29]和(利伐沙班)[28]的试验结果,并得到了相似的结论[30-32]。

相比于华法林,这些与以下结论相关:

●脑卒中/全身性栓塞(0.85,950.74-0.99;

绝对危险度降低率0.7%)和大出血(0.86,950.75-0.99;

绝对危险度降低率0.8%)显著减少[32]。

●出血性脑卒中有统计学意义且明显的减少(0.48,950.36-0.62);

全因死亡率有统计学意义下降(0.88,950.82-0.96)[31]。

●这些分析显示,使用有大出血减少的趋势(0.86,950.72-1.02以及0.80,950.63-1.01)。

其他纳入了48试验结果的分析也得出了相似结论[26,33]。

2014年的一项系统评价比较了Ⅹa因子抑制剂[阿哌沙班、贝曲沙班()、达瑞沙班()、依度沙班()、艾卓肝素()和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对于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结果发现Ⅹa因子抑制剂的脑卒中和全身栓塞事件发生率更低(0.81,950.72-0.91;

绝对发生率分别为2.53.2例患者),并且死亡率和颅内出血发生率也更低[33]。

2014年的另一项系统评价对比较直接凝血酶抑制剂与华法林的研究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两者在血管性死亡和缺血性事件的比值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治疗的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大出血事件发生率较低(0.87,950.78-0.97)。

这些分析支持了一个初步概念,即在许多情况下(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和因子抑制剂)均优于华法林。

没有直接比较每种药物的相对优势或劣势,也没有证明不同的药物在安全性和疗效方面是相当的。

2013年的一项分析纳入了、、和48试验(表4),结果表明新型抗凝药的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更低(0.49,950.38-0.64)[26]。

新型抗凝药的总颅内出血(主要包括硬膜下出血和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同样下降了(0.48;

950.39-0.59)。

这一发现至关重要,因为颅内出血通常是致命性的。

观察性研究得出了与随机试验相似的结论。

2014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其一项研究的初步报告,该研究纳入了134,000多例65岁以上接受达比加群治疗的患者[35]。

相比于大型随机试验(),除了心肌梗死风险相当和消化道出血风险更高(调整1.28,951.14-1.44)外,其他研究结果均相似。

关于使用这些药物的更多信息,包括药物相互作用、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中的剂量以及利伐沙班须同食物一起服用将单独讨论。

抗凝药单药治疗的可能替代选择 

与阿司匹林和其他含阿司匹林的联合抗血栓治疗相比,抗凝药单药治疗可使血栓栓塞风险显著降低。

鉴于可以获得药物,我们不推荐使用阿司匹林作为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预防性治疗。

阿司匹林单药治疗 

证据并不支持心房颤动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单药治疗预防血栓栓塞事件。

2003年的一项系统评价分析发现,与安慰剂相比,阿司匹林并未显著降低脑卒中发生率(0.68,950.46-1.02)[12]。

关于阿司匹林是否可成为风险极低(2=0)患者的合理抗血栓单药治疗问题尚未充分解决,因为各个试验纳入了极少数这类患者。

在2006年和2007年进行的两项分析发现,脑卒中的风险降低了20%左右,但是可信区间中包含了危害的可能性[8,10]。

其他质疑阿司匹林获益的证据来自几项随机试验,结果一致表明:

对于所有2评分大于或等于1的患者,与华法林相比,阿司匹林降低血栓栓塞风险的疗效差的多(表2)[3,8,9,12]。

对6项预防性治疗试验个体患者的分析阐明了差异大小[9]。

接受华法林治疗的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可能性显著更低(2.0/100患者年4.3/100患者年;

0.55,95%0.45-0.71)。

在这项分析中,与阿司匹林相比,华法林治疗相关大出血的绝对增加率为0.9次事件/100患者年(1.3次事件/100患者年2.2次事件/100患者年)[9]。

风险的增加(尤其是颅内出血风险)主要发生于值大于3.0的患者,并且值大于5.0时风险极高(图2)[36]。

一项观察性研究(2014)纳入了瑞典全国患者注册库的49,447配对心房颤动患者,结果表明,阿司匹林治疗的脑卒中和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比不治疗更高[37]。

其他抗血小板方案 

在针对的随机试验之前(参见上文‘选择抗凝药’),对使用不同抗血小板治疗替代华法林(或阿司匹林)单药治疗进行了研究,包括使用低剂量华法林加阿司匹林和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

我们优先选择口服抗凝治疗,而不是以下任何方案:

●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两项大型随机试验对心房颤动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研究。

W试验对氯吡格雷加阿司匹林的联合疗法与华法林进行了直接比较;

而针对不适宜采用维生素K拮抗剂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A则对氯吡格雷加阿司匹林联合治疗与阿司匹林单药治疗进行比较。

W试验纳入了6706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配至如下两组:

氯吡格雷(75)联合阿司匹林(75-100)治疗,或者使用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进行抗凝治疗(目标2.0-3.0)[38]。

主要终点是首发脑卒中、全身性(非中枢神经系统)栓塞、心肌梗死或血管性死亡的复合结局。

试验在中位时间为1.3年的随访后的期中分析时终止,因为相比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华法林抗凝治疗显著降低了主要终点年发生率(3.9%5.6%,0.69,95%0.57-0.85)。

口服抗凝治疗的大出血风险有降低的趋势。

●阿司匹林加低剂量华法林-与调整剂量的华法林相比,低剂量的华法林(1.25或目标在1.2-1.5之间)联合阿司匹林(300-325)不应用于降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脑卒中风险[12,39,40]。

试验纳入了1044例有高栓塞风险的心房颤动患者,结果表明低剂量华法林加阿司匹林组的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率比足量抗凝/调整剂量的华法林组高得多(图3和图4)[39]。

●阿司匹林加足量华法林-阿司匹林与足量华法林联用是否可比单用华法林更为有效,这一问题尚未得到很好的研究。

试验(伴有心血管疾病患者或高风险患者的比例较高)的事后分析表明,华法林(或希美加群)加阿司匹林联合治疗与单用华法林相比,并未降低脑卒中或全身性栓塞的发生率[41]。

阿司匹林在其他非心房颤动的适应证中的可能应用将在下文讨论。

(参见下文‘长期抗血小板治疗’)

抗凝药的临床使用

启动治疗 

选择开始单用口服抗凝药还是与普通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联用(即桥接),应基于对接下来几日内血栓形成风险与出血并发症风险的比较。

对于既往无血栓栓塞史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在几日内发生需要使用华法林以实现治疗性抗凝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极低。

因此,门诊患者实施华法林治疗而不联合桥接抗凝是合理的做法。

对于被视为存在血栓栓塞高风险(例如,既往的脑血管事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心内血栓、人造生物瓣膜、二尖瓣狭窄)且颅内出血风险低的心房颤动患者,实施联合肝素桥接的华法林治疗方案是合理的。

这种做法与2012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的指南基本一致[42]。

然而,仅有少量关于这类患者的随机试验数据[43]。

对于将开始治疗的患者,我们并不推荐肝素桥接抗凝,因为距离足量抗凝的时间相对较短。

发生急性脑卒中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再发栓塞和/或进展性缺血的风险相对较高(在最初2周内约为5%)[44,45]。

虽然在一些试验中,早期使用肝素降低了复发性栓塞和/或进展性缺血的发生率,但这被转化为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增加所抵消,尤其是对于大面积脑卒中的患者。

从这些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早期肝素治疗无总体获益[44,45],我们通常不推荐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肝素桥接抗凝。

虽然未经证明,但如果是小面积脑卒中和/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发现残留的左心耳血栓,则肝素桥接抗凝可能是合理的。

这个问题将在别处讨论。

(参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抗血栓形成治疗”,关于‘胃肠外抗凝’一节)

华法林初始治疗的其他相关问题参见其他专题。

(参见“华法林和其他维生素K拮抗剂的治疗性应用”,关于‘负荷剂量’一节)

华法林的给药 

通过来指导华法林的给药。

对于使用华法林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推荐的值位于2.0-3.0[42,46]。

这个观点依据为:

当值显著低于2.0时,观察到脑卒中的风险增加(1.3时的风险为2.0或以上时的4-6倍);

而抗凝强度升高时则会增加出血风险(图2)[47-51]。

华法林给药将在别处详细讨论。

(参见“华法林和其他维生素K拮抗剂的治疗性应用”,关于‘华法林给药’一节)

高龄(超过74岁)是抗凝期间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但是,我们同样推荐高龄患者的位于2.0-3.0。

(参见“老年人的抗凝治疗”)

新型口服抗凝药的给药 

关于(达比加群、阿哌沙班、利伐沙班和依度沙班)给药的主要讨论参见其他专题。

根据关键的、、和48随机试验所使用的剂量,我们推荐如下给药方案(表4):

●达比加群试验评估了达比加群(一次110或150,一日2次)相比于调整剂量的华法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7,52]。

主要疗效结局[即,脑卒中(包括出血性脑卒中)或全身性栓塞的发生率]在达比加群110组、达比加群150组和华法林组分别为每年1.54%、1.11%和1.69%。

达比加群110与调整剂量的华法林相比达到了非劣效性标准(0.90,95%0.74-1.10),而达比加群150的疗效则优于(有统计学意义)华法林(0.65,95%0.52-0.81)和达比加群110(0.73,95%0.58-0.91)。

一项针对中患者的观察性随访研究表明,达比加群150组和110组的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74年和2.99年[53]。

对于无出血高风险且肾功能充分的患者,我们强烈倾向于一次150,一日2次的给药剂量。

对于出血高风险的患者(例如,年龄75岁以上),或者在接受抗凝治疗时特别担心出血并发症的患者,一次110,一日2次的剂量是合理的,但是美国没有这种剂型。

而在美国,一次75,一日2次的剂量是可用的,并且基于药代动力学模型,该剂量已被批准用于肌酐清除率在15-30的患者。

然而,我们并不推荐一次75,一日2次的剂量,因为没有经过临床试验的检验。

在美国,达比加群未被批准用于肌酐清除率低于15 

的患者。

●利伐沙班-在试验中(表4),14,264例有中至高度脑卒中风险(表5)的心房颤动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利伐沙班治疗(20或肌酸酐清除率30-49的患者一日15)或华法林治疗[28]。

●阿哌沙班-在试验(表4)中,18,201例有中度临床血栓栓塞性脑卒中风险的患者(表5)被随机分配至阿哌沙班组(一次5,一日2次;

如果存在以下危险因素中的至少2项,则一次2.5,一日2次:

年龄≥80岁、体重≤60、或血清肌酐≥1.5)或华法林组[29]。

试验排除了肌酐清除率计算值小于25的患者。

●依度沙班-依度沙班是一种被用于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的口服Ⅹa因子抑制剂。

日本有可用于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的依度沙班。

在48试验中,21,105例有中至高度风险的心房颤动患者被随机分到华法林治疗组或者高/低剂量的依度沙班治疗组(分别为一次60或30,一日1次)[54]。

在美国,依度沙班未被批准用于预防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

暂停抗凝治疗 

因为出血、择期手术或侵入性操作而暂停口服抗凝治疗会导致有效抗凝期结束后血栓栓塞的风险增加[55]。

此类患者的最佳处理方法尚不明确,很可能取决于如基线血栓栓塞风险、抗凝药持续作用时间及出血风险等问题。

这些问题将在别处详细讨论。

(参见“抗凝患者围手术期处理”和“接受内镜操作患者的抗凝剂处理”和“妊娠期间及产后抗凝剂的应用”和“纠正华法林使用后的过度抗凝作用”,关于‘外科手术/侵入性操作’一节)

有关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抗凝治疗的讨论参见其他专题[56,57]。

(参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抗血栓治疗:

常规用法”,关于‘需要华法林的患者’一节)

逆转抗凝作用 

使用口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和凝血因子抑制剂有一重要问题,即尚无解毒药显示可立即逆转其抗凝效果。

一项有前景的研究纳入了12例健康受试者,结果表明输注浓缩凝血酶原复合物(一种美国没有的含4种凝血因子的产品)能够立即完全逆转利伐沙班的抗凝作用;

而在达比加群中未见此作用[58]。

(参见“直接口服抗凝药和胃肠外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的给药和不良反应”,关于‘剂量、监测及风险(利伐沙班)’一节和“直接口服抗凝药和胃肠外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的给药和不良反应”)

从新型抗凝药换为华法林 

由于如费用、可获得性或不耐受性等原因,一些患者可能需要从某种新型抗凝药转换为华法林。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要求阿哌沙班、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的生产厂家提供包含患者换用华法林的信息。

这些新药与华法林相比其临床疗效期相对较短,因此我们担心患者可能无法充分抗凝,除非有一段药物重叠期。

在和试验中,当患者在试验结束时从这些新药转换为华法林时,观察到脑卒中的风险增加,这支持了以上顾虑[59]。

虽然没有数据告知我们关于转换药物的最佳方法,但是我们认为在停用新型抗凝药前,每种都应考虑与华法林同时使用至少2日(阿哌沙班、利伐沙班),或者至少3日(达比加群,假设肾功能正常)。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考虑在本应该已经使用了下一剂新型药物时开始胃肠外给予抗凝药和华法林。

医生也应意识到新型药物可改变,这导致不能确定使用华法林的患者何时达到适当抗凝。

欧洲药品管理局提供的关于阿哌沙班许可信息包括如下:

在同时使用阿哌沙班与华法林治疗2日后,应在下一次按计划给予阿哌沙班前测定患者的。

继续同时使用阿哌沙班与华法林直到大于或等于2[60]。

从华法林转换为新型抗凝药 

尚无对患者从华法林换为阿哌沙班或达比加群的最佳方法进行评估的研究。

在这些研究得以进行以前,我们建议遵照这些抗凝药的包装说明书的指导使用。

达比加群或阿哌沙班可在华法林停用后小于2.0时开始使用。

试验的一项预先设定亚组分析研究了关于患者从华法林换为利伐沙班的最佳方法的问题[61]。

大约55%的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