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三基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63063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三基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医三基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医三基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医三基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医三基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中医三基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中医三基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中医三基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中医三基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中医三基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中医三基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中医三基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中医三基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中医三基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三基试题.docx

《中医三基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三基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三基试题.docx

中医三基试题

中医三基试卷

科室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题号的后面。

每题1分,共80分)

1.能够说明阴阳之间协调平衡关系的是(E)

A.阴消阳长B.阴长阳消C.阴损及阳D.阳损及阴E.阴平阳秘

2.下列脏腑哪项属奇恒之腑(D)

A.心、肺B.肝、肾C.膀胱、三焦D.脑、髓E.大肠、小肠

3.能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转输至全身,由何脏所主(C)

A.心B.肝C.脾D.肺E.肾

4.为全身阳气之本的是(C)

A.心阳B.脾阳C.肾阳D.肝阳E.宗气

5.固摄血液,防止其逸出脉外是通过气的哪种作用实现的(B)

A.推动作用B.固摄作用C.温煦作用D.防御作用E.气化作用

6.具有储藏血液,调节血量功能的脏腑是(E)

A.心B.脾C.肺D.肾E.肝

7.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及脏腑功能活动的是(D)

A.中气B.营气,C.卫气D.元气E.宗气

8.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A)

A.易伤阳气B.耗气伤津C.善行数变D.其性重浊E.其性炎上

9.位于人体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的穴位是(A)

A.关元B.中极C.气海D.天枢E.中脘

10.督脉生理功能的正确说法是(A)

A.总调一身之阳经D.总调一身之阴经C.总调奇经八脉D.调节人体的睡眠E.为十二经脉之海

11.望诊面部呈黑色对诊断下列病证,最有意义的是(E)

A.热证B.寒证、痛证、淤血和痛风C.虚证、湿证D.虚证、脱血E.肾虚、水饮和淤血

12.脉象轻取不应,重按始得,属(B)

A.浮脉B.沉脉C.数脉D.迟脉E.濡脉

13.中医在诊疗疾病中主要注重于(C)

A.症状B.体征C.证候D.主拆E.检验

14.虚证的疼痛特点是(A)

A.隐痛B.胀痛C.刺痛D.钻顶痛E.剧烈疼痛

15.下列哪项与热证有关(B)

A.胖嫩舌B.裂纹舌C.淡白舌D.白苔E.白腻苔

16.表寒证的治疗原则是(A)

A.解表散寒B.温中散寒C.补阳驱寒D.益气散寒E.温补肾阳

17.治疗风热犯表证的代表方剂是(E)

A.桑菊饮B.麻杏石甘汤C.麻黄汤D.桂枝汤E.银翘散

18.肺气虚咳喘的特点为()

A.咳喘气急,呼多吸少B.咳喘气粗,鼻翼扇动C.咳喘骤作,痰黄质稠D.咳喘气短,动则益甚E.咳喘少痰,盗汗咽干

19.患者头晕眼花,目干肢麻,视力减退,闭经,面、唇、甲色淡,脉细,证属(B)

A.心血虚B.肝血虚证C.心脾两虚证D.肾阴虚证E.肝阴虚证

20.营分热盛可见(C)

A.舌紫暗B.舌紫干C.舌红绛D.舌淡红E.舌淡紫

21.正常经期的天数是(B)

A.1~2天B.3~7天C.8~9天D.10~11天E.12~13天

22.身体无病,月经二月一至者,称为(A)

A.并月B.居经C.暗经D.避年E.激经

23.调经的具体原则中没有(A)

A.养心B.补肾C.扶脾D.疏肝E.调理气血

24.月经过多与月经先期共同的病因是(E)

A.脾虚、肾虚B.血热、血瘀C.虚热、实热D.气虚、血瘀E.血热、气虚

25.下述哪项不是月经过少的主要证型(E)

A.血虚B.血瘀C.肾虚D.痰湿E.气虚

26.治疗经间期出血肾阴虚证应首选(B)

A.知柏地黄丸B.两地汤C.清肝止淋汤D.逐瘀止血汤E.左归丸

27.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应诊断为(C)

A.带下病B.子悬C.痛经D.经行身痛E.经行情志异常

28.下列各项,不属于崩漏常见病因的是(C)

A.血瘀B.肾虚C.肝郁D.脾虚E.血热

29.治疗闭经气滞血瘀证应首选(B)

A.逍遥散B.血府逐瘀汤C.加味乌药散D.当归地黄汤E.隔下逐瘀汤

30.带下病首见于(E)

A.《金匮要略》B.《脉经》C.《千金要方》D.《诸病源候论》E.《素问.骨空论》

31.安胎之法应首选(C)

A.清热利湿B.滋阴清热C.补肾培脾D.调气和血E疏肝理气

32.产后三冲指(A)

A.冲心、冲肺、冲胃B.冲心、冲肾、冲胃C.冲心、冲脾、冲胃D.冲肾、冲脾、冲胃E.冲心、冲肾、冲肺

33.治疗癥瘕积块应遵循的原则是(C)

A.破瘀务求其尽B.破瘀中病即止C.衰其大半而止D.瘀去过半则补E.破瘀宜猛宜峻

34.胞络是子宫的脉络,《素问?

奇病论》指出:

“胞络者,系于…”(C)

A.肝B.脾C.肾D.心E.肺

35.月经第1次来潮为初潮,其正常的年龄范围是(C)

A.9~10岁B.10~15岁C.11~16岁D.17~18岁E.19~20岁

36.月经后期不常见的证型是(E)

A.虚寒B.血寒C.血虚D.气滞E.血热

37.虚寒月经后期的治法是(B)

A.祛寒通经B.扶阳祛寒调经C.温经散寒调经D.暖宫补血调经E.温经理气调经

38.治疗痛经气滞血瘀证应首选(A)

A.膈下逐瘀汤B.少腹逐瘀汤C.血府逐瘀汤D.身痛逐瘀汤E.温经汤

39.治疗崩漏血热虚热证应首选(B)

A.二地汤B.清热固经汤C.左归丸D.固本止崩汤E.保阴煎

40.顺经汤的药物组成不包括(C)

A.当归B.熟地C.炙甘草D.牡丹皮E.白芍

41.闭经的治疗原则是(B)

A.补肾养肝、养血通经B.虚者补而通之、实者泻之而通之C.活血化瘀、以通为先D.益气养血、补肾通经E温经养血、活血行滞

42.经间期出血定义的确切时间是指(E)

A.经前B.经后C.经中D.无规律E.二次月经之间

43.完带汤用于治疗(A)

A.湿热带下B.肾虚带下C.脾虚带下D.热毒带下E.以上均非

44.下列疾病中不属于妊娠病(D)

A.胞阻B.转胞C.子烦D.息胞E.子悬

45.后三急指(E)

A.发热、心悸、气短B.息胞、昏迷、抽搐C.发热、腹胀、便难D.尿闭、自汗、便难E.呕吐、盗汗、泄泻

46.毓麟珠多用于治疗(A)

A.肾虚不孕B.肝郁不孕C.痰湿不孕D.肾阴虚不孕E.血瘀不孕

47.子宫之所以称为“奇恒之府”,是因为(E)

A.月经期、分娩期泻而不藏B.非月经期、妊娠期藏而不泻C.形态似腑,功能似脏D.无与其他脏腑表里相配E.以上均对

48.月经周期正常的是(D)

A.25±6天B.26±9天C.27±8天D.28±7天E.30±8天

49.月经病的治疗原则主要是(D)

A.补肾养肝B.调理冲任C.调理气血D.重在调经E.分清病之先后

50.气虚证月经过多的主证错误的是(D)

A.月经量多B.经色淡红质清稀C.舌淡脉细弱D.伴小腹疼痛拒按E.小腹空坠

51.月经先后无定期的常见证型是(A)

A.脾虚、肾虚B.气虚、血虚C.气虚、血热D.肝郁、肾虚E虚寒、血瘀

52.某女,孕7个月,先脚肿渐及于腿,皮色不变,按之即起,伴胸闷,舌淡苔白,脉弦滑。

证属(C)

A.肾虚B.血瘀C.气滞D.气虚E以上都不是

53.治疗痛经气血虚弱证应首选(B)

A.归肾丸B.归脾丸C.大补元煎D.补中益气汤E.调肝汤

54.痛经肝肾虚损证的临床特点(B)

A.经后小腹冷痛喜按,得热则舒B.经后小腹隐隐作痛,腰骶酸胀,头晕耳鸣

C.经期小腹冷痛拒按,有灼热感D.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

E经后小腹绵绵作痛,少腹空坠喜按揉

55.带下病的主要病因为(D)

A.寒B.热C.痰D.湿E.虫蚀

56.治疗闭经气血虚弱证应首选(C)

A.归脾汤B.圣愈汤C.人参养荣汤D.归肾丸E.八珍汤

57.崩漏复旧的含义中重点调补的脏是(E)

A.心B.肝C.肺D.脾E.肾

58.治疗崩漏偏肾阴虚证应首选(A)

A.左归丸B.右归丸C.左归饮D.右归饮E.肾气丸

59.妊娠恶阻的总病机是(B)

A.肝气上逆B.胃失和降,冲气上逆C.胃虚上逆D.痰浊上扰E.脾虚肝旺

60.产后病的治疗原则是(E)

A.大补气血B.温经养血C.滋补肝肾D.健脾和胃E.勿拘于产后,勿忘于产后

61.按五行生克规律脾的“所不胜”是( C)

A.心   B.肺    C.肝    D.肾    E.胃

62.足少阳胆经接交的经脉为( B)

A.接肺经交大肠经   B.接三焦经交肝经   C.接胃经交脾经   D.接肝经交肺经  E.接肝经交三焦经

63.苓桂术甘汤证的证候特点是( C )

A.微热、口渴、小便不利、脉浮  B.脐下悸、欲作奔豚   C.心下悸,口不渴,小便自利  D.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   E.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

64.生脉散的功效是(  A )

A.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B.益气固表,敛肺止咳   C.益气生津,养血复脉  D.益气温阳,滋阴复脉   E.益气固表,敛阴止汗

65.身热转甚,时时振寒,继则壮热,汗出烦躁,咳嗽气急,胸满做痛,转则不利,咳吐浊痰,呈黄绿色,舌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为( C)

A.初期   B.极期   C.成痈期   D.溃侬期    E.恢复期

66.起于胞中,出于会阴的经脉有( C )

A.督任带   B.督冲带   C.督任冲   D.督任跷  E.督任维

67.因热极深伏,阳热内结而出现寒象者,其病理变化属于( A )

A.阳盛格阴   B.阳盛则阴病   C.阴盛则寒  D.寒湿困脾   E.脾阳虚证

68.青皮的功效是( B )

A.理气止痛,和胃化痰   B.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C.理气活血,散结消痞  D.行气散寒止痛   E.疏肝理气,降逆止呕

69.《素问。

上古天真论》指出,女子五七( B )

A.肾气衰   B.阳明脉衰   C.太冲脉衰  D.任脉衰   E.三阳脉衰

70.大结胸证的病机是(  A )

A.水热互结   B.痰热互结   C.水寒互结    D.瘀热互结   E.燥热互结

71、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者宜选用下列何方主治( D )

A.厚朴七物汤   B.厚朴三物汤   C.附子梗米汤  D.大建中汤   E.大柴胡汤

72.麻子仁丸的组成中含有( A )

A.大黄    B.薏苡仁    C.枣仁    D.芒硝   E.白蔻仁

73.思为脾之志,但还与何脏相关(  A )

A.心  B.肝  C.肺   D.肾   E.心包

74.最易导致疼痛的外邪是( A )

A.寒邪  B.湿邪   C.瘀邪   D.火邪   E.疫疠

75.按五行生克规律,针对肺肝脾三脏病变的相互影响而制定的相关治法有( C )

A.佐金平木   B.滋水涵木  C.培土生金   D.益火补土  E.抑木扶土

76.太仓是指( E )

A.脾  B.大肠   C.六腑    D.小肠    E.胃

77.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指( D )

A.先天之精气   B.后天之谷气    C.宗气   D.元气   E.卫气

78.具有协调气机升降关系的两脏是( C )

A.肺与肾  B.肾与肝   C.肝与肺   D.肺与脾   E.脾与心

79.“罢极之本”是指( B )

A.肾   B.肝    C.心   D.脾   E.筋

80.人体“气之根”是( A )

A.肾   B.肺    C.肝    D.脾   E.胃

 

二81--82共用答案

A.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两手握固,二便不通,肢体强痉。

B.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二便自遗,肢体软瘫。

C.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移时自醒,无肢体瘫。

D.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两目上视,口吐白沫,并作猪羊样叫声,四肢抽搐。

E.头晕,目眩,头痛,耳鸣,恶心。

81属于中风闭证的是(A)

82属于中风脱证的是(B)

83--84共用答案

A.半身不遂,患肢软无力并浮肿,语言蹇涩,口舌歪斜,面黄无华,苔薄白,舌淡暗,脉细涩无力。

B.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兼见头痛头晕,面赤耳鸣,舌红绛,苔薄黄,脉弦硬有力。

C.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口舌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甚则半身不遂,兼见恶寒、发热、肢体拘急.关节酸痛,苔薄白,脉浮数。

D.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少寐多梦,突然发生口舌歪斜,舌强语謇,半身不遂,舌质红,苔腻,脉弦滑。

E.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口舌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甚则半身不遂。

或兼见恶寒、发热、肢体拘急,关节酸痛等症,苔薄白,脉浮数。

83治以补阳还五汤的是(A)

84治以镇肝熄风汤的是(B)

85--86共用答案

A.滋阴潜阳,熄风通络B.清肝熄风,辛凉开窍C.豁痰熄风,辛温开窍

D.补气活血,通经活络E.祛风、养血、通络

85肝肾阴虚,风阳上扰的治法为(A)

86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的治法为(D)

87--88共用答案

A.身肿,腰以下肿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面色萎黄,神倦肢冷,小便短少。

B.面浮身肿,腰以下肿甚,按之凹陷不起,心悸,气促,腰部冷痛酸重,尿少或多,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灰滞。

C.眼睑浮肿,延及全身,小便短少,身发疮痍,甚则溃烂,恶风发热。

D.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恶寒发热,肢节酸楚,不便不利。

E.全身水肿,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纳呆,泛恶。

87属于水肿脾阳虚衰的是(A)

88属于水肿肾气衰微的是(B)

89--90共用答案

A.眼睑浮肿,延及全身,小便短少,身发疮痍,甚则溃烂,恶风发热。

B.身肿,腰以下肿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面色萎黄,神倦肢冷,小便短少。

C.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恶寒发热,肢节酸楚,不便不利。

D.全身水肿,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纳呆,泛恶。

E.面浮身肿,腰以下肿甚,按之凹陷不起,心悸,气促,腰部冷痛酸重,尿少或多,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灰滞。

89治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的是(A)

90治以实脾饮的是(B)

91--92共用答案

A.宣肺解毒,利湿消肿B.健脾化湿,通阳利水C.湿运脾阳,以利水湿

D.湿肾助阳,化气行水E.滋阴清热,利水消肿

91属于湿热化燥伤阴的治法为(E)

92属于水湿浸渍的治法为(B)

93--94共用答案

A.小便混浊如米泔水,置之沉淀如絮状,尿道热涩疼痛。

B.小便赤涩不重,淋沥不已,时发时止,遇劳则重,伴腰酸膝软,乏力。

C.小便淋沥反复发作,淋出如脂,涩痛不重,形体日渐消瘦,头昏无力,腰酸膝软。

D.外感后发病,小便短少,眼睑及双下肢水肿。

E.尿中时挟砂石,小便艰涩,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少腹拘急,或腰腹绞痛难忍,尿中带血。

93治以补中益气的是(B)

94治以补虚固涩的是(C)

95--96共用答案

A.小便排出砂石B.小便浑浊如米泔水C.小便夹血而疼痛D.小便灼热刺痛E.小便涩滞,少腹满痛

95属于热淋特点的是(D)

96属于血淋特点的是(C)

97--98共用答案

A.利气疏导B.清热利湿C.凉血止血D.健脾益气E.补虚固涩

97气淋的治法为(A)

98血淋的治法为(C)

99--100共用答案

A.沉香散B.济生肾气丸C.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D.清肺饮E.八正散

99膀胱湿热型癃闭易选用(E)

100中气不足型癃闭易选用(C)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E2.D3.C4.C5.B

6.E7.D8.A9.A10.A

11.E12.B13.C14.A15.B

16.A17.E18.D19.B20.C

21.E22.C23.C24.D25.D

26.A27.C28.B29.D30.E

31.A32.B33.C34.D35.B

36.ABCD37.CD38.ACD39.ABCDE40.ABCD

二、填空题

1.离人出合

2.表证虚证里证寒证热证

3.虚者补之损者益之

4.补中有泻以泻为主

5.水肿气肿

三、判断题

1.-2.+3.-4.+5.-

6.-7.-8.+9.-10.+

四、名词解释

1.奇恒之腑: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六者合称“奇恒之腑”。

奇恒之腑,形多中空,与腑相近,内藏精气,又类于脏,似脏非脏,似腑非腑,故称“奇恒之腑”。

2.腧穴:

是指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

3.六淫:

是指风、寒、暑、湿、燥、火6种外感病邪。

4.异病同治:

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相同的病机,表现为相同的证,则应采取相同的方法进行治疗。

5.心脾两虚:

是指由于脾气虚弱,生血不足,或统摄无权,血溢脉外所致的脾气虚证和心血虚证共见的证候,临床常表现为心悸、神疲、食少、腹胀、便溏、舌淡、脉虚弱。

五、问答题

1.中医症与证的主要区别为:

症状是疾病的外在表现,是辨证的主要依据;证候是疾病的本质反映,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出现的各种症状所反映的病理机制的概括,是辨证所得出的结论。

证比症更全面、更深刻、更确切地反映着疾病的本质。

2.腐苔和腻苔的特点及病机如下:

颗粒粗大,苔厚疏松,状如豆腐渣,边中皆厚,易于刮脱者为腐苔,多因实热蒸化脾胃湿浊所致;颗粒细小,致密而黏,中厚边薄,揩之不去,刮之不脱者为腻苔,多为湿浊内蕴,阳气被遏所致。

3.寒证:

热证的鉴别要点主要在寒热、口渴、面色、四肢、二便、舌脉六个方面。

寒证:

恶寒喜热,口不渴,面色白,四肢冷,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腻,脉迟。

热证:

恶热喜冷,渴喜冷饮,面红赤,四肢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

4.脾不统血证与脾气下陷证的相同点为:

两者均有脾气虚证的表现,即脾失健运和气虚证的表现,如食少腹胀、纳呆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弱。

不同点为:

脾不统血证是指脾气亏虚不能统摄血液,致使血溢脉外所表现的证候,除脾气虚证的表现外,还应有气不摄血所导致的各种出血症状,如便血、尿血、崩漏下血、月经量多等。

脾虚气陷证是因脾气虚弱,升举功能减弱,脾气不升反降所致,因此除脾气虚证的表现外,还应有脘腹重坠作胀.肛门重坠,甚或脱肛、子宫脱垂等脏器下垂的表现。

5.痰饮产生的机制及其类型如下:

痰饮多由外感六淫或饮食、劳倦、七情内伤等,使肺、脾、肾、三焦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水液输布运化障碍,停积于某些部位而致。

广义的痰饮是诸饮的总称,狭义的痰饮是诸饮中的一个类型。

根据水饮停积的部位不同分为痰饮、悬饮、溢饮、支饮4类,即饮停胃肠者为痰饮,水流胁下者为悬饮,饮溢肢体者为溢饮,支撑胸肺者为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