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三基训练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7315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76 大小:16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三基训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6页
中医三基训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6页
中医三基训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6页
中医三基训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6页
中医三基训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6页
中医三基训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6页
中医三基训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6页
中医三基训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6页
中医三基训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6页
中医三基训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6页
中医三基训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6页
中医三基训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6页
中医三基训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6页
中医三基训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6页
中医三基训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6页
中医三基训练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6页
中医三基训练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6页
中医三基训练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76页
中医三基训练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76页
中医三基训练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76页
亲,该文档总共17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三基训练试题.docx

《中医三基训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三基训练试题.docx(17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三基训练试题.docx

中医三基训练试题

第十章中医外科学

【A型题】1.虚喘以培补摄纳为主,宜(B)

A.补肺,宁心,补肾B.补肺,健脾,补肾C.补肺,补肝,补肾D.补肺,健脾,宁心E.补肺,健脾,补肝2.胸痹疼痛,服药后难以缓解者,是胸痹(D)

A.轻症B.顺症C.重症D.危症E.以上都不是3.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有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兼胸皖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可选主方(A)

A.柴胡疏肝汤B.血府逐瘀汤C.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D.参附汤合右归丸E.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4.突然跌倒,神志不清,抽搐吐涎,伴尖叫与二便失禁,舌质红,苔白腻,脉弦滑有力。

可诊断为(B)

A.中风病风痰阻络证B.痫病风痰闭阻证C.郁病痰迷心窍证D.厥证气厥实证E.癫病痰气郁结证5.智能减退,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判断力明显减退,神情呆钝,词不达意,头晕耳鸣,懈惰思卧,齿枯发焦,腰酸骨软,步履艰难,舌瘦色淡,苔薄白,脉沉细弱。

可诊断为(A)A.髓海不足证B.脾肾两虚证C.痰浊蒙窍证D.肝肾阴虚证E.瘀血内阻证6.由精神刺激诱发,突然昏倒,不知人事,呼吸气粗,口噤握拳,苔薄白,脉沉弦,可辨证为(D)A.痰厥B.血厥实证C.血厥虚症D.气厥实证E.气厥虚症7.脘腹痞塞不舒,胸膈满闷,头晕目眩,身重困倦,呕恶纳呆,口淡不渴,小便不利,苔白厚腻,脉沉滑。

可诊断为(B)A.痞满湿热阻肺证B.痞满痰湿中阻证C.胃痛湿热中阻证D.痞满肝胃不和证E.呕吐痰湿中阻证8.呕吐吞酸,嗳气频繁,胸胁胀痛,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可辨证为(C)A.外邪犯胃证B.痰饮内阻证C.肝气犯胃证D.胃阴不足证E.脾胃气虚证9.腹痛时轻时重,痛处不定,攻冲作痛,伴胸胁不舒,腹胀,嗳气或矢气则胀痛减轻者,其疼痛属性为(E)A.寒痛B.热痛C.虚痛D.瘀痛E.气滞痛10.素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发生腹痛泄泻,腹中雷鸣,攻窜作痛,矢气频作,舌质淡红,脉弦。

可辨证为(B)A.湿热伤中证B.肝气乘脾证C.脾胃虚弱证D.食滞肠胃证E.寒湿内盛证11.大便有脓血腥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脉滑数。

其治法为(E)A.温中燥湿B.清热凉血C.养阴和营,清肠化湿D.温中清肠,调气化滞E.清肠化湿

12.胁肋隐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细弦数。

可辨证为(E)A.肝胆湿热证B.瘀血阻络证C.肝郁气滞证D.寒滞肝脉证E.肝络失养证13.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或见心中懊恼,腹部胀闷,口干而苦,恶心呕吐,小便短少黄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弦数。

可辨证为(B)A.湿重于热证B.热重于湿证C.胆腑郁热证D.寒湿阻遏证E.脾虚湿滞证14.腹胀或痛,腹部时有条状物聚起,按之胀痛更甚,便秘,纳呆,苔腻,脉弦滑。

可诊断为(C)A.痞满之痰气郁结证B.腹痛之湿热中阻证C.聚证之食滞痰阻证D.聚证之肝气郁结证E.积证之气滞血阻证15.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甚则颜面微浮,下肢浮肿,脘腹痞胀,得热则舒,精神困倦,怯寒懒动,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苔白腻,脉缓。

可辨证为(D)A.阳虚水盛证B.气滞湿阻证C.瘀结水留证D.水湿困脾证E.水热蕴结证16.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苔白腻,脉濡。

可辨证为(E)A.风寒证B.肝阳证C.痰浊证D.血虚证E.风湿证17.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发生口眼㖞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舌强语謇,甚则半身不遂,舌苔薄白,脉浮数.可辨为(C)A.风阳上扰证B.痰热腑实证C.风痰入络证D.阴虚风动证E.痰浊瘀闭证18.颈前喉结两旁轻度肿大,柔软光滑,烦热,容易出汗,性情急躁易怒,眼球突出,手指颤抖,面部烘热,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可辨证为(B)A.气郁痰阻证B.肝火旺盛证C.心脾两虚证D.痰结血瘀证E.心肝阴虚证19.少寐多梦,梦则遗精,阳事易举,心中烦热,头晕目眩,口苦胁痛,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辨证为(E)A.湿热下注证B.劳伤心脾证C.肾气不固证D.气血两虚证E.君相火旺证20.胸胁支满,心下痞满,胃中有振水音,脘腹喜温畏冷,泛吐清水痰涎,饮入易吐,口渴不欲饮水,头晕眩,心悸气短,食少,大便或溏,形体逐渐消瘦,舌苔白滑,脉弦细滑。

可诊断为(A)A.痰饮B.悬饮C.支饮D.溢饮E.以上均可21.口渴多饮,口舌干燥,尿频量多,烦热多汗,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可辨证为(C)A.下消肾阴亏虚证B.下消阴阳两虚证C.上消肺热津伤证D.中消气阴亏虚证E.中消胃热炽盛证22.多食,消谷善饥,形体肥胖,脘腹胀满,面色红润,口干苦,心烦头昏,胃脘灼痛嘈杂,得食则缓,舌红,黄腻,脉弦滑。

可辨证为(D)A.痰湿内盛证B.脾虚不运证C.胃火炽盛证D.胃热滞脾证E.脾肾阳虚证

【X型题】1.咳嗽主症的鉴别包括咳嗽的(ABCDE)A.时间B.节律 C.性质 D.声音 E.加重因素2.哮病发作期的病理环节为(AE)A.痰阻B.外邪 C.肺虚 D.阴虚 E.气闭3.喘证的辨证要点有(BCE)A.分清寒热 B.分清虚实C.辨外感内伤D.辨表证里证E.辨病变脏器4.肺痈的主要治法有(ABCE)A.清热 B.化瘀C.解毒D.攻下E.排脓5.肺痨的致病因素有(BE)A.邪气旺盛 B.正气虚弱C.痰湿内盛D.瘀血阻滞E.感染痨虫6.肺胀的主要病理因素有(BDE)A.肺虚B.痰浊C.外邪D.水饮E.血瘀7.胸痹治疗中的通法,包括(BCE)A.疏表散寒法B.芳香温通法C.宣痹通阳法D.理气散结法E.活血化瘀法8.真心痛的主要证候有(ACD)A.气虚血瘀证B.阳虚水泛证C.寒凝心脉证D.正虚阳脱E.以上都是9.健忘的病机特点有(ABCDE)A.病位在脑B.多属本虚标实C.虚实兼夹D.虚多实少E.以虚为主10.癫病的临床特征有(ABCDE)A.精神抑郁B.表情淡漠C.沉默痴呆D.静而多喜E.语无伦次11.厥证的证候特点有(ACE)A.突发性B.徐缓性C.一时性D.持续性E.急骤性12.厥证的辨证要点有(BE)A.察表里B.辨虚实C.别寒热D.审阴阳E.分气血13.胃痛的辨证要点有(BCDE)A.察表里B.辨虚实C.辨寒热D.辨在气在血E.辨兼夹14.反胃的主症为(ACD)A.朝食暮吐B.食入即吐C.暮食朝吐D.尽吐出始感舒畅E.阻塞不下,旋食旋吐15.内科腹痛的临床特点有(ACE)A.先发热后腹痛B.先腹痛后发热C.痛无定处D.压痛明显E.压痛不明显16.痢疾的辨证要点有(ABCE)A.辨久暴B.察虚实主次C.识寒热偏重D.辨表里兼夹E.辨伤气、伤血

17.便秘的主症为(ABCD)A.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B.排便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C.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D.有矢气和肠鸣音E.无矢气和肠鸣音18.胁痛之病主要责之于(BD)A.肺B.C.脾D.胆E.大肠19.黄疸的治疗大法,主要是(CE)A.发汗B.攻下C.利小便D.理气E.化湿邪20.与内伤头痛密切相关的脏腑有(BCE)A.肺B.肝C.脾D.心E.肾21.少阳头痛的引经药物有(ABD)A.柴胡B.黄芩C.蔓荆子D.川芎E.羌活22.《内经》认为眩晕的发病多属(ACE)A.虚B.肝C.邪D.瘀E.木郁23.中风的病理因素主要为(ABCDE)A.B.风C.气D.瘀E.痰24.瘿病的基本病机为诸邪壅结颈前,诸邪包括(ACD)A.气滞B.外邪C.痰凝D.血瘀E.饮聚25.瘿病的辨证要点有(BE)A.辨外感、内伤B.辨在气、在血C.辨寒热D.辨虚与实E.辨火旺与阴伤26.水肿治疗的基本原则是(ABD)A.发汗B.利尿C.理气D.泻下逐水E.活血27.阳痿的辨证要点为(CE)A.辨别在表在里B.辨别在心在肾C.分清脏腑虚实D.分清在气在血E.辨别有火无火28.治疗血证的原则是(ADE)A.治火B.泻实C.补虚D.治气E.治血29.常用抗肿瘤作用的中药,可以分类为(ABCDE)A.清热解毒药B.活血化瘀药C.化痰散结药D.利水渗湿药E.虫类攻毒药【填空题】1.肺系病证的治疗大法,肺实者,以_______为主。

2.喘证的治疗,宜实喘治_______,以_______为主。

3.肺痨的治疗原则,一是补虚培元,一是_______。

4.张仲景将胸痹病因病机概括为_______。

5.剧烈而持久(持续时间长达30分钟以上)的胸骨后疼痛,伴心悸、水肿、肢冷、喘促、汗出、面色苍白,可诊断为_______。

6.不寐的病机总属_______。

7.不分昼夜,时时欲睡,呼之即醒,醒后复睡,是_______的证候特征。

8.癫的病机特点为_______。

9.狂病治标的大法是_______。

10.痴呆的基本病机是_______。

11.厥证主要的治疗原则是_______。

12.胃痛的治疗,要立足于_______。

13.痞满的治疗基本原则是_______。

14.呕吐的治疗原则为是_______。

15.呃逆的基本病机是_______。

16.泄泻主病之脏在_______,其病理因素主要是_______。

17.胁痛的治疗以_______为基本治则。

18.发黄的病机关键是_______。

19.黄疸发病无论外因、内因,二者都有_______不解、_______不散的突出特点。

20.头痛每因失眠而病作或加重者,多属_______。

21.中风的基本病机总属_______。

22.瘿病的基本治疗原则是_______。

23.疟疾的基本治疗原则为_______。

24.上半身肿甚,以_______为主;下半身肿甚者,须_______为主。

25.形成痰饮的主要病机是_______。

26.消渴的病机以_______为本,_______为标,两者互为因果。

27.肥胖的病性为本虚标实,本虚以_______为多,标实以_______为主。

28.经络肢体病证的治疗以_______为大法。

29.痹病的病机是_______。

【是非判断题】1.外感咳嗽多为实证,以祛邪为主,兼顾扶正为治疗要点。

      ( )2.肺痈的病位在肺,其病性属本虚标实,其治疗的基本原则是祛邪、扶正。

( )3.肺胀早期以痰浊为主,渐而痰瘀并见,终至痰浊、血瘀、水饮错杂为患。

( )4.持续心悸,心中惕惕,不能自控,活动后加重,可诊断为惊悸。

   ( )5.癫病可见沉默痴呆,但有明显抑郁症状,神志不清,无自制力。

   ( )6.突然停止活动,两目上视,呼之不应,持物落下,亦可诊断为痫病。

 ( )7.胃痛的病理因素主要有气滞、寒凝、热郁、湿阻、血瘀。

      ( )8.泄泻的治疗原则重在健脾化湿。

                 ()9.胁痛实证者,以气滞、血瘀、湿热为主,多病程短,来势急,症见疼痛较重而拒按,脉实有力。

 10.大便清稀如水而势急者,称之为泄。

               ()11.积的病机以气滞、血瘀为主,多属气分,乃为腑病。

         ()12.气虚头痛早晨反重,血虚头痛午后痛重。

             ()13.发病较急,每成于数日之间,肿多由面目开始,自上而下,继及全身,脉处皮肤绷急光亮,按之凹陷即起者,为阴水。

               ()14.血淋与尿血相鉴别,一般以痛者为血淋,不痛者为尿血。

      ()15.尿浊有小便浑浊症状,排尿时只有轻微的疼痛滞涩感。

       ()16.小便不畅,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者,称为闭。

          ()17.消渴病变的脏腑着重在于肺、脾、肾。

              ()18.痹病以祛邪通络为基本原则。

                  ()【名词解释】1.肺痨2.肺痿3.心悸4.胸痹5.阳微阴弦6.厥证7.痞满8.呃逆9.痢疾10.积聚11.鼓胀12.瘿病13.淋证14.癃闭15.郁证16.消渴【病案分析题】1.患者王某,男性,67岁。

咳喘反复发作12年,加重伴发热3天。

患者近12年经常出现咳嗽气促,3天前因吹风后症状加重,现仍咳逆上气,胸胀时痛,息粗,鼻煽,咳而不爽,吐痰稠黏,伴形寒,身热,烦闷,身痛,无汗,口渴,苔薄白罩黄,舌边红,脉浮滑数。

要求回答:

辨证、治法、主方、用药。

2.患者李某,男性,52岁。

胸前区闷胀时痛反复6年,加重3天。

患者近6年一直感胸前区闷胀时痛,历时短暂,未在意。

3天前因淋雨后症状加重,现胸闷重而心痛轻,痰多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伴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呕吐痰涎,舌体胖大且边有齿痕,苔浊腻,脉滑。

要求回答:

辨证、治法、主方、用药。

3.患者王某,女性,36岁。

胃脘疼痛反复5年,加重2天。

患者近5年来一直有胃脘隐痛,程度不甚,未予治疗。

近3天饮酒后症状加重,现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口渴思饮,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要求回答:

辨证、治法、主方、用药。

4.患者杨某,男性,16岁。

泄泻反复6个小时。

患者淋雨后出现泄泻,近6个小时已3次,现大便如水样,脘闷食少,腹痛肠鸣,恶寒、头痛、肢体酸痛,舌苔白或白腻,脉濡缓。

要求回答:

辨证、治法、主方、用药。

5.患者姚某,女性,41岁。

身目俱黄7天。

患者近7天来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腹部胀闷,口干而苦,恶心呕吐,小便短少黄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弦数。

要求回答:

辨证、治法、主方、用药。

6.患者刘某,女性,49岁。

眩晕反复发作9年,复作1天。

现眩晕,头重昏蒙,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

要求回答:

辨证、治法、主方、用药。

7.患者王某,男性,65年。

口喎、言謇、左半身不遂2个月。

患者于2个月前在情绪激动时突然昏倒,当时即口喎、半身不遂,急送某医院抢救发现血压增高,CT显示右基底节高密度影,经治症状已有好转,现口舌㖞斜,舌强语謇,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苔滑腻,舌暗紫,脉弦滑。

要求回答:

诊断、治法、主方、用药。

8.患者李某,女性,48岁。

颜面及下肢浮肿反复12年,加重8天。

患者近12年反复出现颜面及双下肢浮肿,多次在当地就诊,尿蛋白一直+~+++。

近8天因劳累后上症加重,现全身水肿,下肢明显,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纳呆,泛恶,苔白腻,脉沉缓。

要求回答:

辨证、治法、主方、用药。

三、自测试题答案【A型题】1.B2.D3A4.B5.A6.D7.B 8.C9.E10.B11.E12.E13.B14.C15.D16.E17.C18.B19.E20.A  21.C22.D【X型题】1.ABCDE2.AE3.BCE4.ABCE5.BE6.BDE7.BCE8.ACD9.ABCDE10.ABCDE11.ACE12.BE13.BCDE14.ACD15.ACE16.ABCE17.ABCD18.BD19.CE20.BCE21.ABD2.ACE23.ABCDE24.ACD 25.BE26.ABD27.CE28.ADE29.ABCDE【填空题】1.疏邪祛痰利气      2.肺;祛邪利气 3.抗痨杀虫4.阳微阴弦        5.真心痛    6.阳盛阴衰,阴阳失交7.多寐          8.痰气郁结,蒙蔽神机9.降(泄)火豁痰10.髓海不足:

神机失用   11.醒神回厥   12.通13.调理脾胃升降,行气除痞消满14.和胃降逆   15.胃气上逆动膈16.脾;湿        17.疏肝和络止痛  18.湿蒸热郁19.瘀滞;内结      20.肝肾阴虚   21.阴阳失调,气血逆乱22.理气化痰,消瘿散结  23.祛邪截疟   24.发汗,利小便25.三焦气化失宣     26.阴虚,燥热  27.脾肾气虚,痰湿膏脂内停28.通经活络,缓急补虚  29.邪气痹阻经脉【是非判断题】l.×2.×3.√4.×5.、√6.√7.、√8.x9.√10.×11.×12.√13.×14.√15.×16.×17.×18.√

【名词解释】l.肺痨:

是一种由于正气虚弱,感染痨虫,虫蚀肺脏所引起的,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为主要临床特征的肺部慢性传染性疾病。

2.肺痿:

是一种因肺脏虚损,津气严重耗伤,以致肺叶枯萎不用,出现以咳吐浊唾涎沫为特征的慢性肺脏虚损性疾病。

3.心悸:

是一种因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痰、饮、火、瘀阻滞心脉,扰乱心神,心神不宁,出现以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为主要特征的心系病证。

4.胸痹:

是一种因寒凝、血瘀、气滞、痰浊,痹阻胸阳,阻滞心脉,或气虚、阴伤、阳衰,肺、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出现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要症状的心系疾病。

5.阳微阴弦:

出《金匮要略》,是张仲景对胸痹病因病机的概括,即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气盛,认为乃本虚标实之证。

6.厥证:

是指由于气机突然逆乱,升降乖戾,气血阴阳不相顺接,出现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逆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急性病证。

7.痞满:

是一种因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等因素,导致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出现以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不痛为主要症状的胃部病证。

8.呃逆:

是一种因饮食不当、情志不遂和正气亏虚,导致胃气上逆动膈,出现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特征的胃系疾病。

9.痢疾:

是一种因邪蕴肠腑,气血壅滞,传导失司,脂络受伤,出现以大便次数增多、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粘冻为主要表现的夏秋季常见肠道传染病。

10.积聚:

是由于正气亏虚,脏腑失和,气滞、血瘀、痰浊蕴结腹内而致,以腹内结块、或胀或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

11.鼓胀:

是因肝脾肾受损,气滞血结,水停腹中,出现以腹大胀满、绷急发鼓、皮色苍黄、脉络显露为主要表现的肝系病证。

12.瘿病:

是一种由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引起的,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13.淋证:

是一种因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出现以小便频数短涩、淋沥刺痛、小腹拘急引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14.癃闭:

是一种由于膀胱气化功能失调引起的,以小便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15.郁证:

指因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而致病,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善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感为主症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16.消渴:

是由阴津亏损、燥热偏胜所引起的,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

【病案分析题】1.辨证:

风寒束于表,热邪蕴于内的表寒肺热证。

治法:

解表清里,化痰平喘。

主方:

麻杏石甘汤加减。

用药:

麻黄、杏仁、石膏、甘草、牛蒡子、薄荷、蝉蜕、前胡、鱼腥草、桔梗。

2.辨证:

痰浊闭阻证。

治法:

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主方:

栝萎薤自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

用药:

瓜萎、薤白、法半夏、陈皮、竹茹、茯苓、枳壳、胆南星、石菖蒲、甘草。

3.辨证:

胃阴亏损证。

治法:

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主方:

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用药:

生地、沙参、麦冬、白芍、枸杞子、当归、川楝子、蒲公英、佛手、甘草。

4.辨证:

寒湿内盛证。

治法:

散寒化湿。

主方:

藿香正气散加减。

用药:

藿香、紫苏叶、大腹皮、陈皮、茯苓、苍术、厚朴、法半夏、神曲、甘草。

5.辨证:

热重于湿证。

治法:

清热通腑,利湿退黄。

主方:

茵陈蒿汤加味。

用药:

茵陈、栀子、大黄、虎杖、田基黄、柴胡、白芍、郁金、甘草。

6.辨证:

痰湿中阻证。

治法:

化痰祛湿,健脾和胃。

主方: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用药:

法半夏、天麻、白术、陈皮、旋覆花、蔓荆子、泽泻、葛根、甘草。

7.诊断:

中风病恢复期的风痰瘀阻证。

治法:

搜风化痰,化瘀通络。

主方:

解语丹加减。

用药:

远志、石菖蒲、白附子、天麻、全蝎、胆南星、木香、僵蚕、甘草。

8.辨证:

水湿浸渍证。

治法:

健脾化湿,通阳利水。

主方:

五皮饮合胃苓汤加减。

用药:

茯苓皮、陈皮、大腹皮、桑白皮、姜皮、苍术、厚朴、猪苓、桂枝、甘草。

第十一章中医外科学

【A型题】

1.下列哪项不是特殊邪毒(A)

A.强酸B.虫兽毒 C.药毒 D.食毒 E.疫疠之毒

2.下列哪项不是外科疾病的主要病理变化(A)

A.红肿热痛 B.气血凝滞 C.经络阻塞 D.营气不从E.脏腑功能紊乱

3.清热解毒的常用代表方是(C)

A.黄连解毒汤 B.四妙汤 C.五味消毒饮 D.清骨散 E.犀角地黄汤

4.溃疡初期,脓栓未落,疮面宜选用(E)

A.降丹 B.太乙膏 C.三品一条枪D.青黛膏 E.升丹

5.肿疡肿势漫无边际,扪之绵软,或有捻发感,多为(E)

A气瘤B.透膜C.损骨 D.流痰 E.疫疔

6.太乙膏的主要作用是(A)

A.清火、解毒、消肿、生肌 B.通络、解毒、消肿、生肌

C.活血、通络、解毒、消肿 D.清火、解毒、化痰、软坚

E.清火、解毒、提脓、祛腐

7.足部红肿灼热疼痛,肿势散漫,宜诊断为(C)

A.足背丹毒 B.足背疽 C.足背发 D.足部疔疮 E.足部流痰

8.手指部成脓时,常用辨脓的方法是(C)

A.触按辨脓 B.穿刺辨脓 C.透光辨脓 D.B超辨脓 E.手压辨脓

9.如意金黄散的主要作用是(A)

A.清热消肿,散瘀化痰 B.清热消肿,活血化瘀 C.行气活血,散瘀消肿

D.散瘀化痰,行气止痛 E.清热解毒,理气消肿

10.胯腹部硬肿疼痛,皮色微红,行走不便,身热口渴,舌红,苔黄腻,宜选用(E)

A.五神汤B.五味消毒饮  C.仙方活命饮

D.五神汤合五味消毒饮   E.五神汤合萆薜渗湿汤

11.《外科证治全生集》的作者是(C)

A.陈实功 B.祁广 C.王洪绪 D.高锦庭 E.吴师机

12.蛇头疔成脓后切开引流时,切口宜在(B)

A.指掌面 B.指侧面 C.指背面 D.指横纹 E.指尖部

13.关于丹毒病因病机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B)

A.皮肤粘膜破损染毒 B.气分有热 C.血分有热

D.发于头面多挟风热 E.发于下肢多挟湿热

14.有头疽热毒蕴滞宜先用的方剂是(D)

A.五味消毒饮 B.竹叶黄芪汤 C.黄连解毒汤

D.仙方活命饮 E.普济消毒饮

15.疮疡脓已成,下列哪项表现最重要(C)

A.疼痛剧烈 B.皮肤灼热 C.指起即复 D.肿块柔软 E.局部红甚

16.极易引起走黄的疔疮是(C)

A.手部疔疮 B.足部疔疮 C.颜面部疔疮 D.红丝疔 E.蛀节疔

17.下列哪种药物不是五神汤的组方药物(E)

A.茯苓 B.银花 C.牛膝 D.车前子 E.黄柏

18.大便出血,血与粘液相混,血色暗晦,肛门坠胀,多为(E)

A.息肉痔 B.内痔 C.混合痔 D.肛裂 E.锁肛痔

19.痄腮后期,睾丸肿痛,阴囊皮色发红,宜诊为(C)

A.肾子痈 B.子痰 C.卵子瘟 D.水疝 E.囊痈

20.乳房部生肿块,月经前胀痛者多为(E)

A.乳痈 B.乳疬 C.乳痨 D.乳岩 E.乳腺增生病

21.赘皮外痔多发于肛门(D)

A.3、9点 B.3、7点 C.6、12点 D.3、ll点 E.3、7、11点

22.下列哪项不是脱疽局部缺血期的临床表现(A)

A.静息痛 B.间歇性跛行 C.足背动脉搏动减弱D.患肢麻木 E.患肢发凉

23.下列哪种蛇属混合毒毒蛇(E)

A.五步蛇 B.竹叶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