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理科综合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764256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8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理科综合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理科综合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理科综合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理科综合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理科综合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理科综合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理科综合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理科综合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理科综合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理科综合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理科综合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理科综合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理科综合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理科综合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理科综合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理科综合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理科综合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理科综合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理科综合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理科综合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理科综合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docx

《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理科综合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理科综合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理科综合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docx

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理科综合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

佛山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

(一)高三理科综合

化学试题

本试卷共14页,38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lC12N14O16S32C135.5Ti48Cu64

化学部分

1.硫是生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下列关于自然界中硫循环(如图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A.含硫杆菌及好氧/厌氧菌促进了硫的循环

B.硫循环中硫的化合物均为无机物

C.上述硫循环中硫元素均被氧化

D.烧煤时加石灰石,可减少酸雨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答案】A

【解析】

【分析】

A.硫酸盐和亚硫酸盐等在硫杆菌及好氧/厌氧菌作用下缓慢转化成植物R1—S—R2,含硫杆菌及好氧/厌氧菌促进了硫的循环;

B.硫循环中硫的化合物有无机物、有含硫的有机物;

C.根据化合价变化来判断;

D.烧煤时加石灰石,生成二氧化碳;

【详解】A.硫酸盐和亚硫酸盐等在硫杆菌及好氧/厌氧菌作用下缓慢转化成植物R1—S—R2,含硫杆菌及好氧/厌氧菌促进了硫的循环,故A正确;

B.硫循环中硫的化合物有含硫的有机物,不全是无机物,故B错误;

C.含硫杆菌及好氧/厌氧菌将硫酸盐、亚硫酸盐中硫还原成R1-S-R2,硫循环中硫元素有时被氧化,有时被还原,故C错误;

D.烧煤时加石灰石,可减少酸雨排放,但生成二氧化碳,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故D错误;

故选A。

2.NA为阿伏加德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标准状态下,2.24LCH3OH中质子数为l.8NA

B.28gC2H4和C2H6混合气体中氢原子数目为4NA

C.60g乙酸分子中共用电子对数目为8NA

D.1L0.1mol/LHF的水溶液中H-F共价键数目为0.1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标准状况下,CH3OH为液态,非气态,无法计算2.24LCH3OH的物质的量,故A错误;

B、C2H4和C2H6的摩尔质量不同,28g混合物的物质的量无法计算,则含有的H原子数无法计算,故B错误;

C、60g乙酸的物质的量为1mol,乙酸分子中共用电子对的数目是8,所以1mol乙酸中共用电子对的数目为8NA,故C正确;

D、HF溶于水后部分电离,共价键部分被破坏,溶液中含有的HF共价键小于0.1NA个,故D错误。

故选:

C。

3.某防晒产品中含水杨酸乙基己酯(结构简式如图)、丙烯酸(CH2=CH-COOH)、甘油(丙三醇)、水等物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甘油具有保湿作用

B.水杨酸乙基己酯结构中所有的碳原子均可共面

C.水杨酸乙基己酯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四种

D.丙烯酸可发生加成、取代和氧化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

A.甘油中羟基是亲水基团,易吸水;

B.水杨酸乙基己酯结构中有一个采用sp3杂化的碳原子与三个碳原子相连;

C.水杨酸乙基己酯苯环上有四种氢原子;

D.根据丙烯酸中碳碳双键、羧基官能团的性质解答。

【详解】A.甘油中羟基是亲水基团,易吸水,甘油具有保湿作用,故A正确;

B.水杨酸乙基己酯结构中有一个采用sp3杂化的碳原子与三个碳原子相连,呈四面体结构,水杨酸乙基己酯结构中所有的碳不可能共面,故B错误;

C.水杨酸乙基己酯苯环上有四种氢原子,能形成四种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故C正确;

D.丙烯酸中含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含羧基能发生取代,故D正确。

故选B。

4.图甲~丁中关于海带提取碘的部分实验操作及目的正确的是

A.装置甲的作用是使海带中I2升华

B.装置乙加H2O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I2

C.装置丙用于富集水溶液中的I2

D.装置丁用于分离I2和水的混合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A.装置甲的作用是通过灼烧除去海带中有机物杂质;

B.H2O2是氧化剂,将碘离子氧化生成I2;

C.用萃取法提取水溶液中的I2;

D.I2和四氯化碳的混合物,用蒸馏法分离。

【详解】A.装置甲的作用是通过灼烧除去海带中有机物杂质,再溶解过滤获取海带中碘的无机盐,故A错误;

B.H2O2是氧化剂,将碘离子氧化生成I2,不是置换反应,故B错误;

C.用萃取法提取水溶液中的I2,达到富集水溶液中的I2目的,故C正确;

D.利用I2和四氯化碳沸点差别较大的性质,I2和四氯化碳的混合物,用蒸馏法分离,回收四氯化碳,同时获得碘单质,故D错误。

故选C。

5.我国研制出非贵金属镍钼基高效电催化剂,实现电解富尿素废水低能耗制H2(装置如图)。

总反应为CO(NH2)2+H2O=3H2↑+N2↑+CO2↑。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a为阳极,CO(NH2)2发生氧化反应

B.b电极反应为:

2H2O+2e-=H2↑+2OH-

C.每转移6mol电子,a电极产生1molN2

D.电解一段时间,a极区溶液pH升高

【答案】D

【解析】

【分析】

A、电解池工作时,CO(NH2)2失去电子,a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B、阴极产生H2,则阴极反应式为:

2H2O+2e-═2OH-+H2↑;

C、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CO(NH2)2-6e-+H2O═CO2↑+N2↑+6H+,根据电极反应计算;

D、a极发生CO(NH2)2-6e-+H2O═CO2↑+N2↑+6H+,a极区溶液pH降低。

【详解】A、电解池工作时,CO(NH2)2失去电子,a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故A正确;

B、阴极水得电子产生H2,则阴极反应式为:

2H2O+2e-═2OH-+H2↑,故B正确;

C、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CO(NH2)2-6e-+H2O═CO2↑+N2↑+6H+,若电路中通过6mol电子,阳极产生N2的物质的量为n(N2)=6mol×1/6=1mol,故C正确;

D、a极发生CO(NH2)2-6e-+H2O═CO2↑+N2↑+6H+,a极区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的pH降低,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电解原理,解题关键:

明确电极反应式。

难点C,根据电极反应计算。

6.已知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W与Z同主族,X与Y同周期,且Y与Z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0。

Y单质能与无色无味液体m反应置换出X单质,Z单质也能与m反应置换出W单质。

W、X、Y均能与Z形成离子化合物。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Z两元素的简单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

B.X与Z形成的离子化合物一定只含有离子键

C.Y的氢化物比X的氢化物稳定

D.W与Y形成的化合物WY可刻蚀玻璃

【答案】B

【解析】

【分析】

无色无味液体m是水,Y单质能与无色无味液体m反应置换出X单质,Z单质也能与m反应置换出W单质。

Y和Z单质,一个是强还原剂钠,一个是强氧化剂氟气,且Y与Z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0,得Z为钠,Y为氟,W是氢,X是氧。

W、X、Y均能与Z形成离子化合物NaH、Na2O、Na2O2、NaF。

【详解】A.O2-、Na+两简单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都是两层电子,分别为2、8个电子,故A正确;

B.X与Z形成的离子化合物Na2O、Na2O2一定含有离子键,Na2O2含有共价键,故B错误;

C.非金属性F>O,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Y的氢化物HF比X的氢化物H2O稳定,故C正确;

D.SiO2+4HF=SiF4+2H2O,W与Y形成的化合物HF可刻蚀玻璃,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解题关键:

把握元素的性质、原子结构、原子序数来推断元素,难点元素的推断,注意规律性知识及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从氟气与水、钠与水发生置换反应突破。

7.常温下,向20mL0.1moL/L的H3PO4溶液中滴加0.1moL/L的NaOH溶液,所得溶液的pH与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3PO4溶液第一步滴定可用酚酞作指示剂

B.A点溶液中c(H2PO4-)>c(H3PO4)>c(HPO42-)

C.图像中A、B、C三处溶液中

相等

D.B点溶液存在2c(Na+)=c(PO43-)+c(H2PO4-)+c(HPO42-)+c(H3PO4)

【答案】C

【解析】

【分析】

A、H3PO4溶液第一步滴定生成NaH2PO4,溶液呈酸性,选变色范围为酸性的指示剂;

B、NaH2PO4在水溶液中,电离大于水解;

C、温度相同,同一反应的平衡常数相同;

D、B点是Na2HPO4溶液,用物料守恒去解。

【详解】A、H3PO4溶液第一步滴定生成NaH2PO4,溶液呈酸性,选变色范围为酸性的指示剂,可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故A错误;

B、A点为NaH2PO4溶液,NaH2PO4在水溶液中,电离大于水解,A点溶液中c(H2PO4-)>c(HPO42-)>c(H3PO4),故B错误;

C、温度相同,同一反应的平衡常数相同,HPO42-水解常数:

A、B、C三处溶液中

相等,故C正确;

D、B点是Na2HPO4溶液,物料守恒为:

c(Na+)=2[c(PO43-)+c(H2PO4-)+c(HPO42-)+c(H3PO4)],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盐水解电离等知识,解题关键:

明确反应后溶质组成,注意掌握电荷守恒、物料守恒、盐的水解原理在判断离子浓度大小中的应用方法。

8.葡萄糖酸亚铁【(C6H11O7)2Fe】是常用的补铁剂,易溶于水,几乎不溶于乙醇。

用下图装置制备FeCO3,并利用FeCO3与葡萄糖酸反应可得葡萄糖酸亚铁。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为_________。

(2)打开a中K1、K3,关闭K2,一段时间后,关闭K3,打开K2。

在_________(填仪器标号)中制得碳酸亚铁。

实验过程中产生的H2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2条)

(3)将制得的碳酸亚铁浊液过滤、洗涤。

如过滤时间过长会发现产品部分变为红褐色。

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____________。

(4)将葡萄糖酸与碳酸亚铁混合,加入乙醇、过滤、洗涤、干燥。

加入乙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5)用NaHCO3溶液代替Na2CO3溶液制备碳酸亚铁,同时有气体产生,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此法产品纯度更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恒压滴液漏斗

(2).c(3).排出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生成的FeCO3被氧化(4).将b中溶液压入c中(5).4FeCO3+O2+6H2O=4Fe(OH)3+4CO2(6).降低葡萄糖酸亚铁在水中溶解度(7).Fe2++2HCO3-=FeCO3↓+H2O+CO2↑(8).降低溶液的pH以免产生氢氧化亚铁

【解析】

【分析】

(1)a的名称为恒压滴液漏斗;

(2)b中产生的硫酸亚铁被氢气压入c中与碳酸钠作用产生碳酸亚铁;实验过程中产生的H2作用还有:

排出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生成的FeCO3被氧化;

(3)FeCO3与O2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

(4)乙醇分子的极性比水小,乙醇降低葡萄糖酸亚铁在水中溶解度;

(5)NaHCO3溶液与FeSO4溶液反应生成FeCO3、H2O、CO2和Na2SO4;碳酸根离子水解后溶液碱性较强,易生成氢氧化亚铁。

【详解】

(1)a的名称为恒压滴液漏斗;

(2)b中产生的硫酸亚铁被压入c中与碳酸钠作用产生碳酸亚铁;实验过程中产生的H2作用有:

赶走空气、防止生成的FeCO3被氧化;将b中溶液压入c中;

(3)过滤时间过长会发现产品部分变为红褐色。

FeCO3与O2反应生成Fe(OH)3,用化学方程式:

4FeCO3+O2+6H2O=4Fe(OH)3+4CO2;

(4)乙醇分子的极性比水小,乙醇降低葡萄糖酸亚铁在水中溶解度,便于葡萄糖酸亚铁析出;

(5)NaHCO3溶液与FeSO4溶液反应生成FeCO3、H2O、CO2和Na2SO4,方程式为:

Fe2++2HCO3-=FeCO3↓+H2O+CO2↑。

碳酸根离子水解后溶液碱性较强,易生成氢氧化亚铁,此法产品纯度更高的原因是:

降低溶液的pH以免产生氢氧化亚铁。

9.钛白粉(TiO2)广泛应用于涂料、化妆品、食品以及医药等行业。

利用黑钛矿石[主要成分为(Mg0.5Fe0.5)Ti2O5,含有少量Al2Ca(SiO4)2]制备TiO2,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TiOSO4易溶于水,在热水中易水解生成H2TiO3,回答下列问题:

(1)(Mg0.5Fe0.5)Ti2O5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实验“焙烧”所需的容器名称是_________,“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制取H2TiO3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矿石粒度对TiO2的提取率影响如图,原因是____________。

(4)相关的金属难溶化合物在不同pH下的溶解度(s,mol·L-1)如图所示,步骤④应该控制的pH范围是_________(填标号)

A.1~2B.2~3C.5~6D.10~11

(5)常用硫酸铁铵[NH4Fe(SO4)2]滴定法测定钛白粉的纯度,其步骤为:

用足量酸溶解ag二氧化钛样品,用铝粉做还原剂,过滤、洗涤,将滤液定容为100mL,取20.00mL,以NH4SCN作指示剂,用标准硫酸铁铵溶液滴定至终点,反应原理为:

Ti3++Fe3+=Ti4++Fe2+

①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

②滴定终点时消耗bmol·L-1NH4Fe(SO4)2溶液VmL,则TiO2纯度为_________。

(写表达式)

【答案】

(1).+4

(2).坩埚(3).CaSO4CaSiO3(4).TiOSO4+2H2O

H2TiO3↓+H2SO4(5).矿石粒度越小,反应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6).B(7).当滴入最后一滴硫酸铁铵时,溶液变成血红色,且30s内不变回原色(8).

【解析】

【分析】

(1)根据化合价代数和等于0解答;

灼烧固体用坩埚;

根据黑钛矿石[主要成分为(Mg0.5Fe0.5)Ti2O5,含有少量Al2Ca(SiO4)2]加入NH4HSO4焙烧后,发生的反应解题;

(2)由TiOSO4水解制备;

(3)由影响反应的速率、转化率的因素分析;

(4)由图读出:

金属难溶化合物在不同pH下的溶解度(s,mol·L-1),步骤④应该控制的pH范围是钛酸沉淀,而氢氧化铝不沉淀;

(5)①铁离子过量时,反应到达终点;

②由TiO2~Fe3+关系式求解;

【详解】

(1)设Ti的化合价为+x,(Mg0.5Fe0.5)Ti2O5化合价代数和等于0,(2×0.5+2×0.5)+2x-2×5=0,x=4;

灼烧固体用坩埚;黑钛矿石[主要成分为(Mg0.5Fe0.5)Ti2O5,含有少量Al2Ca(SiO4)2]加入NH4HSO4焙烧后,加水过滤,沉淀中含有CaSO4和CaSiO3;

(2)由TiOSO4水解制备H2TiO3,反应方程式为:

TiOSO4+2H2O

H2TiO3↓+H2SO4;

(3)由图中变量结合影响反应的速率、转化率的因素,矿石粒度对TiO2的提取率影响,原因是矿石粒度越小,反应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4)由图读出:

金属难溶化合物在不同pH下的溶解度(s,mol·L-1),步骤④应该控制的pH范围是:

钛酸沉淀pH大于2,而氢氧化铝不沉淀,pH小于3,故选B;

(5)①铁离子过量时,反应结束,故终点现象为:

当滴入最后一滴硫酸铁铵时,溶液变成血红色,且30s内不变回原色;

②由TiO2~Fe3+关系式,n(TiO2)=n(Fe3+)=bmol·L-1×V×10-3L×100mL/20mL=5bV×10-3mol,TiO2纯度为5bV×10-3mol×80g·mol-1/a×100%=

10.石油化工生产中,利用裂解反应可以获得重要化工原料乙烯、丙烯。

一定条件下,正丁烷裂解的主反应如下:

反应IC4H10(g)

CH4(g)+CH3CH-CH3(g)△H1;

反应ⅡC4H10(g)

C2H6(g)+CH2=CH2(g)△H2;

回答下列问题:

(1)正丁烷、乙烷和乙烯的燃烧热分别为Q1kJ·mol-1、Q2kJ·mol-1、Q3kJ·mol-1,反应Ⅱ的△H2=______________。

(2)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正丁烷,反应时间(t)与容器内气体总压强(p)数据如下:

t/min

0

a

2a

3a

4a

p/MPa

5

7.2

8.4

8.8

8.8

①该温度下,正丁烷的平衡转化率a=__________;反应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分压的变化表示,即v=

,前2amin内正丁烷的平均反应速率

=__________MPa·min-1。

②若平衡时甲烷、乙烯的体积分数分别为

,则该温度下反应I的压力平衡常数Kp=_________MPa(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一总压×物质的量分数,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③若反应在恒温、恒压条件进行,平衡后反应容器的体积_________8.8L(填“>”“<”或“=”)。

④实际生产中发现高于640K后,乙烯和丙烯的产率随温度升高增加幅度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任写1条)。

(3)一种丁烷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①A电极上发生的是反应_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

②写出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Q2+Q3-Q1)kJ·mol-1

(2).76%(3).1.7/a(4).2.13(5).>(6).催化剂活性降低(或反应物浓度降低等)(7).还原(8).C4H10+13O2--26e-=4CO2+5H2O

【解析】

【分析】

(1)由盖斯定律求解;

(2)①设该温度下,正丁烷的平衡转化率α,找出用平衡时各物质的分压与总压的关系去解;

根据υ=△p/△t解答。

②列出平衡时各物质的分压,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式计算;

③反应为体积变大的反应,若反应在恒温、恒压条件进行,平衡后反应容器的体积变大;

④高于640K后,乙烯和丙烯的产率随温度升高增加幅度减小,可能的原因是:

催化剂活性降低(或反应物浓度降低等)

(3)A电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B电极上正丁烷被氧化。

【详解】

(1)①C4H10(g)+6.5O2(g)=4CO2(g)+5H2O(l)△H=-Q1kJ·mol-1

②C2H6(g)+3.5O2(g)=2CO2(g)+3H2O(l)△H=-Q2kJ·mol-1

③CH2=CH2(g)+3O2(g)=2CO2(g)+2H2O(l)△H=-Q3kJ·mol-1

①-②-③得:

C4H10(g)

C2H6(g)+CH2=CH2(g)△H2=(Q2+Q3-Q1)kJ·mol-1;

(2)①设该温度下,正丁烷的平衡转化率α,平衡时,5(1-α)+5α+5α=8.8,α=0.76;

前2amin内压强从5MPa增大到8.4MPa,即前2amin内正丁烷的∆p=3.4MPa,根据υ(正丁烷)=△p/△t=(8.4MPa-5MPa)/2amin=1.7/aMPa·min-1;

②反应IC4H10(g)

CH4(g)+CH3CH=CH2(g),平衡时,若平衡时甲烷、乙烯的体积分数分别为

,则丙烯和乙烷的体积分数分别为

,正丁烷为1-2/11-2/11-1/4-1/4=3/22,Kp=

=2.13;

③反应为体积变大的反应,若反应在恒温、恒压条件进行,平衡后反应容器的体积变大,故体积大于8.8L;

④高于640K后,乙烯和丙烯的产率随温度升高增加幅度减小,可能的原因是:

催化剂活性降低(或反应物浓度降低等);

(3)A电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B电极上正丁烷被氧化,电极反应式为:

C4H10+13O2--26e-=4CO2+5H2O。

11.【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碳、氮、铜形成的单质及它们形成的化合物有重要研究和应用价值,回答下列问题:

(1)邻氨基吡啶的铜配合物在有机不对称合成中起催化诱导效应,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①基态Cu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在元素周期表中铜位于___________区(填“s”“p”“d”或“ds”)。

②C、N、O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

③邻氨基吡啶的铜配合物中,Cu2+的配位数是___________,N原子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___。

(2)C60是富勒烯族分子中稳定性最高的一种,N60是未来的火箭燃料,二者结构相似。

①有关C60和N60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A.C60和N60均属于分子晶体B.N60的稳定性强于N2

C.C60中碳原子是sp3杂化D.C60易溶于CS2、苯

②近年来,科学家合成了一种具有“二重结构”的球形分子,它是把足球形分子C60容纳在足球形分子Si60中,则该分子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___(填“极性键”“非极性键”)。

(3)原子坐标参数和晶胞参数是晶胞的两个基本参数。

①图a中原子坐标参数分别为:

A(0,0,0),B(

,0),C(

,0,

),则D的原子坐标参数为_____。

②图b为铜的晶胞,铜原子半径为Rnm,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铜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g·cm-3(用含R、NA的式子表示)。

【答案】

(1).3d104s1

(2).ds(3).N>O>C(4).4(5).sp2sp3(6).AD(7).极性键、非极性键(8).(0,1/2,1/2)(9).

【解析】

【分析】

(1)①Cu的原子序数为29,基态Cu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在元素周期表中铜位于ds区;

②同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有增大的趋势;

③邻氨基吡啶的铜配合物中,Cu2+形成2个Cu-N键,2个Cu-O键;

-NH2上的N形成3个σ键,一对孤电子对,杂环上的N形成3个σ键,一个π键;

(2)①A.C60和N60均由分子构成;

B.N2形成三键,键能大,更稳定;

C.C60中碳原子形成3个σ键,一个π键;

D.C60非极性分子,易溶于CS2、苯;

②C60置于“足球型”的Si60内合成“二重构造”球形分子C60Si60,该反应中反应物全部加合在一起,类似有机反应中的加成反应,其中有C-C、Si-Si、C-Si键;

(3)D的原子坐标参数x为0,y、z为1/2;

Cu晶体的粒子堆积方式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该晶胞中Cu原子个数=6×1/2+8×1/8=4,其晶胞体积V=(2

R×10-7)3cm3,其密度ρ=m/V。

【详解】

(1)①Cu的原子序数为29,基态Cu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