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冲刺十 社会热点题目.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657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冲刺十 社会热点题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考冲刺十 社会热点题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考冲刺十 社会热点题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考冲刺十 社会热点题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考冲刺十 社会热点题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中考冲刺十 社会热点题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中考冲刺十 社会热点题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中考冲刺十 社会热点题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中考冲刺十 社会热点题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中考冲刺十 社会热点题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中考冲刺十 社会热点题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中考冲刺十 社会热点题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中考冲刺十 社会热点题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中考冲刺十 社会热点题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中考冲刺十 社会热点题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中考冲刺十 社会热点题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中考冲刺十 社会热点题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冲刺十 社会热点题目.docx

《中考冲刺十 社会热点题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冲刺十 社会热点题目.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冲刺十 社会热点题目.docx

中考冲刺十社会热点题目

中考冲刺十社会热点题目

类型一:

航天科技

  

题1、2007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

  

(1)“嫦娥一号”绕月球运行所需的能量是太阳能。

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是硅,制取硅的化学方程式为:

SiO2+2C

Si+2CO↑,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发生“嫦娥一号”使用到液氢和液氧。

用液氢作燃料的优点是(写一点):

_________________;目前大量应用氢能的困难是(写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以“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为背景,着重考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和目前不能大量普及使用的原因。

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反应前后C、Si是单质,SiO2、CO是化合物,所以是置换反应。

用液氢作燃料的优点是开放型问题,要从原料的来源、储存、使用后对环境是否有影响等方面来考虑。

  答案:

(1)置换

(2)热值高(或清洁、无污染;原料来源广等)氢气的安全储运

  总结升华:

对于与航天科技有关的化学试题,是通过在试题情境中融入一些“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知识来考查化学的基本概念。

只要对化学学科知识掌握扎实,就很容易解答。

  举一反三:

发射“嫦蛾一号”的火箭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常规推进荆,其完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2H8N2+2N2O4=3X+2CO2+4H2O,则X的化学式为

  A.N2     B.H2     C.O2     D.CO

  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根据反应前后各原子个数相等得出X的化学式为N2。

  答案:

A

类型二:

社会突发事件

  

题2、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大地震。

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1)“拯救生命是第一位的”。

为搜救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调用了许多搜救犬。

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

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是__________。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C.分子不断运动 D.分子间有间隔

  

(2)地震中许多原有的水源被破坏。

新水源需检测和处理后才能成为饮用水。

我国规定水质必须在感官性指标、化学指标、病理学指标等方面均达标方可成为生活饮用水。

  ①感官性指标中有一项要求为:

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水应澄清透明。

为达到此要求,净化水时,可以通过加入絮凝剂凝聚、沉降,然后通过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而实现。

  ②化学指标中含有水源的pH和硬度两项。

  测定液体pH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日常生活中如何区分硬水与软水?

请简述实验步骤与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病理学指标中对细菌的含量有严格的限制。

要杀灭细菌可以向水中加入__________等消毒剂,也可以通过__________操作,既杀灭细菌,又能得到几乎纯净的水。

  (3)为防止灾后疫情的发生,某医疗小分队用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对灾民的居住环境进行消毒。

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300kg,需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乙酸溶液__________kg,配制的主要步骤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只要考查的知识有:

分子的基本特征;净水的常用方法;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测定液体pH的方法和溶液有关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溶液稀释操作步骤等。

  

(1)微观的角度分析是指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宏观现象。

人体发出的气味,是因为构成气体的分子不断运动到空气中。

因而导致搜救犬闻到气味。

  

(2)涉及的有关知识:

水的净化;酸碱度的表示法——pH及其测定方法。

  (3)涉及的有关知识:

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过氧乙酸溶液的质量为300kg×0.5%/15%=10kg。

  答案:

(1)B、C

(2)①过滤②把pH试纸放于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体滴到pH试纸上,再与比色卡对照加肥皂水振荡,若出现较多泡沫为软水,否则为硬水③漂白粉(或氯气、二氧化氯和臭氧等,一种即可)蒸馏

  (3)10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稀释)

  总结升华:

对于与社会突发事件相联系的化学试题,解题的关键是要认真审题,通过阅读分析、提炼信息,找出要考查的重要知识点,用学科知识进行解答即可。

  举一反三:

2008年初,一场大范围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袭击了中国南方部分省区市,此次雪灾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雪是一种单质               B、冰和雪的主要成分都水

  C、当雨雪成为冰冻时,分子的运动就停止了   D、冰雪融化的过程是一种化学变化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有:

物质的分类、分子的知识、物质的变化。

A项天然雪是含杂质的冰,属于混合物;C项分子的运动是永恒的,不会停止;D项冰雪融化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答案:

B

类型三:

食品安全

  

题3、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数千名婴儿生病,4名死亡。

三聚氰胺有毒,是一种有机化工原料,俗称蜜胺、氰尿酰胺,三聚酰胺化学式为C3N3(NH2)3,结构式如图61-1,三聚氰胺在一般情况下较稳定,但在高温下会分解放出氰化物,分解时同时放出不支持燃烧的氮气,因此可作阻燃剂。

  

  

(1)写出三聚氰胺的一条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

  

(2)下列有关三聚氰胺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①三聚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6

  ②每个三聚氰胺分子中含有14个原子

  ③三聚氰胺中碳、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

14:

1

  ④三聚氰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

  (3)三聚氰胺可由尿素合成,反应式为6CO(NH2)2=C3N3(NH2)3+xNH3+3CO2,则x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以三聚氰胺为背景,考查物质构成的奥秘。

(1)物质的化学性质可以从题目信息中找到;

(2)考查化学式的意义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每个三聚氰胺分子中含有15个原子,C3N3(NH2)3的相对分子质量=12×3+14×6+1×6=126,三聚氰胺中碳、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3:

14×6:

1×6=6:

14:

1,三聚氰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4×6/126×100%=66.7%,(3)根据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等计算出x的值。

  答案:

(1)三聚氰胺在高温下会分解放出氰化物,分解时同时放出不支持燃烧的氮气。

(2)②③(3)6

  总结升华: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常见的问题有:

①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如过量食用防腐剂、面粉增白剂、色素、香精等;②使用非实用产品加工食品,如用工业用盐亚硝酸钠加工食品、用苏丹红一号作食用色素、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等;③食品制作过程受到污染,如使用工业双氧水(漂白),工业氢氧化钠(发泡)和甲醛(防腐剂)浸泡水产品,用硫磺熏蒸食品等;④使用变质原料或已被污染的原料制作食品,如用霉变大米、泔水油加工食品。

解题时需看清楚题目所给信息,认真分析。

  举一反三:

下列做法不会危及人体健康的是

  A.把霉变大米淘净后继续食用    B.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水产晶

  C.根据医嘱适量服用补钙剂     D.用聚氯乙烯做食品包装袋

  解析:

此题是考查人体健康与平时生活的关系。

霉变的粮食含有黄曲霉菌,黄曲霉菌十分耐热,蒸煮不能将其破坏,所以不可食用;甲醛有毒,浸泡的水产品不可食用;而补钙不是肓目的乱补要遵医嘱;聚氯乙烯是有毒的不可用于食品包装,故答案为C。

  答案:

C

冲刺练习

一、选择题

  1、抗震救灾,众志成城。

用于汶川震后防疫的众多消毒剂中,有一种高效消毒剂的主要成分为三氯异氰尿酸(C303N3C13),又称高氯精.下列有关高氯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高氯精由4种元素组成

  B.高氯精中C、O、N、Cl的原子个数比为1:

l:

1:

1

  C.高氯精中C、N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

14

  D.高氯精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

  2、自2008年6月1日起,我国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据了解,一次性塑料袋大多是聚氯乙烯和聚苯乙烯制成的再生塑料制品,对人体是有害的。

下面对一次性塑料袋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次性塑料袋是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

  B.禁止使用任何塑料制品

  C.一次性塑料袋是有机物组成的

  D.一次性塑料袋是“白色污染”之一

  3、据报道,科学家已经研制出世界上最薄的材料——碳膜片,其厚度只有一根头发的二十万分之一。

如图61-2所示,这种碳膜片形状如蜂巢,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六边形单元向外延展而成,下

列有关碳膜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碳膜片属于单质

  B、碳膜片与C60是同一种物质

  C、碳膜片属于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D、碳膜片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和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不同

  4、2009年2月12日22时福建省沙县发生森林大火。

森林初发火灾时,可以使用爆炸灭火的方

法,将灭火弹(如图61-3)抛到火场爆炸将火扑灭。

关于爆炸灭火的原理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爆炸使燃烧暂时缺氧

  B.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C.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炸起的沙土覆盖了可燃物,隔绝空气

  5、2008年以来国际油价的持续“高烧”,引发人们对未来能源供需及价格的深切关注,并且促使人们寻求石油的替代品。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我们应珍惜化石燃料,因为它们既是燃料,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且不可再生

  B.在合理使用化石燃料的同时,我们应努力寻求开发新能源

  C.国家决定推广乙醇汽油的应用,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D.汽车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6、“科技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重要特征。

下列做法或说法错误的是

  A.“水立方”使用了组成上含有碳单质和氢气的膜材料[组成为(C2H2F2)n]

  B.把奥运圣火传递到珠峰,并使圣火在低温、低氧和大风中熊熊燃烧

  C.使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可以供地下车库照明和广场照明

  D.采用水再生和循环利用水的技术,提高奥运场馆的雨水利用率

  7、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的外形像鸟巢。

硼烷的结构也像鸟巢,故称为巢式硼烷。

五硼烷(B5H9)为传统火箭燃料,燃烧产物对环境污染小。

图61-4是三种巢式硼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M的名称为九硼烷

  B.八硼烷的化学式为B8H12

  C.硼烷有可能成为未来的清洁能源

  D.2B5H9+12O2

5X+9H2O,则X中B的化合价为+5价

  8、2008年春节前,我省发生了特大冰雪灾害,为确保道路畅通,交通部门使用了大量的氯化钠融雪剂。

下列关于该融雪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氯化钠能融雪是因为其溶液的凝固点比水低

  B.氯化钠的大量使用会造成地下水污染

  C.使用氯化钠融雪,会加快钢铁桥梁的锈蚀

  D.使用大量氯化钠融雪,对公路周围农作物的生长无影响

  9、下列对“化学与生活”的认识(如图61-5),错误的是

  

  10、参与节能减排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

下列做法不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是

  A.尽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B.用布袋代替塑料购物袋

  C.关闭电器后拔掉插头     D.杜绝自来水的跑、冒、滴、漏现象

  二、填空题

  11、2008年5月12日,一列载有500t燃油的火车途经宝成铁路109隧道时起火。

消防官兵迅速将隧道两端封死,并不停地向隧道内注水。

由于方法得当,终于成功灭火。

请分析他们的灭火方法依据的原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北京奥运会游泳馆“水立方”(如图61-6)内部材料主要由金属材料钢铁构成,外部材料聚氟乙烯属于________材料。

为确保“水立方”的水质达到国际泳联最新卫生标准,泳池的水将采用“砂滤—臭氧—活性炭”净水工艺,其中活性炭净水是利用它的_________性。

“水立方”还设计了循环用水、收集应用雨水等系统,达到了_________的目的,充分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

                 

  13、“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标志月球探测成为中国航天的现实。

  

(1)“嫦娥一号”使用的燃料是液氢,助燃剂是液氧。

氧气从淡蓝色液体变成无色气体发生了_____变化,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液态氢作燃料除燃烧时产生较大的推动力外,另一个优点是_____________。

对于目前全世界出现能源危机,以及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应该合理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至少填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球上的3He(3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蕴藏量巨大,探月的目标之一是探测核聚变燃料3He的分布。

地球上的氦元素主要以4He形式存在。

从原子的构成来看,3He、4He两种原子的____________数不同,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

  (3)“嫦娥一号”另一个目标是探测下列14种元素的含量和分布:

K、Th(钍)、U(铀)、O、Si、Mg、Al、Ca、Fe、Ti(钛)、Na、Mn、Cr(铬)、Gd(钆)。

其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________种。

  (4)月球表面富含钛铁矿,钛因其硬度大、熔点高、常温下耐酸碱、耐腐蚀等优良的性能,被誉为“未来金属”。

我国四川省有大型钒钛磁铁矿,由钒钛磁铁矿提取金属钛的主要工艺过程如下(图61-7):

       

  ①钛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TiO3(钛酸亚铁),其中钛的化合价为________价。

  ②TiCl4在高温下与足量Mg反应生成金属Ti,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填反应类型)。

  ③上述生产过程中得到的金属钛中混有少量金属杂质,可加入_________________除去。

  14、2008年春节期间,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都受到冰雪的袭击,请你用所学的化学知识结合生活经验回答下列事例中的有关问题:

  

(1)在这次冰雪灾难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房屋倒塌           B.树木折断

  C.冰雪融化           D.铁轨生锈

  

(2)迎战暴风雪,百万军民上路铲冰除雪,大型铲雪车日夜轰鸣,铲雪车的铲斗是用锰钢制造的,这种锰钢材料属于________(填序号)。

  A.无机非金属材料        B.金属材料

  C.合成材料           D.复合材料

  (3)小明建议向积雪上撒入食盐,目的是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凝固点,使积雪更快融化。

  15、请根据下表回答有关问题:

无机盐的种类

食物来源

含钙的无机盐

奶类、绿叶蔬菜、豆类、虾皮等(A类)

含磷的无机盐

瘦肉、鱼、奶类、蛋类、豆类等(B类)

含铁的无机盐

血液、肝脏、瘦肉、鱼、奶类、蛋类(C类)

含碘的无机盐

海带、紫菜、虾、海盐(D类)

  

(1)某人患骨质疏松症,应多吃______________类食物。

  

(2)贫血患者除了多吃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外还应多吃______________类食物。

  (3)患大脖子病(地方性甲状腺肿)的人常吃海带、紫菜、海盐能使症状得到缓解,因为这些食物提供了______________。

  (4)奶类食物营养丰富,除富含多种无机盐外还含有______________三类能供能的有机营养。

“大头娃娃”所吃的黑心粉主要是______________含量极少,故严重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

三、探究题

  16、2008年春季,特大暴风雪袭击了我国南方地区,在抗击暴风雪的战斗中,融雪剂发挥了—定的作用。

小明现有一包某公司生产的融雪剂,已知它由碳酸钠、氯化镁、硫酸铜、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

  [提出问题]该公司生产的融雪剂到底含有什么物质呢?

  [查阅资料]含钠元素的物质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时会产生黄色火焰。

  [实验探究]下面是小明设计的探究实验,请你帮他完成。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取少量融雪剂,加水溶解

得无色溶液

不含________物质

②另取少量融雪剂,滴加稀硫酸

无明显现象

 

③向该融雪剂的水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有氯化钠

  [反思和评价]

  

(1)写出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融雪剂融雪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用融雪剂有很多危害,例如会腐蚀道路、桥梁。

请你再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

四、热点预测

  1、发端于华尔街的金融危机如“海啸”一般冲击着全世界的神经,其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铁制品的价格也受之影响而下降。

下列性质属于金属共性的是

  A.硬度很大、熔点很高

  B.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

  C.是银白色的固体

  D.易与酸反应产生氢气

  2、“氢动一号”是通用汽车公司第一代以液氢为燃料(燃料中也要加入一定质量的液氧)并把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集成到传统量产车上的概念车。

这辆以液态氢为动力、代表可持续交通发展未来的“氢动一号”燃料电池概念车曾是千年奥运的“绿色使者”,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液氢作燃料能减轻汽车的重量

  B.液氢和液氧都是化合物

  C.液氧的作用是支持液氢燃烧

  D.“氢动一号”的能量转化过程为: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能转化成机械能

  3、震后灾区预防某类病毒的方法是消毒,常见的碱类物质、甲醛等都有较好的杀死病毒的作用。

其中NaOH溶液因消毒效果好且廉价易得被广泛使用,从而使工业烧碱用量增加。

但工业烧碱中含有杂质碳酸钠,为了测定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某工厂甲、乙两实验员分别设计了实验方案:

  Ⅰ甲的方案是:

准确称量一定质量的烧碱样品于烧杯中加蒸馏水溶解,再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至沉淀完全,过滤、洗涤、烘干、称量。

  

(1)甲实验员洗涤沉淀的具体操作是:

向沉淀中加入蒸馏水,然后过滤,重复2~3次。

确认沉淀已洗涤干净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氯化钡溶液和氯化钙溶液都能与该样品溶液反应生成沉淀,但使用氯化钡溶液比氯化钙溶液所得的结果具有更高的精确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乙的方案如图61-8所示:

          

  

(1)根据乙的实验装置图分析,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

小明认为按照乙的方案进行测定,会导致不可避免的误差,例如:

装置内空气中的CO2没有排出;反应产生的CO2未被完全吸收等。

该设计中还有一个因素也会导致不可避免的误差,你认为是下列因素中的(填序号)________。

  ①装置的气密性不好②加入的稀硫酸量不足③干燥管与空气直接相通

  

(2)经测定知,该工业烧碱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80%,某养殖户需配制2000g2%的氢氧化钠溶液对禽舍进行杀菌消毒,需要这种工业烧碱________________g。

  答案:

  冲刺练习

  一、选择题

  1、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有关化学式的意义。

给定化学式(C3O3N3C13),从题上看出该化合物由四种元素组成;其原子个数比为1:

1:

1:

1;

  有关C、N两种元素的质量比:

12X3:

14X3=12:

14;

  氯元素的质量分数=X100%=X100%=45.8%题中所给25%<45.8%所以错误。

故答案为D

  答案:

D

  2、解析:

塑料的应用与发展,大大方便了人类生活,但废弃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也不容忽视,一次性塑料袋是有机物,受热易熔化。

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也是白色污染之一。

在对待塑料制品问题上,应从正反两方面辨证的对待,极端的禁止使用任何塑料制品是不合适的。

  答案:

B

  3、解析:

碳膜片是由同一种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碳膜片与C60分子结构不同,是两种不同的物质,都不属于高分子材料。

  答案:

A

  4、解析:

本题考查灭火的原理,不论是哪种灭火方法,都是破坏燃烧的条件。

A、B、D都是合理的分析,C中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属性,爆炸气浪不能改变其着火点,只能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

  答案:

C

  5、解析:

化石燃料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并且是不可再生资源,因此需要努力开发新能源。

乙醇汽油是汽油和乙醇的混合物,使用乙醇汽油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因此只有C选项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答案:

C

  6、解析:

组成为(C2H2F2)n的膜材料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答案:

A

  7、解析:

此题是与北京奥运会有关的信息给予题,解题时要抓住五硼烷的化学式和巢式硼烷这两条主要信息。

结合题中所提供的五硼烷和六硼烷的结构图,很快会排除A、B两个选项。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合价原则,也可推出X的化学式为B3H2,其中B的化合价为+3价。

  答案:

C

  8、解析:

在同样的外界环境下,加入融雪剂可以融雪,是因为融雪剂溶液的凝固点比水低;A说法正确。

大量氯化钠的使用,导致地下水中溶解较多氯化钠,造成污染;氯化钠溶液和钢铁桥梁形成电解池,加速锈蚀;B、C说法正确;融化的雪中含有较多的氯化钠,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答案:

D

  9、解析:

该题目考查的是“化学与社会发展”中化学物质与健康的内容。

D项中甲醛是有毒物质,对人体有害,故不能作为食品防腐剂。

  答案:

D

  10、解析:

节能减排是有效减少能量损失的重要举措,使用一次性餐具时,浪费了大量的能源,不符合节能减排。

  答案:

A

  11、解析:

灭火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1)清除可燃物或者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消防官兵迅速将隧道两端封死,是为了隔绝氧气;不停地向隧道内注水是利用水蒸发吸收热量,降低环境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答案:

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12、解析:

根据已学知识很容易得出聚氟乙烯是合成材料;活性炭净水是利用它的吸附性。

  答案:

合成材料(或有机合成材料);吸附;节约用水(或节水)

  13、解析:

  

(1)此题氧气从淡蓝色的液体变成无色气体,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是物理变化。

氢气燃烧生成水。

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对于现在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来说,使用氢气的优点还有没有污染,燃烧的产物是水。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应该开发利用的新能源如光能、太阳能等。

  

(2)同种原子的质量数相同,但是由于相对原子量不同,所以二种原子的中子数不同。

化学性质相同。

  (3)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