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767577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

《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

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2006年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沉缅倍加珍惜按图索骥出淤泥而不染

B.蛰伏先礼后兵流光异彩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C.伸张势不两立唉声叹气喜怒不形于色

D.谙熟流芳百世额手称庆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云南省_______报告HIV感染率居全国之首,有效控制艾滋病的蔓延已成该省卫生工作的当务之急。

②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航天高新技术,成为世界主要大国综合国力竞争的________。

③任何一种药物都只能在一定的时间内起作用,常用抗生素的_______大多为6小时。

A.累积焦点实效B.累计焦点时效

C.累计热点实效D.累积热点时效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随着三甲短信票选的揭晓,历时半年之久,被外界称为“媒体盛宴、全民狂欢”的“超女”大赛终于曲终人散。

B.去年7月16日,牵动无数人眼球的“哈6”——《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终于在千呼万唤中露出庐山真面目。

C.龙财富截住了张贵强,不依不饶地强拉张贵强到派出所,结果使这桩不可理喻的“卖子奇案”浮出了水面。

D.随着蔡家沟矿难33条人命的戛然而止,交口县安监局局长武小莉两年敛财数百万的贪婪面目暴露在公众面前。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加大城市的影响力,增强市民的自豪感,郑州正在全力打造中国“第八古都。

B.六年来,快报便民网以优质的服务、良好的信誉帮助南京百万家庭解决了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C.在伊朗核问题上,中国能否和热爱和平的国家一道,阻止美军攻打伊拉克的悲剧重演,不仅符合中国的利益,也符合世界和谐发展的大势。

D.目前,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发文,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要求各地各部门在3月底前解除对小排量汽车的各种限制措施。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何处是江南

在古往今来的各式地名中,最为奇妙的应该数“江南”了。

这个地名早在先秦就已问世。

但到隋代为止,它主要指长江中游的今湖南,江西一带。

“江南”的现代意义起源于唐代的贞观十道。

这个地方先是被叫作“江东”。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国传统中有以左代东的习惯,这一地名又被雅称为“江左”,贞观元年,唐太宗将天下分为十个监察区,称“道”。

北方、南方各五道,江南道包括长江以南、南岭以北、西至今贵州、东至海的一大片地区。

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又将江南道从西到东依次分为黔中道、江南西道、江南东道,其中江南东道包括今闽,浙及苏南,皖南地区。

唐朝人非常强调地域差异,可是被举出来进行对比的,往往是“塞北”和“江南”,“塞北”总是令人想起恶劣的自然环境,残酷的人文环境。

而江南呢,从地理位置上它并不位于南方的最南端,它被拉出来是因为它处于环境质量的另一个极端,此地从南朝以来便是有名的“佳丽地”。

这种对比方式让我们有一个有趣的发现,那就是在北方,各地区之间大致是平行的关系,没有哪一个区域可以堂而皇之地以北方代表的身份出现。

当时较为突出的地域成见是山东与关中的对立,两地经常相互取笑、斗气。

史载唐太宗曾谈起山东人如何、关中人又如何,言辞间颇有“同异”,大臣张行成当即跪奏说:

“臣闻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当以东西为限。

”唐太宗才猛然醒悟。

而在南方,各区域之间有一个明显的落差关系,岭南自不必说,因为地多瘴疠,西南的巴蜀之地,也因为僻处一隅,有“蜀道难”之称,杜甫有联著名的诗“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由此可见一斑。

真正能够让人想起南方的好处来的是“江淮”。

在唐人的概念中,它是“江南”和“淮南”两个地域之和的简称。

“淮南”指长江和淮河之间的那个地域,当时留下来一个著名的口碑“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可惜淮南的好地方仅止一处而已。

“江南”在上文提到开元二十一年时已有“江南西”“江南东”之分,到了唐后期,“江南西”已经简称为“江西”,照此逻辑,“江南东”该简称为“江东”了吧——可是不,它仍叫“江南”。

唐后期的“江南”有广狭两层含义,广义地说,它指贞观十道中的江南道。

由于安史之乱以后道(方镇)的数目增加到几十个,并且转化为事实上的高层政区,此时仍常用贞观十道作为一种提纲挈领的地域概念。

但更常用的是“江南”的狭义,即唐中叶的“江南东道”,“此时它已分属宣歙、浙东、浙西三个观察使管辖。

其中,宣歙(今皖南)相对于两浙已处于边缘。

而浙东(今浙东,浙南)、浙西(太湖流域及今浙北)的两浙之地,唐人又很敏感于吴和越的区别,在当时人心目中,吴地(太湖流域)才是江南的典型。

唐代以降,虽然有时人们把扬州也视作江南的一部分,但地道的江南一直稳定地以今苏南、浙北为中心。

5.下列对“江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江南“得名很古,早在先秦就已问世,所以可称最为奇妙的地名。

B.“江南”以其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人文环境代表与塞北相对的另一极端。

C.在唐人的概念中,巴蜀、岭南从不属于“江南”,而淮南也不属于“江南”。

D.到了唐后期,江南西道已简称为“江西”,而江南东道则简称为“江南”。

6.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从“江东”变为“江左”,再变为“江南”只是把江南的雅称还原为古称。

B.唐人在南北对比中发现北方各地区大致平行,南方各区域有明显的落差。

C.从杜甫的两句诗中,可以进一步看出南北尤其是东北和西南的环境差异。

D.贞观十道最初是全国行政区划名,到唐后期已变成提纲挈领的地域概念。

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因为唐太宗在山东与关中的对立中明显地抱有地域成见,所以他遭到了大臣的批评。

B.扬州地处长江以北,但富庶繁华,当时就存有口碑,因而唐人已把它视作地道的江南。

C.安史之乱后方镇的数目大为增加,因而“江南东道”的管辖范围较玄宗时已有所缩小。

D.如果唐朝人不敏感于吴越之间的区别,那么当时的两浙之地都可以被看成江南的典型。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丰乐亭记欧阳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

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窃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

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

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璟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辉、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

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

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

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

向之凭恃险阻,划削消磨。

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

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

今滁介于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

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世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8.下列各组名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与人乐乐

B.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盖亦反其本矣

C.尝以周师破李璟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能以足音辨人

D.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其日牛马嘶

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丰乐亭所在地滁州“山川美”和“风俗美”的一组是

A.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而故老皆无在者

B.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而喜与予游也

C.向之凭恃险阻,划削消磨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D.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滁州介于江淮之间,虽有商贾往还,但四方宾客并不来此偏僻的丰乐亭。

尽管此处环境优美,可以仰而望山,俯而听泉;也可以春采花草,夏纳清凉。

B.文章描写山泉景色之美,叙述建亭游赏之乐,文笔简洁生动。

如用“耸然”“窃然”“滃然就点出了山水的独特情貌;用“掇”“荫”就表现出了游赏之乐。

C.滁州在五代时兵祸不断,至宋统一后才得以安定,作者感慨今昔,赞颂朝廷使人民休养生息的功德,歌颂太平气象,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的命意。

D.作者反复指出“故老皆无在者”“遗老尽矣”,透露出对人们居安而不思危的隐忧,要人们记住“幸生无事之时”指出自己有“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的职责。

第Ⅱ卷(共120分)

四、(22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渡桑干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1)诗中的“霜”有哪些含义?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人认为“此诗曲写其客中怀抱”。

作者的“客中怀抱”是什么?

又是如何“曲写”的?

请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二题)(4分)

(1)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屈原贾生列传》)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陶渊明《归园田居》)

(3)__________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

(柳水《雨霖铃》)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泰山赋李木生

阅历过人类全部世纪的泰山,又在反复地翻检二十世纪,并将其永远保鲜地存入记忆之中,任谁也无法动摇它,更不能贿赂它,泰山就这样铁面无私地记下了一百年间人类真实的生活,包括全部细节。

诺言的雾霾,专制的恐怖,加上人类易于遗忘的天性,有时会使历史面目全非,甚至会让现实也黑白颠倒。

但是泰山在这里矗着,背依次第升高的万里大陆,面临翻卷自如的万里海洋。

他无言地裸露着真实,一次次纠正似乎早已板上钉钉的定论,那个指鹿为马的赵高,手大也法遮天。

两千多年来,鹿还是鹿,马还是马。

是哪个星球与地球的野合,孕生了这个地之骄子?

一定有过万雷裂变式的幸福的呻吟,一定有过通体红透的痛苦的燃烧,而后在漫天豪雨与倾海怒涛的淬火中,定格成如此超凡脱俗的“这一个”。

二十五亿年间,不阿天,不媚世,独立于中国的华北平原之上。

英雄云涌的世纪,他兴奋的情怀里会悬下百架千架的瀑琴,让风弹奏。

更多的是委琐的时代,只有神权合一的宝座和宝座下跪着的灵魂。

这时,泰山更加不挠地矗立着,让似乎决定一切的宝座看着,到底还有一个站着的,也让跪着的灵魂领略站着的美丽。

泰山曾经眼睁睁地看着“利欲”二字,怎样地将一个站立的巨人,腐蚀成一团跪着的侏儒。

泰山上的第一块刻石,为李斯所书。

当秦王赢政下令逐斥各国人才的时候,是李斯挺身而出,直面威烈的秦王,上了千言的《谏逐客书》。

这时的李斯,是巨人的李斯。

但是一己的利欲把他的心灵熏瘫了,竟然为了禄位,堕落成与赵高为伍的小人,阿顺苟合胡亥之意,污仁义,咒尧禹,颂残暴。

李斯之后才一百多年,汉武帝蛮不讲理地将站着的司马迁被摁趴在地上。

汉武帝像捏碎一个蚂蚁摁倒他又无情地羞辱了他。

蒙着最大的羞辱,被摁倒的司马迁,却踉跄着挺着脖梗站了起来。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身受腐刑的司马迁向命运与朝廷发出的挑战。

一个穷而无权身遭残疾的知识分子,终竟写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一部比整个王朝值钱百倍的史诗,也为中华民族树起了一个泰山般站立者的形象。

跪,可说是中国的国粹。

也许跪着可以爬一条平坦的仕途,但是跪着的官员怎能治理好一个国家?

跪着的大众怎能走进文明的世纪?

于是,站着的人就一个个成为了国家的福音,民族的骄傲,也只有站着的人才真正地为国家为人类留下了传世的文明硕果。

从喜马拉雅山到泰山,中国有一道道屹立的山脉;从屈原到鲁迅,中国有一尊尊站立的知识分子;从陈胜吴广到中国工农红军,中国有前仆后继的站立的民众。

泰山在,站立的种子就会春风吹又生。

我常常会想象二十五亿年前的那个泰山诞生的时日。

穿透兆亿年的混沌,横空而立,一身的岩浆。

燃做红透的旗帜。

从此成为人类最古老也最新鲜的歌谣,哪怕梦魔如磐,风雨如磐,都终究在它与旭日的面前败阵。

它和人类共同经历着一世世生活的沉重,一辈辈生旅的磨难,仍然天天以自己屹立的身躯,豁然撑起无垠的天幕,接生旭日,报告光明与希望,也向世界袒开天幕样无垠辽阔的胸襟和胸襟中无比自由的心。

黎明,站在地球之巅的泰山,为宇宙司晨。

啊,泰山,我的泰山!

14.文章前三段着重刻画了泰山的哪两个特征?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对李斯和司马迁的写法有何不同?

文章写这两人有什么作用?

请作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6分)

(1)英雄云涌的世纪,他兴奋的情怀里会悬下百架千架的瀑琴,让风弹奏。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泰山在,站立的种子就会春风吹又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前后两处写到泰山的诞生却不给人重复的感觉,为什么?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6分)

18.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

(只填写序号)(3分)

①因此我才把自己界定为一个坐在海边岩石上永远读着沧海的孩子。

②这是少年时代我得到的第一个启示。

③通过一个苹果打开真理大门的大科学家牛顿,你好!

④知识的海洋浩瀚无垠,再明亮的眼睛也只能发现海岸边的几枚贝壳。

⑤谢谢你在临终之前说你只是一个在大海边上拾贝壳的孩子。

答:

序号是:

________________

19.日常生活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能使用的两个字的敬辞谦语。

(4分)

示例:

有关招生具体情况,可以说“欢迎咨询”,也可以说“欢迎垂询”。

(1)在别人面前称自己的见解或意见,可以说“一点拙见”,也可以说“一点”。

(2)送一位兄长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可以题“某兄留存”,也可以题“某兄”。

20.依照示例,从鲁迅、巴金、老舍、曹禺、莎士比亚、巴尔扎克中任选一位,另写一段话。

(要求:

句式大致相同,字数可以有所增减)(5分)

向你致敬,冰心。

你的《寄小读者》养育了我,从此,什么仇恨也不能把我拉入深渊,唯有童心的向导能把我引入爱的天国;什么困难也不能使我消沉颓靡,唯有乐观的心态能载我驶向成功的彼岸。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是为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设计的三条广告词,请从其中选出你认为最佳的一条,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简要说明理由。

(4分)

①现代汉语,一“典”即通

②规范现代汉语半世纪居功至伟,传播中华文明五大洲声名远扬

③一本词典,一位良师,一生收获

最佳的一条是:

_________(填序号)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0分)

2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某州警察局要通过系列考核招聘一批监管高速公路的巡逻警察。

笔试得分排在前10%的应试者自动被淘汰,其余进入下一轮。

有人不服,告到法院。

但法院的裁定是:

警察局的做法顺理成章。

因为每天在公路上巡逻是很枯燥的重复劳动,拦截超速行车者又非常危险,需要警察勤恳踏实、忠心敬业。

根据以往的经验,那些考试中分数较高的人,往往过于聪明伶俐、机敏活络,很难长期在这份工作上恪尽职守。

而警察局需要的恰恰是那些不但能胜任并喜爱该项工作,而且能够长期以此为职业的人。

分数之间,诚有高下;分数背后,更有文章。

请以“分数背后”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②自定立意。

③自拟标题。

④自选文体

2006年南京市第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10CBABCDBDDA

一、

1.C(A沉湎,B流光溢彩,D万事俱备)

2.B(“累计”指加起来计算或总计,强调“计、计算”;“累积”指层层增加或积聚,强调“积、聚积”。

焦点,比喻事情或道理引人注意的集中点;热点,指某时期引人注目的地点或问题。

“时效”与“6小时”搭配)

3.A(“曲终人散”乐曲结束后听众散去,比喻某一件事情结束,人们各自离去。

B“庐山真面目”比喻事物的真相或者人的本来面目。

C“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

形容态度蛮横、不通情理。

D“戛然而止”,形容声音,不能形容“生命”。

4.B(A“古都”不能打造。

C“能否”没有呼应,须删去。

D“解除……措施”搭配不当。

二、

5.C(A项强加因果,B项误在“地理位置”,D项“则简称”不当)

6.D(A项“江左”只是“江东”的雅称,B项是“我们”发现而不是“唐人”,C项对杜诗的理解不当)

7.B(扬州属于“淮南”,尽管富庶繁华,但在唐人的概念中,仍不属于“江南”)

三、

8.D(D都是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

A动词,意动用法,可译为“以……为乐”;形容词,可译为“快乐”。

B动词,据语境及下句的“道”推断,可译为“叙写”“描绘”,但如译为“根据”,亦可通;名词,可译为“根本”,此处指王道。

C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率领”“带领”;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凭措的方法,可译为“凭借”“依据”)

9.D(B、C项的前句不属于“山川美”,A项的后句不属于“风俗美”,可据此排除。

10.A(文中是说滁州因处江淮之间,非通衢大邑,故四方商旅宾客皆不至。

附参考译文

我治理滁州以后的第二年,夏天,才饮到滁州一处泉水,甘甜无比。

向滁州人打听,在州城南面约百步远的近处找到了泉源。

那儿上面是半山,高耸而突兀;下面是幽谷,幽静而深藏;两者中间有一道清冽的泉水,翻滚着向上涌出。

我上下左右地看看,很喜欢这里的风景。

于是疏通泉水,凿开岩石,开辟出一块地方来建造亭子,而从同滁州人一道来这里游乐。

滁州在五代战乱的时候,是兵家用武的地方。

过去,太祖皇帝曾率领后周的军队在清流山下打败李璟十五万兵马,在滁州东门之外活捉了他的将领皇甫晖、姚凤,从而平定了滁州。

我曾经考察过当地山川形势,查对过滁州的地图和记录,又登上高处眺望清流关口,想找到皇甫晖、姚凤被擒的地方。

但是,经历过战乱的老人都不在了。

因为天下太平已经很久了。

自从唐代政治颓败,天下四分五裂,英雄豪杰都起来争夺天下,到处都是敌对政权,哪能数得清呢!

到了宋朝承受天命,圣人一出天下就统一了。

过去凭借山川险阻称王称霸的人,有的被铲平,有的自行消亡了。

百年之间,寂静无声,只见青山依旧高耸,河水依旧清澈。

想打听当时战争情况,可是经历过的老人都早已去世了。

现在滁州位于长江和淮水之间,乘船坐车的商贩和四面八方宾客都很少来到这里。

百姓一生中接触不到外面的事情,安心地耕田种地,穿衣吃饭,快乐地过日子,一直到死。

谁能知道皇上的功德,让百姓休养生息,如雨露滋润、阳光普照已达百年之久呢?

我来到这里,喜欢地方僻静而且公事清简,也喜欢当地的民风安闲,既然已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就天天同滁州人在此有时昂首观青山,有时低头听流泉。

春天采摘幽香的花草,夏天在茂密的大树下纳凉,秋迎风霜,冬赏冰雪,秋冬的刻峭裸露,春夏的清爽秀丽,一年四季的景色,没有不可爱的。

我又幸运地遇到当地百姓为年年谷物的丰收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

于是我为他们描绘这里的山水(或“根据这里山河的特点”),说说这里风俗的美好,使百姓知道能够安享这丰收年景的欢乐的原因,是有幸生活在太平无事的时代啊。

宣扬皇上的恩德,并和百姓共享欢乐,这是知州职责范围内的事。

于是便写下“丰乐”二字来给

这座亭子命名。

四、

11.

(1)于是疏通泉水,凿开岩石,开辟出一块地方来建造亭子,从而和滁州人一道来这里游乐。

(第一句应译出“疏”,第二句应译出“以为”,第三句译文应体现“往游其间”句式特点)

(2)百姓在一生中接触不到外边的事情,安心地耕田种地,穿衣吃饭,快乐地过日子,一直到死。

(第一句应译出“外事”,第二句应译出“畎亩衣食”,第三句应译出“乐生送死”)

(3)使百姓知道能够安享这丰收年景的欢乐的原因,是有幸生活在太平无事的时代啊。

12.

(1)①是“年”的代称,“十霜”表明作者客居时间之长。

②点明诱发作者思乡之情的季节。

③以秋霜的冷清、肃杀象征着作者久客并州的孤寂和压抑。

(2)①渴望能早日回到故乡咸阳。

②就在作者归心似箭之时,却又无缘无故渡过桑干河,要到离家乡更远的地方去。

此时作者回望来路,竟然觉得久客的并州好像自己的故乡。

这就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对家乡刻骨铭心的思念。

13.

(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2)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3)多情自古伤离别杨柳岸晓风残月

五、

14.公正阅世,傲然挺立。

15.第一回,写李斯,将其前后的作为做对比;写司马迁,用汉武帝的淫威衬托司马迁的不屈。

第二问,将二人正反对照,揭示出泰山“站着”精神的具体内涵。

16.

(1)生动形象地传达了泰山对英雄的由衷赞美。

(2)只要不屈的精神存在,站立的中国人就会生生不息、代代传承。

17.前面写,侧重赞美泰山诞生的超凡脱俗;结尾写,侧重揭示泰山诞生对人类(民族)的意义。

六、

18.③⑤④②①

19.

(1)愚见或浅见

(2)惠存

20.作家与作品对应,得1分;仿写内容与作品相符合的2分,句式(什么……也……,唯有……)符合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