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所见》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69727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所见》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古诗《所见》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古诗《所见》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古诗《所见》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古诗《所见》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古诗《所见》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所见》教学设计.docx

《古诗《所见》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所见》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诗《所见》教学设计.docx

古诗《所见》教学设计

课题

《所见》

修改意见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在学习《所见》的过程中渗透想画面学古诗的方法。

3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

重难点

认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一、积累展示,引入新课

   1抽背学生平时会背的古诗,齐背古诗。

(要求:

一边背古诗一边想象古诗的画面。

     目的:

通过复习学生会背的古诗激发学习兴趣。

   2介绍作者袁枚。

     目的:

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习新诗的愿望。

  二、初步感知,学习生字

   1袁枚老先生可会写诗了,他把自己所见到的许多事情都写成了诗。

有一天,他遇到了这样一件事(出示全诗的情景课件),请你仔细观察。

     袁枚老先生遇到了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再次读诗,把诗句读通顺、连贯。

   4检测生字。

    

(1)生字在诗句中出现,请生读。

       相机点拨“牧”、“骑”、“欲”的记忆方法,做一做“闭”的动作等。

    

(2)生字从诗句中跳了出来,去掉音节读。

    (3)齐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连贯。

  三、诵读古诗,感受意境

1练读第一句诗。

 出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这一句诗的动画。

师:

你看到了什么?

你能读好这一句吗?

(抽生读—小组读—齐读。

  你体会到了此时小牧童的心情吗?

是怎样体会到的?

 2练读第二句诗。

  出示“意欲捕蝉鸣,忽然闭口立”的情景动画。

师:

孩子们,你们又看到了什么?

能读好这一句吗?

体会小牧童此时的心情。

 3指导朗读整首诗。

指导方法:

一边练习,一边想象诗句的画面。

(1)自由练习。

(2)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3)师范读,提要求:

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读边想象诗句的画面。

    (4)听了老师的范读,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你能读好吗?

   ①指名读、齐读。

   ②背诵古诗。

四、指导书写,感受汉字美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认读。

 2观察这些字的结构及关键笔画。

 3在这课中有三个特别难写的字(出示:

所、骑、然),观察要写好它们应该注意哪些地方,老师示范。

4学生在田字格内临写。

  五、总结学法,布置作业

    孩子们,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用想画面学古诗的方法学习了《所见》,其实还有许多古诗在等着大家去学呢!

老师建议你们在课后用同样的方法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学习更多的古诗,下次我们开个古诗展示会。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个性修改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所见(袁枚•清)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教学目标

1学会诗中骑、振、蝉3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振、林越、意欲、立等字词在诗中的意思,谈一谈自己对整首诗意思的理解以及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然后写下来。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振、林樾、意欲、立等字词在诗中的意思,谈一谈自己对整首诗意思的理解以及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振、林樾、意欲、立等字词在诗中的意思,谈一谈自己对整首诗意思的理解以及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1展示图片,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景色与动物?

(牧童、黄牛、蝉…)

2展示课件导出课文题目《所见》,由课题同学向老师提问(《所见》的作者是谁?

所见是什么意思?

所见看到了什么?

3导入作者生平介绍,板书出作者名字。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随园先生。

晚年自号苍山居士,清代诗人、诗论家。

浙江钱塘人。

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代表作品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随园随笔》等。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

2同桌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骑<送气音,读第三声,左右结构>、振<是翘舌音,读第四声,左右结构>、蝉字<是翘舌音,读第二声,左右结构>)板出生字词,点名领读(适时点出读错的字)、小组读。

3划出停顿,老师范读课文,点名朗读课文,读出诗句韵律感。

教师适当点拨,达到合理停顿,适时点出字词读音。

4.自由读诗歌,读通顺,读流利

5.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6小组学习课文,与大家分享学习成果或提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林越:

树林、意欲:

想要、蝉是什么?

振:

回荡、闭口立:

忽然不出声了)老师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自由朗读古诗,想一想诗中哪里是写静态的、哪里是写动态的?

在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动态:

骑、振,静态:

意欲、闭口,看到:

牧童、黄牛、蝉,听到:

歌声、蝉鸣)

2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小组讨论各诗句的意思。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3点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

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他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

突然停止了前行不再高声歌唱。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播放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

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

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

“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

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一手呢!

这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

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

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厅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想象。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4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所见》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抒发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六、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3伴乐,全班一起背诵全诗。

六、布置作业

1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写一篇小文章。

2背诵古诗。

七、板书设计

所见(袁枚•清)

动态:

骑、振,

静态:

意欲、闭口,

看到:

牧童、黄牛、蝉,

听到:

歌声、蝉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