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770089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11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镇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乡镇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乡镇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乡镇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乡镇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乡镇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3页
乡镇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3页
乡镇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3页
乡镇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3页
乡镇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3页
乡镇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3页
乡镇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3页
乡镇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3页
乡镇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3页
乡镇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3页
乡镇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3页
乡镇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3页
乡镇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3页
乡镇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3页
乡镇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乡镇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乡镇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镇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乡镇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乡镇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乡镇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

XX县XX乡土地整理项目

项目申报单位:

XX县国土资源局

项目负责人:

可行性研究承担单位:

XX市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院

可行性研究负责人:

可行性编制人:

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二○一○年十一月

 

目  录

1总论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

XX县XX乡土地整理项目

1.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1.2.1国家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保护法》

《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

1.1.2.2国土资源部行政规章及文件

1.《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8]166号)

2.《关于设立土地开发整理示范区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50号)

3.《关于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358号)

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282号)

5.《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316号)

6.《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41号)

7.《关于印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土资财[2001]41号)

8.《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财务管理办法》(财政部、国土资源部财建[2001]330号)

1.1.2.3有关工程技术标准和规范规程

1.《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程序(试行)》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

4.《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

5.《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6.《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

7.《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I6453.1-16453.6-996)

8.《村镇建设用地定额指标》

9.《四川省坡改梯工程技术标准》

1.1.2.4地方规划及资源报告

1.《宜宾市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2)》

2.《宜宾市XX县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

3.《宜宾市XX县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4.《宜宾市XX县XX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5.《宜宾市XX县浅丘带坝农业区域开发规划报告》

6.《宜宾市XX县各乡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说明书》

7.《宜宾市XX县“十二五”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工程规划报告》

8.《宜宾市XX县改造开发低产林地规划报告》

9.《宜宾市XX县农业气候区划报告》

10.《宜宾市XX县综合农业区划报告》

11.《宜宾市XX县土壤区划报告》

12.《宜宾市XX县农业机械化区划》

13.《宜宾市XX县水利区划》

14.《宜宾市XX县种植业县划》

1.1.2.5其它资料

1.《XX县志(1986—2000)》

2.《XX县国民经济统计年鉴2008》

3.《XX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4.XX县与项目有关行政职能部门文件

5.项目县实地调查资料

1.1.3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土地整理是提高土地质量、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和保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的重要保障。

土地整理不仅可以增加耕地面积,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也具有重要意义。

XX县是宜宾市农业大县,人口多,耕地少。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宜宾至泸州公路、宜宾至XX快速公路、罗龙工业园区等基础设施在该县相继建设、投入使用,以及全县道路“村村通”和小城镇建设等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同时,每年的自然灾害等也使大量的耕地减少,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任务十分严峻。

为此,千方百计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尽最大努力保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成为我们紧迫、艰巨而长期的任务。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根据国家制定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保持辖区内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法定目标和建设占用耕地实行“占补平衡”的政策要求,XX县政府及国土资源局从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顺应当地群众对土地开发整理的强烈要求和迫切愿望,借助国家对土地开发整理的优惠政策,踏踏实实地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为社会经济建设及人民生产、生活提供土地保障,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

在《XX县土地整理分区规划》的基础上,以《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XX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指导,积极响应国家、省、市开发整理土地的号召,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充分利用本市鼓励对土地进行开发整理的优惠政策,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立足当地实际,提出了XX县XX乡土地整理项目

XX县XX乡土地整理项目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之规定,依据《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宜宾市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宜宾市XX县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标准》,按“先易后难,生态优先,综合效益最大化,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申报的,拟申报为2011年省级“占补平衡”项目。

XX乡土地整理项目区,具有良好的光、热、水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交通方便,种植适宜性广,具有较大的整理价值。

项目区所在地XX乡是我县农业规划重点发展经济带,距县城15公里,也是粮食主产区。

区内耕地共4717.97亩,占整理面积的71.47%,所占比例较大,但耕地质量较差,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通过整理,完善农田水利和交通道路设施,加强未利用地的开发,可增加耕地面积,改善耕地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该乡土地整理带动基本农田质量的提高,对推动全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通过对项目区的整理:

(1)可以促进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随着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加大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结合XX县经济的发展,对该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

(2)可以缓解人地矛盾,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随着农村人口的增加以及城市建设用地的需要,使得当地耕地不断减少。

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直接制约着全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本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可以防治水土流失,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

项目区坡耕地由于缺乏生态保护和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特别是原有水利设施配套不全,年久失修,造成部分耕地产出率降低。

通过土地整理,科学规划,合理配置水利设施和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实现地块的规划化、标准化,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新农村建设。

1.1.4项目预期目标

1、合并地块减少田坎、平整土地,实施坡改梯工程,开发未利用地,将增加有效耕地的面积;

2、通过田、水、路综合整理,重新调整土地利用布局,理顺农田的排灌水系,做到旱能灌、涝能排,提高耕地质量;

3、促进“新农村”建设,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为发展城市近郊种植蔬菜、花卉等增加值高的产业创造基础,增加农民收入

4、对现有的非生产用地、间接生产用地和辅助建筑用地的面积压缩到最低限度,保证直接生产用地。

对田头地角进行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率。

5、土地经过整理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有利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耕地的产出率。

通过对项目区田土坎进行合并、地块进行平整、旱地实施坡改梯工程和格田进行整理,并对部分实施荒草地进行开发,可新增耕地668.09亩,新增耕地率10.12%。

项目实施后,将建成田、水、路配套和防洪防旱、高产稳产的农田,灌溉保证率达到75%,山坪塘防洪标准从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1.5项目建设基本条件

1.1.5.1交通状况

项目区区位条件优越,现有赵南公路从项目区中部自南向北通过,涉及项目区范围的路长2.6公里,路面净宽6m。

该路连接XX县城,可经项目区通往XX和泸州等地,为项目区农业种植和运输创造了良好条件。

项目区内现有田间道已基本能够保证工程建设的需要;只是部分土路面田间道由于多年使用而欠缺维修养护,有些路段已出现较大的坑洼,有些路段则路面变窄,路况差,路面宽约3-3.5m,这些路况条件均不利于中小型运输工具正常通行,制约着项目区内的经济的发展,同时考虑到农业及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注重农村及农田的配套设施建设,所以规划对道路进行新建和维修。

另外项目区内还存在众多生产路,分布在田间地头,大多为泥土路面,一遇雨天,泥泞难行,本项目结合坡改梯区域规划和农民出行方便新修一部分砼路面生产路。

1.1.5.2农田水利

灌溉水源:

现有山坪塘31口,蓄水总量13.3万m3,项目区主要水库水源有龙透水库、斑竹山水库、瓢儿岭水库,年可为项目区供水25.5万m3,项目区共有3个电灌站,配套渠道6.5km。

但是部分山坪塘年久失修,渠系配套设施年久失修,渗漏严重。

1.1.5.3电力设施状况

项目区经过农网改造,群众用电全部能得到满足,该地区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电网,土地整理所需电力可以得到满足。

1.1.5.4农民居住状况

项目区不涉及居民点建设

1.1.5.5生态状况

林业状况:

项目区周围山上有零星的天然林,主要为竹、杉树等。

而项目区耕作区路边无护路林、田间无防风林,只有农户住房房前屋后的零星竹林。

水土保持状况:

项目区耕作区垦殖过度,耕作制度不合理,水土保持设施年久失修,生态状况较差。

1.1.5.6科技状况

各村社已接通程控电话,联通、移动公司都在项目区建有基站,信号覆盖整个项目区,广播电视“村村通”全部普及,电视节目信息能及时传播到千家万户。

1.2项目概要

1.2.1项目所在地

项目区位于宜宾市XX县。

1.2.2项目类型

省级“占补平衡”

1.2.3项目性质

土地整理

1.2.4项目区所在县基本情况和项目区范围

XX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东邻江安县,南靠长宁县,西接翠屏区,北连XX市富顺县。

地理坐标在东经104°43′52″~105°53′02″,北纬28°41′46″~29°03′52″。

县境南北长40.2公里,东西宽35.4公里,幅员面积704.43平方公里。

县城所在地XX镇,距宜宾市40公里。

岷江、金沙江自宜宾三江口汇合后首经XX县,故有“万里长江第一县”之称。

县境地貌以丘陵为主,间有平坝、低山,海拔300-500米。

岩石均为沉积岩,以泥岩、页岩和砂岩为主,易风化。

土壤类型主要是黄壤型水稻土,土壤PH值多为中性,少数呈酸性。

XX县属长江河谷中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并有南亚热带气候属性。

年平均气温为18.1℃,年平均降雨量1077.5毫米,年平均无霜期348天,平均相对湿度为83%,年日照总时数1169小时。

植被以次生柏木林、青岗林、柑桔、桑树、慈竹为主。

根据该县2003年末土地详查资料,全县耕地面积3.24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45.95%;园地0.37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5.20%;林地1.27万公顷,占国土面积18.00%;居民点及工矿用地0.59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8.45%;交通用地0.06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0.86%;水域用地0.35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5.02%;未利用地1.16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6.52%。

人均耕地面积1.18亩。

县内公路密布,省道宜(宾)泸(州)路横穿全县,宜泸渝高速正在修建,经过全县大部分乡镇。

水泥公路通达各乡镇,乡村之间通以泥结碎石路面为主的机耕路。

县境水系均属长江水系。

长江干流从翠屏区自西向东流入该县,县境内流程40公里,多年平均过境流量7623m3/秒。

县内还有常年不断流的溪沟29条,干流长度为226.5公里,流域面积在50-100平方公里之间的溪河有黄沙河和龙滩河等。

黄沙河多年平均流量12.7m3/秒,年平均径流量4亿立方米;龙滩河流经项目区,多年平均流量0.91m3/秒,流域面积96.66平方公里。

项目区介于东经105°02′36″~105°04′02″,北纬28°52′57″~28°54′41″。

东邻XX乡团结村,南接XX乡文化村,西与XX乡马村接壤,北靠XX乡新民村。

1.2.5项目区地貌类型

地貌类型为丘陵

1.2.6项目建设规模

项目区涉及总面积9056.29亩,扣除林地、采矿用地、公路用地、水库水面、特殊用地和农村宅基地外,项目区可整理面积6601.70亩,减去基础设施用地,新增耕地668.09亩,新增耕地率为10.12%。

项目总投资799.53万元,单位面积投资1211元/亩,全部为地方投资。

1.2.7项目区土地权属情况

所有权为项目区所在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集体土地,由当地农民使用,并无权属争议。

1.2.8项目预计新增耕地面积、新增耕地率

该项目整理完工后,预计新增耕地668.09亩,新增耕地率为10.12%。

1.2.9项目建设工期

项目建设工期为半年

1.2.10项目总投资、亩均投资

项目估算总投资799.53万元,单位面积投资1211元/亩,新增耕地单位面积投资11967元/亩。

 

2项目区概况

2.1自然条件

2.1.1地形地貌

项目区地处XX县长江北岸,境内以丘陵为主要地貌类型。

项目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侏罗系蓬莱镇组(J3P),母岩为河湖沉积的红色泥岩、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夹灰紫、黄灰色岩屑长石砂岩,以物理风化为主,化学风化弱。

项目区属浅丘宽谷地貌,地势北低南高,最低海拔288m,最高海拔375m。

浅丘区地面坡度一般在10°以下,

2.1.2土壤

项目区土壤主要为由中侏罗系蓬莱镇组、泥岩风化而形成的棕红色泥壤,矿质养分含量丰富、土层深厚、质地适中,经人为耕作,熟化程度高,宜种性好,是丘陵区肥沃土壤。

2.1.3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项目区构造基底是扬子准地台,其上沉积了从震旦系到新生代的地层,沉积地层近万米,有海相地层、海陆交互地层、河湖相地层。

出露地表的地层主要由侏罗系蓬莱组组构成,有少量的侏罗纪沙溪庙组紫色泥岩。

地下水类型为岩溶水和裂隙水。

发育而成的土壤质地松软,透气性好,养分含量高,适宜各种农作物和经济果木生长,但地势起伏大,使渠系修建难度大,不利于水利灌溉。

2.2资源条件

2.2.1农业气候条件

项目区属东亚地区,中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的四川盆地南气候类型。

其特点是:

气候温暖,降水充沛,光照适宜,雨热同期,无霜期长,春早夏长,秋季多绵雨,冬季霜雪少。

  

多年年平均气温18.0℃,极端最高气温39.8℃,极端最低气温-1.8℃。

多年年平均雨量1076.6毫米,一日最大降雨量为309.2毫米。

多年年平均日照为1126小时。

出现夏旱的频率为57%。

其中94年从4月2日开始到6月27日出现75天的严重夏旱。

出现伏旱的频率为11%。

大于0℃的总积温,多年平均为6413.9℃。

2.2.2水资源

项目区石盘村主要水源为龙透水库和斑竹山水库,长冲村主要水源为龙透水库,建国村水源为飘儿岭水库,三座水库皆为小

(二)型;山坪塘31口,蓄水量13.3万m3以上。

2.2.3生物资源

项目区植被以人工植被为主,天然植被零星面小。

天然植被比较单一,以柏树和杉树为主,竹类较多。

人工植被以栽培作物和经济果木构成。

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高粱、油菜、花生、蔬菜。

2.3社会经济状况

2.3.1人口情况

项目区涉及的石盘村、长冲村和建国村,总人口4779人,其中劳动人口2431人。

2.3.2经济发展水平

XX乡地处XX县东北部,距县城11公里,东与江安广福、铁清交界,南临裴石乡,西接XX镇,北连长兴镇。

辖11个行政村,1个社区,7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9425人。

全乡经济以农业为主,是全县的蚕桑生产基地之一,年产量约5300担。

在产业结构调整上着重发展精品农业,其中“XX茵红李”已取得了产品质量认定并注册了商标,现逐步向观光农业发展。

2007年末GDP1.0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430万元,财政收入30.93万元。

项目区共涉及石盘村、长冲村和建国村,总人口4779人,其中劳动人口2431人,共有耕地面积4717.97亩,粮食播种面积5803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123亩,复种系数为1.68。

石盘、长冲和建国村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4854元、4723元和4732元(XX乡农技中心提供的2009年基本数据)。

项目区内各村社会经济情况见表2.3-1

表2.3-1社会经济情况统计表

名称

总人口

劳动人口

耕地面积(亩)

人均耕地面积(亩)

人均年收入(元)

石盘村

2072

1051

1788.22

0.86

4854

长冲村

1152

640

1230.81

1.07

4723

建国村

1555

740

1698.94

1.09

4732

2.3.3科技发展水平

项目区为传统农业,以种植粮食为主,辅以桑蚕养殖、经济作物种植,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低。

2.4土地利用现状

XX乡幅员面积28.22平方公里,耕地15918亩,林地8050亩。

项目区位于XX乡石盘村、长冲村和建国村。

2.4.1土地利用结构

根据现场测量数据和1996年XX乡土地利用台帐统计,结合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项目区幅员面积9056.29亩,其中耕地4717.97亩,园地141.60亩,林地258.15亩,草地1255.23亩,住宅用地1043.45亩,特殊用地0.99亩,交通运输用地42.66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94.54亩,其他土地1278.54亩。

土地利用分类和所占比例见表2.4-1。

 

表2.4-1项目区土地利用分类与所占比例详细情况表

土地分类

面积

所占总面积比例

一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编号

名称

名称

编号

名称

1

农用地

耕地

111

灌溉水田

2485.89

27.45%

114

旱地

2232.08

24.65%

小计

4717.97

52.10%

园地

121

果园

2.29

0.03%

122

桑园

139.31

1.54%

小计

141.6

1.56%

林地

131

有林地

257.67

2.85%

132

灌木林地

0.48

0.01%

小计

258.15

2.85%

其它农用地

153

农村道路

88.12

0.97%

154

坑塘水面

381.92

4.22%

156

农田水利

12.62

0.14%

157

田坎

1057.41

11.68%

小计

1540.07

17.01%

2

建设用地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

203

农村居民点

1043.45

11.52%

206

特殊用地

0.99

0.01%

小计

1044.44

11.53%

水利设施用地

271

水库水面

32.86

0.36%

小计

32.86

0.36%

交通运输用地

262

公路用地

42.66

0.47%

小计

42.66

0.47%

3

未利用地

未利用土地

311

荒草地

1255.23

13.86%

316

裸岩石砾石

0.00

0.00%

321

河流水面

23.31

0.26%

小计

1278.54

14.12%

合计

9056.29

100.00%

在上述土地分类中,参与土地整理的地类和面积有:

耕地4717.97亩,园地141.60亩,其他农用地1441.17亩,未利用土地300.94亩。

项目建设规模6601.70亩(详见下表)

XX乡土地整理项目建设规模统计表(单位:

亩)

土地分类

 

合计

整理

一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建国村

长冲村

石盘村

编号

名称

名称

编号

名称

面积

整理

面积

整理

面积

整理

1

农用地

耕地

111

灌溉水田

941.15

941.15

687.49

687.49

857.25

857.25

2485.89

2485.89

114

旱地

847.07

847.07

543.32

543.32

841.69

841.69

2232.08

2232.08

小计

1788.22

1788.22

1230.81

1230.81

1698.94

1698.94

4717.97

4717.97

园地

121

果园

0.61

0.61

1.68

1.68

0.00

0.00

2.29

2.29

122

桑园

10.44

10.44

1.22

1.22

127.65

127.65

139.31

139.31

小计

11.05

11.05

2.90

2.90

127.65

127.65

141.60

141.60

林地

131

有林地

125.22

0.00

61.67

0.00

70.78

0.00

257.67

0.00

132

灌木林地

0.00

0.00

0.48

0.00

0.00

0.00

0.48

0.00

小计

125.22

0.00

62.15

0.00

70.78

0.00

258.15

0.00

其它农用地

153

农村道路

23.17

15.50

44.50

28.30

20.45

13.35

88.12

57.15

154

坑塘水面

126.52

65.32

102.39

49.25

153.01

84.60

381.92

199.15

156

农田水利

1.16

116.00

5.95

5.95

5.51

5.51

12.62

127.46

157

田坎

351.35

351.35

317.98

317.98

388.08

388.08

1057.41

1057.41

小计

502.20

548.17

470.82

401.48

567.05

491.54

1540.07

1441.17

2

建设用地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

203

农村居民点

340.92

0.00

277.42

0.00

425.11

0.00

1043.45

0.00

206

特殊用地

0.17

0.00

0.82

0.00

0.00

0.00

0.99

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