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道德与法治教案第1单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770447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下道德与法治教案第1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下道德与法治教案第1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下道德与法治教案第1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一下道德与法治教案第1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一下道德与法治教案第1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一下道德与法治教案第1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一下道德与法治教案第1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一下道德与法治教案第1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一下道德与法治教案第1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一下道德与法治教案第1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一下道德与法治教案第1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下道德与法治教案第1单元.docx

《一下道德与法治教案第1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下道德与法治教案第1单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下道德与法治教案第1单元.docx

一下道德与法治教案第1单元

1我们爱整洁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养成整洁、文明的好习惯,使学生注重自己的仪态、仪表,逐步产生良好的自我认同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懂得如何保持整洁卫生,以及养成整洁卫生的习惯。

教学指南

第一框:

让学生每个人都带来一面镜子。

照一照镜子中的自己,再看看周围的其他人,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看一看谁最整洁。

第二框:

教师在这里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这就使问题得到了深化。

要说出为什么,学生就必须思考整洁带个人们的感受,而这个感受是学生获得自我认同感的基础。

第三框:

要注意从教材回到学生自己的生活,正对他们在整洁方面存在的技能不足开展针对性教学。

第四框:

利用教材第五页上的三幅图,让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讨论:

这些情况是爱整洁的表现吗?

课后活动

1.课下做个关于“你是整洁的好孩子吗”的小调查。

2.回家向你的家人说说你今天学了哪些关于整洁的知识,也可以当个“小法官”,考考他们。

点拨

1.怎样才算整洁?

(课文第2页)

头发是否整齐;整个脸部、耳朵后面、脖子、手的各个部分是否干净,衣服是否整齐、干净。

2.咬手指甲的危害(课文第3页)

咬手指甲不仅会把指甲咬得很难看,而且在咬手指甲时,容易把指甲污垢中藏有的多种细菌和寄生虫卵传入消化道,引起肠道传染病或寄生虫病。

因此,小朋友们不能有咬手指甲的坏习惯呀!

3.儿歌:

佩戴红领巾(课文第4页)

佩戴红领巾歌

红领巾,披在肩,

翻翻衣领拉拉尖,

右边压在左上边,

下边绕圈边出尖,

再穿圆结抽出尖,

高高兴兴又一天!

4.用毛巾的注意事项(课文第4页2)

(1)要购买合格或优质的毛巾。

(2)毛巾要专人专用,专巾专用。

(3)毛巾的使用期限一般为3个月左右。

(4)要勤洗、勤煮、勤晒,每周对毛巾进行一次消毒。

故事天地

跳跳兔的故事

跳跳兔,眼睛大大的,耳朵长长的,聪明又伶俐。

不过,跳跳兔有个毛病,就是不讲卫生。

妈妈说:

“跳跳兔,刷刷牙吧,预防蛀牙。

”跳跳兔捂着嘴说:

“妈妈,我一刷牙,嘴就疼,我不刷。

爸爸说:

“跳跳兔,擦擦脸吧。

”跳跳兔听了,摆摆手说:

“不擦,擦了我脸上就掉皮。

老师说:

“跳跳兔,洗洗头吧,头发都脏了。

”跳跳兔的头摇得像拔浪鼓似的,拒绝道:

“我不洗,洗了就头疼。

时间一长,跳跳兔因为不刷牙,嘴里有了臭味;不擦脸,脸上灰蒙蒙的;不洗头,头发都油腻腻地贴在头上。

他和小朋友们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扮演“老鹰”时,一只“小鸡”也捉不到,因为他身上的气味早把小朋友们熏跑了;玩“丢手绢”时谁也不愿挨着他,大家都捂着鼻子唱:

跳跳兔,脏脏脏,

黄牙黑脸脏头发,

让他自己玩去吧。

跳跳兔听了很伤心,偷偷地跑到旁边,哭红了眼睛。

孔雀老师走过来,问道:

“跳跳兔,知道大家为什么躲着你吗?

”跳跳兔不吱声。

孔雀老师说:

“爸爸、妈妈和老师都不喜欢脏孩子,小朋友们也不喜欢脏同学。

”跳跳兔点了点头。

在孔雀老师的帮助下,跳跳兔把牙刷白了,脸也擦干净了,头发也洗亮了,身上还飘散着清香呢!

小朋友们看见跳跳兔变了样,都过来和他一起玩,大家唱着歌:

跳跳兔,讲卫生,

刷牙擦脸洗头发,

头上应戴大红花。

咯吱咯吱

  有一天,花边老师给小朋友们讲恐龙的故事,故事里的恐龙很有趣,它走着走着在大街上睡着了。

花边老师问道:

“怎样才能叫醒恐龙呢?

  小夹子舔舔嘴唇说:

“先摸摸恐龙的脸,然后再亲它一口,它一定会醒来的。

妈妈就是这么叫醒我的!

  铅笔头挠着头说:

“在恐龙耳朵上装个大喇叭,用很大的声音叫醒它。

  红纽扣拽拽衣角说:

“在恐龙的鼻孔里塞一根小树枝,让它打喷嚏。

  小弹簧扭扭身子说:

“给它挠痒痒,把它挠醒。

  说完,活动室里安静极了,小朋友们都歪着小脑袋在想办法。

突然,大家听见了一种很奇怪的声音:

“咯吱、咯吱……”咦,这是什么声音?

小朋友们向四周望去。

“是小老鼠吗?

”小弹簧紧张地问。

“哈哈,我想是小精灵到我们这里来了!

”铅笔头高兴地叫起来。

“不是小精灵,是讨厌的小老鼠!

”小弹簧肯定地说。

“对,一定是小老鼠在咬东西。

”红纽扣说。

“小老鼠在哪里呢?

”小夹子问。

大家一起在活动室里寻找起来。

奇怪的是,“咯吱”的声音突然没有了。

花边老师又给他们讲起了故事。

“咯吱、咯吱……”奇怪的声音又来了。

  小弹簧一回头,高兴得蹦了起来,一下子弹到了天花板上,说:

“我找到小老鼠了!

”“在哪里,在哪里?

”心急的红纽扣不停地问。

“嘻嘻!

”小弹簧又弹了回来,他指着小夹子说:

“就是——他!

”小夹子呢,刚才还“咯吱,咯吱”地咬着手指甲,现在却羞得手都不知道放哪儿好了,脸红得像熟透了的小草莓。

  花边老师摸摸小夹子的头,说道:

“手指甲里有好多好多细菌,吃到肚子里会生病的。

”小夹子点点头,说道:

“我以后不吃细菌了!

”“哈哈……”听了小夹子的话,大家都笑了起来。

小夹子也说以后不咬手指甲啦!

2我们有精神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的外在精神面貌;

2.引导学生去分析人的内在精神;

3.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良好的精神面貌”让学生把“有精神”变成一种习惯,并成为生活的常态。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只有当外在精神与内在精神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是真正的有精神。

教学指南

第一框:

教材中展示了正式的场景和日常生活中两种“有精神”,让学生懂得“有精神”不能仅仅在正式的场景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个动作也都能体现“有精神”。

第二框:

让学生了解有精神的价值。

通过教材的坐姿透视图,让学生注意坐姿不端正的危害。

结合PPT中大量对“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的讲述,说明“有精神”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第三框:

引导学生思考:

怎样才能每天都有精神呢?

课后活动

1.课后观察其他同学的坐、立、走的姿势是否正确,对姿势不对的同学给予善意的提醒。

2.回家找根弹簧,将其比作脊柱,向家人演示一下保护脊柱的重要性。

3.做一次关于班级精神风貌的小调查,评比“最具精神之星”。

(以下指标可供参考)

走路时写字时课间十分钟回答问题时

上课时读书时参加比赛时做广播体操时

点拨

1.升旗仪式规范(教材第6页)

(1)每周的星期一及重大纪念日举行全校升旗仪式(假期、恶劣天气除外)。

(2)举行升旗仪式时,全体学生应统一着校服并佩戴红领巾到操场整队。

全体师生精神状态饱满,面向国旗,双手紧贴裤缝站好,肃立致敬,行注目礼。

(3)全体师生列队完毕,举行升旗仪式。

(4)唱国歌时,精神振作,饱含深情,声音响亮,吐字清晰,合乎旋律。

(5)升旗仪式结束,全体师生按照疏散顺序排队行进,不得嬉笑,前后交谈。

2.有精神,利健康(教材第8页)

坐如钟,身子正;腿并拢,脚放平。

立如松,挺胸膛;抬起头,看前方。

走如风,脚步轻;头不摇,身不晃。

坐立走,有精神,讲文明,利健康。

3.关于小学生脊柱状况的问卷调查(适用于小学一年级)(教材第8页)

(1)你的性别?

A.男B.女

(2)你有走路驼背的习惯吗?

A.有B.没有

(3)你认为造成脊柱变形(驼背)的原因是什么?

A.书包过重导致错误的背包方式

B.课桌椅与身高不合适

C.不正确的写字姿势和坐姿不端正

(4)你对课桌的高度满意吗?

A.满意B.一般C.不满意

(5)你的书包重吗?

A.有一点儿,有时候都觉得背不动了

B.一点儿也不重,很轻松

C.很重,背着很累

(6)你穿过的鞋被磨损的地方是哪里?

A.鞋跟的内侧

B.鞋跟的外侧

C.内外两侧差不多

(7)你跷二郎腿吗?

A.经常

B.偶尔

C.几乎没有

(8)父母纠正你的各种姿势吗?

A.经常

B.有,但不经常

C.几乎没有

(9)老师纠正你的各种姿势吗?

A.经常

B.有,但不经常

C.几乎没有

(10)你注意自己的各种姿势吗?

A.经常

B.有,但不经常

C.几乎没有

(11)你现在的坐姿和读写姿势正确吗?

A.正确

B.不正确

C.不知道

(12)你觉得影响你坐姿和读写姿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座位太狭窄

B.课桌空间太少

C.自身原因 

D.说不清

故事天地

以人为镜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文武双全、英明盖世的能人,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在他身边有两位监督他言行的“明镜”:

一位是长孙皇后,另一位是忠义贤良的魏徵。

皇上一有过错,他们就会巧妙地指出。

  据《贞观政要》一书记载,唐太宗喜欢一只小鹞子。

一日,太宗正在玩鸟,魏徵来了。

太宗怕魏征指责自己,赶快把小鸟藏到怀中。

魏徵假装没看到,故意留下来与他商谈国家大事。

太宗心里虽为鸟着急,却也怕暴露,因为他信任、敬畏魏徵。

等魏徵走后,太宗取出怀里的小鸟一看,它早已命归黄泉了。

太宗伤心地回到后宫,并大发雷霆地说:

“我非杀掉这个田舍翁不可!

  皇后闻之,问明原委,立刻穿上礼服向太宗行礼道贺: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唐朝有您这样的好皇帝,又有魏徵这样的好臣子,这是有史以来没有过的好现象,国家兴盛指日可待!

”太宗听了皇后这番话,渐渐平息了怒气。

  唐太宗时常“以人为镜”观察自己,真正做到了勇于改过、从善如流。

后来魏徵去世了,唐太宗惋惜地说: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而今魏徵不在了,朕就少了一面镜子。

3我不拖拉

教学目标

1.认识到做事拖拉带来的后果;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懂得珍惜时间;

3.引导学生克服做事拖拉的坏毛病。

教学重点

在教师的帮助下,认识到不拖拉的重要性,进而初步养成不拖拉的习惯。

教学指南

第一框:

展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拖拉现象,引起共鸣。

第二框:

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看似很短的时间(比如两分钟)可以完成哪些事情,再后和学生以前阅读《拖拉鸟》的故事,让学生反思拖拉带来的后果。

第三框:

向同学们介绍一个好伙伴“小闹钟”,并展示PPT中的配图,让学生学会利用闹钟来合理安排时间。

课后活动

1.找一找:

从课外读物中找一找和拖拉相关的小故事,读一读,并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内容讲给同学们听,看看谁讲得最好。

2.做一做:

学完本课,回顾一下自己平时做事有哪些拖拉的地方,列出表格,想想办法,从现在起,克服它们吧!

点拨

1.克服拖拉的小办法(教材第13页)

(1)把要做的事情按照先后顺序做成一张表格,在上面标好时间。

(2)按照表格上的时间一件一件去完成。

(3)做事时选一个安静的地方,避免被外界打扰。

故事天地

拖拖拉拉的小兔子

森林里面,有一只小兔子叫等等,因为它的口头禅就是“等等”。

不管小兔子做什么事,都要等等。

兔妈妈要小兔子帮忙去买瓶酱油,正在看电视的小兔子说:

“等等,等等,我看完电视就去。

”兔爸爸要小兔子擦下桌子,正在看漫画的小兔子说:

“等等,等等,我看完这本漫画就去。

”小伙伴叫小兔子起床,一起上学,小兔子也是说:

“等等,等等,我再睡十分钟就起床。

”结果小兔子就迟到了。

有一天,小兔子放学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

忽然,一只大灰狼跳出来要吃它,小兔子吓得说话含糊不清:

“等等,等等……”说完站在原地,也不知道逃跑。

大灰狼一下子扑过来。

忽然“砰”的一声,大灰狼被猎人打倒了,小兔子赶紧逃跑了。

从此以后,小兔子等等做事再也不拖拖拉拉,再也不说“等等”了。

4不做“小马虎”

教学目标

1.通过反思自己的生活,初步知道马虎的危害。

2.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做事认真细心、不马虎,并且持之以恒,形成习惯。

3.掌握克服做事马虎的技巧,体验做事认真、不敷衍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耐心与责任心,引导学生克服“小马虎”的行为。

教学指南

第一框:

利用PPT中的《马虎图》和故事天地《马虎画家》引出话题。

让学生明白“马虎”一词的来历,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第二框:

引导学生回忆一下,曾经是什么原因让你犯了“马虎”的毛病?

先说给伙伴听,再请一名小伙伴代表小组交流。

课后活动

1.找一找:

找一找你身边发生的做事马虎的例子,并把它记录下来,分析原因和危害。

2.做一做:

学完本课,回顾一下自己平时做事有哪些马虎的地方,列出表格,想想办法,从现在起,克服它们吧!

点拨

克服马虎的小办法(课文第16页)

(1)养成注意细节的习惯。

(2)仔细核对,比如做完作业后仔细检查。

(3)锻炼注意力,做事儿的时候不要分心。

(4)勤写备忘录,按照备忘录查点要完成的作业和要准备的物品。

故事天地

马虎画家

从前有个画家,画画的水平很高,画什么就像什么。

但他有个缺点:

做事不认真。

一天,这个画家想画一只老虎。

画完老虎的头后,刚要画老虎的身子,就有人来找他,他随后便出了门。

他回来后又接着画,竟然在老虎的头下面画了一匹马的身子。

画家有两个儿子,他们都没有见过马,也没有见过虎。

他大儿子看见了画,问画家画的是什么动物。

画家随口回答:

“马。

”他的二儿子看见了画,问他画的是什么,画家随口回答:

“虎。

大儿子出门,碰到老虎后以为是马,准备抓来骑,结果被老虎吃掉了。

二儿子出门看见了马以为是老虎,吓得使劲跑,不小心把腿摔折了。

后来画家把那幅“马虎”图烧了,以后做事再也不敢不认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