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范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72040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范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范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范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范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范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范文.docx

《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范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范文.docx

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范文

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信息与计算科学

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系

二○○九年十月

 

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系

“信息与计算科学”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自2006年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并资助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为特色专业建设点以来,我校和通信工程系高度重视通信工程专业的品牌建设工作,建设中认真贯彻《省高校品牌专业遴选、管理和验收实施办法》中有关建设点管理方面的要求,加强对专业建设点的指导和支持,制定相关的政策,落实专业负责人负责制,进一步明确建设的目标、思路、计划和任务,配套提供了专业建设所需的资金,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完成了当初设定的特色建设任务,达到了特色专业建设的整体目标。

现将本特色专业建设工作的主要内容及成效总结如下:

一、专业建设整体情况和特色

在特色专业立项之初,确立了总体目标:

将本专业建设成为省内领先、独具特点的具有良好的社会和学术声誉的特色专业。

通过三年的建设做到了目标明确、特色鲜明,师资力量强、教学条件好、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先进,毕业生综合素质优良、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

在特色专业建设中,紧紧围绕南邮的大信息特色,进行学科专业的交叉与融合,凸显了本专业在计算软件、信息安全、信号与信息处理等领域的优势和特色。

面向我国软件、信息等产业的需求,以计算理论、计算机软件、信息理论为基础,以软件设计与信息服务为基本技术手段,以计算软件设计与应用、网络信息安全为重点内容,构建了本专业学生所特有的知识结构,建成了具有南邮特色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已经形成了以数值计算、软件设计和信息安全为主要内容,人才培养具有明显优势和发展特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层次、多方位的学科支撑。

本专业所属的应用数学学科已是学校的重点学科,是硕士授予权点,与本校信息安全、通信与信号处理、计算机科学与应用博士硕士点学科形成交叉融合,拥有国家、省级示范实验室,专业教学有着很强的学科支撑。

(2)以科研带动教学,形成良性循环

本专业的学术氛围浓,教师队伍学历层次高、科研能力强、成果丰富,能够将科研和教学有机地融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形成了科研教学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3)努力探索,勇于改革

信息与计算科学作为一个设立时间仅为10年的新专业,其培养方案和课程计划是数学专业界一直研究和探索的热门课题。

近年来,我们根据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指导和本校的学科优势,制订和对完善了本专业的培养大纲、课程体系,对教学计划进行了及时的调整、修订,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也不断实践、改革;实施人才应用型和创新性培养教育实践,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师资队伍更优化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的核心工作之一。

三年多来,我们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力争做到思想上足够重视,具体措施上足够明确,贯彻落实上足够坚持。

从而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逐步形成了一支以学术带头人为首、以教授为核心、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1、师资队伍概况

近年来,在本专业34名教师队中,高级职称教授的比例和硕士博士的比例逐步提高,教授8人,副教授12人,本专业教师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占58.8%,35岁以下教师中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100%,45岁以下教师中博士占59.1%以上占教师总数53%以上。

以教授为核心,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基本形成了一个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在师资的建设中注意培养专业课教师成为教学、科研全能型教师,教师在科研工作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壮大师资队伍,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在岗教师,采用各种措施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如鼓励年青教师在职攻读学位,出国深造,参加术交流等,同时也通过多种渠道引进人才,调整充实师资队伍。

2、高水平的专业负责人

本专业负责人杨庚教授是江苏省级教学名师,“333工程”第三层次跨世纪学术带头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高校优秀党员,江苏省师德先进个人,南京邮电大学原数理学院院长,计算机学院院长,国际IEEECS会员、国际SIAM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性能专委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开放式系统专委会委员、全国计算机继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数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计算机学会理事、江苏省计算机学会计算机与通信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计算机学会高性能计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市留学回国人员协会理事,信息网络技术部级重点实验室主任。

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SCI/EI收录40余篇,主持、参与20多项目,发明专利6项,著作与编书5部,在学术界有相当大的影响,在教师队伍中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在本专业的多年建设中发挥了关键的领导和组织作用。

3、师资的建设主要措施

(1)培养专业课教师成为教学、科研全能型教师。

目前几乎所有讲师以上的教师都在主持或参与一项以上的科研项目。

(2)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在岗教师,采用各种方式提高师资的学术水平。

例如,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目前有5位年轻教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

资助他们参加各种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会议,近三年受资助的年轻教师已超过20人次,其他教师也有20人次。

(3)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学院举行的讲课比赛,促进了青年教师授课水平的提高。

我们还为青年教师、新教师选定有经验的传帮带指导教师,经过两期、每期为时两年的的培养,共培养院优秀青年骨干教师6名。

(4)依托本学校在通信与信息学科的优势,促进实验室共享与交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和校内不同学科及研究方向之间的合作。

组织部分教师结合新一轮教学计划的修订,外出调查,分析社会对电子信息人才培养的要求,到兄弟院校的同类专业去学习他们的办学经验,和外校的同类专业保持良好的学术交流关系,请其它高校的专家学者为本专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例如,请他们来对我们的专业建设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等进行审核,并提出宝贵意见。

(5)多种渠道引进人才,调整充实师资队伍。

通过社会择优招聘、在职培养、新招收的研究生中设立师资定向培养等多种办法,不断调整和充实师资队伍,近年来,本专业从国内外高校年轻引进了教授、博士、硕士教师共计11名。

三、科研教学相互促进

1、以科研带动教学

在高层次的学科建设的支撑下,本专业拥有了良好的科研活动的氛围,学生在学好专业基础理论的同时,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全国、省级和校级各类科技作品竞赛中屡屡获奖,近四年获10个国际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和11个二等奖;17个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和14个二等奖,3个江苏省数学竞赛一等奖和24个二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连续两年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

有些学生在学习之余还参加全国计算机专业技术资格和软件水平考试,获得了具有计算机专业顶级水平的系统分析员和计算机高级程序员等资格证书。

所有的从事科研工作的骨干教师和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都无一例外地都为本专业学生教授各种课程或承担相关的教学工作,把科研工作中得到的最新知识融入到课堂和实验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的良性循环的局面。

2、教师科研及获奖情况

立项建设以来教师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1余篇,科研论文130余篇,教改项目5个,科研项目30余项,省级教学名师、校级教学名师、校级教学标兵各1名,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2名,1个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个校级教学团队。

四、教学工作显成效

在“特色专业”的建设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教学工作的建设。

三年多来,在学校的直接领导、支持和关心下,在全系教师的努力下,我们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教学建设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根据学科发展和教学实际情况,对课程体系、教学计划进行了及时地调整、修订;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也不断试验、改革;对教材勤于更新,编写出具有启发性思维、反映科技新成果的新教材;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规范毕业设计程序,巩固和扩大学生实习基地。

1、加强“骨干课程”建设

建设学校的“骨干课程”,建立课程教授负责制和主讲教师负责制,鼓励教授积极承担骨干课程建设,加强了对骨干课程的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教学中采用新教材、新手段的比例有所提高,部分课程实行了双语教学。

2、修订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专业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可操作性是非常重要的。

2006年以来,在原有的专业教学计划的基础上,经过多位专业骨干教师外出调研和任课教师的反复讨论,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培养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了二次较大的修订,每次修订都通过校外专家仔细审查,不断优化,形成了符合专业定位的、科学合理的特色专业教学计划。

3、加强教材实验室建设

大力开展教材建设,主讲教授和其梯队编写、更新了有关教材辅导材料,积极使用国内外精品教材和其它优秀教材,使用近3年出版的新教材的比例超过68%。

两次修订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毕业设计大纲,对2008级按优化的课程体系进行教改试验。

专业建设投入逐年增加,专业实验条件显著改善。

数学实验中心08年获得省数学示范中心建设点,获得省教育厅140万重点建设资金。

该专业实验室拥有先进完全满足教学要求的实验家学设施设备,实施了实验室全天对外开放。

4、重视毕业设计环节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的一个综合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我们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设计工作非常重视,对毕业设计各环节加强管理,细致做好课题选择、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写作、毕设答辩等,各阶段工作都进行得有条不紊。

(1)重视做好毕设的组织。

由系主任对本专业的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动员,宣讲毕业设计的重要性、目标与任务要求,鼓励学生主动落实毕业设计实习单位和课题,同时开展指导教师的遴选和毕业设计课题的选题工作。

(2)指导教师的遴选。

我们严格按照《南京邮电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实施办法》,采取公开条件、自愿报名、教研室推荐、系审查的方式,选派一批具有丰富指导经验的教师担任该专业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

对于合作指导单位首先考察该单位是否具有承担毕业设计指导任务的条件,同时将我院关于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要求告知相关单位,与单位的人事教育部门协作,共同把好指导教师的资质关。

(3)毕设的选题。

在选题过程中贯彻以下几个主要原则:

必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教学要求;结合科研、工程和实验室建设等具体任务;课题难易度适当,既要注重基本能力的训练,又要鼓励学生创新;防止选题与往年重复。

毕业设计课题的确定由师生之间进行双向选择完成。

鼓励学生自己找课题,自己联系到相关的单位进行毕业设计,但答辩原则上在学校进行,严把质量关。

经选择后确定的大多毕业设计数课题与科研、实验、工程或科技开发有关。

5、专项经费投入及使用

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国家财政厅、省教育厅和学校对本专业的建设给予相当的重视和投入,2006至2009共计投入280万元用于本专业及其支撑实验室的建设,其中直接为本专业建设的贡献约120万元,大大改善了教学环境和实验设备。

6、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本专业有相对稳定的学生实践教学基地:

中国电信南京分公司、工信部电科院第十四研究所、江苏移动公司、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依迪科发展有限公司、江苏省电信器材工业公司、无锡电信公司、南大苏富特等单位,为学生的生产实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五、人才培养结硕果

近年来本专业在学生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主要表现为:

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工作,注重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在日常教学中,特别强调基础教学,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日常教学中,并为学生创造实践学习的机会。

1、加强素质教育

(1)重视学生的党建工作。

在学生中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利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增强政治理论学习的自觉性。

通过业余党校和党章学习小组,加强同学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学习和理解,加强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

(2)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在对学生的日常教学、生活的管理中,强调诚信的行为准则。

通过多种形式的演讲和讨论,是学生明白,诚信是将来进入社会、立足社会的根本所在。

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特别是在考试、实验和毕业设计等环节中,注重将诚信原则落到实处。

(3)提高人文素质。

针对工科学生专业面比较窄、社会人文知识和底气不足的特点,我们采取多种措施,如举行各种文娱、文学、美术、历史等讲座,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文艺、体育活动和竞赛,多次取得十分良好的成绩。

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着力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水平,培养学生丰满的立体人格。

(4)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

我们认为,不仅要善于动脑,而且更要善于动手,这是工科学生的一项基本功。

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方面,除了课程的实验课和集中性的实践教学环节外,我们还加强平时的实践教育,提高激发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热情,使学生通过亲手进行的专业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深刻理解,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我们非常重视学生科协工作的开展,注重学生介入教师的科研活动,注意积极辅导、创造机会让学生参加各种有关专业实践的竞赛项目。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不仅在各种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且还调动了更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学生毕业后在就业求职中的优势所在。

2、强调基础、鼓励创新

在信息领域,基础研究和创新思维是其发展的源动力,因此对学生强调基础教学、鼓励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等重要的。

(1)强调基础。

要求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主要精力放在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上,不必要过多地纠缠于琐碎的技术细节。

(2)鼓励创新。

要求在各项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积极性。

鼓励、指导和创造条件使更多的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参加各种级别的科技竞赛和创新活动。

学生有自己的科协组织,吸收不少同学进行课外科技活动。

系里配备专职的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各种课外科技活动和科技竞赛。

(3)增加实践学习的机会。

3、人才培养成果

(1)重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学生中中共党员占学生数13.71%(其中05级19%,06级24%,07级3.4%.08级5.1%);有3名学生获得江苏省“三好学生”等省级荣誉称号,40%以上的学生获得过各类奖学金;英语四级平均通过率85.36%,六级平均通过率51.08%;计算机二级平均通过率44.26%,三级平均通过率49.30%。

(2)研究生录取率:

2006~2009年毕业生中平均20%以上学生考取研究生,其中有多名考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大和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生,近两年每年保送北大免试直读博士研究生2名。

(3)在2006~2008年毕业生中,一次性就业率平均已平均高于98%。

六、全方位加强教学管理

我们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中心目标,严格按照学院和系里的一系列规章制度,进行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管理,做到凡事有章可依。

教学管理包含了教师工作管理、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管理、教学档案管理、实验室管理和教学质量管理等部分,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规章制度,做到凡事有章可依。

(1)教师教学工作管理。

学院制定了教师工作手册和其它一系列的教学管理文件,对教师在德、能、勤、绩各方面提出了要求,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2)学生考核管理。

要求任课教师保证考卷的适当水准,保持考试难度的相对平稳性。

考试中严格考试纪律,考后认真批改试卷,网上登录和公布成绩,同时给出各门课的教学小结和考试分析。

最后做好所教课程的教学小结。

(3)学生日常管理。

学生班级配有专职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

辅导员还经常与分管教学的人员及任课教师及时勾通情况,以确保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

(4)教学档案管理。

对各门课程,任课教师必须完成授课进度表、教学工作日志、教学记分册、考试试卷(含评分标准)及其答案、成绩单、期终课程小结、试卷分析等教学文件。

系档案资料室分门别类保存所有的这些教学档案,以便老师们参考、分析和借鉴已有的教学经验。

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实验报告等分类存档,以便老师、学生查阅参考。

对于教学计划以及教学过程的局部变更都履行相应的手续,保留相应的申请和批文。

(5)实验室管理。

每个实验室均有各自的管理条例,并有专人管理,负责实验设备、器材的维护管理以及日常的实验室工作。

每个实验室建立专门的固定资产账目和设备借出的记录。

除了各实验室以外,系里还保存了所有实验室的设备资产账目表。

(6)教学质量监督。

学院成立了教学质量督察监控小组,负责检查全院的教学工作质量,经常到系里来抽查。

系里相应的教学质量监控由系学术委员会负责,充分利用教师授课测评、排序系统对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把关,以保证教学秩序、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工作当中或学期课程结束以后,经常召开学生座谈会,征求学生对该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意见和建议。

一方面将此意见作为考核教师工作的依据之一,另一方面还将此意见反馈给教师,以期今后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系领导实行不定期地听课制度,填写听课记录,解决平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

系里还成立了考务组,在期中、期末考试时负责整个考试过程的正常进行。

通过近年的“信息与计算科学”特色专业建设,进一步优化了信息与计算科学,提升了专业建设水平,提高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效益和社会竞争力,为江苏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努力。

虽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基本目标已经达到了,但是,这仅仅是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况且还要向建立“品牌专业”的方向争取和努力。

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师资队伍中高层次年轻人才较少,缺乏高水平领军专家。

2.一些骨干课程建设尚缺乏经验。

3.专业建设的教学质量监测和保证体系还有待完善。

4.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经验和力度还不够。

为了信息与计算科学的进一步建设,尚有更多、更深入、更细致和更艰巨的工作要在今后的长期的专业的建设中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