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综合4.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777528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史综合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国古代史综合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国古代史综合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国古代史综合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国古代史综合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中国古代史综合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中国古代史综合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中国古代史综合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中国古代史综合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中国古代史综合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中国古代史综合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中国古代史综合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中国古代史综合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中国古代史综合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中国古代史综合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中国古代史综合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中国古代史综合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综合4.docx

《中国古代史综合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史综合4.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古代史综合4.docx

中国古代史综合4

题组三

一、选择题

1.(07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我国古代科技使西方“望尘莫及”并“改变了世界面貌”的有()

①造纸术②印刷术③地动仪④指南针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C

2.(07苏锡常镇四市教学调查)下列具有监察职能的地方官职或机构是()

A.秦朝的御史大夫B.唐朝的吏部

C.元朝的御史台D.明朝的提刑按察使司

答案D

3.(07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要证明春节、端午节、重阳节等节日最早出自某个国家,最有说服力的是()

A.历史文献记载B.政府发表的声明

C.联合国机构的认定D.网络投票的统计

答案A

4.(07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

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中国科技成就集中于()

A.西汉时期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

答案C

5.(07南京高三调研考试)下列文物在黄河流域出土的是()

A.嵌错赏功宴乐铜壶B.曾侯乙墓编钟C.秦始皇陵兵马俑D.东汉说唱俑

答案C

6.(07南京高三调研考试)在我国封建社会,最有利于推动农业商品化的措施是()

A.开征茶税B.推行市易法C.实行赋役征银D.发展互市贸易

答案C

7.(07广东广州)“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

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

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

”(《礼记·大传》)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

答案B

8.(07南通四县市高三联考)右图是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会徽中的“京”字的字体在全国统一使用始于()

A.商朝B.秦朝

C.西汉D.魏晋南北朝

答案B

(07江西省九所重点中学高三联考)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

回答9~10题。

9.下图的四幅作品中,展示了唐朝怀素书法风格的是()

ABCD

答案B

10.中华文明对朝鲜、日本等国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建筑B.历法C.农学D.儒学

答案D

11.(07江西省九所重点中学高三联考)下列历史事件中,体现民族友好交往的是()

A.葵丘会盟B.靖康之变C.绍兴和议D.长庆会盟

答案D

12.下列历史现象中体现了印度文化对中华文明产生影响的是()

①白马寺的建造②敦煌莫高窟的修建③山西应县发现的佛经总集《契丹藏》④四川成都出土铜壶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

答案C

13.(06青岛市高三年级调研)我国古代中央政权对西部地区的管理和开发,率先考虑的问题大多是()

A.推行和亲政策B.推行垦荒屯田C.设置管辖机构D.发展民族经济

答案C

14.(06石家庄市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下列捍卫了中华民族利益的是()

①郾城大捷②台州九捷③雅克萨之战④澎湖之战

A.①②③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④

答案C

15.(06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从下列三幅图中,能够获取的共同历史信息有()

图一图二图三

①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富于智慧和创造力②反映了中外文化的交流③反映了当时繁重的徭役

④三项成就气势恢宏,闻名中外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C

16.(06潍坊市高三统一考试)中国古代文化善于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成果。

以下诗句反映这一特点的是()

A.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B.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D.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7.(07南昌调研)图片上的历史是形象而生动的。

观察下列三幅图片,回答相关历史问题。

图一礼佛图图二云冈第20窟大佛图三莫高窟彩塑

(1)判断上述图片产生的历史时期,反映了怎样的历史文化现象?

(2)分析上述历史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答案

(1)图一、图二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图三产生于隋唐时期。

当时佛教盛行;与佛教相关的文化艺术得到发展;中国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兼容。

(2)原因:

长期战乱,社会动荡;各民族、中外间的交往;统治者对佛教的提倡和支持。

影响:

麻痹了人民的思想和斗志;大修塔寺,劳民伤财,加重了人民负担;寺院经济得到发展;促使反佛教思想产生;影响了建筑、石窟等的发展。

18.(07南京调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初,汉两将军(指卫青、霍去病)大出围单于,所杀虏八九万,而汉士卒物故(死)亦数万,汉马死者十余万。

匈奴虽病(一蹶不振)远去,而汉亦马少,无以复往。

……兵连而不解,天下苦其劳,而干戈日滋。

——《史记》

材料二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春正月,呼韩邪单于复入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

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

……王昭君号宁胡阏氏,生一男……(昭君和亲后)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

——《汉书》

材料三(鞑靼部)衣用全无,毡裘不奈夏热,段(通“缎”)布难得。

生锅破坏,百计补漏用之,不得已,至以皮囊贮水煮肉为食。

……每次攻城陷堡,先行掳掠,以得锅为奇货。

材料四(俺答汗多次派人向明朝要求通贡互市,直至隆庆五年,双方才达成协议。

)(俺答汗)事朝廷甚谨。

部下卒有掠夺边氓者,必罚治之,且稽首谢罪……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

……九边(明朝中央政府与蒙古族的交界地区)生齿日繁,守备日固,田野日辟,商贾日通。

——《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试分别概述汉武帝及汉元帝对匈奴的政策,并作简要评述。

(2)根据材料三、四,概述明朝与蒙古族鞑靼部的关系及其影响。

(3)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答案

(1)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对匈奴采取军事反攻(反击)政策。

维护了边地安宁,对匈奴反攻是正确的;但长期多次用兵,也使汉匈两族人民饱受战争之苦。

汉元帝时实行“和亲”政策。

密切了汉匈关系,是正确的。

(2)明初,双方多次战争,蒙古族人民生活困苦,也给明朝边民带来巨大灾难。

经俺答汗多次要求,双方和好,使双方军民安居乐业。

(或通贡互市,使双边贸易兴旺)

(3)加强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民族融合;减少和消除民族间的纷争;即使战争不可避免时,也应适可而止,为政者切不可穷兵黩武。

19.(07南通联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两税法规定:

一、量出制入,中央根据财政支出确定全国总税额,摊派各地征收。

二、不分主户客户,一律在现居地立户籍,根据资产定出户等,确立应纳户税税额;根据田亩多少征收地税。

租庸调和一切杂税全部废除,没有固定住处的商人,于所在州县按照收入的三十分之一纳税。

材料二免役法:

即把差役变为雇役。

过去当差役的人根据户等高下出钱,称“免役钱”;过去不当差的官户、坊郭户(城市居民)、女户、寺观等也要出钱,称“助役钱”,……官府将征得之钱雇人当差。

材料三1581年,张居正实行的“一条鞭法”规定:

统一役法,并部分地“摊丁入地”。

把原来的里甲、均徭、杂税合并为一。

不再区别银差、力役,一律征银,由政府雇人应役。

一般民人不再亲自出力役。

役银按照丁数和田粮来出,即把丁役部分地摊到土地里征收。

……田赋征银。

……赋役银由地方官直接征收

材料四清朝统治者变通了丁银的征收法。

其办法是把丁银全部摊入地亩中征收。

大多数地区以府或县为单位,把康熙五十年应征的丁银总额,按亩分摊到田赋中去。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四分别概括封建统治者采取减轻农民负担的措施。

(2)从材料一到材料四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变化的什么趋势?

答案

(1)根据财产和土地多少征税,贵族、官僚、商人都要纳税;征收免役钱、助役钱;把丁役部分地摊到土地里,一律征银;把丁银全部摊入地亩中征收。

(2)人头税逐步减轻,直到废除,形式从实物到货币,内容从繁多到单一。

第三部分创新预测题精选

题组一

一、选择题

从汉朝到明朝,我国一直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

到了明末清初,我国的统治阶级开始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回答1~3题。

1.右图(1995年国家发行的“张骞出使西域”纪念币)形象地说明了张骞开通丝绸之路的情景。

对张骞出使西域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开辟了中西交通的新纪元

B.促进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的经济文化交流

C.此后,中国的造纸术、铸铁术、井渠法等先后西传

D.使中国与欧洲开始有了直接的政治往来“张骞出使西域”纪念币

答案D

2.2007年12月,沉睡在海底800多年的南宋古船“南海一号”经过中国水下考古队的努力开始整体浮出水面。

下面相关人员对此次打捞工作及沉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研究我国古代造船工艺、航海技术等提供了典型标本

B.对于解开海上丝绸之路的诸多秘密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C.此船可能是经过当时新修的会通河,然后入海向东南亚航行的

D.沉船上可能装有指南针、瓷器、茶叶等

答案C

3.右图是欧洲传教士卫匡国于1655年画的《北京地图》,当时()

A.清政府允许西方传教士来到北京

B.清政府禁止传教士在北京传教

C.郑成功已驱逐荷兰殖民者并收复台湾

D.清政府取得了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胜利

答案A

蒙古族和满族在中国历史上都建立过统一的王朝,并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回答4~5题。

4.元朝建立后,中原汉学者许衡给元世祖上疏指出:

“……考之前代,北方之有中夏者,必行汉法乃可长久。

故后魏、辽、金历年最多,他不能者,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然可考。

”材料中“行汉法”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最重要意义是()

A.加速了蒙古族的封建化B.加强了对汉族的管理

C.促进了中国的民族融合D.维护了元朝的统治

答案C

5.清朝前期,中央政府有效地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下列史实发生在康熙帝时期的有()

①设立伊犁将军②平定三藩之乱③设立台湾府④设置驻藏大臣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答案B

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

回答6~8题。

6.在下列少数民族首领中,最早对开发蒙古高原作出过重大贡献的是()

A.冒顿单于 B.呼韩邪单于

C.骨力裴罗D.耶律阿保机

答案A

7.下列属于松赞干布的贡献的有()

①统一青藏高原②创制吐蕃文字③仿唐制设置各级官府④实行猛安谋克制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答案D

8.满族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包括()

①平定噶尔丹、大小和卓的叛乱②开始在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③平定三藩之乱④进军台湾,设置台湾府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B

9.下列赋税制度改革中,有利于推动农业商品化的有()

①唐政府征收茶税②北宋政府实行方田均税法③明政府推行一条鞭法④清朝实行地丁银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③④

答案D

10.下列科技成就中和元朝天文学家郭守敬有关的是()

①撰写《梦溪笔谈》一书②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观测仪器③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

④主持编写《授时历》⑤创制的“十二气历”有利于农事安排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⑤

答案B

11.清初,奖励垦荒,宣布原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的人所有和实行“摊丁入亩”,它们的共同作用从根本上讲()

A.调整生产关系B.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C.加强经济掠夺D.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答案A

12.我国古代就关注过民生问题,下列制度客观上能体现民生思想的是()

①募兵制②租庸调制③募役法④更名田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A

1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鸡鸣驿是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古驿站,在古代起着相当于现代邮局和军事基地的双重作用。

其主要职责是传递消息和发放官文。

这种邮驿传递制度开始于()

A.商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朝D.元朝

答案A鸡鸣驿

14.在古代中原地区开始大量使用右图所示汲水工具的时期,我国经济

生活发展的情况是()

A.胡麻传入中原地区

B.今天湖北一带的古代居民已经发明了馒头桔槔汲水

C.牛耕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

D.政府为了增加收入开始向农民征收茶税

答案C

15.清朝对新疆南部统治的巩固是在()

A.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后B.康熙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后

C.土尔扈特回归祖国后D.乾隆帝平定回部贵族叛乱后

答案D

16.京剧深受人们喜爱的根本原因是()

A.产生在全国政治文化中心B.融合并吸收多剧种和曲调的优点

C.广大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D.其他剧种的衰落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一不朝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者,则六师

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二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

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

省”……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经世大典叙录·官制》

(1)材料一中的政治制度在历史上曾起到过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的政治制度与材料一中的政治制度主要有什么不同?

(3)材料三中的政治制度建立的依据是什么?

引用材料中的话予以说明。

并进而说明材料二、三中两种政治

制度的联系及三种政治制度依次递进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

答案

(1)早期巩固了周朝统治,扩大了疆域;周王室衰微时,地方诸侯国借机发展自己的势力,从而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

(2)废除诸侯国,设郡县,郡守和县的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

(3)依据:

“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

联系:

行省制度是对郡县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趋势:

反映出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历史发展趋势。

18.依据下述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我国加快了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要求各地尽快把民间的戏曲、杂耍、社火、民俗、饮食、节日庆典形式等,进行统计上报,筛选出有意义的项目,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

这是一个有长远意义的应该十分重视的活动。

我国民间的戏曲、杂耍、社火、民俗、饮食、节日庆典形式是在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

请举例说明,宋元时期,城市市民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民间艺术形式。

为什么这时期民间艺术繁荣兴盛?

答案

(1)史实:

宋元时期,我国民间艺术多姿多彩,大都市里(宋京师开封、元大都北京)有专门说书、杂耍的娱乐场所,有以此为业的艺人;官宦人家有玩蹴鞠(中国古代足球)的;过节过年有焰火、灯谜、高跷、旱船等民间社火形式;元朝时,戏曲杂剧已经繁盛一时,剧作家人才辈出,著名的有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等人。

(2)繁荣兴盛的原因:

封建社会经济发展到又一个高峰;城市手工业和商业有很大发展;城市市民人数增加,追求文化生活;世俗文化发展,民间艺术活跃;社会分工更细,城市艺人成为一门专业;各民族交往频繁;中外文化交流顺畅。

题组二

一、选择题

2007年10月24日,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顺利升空,标志着中国的探月工程进入新阶段,更引起了人们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回顾。

回答1~3题。

1.中国古代科技在汉朝和宋朝有突出成就,下列关于两朝共同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B.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C.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D.重农政策得到改变

答案D

2.明清时期,西方文化传入,中国科学技术在吸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有了长足的发展。

下列科技著作中介绍了西方水利成果的是()

A.《本草纲目》B.《农政全书》C.《徐霞客游记》D.《天工开物》

答案B

3.明清时期,我国科技文化逐渐落后于世界,与世界近代化擦肩而过,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

A.文化专制阻碍科技和思想的自由发展B.闭关锁国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D.自然经济一直占统治地位

答案D

4.第29奥运会主会场——“鸟巢”不仅闪耀着当代建筑科技创新的光辉,也传承着传统建筑文化的深厚内涵,下列关于中国传统建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隋朝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奇巧固护,甲于天下”

B.唐代长安城有市、有坊,坊市分开

C.辽代建造的卢沟桥,以坚固实用和美丽壮观而闻名

D.明朝北京城布局精巧,城分三重

答案C

5.现代火箭推进技术的基本原理源于中国火箭的发明。

中国的火箭开始出现于()

A.唐朝B.南宋C.西汉D.明朝

答案A

6.宋代史书记载: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宋代的航海完全依靠指南针来辨别方向B.我国劳动人民最早知道了磁针指南的作用

C.指南针在宋代用于航海事业,但只起辅助作用D.指南针是我国古代水手最早发明的

答案C

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对中国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回答7~8题。

7.“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这反映了哪一宗教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A.佛教B.道教C.天主教D.伊斯兰教

答案A

8.16世纪后期,西方一些传教士来华。

下列对其活动评价不正确的是()

A.宣传了西方科学知识B.借机干涉中国内政

C.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D.为中国科技发展注入新的生机

答案B

9.春秋时期,晋国有个大力士,名牛,字子耕;孔丘的弟子中,司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

这些人名的出现反映了春秋时期()

A.牛已经成为人们崇拜的图腾B.人们希望自己能得到牛神庇护

C.牛耕的使用和推广D.父母希望子女像牛那样高贵

答案C

10.某课题组在探究“古代商业的发展”过程中,搜集了下列信息。

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市场开始形成

B.魏晋时期由于民族融合,商品经济十分活跃

C.唐代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

D.明清时期江浙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工商业市镇

答案B

11.某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想了解马陵之战以后,临淄手工业发展的情况,你会向他推荐哪一本书()

A.《齐民要术》B.《梦溪笔谈》C.《天工开物》D.《考工记》

答案D

12.在中国古代产生了许多艺术瑰宝。

下列艺术成就中,哪一个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

A.兵马俑B.敦煌莫高窟C.长城D.《清明上河图》

答案B

13.下列两幅图反映了我国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实行的政治制度,两者的共同点是()

①都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②加强了中央集权③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④对当今地方行政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A.①②B.③④C.①D.①④

答案C

14.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监察制度也日益成熟,下列官职中不具备监察职能的是()

A.御史大夫B.枢密院C.通判D.御史台

答案B

15.下列诗句,能够表现出两宋时期文人们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是()

A.“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B.“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C.“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

D.“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答案C

 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官吏的考核是古代社会出现一些封建盛世的主要原因。

回答16~17题。

16.汉武帝元封初年,“废诸郡监察御史”,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置官员一人,代表中央,巡行郡县,“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

这种地方官当时的名称是()

A.郡守B.知州C.刺史D.御史大夫

答案C

17.为了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出更多更好的懂法治国人才,在科举考试中设立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的是()

A.唐太宗B.武则天C.宋神宗D.朱元璋

答案C

18.下列封建时代的施政措施中,体现了统治者关注民生,以民为本思想的是()

①隋炀帝下令营建东都洛阳②唐太宗轻徭薄赋,劝课农桑③明太祖推广植棉④雍正帝实行“改土归流”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②③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9.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1000年,中国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所占的比例约达50%~70%,公元1000年后的宋元时期的几项重大发明对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又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但自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1)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为什么能长期领先于世界?

(2)宋元时期对世界文明和进步产生重要影响的发明有哪些?

答案

(1)①中国最早建立封建制度,是当时社会制度最先进的国家。

②统一是历史的主流,社会相对稳定。

③国家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各民族互相学习,共同创造了古代文化,也能不断吸取外来先进文化提高自己。

④中国农业、手工业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推动了科技发展。

⑤同时,也离不开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创造。

(2)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成为“新教的工具”;指南针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由此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火药则“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

这三大发明预告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