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同步练习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77795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皇帝的新装》同步练习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皇帝的新装》同步练习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皇帝的新装》同步练习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皇帝的新装》同步练习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皇帝的新装》同步练习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皇帝的新装》同步练习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皇帝的新装》同步练习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皇帝的新装》同步练习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皇帝的新装》同步练习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皇帝的新装》同步练习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皇帝的新装》同步练习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皇帝的新装》同步练习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皇帝的新装》同步练习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皇帝的新装》同步练习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皇帝的新装》同步练习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皇帝的新装》同步练习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皇帝的新装》同步练习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皇帝的新装》同步练习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皇帝的新装》同步练习1.docx

《《皇帝的新装》同步练习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皇帝的新装》同步练习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皇帝的新装》同步练习1.docx

《皇帝的新装》同步练习1

《皇帝的新装》同步练习

第一课时

基础知识达标

自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滑稽()陛下()炫耀()骇人听闻()随声附和()

2.解释下列词语。

(1)骇人听闻:

(2)不可救药:

(3)随声附和:

(4)盖世无双:

3.选词填空。

(1)仍然觉得先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_____(A.合适B.妥当;C稳当)。

(2)皇帝亲自带着一群最________(A.高贵;B.高雅;C.富贵)的骑士们来了。

(3)大家也都渴望借这个机会________(A.考验;B.检验;C.测验)一下:

他们的邻人究竟有多么笨,或者有多么傻。

(4)这些衣服________(A.轻盈;B.柔软;C.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

课堂探究

重点难点探究

(一)典型例题

探究点一:

理解文章写作顺序

例题1:

本文以什么为线,按什么顺序展开情节,表现中心思想的?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线索及顺序的把握。

文章的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空间和地点的转移为顺序,本文是时间顺序。

线索是叙事性文章中贯穿整个情节发展的脉络,它把作品中各个事件联成一个整体,表现形式可以是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或某一贯穿始终的事物,本文是以事物贯穿始终。

答案:

本文是以“新装”为线索,按时间顺序,以皇帝为中心人物来展开情节,表现中心思想的。

点拨:

理清文章思路,从文章的情节入手分析。

探究点二:

理解内容

例题2:

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从皇帝到老百姓都不敢说自己根本看不见它,这是为什么?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首先要通读文章,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结合文章中心来回答。

答案:

说“看不见”是一句真话,但敢于说真话就是“不称职”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在这样的威压之下,从皇帝到大臣,到朝廷大小官员,谁都不敢说真话,都自欺欺人。

点拨:

从文章的背景和“新装”的特性入手分析。

(二)探究问题

问题一: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请按照“爱新装——做新装——穿新装——展新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问题二:

研读课文,回答问题。

2.课文怎么写皇帝爱新装的?

3.第一段写皇帝爱新装的目的是什么?

 

4.两个骗子用什么手段取得了皇帝的信任?

5.帝派了诚实的老大臣去看织布,老大臣看到了什么?

他为什么不敢说真话?

6.皇帝又派了另外一位诚实的官员去看织布,这位诚实的官员看到了什么?

他为什么不敢说真话?

7.皇帝在随员陪同下亲自来看织布,他看到了什么?

皇帝为什么也不敢说真话?

从课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问题的语句。

 

8.跟着皇帝来的全体随员怎么评价骗子织的衣料?

他们提出了什么建议?

  

9.皇帝穿着“新装”开始游行,老百姓为什么不敢说真话?

  

10.最后是是谁说出了真相?

为什么?

问题二:

再读课文,分析人物。

11.那些大臣们又是些什么样的人,从课文找出语句来分析。

 

12.课文中的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请以下面格式填写。

皇帝是一个____________的皇帝,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皇帝是一个____________的皇帝,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皇帝是一个____________的皇帝,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达标训练

1.下边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头衔(xián)钦差(qīn)陛下(bì)

B.称职(chènɡ)爵位(jué)附和(hè)

C.御聘(pìn)炫耀(xuàn)称赞(chēnɡ) 

D.滑稽(jī)圈定(quān)头衔(xián)

2.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呈报(报告上级)   华盖(美丽的)

B.称职(相称,能力能够担任)  不可救药(用药治疗)

C.御聘(驾车)   精致:

精巧细致。

D.陛下(宫殿的台阶)   赏赐(上级给下级或长辈给晚辈)

3.下面几句话应依次填入的一项词语是()

(1)这两个骗子说,他们能织出人类所能想到的最__________的布。

 (要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

(2)“这布是__________的!

精致的!

”大臣们都附和着。

(3)这样,皇帝就在那个__________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

A.美丽 富丽 华丽 B.美丽 华丽 富丽

C.华丽 美丽 富丽 D.华丽 富丽 美丽

4.下列语句中,标点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的老天爷!

”他想:

“难道我是愚蠢的吗……”

B.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他也不喜欢乘着马车逛公园——除非是为了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C.最后,他们齐声说:

“请看——新衣服缝好了。

D.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

“皇帝在更衣室里”。

(二)精段阅读

阅读课文“许多年前……他们的邻人究竟有多笨,有多傻”,回答下面问题。

5.用一句话概括第一段的内容。

6.第一段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皇帝的什么性格特点?

7.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8.课题是皇帝的新装,这件新装有何特点?

9.皇帝想穿上新装的目的和老百姓想看新装的目的相同吗?

为什么?

课后能力通

(一)能力拓展提升

鹰和鼹鼠

俄·克雷洛夫

轻视从下面来的忠告是愚蠢的,首先应该考虑他们提出的是怎样的忠告。

鹰王和它的鹰后是从遥远的地方来到远离人类的森林。

它们打算在密林深处定居下来;于是挑选了棵高大的枝繁叶茂的橡树,就在最高的一根树枝上开始筑巢,打算夏天在这儿孵养小鹰。

鼹鼠听到这些消息,大着胆子来警告鹰王。

“这棵橡树,”它说,“可不是安全的住所,它的根几乎烂光了,随时都有倒掉的危险,最好不要在这儿居住。

嘿,可不是怪乎!

老鹰需要借重鼹鼠的见识?

那躲在洞里的鼹鼠!

难道它否认老鹰的眼睛是锐利的吗?

这鼹鼠是什么东西,它竟胆敢干涉鸟大王的事情?

鹰王不跟鼹鼠多啰嗦,它瞧不起这样的劝告。

它立刻动手筑巢,当天全家就搬进去了。

该是鹰后停止漫游的时候啦。

一切都很顺利,生出来的小鹰都是可爱的小家伙。

可是,一天早晨太阳正升起来的时候,鹰王打猎完了,带着一家子的丰盛的早餐,从天空的高处飞回家来时,它看见它的那棵橡树已倒掉了,它的鹰后,它的子女,都已经摔死了。

啊,惨重的是鹰王的悲愤。

“我多么不幸啊,”它哭道,“因为我把最好的忠告当做耳边风,命运就对我的骄傲给以这样严厉的惩罚。

我从来不曾料到一只鼹鼠的警告竟会是这样千真万确的,这岂不是怪事吗?

“因为你瞧不起我,”谦恭的鼹鼠答道,“你不肯想一想,我就在地底下打洞。

因此一定和树根非常接近,树根的好坏谁也没有我知道得更清楚的了。

10.就本文的内容而言,谁“轻视来自下面的忠告”,“下面的忠告”指的是什么?

11.找出文中直接的心理描写,在下面打上横线,并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老鹰的哪些心理活动?

12.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将下列句子改写成不带问号的句子。

(2分)

⑴难道它否认老鹰的眼睛是锐利的吗?

⑵这鼹鼠是什么东西,它竟胆敢干涉鸟大王的事情?

13.从文中找出作者直接发表议论的文字,并说说这种议论的作用。

14.“我就在地底下打洞。

因此一定和树根非常接近,树根的好坏谁也没有我知道得更清楚的了。

”想一想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二)挑战自我潜能

15.后来,一个小孩子最先说出了真话,紧接着老百姓也都说真话了,而皇帝和他的内臣们仍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

作者这样写,你是怎样理解的?

16.说真话需要勇气,有时还要付出代价,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会怎样做?

试结合生活经验,讨论有关说真话的问题。

第二课时

基础知识达标

自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更()称()圈()

()()()

2.下面词语书写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妥当狡猾勋章忙忙禄禄

B.裁缝抱酬测验    不可救药

C.后裙 骄傲  精致  害人听闻

D.辨别 赏赐  愚蠢  随声附和

3.文学常识 

(1)《皇帝的新装》的体裁是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是__________人,著名的__________作家。

(2)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常通过丰富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4.判断正误 

(1)《皇帝的新装》以皇帝爱新装为线索,以皇帝为中心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    ) 

(2)“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这句话在文中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作用。

(    )

(3)文中写皇帝与他的亲信三次察看骗子织布的情景,展现了整个宫廷的愚蠢和虚伪。

(    ) 

(4)故事的结局是让一个小孩子说出真话,是要说明小孩子比大人要聪明,能够看出事情真相。

(   ) 

课堂探究

重点难点探究

(一)典型例题

探究点一:

分析童话的现实意义。

例题1:

这场骗局是由一个小孩说出真相,这说明了什么?

解析:

本题考查对童话的现实意义的理解。

要从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写作目的上理解,结合文章中心来回答。

答案:

在这样一个谎言充塞、欺骗成风的世界里,作者让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喊出了“天真的声音”,讲出了谁也不敢说出的真相,使得“新装”顿时失去神奇的作用,增强了童话的神奇色彩和作品的现实意义。

点拨:

从作者的写作目的入手分析。

探究点二:

分析描写方法及作用

例题2:

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

解析:

此题考查描写方法及作用,常见描写方法有:

外貌、语言、神态、心理描写等,其作用是为了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突出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品质。

此处是动作描写,简练传神的动作描写有助于刻画人物,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答案:

动作描写。

句中的“转了转”“扭了扭”这一传神的动作,把皇帝试穿新衣时的丑态暴露无遗,突出了皇帝自欺欺人的性格特点。

点拨:

抓住“转了转”“扭了扭”这一传神的动作分析。

(二)探究问题

问题一:

研读课文,归纳主题。

1.文中的两个骗子的骗术并不高明,却骗了许多人,皇帝、老大臣、官员、以及老百姓为什么会上当受骗呢?

而只有一个孩子会说出了真话?

2.在这个并不高明的骗术前,说出真话并不难,一个孩子就能说出。

那为什么那些成人、身居要职的人反而不能呢?

作者想批判什么、讽刺了什么、呼唤什么呢?

 问题二:

品读课文,分析方法。

3.通读课文,分别找出运用对比、心理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4.分析夸张方法。

 

(1)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人们提到他,总是说:

“皇上在更衣室里。

” 

这段话用了什么修辞?

有什么表达效果?

5.分析“心理描写”手法。

阅读下面描写皇帝心理活动的句子,研讨括号里的问题。

(1)“我倒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

”皇帝想。

不过,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

(皇帝为什么会“感到不大自然”?

) 

 

(2)“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

这可骇人听闻了。

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

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

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

”“哎呀,真是美极了!

”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皇帝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完全不同,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 

 (3)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

“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皇帝已经感觉到老百姓说的话是真的,为什么反而“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 

四、当堂达标训练

(一)基础达标

1.下边加点字的音、形、义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忙碌(lù)御聘:

皇帝请的(人)

B.滑稽(jī)骇人听闻:

震惊。

C.爵士(jiáo)盖世无双:

没有第二个(能够相比)

D.花盖(huā)荒唐:

(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2.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1)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

(   ) 

(2)难道我是愚蠢的吗?

(    ) 

(3)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    ) 

3.这篇童话的中心意思是(  )

A.指责了两个骗子的卑劣行径,他们利用人们的信任骗取他人财物。

B.讽刺了皇帝图漂亮,求虚荣,反而被骗得赤裸裸地大出其丑。

C.揭露了封建皇帝、大臣们的贪婪、愚蠢、昏庸、腐朽的本质,歌颂了儿童的天真无邪。

D.指明了只有无私欲、无邪念的人才能说真话,讽刺了那些自欺欺人的人们,剥下了他们虚伪的面纱。

4.“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

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

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

”关于这段文字,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真是”、“真”、“多么”都是在强调衣服的漂亮,三个感叹句连用,又表达人们的赞美之情,人们由衷地被新衣的魅力所折服。

B.盛赞的新装并不存在,但却为了证明自己并不是愚蠢的和不可救药的人而自欺欺人。

C.上述语言更暴露了人的荒唐、虚伪透顶,揭露了社会的丑态。

D.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如此称赞新衣的。

(二)精段阅读

阅读课文“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并授予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回答问题。

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

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

皇帝赐给骗子“御聘织师”的头衔,封他们为爵士,

5.下面句子中横线上应依次填写的词语是(   )

“这布是____的!

____的!

_____的!

”每人都随声附和着。

A.精致   美丽   无双   B.美丽   精细   无双

C.华丽   精致   无双   D.精细   华丽   无双

6.这段文字对皇帝的描写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

由此可看出皇帝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7.“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

”“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

”这是两个_____句。

这两个句子表现了皇帝怎样的心理?

8.皇帝其实什么也没看见,但他却说:

“真是美极了”,“我十分满意”。

这揭示了皇帝怎样的性格特性?

“真是美极了”,“我十分满意”加点字能否去掉,原因是什么?

9.“每个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中的“每人”具体指的哪些人?

“随声附和”“快乐”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10.所选的三段文字写了皇帝、大臣、官员看到布后的反应,共同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善良的老大臣”、“诚实的官员”这种称呼有什么作用?

三、课后能力通

(一)能力拓展提升

卖火柴的小女孩

A天气冷得可怕。

正在下雪,黑暗的夜幕开始垂了下来。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除夕,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她的衣服又旧又破,脚上穿着一双妈妈的大拖鞋。

她的口袋里装着许多盒火柴,一路上不住口地叫着:

“卖火柴呀,卖火柴呀!

”人们都在买节日的食品和礼物,有谁会理她呢?

  中午了,她一根火柴也没卖掉,谁也没有给她一个铜板。

  她走着走着,在一幢楼房的窗前停下了,室内的情景吸引住了她。

哟,屋里的圣诞树多美呀,那两个孩子手里的糖果纸真漂亮。

  看着人家幸福的情景,小女孩想到了生病的妈妈和死去的奶奶,伤心地哭了。

哭有什么用呢?

小女孩擦干眼泪,继续向前走去。

  “卖火柴呀,卖火柴呀!

叔叔,阿姨,买一些火柴吧!

  可是,人们买完节日礼物,都匆匆地回家去,谁也没有听到她的叫卖声。

雪花落在她金黄色的长头发上,看上去是那么美丽,可谁也没有注意到她。

  小女孩走着走着,一辆马车飞奔过来,她吓得赶快逃开,大拖鞋跑掉了。

马车过去后,她赶紧找鞋。

那是妈妈的拖鞋呀,妈妈还躺在床上呢。

可是,一只找不到了,另一只又被一个男孩当足球踢走了。

小女孩只好光着脚走路,寒冷的雪将她的小脚冻得又红又肿。

  天渐渐黑了,街上的行人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小女孩一个人了。

街边的房子里都亮起了灯光,窗子里还传出了笑声。

食品铺里飘出了烤鹅的香味,小女孩饿得肚子咕咕直叫。

小女孩好想回家,可是没卖掉一根火柴,她拿什么钱去给妈妈买药呢?

  雪越下越大,街上像铺了一层厚厚的白地毯。

  小女孩一整天没吃没喝,实在走不动了,她在一个墙角里坐下来。

她用小手搓着又红又肿的小脚,一会儿,小手也冻僵了。

真冷啊,要是点燃一根小小的火柴,也可以暖暖身子呀。

  她终于抽出了一根火柴,在墙上一擦,哧!

小小的火苗冒了出来。

小女孩把手放在火苗上面,小小的火光多么美丽,多么温暖呀!

她仿佛觉得自己坐在火炉旁,那里面火烧得多旺啊。

小女孩刚想伸出脚暖和一下,火苗熄灭了,火炉不见了,只剩下烧过的火柴梗。

  她又擦了一根,哧!

火苗又窜了出来,发出亮亮的光。

墙被照亮了,变得透明了,她仿佛看见了房间里的东西。

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上面放满了各种各样好吃的东西。

一只烧鹅突然从盘子里跳出来,背上插着刀叉,蹒跚地向她走来。

几只大面包也从桌上跳下来,一个个像士兵一样排着队向她走来。

就在这时,火柴又熄灭了,她面前只剩下一面又黑又冷的墙。

  小女孩舍不得擦火柴了,可她冻得浑身直抖。

她又擦了一根,哧!

一朵光明的火焰花开了出来。

哗!

多么美丽的圣诞树呀,这是她见过的最大最美的圣诞树。

圣诞树上挂着许多彩色的圣诞卡,那上面画有各种各样的美丽图画。

树上还点着几千支蜡烛,一闪一闪地好像星星在向她眨眼问好。

小姑娘把手伸过去,唉,火柴又熄灭了,周围又是一片漆黑。

  小姑娘又擦了一根火柴,她看到一片烛光升了起来,变成了一颗颗明亮的星星。

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上划出一条长长的火丝。

所有的星星也跟着落下来了,就像彩虹一样从天上一直挂到地上。

  小女孩又擦亮一根火柴,火光把四周照得通亮,奶奶在火光中出现了。

奶奶朝着她微笑着,那么温柔,那么慈祥。

  “奶奶——”小女孩激动得热泪盈眶,扑进了奶奶的怀抱。

  “奶奶,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熄灭,你就会不见了!

”小女孩把手里的火柴一根接一根地擦亮,因为她非常想把奶奶留下来。

这些火柴发出强烈的光芒,照得比白天还要亮。

奶奶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美丽和高大。

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

  她们两人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起来了。

她们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的天堂里去,和上帝在一起。

  火柴熄灭了,四周一片漆黑,小姑娘幸福地闭上了眼睛。

  新年早晨,雪停了,风小了,太阳升起来了,照得大地金灿灿的。

大人们来到街上,大家祝贺着新年快乐。

小孩们着新衣,愉快地打着雪仗。

  这时,人们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冻死在墙角,B她脸上放着光彩,嘴边露着微笑。

在她周围撒满一地的火柴梗,小手中还捏着一根火柴。

C“她使自己暖和一下。

”人们说。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是多么光荣的和祖母在一起,走到新的幸福中去。

11.划线句A属于            描写,其表达效果是                         。

12.第(9)段的内容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13.如果把划线句B去掉,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4.说说把小女孩的悲剧安排在除夕夜的表达效果。

15.小女孩第一次划着火柴,“看”到了        ,最终看到的是               ;第二次划着火柴,“看”到了               ,最终看到的是                  ;第三次划着火柴,“看”到了                 ,最终看到的是               ;第四次划着火柴,“看”到了           这样写的目的是                     。

16.谈谈你对最后一段划线C句的理解。

(二)挑战自我潜能

17.想象一下皇帝在举行游行大典时听到老百姓的议论之后的反映,请写下来。

18.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

课文中的皇帝、大臣、骗子的行为都极其荒唐可笑的。

皇帝光着身子试穿新衣,赤身露体的在大街上游行都是极度夸张的,你认为现实中有没有这种情况?

  

参考答案

第一时

二、基础知识达标

1.jībìxuànhàihè2.

(1)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2)病重到无法用药物救治的地步,比喻人或事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3)别人说什么,自己也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4)(才能、功绩等)高出当代之上。

3.

(1)B

(2)A(3)C(4)C

三、课堂探究

 1.第—部分(第1段)写皇帝酷爱新装成癖。

 第二部分(第2—3段)写皇帝决定让骗子们做新装。

 第三部分(第4—22段)写大臣、官员、皇帝看骗子做新装的经过。

 第四部分(第23段至篇末)写皇帝穿上新装举行游行大典,并以一个小孩戳穿新装的骗局结束全文。

2.从治装费用、心思兴趣、换衣次数三个方面极力的夸张皇帝酷爱新装。

 

3.写皇帝爱新装的目的是突出他的昏庸无能、荒唐可笑,也写出皇帝上当受骗的缘由。

 

4.两个骗子,自称是织工,说能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

这就投了皇帝爱新装的癖好。

骗子还说,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美丽,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

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这是最合皇帝心意的。

因为皇帝不仅喜欢穿得漂亮,不问国家大事,而且对他的臣下也极不信任的。

所以,这新装有一举两得的功能,很快骗取了皇帝的信任。

  

5.他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

诚实的老大臣不敢说真话是怕别人说自己不称职,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

 

6.他什么东西也看不出来。

这位诚实的官员不敢说真话也怕别人说自己不称职,是为了保住他的乌纱帽。

7.皇帝也“什么也没有看见”。

皇帝不敢说真话是为了维护最高统治者的尊严或怕别人说自己不称职。

8.他们说:

“哎呀!

真是美极了!

”“这布是华丽的!

精致的!

无双的!

”他们建议皇帝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着这衣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

 

9.怕招来杀身之祸或怕别人知道自己太愚蠢。

 

10.小孩子。

因为小孩子天真烂漫,无私无畏。

  

11.大臣们都是些虚伪狡诈、自欺欺人的人。

他们明明看不见衣料,却极大称赞布料的美,并抢着向皇帝介绍衣料如何美。

称赞皇帝的新装多么合身,多么好看,多么贵重。

12.⑴“一个虚伪愚蠢的皇帝”,他听信骗子的谎话,赤身裸体去参加隆重的游行大典。

当小孩说出真相后他仍然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把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⑵“一个昏庸的皇帝”,他身为皇帝,不去管理国家大事,不去关心臣民百姓,而是整天呆在更衣室里,可见他是个昏君。

⑶“一个无能的皇帝”。

他认为最诚实的、很有理智的、最称职的老大臣,却向他说假话,作假汇报,他连自己身边的最信任的大臣都没有认清,这说明他是十分无能的。

⑷“一个不称职的皇帝”。

因为他不务正业,不明是非,不辨真伪,这样一个昏庸、虚伪、无能的皇帝是不称职的。

四、当堂达标训练

1.B2.C (御,指皇帝。

)3.B4.B

5.点出皇帝爱慕虚荣,生活奢糜,是故事的引子。

6.写出了一位爱慕虚荣、大肆挥霍、不理国事的皇帝形象。

7.这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