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学年下八年级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787302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校学年下八年级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名校学年下八年级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名校学年下八年级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名校学年下八年级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名校学年下八年级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名校学年下八年级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名校学年下八年级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名校学年下八年级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名校学年下八年级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名校学年下八年级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名校学年下八年级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名校学年下八年级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名校学年下八年级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名校学年下八年级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名校学年下八年级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名校学年下八年级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名校学年下八年级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校学年下八年级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名校学年下八年级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校学年下八年级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名校学年下八年级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名校学年下八年级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名校2018-2019学年下八年级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时间:

120分钟分值:

13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为选择题,28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102分。

共130分。

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按要求填写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

3.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该涂其他答案。

4.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到答题卡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不得超出预留范围。

5.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均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28分)

一、(共16分,每小题2分,其中第7小题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撺掇(duo) 屹(yì)立  瞭(liào)望挑拔(bō)离间

B.两栖(qī) 蛮横(hénɡ) 连翘(qiáo)不知所措(cuò)

C.枯燥(zào)脑畔(pàn)迁徙(xǐ) 溯(sù)洄从之

D.次第(dì)怅(chànɡ)惘 陨(yǔn)石消(xiāo)声匿迹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张明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

B.明代王叔远雕刻的“核舟”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有着巧夺天工之妙。

C.春冬交替,夏去秋来,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D.这场惊心动魄的表演,直到最后一个音符戛然而止,演员的谢幕感言结束,星光大道

的现场观众才恍然大悟,原来演员背后的故事才是演出的灵魂。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对象是为英国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

套汉语学习课本。

C.好老师,好课文,好好相辅,语文课很可能成为一个孩子萌生文学初心的沃土,未来

作家的始发地。

D.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农业能否取得更大的丰收,取决于我们进一步加强

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它震

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B.白居易在《食笋》诗中写:

“置之炊甑中,与饭同时熟……每日遂加餐,经食不思

肉。

C.这意义有两个方面:

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

第二,探索应

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D.“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育人者要先

受教育。

5.下面对句子的分析或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好一个黄土高原!

好一个安塞腰鼓!

”(分析:

这句话的表达方式是抒情,运用了

反复的修辞手法。

B.这时候,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秩秩斯干”,却全都嘲笑起来了。

(分析:

“嘲

笑”一词是善意的,实际上是小朋友们鼓励我再大胆些,体现了儿童的活泼天真。

C.灯笼,在电灯尚未普及和出现的时代,却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

涵。

(分析:

这个句子的问题在于语序不合理,正确的语序应该是“出现和普及”。

D.看到同志们的认真负责,使我很受感动。

(分析:

这个句子的问题是缺少了某个必要

的句子成分,修改方法只有一种,就是去掉“使”。

6.下列语境中说话不得体的一项是()

A.老张对同事说:

“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

请光临。

B.英国戏剧家萧伯纳被人在大街上骑自行车撞倒,幸无大碍。

肇事者扶起他并道歉时,

萧伯纳说:

“你运气真不好,先生,如果你把我撞死,就可以名扬四海了。

C.出校门时你对要求你刷卡的保安说:

“我是八年级2班的,天天从校门口经过,你怎

么会不认识我呢?

快放我出去吧,做人要灵活一点,不要太认死理。

D.当卫生委员安排你打扫卫生时,你说:

“很抱歉,我刚才去老师办公室交作业,耽误

了五分钟,我马上去打扫。

7.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柳宗元是“唐宋八

大家”之一,他曾经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词,共305篇。

《诗

经》中的诗词按照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

《关雎》和《蒹葭》都属

于“风”的内容。

C.《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所著,这部小说化深奥晦涩的哲学为平易有

趣。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朱光潜在留学英国期间所写,书中隐隐有一个基本理

念,那就是希望中学生学会生活。

D.《回延安》采取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这首政治抒情诗抒发了诗人对“母亲”

延安的深情。

二、(共6分,每小题2分)

阅读《恐龙无处不有》选段,完成8~10小题。

①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分裂出四部分。

北部就是现在的北美、欧洲和亚洲,南部是由南美和非洲构成,最南部是现在的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印度是剩余的一小部分。

②随着时间的流逝,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

(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

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皱变形。

南极和澳大利亚也已相互分离。

③当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到6500万年以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已完全分开。

现在的每一个大陆都有自己的恐龙化石。

④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

然而,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

大约经历了一亿年,气候逐渐变冷,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

气候变得越来越寒冷,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为冰天雪地。

⑤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

那里的冰有数英里厚,覆盖着丰富的化石。

如果南极的冰雪层再薄一些的话,我们就可以找到它们。

⑥因此,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8.下列有关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开头的“大约”一词表示推测,因为年代久远,不可能用准确的数字进行描述。

B.第③段第一句的“携带”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说明恐龙随大陆漂移的现象。

C.第③段“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一句,“所有的”和“都”意在强调恐龙无一幸免。

D.第④段“气候逐渐变冷,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中的“逐渐”和“慢慢”两词重复,

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简洁准确”的特点。

 

9.对第②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括号中的文字有补充的作用。

通过看地图证明南极洲和非洲的相离,更直观且令人信

服,为“板块构造”理论提供了一个显而易见的证据。

B.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原因是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相碰撞,聚

合并缓慢地褶皱变形。

C.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时间大约是5000万年前。

D.“缓慢”不可以删掉,因为它写出了陆地褶皱变形的漫长过程,并为支持地壳在进行

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10.下列对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④段划线的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南极生物的命运和其他同类作比较,强调了南极生物的悲惨命运,突出表现了地壳运动给生物带来的巨大影响。

B.“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

”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南极洲冰雪覆盖的特点。

C.“那里的冰有数英里厚,覆盖着丰富的化石。

如果南极的冰雪层再薄一些的话,我们

就可以找到它们”中的“它们”指的是南极洲丰富的化石。

D.最后一段总结“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对“板块构造”理论的意义,突出了文章主旨。

三、(共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1~13小题。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选自《核舟记》)

【乙】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

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

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

逮举轴,则踉跄逐之。

以试群猫,莫不然者。

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节选自《东安士人之画》)

【注】①一轴:

画用轴装,一轴就是一幅的意思。

②物色:

察看。

③逮:

等到,及。

 

1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佛印绝类弥勒绝:

绝妙 B.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诎:

同屈,弯曲

C.一士人善画  善:

善于擅长 D.令怪之,黎明物色怪:

认为……奇怪

1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珠可历历数也潭中鱼可百许头

B.左臂挂念珠倚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武陵人捕鱼为业

D.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欲穷其林

13.下列对两个文段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峨冠而多髯”突出了苏东坡的形象和主人地位,紧扣“大苏泛赤壁”的

主题。

而佛印“矫首昂视”的神情,表现出他洒脱不羁的性格特点。

B.【甲】文细致描绘苏、黄二人的衣着、姿势和语言,表现了二人的友好关系和专心谈论的神情。

      

C.【甲】【乙】两文都赞美了古人的高超技艺。

但【甲】文属于正面描写,突出雕刻的细腻,情态毕备;【乙】文传神写意,借助猫的错觉从侧面烘托画作的精美。

D.【甲】文善于将静态的人物动态化,从最细微处落笔,“执”“抚”“指”等几个动

词画龙点睛;【乙】文高度评价画作的词语是“逼真”。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2分)

四、(共24分)

14.诗文默写。

(每小题1分,共10分)

(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桃花源记》陶渊明)

(2)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

(《蒹葭》)

(3)挑兮达兮,____________________。

(《子衿》)

(4)几回回梦里回延安,__________________。

(《回延安》贺敬之)

(5)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关雎》)

(6)《核舟记》尾段中,由衷赞扬雕刻者精湛技艺的句子是:

嘻,_________________!

(《核舟记》魏学洢)

(7)描写小石潭幽深寂静的环境,抒发凄苦哀伤心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小石潭记》柳宗元)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诗运用对偶和夸张的手法,道出了“诚

挚的友情可以超越时空的界限”的哲理,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日落天黑,劳役者还在泥地里劳

作的情景。

(《式微》)

(10)写出关于气候的一句完整的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名著阅读。

(9分)

聪,亲爱的孩子。

……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

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

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

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

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

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

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

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

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

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

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

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

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1)傅雷一生致力于翻译①_____(国家)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他又是一位尽责而不乏爱心的父亲,《傅雷家书》辑录了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主要是长子②__________)的家信100多封。

他通过书信对长子的③__________和④__________进行悉心指导。

对于如何教育孩子,傅雷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⑤_____________是第一位的。

(5分)

(2)在摘录的书信语段中,傅雷是怎样开导劝慰儿子的?

(4分)

16.综合性学习。

(5分)

学校拟开展“中国诗词大会”活动,旨在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请你来参加!

(1)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

请根据它们所抒发情感的相近点,给诗集命名。

(1分)

诗集名称:

《______》

《次北固山下》--王湾《春望》--杜甫《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2)风花雪月是古诗中永恒的主题,请写一句(上下句)咏雨的古诗句。

(2分)

(3)李明为此熬夜准备,结果在参加活动时不知不觉睡着了。

王老师发现后,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委婉地说:

“李明,看来你已沉醉在诗词的意境中了。

”假如你是李明,你该怎么说?

(2分)

五、(共28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7~18题。

(5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7.这首诗的颔联为世人传颂,成为千古名句,请从炼字(蒸和撼)、修辞、感官等角度

中任选一个,简要分析其妙处。

(3分)

18.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言选段,完成19~21题。

(8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桃花源记》)

【乙】房玄龄①奏:

“阅府库甲兵,远胜隋世。

”上曰:

“甲兵武备,诚②不可缺;然炀帝③甲兵岂不足邪!

卒亡天下。

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④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

唐太宗时任宰相;②诚:

确实;③炀帝:

指隋炀帝;④乂(yì):

安定。

19.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20.用自己的语言填空。

(2分)

【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

21.【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一个共同的愿望:

(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5题。

(15分)

母亲·麦子

张洁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张洁

  ①无数次,我总会在这样的梦境中醒来,但我知道那并不是梦,而是我童年最深刻也最难忘的记忆。

  ②梦中,背景总脱不了老家那金灿灿的六月天。

骄阳似火,麦子就是被老家六月的日头烤熟的。

那是一片一望无际的麦浪,越过道路、溪流,一直向北伸向远方。

在太阳的炙烤下,它们翻滚沸腾,冒着热气。

我的母亲头戴一顶斗笠,脖子上缠着一条看不清颜色的破烂毛巾,弯腰在偌大的麦田里,一手持一柄锋利的镰刀,一手揽一把成熟饱满的麦子,“霍霍”一下、一下,麦子应声倒地。

新割的麦茬暴露在空气中,流出有着独特气味的麦浆。

割一段路,母亲就俯身找几根有韧性的麦秸将这些割了的麦子捆起来,放在一条设定的车路上,好让归来的牛车把这些打了捆的沉甸甸的麦子拉走。

  ③就这样,母亲在不断的重复劳作中挪移了自己,也挪移了日光。

日头渐渐西斜,被汗水湿透的母亲感到喉头焦渴,她“啪”的一下把镰刀砍插在一捆壮实的麦子上,直起身子,拍拍身上的泥土,趿拉一双沾满泥土混和麦浆的解放鞋走到地头处,“咕咚咕咚”,沉默而满足地喝几口从家里捎来的凉开水……

  ④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一次次在这样的梦境中与母亲相遇,就像一场我必须践行的“约会”。

但这场“约会”着实能让我在困厄的时空错位中,随时都可找到前行的力量和勇气。

  ⑤那时候,人际之间就像人和土地之间的关系一样,简单而朴实。

只要不吝汗水,按时节的规律实现和土地的约定,终会有所收获。

当然,也并非万事都尽如人意,现实生活也并非没有什么苦难和灾祸,然而,母亲跟千千万万农民一样,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茬接一茬的辛勤践约中,始终守候着一个普通农民的厚道、善良、本分和尊严。

母亲一年到头省吃俭用,用这些丰收的麦子为我换来了上学用的本子、笔,还有学费……

  ⑥我参加工作后不久,母亲从乡下专门乘坐了四个多小时的大巴来城市看我。

我去车站接她时,恰逢济南的道路堵车,待我满头大汗、火急火燎地赶到车站,她已在汽车总站等了我半个多小时。

  ⑦远远地,视线穿过拥挤的人群,我看到她那熟悉的、佝偻的身影。

她正坐在车站里的一处石阶上,不停地朝门口张望,生怕一不留神就错过了我。

我迎上去喊她一声,她回转过身来,见是我,脸上顿时露出欣喜的神色。

暑气逼人,她一句抱怨也没有,慢慢蹲下身去,小心打开脚边的一个大布包,仿佛布包里面装着一个她带给女儿的最甜蜜惊喜的秘密!

  ⑧布包打开,我的眼前是一片金黄的麦子:

一颗颗饱满的麦仁露出洁白的肉,散发着新鲜的麦香。

原来,母亲不远千里来看我,就是为了让我能饱饱地享受这个季节她新打的麦仁饭。

  ⑨我拎起布袋,竟很沉重,足有三十多斤。

母亲已近古稀之年,我能想象一位老人从遥远的乡下背着它们辗转进城要花费多少力气。

其实,现代生活这么方便快捷,从城市里任何一个角落也能买到一模一样的麦仁饭,但母亲显然并不在乎这些,从小到大,她一直都在想着能把自己所有的爱都带来我身边,哪怕这份爱再沉,哪怕她自己再累,哪怕到达女儿身边的路再遥远,也始终无怨无悔……

(选自2018年3月《齐鲁晚报》)

22.全文主要通过和的两个场景描写,来表现作者对母亲的之情,

让我们深受感动。

(3分)

23.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③段划横线的句子。

(4分)

24.结合课文内容,试着说一说你对第④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4分)

25.本文第⑥~⑨自然段主要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母亲的?

表达效果如何?

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4分)

六、(5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段平桥村的快乐时光,芬芳了鲁迅对淳朴乡村和童真友情的回忆;一处偏僻却优美宜人的小石潭,触发了柳宗元对人生“忧”“乐”情怀的感慨……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阡陌,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把握前进方向。

请以“走过,才明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和戏剧外,文体自选;②立意自定;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不少于600字;⑤书写认真,卷面整洁。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28分)

一、(共16分,每小题2分,其中第7小题4分)1.C2.A3.C4.B5.D6.C7.B

二、(共6分,每小题2分)8.D9.A10.B

三、(共6分,每小题2分)11.A12.D13.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2分)

四、(共24分)

14.诗文默写。

(每小题1分,共10分)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在水之涘;(3)在城阙兮;(4)双手搂定宝塔山;(5)窈窕淑女;(6)技亦灵怪矣哉;(7)凄神寒骨,悄怆幽邃;(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9)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10)示例(有关气候的古诗句):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反映了冷风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一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

③“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

”说明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是不相同的。

诗句也写出了流雨的特点:

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

④“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

⑤“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我国春季普遍存在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情况。

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⑦“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

⑧“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

“春风”可理解为夏季风,我国西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的影响小,干旱少雨。

15.名著阅读。

(9分)

(1)(每空1分,共5分)①法②傅聪③生活④艺术追求⑤做人

(2)(共4分)答案示例:

①告诉孩子在人生旅途上遇到精神消沉的情形是难免的;②开导儿子有困难要及时向父母倾诉;③告诉儿子在失意中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寻求心理的平衡;④鼓励儿子要像克利斯朵夫那样,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打击。

(答出3个要点即可得满分,共4分)

16.综合性学习。

(5分)

(1)(1分)示例:

《思亲集》或《思乡集》(包含思念亲人、怀念家乡等意即可)

(2)(2分)咏雨的古诗句示例: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竹斋眠听雨,梦里长青苔。

--方岳《听雨》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杜甫《水槛遣心》之一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诗经·郑风·风雨》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苏轼《望湖楼醉书》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翁卷《乡村四月》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