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87551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24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0页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0页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0页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0页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0页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0页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0页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0页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0页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0页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0页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0页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0页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0页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0页
亲,该文档总共8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docx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docx(8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docx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一加与减

(一)

课题:

买铅笔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计算减数是9的退位减法;并通过交流和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能正确地计算减数是9的退位减法。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

正确地计算减数是9的退位减法。

三、教学准备:

1.(学生)

2.(老师)PPT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探索新知

巩固新知

小结

1、交流,同桌说一说。

2、全班汇报。

 

在纸上列算式

摆小棒

1)先摆15根小棒,再从中一根一根地拿掉,拿走9根后,就知道还剩6根。

(2)先把摆好的15根小棒分成10根和5根,再从10根里拿掉9根剩一根,把这一根加上5根,就得到还剩6根了。

(3)把9根小棒分两次拿。

先从15根里拿走5根,再从10根里拿走4根,最后只剩下6根了。

(4)想9+6=15,反过来15-9=6

做练一练

小组讨论

用电脑出示课本第全景图(小兔买铅笔的场景)。

小白兔特别爱劳动,兔妈妈为了奖励小白兔,一大早就带着小白兔来到文具店买铅笔。

我们一起去瞧瞧吧!

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袋鼠阿姨有15枝铅笔,小白兔要买9枝铅笔,我们帮袋鼠阿姨算一算还剩多少枝呢?

你能根据要求列出算式来吗?

15-9=?

该怎么算呢?

下面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铅笔先摆一摆,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肯定和评价

做书上练习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吗?

课前调整(手写)

引起兴趣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探索方法

实践方法

学生概括总结,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小结点到为止,不给过多的结论性东西,不限制学生的算法。

板书设计

课题:

捉迷藏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计算减数是8的退位减法;并通过交流和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能正确地计算减数是8的退位减法。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

正确地计算减数是8的退位减法。

三、教学准备:

1.(学生)

2.(老师)PPT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探索新知

巩固新知

小结

观察图,理解图意

 

一共有13个小朋友,去掉图上的8个,剩下的就是藏起来的人数

13-8

摆小棒

1)先摆13根小棒,再从中一根一根地拿掉,拿走8根后,就知道还剩5根。

(2)先把摆好的13根小棒分成10根和3根,再从10根里拿掉8根剩2根,把这2根加上3根,就得到还5根了。

(3)把8根小棒分两次拿。

先从13根里拿走3根,再从10根里拿走5根,最后只剩下5根了。

(4)想8+5=13,反过来13-8=5

做练一练

小组讨论

用电脑出示课本第全景图

藏起来的小朋友有多少个?

你能根据要求列出算式来吗?

 

13-8=?

该怎么算呢?

下面同学们用小棒先摆一摆,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肯定和评价

16-8

11-8

12-8

做书上练习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吗?

课前调整(手写)

引起兴趣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探索方法

实践方法

学生概括总结,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小结点到为止,不给过多的结论性东西,不限制学生的算法。

板书设计

课题:

快乐的小鸭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计算减数是7,6的退位减法;并通过交流和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能正确地计算减数是7,6的退位减法。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

正确地计算减数是7,6的退位减法。

三、教学准备:

1.(学生)

2.(老师)PPT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探索新知

巩固新知

小结

观察图,理解图意

12只鸭子在河边玩耍,有7只下河游泳了

草地上还有多少只鸭子?

12-7

摆小棒

1)先摆12根小棒,再从中一根一根地拿掉,拿走7根后,就知道还剩5根。

(2)先把摆好的12根小棒分成10根和2根,再从10根里拿掉7根剩3根,把这3根加上2根,就得到还有5根了。

(3)把7根小棒分两次拿。

先从12根里拿走2根,再从10根里拿走5根,最后只剩下5根了。

(4)想7+5=12,反过来12-7=5

方法和十几减7是一样的

11-6=514-6=8

做练一练

小组讨论

用电脑出示课本第全景图

你说一下这幅图的意思吗?

提一个减法问题

怎么列式?

12-7=?

该怎么算呢?

下面同学们用小棒先摆一摆,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肯定和评价

十几减7会做了,那十几减6呢?

11-6=14-6=

做书上练习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吗?

课前调整(手写)

引起兴趣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探索方法

实践方法

学生概括总结,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小结点到为止,不给过多的结论性东西,不限制学生的算法。

板书设计

课题:

开会啦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开会情境,经历用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解决“还差几个就同样多”的简单问题的过程。

2、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

用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解决“还差几个就同样多”的简单问题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

1.(学生)

2.(老师)PPT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探索新知

巩固新知

小结

观察图,理解图意

11个小朋友要开会,每人需要一把椅子,会场上只有7把椅子。

还缺几把椅子?

11-7

11-7=4

做练一练

小组讨论

用电脑出示课本第全景图

你说一下这幅图的意思吗?

提一个减法问题

怎么列式?

11-7=?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来

肯定和评价

11-7=4(把)

表示“还差几个就同样多”的关系,可以用减法

做书上练习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吗?

课前调整(手写)

引起兴趣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探索方法

实践方法

学生概括总结,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小结点到为止,不给过多的结论性东西,不限制学生的算法。

板书设计

课题:

跳伞表演、试一试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用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的简单问题的过程。

2、掌握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

二、教学重难点:

用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的简单问题。

三、教学准备:

1.(学生)

2.(老师)PPT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探索新知

巩固新知

小结

观察图,理解图意

蜗牛在跳伞

(1)背红色降落伞的蜗牛比背黄色的多几个?

14-6

纸上计算

14-6=8

(2)背蓝色降落伞的蜗牛比背红色的少几个?

14-7

14-7=7

用昨天的减去今天的

11-5

摆小棒

1)先摆11根小棒,再从中一根一根地拿掉,拿走5根后,就知道还剩7根。

(2)先把摆好的12根小棒分成10根和1根,再从10根里拿掉5根剩5根,把这5根加上1根,就得到还有6根了。

(3)把5根小棒分两次拿。

先从11根里拿走1根,再从10根里拿走4根,最后只剩下6根了。

(4)想6+5=11,反过来11-5=6

方法和十几减5是一样的

11-2=912-3=9

13-4=9

做练一练

小组讨论

用电脑出示课本第全景图

你说一下这幅图的意思吗?

提一个减法问题

怎么列式?

14-6=?

该怎么算呢?

下面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来

14-6=8(个)

还能够提出不一样的减法问题吗?

怎么列式?

14-6=?

该怎么算呢?

下面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来

14-7=7(个)

出示11页例题

提问:

今天比昨天少生了几个蛋?

怎么列式?

11-5=?

如何计算

用小棒演示

11-5=6(个)

十几减5会做了,那十几减4,3,2呢?

11-2=12-3=

13-4=

做书上练习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吗?

课前调整(手写)

引起兴趣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探索方法

实践方法

学生概括总结,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小结点到为止,不给过多的结论性东西,不限制学生的算法

板书设计

 

课题:

美丽的田园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1.(学生)

2.(老师)PPT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探索新知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练习巩固

小结

观察

自己说,同桌说,全班说。

生1:

湖里有8只天鹅,岸上有6只天鹅。

 生2:

天空中有11只小鸟,树上有5只小鸟。

  ……

生1:

湖里有8只天鹅,岸上有6只天鹅,一共有几只天鹅?

8+6=14(只)

生2:

草地上一共有12只羊,白羊有7只,黑羊有几只?

12-7=5(只)

提问纸上列式

完成书上练习

交流讨论

1、教师出示美丽的田园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

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肯定和评价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怎么列式?

谁能提出不同的问题?

怎么列式?

同桌互相提问并列式解决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略)你觉得这堂课同学们的表现怎么样?

课前调整(手写)

引起兴趣

回顾旧知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概括总结,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小结点到为止,不给过多的结论性东西,不限制学生的思维。

板书设计

课题:

练习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½øÒ»²½ÌåÕÆÎÕ100ÒÔÄÚ²»½øλ¡¢²»ÍËλ¼Ó¼õ·¨µÄ¼ÆËã·½·¨£¬Ìå»á¼ÆËã·½·¨µÄ¶àÑùÐÔ£¬²¢ÄÜÕýÈ·¼ÆËã¡£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学会与人交流。

教学重点:

½øÒ»²½ÌåÕÆÎÕ100ÒÔÄÚ²»½øλ¡¢²»ÍËλ¼Ó¼õ·¨µÄ¼ÆËã·½·¨£¬Ìå»á¼ÆËã·½·¨µÄ¶àÑùÐÔ£¬²¢ÄÜÕýÈ·¼ÆËã¡£

教学难点:

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课型:

练习课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演示法、观察法

教具准备:

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25+330+6046+20

1、学生试算

2、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二、指导练习

完成课本练习一。

1、完成课本第1题。

学生独立做,再集体订正。

2、完成课本第2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3、完成课本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4、完成课本第4题。

请学生做售货员,介绍玩具

请个别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两种玩具?

需要多少元?

说一说50元可以买哪两种玩具

5、完成课本第5题。

先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6、完成课本第6题。

出示主题图。

学生认真审题。

独立解答。

集体订正。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7、完成课本第7题。

学生独立思考

请你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三、巩固练习。

50+4080-3090-4020+50

25+568-586-387+2

63+2050+3699-5066-30

总结:

同学们这节你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掌握得怎样?

 

课题:

做个减法表

教学目标:

1、经历整理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表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算式间的练系,初步尝试用简单的语言表述整理的过程。

2、进一步巩固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

3、在整理的过程中体验有顺序的思考的方法,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进一步巩固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

难点:

经历整理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表的过程,体验有顺序的思考的方法。

课前准备:

投影仪、卡片。

教学过程:

一、20以内退位减法口算练习

二、整理退位减法的卡片

1、小组内同学把减法卡片分类整理。

教师强调要按照一定的规律分别排列。

2、指名汇报自己的小组怎样排列?

为什么要这样排列?

(1)可以找的数相同的。

(2)可以找被减数相同的。

(3)可以找减数相同的。

3、做个减法表。

(1)认真观察减法表,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交流。

可以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减法表。

2、把下面的减法表填写完整。

四、总结?

作业设计:

完成“练习一”3题。

板书设计:

做个减法表

14-6=18-5=15-7=11+8=

9+5=13-7=14+3=16-8=

16-7=13+6=4+8=7+6=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第一节课题:

看一看

(一)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2、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三、教学准备:

1.(学生)玩具老虎

2.(老师)PPT,实物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探索新知

巩固新知

小结

1、交流,同桌说一说。

2、全班汇报。

小霞看到了小兔头上有漂亮的小花

小宇看到了小兔的一只耳朵

思考

小女孩坐在小兔的正面

小男孩坐在小兔的侧面

 

思考

交流

讨论

 

小霞坐在小兔后面,看到的是小兔的背面,选第二幅图

同桌面对面观察老虎

交换位置

说自己看到的形状

 

做练一练

小组讨论

用电脑出示课本第全景图

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为什么都是同样的小兔,他们看到的形状不一样呢?

肯定评价

观察物体时,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PPT出示18页例题

提问:

小霞看到的是哪幅图?

鼓励评价

拿出玩具老虎,同桌一起看一看,说一说

做书上练习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吗?

课前调整(手写)

引起兴趣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探索方法

实践方法

学生概括总结,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小结点到为止,不给过多的结论性东西,不限制学生的思维。

板书设计

第二节课题:

看一看

(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能辨别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2、从上面观察物体的形状。

三、教学准备:

1.(学生)玩具车

2.(老师)PPT,实物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探索新知

巩固新知

小结

1、交流,同桌说一说。

2、全班汇报。

小明看到了车的警灯

小华在车的侧面

小亮在车的后面

思考

分别从车的上面,侧面,后面观察

生1:

我从上面看到了警灯和车顶盖

生2:

我从侧面看到了车门和轮胎

生3:

我从后面看到了车牌和尾灯

 

解决问题完成例题

 

同一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拿出书包观察侧面

做出选择

用电脑出示课本第全景图

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出示20页例题

他们分别看到的是下面哪幅图?

拿出玩具车,三人一组观察车的三个方向

抽学生说自己从哪个方向看到了什么?

刚才,我们在不同的位置上对小汽车进行了观察,(课件显示课本主题图)小明小华小亮也在观察小汽车。

根据你的经验,判断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

PPT出示图片,提问:

从书包的侧面面,会看到哪幅图?

肯定评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吗?

课前调整(手写)

引起兴趣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探索方法

实践方法

学生概括总结,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小结点到为止,不给过多的结论性东西,不限制学生的思维。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

第一节课题:

数花生

一、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

2、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

会认、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

三、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一包花生米

2.(老师)PPT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探索新知

巩固新知

学生反馈

学生自由数

1、交流,你是怎么数的。

2、全班汇报。

再数一数(用刚刚汇报的多种方式都试着数一数)

再用圈一圈的方式完成第四题

练习课后第三题

练习课后第二题

练习第五题

总结怎么数的

小朋友,今天你们是不是带了花生呀?

我们来数一数自己带了多少花生好不好?

给与评价

数一数

(第23页第一题)

圈一圈

(第23页第四题)

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五个数来。

(第23页第三题)

二十三、五十六、七十七、八十五、九十五

接力赛

生生练习:

小组一人报前面三个数字,另三个人接着说

师生练习:

34、36、38、()()、()、()

20、30、40、()、()、()、();

45、50、55、()、()、()、();

22、32、42、()、()、()、();

晴天和多云有多少个,说说你怎么数的,看谁数的快。

课前调整(手写)

引起兴趣

探索方法

实践方法

练习再总结

板书设计

第二节课题:

数一数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2、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探索观察能力,体验数学方法多样性发展思维灵活性。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使学生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正确数出100以内数量,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三、教学准备:

1.(学生)一百根小棒(牙签)和十根橡皮筋(扎头发那种)

2.(老师)PPT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探索新知

巩固新知

学生反馈

思考

数PPT上的小棒

估计一下有几个小方块

①同桌合作数小棒100根。

一根一根的数

②同桌合作数小棒100根。

十根为一捆的数

汇报交流,那种方法更好,进一步提高100以内数数能力,加深对数的组成的认识。

练习25页第1、2、3题

练习第四题

练习第五题

古人计数

复习一捆小棒有十根,九十九根小棒填一根就是100根

(二十九加一根是30,三十九加一根是40)

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

1、课件演示100个小方块,让学生估一估大约有几个小方块。

2、动手操作,交流探究

A、1个1个数,课件演示得出:

100个一是100。

B、10个10个数,结合课件演示,得出:

10个十是100。

评讲

讲例题,再添多少就变成一百了?

课前调整(手写)

引起兴趣

回顾旧知

探索新知

总结再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三节课题:

数豆子

一、教学目标:

1、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2、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数位、基数、序数感念的渗透。

三、教学准备:

1.(学生)

2.(老师)PPT、大花生、计数器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探索新知

巩固新知

思考

估计有多少颗,说说怎么估计的。

数一数

拨一拨

写一写

说一说

写一写

练习书上27页第1、2、3题

练习书上27页第4题

找找生活中的100

1、教师拿出一把豆子,让学生估计大该有多少粒。

2、让学生数出10颗豆子是多少,再让他们估计有多少颗。

让他们讨论交流是怎么估计的。

(一)学习记数和写数。

1、师生一起来数数到底是多少颗?

2、让学生说说28课应该在怎么在记数器上来表示。

3、生拨数。

边拨边说十位上的2表示是2个十,个位上的8表示8个1。

怎么写呢?

学生自由的写。

(二)说一说

1、教师拨出22,让学生说说这两个“2”的意义一样吗?

学生讨论。

全班汇报。

(三)写一写

教师拨珠,学生写数。

36、40、100

评讲

讲例题,评讲

课前调整(手写)

引起兴趣

回顾旧知

探索新知

总结再练习

板书设计

第四节课题:

谁的红果多

一、教学目标:

1、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

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

三、教学准备:

1.(学生)

2.(老师)PPT,计数器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探索新知

练习巩固

观察,讨论

练习,讨论

练习巩固

1、教师出示主题图,小熊是21个红果,小猴是18个红果。

2、学生观察,谁的红果多,谁的红果少。

为什么?

1、现在知道了谁的红果多。

那谁能用我们学过的符号来表示。

2、学生回答。

在说说记“>”“〈”的方法。

3、填一填:

让学生观察记数器后,独立把数写在书本上。

32O34,100O99,然后再进行比较,填上数学符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