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三一模二模生物大题题型汇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800157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81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高三一模二模生物大题题型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北京高三一模二模生物大题题型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北京高三一模二模生物大题题型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北京高三一模二模生物大题题型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北京高三一模二模生物大题题型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北京高三一模二模生物大题题型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北京高三一模二模生物大题题型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北京高三一模二模生物大题题型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北京高三一模二模生物大题题型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北京高三一模二模生物大题题型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北京高三一模二模生物大题题型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北京高三一模二模生物大题题型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北京高三一模二模生物大题题型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北京高三一模二模生物大题题型汇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北京高三一模二模生物大题题型汇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北京高三一模二模生物大题题型汇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北京高三一模二模生物大题题型汇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北京高三一模二模生物大题题型汇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北京高三一模二模生物大题题型汇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北京高三一模二模生物大题题型汇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高三一模二模生物大题题型汇编.docx

《北京高三一模二模生物大题题型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高三一模二模生物大题题型汇编.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高三一模二模生物大题题型汇编.docx

北京高三一模二模生物大题题型汇编

2014一二模大题精练

1.(16分)研究发现,细胞中分解糖原的糖原磷酸化酶有两种结构形式:

活化型酶a和失活型酶b,二者能够相互转化(如图1),酶a能够催化糖原分解,酶b不能催化糖原分解。

科学家用肝组织匀浆和肝组织匀浆离心后的上清液、沉淀物(细胞质基质在上清液中,细胞膜及各种细胞器在沉淀物中)进行实验,过程如图2所示。

 

图1

图2

(1)选择肝脏作为实验材料主要是由于肝细胞中富含_____________。

(2)在血糖平衡的调节中,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都能够促使血糖水平________,其中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一表明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能够_________________,实验二表明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很可能是通过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的。

(4)据实验三和实验四可推测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受体最可能存在于________中的某种结构上,这种结构最可能是__________(填“细胞膜”、“细胞质”或“细胞核”)。

(5)在实验一、二、四中均检测到一种小分子活性物质c,若要证明物质c能够激活上清液中的酶K,则实验组应选择的材料及处理方法为______________(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

a.上清液b.沉淀物c.肝匀浆d.加入物质c

e.检测酶a含量f.检测酶b含量

2.(18分)水稻白叶枯病病菌可使水稻叶片形成病斑导致水稻减产。

研究者将野生稻中找到的抗白叶枯病基因X转入水稻植株中,培育出抗白叶枯病水稻,对其白叶枯病抗性进行鉴定和遗传分析。

(1)将基因X与载体结合构建______________,用农杆菌转化法导入感病水稻,获得T0代植株。

(2)用____________稀释白叶枯病菌液,接种于T0代植株,以_________占叶片面积的百分率(M)作为抗病反应参数,以_作为感病对照,筛选抗病植株。

(3)选T0代植株中M为1%,PCR鉴定基因X为阳性的植株种植,收获__________(填“自交”、“杂交”或“测交”)种子种植获得T1代,对T1代进行抗病及分子鉴定,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百分率(M)

株数

PCR鉴定结果

>15%

11

阴性

15~10%

0

-

<10%

34

阳性

注:

15%为抗感界限

据表分析,T1代的抗病性状出现了__________现象,说明T0代植株为__________。

最早在__________代能够选择到稳定遗传的抗病植株。

(4)T1代某一植株表现为感病,但PCR检测为阳性,最可能的原因是插入的基因X______________造成的。

(5)研究人员发现有一转基因水稻植株自交后代的统计结果中,抗白叶枯病植株:

不抗白枯叶病植株=15:

1,检测其转入的基因X功能正常,推测转入了两个抗性基因,且两个抗性基因位于___________上。

3.(16分)放射线治疗(放疗)是治疗癌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科研人员用T细胞白血病病人的T细胞为实验材料,进行了相关研究。

(1)正常人体内,T细胞起源于_______________细胞,最终在_____________(器官)中发育成熟。

细胞凋亡是由_____________决定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2)T细胞白血病病人的T细胞是正常人的几十倍,但其免疫功能明显低于正常人,这是由于其T细胞______________。

(3)放射线诱导的DNA损伤能使细胞周期产生暂时的阻滞,研究者探究不同放射剂量对T细胞凋亡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___________,分裂间期分为包括G1期(蛋白质合成)、S期(DNA复制)和G2期(蛋白质合成)。

据图分析,低于1.0Gy的放射剂量处理下,细胞凋亡百分率无显著变化,而___________比例增加,推测低剂量射线使细胞周期产生暂时的阻滞,有利于DNA损伤的______________,细胞周期能正常进行。

大于1.0Gy剂量的放射剂量处理下,细胞凋亡百分率逐渐变高,说明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细胞凋亡。

4.(16分)

为研究某种蛇毒阻遏神经递质的机理,研究者进行了如下实验。

(1)该蛇毒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其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

(2)大鼠的呼吸中枢发出两条传出神经M和N支配膈肌收缩。

麻醉条件下切断N,保留M完整,(如下图),记录两种不同处理下a处传出神经表面和b处膈肌表面的发电频率,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所示。

1传出神经M通过神经—肌肉突触支配膈肌收缩,膈肌属于反射弧结构中的_________

2切断N,b点仍可记录到放电频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注射蛇毒时,a点的放电频率与b点的放电频率_______________。

这组实验处理作为整个实验的____________。

3注射蛇毒后,a点的放电频率_________,b点无放电,此时直接电刺激膈肌仍可记录到放电频率,推测蛇毒最可能阻遏了M与膈肌间的_________传递。

(3)为进一步确定蛇毒作用的具体位点,研究者用蛇毒处理传出神经—肌肉标本,直至刺激神经不再引起肌肉收缩时,再用乙酰胆碱(兴奋性递质)溶液处理肌肉。

若肌肉收缩,则蛇毒作用于__________,若肌肉不收缩,则蛇毒作用于_____________。

5.(18分)

科研人员向野生型拟南芥的核基因组中随机插入已知序列的Ds片段(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导致被插入基因突变,筛选得到突变体Y。

因插入导致某一基因(基因A)的功能丧失,从突变体Y的表现型可以推测野生型基因A的功能。

(1)将突变体Y自交所结的种子用70%酒精_____________处理后,接种在含有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中,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

由于卡那霉素能引起野生型植物黄花,一段时间后若培养基上的幼苗颜色为绿色,则可确定植物DNA中含有_____________。

(2)统计培养基中突变体Y的自交后代,绿色幼苗3326株、黄色幼苗3544株,性状分离比例接近于__________,这一结果___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孟德尔自交实验的比例。

(3)研究人员进一步设计测交实验以检测突变体Y产生的_____________,实验内容及结果见下表。

由实验结果可知,Ds片段插入引起的基因突变会导致__________致死,进而推测基因A的功能与___________有关。

(4)提取突变体Y的基因组DNA,限制酶切割后用___________连接,依据Ds片段的已知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出___________,进一步测定其序列。

6.(16分)

科学家利用细胞融合技术研究细胞膜的特性,进行了下列实验。

(1)将鼠细胞和人细胞在CO2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用___________处理,获取实验用的单个细胞。

(2)将两种细胞在37℃下混合培养,在培养液中加入___________诱导融合,形成融合细胞。

(3)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和蛋白质。

将连接了荧光染料的抗体与融合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培养,抗体与融合细胞的膜蛋白(抗原)特异性结合,其目的是___________膜蛋白,以便于显微镜观察。

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融合细胞表面荧光的颜色和__________。

开始时,鼠的细胞为绿色,人的细胞为红色,两种颜色不混合;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红绿荧光交替分布的“嵌合体”。

统计___________,结果如图所示。

(4)科学家据此提出两种解释嵌合体形成的假说。

假说一:

融合细胞合成了新的膜蛋白;假说二:

原有膜蛋白在细胞膜平面上运动。

1使用___________抑制剂和ATP合成抑制剂分别处理融合细胞,均对嵌合体形成没有显著影响,这个结果否定了假说一。

2在15℃、20℃和26℃的培养温度下重复上述实验,这些实验的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假说二提供了证据支持。

(5)上述实验表明,细胞膜结构具有___________。

7.(16分)为研究乙烯影响植物根生长的机理,研究者以拟南芥幼苗为材料进行实验

(1)乙烯和生长素都要通过与__________结合,将________传递给靶细胞,从而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2)实验一:

研究者将拟南芥幼苗放在含不同浓度的ACC(乙烯前体,分解后产生乙烯)、IAA(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培养,______________幼苗根伸长区细胞长度,结果如下表。

组别

植物激素及处理浓度(µM)

根伸长区细胞长度(µm)

1

对照

175.1

2

0.20ACC

108.1

3

0.05IAA

91.1

4

0.20ACC+0.05IAA

44.2

实验结果说明乙烯和生长素都能够__________根生长,与单独处理相比较,两者共同作用时________________。

(3)

实验二:

将拟南芥幼苗分别放在含有不同浓度ACC的培养液中培养,12小时后测定幼苗根中生长素的含量,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乙烯通过促进___________来影响根生长。

(4)研究者将幼苗放在含NPA(生长素极性运输阻断剂)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幼苗根伸长区细胞长度,结果无显著差异。

由此分析,研究者的目的是探究乙烯是否通过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影响根生长

(5)综合上述各实验的结果可推测,乙烯影响根生长的作用最可能是通过促进生长素的____________实现的。

8.(18分)为确定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蛋白质的中间载体,科学家们做了如下研究。

(1)依据真核细胞中____________位于细胞核内,而蛋白质合成在核糖体上这一事实,科学家推测存在某种“信使”分子,能将遗传信息从细胞核携带到细胞质中。

(2)对于“信使”有两种不同假说。

假说一:

核糖体RNA可能就是信息的载体;假说二:

另有一种RNA(称为mRNA)作为遗传信息传递的信使。

若假说一成立,则细胞内应该有许多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核糖体。

若假说二成立,则mRNA应该与细胞内原有的__________结合,并指导蛋白质合成。

(3)研究发现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的蛋白质合成立即停止,转而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在此过程中,细菌细胞内合成了新的噬菌体RNA。

为确定新合成的噬菌体RNA是否为“信使”,科学家们进一步实验。

115NH4Cl和13C-葡萄糖作为培养基中的____________和碳源来培养细菌,细菌利用它们合成_______________等生物大分子。

经过若干代培养后,获得具有“重”核糖体的“重”细菌

2将这些“重”细菌转移到含14NH4Cl和12C-葡萄糖的培养基上培养,用噬菌体侵染这些细菌,该培养基中加入32P标记的__________核糖核苷酸为作为原料,以标记所有新合成的噬菌体RNA。

3将上述被侵染后裂解的细菌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结果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知,大肠杆菌被侵染后___________(填“合成了”或“没有合成”)新的核糖体,这一结果否定假说一。

32P标记仅出现在离心管的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与“重”核糖体相结合,为假说二提供了证据。

(4)若要证明新合成的噬菌体RNA为“信使”,还需要进行两组实验,请选择下列序号填入表格。

1新合成的噬菌体RNA与细菌DNA混合

2将新合成的噬菌体RNA与噬菌体DNA混合③出现DNA-RNA杂交现象

3出现DNA-RNA杂交现象

4不出现DNA-RNA杂交现象

组别

实验处理

预期结果

1

2

 

9.(16分)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

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1)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称为____________。

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属于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

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下表。

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

不同处理

蒙古栎

红松

白桦

未分解叶

2.44

5.94

4.79

7.30

半分解叶

7.20

9.42

8.71

5.23

1验所选择蚯蚓生长状况基本一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动物和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应该在实验前对土壤进行____________处理。

2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_________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________________最为喜好。

由此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

(3)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_____________的数量和种类,增加整个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

10.(16分)

研究者以脱落酸水平正常的野生型玉米幼苗和脱落酸缺陷型突变体玉米幼苗为材料,测量玉米茎和根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长情况,结果如下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

(1)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作用,每种激素的作用除取决于植物的种类、发育时期、激素的作用部位外,还与一一有关。

(2)由图可知:

在水分适宜条件下,脱落酸促进一,。

在缺水条件下,脱落酸____茎的生长,同时____根的生长;脱落酸的这种作用,有利于植物____。

(3)已知乙烯对根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研究者提出假设:

脱落酸对根生长所产生的作用,是通过抑制乙烯合成而实现的。

为检验这种假设,选用脱落酸缺陷型突变体幼苗为实验材料,实验组需用一定浓度的进行处理;一段时间后,检测____含量。

若检测结果是,则支持上述假设。

11.(18分)

在转B基因(B基因控制合成毒素蛋白B)抗虫棉商品化的同时,棉虫对毒素蛋白B产生抗性的研究也正成为热点。

请分析回答:

(1)棉虫对毒素蛋白B的抗性增强,是在转B基因抗虫棉的作用下,棉虫种群中抗B基因的____的结果。

为减缓棉虫种群对毒素蛋白B抗性增强的速度,可以在抗虫棉田区间隔种植。

(2)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由D基因控制合成)可抑制昆虫肠道内蛋白酶活性,使害虫减少进食而死亡。

研究者将同时含B基因和D基因的导入棉花细胞中,获得转基因棉。

与只转入B基因的转基因棉相比,棉虫种群对此转基因棉抗性增强的速度减缓,其原因是。

(3)棉花短纤维由基因A控制,研究者获得了多个基因型为AaBD的短纤维抗虫棉植株。

其中B基因和D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减数分裂时不发生交叉互换。

①植株I相关基因位置如图1,该植株自交,F1中长纤维不抗虫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

能够稳定遗传的长纤维抗虫植株的比例是____。

②植株II自交,F1性状分离比是短纤维抗虫:

长纤维不抗虫3:

l,则植株H中B基因和D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填图2中编号)。

③植株III自交,F1牲状分离比是短纤维抗虫:

短纤维不抗虫:

长纤维抗虫-2:

1:

1,则植株III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为____。

(4)从防止抗虫基因污染,提高转基因植物安全性的角度分析,理论上可将抗虫基因转入棉花细胞的____(选填选项前的符号)。

a.细胞核b.叶绿体c.线粒体d.核糖体

12.(16分)

赤霉病是由雪瘸镰刀菌等真菌感染引起的,广泛发生在小麦等粮食作物上。

雪腐镰刀菌代谢产生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分子式为C15H20O6)严重影响禽畜生产和人体健康。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微生物与雪腐镰刀菌的细胞结构类似的是(选填选项前的符号)。

a.酵母菌b.醋酸杆菌c.毛霉d.乳酸菌e.大肠杆菌

(2)为探究DON的致畸性是否与细胞的染色体变异有关,可向动物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一定剂量的DON,在培养箱中保温培养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

(3)某同学为筛选专一降解DON的菌,配制了下列培养基,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①为实现筛选目的,步骤I所使用的培养基配方中,应去除并加入。

②为实现目的菌的分离和计数,步骤II所使用的培养基中还应加入制成平板,采用的接种方泫是。

③步骤III的目的是____。

13.(16分) 

为探究大气CO2浓度上升及紫外线(UV)辐射强度增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人员人工模拟一定量的UV辐射和加倍的CO2浓度处理番茄幼苗,直至果实成熟,测定了番茄株高及光合作用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见下表。

请分析回答:

 

分组及实验处理

株高(cm) 

叶绿素含量 (mg·g-1)

光合速率(μmol·m-2·s-1)

15天

30天

45天

15天

30天

45天

A

对照(自然条件)

21.5

35.2

54.5

1.65

2.0

2.0

8.86

B

UV照射

21.1

31.6

48.3

1.5 

1.8

1.8

6.52

C

CO2浓度倍增

21.9

38.3

61.2

1.75

2.4

2.45

14.28

D

UV照射和CO2浓度倍增

21.5

35.9

55.7

1.55

1.95

2.25

9.02

(1)光合作用中,CO2在     中与C5(RuBP)结合,形成的C3被       还原成三碳糖。

这样光能就转化为糖分子中的        。

 

(2)据表分析,C组光合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        ,加快了碳反应的速率;另一方面是由于        含量增加,使光反应速率也加快。

D组光合速率与对照相比    ,说明CO2浓度倍增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可以   UV辐射增强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由表可知,CO2浓度倍增可以促进番茄植株生长。

有研究者认为,这可能与CO2参与了植物生长素的合成启动有关。

要检验此假设,还需要测定A、C组植株中       的含量。

若检测结果是     ,则支持假设。

14.(18分) 

玉米为一年生植物。

某农场种植的H品种玉米自交后代中,发现了叶片颜色为黄绿色的变异植株。

此变异植株因光合作用不足,在开花前死亡。

请分析回答:

 

(1)有研究者提出:

玉米叶片为黄绿色的原因是叶绿素含量减少。

取等质量的黄绿色叶片和正常的绿色叶片,分别加入      作为提取液,研磨、过滤得到滤液;再用纸层析法分离滤液中的色素。

若黄绿色叶片色素分离的实验结果如下图中的       (甲,乙)所示,则说明上述假设成立。

 

 

(2)研究者对上述变异有两种假设:

 

假设1:

与叶绿素合成相关的酶的基因(M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 

假设2:

叶片黄绿色是由于“含M基因”的染色体片段丢失所致。

 

研究者让H品种玉米进行单株自交,其中某株玉米所结种子再种植,子一代中叶片黄绿色有125株,叶片绿色有335株。

 

① 上述性状分离结果可用假设   解释。

假设2所述的变异属于     变异。

 

② 若假设1成立,则叶片黄绿色变异为        (显性,隐性)突变。

检测该变异是否由单基因突变引起    (能,不能)用测交实验,理由是       。

 

③ 提取      的DNA,利用PCR技术进行特异性扩增,若     ,则证明假设2不成立。

 

(3)若绿色玉米种植在缺乏镁元素的土壤中,也会出现黄绿色玉米植株,此现象    (属于,不属于)变异。

15.(16分) 

人接触辣椒后,往往产生“热辣辣”或“烫口”的感觉,即把辣椒刺激和热刺激产生的感觉等同起来。

在口腔或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中,存在对辣椒素敏感的受体——香草酸受体,它们能被辣椒素或较高温度刺激激活。

请分析回答:

 

(1)吃辣椒后,辣椒素会与       结合,使感受器产生兴奋,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     形式传导。

当兴奋传至    使人产生热痛的感觉,此时如果喝热饮会     (加重,减轻)疼痛。

 

(2)夏季吃辣味火锅时人们会大汗淋漓同时面部发红,原因是在下丘脑参与下汗腺分泌加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以增加      。

此时人们常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吹低温空调和喝大量冷饮,在低温刺激下人体产生的肾上腺素和激素X增加;大量饮水,激素Y分泌减少。

激素X和激素Y的分泌均受下丘脑的调节,下图是下丘脑和垂体示意图,激素X的分泌与下丘脑         (A,B)处细胞有关,激素Y的分泌与下丘脑       (A,B)处细胞有关。

以上过程说明,内环境的稳态是       调节的结果。

16.(16分)为研究CO2浓度及氮肥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科研小组以小麦为研究对象,在盆栽条件下,利用人工气候室分别设置两种CO2浓度和两种施氮量的实验处理,实验材料分为四组,每一组种植10盆。

在小麦抽穗期选择晴天,用光合作用测定仪于上午8:

30–11:

30连续7天进行光合速率的测定。

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1)从本实验的结果可知最有利于小麦光合作用的条件组合是__________。

N是光合作用中许多重要物质的组成成分,如果某同学要测定施氮后叶片叶绿素含量,可取叶片1克放入研钵加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研磨,同时加入一定量的__________以提取色素后用一定方法测定。

(2)本实验过程中测定光合速率每天选定8:

30–11:

30这一时间段是为了控制__________等无关变量,题中可减少实验误差的措施有__________。

(3要利用该装置研究施加200mg·kg–1氮素肥料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利用该装置需要在__________条件下测定。

(4)从上述实验分析,在大气CO2浓度增大的条件下,若想更有效地提高小麦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

目前温室效应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多使用化石燃料,从物质循环角度看,化石燃料中的碳首先是通过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的光合作用而进入生物群落的,从能量流动角度看,化石燃料中的能量是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也不能被下一个营养级和__________利用的能量。

17.(16分)烟草是雌雄同株植物,却无法自交产生后代。

这是由S基因控制的遗传机制所决定的,其规律如下图所示(注:

精子通过花粉管输送到卵细胞所在处,完成受精)。

(1)烟草的S基因分为S1、S2、S3等15种,它们互为__________,这是__________的结果。

(2)如图可见,如果花粉所含S基因与母本的任何一个S基因种类相同,花粉管就不能伸长完成受精。

据此推断在自然条件下,烟草不存在S基因的__________个体。

(3)将基因型为S1S2和S2S3的烟草间行种植,全部子代的基因型种类和比例为:

__________。

(4)研究发现,S基因包含控制合成S核酸酶和S因子的两个部分,前者在雌蕊中表达,后者在花粉管中表达。

传粉后,雌蕊产生的S核酸酶进入花粉管中,与对应的S因子特异性结合,进而将花粉管中的rRNA降解,据此分析花粉管不能伸长的直接原因是缺少__________,无法合成__________。

(5)自然界中许多植物具有与烟草一样的自交不亲和性,这更有利于提高生物遗传性状的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