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八校华师一附中武汉市黄冈中学鄂南高中黄石二中等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802642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3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八校华师一附中武汉市黄冈中学鄂南高中黄石二中等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湖北省八校华师一附中武汉市黄冈中学鄂南高中黄石二中等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湖北省八校华师一附中武汉市黄冈中学鄂南高中黄石二中等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湖北省八校华师一附中武汉市黄冈中学鄂南高中黄石二中等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湖北省八校华师一附中武汉市黄冈中学鄂南高中黄石二中等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湖北省八校华师一附中武汉市黄冈中学鄂南高中黄石二中等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湖北省八校华师一附中武汉市黄冈中学鄂南高中黄石二中等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湖北省八校华师一附中武汉市黄冈中学鄂南高中黄石二中等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湖北省八校华师一附中武汉市黄冈中学鄂南高中黄石二中等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湖北省八校华师一附中武汉市黄冈中学鄂南高中黄石二中等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湖北省八校华师一附中武汉市黄冈中学鄂南高中黄石二中等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湖北省八校华师一附中武汉市黄冈中学鄂南高中黄石二中等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湖北省八校华师一附中武汉市黄冈中学鄂南高中黄石二中等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湖北省八校华师一附中武汉市黄冈中学鄂南高中黄石二中等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湖北省八校华师一附中武汉市黄冈中学鄂南高中黄石二中等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湖北省八校华师一附中武汉市黄冈中学鄂南高中黄石二中等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湖北省八校华师一附中武汉市黄冈中学鄂南高中黄石二中等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八校华师一附中武汉市黄冈中学鄂南高中黄石二中等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docx

《湖北省八校华师一附中武汉市黄冈中学鄂南高中黄石二中等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八校华师一附中武汉市黄冈中学鄂南高中黄石二中等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八校华师一附中武汉市黄冈中学鄂南高中黄石二中等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docx

湖北省八校华师一附中武汉市黄冈中学鄂南高中黄石二中等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

湖北省八校2019届高三3月第二次联考理综生物试题

1.下列有关细胞的组成、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草履虫等个体较大的细胞有两个细胞核,保证了正常的核质比

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利于血红蛋白携带氧

C.神经细胞有许多突起,利于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D.线粒体内膜上的蛋白质只有有氧呼吸相关的酶,利于有氧呼吸高效进行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核是细胞的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具有输送氧气的功能;神经元是神经系统功能和结构的基本单位;线粒体是真核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详解】A、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个体较大的原生动物(如草履虫)会出现两个细胞核,可以保证细胞正常的核质比,有利于细胞的正常代谢和遗传,A正确;

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便于腾出大量空间给血红蛋白,利于携带氧,B正确;

C、神经元有许多突起有利于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C正确;

D、线粒体内膜上的蛋白质,部分是有氧呼吸相关的酶,利于有氧呼吸高效进行,D错误。

故选D。

2.下列四种现象,不能用图表示的是

A.在温度和pH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变化

B.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农田物种丰富度随时间的变化

C.在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吸水能力随时间的变化

D.植物横放于地,其水平方向的根近地一侧生长素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虚线表示对根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浓度)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在一定酶量、最适温度和最适pH条件下,在一定的范围内,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加,酶促反应的速率增加,当酶达到饱和后,反应物浓度增加,酶促反应的速率不再增加,此时的限制因素是酶的数量(浓度)。

2、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3、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大液泡,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既发生了质壁分离。

4、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详解】A、在温度和pH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变化曲线的起点应从原点开始,因为无底物时酶促反应速率为0,A符合题意;

B、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能演替为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逐渐增多,即物种丰富度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多,但达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后物种丰富度保持相对稳定,B不符合题意;

C、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会发生渗透失水,随失水的增多,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当细胞吸水与失水达到平衡时,吸水能力达到最大值并保持不变,C不符合题意;

D、根对生长素浓度较为敏感,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植物横放时,由于重力因素的影响,根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会升高,当高于一定浓度(与虚线相交的浓度)时根的生长会受抑制,最终,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不再升高趋于稳定,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下列有关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显微镜观察并绘制细胞结构图片属于构建物理模型

B.运用假说一演绎法验证的实验结果不一定与演绎推理的结论相符

C.生命系统的不同层次都可从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等方面进行研究

D.荧光标记法和同位素标记法都可用于追踪物质

运行和变化规律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学研究方法,如生物模型构建有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概念模型等;假说一演绎法;同位素标记法和荧光标记法。

【详解】A、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并画出细胞结构图像,属于构建物理模型,A正确;

B、运用假说一演绎法验证的实验结果不一定与预期相符,如在子代数目较少的情况下,实验结果可能与预期不相符,B正确;

C、生命系统中每个层次都有各自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因此都可以从它们的组成、结构和功能方面进行研究,C正确;

D、同位素标记法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而荧光标记法是用荧光蛋白或荧光蛋白基因作为标记物,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分析方法,不具有追踪作用,D错误。

故选D。

4.下表是探究两种植物根部竞争和茎叶竞争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

表中单株干重的百分比表示在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每组单株干重占单独种植时干重的百分比。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组和乙组均为对照组

B.Z和W要求选择同种生长发育状况相同

植株

C.植物受土壤资源限制的程度比受光资源限制的程度更高

D.植物根茎叶竞争时干重的总降低程度接近于根部和茎叶单独竞争时干重下降程度的乘积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

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

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详解】A、根据实验目的“探究两种植物根部竞争和茎叶竞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可知,甲、乙两组单独种植Z、W植物均为对照组,A正确。

B、实验材料为两种植物,因此Z、W为不同种植株,B错误;

C、根据丙组Z、W根部竞争单株于重百分比少于丁组,说明两种植株受土壤资源限制的程度比受光资源限制的程度更高,C正确;

D、由表中数据可知,植株根茎叶竞争的单株干重的百分比:

Z植株为59%,接近62%(根部竞争)与94%(茎叶竞争)的乘积;W植株为52%,接近57%(根部竞争)与90%(茎叶竞争)的乘积,D正确。

故选B。

5.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某DNA病毒把病毒外壳蛋白基因插入到受体细胞染色体DNA上属于基因重组

B.一对夫妇中只有一方患线粒体肌病(线粒体DNA缺陷导致),子女表现为全部正常或全部患该病

C.皱粒豌豆的染色体DNA中插入了一段外来的DNA序列,导致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结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

D.控制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基因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控制多基因遗传病的基因遗传都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重组:

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或者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随着等位基因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基因突变:

是指由DNA分子中碱基对

替换、加成和缺失引起的基因结构的变化。

【详解】A、某DNA病毒把病毒外壳蛋白基因插入宿主细胞染色体DNA上属于基因重组,A正确;

B、线粒体肌病为质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表现为母系遗传,若夫妇中丈夫患该病,则子女均正常,若妻子患该病,则子女全部患病,B正确;

C、皱粒豌豆的染色体DNA中插入了一段外来DNA序列,使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结构改变,导致淀粉分支酶不能合成,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C正确;

D、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多基因遗传病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而多对等位基因不一定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因此不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

故选D。

6.下列有关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T2噬菌体的遗传信息传递可以在肺炎双球菌的核糖体上进行

B.激素和神经递质都是通过与靶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来传递信息

C.在没有受到抗原刺激的情况下,少数B细胞经淋巴因子作用后就可开始增殖、分化

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

【答案】D

【解析】

【分析】

信息分子的来源及作用的靶细胞:

神经递质----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受体作用;激素-----内分泌细胞分泌,作用于相应靶细胞膜上或胞内受体;淋巴因子----T细胞产生,作用于B细胞。

【详解】A、T2噬菌体的宿主细胞为大肠杆菌,故T2噬菌体的遗传信息传递可在大肠杆菌的细胞质中的核糖体进行,A错误;

B、有的激素是通过与靶细胞内的受体结合来传递信息的,如性激素,B错误;

C、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被激活并进行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C错误;

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此种防治措施为生物防治,D正确。

故选D。

7.科学家以真核生物绿藻为材料,研究不同波长的光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

下图为部分实验结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结果说明____。

(2)绿藻和蓝藻都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小球藻属于常见的一种绿藻。

小球藻和蓝藻在细胞结构上的显著区别是后者___,两者在ATP的合成场所上也存在一定的区别,前者不同于后者的场所是___,两者细胞内的____(填“吸能”或“放能”)反应一般都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

【答案】

(1).用红光(或波长为660nm的光)和远红光(或波长为710nm的光)单独照射时,植物的光合速率基本相同,两种光同时照射植物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增加,(且大于单独照射的总和

(2).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3).线粒体、叶绿体(4).吸能

【解析】

【分析】

叶绿体中含有绿色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大类。

它们与类囊体膜上的蛋白质相结合,而成为色素蛋白复合体。

绿色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红光。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

【详解】

(1)由题图可知,单独用波长为660nm的红光照射绿藻和单独用波长为710nm的远红光照射绿藻时的光合速率基本相同,而用两种光同时照射绿藻时光合速率增加,并且远大于单独照射的总和。

(2)小球藻是真核生物,蓝藻是原核生物,因此两者在细胞结构上的显著区别是原核生物蓝藻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真核生物小球藻细胞中ATP的合成场所有: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而原核生物无线粒体和叶绿体,故小球藻不同于蓝藻合成ATP的合成场所是线粒体和叶绿体;ATP水解反应伴随能量的释放,一般与吸能反应相联系。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ATP的作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8.回答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问题:

(1)图是人体胃酸分泌的部分调节途径,图中通过③一④一⑤一胃粘膜壁细胞一胃酸的调节过程属于____调节,与通过①一②一胃粘膜壁细胞一胃酸的调节过程比较,从反应速度和作用时间分析,后者的调节特点是____.

(2)市民在参加城市冬季马拉松运动中,起跑前皮肤的___感受器会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开跑一段时间后,选手的脸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红,直接原因是____。

(3)在丛林探险中,人体容易感染森林脑炎病毒,它是一种嗜神经性较强的病毒。

某些位于突触间隙的病毒与突触结构中___上的受体识别后进入神经末梢,在细胞中移动方向与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反,最终入侵到神经中枢,引发病毒血症。

机体在再次抵御某种病毒的攻击时,体内由____增殖、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该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这种细胞死亡属于________

【答案】

(1).神经-体液

(2).反应迅速、作用时间短暂(3).冷觉(4).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流到体表的血流量增多)(5).突触前膜(6).T细胞和记忆T细胞(或记忆细胞)(7).细胞凋亡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

免疫调节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两种。

【详解】

(1)由图可知,③→④都是神经细胞参与,所以这段属于神经调节,然后通过③④过程进而控制幽门粘膜G细胞分泌出来胃泌素,胃泌素再通过体液运输作用在胃粘膜壁细胞,也就是⑤过程。

所以从③→④→⑤为神经-体液调节;而①→②→胃粘膜壁细胞分泌胃酸,这个过程都是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的反应迅速、作用时间短暂。

(2)参加冬季马拉松运动,人体感受寒冷刺激的是分布在人体皮肤上的冷觉感受器;开跑一段时间,选手体内代谢增强,产热增多,为了维持体温恒定,同时也要增大散热,所以此时的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流到体表的血流量增多。

(3)正常情况下,兴奋在突触间只能是单向传递,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在突触后膜上,而这个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导致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反,所以病毒作用在的是突触结构中的突触前膜;如果病毒是再次侵入人体内而引起的免疫即为二次免疫,所以机体产生的效应T细胞有两个来源,一个是T细胞,一个是第一次免疫时所产生的记忆T细胞;而体内对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

【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体温调节、免疫调节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及图示信息,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9.某二倍体植物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高杆(D)对矮杆(d)为显性,抗病(T)对不抗病(t)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的位置分布未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以基因型为AaDdTt的植株为父本进行测交实验,则应选择基因型为___的植株做母本,若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则测交子代的表现型_____种。

(2)若以基因型为AaDdTt的植株为材料,通过单倍体育种培育纯合的糯性矮杆抗病植株,则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的单倍体植株的____,若培育出的植株表现型和比例为非糯性高杆不抗病:

糯性矮杆抗病=I:

I,则基因型为AaDdTt植株自交后代中糯性矮杆抗病植株的比例为____。

(3)若基因型为AaDdTt的植株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AtD:

aTD:

ATD:

atD:

Atd:

aTd:

ATd:

atd=9:

9:

1:

1:

9:

9:

1:

1,请解释其产生的原因(不考虑突变和致死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addtt

(2).8(3).幼苗(4).1/4(5).A、t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a、T基因在对应的同源染色体上,D、d基因在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部分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与a(或T与t)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了交叉互换

【解析】

【分析】

根据单倍体育种过程,首先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单倍体幼苗,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得到正常纯合子。

因以基因型为AaDdIt的植株为材料进行单倍体育种得到了非糯性高秆不抗病植株(AADDtt)和糯性矮秆抗病植株(aaddTT),且比例为1:

1,说明该AaDdTt植株产生两种比列相等的配子,即ADt:

adT=1:

1,再根据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得出该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及所占比例。

【详解】

(1)测交实验是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进行杂交,所以选择基因型为aaddtt的植物为母本。

三对基因独立遗传,依据分离定律,Aa×aa→Aa、aa,Dd×dd→Dd、dd,Tt×tt→Tt、tt,每对基因遗传后代都有2种表现型,故表现型为2×2×2=8。

(2)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无种子,所以只能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

培育出后代中非糯性高杆不抗病:

糯性矮杆抗病=1:

1,说明AaDdTt只能产生两种配子(ADt、adT),即三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依据分离定律产生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DDtt:

AaDdTt:

aaddTT=1:

2:

1,其中糯性矮杆抗病植株占1/4。

(3)若3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基因型为AaDdTt的植株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应为AtD:

aTD:

ATD:

atD:

Atd:

aTd:

ATd:

atd=1:

1:

1:

1:

1:

1:

1:

1,而由题意可知AtD、aTD、Atd、aTd这4种配子较多,分析可知A和t连锁,a和T连锁,即A、t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a、T基因在对应的同源染色体上;D、d基因在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AaDdTt植株产生的配子中也出现少数基因型为ATD、atD、ATd、atd的配子,说明部分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与a(或T与t)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了交叉互换。

【点睛】本题考查单倍体育种,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判断、遗传规律的运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

10.图1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部分示意图,图2是该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1中乙表示化石燃料,图中还缺少一个重要的过程,请用文字和箭头形式书写出来___。

因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形成温室效应,导致气温升高,为缓解温室效应可采取的措施有___答出两条即可)。

(2)假设图2中A种群同化的能量是5.8×109kJ,其中有1.3×109kJ的能量传递给E种群,若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则C种群同化的能量至多是___kJ。

(3)在对该生恣系统某一植物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比例分别为30%和50%,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比例分别为18%和38%,则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_____填“发生”或“未发生”)进化,理由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甲→戊

(2).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提高能效;开发新能源;保护植被;植树造林(3).1.8×108(4).未发生(5).种群的基因频率未发生改变

【解析】

【分析】

图1分析:

甲为大气中CO2库,戊为生产者,丁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图2分析:

A为第一营养级,B、D、E同为第二营养级,C为第三营养级。

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在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隐性基因频率=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在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进化的原材料由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生物进化方向决定于自然选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详解】

(1)由题图1分析可知,甲为大气中CO2库,戊为生产者,丁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丁→甲和戊→甲表示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丙→甲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乙→甲表示化石燃料的燃烧,图中还缺少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的过程,即甲→戊的光合作用过程。

大气中CO2的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温室效应是由CO2的大量排放导致的,为缓解温室效应,可以从减少大气中CO2来源和促进CO2的吸收两个方面考虑,即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提高能效、开发新能源、保护植被、植树造林等。

(2)由图2可知,A为第一营养级,B、D、E同为第二营养级,C为第三营养级,求C种群同化的能量最多时,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已知A有1.3×109kJ的能量传递给E种群,则应传递给B和D的总能量为5.8×109kJ-1.3×109kJ=4.5×109kJ,因此B和D共同同化的能量最多为4.5×109×20%=9×108kJ,C种群同化的能量最多为B和D同化量的20%,即9×108×20%=1.8×108kJ。

(3)第1年时种群的基因型频率为DD=30%,dd=50%,Dd=1-30%-50%=20%,则D的基因频率为30%+1/2×20%=40%,d的基因频率为1-40%=60%;第2年该种群中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DD=18%,dd=38%,Dd=1-18%-38%=44%,因此D的基因频率为18%+1/2×44%=40%,d的基因频率为1-40%|=60%,在这一年中种群基因频率未发生改变,因此该植物种群没有发生进化。

【点睛】本题结合图,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能量流动、种群基因频率的相关计算及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图示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识记能力和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用文字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11.下图是利用苹果生产果汁、果酒和果醋的大致工艺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苹果加工成果汁的过程中,需要加入果胶酶,果胶酶可以将果胶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使浑浊的果汁变得澄清。

为了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通常可用滤出的苹果汁的_______________来判断果胶酶活性的高低。

(2)为了进行果酒的发酵生产,通常先分离纯化酵母菌,然后扩大培养、固定化酵母细胞,最后才接种、发酵。

①在分离纯化酵母菌时,需要进行无菌操作,其中对培养皿通常采用干热灭菌。

②在使用液体培养基扩大培养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振动或搅拌,目的是____________,有利于酵母菌的繁殖。

③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

细胞多采用____________法固定化,酵母细胞固定前需要进行活化,原因是____________。

如果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说明海藻酸钠____________,固定的酵母细胞数目______。

④用固定化酵母细胞发酵。

(3)苹果酒经过进一步发酵可形成苹果醋,在此过程中,要适时向发酵液中通入空气,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

(1).半乳糖醛酸

(2).体积大小(3).增加溶解氧含量,同时有利于酵母菌与营养物质

充分接触(4).包埋(5).在缺水状态,微生物处于休眠状态,活化就是让处于休眠状态的酵母菌细胞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6).浓度偏低(7).较少(8).醋酸菌是好氧细菌,发酵过程需要氧气

【解析】

【分析】

果胶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果胶起着将植物细胞粘合在一起的作用,去掉果胶,就会使植物组织变得松散;果胶不溶于乙醇,是鉴别果胶的一种简易方法。

果汁在酵母菌的作用下经过酒精发酵获得果酒,果酒在醋化醋杆菌的作用下经过有氧发酵获得果醋。

【详解】

(1)果胶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果胶由半乳糖醛酸和半乳糖醛酸甲酯构成;果胶酶用于破坏植物细胞壁以提高出汁率,故可通过判断滤出苹果汁的体积大小判断果胶酶的活性强弱;

(2)②由于酵母菌为兼性厌氧细菌,可在有氧环境下大量繁殖,搅拌可以增加培养基中的溶解氧含量,也有利于酵母菌与营养物质充分接触,故在使用液体培养基扩大培养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振动或搅拌;

③细胞固定通常使用包埋法,酵母菌在缺水状态下处于休眠状态无法起到催化作用,故需要在固定前进行活化使之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如果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说明海藻酸钠浓度偏低,固定的酵母细胞数目较少;

(3)苹果酒发酵成苹果醋的过程是通过醋化醋杆菌的有氧发酵实现的,醋化醋杆菌为好氧菌,在发酵过程中需要氧气。

【点睛】本题考查果胶与果胶酶和果酒与果醋的酿制的相关知识点。

在果酒和果醋的酿制过程中先后采用的厌氧发酵和需要发酵方式,是由于发酵过程中参与发酵使用的菌种不同,酵母菌在缺氧环境中进行酒精发酵,醋化醋杆菌在缺氧环境中无法存活,需要在有氧环境下进行发酵。

12.如图是运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转基因试管牛”的图解。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l)图中①过程之前通常采用_____法对采集的良种公牛精子进行获能处理。

精子和卵子在发生上的重要区别是哺乳动物卵泡的形成和在卵巢内的储备是在_____完成的。

(2)图中③过程通常选择发育到_____阶段的胚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