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湖北黄冈中学等八校第一次联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84762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湖北黄冈中学等八校第一次联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湖北黄冈中学等八校第一次联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湖北黄冈中学等八校第一次联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湖北黄冈中学等八校第一次联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湖北黄冈中学等八校第一次联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考湖北黄冈中学等八校第一次联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考湖北黄冈中学等八校第一次联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考湖北黄冈中学等八校第一次联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考湖北黄冈中学等八校第一次联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考湖北黄冈中学等八校第一次联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考湖北黄冈中学等八校第一次联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考湖北黄冈中学等八校第一次联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湖北黄冈中学等八校第一次联考.docx

《高考湖北黄冈中学等八校第一次联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湖北黄冈中学等八校第一次联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湖北黄冈中学等八校第一次联考.docx

高考湖北黄冈中学等八校第一次联考

2014年高考(146)湖北黄冈中学等八校第一次联考

高考模拟

2014-12-271632

湖北八校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炽热/款识     潜伏/情意缱绻       帷幄/韦编三绝

B.模样/模型     巷道/大街小巷       嚼舌/味同嚼蜡

C.蛰伏/跫音     骠勇/虚无缥渺       香茗/酩酊大醉

D.自缢/关隘     稂莠/书声琅琅       捭阂/俾众周知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摧眠     吊胃口      不假思索      万古长青

B.告罄     金刚钻      计日程功      眼急手快

C.端详     粕来品      改弦更章      众口铄金

D.姿势     掉书袋      见风使舵      抵掌而谈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川石棉大水沟碲矿是至今世界唯一发现的碲独立原生矿沫,但现在却面临着被国外公司收购的危险,这令有关专家痛心疾首。

B.进入高三后,很多同学都意识到了时间的紧迫性,更加勤奋上进,长此以往,他们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成绩。

C.先生早年法庭雄辩,教学育人的风采我未能亲见,这是一大遗憾;但我又是幸运的,承蒙先生不弃,十二载耳提面命、言传身教,足以让我受用终生。

D.沿着水路,顺着清江,让我们一起欣赏秀色可餐的山水风光,这里山清,水秀,洞奇,石美,让我们一起见证大自然的奇迹吧!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广大考生和家长高度关注高考政策的变化,因为这些变化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考生未来的命运。

B.怀着迫切的心情读完了这部亚洲销量最大的被誉为有史以来最具想象力的悬念小说,使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

C.章太炎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幼年跟随外祖父读经,接受启蒙教育;后又在其长兄指导下“一意治经,文必法古”。

D.走进坐落于京城一隅的国内首座农民工打工博物馆,写有“尊重劳动,尊重劳动的价值,这是一个民族最基本的道德”的字样悬挂在展厅的墙上,非常醒目。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有错误的一项是

A.前四史是指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南朝范晔的《后汉书》和西晋陈寿的《三国志》。

其中《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B.《药》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采用双线结构,通过革命者的鲜血成为普通百姓治病的药这一悲剧故事,剖析了辛亥革命不成功的历史原因。

C.中国古典诗歌包括诗、词和典,其中诗又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白居易的《琵琶行》是古体诗,杜甫的《登岳阳楼》是近代诗中的五言律诗。

D.翠翠、四凤、娜塔莎、娜拉分别是沈从文的《边城》、曹愚的《雷雨》、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和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中的人物。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闲话信仰

某留美人士在接受提问“美国人为什么这么不喜欢中国人?

”时答道:

“因为中国人没有信仰。

早就有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薄弱环节是宗教资源的稀缺。

这话大体不错。

因为作为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思想从源头上就和宗教情怀各执一端。

长期以来,儒家在文化思想领域内占据着统治地位,这种统治地位又和封建王朝专制制度互为依托,形成一个“超稳定结构”,这自然就没有给任何宗教留下适宜发展的空间和条件。

中国人缺少宗教情怀不假,但不信教并不等于什么也不信,事实上,中国文化中关于道德信仰方面的分量并不低于任何一种高级宗教。

中国人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信仰,其所经历的艰苦思想过程,使它在人类精神文明史上居于一个相当高的层次。

比如,“孝”和“以孝治天下”观念的提出,就反映出在信仰问题上的煞费苦心和独一无二。

先儒们早就发现,人的精神层面的进步必然植根于对动物本能的抵制、疏离和克服。

在这个过程中,“孝”正是最中心的环节。

处于文明早期阶段的人类没有“孝道”这一说,相反历史上许多游牧种群都有歧视老人的风俗。

时至今日,西方发达世界的伦理秩序中,下一代也仍然排在上一代之前。

这种对下一代的关爱,是和动物的本能完全一致的,只有“孝”却是反其道而行——它是一种和动物本能逆向的理念。

能够在这点上取得突破,推而及之,其他道德信仰的贯彻就变得切实可行了,这就叫做“百善孝为先”。

因此可以说,“以孝治天下”确实是很高明的政治哲学。

上面是对传统文化中道德信仰方面的正面评估,是一种积极的说法。

而要做到客观公允,它消极的另一面也不能回避。

由于对生命意义的探索缺失了“彼岸情结”的支撑,道德信仰的状况常常受时代环境的左右,在一个反常的、险恶的社会条件下,又较容易受到蛊惑,因而其坚定性确实赶不上各种高级宗教。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多令人厌恶的现象,小者拐骗偷摸;大者杀人食肉。

而在权力场中,谄媚逢迎,虐杀无辜;或者是崇洋媚外,唯利是图,内涵虽然不同,嘴脸一样丑恶。

而且,从表面看来,其来源和过程毫不相干甚至互相对立的东西,能够按照当权者的意志一夜之间便蔚为风气。

这在宗教传统很深的国家是很难看到的。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西班牙和巴尔干地区发生过猛烈的碰撞,反反复复的改宗斗争是一个相当漫长而惨烈的过程,时至今日,巴尔干人民还在饱尝这一惨剧留下的苦果。

相对他们而言,中国人倒该算是有福的了,在这里所谓“坏事变好事”的逻辑得到了证明。

不是吗?

如果我们也十分执著于某种信仰,那中国和世界今天会是何等模样。

说到这里,再回到开篇的问题,美国人为什么不喜欢中国人?

那位留美学者的答案“没有信仰”云云,便很值得怀疑。

6.下列关于“信仰”的说法,符合观点的一项是

A.从某种意义上说,宗教资源的稀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薄弱环节,这使得中国人缺少信仰。

B.儒家思想在文化领域内的统治地位和封建王朝专制制度互为依托,没有给其他宗教信仰在中国的发展留下任何空阔和条件。

C.为信仰献身不是宗教徒的专利,在中国历史上的某些时期,道德教化表现出的强大力量足以媲美于各种宗教。

D.道德信仰易受时代环境左右,在反常的、险恶的社会条件下,其坚定性往往比不上其他宗教信仰。

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人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信仰之所以在人类精神文明史上居于相当高的层次,正是因为它经历了艰苦漫长的过程。

B.对动物本身的抵制、疏离和克服,体现出人的精神层面的进步,从这一点上讲,先儒们“孝”的观念的提出,可谓煞费苦心和独一无二。

C.中国历史上,在国家基本安定的情况下,统治者总会重视文化建设,道德教化也会得到有效传承。

D.由于对生命意义的探索缺失了“彼岸情结”的支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信仰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消极的一面。

8.依据原文的信息,不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也许缺少宗教信仰,但是中国文化中的道德信仰并不逊色于任何一种高级宗教,所以,宗教对于一个民族并不是不可或缺的。

B.“百善孝为先”。

“孝”道得到推行,其他道德信仰的贯彻就变得切实可行了。

今天,我们仍然应该推行“孝”道。

C.从中国历史的发展来看,道德信仰有其消极性,也有积极性。

因此,我们不能盲目崇尚宗教,仍应加强道德建设。

D.中国和平安宁,而巴尔干地区还在饱尝漫长而惨烈的改宗斗争,这表明道德信仰优于宗教信仰。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留侯论

苏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

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

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

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

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

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

虽有贲、育(古代的勇士),无所复施。

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

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

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

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

此圯上之老人所为深惜者也。

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故曰:

“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庄王曰:

“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遂舍之。

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

何则?

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

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

呜呼!

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注]传说张良在下邳圯上遇见黄石公,后者故意将鞋子掉到桥下,让张良拾起来给他穿上,张只得照办。

如是者三次。

黄石公说“孺子可教矣”。

就将《太公兵法》一书授予张良,并说“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此后张良辅佐刘邦成就汉业。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                         乘:

利用

B.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                         特:

只是,仅仅

C.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折:

摧折,挫败

D.郑伯肉祖牵羊以逆                                  逆:

迎战

10.下列句子中,全都体现了“忍”的一项是

①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②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足者、三年而不倦③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④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⑤美其全锋而待其弊⑥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人以为圯上老人为鬼物,张良能辅佐汉高祖定天下是因为获得圯上老人的兵书,苏轼却认为张良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圯上老人磨练了他能忍的性格。

B.文章的主旨在于阐发“忍小忿而就大谋”的道理,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史实加以论证,很有说服力。

C.司马迁认为张良的相貌像女子一样,和他的志向气节很不相称;苏轼却不以为然,认为状貌如妇人正是张良成功的原因所在。

D.本文析理透彻,言简意赅;文笔纵横极尽曲折变化之妙。

行文雄辩而富有气势,体现了苏轼史论汪洋恣肆的风格。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3分)

(2)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3分)

(3)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3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不超过6处)(3分)

殷仲堪怒为刑州;值水俭。

食常五碗盘。

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

虽欲率物,亦缘其性真素。

每语子弟云:

“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损其本尔曹其存之。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8分)

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亩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1)请概括这首诗中“云”的特点。

(4分)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5.在下列横线上填写诗文名句。

(任选5处)(5分)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

(《论语·述而》)

(2)               ,长余闻之陆离。

(屈原《离骚》)

(3)申之以孝悌之义,               。

(《孟子》)

(4)景翳翳以将入,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间关莺语花底滑,             。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6)画图省识春风面,              。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7)此情可待成追忆,                    。

(李商隐《锦瑟》)

(8)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铁公鸡施粥

刘源

光绪三年,淮河发大水,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河南济源偏北有一铁牛镇也来了几十个衣衫褴褛的灾民。

这铁牛镇虽然有几个富户,但个个悭吝,比铁公鸡还抠,大伙儿私下里称铁牛镇为“铁公鸡镇”。

灾民等待施舍,但富户们家家大门紧闭。

饥肠辘辘的灾民们正绝望之时,镇北的周家忽然传出消息:

周家将开粥棚!

消息震惊了铁牛镇!

要知道,在众多铁公鸡中,周老爷子的吝啬可是鼎鼎有名的。

周老爷子今年七十了,家里虽不是铁牛镇的首富,但财力着实雄厚,只是周老爷子吝啬持家,周家上下连一个胖子都没有,他自个更是瘦骨嶙峋。

前阵子他的小儿子成亲,宴席上的馒头居然是一半白面一半糠麸,菜也是素多荤少,规格比有些穷人家的婚宴还差。

如今他居然肯设粥棚,颇令人大惑不解。

可眼瞅着几口大锅支了起来,家丁们劈柴烧火,不像是假的。

很快,周家放出规矩:

“领粥时,必须说‘周老爷真慷慨,周老爷真是大善人’,然后跪下来朝周家大门磕个头……”一碗稀粥居然让人家磕头,太过分了。

但饿肚子的滋味真不好受,灾民们只好自觉地排起了长队。

水滚开时,围观的百姓们看着周家的伙计朝大锅里下了两瓢米,不由嘀咕道:

“这么大的锅,下这么点儿米,这粥可真够稀的!

”这时,那伙计又打开另一口袋子,舀出来一瓢东西,大伙儿一看,惊叫道:

“米糠?

”一锅粥,两瓢米加五瓢糠,粥是稠了,味道可就……没想到老爷子做善事也打折扣,这不明摆着让大家戳脊梁骨吗?

家人很不满,小儿子年轻气盛,跑到堂屋跟老爷子吵了起来。

“爹,韩信衣锦还乡本可杀了那个让他钻裤裆的家伙,但他让人做了官,赢得了好名声。

可你呢?

做个粥棚,一天花上一袋米,一个月也就三十袋米而已……”“你有本事给我弄三十袋米来,站着说话不腰疼,我辛苦攒下的家业迟早要被你们这些败家子败光!

”周老爷子气呼呼地走了。

灾民们感谢周家做善事,跪在地上朝坐在太师椅上的周老爷子磕了个头,才换得一碗黄粥,泪眼婆娑地蹲在一边喝。

牺牲了尊严才换来的东西,虽然果腹,心里却在滴血……灾民们磕头讨饭,眼泪汪汪地喝粥,这幅凄惨的情景使铁牛镇的上空弥漫着悲伤的气氛。

周老爷的慈善活动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反而被人骂得狗血淋头,那些没有施舍的富户们则耻笑周老爷子做了件蠢事。

周老爷子似乎也意识到了,便改了规矩,领粥时可以不跪,但必须为周家做一天活。

这个规矩倒还不错,但周家哪有那么多活给人干?

于是周老爷子将家里的佣工全部遣走,这些人聚拢起来朝周老爷子讨说法,周老爷子的回话倒也简单:

谁干活只要三餐饭,不要工钱,就可以留下。

小儿子担心:

“爹,灾民们固然用着便宜,可他们总有走的一天,到时候咱们家再找人可就难了。

”周老爷子说他们肯定会非常珍惜这份来之不品的活计。

小儿子豁然开朗,这老爷子真算计到家了,够狠!

结果铁牛镇的小工价格直线下降。

水灾过后,铁牛镇又恢复了原样。

但是,周老爷子的名声迅速在半年里变得臭不可闻,大家提起他,干脆以“老鬼”相称。

这年周老爷子病重,临死前对孩子们说:

“我知道你们对我颇有微词,但你们不知道,我这么做,既为他们好,也是为你们好。

我原来也讨过饭,当时和我一起讨饭的好朋友,他一生都在讨饭,你们知道为什幺吗?

”大家惊奇地听着。

“因为他运气好,遇到了一个好人家,大米饭白馒头管够,让他觉得讨饭的日子真不错;而我运气不好,讨饭被狗咬,被人打,所以我恨透了讨饭。

”周老爷子沉痛地说,“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别人不做粥棚,我做,但我不会让灾民们觉得讨来的饭特别香。

钱花好了能帮人,花不好就毁人,我落了个坏名声,却总好过给铁牛镇增加一批乞丐……”

说罢,溘然长逝。

周家子孙将丧礼办得非常寒酸,百姓们纷纷议论周家孩子不孝,但周家人不在意。

几十年后,周家还在,子孙兴盛,出了好几个人才,而其他富户没有逃过“富不过三代”的规律,相继败亡。

1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饥民流落“铁公鸡镇”,吝啬的周老爷子开粥棚救济,但是他规定,领粥要磕头,那米少糠多的粥引起了大家的不满。

B.周老爷子施粥遭骂,他意识到自己确实做得过分了,于是不得不改规矩,变磕头为干活。

并遣走了佣工。

C.水灾过后,周老爷子名声很快变得臭不可闻,而他的临终之语却让家人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

D.周家为老爷子办的丧事非常寒酸,正是这吝啬的传统让周家逃过“富不过三代”的规律,子孙兴盛。

E.这篇小说显示了对“持家”“行善”等的思考,有很强的现实警示作用。

语言质朴通俗,读来耐人寻味。

17.小说开头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

18.小说在塑造周老爷子这个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就其中主要的两种进行简要赏析。

(6分)

19.周老爷子临终那番话颇有深意,请结合传统文化、联系当今社会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6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20.《窦娥冤》是我国古代戏剧的杰出代表,它在写法上采用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

请结合文中的典型例子。

简要分析其浪漫主义手法及表达效果。

(不超过80字)(4分)

21.根据上下文语境,给下面横线句子排序,使语意连贯,衔接自然。

(4分)

看到书店出售教授交际术,成功术之类的畅销书,我总感到滑稽。

            借助交际术、成功术,当然有明显的功利动机。

这还是比较表面的,更深的原因是精神上的空虚,于是急于找捷径躲到人群和事务中去。

我不知道其效果如何,只知道如果这样的交际家走近我身旁,我一定会更感寂寞,如果这样的成功者站在我面前,我一定会更觉无聊的。

①既然如此,又何必孜孜于交际和成功?

②没有真兴趣,怎么会有真事业呢?

③一个人对某个人有好感,和他或她交了朋友,或者对某件事感兴趣,想方设法把它做成功,这本来都是自然而然的。

④没有真情感,怎么会有真朋友呢?

⑤不熟记要点就交不了朋友,不乞灵秘诀就做不成事业,可见多么缺乏真情感真兴趣了。

2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

国庆长假期间,央视以“你幸福吗”为主题在全国各地街头采访普通百姓。

被访者都几乎毫无准备地面对提问。

面对镜头反应各异,这些细节原生态地呈现在节目中。

如在9月29日播出的节目中,山西太原清徐县北营村的一位中年男子面对提问先是推托:

“我是外地打工的,不要问我。

”记者追问:

“你幸福吗?

”中年男子回答:

“我姓曾”。

该档节目在《新闻联播》中播出后引发热议。

(1)中年男子的回答有何含义?

(2)他无意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对这样的采访你有何看法(不超过180字)?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①小时候我想为母亲做很多事/结果每次都以“以后”结束/但那时我不知道,其实没有“以后”。

——李明博(韩国总统)《母亲》

②太阳下山明早依旧爬上来/花儿谢了明年还是一样的开/美丽小鸟飞去无影踪/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

——王洛宾《青春舞曲》

读了以上两则材料,你有什么感受?

请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