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二轮 酶的研究与应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 3.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810051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6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二轮 酶的研究与应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 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届二轮 酶的研究与应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 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届二轮 酶的研究与应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 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届二轮 酶的研究与应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 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届二轮 酶的研究与应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 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届二轮 酶的研究与应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 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届二轮 酶的研究与应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 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届二轮 酶的研究与应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 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届二轮 酶的研究与应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 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届二轮 酶的研究与应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 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届二轮 酶的研究与应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 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届二轮 酶的研究与应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 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届二轮 酶的研究与应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 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届二轮 酶的研究与应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 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届二轮 酶的研究与应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 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届二轮 酶的研究与应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 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届二轮 酶的研究与应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 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届二轮 酶的研究与应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 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届二轮 酶的研究与应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 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届二轮 酶的研究与应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 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二轮 酶的研究与应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 3.docx

《届二轮 酶的研究与应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 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二轮 酶的研究与应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 3.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二轮 酶的研究与应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 3.docx

届二轮酶的研究与应用专题卷适用全国3

酶的研究与应用

一、单选题

1.在以下酶的固定方法模式图中,属于载体结合法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图中将酶包埋在以海藻酸钠等为载体的微囊型中,属于包埋法,A错误;图中将酶吸附在载体的表面,属于物理吸附法,即载体结合法,B正确;图中酶分子相互结合,属于交联法,C错误;图中将酶包埋在细微的网格中,属于包埋法,D错误。

2.关于酶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的分离提纯要依次经过过滤、层析、沉淀、提纯等步骤

B.利用枯草杆菌生产的α-淀粉酶可用于降解水体中的某些污染物

C.加酶洗衣粉能提高去污能力是因为运用了酶的固定化技术

D.尿糖试纸中含有葡萄糖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

【答案】B

【解析】层析是利用各组分物理性质的不同,将多组分混合物进行分离及测定的方法.层析后不需要沉淀,A错误;利用枯草杆菌生成的α-淀粉酶可用于降解水体中的某些污染物,B正确;加酶洗衣粉能提高去污能力是利用酶的催化作用,C错误;尿糖试纸中含有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D错误。

【考点定位】固相化酶的应用价值;制备和应用固相化酶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酶工程的相关知识.

酶工程就是将酶或者微生物细胞、动植物细胞、细胞器等在一定的生物反应装置中,利用酶所具有的生物催化功能,借助工程手段将相应的原料转化成有用物质并应用于社会生活的一门科学技术.它包括酶制剂的制备,酶的固定化,酶的修饰与改造及酶反应器等方面内容.酶工程的应用,主要集中于食品工业,轻工业以及医药工业中。

3.某兴趣小组欲利用固定化酶进行酶解淀粉的实验,分组见下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组别

固定化酶柱长度/cm

淀粉溶液的流速/(mL·min-1)

10

0.3

10

0.5

15

0.3

15

0.5

A.固定化酶柱长度和淀粉溶液流速决定了酶柱中酶的含量

B.淀粉溶液流速过快会导致流出液中含有淀粉

C.各组实验所用的淀粉溶液浓度应相同

D.淀粉溶液的pH对实验结果有影响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固定化酶柱长度决定了酶柱中酶的含量,A项错误。

淀粉溶液流速过快,酶来不及催化反应发生,会导致流出液中含有淀粉,B项正确。

实验要遵循等量原则,C项正确。

pH影响酶的活性,D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固定化酶实验和酶有关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4.下列有关现代生物技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运用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进行生产时,都需要为其提供营养物质

B.果酒和果醋制作中利用的微生物,结构上主要差别在于有无核膜

C.采用稀释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都能分离纯化菌种,得到单细胞菌落

D.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最适温度时,洗衣粉量、污渍的种类属于无关变量

【答案】A

【解析】A.运用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进行生产时,都需要为其提供生产所需的底物,酶的底物不能称为营养物质,A错;B.果酒和果醋制作中利用的微生物分别是酵母菌和醋酸菌,结构上主要差别在于有无核膜,B正确;C.采用稀释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都能分离纯化菌种,得到单细胞菌落,区别在于前者可用于计数,后者不能,C正确;D.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最适温度时,温度是自变量,洗衣粉量、污渍的种类属于无关变量,D正确。

故选A符合题意。

5.(2012•南京二模)某品牌加酶洗衣粉的产品使用说明中,明确提出“水温以30~50C为宜,切忌用70C以上的热水”.一同学为探究“温度对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影响”提出如下实验思路,不合理的是()

A.实验自变量为水的温度,设置温度为0℃、20℃、40℃、60℃、80℃、lOO℃

B.实验因变量是污布的清洁程度,洗涤结束后应先用清水漂洗污布再晾干、比较

C.实验无关变量有水量、衣物的质料与大小、洗衣粉的用量、浸泡与洗涤时间等

D.实验预期结果是某温度下洗涤后污布最干净,高于或低于这一温度污渍残留多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对照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如自变量是温度时,要考虑酶的适宜温度范围.另观察洗涤效果,可以观察污布的清洁程度、也可以是洗去污物所用的时间的长短等.

解:

A、题中已经明确提出“水温以30~50C为宜,切忌用70C以上的热水”,因此在设置温度时应该在30~50C之间,并温度跨度不能太大.故A错误.

B、实验因变量是考查洗涤效果,可以观察污布的清洁程度,但是要将污布上的洗衣粉和污渍漂洗后晾干后比较观察,以防污水影响.故B正确.

C、对照实验中要关注控制单一变量,但无关变量各组要一致.故C正确.

D、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洗涤效果最好,污布最干净;但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时,酶的活性有所降低,效果有所降低,污布的污渍残留多一点.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温度对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影响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6.下列关于固定化酶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固定化酶不足之处是不能催化一系列反应

B.固定化酶可再次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C.固定后的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反应物分离

D.固定化酶易溶于水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由于酶具有专一性,因此固定化酶不能催化一系列反应,A正确;固定化酶可反复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B正确;固定后的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反应物分离,C正确;固定化酶不易溶于水,易与反应物分离,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固定化酶技术和细胞固定化技术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固定化酶技术在多步连续催化反应方面优势明显

B.与自然发酵相比,人工接种发酵获得的产品品质更好

C.相同pH时,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好于普通洗衣粉

D.向鸡血细胞中加入冷却的95%的酒精,可以获得无杂质的DNA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固定化酶技术固定的是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反应,不能多步连续催化反应,A错误;人工接种发酵所用的菌种好于自然菌种,所以发酵获得的产品品质更好,B正确;适宜PH条件下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才能好于普通洗衣粉,C错误;向鸡血细胞中加入冷却的95%的酒精,可以对DNA进行粗提纯,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有关生物技术实践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8.下列关于果胶酶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A.分解水果细胞壁中的果胶,从而瓦解细胞壁

B.可将果胶分解成半乳糖醛酸,水果汁变清

C.分解水果细胞壁中的纤维素和果胶以及细胞间质

D.可使果汁榨取变得容易,提高出汁率

【答案】C

【解析】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果胶酶能分解果胶,从而可以将细胞壁瓦解,A正确;果汁中含有大量的果胶,并且该物质不溶于水,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使果胶分解成能溶于水的半乳糖醛酸,使浑浊的果汁变的澄清,B正确;酶具有专一性,纤维素不能被果胶酶分解,C错误;果胶酶能瓦解细胞壁,使得果汁榨取变得更容易,能提高出汁率,D正确。

9.果胶酶能使果胶水解,使榨取果汁变得更容易,提高水果的出汁率。

某同学为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在不同温度下,将等量的果胶酶加入到等量的苹果泥中,在反应同样时间后,再将反应液过滤同样时间,用量筒测出滤出苹果汁的体积。

下列能正确反映实验结果的曲线是

A.AB.BC.CD.D

【答案】B

【解析】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升高,催化果胶分解形成的果汁就越多,超过某一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降低,催化催化果胶分解形成的果汁就越少,B正确。

【考点定位】酶活性的影响因素。

【名师点睛】作用条件较温和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高温、过酸或过碱都会导致蛋白质变性失活。

在一定温度(pH)范围内,随温度(pH)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超过这一范围,酶的催化作用逐渐减弱。

过酸、过碱、高温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而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酶分子结构未被破坏,温度升高后可恢复活性。

10.加酶洗衣粉能够除去衣物上的顽固油渍,则它含有()

A.脂肪酶B.蛋白酶

C.淀粉酶D.氧化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解:

顽固油渍的主要有机物成分是脂肪,酶具有专一性,故加脂肪酶的洗衣粉能够除去衣物上的顽固油渍.

故选:

A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酶具有专一性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能力。

11.如图是根据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的系列实验结果得出的坐标曲线.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表示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高温使得果胶酶结构被破坏

B.图乙只能表示pH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最适pH通常为碱性条件

C.图丙可表示苹果泥中加入果胶酶后得到的果汁量随时间变化情况

D.图丁可表示苹果泥用量一定时,果胶酶用量对果汁产量的影响

【答案】C

【解析】酶的活性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低温时酶活性受到抑制,活性较低;高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因此图像应与乙图类似,且曲线右端最终应与横坐标相交,A错误;图乙中曲线不能用来表示酶的活性随pH变化的特性,因为酶在过酸或过碱的条件下都会失活,因此曲线两端应该与横坐标相交,且从乙图中无法判断果胶酶最适pH为碱性条件,B错误;果胶酶可分解植物细胞壁,增加果汁的出汁率,使水果更快到达出汁的最大值,如图丙所示,C正确;苹果泥用量一定时,果汁产量也为一定值。

因此果汁产量应达到一定值后不再变化,D错误。

12.关于酶的应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热水溶解洗衣粉后再将水温调到适宜温度

B.物理吸附法比化学结合法对酶活性影响小

C.酶的固定化有利于实现酶的重复利用

D.口服多酶片中的胰蛋白酶位于片剂的核心层

【答案】A

【解析】高温会使酶失活,所以不能用热水溶解洗衣粉,A错误;化学结合法可能影响酶的活性部位而影响反应效果,而吸附法是物理方法,不影响酶的分子结构,B正确;与直接利用酶相比,酶的固定化有利于实现酶的重复利用,C正确;酶是蛋白质,在胃液中会被胃蛋白酶分解,多酶片是由胰酶(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和胃蛋白酶的复合制剂,片剂在制作时先包肠溶衣,然后包上胃蛋白酶,再包糖衣即可成药,服下后,糖衣层在胃液中迅速崩解溶化,胃蛋白酶在胃液中充分发挥作用,而胰蛋白酶在小肠才发挥作用,所以多酶片中的胃蛋白酶不位于片剂的核心层,胰酶位于核心层,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相关知识,解题本题注意B选项中物理法固定酶的优点在于酶不参加化学反应,整体结构保持不变,酶的催化活性得到很好保留。

13.某种生物活性洗衣粉包装袋上印有以下资料:

对上述资料表明的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种洗衣粉可除去衣料上的各种污渍

B.该蛋白酶在60℃以上将会失去活性

C.这种洗衣粉较易清除衣服上的蛋清污渍

D.这种洗衣粉不能用于洗涤真丝织物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酶具有专一性,这种洗衣粉无法除去衣料上的各种污渍,A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加酶洗衣粉的相关知识。

14.下列关于加酶洗衣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加酶洗衣粉的效果总比普通洗衣粉的效果好

②加酶洗衣粉效果的好坏受很多因素影响

③加酶洗衣粉中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

维素酶

④加酶洗衣粉相对普通洗衣粉来讲有利于保护环境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①加酶洗衣粉与普通洗衣粉相比,虽然表面活性剂和三聚磷酸钠的含量较少,但添加了一定量的酶制剂。

在酶的作用下,构成污渍的一些生物大分子被分解为可溶性的小分子,使污物容易从衣物上脱落,即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不仅没有降低,反而加强了。

但是,由于酶具有专一性,只有洗衣粉中的酶与污渍相对应时,其优势才能发挥出来。

如果不对应,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可能不如普通洗衣粉,该项不正确;②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受水温、洗衣粉浓度、洗涤方式、浸泡时间、水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该项正确;③目前加酶洗衣粉常用的酶制剂有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四种,该项正确;④加酶洗衣粉代替普通洗衣粉,P使用量减少,同时酶是蛋白质容易被微生物分解,避免了水体富营养化,有利于环境保护,该项正确。

②③④正确,所以A正确。

B、C、D不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加酶洗衣粉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5.下列有关果胶酶及与果胶酶实验探究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究果胶酶的用量时,pH、温度不影响实验结果

B.果胶酶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葡萄糖异构酶等

C.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影响时,温度、苹果泥、果胶酶用量及反应时间等都是变量

D.可以用相同时间内过滤得到的果汁体积来确定果胶酶的用量

【答案】D

【解析】探究果胶酶的用量时,pH、温度会影响实验结果,pH、温度要相同且适宜,A错误;果胶酶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B错误;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影响时,温度是变量,而苹果泥、果胶酶用量及反应时间等都是无关变量,C错误;可以用相同时间内过滤得到的果汁体积来确定果胶酶的用量,D正确。

【点睛】解答A选项,关键要知道实验探究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特别要注意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无关变量要相同且要适宜。

16.下列有关现代生物技术操作注意事项或应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进行果酒发酵过程中要定期“放气”,并注意防止外界细菌进入发酵瓶

B.果醋制作时需要经过先通气发酵后密封发酵两个主要阶段

C.用加酶洗衣粉洗涤污渍时,浸泡时间不足会造成洗涤效果差

D.在固定化细胞技术中,细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

【答案】B

【解析】果酒发酵时除了产生酒精还会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在进行果酒发酵过程中要定期“放气”,并注意防止外界细菌进入发酵瓶,A正确;醋酸菌是嗜氧菌,因此果醋制作时需要不断通入无菌空气,B错误;用加酶洗衣粉洗涤污渍时,浸泡时间不足会造成酶与污垢不能充分接触,进而造成洗涤效果差,C正确;在固定化细胞技术中,细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D正确。

17.下列有关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用包埋法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

B.反应产物对固定化酶的活性没有影响

C.葡萄糖异构酶固定前后专一性不同

D.固定化细胞可以催化各种反应底物的一系列反应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固定化技术包括包埋法、物理吸附法和化学结合法(交联法),由于细胞相对于酶来说更大,难以被吸附或结合,因此多采用包埋法,A正确;某些反应产物可能与酶结合,致使酶的结构产生变化,从而改变酶的催化活性,B错误;固定化酶实质上是将相应酶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实现酶的反复利用,并提高酶稳定性,酶的各项特性(如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的温和性)依然保持,C错误;固定化细胞在多步酶促反应中发挥连续催化作用,但如果反应底物是大分子物质,则难以自由通过细胞膜,从而限制固定化细胞的催化反应,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固定化酶技术和细胞固定化技术的相关知识,意在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8.下列有关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叙述错误的是

A.在向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中加入的必须是已活化的酵母细胞

B.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必须冷却至室温,才能加入细胞

C.溶解海藻酸钠,最好采用小火,或者持续加热的方法

D.在固定化酵母细胞的过程中,要以恒定的速度缓慢地将注射器中的溶液滴加到配制好的CaCl2溶液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向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中加入的必须是已活化的酵母细胞,A正确。

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必须冷却至室温,才能加入细胞,否则细胞会死亡,B正确。

溶解海藻酸钠,采用小火,或者间断加热,反复几次,直到海藻酸钠溶解,如果加热太快,海藻酸钠会发生焦糊,C错。

以恒定的速度缓慢地将注射器中的溶液滴加到配制好的CaCl2溶液中,观察液滴在CaCl2溶液中形成凝胶珠的情形,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19.关于固定化酶中用到的反应柱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反应物和酶都可以自由通过

B.反应物能通过,酶不能通过

C.反应物和酶都不能通过

D.反应物不能通过,酶能通过

【答案】B

【解析】固定化酶中用到的反应柱的底端装有分布着许多小孔的筛板,酶颗粒无法通过筛板上的小孔,而反应溶液却可以自由出入,故选B。

20.(2011•淮安模拟)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实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加酶洗衣粉就是添加了固定化酶的洗衣粉

B.利用透析法纯化血红蛋白时,应以蒸馏水作为透析液

C.果酒制成后,可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并持续通氧制果醋

D.腐乳发酵过程中毛霉和根霉为互利共生关系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是对加酶洗衣粉的概念、利用透析法纯化蛋白质的方法、果醋制作的菌种及代谢类型和发酵温度、生物的种间关系的综合性考查,回忆加酶洗衣粉的概念、利用透析法纯化蛋白质的方法、果醋制作的菌种及代谢类型和发酵温度、生物的种间关系,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

A、加酶洗衣粉中添加的是酶制剂,不是固定化酶,A错误;

B、利用透析法纯化血红蛋白时所用的透析液是磷酸缓冲溶液,B错误;

C、果醋制作过程中的菌种是醋酸杆菌,醋酸杆菌是需要菌,且生活温度高于酵母菌,因此,在果酒制成后,可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并持续通氧制果醋,C正确;

D、腐乳发酵过程中毛霉和根霉是竞争关系,D错误.

故选:

C.

点评:

对加酶洗衣粉的概念、利用透析法纯化蛋白质的方法、果醋制作的菌种及代谢类型和发酵温度、生物的种间关系的综合理解应用,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二、非选择题

21.如图为固定化酶的反应柱示意图,其中①为反应柱,②为固定化酶,③为分布着小孔的筛板,

请据图回答:

(1)关于固定化酶中用到的反应柱,理解正确的是()

A.反应物和酶均可自由通过反应柱

B.反应物和酶均不能通过反应柱

C.反应物能通过,酶不能通过

D.反应物不能通过,酶能通过

(2)与一般酶制剂相比,固定化酶的突出优点是,固定化细胞的优点是。

(3)③的作用是。

(4)制作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所用的方法有(至少两种)。

【答案】

(1)C

(2)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能被反复利用成本更低,操作更容易

(3)使酶颗粒无法通过,反应液能自由通过

(4)吸附法、交联法、包埋法等(答出两种即可)

【解析】与一般酶制剂相比,固定化酶不仅能与反应物充分接触,还能与产物分离,并且可以反复利用。

但是与固定化细胞相比,固定化酶不能催化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并且固定化细胞成本更低,操作更容易。

使用固定化酶技术往往利用一个反应柱,反应柱下端有一个分布着小孔的筛板,载体颗粒无法通过,而反应液却可以自由出入。

而固定化酶就被固定在载体颗粒中。

22.下图1表示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有关操作,图2是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酒精发酵的示意图,图3为某同学制备的凝胶珠图片。

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制备凝胶珠的过程中,加热溶解海藻酸钠时需注意用_____________加热,然后将融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_____________后,加入酵母菌充分搅拌混合均匀。

(2)图1中X溶液为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1中制备的凝运珠用_________________洗涤后再转移到图2装置中。

图2发酵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使_____________。

(4)某同学在图1步骤结束后得到图3所示的实验结果,出现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有海藻酸钠浓度过_____(填“高”或“低”)、注射器中的混合液推进速度过________(填“快”或“慢”)或注射器距离CaCl2溶液液面太近。

【答案】小火间断(或小火或间断)冷却至室温(冷却至45℃)CaCl2溶液酵母菌—海藻酸钠胶液形成凝胶珠蒸馏水(或无菌水)培养液与酵母菌充分接触高快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固定化细胞的相关知识点,回忆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综合解答问题:

①配制海藻酸钠溶液:

小火、间断加热、定容,如果加热太快,海藻酸钠会发生焦糊;②海藻酸钠溶液与酶母细胞混合:

冷却后再混合,注意混合均匀,不要进入气泡;③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

高度适宜,并匀速滴入;④刚溶化的海藻酸钠应冷却后再与酵母菌混合,否则温度过高会导致酵母菌死亡。

(1)在用海藻酸钠包埋酵母菌形成凝胶珠的过程中,加热过程海藻酸钠容易糊底,因此要用小火间断加热,并不断搅拌;为了防止高温杀死酵母细胞,应将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室温),再加入酵母菌充分搅拌混合均匀。

(2)图1中的X溶液是CaCl2溶液,作用是使海藻酸钠形成凝胶珠。

(3)制备的凝胶珠用蒸馏水洗涤(去除残留的CaCl2)后再转移到图2装置中进行发酵,发酵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培养液与酵母细胞充分接触,以利于发酵过程的顺利进行。

(4)图3中所示的凝胶珠不是圆形或椭圆形,说明海藻酸钠浓度偏高或注射器中的混合液推进速度过快形成的。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酵母细胞固定化的过程和注意事项,如海藻酸钠必须小火间断加热的原因,冷却的原因等。

23.[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

人类正在利用纤维素和某微生物产生的酶开发一种新的能源—乙醇。

请回答相关问题:

(1)筛选微生物时,常选择纤维素丰富的环境,原因是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________(生物)。

在筛选此微生物时,人们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染色法,这种方法能够通过颜色反应直接对微生物进行筛选,筛选过程所用的培养基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法灭菌。

(2)从该筛选的微生物体内提取的酶首先要检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便更好地将酶用于生产实践,衡量此酶这一指标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在生产葡萄糖的过程中,为了使酶能够被反复利用,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

(3)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微生物)将葡萄糖生产为乙醇,可利用____________技术使该微生物中的酶能够重复使用。

【答案】纤维素分解菌刚果红高压蒸汽灭菌酶的活力(活性)单位时间内产物的增加量(单位时间内底物的减少量)固定化酶酵母菌固定化细胞

【解析】试题分析:

该题是对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固定化酶与酵母细胞的固定化的考查,回忆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实验设计,然后解答问题

(1)在纤维素丰富的环境中,含有较多的纤维素分解菌。

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时,人们发现了刚果红染色法,其原理是:

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