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纪地质学本科练习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810621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纪地质学本科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第四纪地质学本科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四纪地质学本科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四纪地质学本科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四纪地质学本科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第四纪地质学本科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第四纪地质学本科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第四纪地质学本科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第四纪地质学本科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第四纪地质学本科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第四纪地质学本科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第四纪地质学本科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第四纪地质学本科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第四纪地质学本科练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第四纪地质学本科练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第四纪地质学本科练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第四纪地质学本科练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第四纪地质学本科练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第四纪地质学本科练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第四纪地质学本科练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纪地质学本科练习题.docx

《第四纪地质学本科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纪地质学本科练习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四纪地质学本科练习题.docx

第四纪地质学本科练习题

《地质学与地貌学》习题

一、填空

1.重力实际上是和由地球自转而产生的的。

地面重力值大小变化规律是:

随纬度的增加而,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

海洋部分的重力值一般要比大陆部分,说明地球表层的大陆部分物质密度,海洋部分物质密度______

2.通常所说的地球形状是指所圈闭的形状,它是一个体,其平均半径为公里,地表岩石的平均密度为克/厘米3。

地球内部的密度地随深度增加而逐渐的。

3.岩石圈是由和的固体岩石组成。

4.地震波按传播方式有体波和波,体波又分为和。

5.地球在常温层以下,其温度的变化是随深度的增加而,常温层以下,深度每增加100米所升高的温度叫。

6.新生代的第三纪又分为和。

第四纪又分为和。

7.地球具有弹性,地球能传播地震波是地球具有表现;地表岩层有褶皱现象是地球具有的表现。

8.矿物的光学性质有、、和。

矿物的力学性质有和。

9.地壳的结构类型分为地壳和地壳两种,其中地壳具有结构。

10.地壳由上、下两层组成,其间有一并非到处都存在的界面,叫面。

a)上地壳又叫层,也叫层;下地壳又叫层,也叫层。

11.相对地质年代的四级时代单位依次是、、、,其相应的年代地层单位是、、、。

12.外力地质作用的程序包括、、、

a)和。

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和。

13.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当前研究的重点是或。

a)在研究上采用的思维方法。

14.地质学说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固体地球的、及其等三个方向。

它具有明显的特点,即、和三大特征。

15.地质学研究重视实验室的测试工作,但更重视工作,研究中常采用的思维和逻辑推理方法被称为即通常所谓的原则。

16.组成岩浆岩最主要七种矿物是、、、、、

1.和。

17.地球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称,

a)其三个要素是、和。

18.地质学确定岩石新老顺序主要依据下列基本规律:

i.和。

19.大陆边缘分两类,一类由、和组成;

a)另一类则由、和组成。

20.地球物理性质包括地球内部的、、、及等。

21.大气的主要成分有、、、及其它气体含量很少。

22.地磁异常是地壳中矿物和岩石所引起的局部叠加在正常磁场上的表现。

23.海底地形也很复杂,按其特征一般可分为,又可进一步分为、、、、、;

a)和等地形单元。

24.在地下达60——250公理处,地震波波速变慢称,其物质为的岩石称一般认为这是的发源地。

25.对流层是大气圈的,受影响显著,具有明显的现象,是引起、、、等各种气象过程的重要原因。

26.地球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称,它有两个磁极,

a)磁北极为磁偶极子的极。

27.地壳中的元素除少数以状态出现外,大部分以的形式出现,其中以占多数,其又以分布最广。

28.陆地地形十分复杂,按高程和起伏特征,可以分为以下主要地形单元:

、、、、。

现代最高的山系有和。

29.按降水量、气温和温度等要素全球气候可分成气候带,气候带,气候带和气候带。

30.沉积岩中的碎屑岩,按碎悄颗粒大小可分为、和。

31.按成因沉积岩可分为、、、四大类。

32.地壳含量最多的八种元素依次为、、、、、、、。

33.我国地形复杂,地势上具的特点,按特征大致可分成三个台阶,第一台阶位于,以东由广阔的、,低山、丘陵构成,它们的长轴或延伸方向多为北东向的;其西侧由、和山间盆地构成,它们的长轴和延伸方向多呈向的;第三个台阶是。

34.按国际气象组织规定,大气圈自下而上分为、、、和,其中以对地面影响较大。

35.化石是指保存在没积岩中的古生物的和。

36.磁倾角在磁赤道附近趋于,向两极逐渐,至两极达。

37.地球内部有两个波速变化最明显的界面,第一个界面深度很不一致在大陆区较深,在大洋区较浅,被称为面,为和的分界面。

第二个界面深度在公里处,

a)叫面,为和的分界面。

38.沉积岩中常见的层面构造有、、和虫迹等。

39.地磁场的总磁场强度方向与水平面的交角,称角,在北半球,罗盘的针上有铜丝,以此来使磁针水平。

40.自然界的岩石按成因可以分为三类,它们是:

、和;

a)其中大理岩属于,石英岩属于;玄武岩是属于,石灰岩是属于。

41.地球具有圈层构造。

以地表为界总的分为和两个圈层。

42.常风的风、云、雨、雪等气候现象均发生在层中。

43.由于科里奥利力的影响,在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运动方向的方偏离。

44.摩氏硬度计中,硬度为3、4、6、7的矿物依次为:

、、、和。

a)在野外,通常用小刀、指甲来粗略测试矿物硬度,小刀的硬度是左右,

b)指甲的硬度是左右。

45.根据地质作用的,可以将地质作用分为和大类。

46.根据褶皱在平面上的长宽比,褶皱共分为、和————

47.现代地壳上的活动带主要分布在带带带

a)及带,它们主要表现为和活动均较强烈。

48.岩层的产状是指岩层在的产出状态,一般用、和来确定,

a)称为岩层的。

49.褶皱的组成部分称,它主要由、、、和等组成。

50.岩石受构造运动影响发生和,其表现形式可分为和两类。

51.不整合接触共同特征是,包括和两种。

52.断层的基本形态类型有断层,断层和断层三种,其组合类型有断层和三种。

53.褶皱按其轴面和两翼产状关系,可分为、、和等。

54.节理按其力学成因可分为和两类,其中节理常呈“X”型产出。

55.褶皱的基本类型有和两种。

背斜核部是由地层组成,两翼岩层依次。

56.按震源深度,可把地震分为、和三种类型。

地震过程一般可分为、、和四个阶段

57.1地震指的是地球,特别是快速,根据地震的成因可分为、、和四种类型。

地震强度常以地震和两种方法来表示。

发生地震的地方称,它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

58.岩浆的分异作用方式有作用作用和作用三种。

59.火出喷发的液体产物称为。

火山喷出的固体物质称为。

、深成侵入岩结构多为的构造为。

60.岩浆是形成于处的炽热而富含挥发分的具有粘性的熔融体。

岩浆活动可分为作用(岩浆在地下冷凝形成岩石)和作用(岩浆直接溢出地表)。

火山喷发的各种喷发物,按物态可分为、和三种类型,火出喷发形成的锥状地形称,喷发的中心称,填充在其喉管中的岩柱则叫。

61.常见的深成侵入体有和两种;浅成侵入体有、、、四种。

62.火出喷出的主要类型有、和。

其中是现代大陆上火山活动的主要类型。

63.根据变质作用发生的地质背景和物理化学条件,可将其分为作用作用,作用和作用四种类型。

64.接触变质作用主要在与的接触地带发生,岩浆的及其析出的__是促使岩石变质的主要因素,根据变质因素和特征的不同可分为_____变质作用和变质作用两种。

65.岩石发生变质的直接因素是、和。

变质作用主要方式有、和。

66.风化作用可分为、和三种方式,其综合产物是。

67.在风化作用中,最易溶解于水的元素是、、、等,它们常呈状态被水带走。

68.风化壳是指由和在部分构成的的薄壳。

风化壳和基岩之间的界线。

、风化壳剖面,由上而下可分为、和。

69.常见的物理风化作用方式有、、、以及等。

70.化学风化作用的方式主要有作用,作用,作用和作用。

71.风化作用是指出露地表或接近的岩石,在、、以及生物的等因素的影响下,在遭受的过程。

72.化学风化中矿物与岩石被,等元素被带走,等元素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残留下来形成。

73.影响风化作用速度的主要因素是、和。

74.物理风化作用主要是在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下,岩石在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

75.河流的侵蚀作用以侵蚀为主,按侵蚀方向分为作用和作用。

它包括流水的作用及其所带物的作用,只有在岩石组成的河段化学溶蚀作用才表现明显。

76.地面暂时性流水包括和两种,其堆积物分别叫和。

77.河流沉积的碎屑物质统称,它们的和较好,常具有清晰的。

78.通常河流的上游和河流,因其纵比降,流速,河水的能力强,常形成峡谷。

79.洪流搬运的碎屑物流出沟口后,因使得、而迅速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称。

80.坡积物的成分与的成分大体一致,以细粒的、和为主当坡度大时,其间常夹有较粗大的。

81.地面流水,通常按其水源补给特点分为和两类。

82.河漫滩沉积物具二无结构,上层(或上面)叫冲积物;下面叫冲积层。

83.在沟谷中运动的暂时流水称为,对沟壁、沟底的岩石进行剥蚀作用叫作用,可形成,所携带的物质在沟口外堆积形成物。

84.地面流水按水质点的可将流水运动状态分为、和环流,后者又可分为和二种。

85.残积物是产物,坡积物是产物,河流的沉积物为,冰川堆积物为。

86.通常把、和称为河谷的形态要素。

87.河流对碎屑物的机械搬运方式大体有、和三种。

88.河流的化学搬运形式主要有形式和形式两种。

89.导致河流长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有:

、和

90.岩溶作用,国外称为作用,岩溶作用的结果可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各种岩溶景观,一般分为岩溶和岩溶两大类。

91.可溶性岩石在和的共同作用下,发育演化的过程以及所形成的种种地质现象称为。

92.地下水是埋藏在地表以下和堆积物空隙中的水体,地下水天然露头称为,按其溢出情况,一般可分为和两大类,其人工露头则称为。

93.泉是地下水的,按成因分为、和三大类。

94.溶洞中的化学沉积物主要有、、和。

95.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称为,存在于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称为或。

96.根据地下水的运动状态和埋藏条件,可以把地下水分为、和三种基本类型。

97.黄土主要分布于气候区,我国黄土主要分布在等省,称为黄土高原。

98.风的地质作用的强弱取决于,地面的、及等因素。

99.风的沉积作用所形成的风积物主要包括和两种。

100.新月形沙丘常出现在沙漠的地区,其两坡陡缓有别,迎面,背面。

101.风蚀作用的方式可分为作用和作用,常形、、、

a)和等。

风成砂的主要矿物成分是。

102.在干旱气候区,由风的力量和所挟带的砂石,对地层岩石进行吹毁、磨损,

a)称为作用。

103.冰川搬运全属方式,被冰川搬运的物质称为物,冰川作用堆积物称为,其分选作用,磨园度。

a)冰川主要类型有和两种,地球历史上发生过三次大冰期,

b)即大冰期、大冰期和大冰期。

104.山岳冰川是分布于高山地带的冰川,其特点为雪线位置,规模,冰层厚度,受控制,常呈分布。

105.根据海水深度,并结合和特征,

a)将海洋分为、、和四个环境分区。

106.滨海沉积可分成沉积沉积沉积和沉积。

107.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有、、和。

108.海洋沉积物的物质来源主要为物质,其次为物质、和物质

109.泻湖是地质作用的产物,一般可分为和两类。

110.咸水泻湖发育于气候条件下,因小于,

a)使海水不断补给泻湖,常形成化学沉积。

111.淡化泻湖发育在气候区,因地表径流量湖水蒸发量,致使湖水。

112.浅海是指海水深自以下至水深公尺之间的海域,它的海水深度,

a)海底坡度,离近,繁茂,是海洋中最主要的沉积区。

113.在岩岸地带海蚀作用常形成的海蚀地貌有:

、、、和等。

114.滨海带的范围是线与最大浪潮所能冲动到的上界之间的地带;半深海带是以下到水深之间的海域。

深海带是水深大于米的广阔海域。

115.海水的平均标准含盐度为,若海水盐度明显高于此什的某些海区称为;明显低于此值的则称为海。

海水中的盐类以为主。

116.盐湖沉积可分为四个阶段:

阶段、阶段、阶段和。

117.潮湿气候区的湖泊多由和补给湖水,湖泊有出口,称为湖,湖水含盐量,一般为湖。

118.沼泽的沉积作用以沉积为主。

常形成层。

其成煤作用经历了由泥炭到煤、煤至煤的变化过程。

我国煤炭资源极为丰富,从成煤时代来看,以、和为主要成煤时期。

119.在潮湿气候区的深水湖中,由于湖底的生物遗体分解导致的聚集形成环境,常形成的沉积。

120.内力地质作用形成的湖泊,按其湖盆成因可分为和两类。

121.湖泊的碎屑沉积常呈分布,由湖滨到湖中心,沉积物颗粒由到。

122.滑坡一般由、、和组成。

123.块体运动包括、、、。

124.形成泥石流的基本条件是、和。

125.硬结成岩作用主要方式有作用、作用和作用。

126.总的来说,内力地质作用往往促使地壳表面的地形呈,而外力地质作用则总的是使地面趋于,所以内外力地质作用是互相,而又互相的。

127.全球七大板块是、、、、、

1.和,全球的板块划分通常是以、、和为边界来划分的,板块的边界类型可分为、和三种。

128.大陆漂移的证据有、、、、和证据。

二、选择题:

第一篇地球和地壳

1、克拉克值是()

A、某种元素在地壳中平均含量的百分数,B、某种元素在地球中平均含量的百分数,

C、某种矿物在地壳中平均含量的百分数,D、某种矿物在地球中平均含量的百分数

2、大气圈中与地表地质作用关系最蜜切的是()

A、对流层,B、平流层,C、臭氧层D、电离层

3、裸子植物占统治的时代是()。

A、古生代,B、晚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

4、三叶虫主要生活在()

A、新生代,B、中生代,C、晚古生代,D、早古生代

5、古登保面(莫霍面)是指()的分界面。

A、地壳与岩石圈,B、地壳与地幔C、地幔与地球

6、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划分依据是()

A、物质组成B、结构构造C、形成状态D、产出状态

7、大陆表面分布最广的岩石是()。

A、花岗岩,B、沉积岩,C、变质岩,D、混合岩

8、爬行类的恐龙主要生活在()

A、早古生代B、晚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

9、海底峡谷的主要部位在()

A、大洋盆地中B、大陆坡上C、洋中脊旁D、大陆架上

10、地质年代单位的四级划分(由大到小)是()。

A、宙,代,纪,世,B、宇,系,纪,统

C、宇,界,系,统D、宙,代,纪,统

11、大陆地表分布最广的岩是()。

A、沉积岩B、变质岩C、岩浆岩D、花岗岩

12、固体地球圈层划分的主要地球物理依据是()

A、重力值,B、地磁场强度C、地温梯度D、地震波传播速度

13、软流圈包括在()。

A、地壳中,B、上地幔中,C、下地幔中,D、地核中

14、肉眼鉴定矿物主要根据()

A、矿物的物质组成B、矿物的外形C、矿物的物理性质D、矿物的产出形态

15、产生大气环流的主要原因是()。

A、地面高低不平,B、海陆分布不均,C、幅射热差异。

16、上、下地壳之间的界面称为()。

A、莫霍面B、康德堡面C、古登堡面

17、组成花岗岩的主要矿物是()。

A、辉石,长石,云母B、角闪石,石英,云母

C、角闪石,长石,云母D、正长石,石英,斜长石

18、沉积岩最典型的特征是具有()。

A、气孔构造B、片理构造C、层理构造

19、赤铁矿是()。

A、硫化物,B、氧化物,C、氢氧化物,D、含氧盐类

20、地球内部的温度主要来源于()。

A、重力能,B、化学能,C、放射性元素蜕变能,D、旋转能

21、纵波在塑性物体中传播速度()。

A、较快B、较慢C、等于零

22、横波在液体中传播速度()。

A、较快B、较慢C、等于零

23、斜歪褶皱是指()。

A、轴面倾斜,两翼均向同一方向倾斜B、轴面倾斜,两翼均向不同方向倾斜

C、轴面水平,两翼产状也近于水平D、轴面直立,两翼向不同方向倾斜

24、断层角砾岩是()变质作用形成的。

A、热接触B、动力C、区域D、接触交代

25、新构造运动指()的构造运动。

A、现代B、第四纪以来C、晚第三纪以来D、早第三纪以来

26、“X”节理是()。

A、原生节理B、张节理C、剪节理D、复合节理

27、倾伏褶皱的特征是()。

A、褶皱轴面倾斜,B、褶皱轴面水平,C、枢纽水平,D、枢纽倾斜

28、判断背、向斜的主要依据是()。

A、岩层的弯曲方向B、两翼产状的背向

C、核翼岩层时代的新老关系D、地形的隆起与凹陷

29、迭瓦状构造常是()构成。

A、正断层B、逆断层C、平移断层

30、一个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断层面倾角38°断层是()断层。

A、正,B、逆,C、逆掩,D、平掩

31、确定岩层空间位置至少要测量()。

A、走向与倾向B、走向与倾角C、倾向与倾角

32、深成侵入岩基多属于()。

A、基性岩B、中性岩C、酸性岩

33、深成侵入岩的矿物为()。

A、全晶质结构B、非晶质结构C、斑状结构

34、猛烈爆发的火山,其原始岩浆成分为()。

A、基性岩浆B、中性岩浆C、酸性岩浆

35、世界上绝大多数震级大的地震是()

A、构造地震,B、火山地震,C、陷落地震,D、诱发地震

36、现代大陆上火山喷发的主要类型是()

A、熔透式喷发B、裂隙式喷发C、中心式喷发

37、对地表建筑物破坏最大的地震是()

A、浅源地震B、中源地震C、深源地震D、超深源地震

38、岩基的组成物质多为()。

A、超基性岩,B、基性岩,C、中性岩,D、酸性岩

39、现代大陆上火山喷发的主要类型是()喷发。

A、熔透式,B、裂隙式,C、中心式,D、混合式

40、大量石英见于()。

A、酸性岩中,B、中性岩中,C、基性岩中,D、超基性岩中

41、熔岩盖(被)大多是()熔岩。

A、超基性,B、基性,C、中性,D、酸性

42、肉眼鉴别侵入岩与喷出岩的主要标志是()。

A、矿物成分,B、颜色,C、结构和构造

43、岩株(基)是()所具有的产出状态。

A、浅成侵入岩B、深成侵入岩C、火山岩体

44、片理构造主要形成于()中。

A、沉积岩B、岩浆岩C、变质岩

45、石灰岩变成大理岩的主要原因是()。

A、温度升高B、静压力加大C、动压力加强D、化学活动性流体作用

24、片岩是()作用形成的。

A、接触变质B、交代作用C、区域变质

25、矽卡岩是()变质作用的产物。

A、热接触B、接触交代C、动力D、区域

26、规模最大的变质作用是()

A、热接触变质,B、接触交代变质,C、动力变质,D、区域变质

27、温度在变质作用过程中主要引起岩石的()。

A、重结晶,B、密度加大,C、定向排列,D、交代作用

28、岩石产生大规模变质作用关系最密切的内力地质作用是()。

A、地壳运动B、岩浆侵入C、火山活动D、地震

29、接触交代变质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热力,B、静压力,C、动压力,D、化学活动性流体

30、地表硫化矿床上的褐铁矿形成于化学风化中的()

A、溶解作用,B、氧化作用,C、水化作用,D、水解作用

31、铁帽”中最常见的矿物是()

A、黄铁矿B、赤铁矿C、褐铁矿D、磁铁矿

32、组成花岗岩的三种主要矿物中,最易风化的是()。

A、长石,B、石英,C、黑云母

33、通常,在较高温条件下形成的岩石比在较低温度下形成的岩石抗风化的能力()

A、较强B、较弱C、大致相同

34、砖红土型风化多出现在()气候区

A、温带潮湿B、温带半干旱C、干旱D、湿热的热带、亚热带

35、球状风化形成的原因是()作用。

A、物理风化B、化学风化C、生物风化D、多种风化综合

36、一般来说,较难风化的岩石是()。

A、沉积岩B、岩浆岩C、变质岩

37、影响化学风化作用最主要的外部因素是()

A、氧气和水溶液B、温度和压力C、氧气和温度

38、影响物理风化作用最主要因素是()。

A、水的变化B、温度变化C、氧气和温度D、释荷作用

39、“V”形谷的成因是()的剥蚀作用。

A、洪流,B、河流,C、风,D、冰川

40、河床中的心滩形成于()。

A、层流,B、紊流,C、单向横向环流,D、双向横向环流

41、河流阶地的形成主要原因是()。

A、下蚀作用,B、侧蚀作用C、地壳间隙上升

42、深切河谷发育的地带,表明哪里地壳运动是()。

A、上升为主B、下降为主

C、地壳稳定不升不降D、地壳频繁升降

43、向源侵蚀主要是()的结果。

A、沉积作用B、洪流C、下蚀作用D、侧蚀作用

44、曲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沉积作用B、洪流C、下蚀作用D、侧蚀作用

45、二元结构多见于()中。

A、河床沉积,B、漫滩沉积,C、湖泊沉积,D、浅海沉积

46、坡积物的成因是()。

A、片流B、洪流C、河流D、泥石流

47、残积物是()作用的产物。

A、风化,B、洪流地质,C、片流地质,D、风的地质

48、堆积在山脚的细粒松散堆积物来源于()。

A、风化作用B、地面流水地质作用C、冰川作用D、崩塌作用

49、打井时,必须打到哪个带才能得到终年不干的地下水()。

A、仓气带B、季节变动带C、饱水带D、上层滞水

50、溶沟、石芽的形成原因是()。

A、片流的溶蚀作用B、洪流的溶蚀作用

C、河流的溶蚀作用D、地下水的溶蚀作用

51、完整的花岗岩是()。

A、含水层,B、透水层,C、隔水层,D、潜水层

52、上层滞水属于()。

A、包气带水,B、饱水带水,C、潜水,D、承压水

53、纹泥的成因是()的沉积作用。

A、片流,B、河流,C、海洋,D、冰水

54、落水洞多发育在()。

A、包气带B、饱水带C、季节变动带D、潜水带

55、石蘑菇的形成原因是()。

A、片流的洗涮作用B、洪流的冲涮作用

C、河流的侵蚀作用D、风的风蚀作用

56、戈壁又称为()。

A、砾漠B、沙漠C、岩漠

57、分选性和磨圆度最差(好)的碎屑堆积物是()。

A、冲积物B、洪积物C、冰碛物D、风积物

58、我国黄土高原的黄土的组成颗粒以()为主。

A、粗砂,B、细砂,C、粉砂,D、粘土

59、我国黄土地高原主要是()沉积形成。

A、河流,B、湖泊,C、海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