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18108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均数》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平均数》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平均数》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均数》教学反思.docx

《《平均数》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均数》教学反思.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平均数》教学反思.docx

《平均数》教学反思

  《平均数》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一:

平均数教学是统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平均数的知识,以

  前总是把它当作一种典型应用题来教学的,即所谓的求平均数应用题。

但是,从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数学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来看,教学中更应该强调学生对平均数的意义、特征的把握,注重其统计含义的理解,让学生在新的问题情境中,正确地运用它去解决问题。

  教学中我没有只停留在“简单地给出若干数据,要求学生计算出它们的平均数”上,而是把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作为教学的重点,紧密联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为什么要学习平均数,充分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概念所蕴涵的丰富、深刻的统计与概率的背景,让学生在实践应用中,去把握平均数的特征,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并能在新的情境中运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必要的发展。

  怎样才能使三年级的小学生感受到学习平均数是一种需要呢?

课标上指出:

小学中年级、高年级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

此时,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更应当关注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应该是现实的、具体的问题解决。

  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且学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

于是,课的引入部分我设计了在两个笔筒里放着7枝笔和5枝笔,让学生帮整理成每个笔筒的笔一样多,引出一个结论:

把几个不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到的相同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所以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平均数”的问题。

  从富有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移笔”导入,自然的引出“平均数”概念,并巧妙地使学生直观感知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并不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为后面深化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作好预设。

  最后,为了加深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及特征的把握,我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开头相互呼应,设计了小明的身高为127厘米,一天他来到一个池塘边玩,看见池塘边有个木牌,木牌上写着:

这个池塘的平均水深为1米。

小明看了高兴地说:

我在池塘里玩水一定不会淹死的?

请问你认为小明的看法对吗?

为什么?

让学生展开讨论,从对“平均水深”的理解中找到正确的答案。

  通过以上教学,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与应用价值,为树立应用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初步形成了解决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这一应用过程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将数学课中的统计与生活有机的结合,体会到数学中的生活,生活中的数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教学反思二:

  6月12日我执教三年级“平均数”第二课时。

在教学时,我首先多媒体“丽丽分糖果”让学生觉得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来分比较方便。

在新课时,让学生计算开心队和欢乐队的平均身高时,我让学生分成7个小组,让他们选择用哪种方法来计算。

其中有6个小组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进行,在计算时,他们都觉得很困难,我提议他们可用另一种方法计算。

只有一个小组用“总数÷份数﹦平均数”的方法计算,而且能正确地计算出来。

我因此向学生说明:

两种方法的特点,移多补少的方法只宜数据相差不大,而且份数不多。

用“总数÷份数﹦平均数”的方法比较方便,计算结果也准确,这个方法在实际生活中和以后的学习中也经常用到。

  之后我出了两道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大部分学生都能运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进行计算,效果也很好。

整个教学可能时间控制得不够好,使学生练习的机会少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