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教案1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6279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均数教案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平均数教案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平均数教案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平均数教案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平均数教案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平均数教案1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平均数教案1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平均数教案1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平均数教案1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平均数教案1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平均数教案1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平均数教案1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均数教案12.docx

《平均数教案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均数教案12.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平均数教案12.docx

平均数教案12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8.1《求平均数》人教新课标

求平均数教学设计

王海洋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求平均数

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专用,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在活动中,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都是爱卫生、保护环境的小朋友吗?

大家看,这里是小红、小兰、小亮、小明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到的废瓶子的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

1.揭示平均数的概念

(1)出示统计图。

观察:

从统计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问:

他们收集到的废瓶子是一样多吗?

在统计图上怎样才能使4个人收集的废瓶子一样多呢?

大家来想想办法。

(2)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一种:

“移多补少”,在统计图上引导学生把多的移到少的地方去。

二种:

列算式(先求出他们的总数,平均分给了4个人,再除以4)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并板书:

(14+12+11+13)÷4

=52÷4

=13(个)

“13”在这里也叫什么数?

(平均数)

(3)巩固提问:

这里为什么要除以4?

(4)练习,用课件出练习题,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

姓名

孙红

丁晓

周玉

李丹

王晓

收集数量

14

10

11

9

6

(14+10+11+9+6)÷5=10(个)

答:

平均每人收集了10个。

(5)教师小结:

像这样,在总数不变的前提下,几个不相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变得同样多,或者首先要求出他们的总数,再看他们是平均分成几份,就除以几,同样多的那个数就是原来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2、探究和比较求平均数的方法

(1)移多补少法

(2)先合后分法

3.平均数的意义理解及它的大小介于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

引导学生从统计图上去发现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代表的是整体水平,它的大小处于一组数据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

4.平均数的应用

A.让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1)星期天,小明高高兴兴去学游泳。

游泳池的水平均深是100厘米,小丽身高140厘米,他在这个游泳池中学游泳会有危险吗?

(2)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1954年,男性的平均寿命为60岁,2010年中国男性平均寿命70岁。

你是怎样理解?

B.让生理解平均数处在一组数据中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

王红算了他们的平均体重是42千克,不计算,你能不能知道他算得对不对?

C.学生举例

生活当中还有那些地方也用到平均数呢?

平均数在生活中的用处确实非常广泛,我们学校的校医非常关心我们同学的身体健康,经常要了解我们同学的平均体重,平均身高等,下面我们就来我们所学的只是解决生活中求平均数的问题。

三、练习提高

1.联系生活实际,请你算出王明最后的得分.

2.算一算数学成绩.

四、全课总结

提问:

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求平均数。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平均数》人教新课标

《平均数》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90页—92页例1、例2和做一做。

在学生已经理解了平均分及除法运算含义的基础上,本课时教学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

例1通过“移多补少”的方式使学生直观理解了什么是平均数,再利用平均分的意义总结出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

例2通过用平均数比较两个队的踢毽成绩,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体会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作用。

(二)核心能力

通过解决真实的问题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价值,并借助直观理解移多补少和合并均分求平均数的方法,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三)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2.利用平均数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积累分析处理数据的方法。

3.根据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平均数的求法。

(五)学习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预习任务:

1分钟踢毽子活动,并记录4次的成绩。

想一想,用什么数能代表自己一分钟的踢毽子水平。

(二)课堂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

春天来了,我们锦艺小学即将举行春季趣味运动会,杜老师班的刘东想报名参加踢毽子比赛,他究竟能不能代表杜老师班出战呢?

还是有必要考察一下他的水平的!

这是他四次踢毽子的成绩(课件出示四次踢毽子的成绩,统计图第一次18个,第二次14个,第三次15个,第四次17个)认真的看一看,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预设

学生:

第一次踢了18个,第二次踢了14个······

(根据学生所说板书这四个数)

老师:

18,14,15,17,这四个数各不相同,你认为哪个数据可以代表他踢毽子的一般水平?

预设1:

18(太高了,真实水平没有达到)

老师:

你们都是用18代表他的一般水平吗?

预设2:

14(太低了,刘东不愿意)

老师:

有没有不同意见?

老师:

那15,17怎么样啊?

预设3:

我认为平均数可以代表。

老师:

具体是哪个数呢?

学生:

16

老师:

16?

这组数据中并没有16啊,你是怎么想的?

老师:

18太高,14太低,15,17中等偏高或偏低,看来,用平均数确实能代表他的一般水平。

那什么是平均数?

为什么平均数能代表他的一般水平呢?

今天,我们来一起研究平均数。

2.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

师:

画一画,移一移,或用其他方法,利用统计图找出可以代表他一般水平的那个数。

在小组内交流你们的想法,并记录在第一张练习纸上。

老师:

谁愿意上来说一说你们小组的想法?

(2)小组汇报

预设①列算式的方法

我们用的计算的方法(展示),括号里代表总数,4代表一共踢了四次

追问:

为什么用除法?

学生:

除以4也就是平均分成4份

老师:

16代表什么意思?

学生:

他平均每次踢了16个

老师:

他想到了先合并,再平均分这种方法,真不错!

还有哪些同学用的是这个方法?

老师:

能像他这样再说一说吗?

学生:

把总数除以次数,求出平均每次踢了16个

老师针对计算方法小结:

他先将刘东四次踢的个数合并,再平均分给这4次,用总数除以次数,求出刘东平均每次踢了16个!

用16代表刘东踢毽子的一般水平。

我们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叫先合再分。

预设②移多补少

老师:

还有其他方法吗?

谁来说一说,仔细的看一看

学生:

将最多的移给最少的,移2个,这两次就一样多了;第四次比第三次多2个,第四次移1个给第三次,移完后发现这样每次踢得都一样多。

老师:

移完后,刘东每次看起来都踢了几个?

学生:

16

老师:

谢谢你,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非常直观的方法。

你们有谁用的是一样的方法?

老师:

谁再来帮老师移一移

老师小结:

在数学中,像这样将多的移给少的,使不同的数变得一样多,这一过程叫做移多补少。

老师:

仔细对比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相同的地方

总结:

无论是移多补少,还是先合再分,两种方法的目的都是使原本不同的数变得同样多,这个16就是18,14,15,16这四个数的平均数,我们用平均数16来代表刘东踢毽子的一般水平。

【设计意图:

学生围绕一个真实的问题“用哪个数能代表刘东的踢毽子水平”展开讨论,在充分的互动交流中,不断否定已有的想法,逐步聚焦,从最大最小数自然引出平均数,使学生不断进行思维的碰撞,逐步体会到平均数具有“代表性”这一重要特征。

(3)对比数据,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老师:

对比这四个数与平均数,有超过平均数的,也有不到平均数的,比较这两部分,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

一样多

老师:

对,超出平均数的部分与不足平均数的部分是一样多的。

老师:

16是刘东实际踢毽子的个数吗?

学生:

不是

老师:

如果他再踢一次,有可能踢几个呢?

学生:

18,19,20···

老师:

有可能恰好踢了16吗?

学生:

有可能

老师:

他踢得有可能比平均数小,也有可能比平均数大,也有可能恰好等于平均数,这个数据不是确定的。

【设计意图:

通过适时的引导,学生发现移多补少的本质,即多出来的部分正好补给不足的部分,从而变得同样多,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并通过“再踢一次,可能踢几个”这一问题的讨论进一步感受到数据的随机性。

3.比较成绩,体会作用

(1)情境再现,比较成绩

师:

刘东最终代表杜老师班参加了踢毽子团体赛!

这是两个小队的比赛成绩

PPT出示男生队女生队的比赛成绩(两队人数不一样多)

老师:

静静的看一看,想一想,哪个小队的成绩更好?

谁愿意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①比总数

老师:

好像有不同意见,你来说

学生:

人数不一样,比总数不公平

老师:

那应该比什么呢?

学生:

平均数

老师:

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用平均数表示各队的成绩更好!

预设②比平均数

老师:

你为什么想到了比平均数呢?

学生:

因为人数不一样,比平均数公平

老师:

所以,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用平均数表示各队的成绩更好!

【设计意图:

创设比较谁的成绩好这一问题情境,通过交流发现用求总数的方法来比较两个队踢毽的成绩不公平,用平均数来比较才合适,从而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和价值】

(2)平均数的范围

老师:

不计算,先估一估,男生队的平均成绩可能是几个?

为什么呢?

学生:

最少是15,最大是20

老师:

所以,虽然没有计算,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平均数一定是在这组数据中最大的数与最小的数之间。

(3)验证,得出结论

学生独立解决,老师巡视。

学生展示

师:

静静的看一看,你们看懂他的方法了吗?

他用的是哪种方法?

利用平均数帮助我们比较出了哪个小组的成绩更好。

(4)深入理解,体会敏感性

师:

女生队少了一人,如果再增加一名同学,你认为她们还一定会赢吗?

为什么呢?

预设:

踢得太少了!

女生的平均成绩就会被拉低了!

师:

如果,高出18个,平均成绩会怎么样?

师:

如果,恰好是18个,平均成绩会怎么样?

学生:

不变

师:

你看,平均数就是这么敏感,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它的变化。

【设计意图:

通过估一估、算一算、想一想的活动,学生会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判断平均数的范围,进一步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体会到平均数的“敏感性”这一特征。

4.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算一算。

对应课前作业,算出踢毽子四次成绩的平均数。

(如果遇到结果是小数的,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虚拟性)

(2)说一说。

①刘东所在的踢毽子队的队员平均身高是160厘米,刘东的身高可能是158cm吗?

(3)估一估,比一比。

下图表示的是两个班的一次考试成绩,你认为哪个班的成绩好一些?

为什么?

(1)班某次数学成绩统计情况

(2)班某次数学成绩统计情况

【设计意图:

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统计意义,感受极端数据对平均数的影响】

4.回顾反思,课堂总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对平均数有什么新的认识?

还有什么疑问吗?

总结:

平均数代表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我们可以用移多补少或先合再分的方法得到它,我们还知道了平均数的一些特点。

利用平均数的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三)课时作业

1.做一做第一题。

下面是5位同学为灾区小朋友捐书的情况。

姓名

杨欣宇

王波

刘真尧

马丽

唐小东

本数

8

6

9

8

14

平均每人捐了几本?

2.做一做第二题。

下表是某小组6名同学的身高和体重情况。

请你算出这些同学的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各是多少?

答案:

1.9

2.平均身高:

138厘米平均体重:

35

解析:

求平均数的方法不唯一。

可以用先合后分的方法,也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

特别是求平均身高时,数据比较大,用先合后分的方法计算比较麻烦,可以利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

3.下面是肖扬同学周一到周五上学所花的时间情况。

(1)她平均每天上学要花多长时间?

(2)第一节上课时间是上午8:

00,肖扬什么时候从家里出发合适?

答案:

(1)16分钟

(2)结果不唯一

解析:

第二问要结合第一问的结论,通过时间的计算解决问题,但是答案不唯一,只要解释合理即可。

最晚必须在7:

44前出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