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树学复习题林学院.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811192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树学复习题林学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测树学复习题林学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测树学复习题林学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测树学复习题林学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测树学复习题林学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测树学复习题林学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测树学复习题林学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测树学复习题林学院.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测树学复习题林学院.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测树学复习题林学院.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测树学复习题林学院.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测树学复习题林学院.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测树学复习题林学院.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测树学复习题林学院.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树学复习题林学院.docx

《测树学复习题林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树学复习题林学院.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测树学复习题林学院.docx

测树学复习题林学院

林学本科《测树学》

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林分平均胸径:

与林分平均断面相对应直径。

  

2、复层林:

乔木树冠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明显树冠层的林分。

3、树种组成系数:

为了表达各树种在组成林分所占的成分,而分别以各树种的蓄积(或断面积)占林分总蓄积量(或总断面积)的比重来表示,这个比重叫做树种组成系数。

  

4、平均实验形数:

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

比较圆柱的横断面为胸高断面,其高度为树高加3.0m。

5、郁闭度:

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6、生长率:

树木调查因子的连年生长量与原有总量的比值。

7、进界生长量:

在调查期初时没有达到起测径阶的幼树,在期末调查时已长大进入检尺范围内,这部分林木的材积称为进界生长量。

8、形数:

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

该圆柱体的断面积为树干上某一固定位置的断面,高度为全树高。

  

9、疏密度:

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断面积(或蓄积)之比,称为疏密度。

10、标准木:

在标准地中具有指定平均材积的树木。

二、单项选择题

1、立木材积三要素不包括(C)。

A、胸高形数B、胸高断面积C、胸高形率D、树高

2、树干上部直径恰好等于(B)处的部位称作望点。

A、1/2树干中央直径B、1/2胸径

C、1/3树干中央直径D、1/3胸径

3、以误差百分率来看,下面正确的是(A)。

A、平均断面式>中央断面式>牛顿式B、牛顿式>中央断面式>平均断面式

C、中央断面式>平均断面式>牛顿式D、牛顿式>平均断面式>中央断面式

4、树干的形状,有通直、弯曲、尖削、饱满之分,就一株树来说,树干各部位的形状(D)。

A、是一样的B、都是饱满的C、都是弯曲的D、也不一样

5、纯林是有一种树种组成或混有其他树种但蓄积分别占(A)的林分。

A、低于10%B、低于5% C、低于20%D、10%

6、在一般情况下,林分疏密度大于林分郁闭度的是(C)。

A、幼龄林B、中龄林C、成熟林D、以上都不是

7、树干的横断面形状更接近于(B)。

A、圆形B、椭圆形C、不规则的封闭曲线D、不确定

8、林分平均胸径是指(B)。

A、林分内所有林木直径的算术平均值B、林分平均断面积所对应的直径C、林分内具有平均生长状态的树木的直径D、林分内具有指定平均材积的树木的直径

8、在标准地调查中,通过每木检尺得标准地总断面积为0.01056m2,总株数为339棵,则该林分平均直径为(C)。

A.13.6;B.12.6;C.11.6;D.10.6

9、角规绕测树木时,当缺口与树木胸径相余时,记数为(D)。

A、1B、0.5C、2D、0

10、树木年轮的形成是由于树木形成层受外界季节变化产生(D)生长的结果。

A、季节性B、间断性C、连续性D、周期性

11、在角规测树时,当1/50,则用到的角规测器缺口宽度为2,则直尺长度为(B)

A.1.5m;B.1m;C.2m;D.0.5m

12、下列关于树木生长方程的特点,错误的是(C)。

A、当0时,y(t)=0,这是树木生长方程需满足的初始条件;

B、y(t)存在一条渐近线y(t),A是该树木生长极大值;

C、由于树木生长是依靠细胞的增殖不断增长的,所以y(t)是关于年龄t的单调增函数;

D、y(t)是关于t的连续光滑的函数曲线。

13、由于受外界外界环境条件的制约,是年轮环带产生不完整的现象称为(C)。

A、年轮变态B、年轮畸形C、年轮变异D、年轮消失

14、树木的真、伪年轮的区别之一是(A)。

A、伪年轮的宽度比相邻真年轮小;

B、伪年轮的宽度比相邻真年轮大;

C、伪年轮的宽度与相邻真年轮基本一致;

D、无法确定;

15、把树干当做抛物线导出,得

=(C)

A.

;B.

;C.

;D.

16、角规绕树法中,当固定为(C)时,恒等于1/10000。

A、1/20B、1/25C、1/50D、1/100

17、材积差法是将一元材积表胸径每差(B)的材积差数,作为实现林分中林木胸径每生长该长度条件下所引起的材积生长量。

A、0.5B、1C、2D、2.5

18、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是43m2,而在相同的条件下标准的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为62.3m2,则该林分的疏密度为(A)。

A、0.69B、1.45C、6.9D、0.145

19.一株树干的区分量测值(树干全长11.1m)

据干基长度

直径()

断面积(

备注

1

18.0

0.0254

3

16.0

0.0201

5

13.2

0.0137

7

8.8

0.0061

9

3.6

0.0010

10

2.0

0.0003

梢长1.1m

以中央断面积区分求积式可得到此树干材积为(A)

A.0.137

;B.1.37

;C.0.685

;D.0.0685

20、设一树高7.4,按1m为区分段采用中央断面积求材积,需在()米处取圆盘。

A.根颈.1、2、3、4、5、6、7;

B.根颈、胸径、1、2、3、4、5、6、7;

C.根颈、胸径、0.5、1.5、2.5、3.5、4.5、5.5、6.5;

D.根颈、胸径、0.5、1.5、2.5、3.5、4.5、5.5、6.5、7

三、多项选择题

1、(A、D)不能独立反映树木干形。

A、胸高形数B、绝对形率C、正形数D、胸高形率

2、(A、B、C)属于林分密度指标。

A、疏密度B、郁闭度C、株数密度D、单位面积

3、(A、B、C)可以计算树木直径和树高生长率。

A、单利公式B、复利公式C、普雷斯特公式D、施耐德公式

4、下面关于形数的表述,正确的是(A、B、C)。

A、形数是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

B、越小表示树干尖削度越大,上面部分可用的少;

C、胸高形数不能独立反应树干形状指标;

D、形数不属于材积三要素之一。

5、形率的种数包括(A、C、D)。

A、胸高形率B、平均实验形数C、正形数D、正形率

6、(B、C、D)可以独立反映树木干形。

A、胸高形率B、绝对形率C、正形数D、正形率

四、简答题

1、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的关系。

答:

(1)两者在一般情况下遵循以下四点关系:

◎在幼龄林阶段:

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都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连年生长量增加速度较快,其值大于平均生长量;

◎连年生长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比平均生长量早;

◎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时,与连年生长量相等;

◎在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以后,连年生长量永远小于平均生长量。

(2)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有时可能出现以下几种变化:

◎两者不存在交点;

◎出现多个交点;

2、如何选择标准地?

答:

(1)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2)必须设置在同一林分内,不能跨越林分。

(3)不能跨越小河、道路,且远离林边。

(4)标准地设置在混交林中时,其树种、林分密度要均匀。

3、如何确定标准地面积。

答:

在林分调查中,为了充分反映林分结构规律和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度,标准地内必须要有足够数量的林木株数,因此应根据林木株数来确定标准地面积大小。

具体规定是:

(1)在近、成过熟林中,标准地内至少应有200株以上的树木;

(2)在中龄林中,标准地内至少应有250株以上的树木;

(3)在幼龄林中,标准地内至少应有300株以上的树木;

4、在树干解析中,如何计算各龄阶树高和梢头底直径?

答:

(1)在树干解析中,各龄阶树高采用内插法来计算

(2)在树干解析中,梢头底直径计算分两种情况来计算:

其一,当梢头长度小于半个区段时,采用相似三角形来计算;其二,当梢头长度大于或等于半个区段时,采用梯形中位线定理来计算。

5、如何运用二元材积表计算林分蓄积量?

答:

①测设标准地,得各径阶株数和树高;

②拟合树高曲线方程;

③计算各径阶平均高;

④根据径阶中值和径阶平均高查二元材积表得各径阶单株材积;

⑤计算径阶材积:

用各径阶株数乘各径阶单株材积;

⑥计算标准地蓄积:

各径阶材积之各即标准地蓄积;

⑦计算林分蓄积:

将标准地蓄积换除以标准地面积得林分每公顷蓄积。

6、简述标准木法计算林分蓄积量的基本步骤。

答:

①测设标准地,进行标准地调查;

②根据标准地每木检尺结果,计算平均直径;

③根据平均直径在树高曲线上查出林分平均高;

④根据平均胸径、平均树高,选择1~3株标准木;

⑤将标准木伐倒,用伐倒木区分求积法计算其材;

⑥根据标准木材积计算标准地蓄积量;

7、简述间接编制法一元材积表的基本步骤。

答:

(1)资料的收集:

在编表地区随机选择1000株样木,实测胸径和树高;

(2)将样本分成编表样本和检验样本;

(3)资料整理:

剔除异常数据;

(4)拟合树高曲线方程;

(5)根据树种二元材积表确定二元材积方程;

(6)根据树高曲线方程计算径阶平均高,将径阶中值和径阶平均高代入二元材积公式中,计算各径阶平均材积,例表即为一元材积表。

8、什么叫形率和形率,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10分)

答:

(1)形数:

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

该圆柱体的断面积为树干上某一固定位置的断面,高度为全树高。

(2)形率:

树干上某一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称为形率。

(3)它们之间关系:

形数是计算树干村积的一个重要系数,但形数无法直接测出。

研究形数与形率的关系,主要是为了通过形率推求形数,这对树木求积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4)形数与形率的关系主要有下列几种:

①f1.3=q22

②f1.3=q2-c(c:

③f1.3=0.140+0.66*q22+0.32/(q2*h)

④f1.3=0.66*q2+1.04/q2*h

五、计算题

1、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

材积总生长量

树高

胸径

年龄

材积平均生长量

材积连年生长量

材积生长率

形数

0.0001

1.5

0.5

5

0.0010

4.0

2.1

10

0.0046

5.8

4.0

15

0.0113

6.8

6.0

20

解:

材积总生长量

树高

胸径

年龄

材积平均生长量

材积连年生长量

材积生长率

形数

0.0001

1.5

0.5

5

0.00002

0.00002

40.0

3.395

0.0010

4.0

2.1

10

0.0010

0.00018

32.7

0.722

0.0046

5.8

4.0

15

0.00031

0.00072

25.7

0.631

0.0113

6.8

6.0

20

0.00057

0.00134

16.9

0.588

2.一株立木,树高为11.6m,胸径为20.0,树高二分之一处的直径为8.0,试计算其材积。

解:

Q2=8/20=0.4

F1.322=0.42=0.16  或=0.14+0.66*q22+0.32/(q2*h)=0.314

1.3*h*g1.3=0.16*11.6*(20.0*20.0*3.14/4)*10-4=0.05828m3或=0.1144m3

3、一株解析木,树高17.2m,如果以2.0m为区分段,应在哪些部位截取圆盘?

如果0号圆盘的年轮个数为22,其它某一圆盘的年轮个数为10,请用示意图对这两个圆盘进行龄阶划分(以5年为一个龄阶)。

解:

(1)应0.0、1.3、3.6、5.6、7.6、9.6、11.6、13.6、15.6和16.6m处截取圆盘;或在0.0、1.0、3.0、5.0、7.0、9.0、11.0、13.0、15.0和16.0m处截取圆盘。

(2)龄阶划分:

0号圆盘应从内向外划分,其它圆盘应从外向内划分,但首先应除去0号圆盘不足一个完整龄阶的年数。

本题应除去2个年轮。

图略。

4、一林分中设置面积为0.04公顷的标准地,调查结果见下表;查得标准林分每公顷断面积为25.0000㎡,标准蓄积量为126.0m3。

试计算林分的每公顷断面积和林分的平均胸径以及每公顷蓄积。

径阶

株数

径阶

株数

6

18

10

10

8

22

12

8

14

16

16

4

解:

(1)(62*18+82*22+142*26+102*10+122*8+162*4)*3.14/40000=0.6569㎡/0.042

(2)G=0.6569/0.04=16.4222㎡2

(3)((0.6569/)*4/3.14)0.5=10.35㎝

(4)(16.4222/25)*126=82.7679m3

5、一株树木,带皮胸径为30.2㎝,胸高处皮厚1.1㎝,胸径外则1㎝上的平均年轮宽度为0.1㎝,树高二分之一处的直径为23.1㎝,树高25.5m。

试计算树木的材积生长率和材积连年生长量(K=530)。

解:

(1)V=(23.1/30.2)2*30.22*25.5*3.14/40000=1.06815m3

(2)530*0.1/(30.2-2.1.1)=1.89%

(3)0.0189*1.06815=0.0202m3

6、一株树干解析的数据如表4所示,试根据表中的数据数据进行计算(单位:

m、㎝、m3)。

表4 树干生长过程总表

断面高

年轮数

达各断面高的年龄

17年

15年

10年

5年

带皮直径

去皮直径

直径

直径

直径

根径

17

20.6

20.0

18.0

13.9

5.1

胸径

15

15.4

15.0

13.7

12.0

3.3

3.6

14

14.0

13.7

12.4

9.4

2.0

5.6

12

12.8

12.1

10.9

7.5

7.6

11

11.7

11.0

9.8

5.4

9.6

8

10.2

9.7

8.7

2.2

11.6

6

8.6

8.0

6.7

13.6

4

6.0

5.5

3.6

15.6

3

2.8

2.4

0.9

16.6

1

1.0

0.9

梢头

底直径

梢头长度

各龄阶树高

17.2

解:

断面高

年轮数

达各断面高的年龄(1分)

17年

15年

10年

5年

带皮直径

去皮直径

直径

直径

直径

根径

17

0

20.6

20.0

18.0

13.9

5.1

胸径

15

2

15.4

15.0

13.7

12.0

3.3

3.6

14

3

14.0

13.7

12.4

9.4

2.0

5.6

12

5

12.8

12.1

10.9

7.5

7.6

11

6

11.7

11.0

9.8

5.4

9.6

8

9

10.2

9.7

8.7

2.2

11.6

6

11

8.6

8.0

6.7

13.6

4

13

6.0

5.5

3.6

15.6

3

14

2.8

2.4

0.9

16.6

1

16

1.0

0.9

梢头

底直径

1.0

0.9

2.25

3.8

1.0

梢头长度

0.6

0.6

1.5

2.0

1.0

各龄阶树高

17.2

16.1

10.6

5.6

7、在一林分中做一标准地调查(标准地面积0.52),结果如下表。

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并计算林分过去10年和预估未来10年林分蓄积生长率。

径阶

株数

单株材积

10年胸径生长量

1材积差

 材积增量

材积 

4

 

0.006

 

8

10

0.032

0.87

12

25

0.097

1.48

16

26

0.196

2.27

20

21

0.351

2.86

24

12

0.521

3.28

28

 

0.719

 

解:

(1):

径阶

株数

单株材积

10年胸径生长量

1材积差

 材积增量

材积 

4

 

0.006

 

 

 

 

8

10

0.032

0.87

0.01138

0.09896

0.32000

12

25

0.097

1.48

0.02050

0.75850

2.42500

16

26

0.196

2.27

0.03175

1.87389

5.09600

20

21

0.351

2.86

0.04063

2.43994

7.37100

24

12

0.521

3.28

0.04600

1.81056

6.25200

28

 

0.719

 

 

6.981845

21.464

(1)过去10年生长率(6.981845)/(21.464+21.464-6.981845)*20=3.88%

(2)末来10年生长率(6.981845)/(21.464+21.464+6.981845)*20=2.80%

8、在某林分中进行角规控制检尺,结果见下表。

测得该林分的平均高13.6m,查标准表得该林分标准蓄积量为156m3,标准断面积为10.0m2,试计算该林分的蓄积量。

(1)

角规控制检尺结果

树木号

1

2

3

4

5

6

7

树木胸径()

8.6

10.7

14.8

24.3

28.4

32.2

27.5

树距样点水平距(m)

3.8

5.3

5.9

11.2

7.1

16.1

6.8

解:

(1)经计算:

除2号树以外,其它树木均计数1株。

(2)1.0*6=6.0㎡

(3)6/10*156=93.6m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