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树学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93596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树学复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测树学复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测树学复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测树学复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测树学复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测树学复习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测树学复习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测树学复习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测树学复习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测树学复习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测树学复习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测树学复习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测树学复习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测树学复习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测树学复习重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树学复习重点.docx

《测树学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树学复习重点.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测树学复习重点.docx

测树学复习重点

 

测树学

计算伐倒木树干材积的两个基本公式:

(1)中央断面积式:

(2)平均断面积式:

及分别为树干中央和两端的

计算,为树干直径。

式中:

为树木材积,为树干长度,

横断面积,按

直径单位:

cm,保留一位小数。

树高:

m保留2位小数。

体积:

小数4-5位有效

数字

注:

公式来源是把树干当做抛物线体。

由干曲线式旋转积分而得。

关于上两个基本公式的误差性质:

-很显然,当r=1或0时,两式均无误差且相等;

-当r>1时,平均断面积式产生偏大误差,而中央断面积式则产生偏小误差;

-当01的情况完全相反,即平均断面积式产生偏小误差,而中央断面积式则产生偏大误差。

继而得出如下牛顿经验公式:

区分求积的目的:

为了提高木材材积的测算精度或是减少材干求积的误差,根据树

干形状变化的特点,可将树干区分成若干等长或不等长的区分段。

立木的干形指标

形数:

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

⑴胸高形数:

以胸高断面积为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的形数称为胸高形数。

以表示,其表达式为:

=V/式中:

g=n/为树干胸高断面积,h为树

转换成相应的立木材积式:

V=1.3g

⑵实验形数:

林昌庚提出实验形数作为一种干形指标。

实验形数的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为胸高断面,其高度为树高(h)加3m,记为f3。

按照形数一般定义其表达式为:

f3=V/(h+3)

⑶形率:

树干上某一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称为形率。

其一般表达式为:

qx=dx/d

z(式中:

qx—形率,dx—树干某一位置的直径,dz—树干某一固定位置的直径,即比较直径),由于所取比较直径的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的形率。

分胸高形率、绝对形率。

⑷胸高形率:

树干中央直径di/2与胸径之比称为胸高形率。

用q2表示:

q2=di/2

/

胸高形数与胸高形率的关系:

(1)=q22(此式是把树干当作抛物线体时导出的);

(2)=q2-c(c〜);

(3)=++q2h.(此式为希费尔公式,应用较广)

测树高的方法:

(1)布鲁莱斯测高法的方法:

布鲁莱斯测高器是目前我国最常用的测高器。

在布鲁

莱斯测高器的指针盘上,分别有几种不同水平距离的高度刻度。

使用时,先要测出测点至树木的水平距离,且要等于整数10、15、20、30m。

测高时,按动仪器

背面启动按钮,让指针自由摆动,用瞄准器对准树梢后,稍停2~3s待指针停止

摆动呈铅锤状态后,按下制动钮,固定指针,在刻度盘上读出对应于所选水平距离的树高值,再加上测者眼高即为树木全高。

在坡地上,先观测树梢,求得树梢,

求得h1;再观测树基,求得h20若两次观测符号相反(仰视为正,俯视为负),

则树木全高H二h1+h2;若两次观测值符号相同,贝VH=h1-h2.

(2)使用布鲁莱斯测高器,其测高误差为土5%为获得比较正确树高值,一般应注

意:

1选择的水平距应尽量接近树高,在这种条件下测高误差比较小;

2当树高太小(小于5m),不宜用布鲁莱斯测高,可采用长杆直接测高;

3对于阔叶树应注意确定主干梢头位置,以免测高值偏低或偏高。

立木材积近似计算的三种方法

⑴形率法

1

胸高形率测定与计算:

q2=d1/2/

2由胸高形数与胸高形率的关系计算胸高形数:

二++q2h.

3根据胸高形数定义计算树干材积:

V=1.3g

⑵平均实验形数法:

V=f(h+3)⑶望高法:

V=2/3g(hR+2)

式中:

hR为望高,自地面到望点的高度叫望高,

树干上部直径恰好等于1/2胸径的部位称为望点

树木生长量

几种树木生长量的概念:

生长与生长量一定间隔期内树木某因子所发生的变化统称为生长,变化的量

称为生长量。

总生长量——树木自种植幵始至调查时整个期间累积生长的总量为总生长量。

连年生长量Z――树木一年间的生长量为连年生长量。

以Z表示,即Z二V-Vt-1。

定期生长量——树木在定期n年间的生长量。

总平均生长量一一也简称为平均生长量,是总生长量被总年龄所除之商。

定期平均生长量一一定期生长量被定期年数所除之商。

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的关系

•当平均生长量随年龄增大而增加时,连年生长量大于平均生长量;

•平均生长量取得极值时,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相等,即图上两条曲线相交;

称平均生长量极大时的年龄为数量成熟龄;

•当平均生长量随年龄增大而下降时,连年生长量小于平均生长量;

•连年生长量波动幅度比平均生长量大,峰值较平均生长量大且早。

生长率一一树木因子某年的连年生长量与该年总生长量之比称为树木生长率。

常用生长率近似计算公式:

(1)复利公式:

Pv=【(Va+n/Va)1/n-1]X100%

(2)单利公式:

PV=(Va+n-Va)伯/VaX100%

(3)

P单利*P普雷斯护

式:

的关系:

普雷斯勒公

3种生长率公式

不同因子生长率系:

各种因子的生长率尤其是材积生长率,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很广。

但除胸径生长率外,

1・断面积生长率(Pe)与直径生长車(Pd)的关系

P厂2卩&很据厂尹

2•树离生长車与购径生长率笛关系

Ph=kpd**.

賊走反映硼高生悅能力的指教,丸釣在0-2之闻淮越丸彩树高生島电旺臺3•材积与胸径、树高及形數生长率之间的关系

pv=(k+2)pj**v=gA/

通常根据它们与胸径生长率的关系间接推求。

树干解析的概念:

将树干截成若干段,在每个横断面上可以根据年轮的宽度确定各年龄(或龄阶)直径生长量。

在纵断面上,根据断面高度以及相邻两个断面上的年轮数之差可以确定各年龄的树高生长量,从而可进一

步算出各龄阶的材积和形数等。

这种分析树木生长过程的方法称为树干解析。

树干解析的内业工作:

(1)查定各圆盘年轮个数

将圆盘工作面刨光,通过髓心划出圆盘统一方向相互垂直的两条直径线,查数

各圆盘年轮个数。

其方法是:

1在0号盘两条直径线上,由髓心向外按每个龄阶(3年或5年等)标出各龄阶

位置,剩余年轮个数若不足一个龄级年数,则作为不完整龄阶。

2在其余圆盘的两条直径线上,要由圆盘外侧向髓心方向查数并标定各龄阶的位

置,首先标出不完整龄阶位置,然后标出完整龄阶。

(2)各龄阶直径量测

量测每个圆盘两条直径线上各龄阶的直径,取两个方向上同一龄阶的直径平均

数为该龄阶直径。

(3)各龄阶树高确定

树龄与各圆盘的年轮数之差,近似作为树木生长到该断面高度所需要的年数,

根据断面高度(纵坐标)以及生长到该断面高度所需要的年数(横坐标)绘出树高生长过程曲线,各龄阶树高,可从曲线图上查出,也可用内插方法按比例算出。

(4)绘制树干纵断面图

以直径为横坐标,树高为纵坐标,按适当比例绘制树干纵断面图。

(5)各龄阶材积计算

各龄阶材积按伐倒木区分求积法计算。

除最大年龄带皮与去皮材积可直接计算夕卜,其它各龄阶材积(仅有去皮)计算,首先需确定某具体龄阶的梢头长度,它等于该龄阶树高减去等长区分段的总长度,由此可知梢头底断面在树干哪个具体位置,然后再根据梢头底断面位置来确定梢头底直径大小,它可从树干纵断面图上查出,也可根据圆盘各龄阶直径量测记录用内插法按比例算出。

(6)计算各龄阶形数(胸高形数)

(7)计算各龄阶的生长量

一般情况下,应包括胸径、树高和材积的总生长量、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并计算材积生长率。

(8)绘制各种生长量生长过程曲线

为直观表示各因子随年龄的变化,将各种生长量绘成曲线图。

林分调查

林分调查因子的概念:

最常用的林分调查因子主要有:

森林起源、林相、树种组成、林分年龄、林分密度、立地质量、林木的大小(直径和树高)数量(蓄积量)和质量等。

分类:

林分起源:

天然林、人工林也叫实生林、萌生林。

林相(林层):

单层林、复层林树种组成:

纯林、混交林

林分年龄:

同龄林、异龄林

 

林分平均胸径:

林分平均胸径亦称为林分平均

直径,是林分平

均断面积所对应的直径,用

均胸径是反映树木粗度的基

 

林分平均高:

算术平均高

加权平均高

式中

 

疏密度:

林分每公顷胸高总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条件(树种、年

龄、立地质量)下标准林分胸高总断面积(或蓄积)之比称为疏密度,它是最常用的密度

郁闭度:

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称为郁闭度林分密度:

是指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林分密度指数:

林分密度指数是林分在标准平均胸径时所具有的单位面积株数。

标准地:

即人为选定的、期望能够代表待测林分调查因子平均水平的典型地块。

按设置目的或用途,标准地可分为临时标准地和固定标准地。

标准地作用:

用于林分因子调查计算的主要途径。

选择标准地的基本要求:

1选择

•对待测林分具有充分代表性

-不跨越林分

-不跨越小河、道路、防火隔离带等,且应远离林缘

2设置

•标准地形状:

为便于设置及面积计算,一般为正方形或矩形,当林分密度低、

通视良好、地势平坦时可为圆形

•标准地面积:

为能够充分反映林分结构规律和保证必需精度,标准地内必须有

足够的林木株数。

我国林分调查中,标准地面积大多设置为1亩,若显不足

时则增加标准地数量。

3完成林分因子调查与测定计算。

平均标准木法测定林分蓄积量:

(1)设置标准地,每木检尺,并测定部分树木胸径一树高;

(2)由每木检尺结果,计算出平均直径,根据胸径一树高数据拟合或调绘树高曲线,求出林分平均高;

(3)在标准地内选1〜3株与求得平均直径和平均高接近(误差一般不超过土5%)且干形中等的林木作为平均标准木,用区分求积法(参见立木上部直径测定)测算

其材积;

式中;n为标准木株数Ivi,gi分别为第i株标准木的材积及

林分直径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时精度较高

准地蓄积量,并根据标准地面积换算为单位面积蓄积量。

标准表:

列示标准林分每公顷胸高总断面积和蓄积依林分平均高而变化的数表,称

为标准表

兀材积表:

根据树干单株材积对胸径的回归关系,分别树种和区域(通常为省)

而编制的数表称为兀材积表;

二元材积表:

根据树干单株材积对胸径和树高的回归关系,分别树种编制的

数表称为二兀材积表

元材积表编制的主要步骤:

 

-编表数据采集

-编表模型选择

恰好相反。

因此,要根据林分平均直径大小、疏密度、通视条件及林木分布状况等因素选用适当大小的断面积指数。

2角规点数的确定:

在林分调查时,如果采用典型取样,可参考规定的角规观测点数,每个角规点的位置要选定对林分有代表性的位置,避免在过疏或过密处设置角规

点。

如采用随机取样进行林分调查,角规点数取决于所调查林分的角规计数木株数的变动系数与调查精度要求。

在大面积森林抽样调查中,角规点数的确定同样取决于调查总体的角规计数木株数变动系数和调查精度要求。

3角规绕测技术:

第-,测量器接触眼睛的一端,必须使之位于角规点的垂直线上。

在人体旋转

360°时,要注意不要发生位移。

第二,角规点的位置不能随意移动。

如待测树干胸高部位被树枝或灌木遮挡时,

可先观测树干胸高以上未被遮挡的部分,如相切即可计数一株,否则需将树枝或灌木砍除,如被大树遮挡不便砍除而不得不移动位置时,要使移动后的位点到被测树干中心的距离与未移动前相等,测完被遮挡树干后仍返回原点位继续观测其他树木。

第三,要记住第一株绕测树,最好作出标记,以免漏测或重测。

必要时可采取正

反绕测2次取2次观测平均数的办法。

第四,仔细判断临时树。

4角规控制检尺:

根据选定的断面积系数,用围尺测出树干胸高直径,用皮尺测出树

干中心到角规点的水平距离S,并根据水平距离S与该树木的样圆半径R的大小确定计数木株数,树干胸径d、样圆半径R和断面积系数Fg之间的关系为R=(50/VFg)d,只要测量出树木胸径d和树木距角规点的实际水平距离S,根据选用的断面积系数(Fg),利用式子计算出该树木的样圆半径R,则可视S与R值的大小关系即可作出计数木株数的判定,即当SR不计数。

5边界样点的处理,在典型取样调查时,角规点不要选在靠近林缘处

角规测树值得注意的技术问题有以下几点•绕测基本操作规范

•断面积系数选择

•坡度改正(手工或自动)

•临界树正确判定

•林缘误差控制

•角规点数量确定

""亠仕或i号取茯于L如何是义

角规断面积系数Fg:

若选用较小Fg,则角规绕测

泊f为开口宽度,若L为开口至顶角处垂直距禺,当0根小=

石・

范围较大、对林分代表性较

强,但由于最大观测距离较

远,不易看清,被遮挡树增

力口,影响工效且容易出错。

如采用较大Fg(但不可太大),其优缺点则与上述相反,

一般根据林分密度与林木直径大小选择适宜Fgo

林分生长量测定

林分生长量:

林分因子在一定间隔期内发生变化(生长与林分因子在一定间隔期

生长量。

材积差法计算林分蓄积生长量基

本思路

内发生变化(生长与消耗)的代数和称为林分生长量。

通常是指蓄积

财彤I?

计耳林*督敢1<-1王嵐»洱

k

AM=,Av.xAtZxn

/=1

v—y

其_L±nr/cm

中2C

第I控祈平均1cm材枳昙

站i楡鮒1到严宋快联

元材积指数法

v=aDbt^Pv-bPD

进界生长量:

期初未达

到但期末达到了起测

直径的树木材积。

抽样调查

总体:

在抽样调查中,把调查对象全体称为总体。

样本:

从总体中以一定概率和某种抽样方法抽取的部分单元

从总体中以一定概率和某种抽样方法抽取的部分单元称为样本。

简单随机抽样:

从总体中等概抽取部分单元组成样本,以之估计总体参数的抽样方法称简单随机抽样。

它是最基本的抽样方法,其主要特点是,样本单元抽取等概。

样本单元抽取(即组织方法):

对总体单元逐一依次编号,编为1〜N,产生n个范围在1〜N的随机整数,凡总体单元编号与所产生随机数相同的单元即为抽中之样本单元。

样本方差:

总体方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