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811282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docx

《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docx

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教案一:

《迷失野外如何来辨别方向》活动方案

一、设想:

地理是一门综合学科,它集中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其实用性很强,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蕴含着地理知识,如气象、水文、建筑等。

方位的辨别也是地理知识的范畴、同时也是我们必须具备的基本常识和技能。

当迷失野外该如何来辨别方向呢?

二、活动目的:

1、通过“当你迷失野外,你该如何来辨别方向”这一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的实用性,提高他们对地理这门课程的兴趣。

2、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体会生活,学会从生活中总结经验的习惯。

三、活动时间及地点(待定)

四、活动形式:

以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的形式

五、参与人员:

全体同学

六、活动流程:

1、活动的前一节地理课,向学生提出“当你迷失野外,你该如何来辨别方向”这一问题,让学生课后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向有经验的长辈请教等各类方式收集有关方法。

2.把学生分成4组,以小组的形式派代表发言。

3、教师对学生所说的方法进行指导并作最后的课堂总结

附:

野外辨别方向常用的几种方法:

1、平时参考地图和指南针,同时积极观察周围的地形以及身边的植物来判断正确位置。

2、利用太阳

冬季日出位置是东偏南,日落位置是西偏南;夏季日出位置是东偏北,日落位置是西偏北;春分、秋分前后,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只要有太阳,就可以使用手表来辨别方向。

按24小时制读出当时的时刻,将小时数除以二,将得到一个小时数。

把手表水平放在手上或者地上,让手表的这个时刻对准太阳所在的方位,这时手表表面12点所指的方向是北方,6点所指的方向是南方。

立竿见影,在地上垂直树立一根杆子,上午影子指向西北,下午影子指向东北,影子最短时是正中午,这时影子指向正北方。

利用星星以北极星为目标。

首先找勺状的北斗七星,以勺丙上的两颗星的间隔延长5倍,就能再此直线上找到北极星,北极星所在的方向就是正北方。

4、利用地物判断方位。

独立的大树通常南面枝叶茂盛,树皮光滑,北面树枝稀疏树皮粗糙。

其南面,通常青草茂密,北面叫潮湿,长有青苔。

建筑物和土堆等,北面积雪多融化慢,而土坑等凹陷地方则相反。

中国北方较大的庙宇,宝塔的正门和农村独立的房屋的门窗多向南开放。

森林中空地的北部边缘青草较茂密。

树桩断面的年轮,一般南面间隔大,北面间隔小。

在中国北方草原,沙漠地区西北风较多,在草丛附近常形成许多雪龙,沙龙,其头部大,尾部小,头部所指的方向是西北。

草原上蒙古包的门多向南开放。

 

教案二: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教学目标:

• 明确我国季风气候显著,了解季风气候的成因及冬、夏季风的特点。

• 了解我国的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教学重点、难点:

• 季风气候及成因。

• 季风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

• 课前指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反映梅雨的诗,搜集季风气候带来的寒潮,干旱、洪涝,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的现象及影响。

可以上图书馆查阅,也可以上网查阅。

• 教师准备好多媒体课件和设备。

设计思路:

  倡导学生自主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因此,本次综合性活动一定要充分的做好课前准备,课前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

并做好记录课后进行整理。

进而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将全班分成A、B、C、D四个小组学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讲故事,生细心听)

  相传有这么一个笑话。

两位秀才闲聊,一位说黄梅时节多雨,所以古人有句诗“黄梅时节家家雨”。

一位说,不然,古人也有句诗“梅子黄时日日睛”。

两人争执不已,只好请官府判断。

县太爷颇有才情。

他说,你们两人不要再争,都对,也都不对,因为古人还有句诗“熟梅天气半阴晴”。

课前热身:

  请同学们体会这三首,说说产生三种不同天气的原因是什么?

(投影展示:

宋代诗人赵师秀《约客》诗;曾纾的《三衢道中》诗;戴复古《夏月》诗。

合作探究:

• 整体感知:

  充分利用地图及气温降水图分析季风气候的成因及冬季与夏季风的特点,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通过读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得出我国气候的特点为复杂多样。

• 四边互动

互动1:

师:

黄梅时切家雨”指的是什么时间?

在什么地区的降水?

生:

分析汇报。

师:

评价与纠正。

生明确:

黄梅时节一般是指六月中旬,江淮地区梅子成熟之期。

互动2:

为什么三首诗对梅雨时的天气有不同的看法?

“明确”三位诗人是在不同的地点或是在不同的天气状况下写的诗。

互动3:

师:

梅雨季节时,经常下雨,而且持续时间长,这种降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生:

小组讨论后汇报结果,师评价与交流。

生明确:

由于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是由夏季季风带来的,由于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亚欧大陆的东部,位于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海陆的热力差异及纬度位置使我国深受季风的影响,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

互动4:

师:

读图:

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图,分析夏季风与冬季风的特点。

生:

填表

 

源地

风向

特点

夏季风

太平洋、印度洋

偏南风

暖、湿

冬季风

西伯利亚

偏北风

干、寒

师评价。

互动5:

师;江南的梅雨从降水形成来讲是什么雨?

生:

自主回答。

师:

评价与补充。

生明确:

当北方的冷气团从南方业的暖气团交汇,暖空气轻,冷空气重,较轻的暖湿气流就会被台升到冷空气之上,暖湿气流在上升的过程中,由于气温不断地降低,水汽就会冷却凝结成去致雨,这种雨就叫锋面雨。

  夏季风每年4、5月份到达东南沿海,形成雨还,5、6月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份再向北移动,到9、10月份开始逐渐退回海洋。

所以在6月时,东部地区的各地天气状况也不相同。

互动6:

师:

这几位诗人描写的会不会是西北地区呢?

生讨论,师指导,得出结论,师评价。

明确:

唐代诗人王之涣有一句诗写到: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西北部地区很难受到夏季风的影响。

互动7:

师:

我国季风气候最为显著,季风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

生:

讨论后汇报结果,师评价并交流。

生明确:

有利方面:

在夏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形成我国气候的一大特征:

雨同期。

即同时满足了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两个条件,气温和降水,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十分有利。

不利方面:

季风来临的早、晚或是太强、太弱都会带来各种灾害性天气,如寒潮,洪涝,干旱。

这些自然灾害虽然防不胜防,但如果我们能多了解一些相关知识,还是能降低灾害程度。

互动8:

师:

我国除了季风气候外,还有没有其他气候类型呢?

学生读图,比赛说出结果,师评价补充。

生明确:

我国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种多样。

互动9:

师:

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

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对各种植物和农作物品种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生:

小组讨论后汇报讨论结果。

师:

评价与补充。

生明确;我国气候复杂多样。

因此,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达标反馈:

(小组竞赛形式分四组)

• 必答题。

A组:

影响我国夏季风的风主要是()

• 西南季风

(2)西北季风(3)东南季风(4)东北季风

B组:

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地形复杂多样。

• 面积大,所跨纬度广。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气压带和风带的南北移动。

C组:

我国既不受冬季风影响,也不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是()

• 云贵高原

• 藏北高原

• 塔里木盆地

• 雅鲁藏布江谷地

D组:

夏季风强的年份,我国容易出现()

• 南涝北旱

• 北涝南旱

• 西涝东旱

• 东涝西旱

• 抢答题

• 位于我国季风区的盆地是()

• 每年6月份,一般发生的现象是()

• 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下列哪个地区气候湿润全年皆夏()

• 吐鲁番盆地

• 海南岛

• 云贵高原

• 南方沿海地区。

• 风险题。

A组:

阿位伯半岛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处在大体相同的纬度位置,但气候差别却很大,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

B组:

说出冬季风与夏季风的源地、风向及特点。

C组:

季风气候会带来哪些灾害性的天气?

D组: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里的春天是指?

学习小结:

  我国背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的热力差异使我国深受季风的影响,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

我国复杂的地形特点,更加使我国的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延伸拓展:

• 链接生活:

  你还能找到反映梅雨的诗吗?

• 实践探索:

  调查:

季风对你的家长有什么影响?

(农业产业及人们的生活)。

教师板书:

三、季风气候显著

1、季风气候的成因

2、冬夏季风的特点

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4、季风气候的利与弊

四、气候复杂多样

 

教案三:

“统计人口数量”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这更多地强调了生活中的地理和地理知识的掌握以及地理技能的运用,地理教师必须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地理,即带着地理知识走进生活,带着生活中的问题走进地理课堂,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因此,结合地理教学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是地理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面。

地理课程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它兼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一特点决定了中学地理教学必须走出课堂,到社会实践中去。

初中地理课程对初一学生来说是一门陌生的学科,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地理学科还不甚了解,学习兴趣需要激发,学习方法需要培养,同学间的合作需要锻炼,但他们有的是对新事物的渴望以及蓬勃的朝气与活力。

因此,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应定位在:

(一)不能太难、太高;反之,使学生产生畏难情趣,丧失学习地理的信心。

(二)不能太简单;反之,使学生“嚼之无味,弃之可惜”,调动不了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学生年龄还比较小,应以家庭、校园和社区为中心。

二、案例描述

上课时,全班同学按学习小组,讨论如何调查统计学校及所住小区人口数量。

学生们的讨论要解决以下问题:

⒈确定要统计人口数量的范围(校园为主)。

⒉用什么方法统计。

⒊统计人口数量时会遇到的问题及预解决方案

⒋确定工作计划:

(一)明确分工:

分小组进行校园、所居住社区人口数量的统计。

(二)统计数据:

根据所得数据,进行统计汇总(根据统计的数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要求各小组同学有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的态度),使所得统计数据尽量精确。

(三)最后上网查询保定市人口总数量。

师生共同讨论统计数据中几个易出现的问题:

统计学校人口时注意将教师及后勤人员进行统计;统计小区人口时最好采用向小区物业询问的方式统计;所住没有物业小区人口时,一定要注意方法,如需上门统计,一定要在白天,并要结伴而行,且尽量统计自家邻居及熟识之人,注意安全;最后可利用网络查询保定市总人口数量。

活动中,同学们感触颇深!

有的说:

我以前对人口数量没有概念,通过这次活动,我知道了人口数量在目前还是很多的,基数很大;有的说:

我爷爷奶奶说之前他们那个年代的人都鼓励生育,人口增长的特别快;有的说,我查数据是还知道了现在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呢!

有的同学不住感慨怪不得上下学人多车多,就是保定的人太多了!

地理原来离我们生活这么近等等。

学生热情高涨,有的还向家长询问其所在单位的人口数量;还有的小组将学校人口在统计时分性别统计,给出了学校的男女性别比。

三、案例评析

学生刚升入初中后逐渐成长,懂得思考一些社会问题,通过对学校、所住社区人口数量的调查,间接了解到现在的人口数量大,懂得思考人口过多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并认识到人口也需要可持续发展,及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施的必要性。

既可以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又可提高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家乡的热爱之情。

此活动通过转变教学方式,开发和运用有效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在活动和探究中主动学习,既掌握了课标要求的这部分内容,又培养了学生观察、动手、探究、联系实际等能力。

整个教学体现了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活动探究、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

 

教案四:

《地球上的大气》

所谓地理第二课堂,即地理课外活动,是与地理课的课堂教学相对而言的,它是第一课堂的延续和补充,两者相辅相成,不能互相代替。

没有第一课堂,就不能保证学生获得一定的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没有第二课堂,就会使“因材施教、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受到影响。

我们应“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热情,学好地理这门科学。

依据上述精神,结合初一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我设计了以下的第二课堂。

一、活动目的

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懂得多渠道收集课外资料,懂得展示美的事物,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也越来越强。

二、活动方式

根据学生自愿组合的原则,3—4人为一组,组内选择主要负责人。

内容有两个,一是地理教具DIY,二是争当天气预报员。

每一组只能选做其一。

三、活动内容

1、地理教具DIY

1)目的:

培养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制作关于地理方面的教具,既能感受DIY的乐趣,又可以在制作过程中了解地理知识、原理,在学习中享受乐趣。

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南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挂图。

在制作过程中,使学生充分的理解并掌握南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与高、低压、地转偏向力的关系,效果应该不错。

2)工具

剪刀、铅笔、钢笔、彩色笔、颜料、硬性纸张等。

学生可以自由创意,自由选取工具进行创作,版面美观、立意新颖的队伍取胜。

3)要求:

围绕南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为主题,设计相关的挂图。

自由创作。

4)奖励:

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其余为优胜奖。

颁发奖状。

一等奖的作品将挂在教室展览。

2、争当天气预报员

1)目的: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联系实际巩固学到的气象气候方面的基础知识,又可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生活常识,同时,也培养锻炼了学生的气象观察能力。

2)形式

参赛的小组称呼为气象观测小组,根据当地气候气象谚语:

让小组成员观察预报当地的气候、天气,如气候预报,“雷打清明后,洼地能种豆”。

“春雨渐暖,秋雨渐寒”。

气象预报:

“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要来到”等等,

3)要求

各小组积极搜集气候气象谚语的资料,越多越好。

资料统一交给组长进行参赛。

(参赛前资料要注意保密哦)

要求参赛者参赛时能脱离资料,并要求参赛者对自己提出的谚语进行简单的解释。

以搜集的资料丰富度,参赛者对谚语的解释清晰度为主要评判标准,最重要的还是看谁说的谚语最多者取胜。

4)奖励

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其余为优胜奖。

颁发奖状。

一等奖的小组将获得丰厚奖品。

 

 

教案五:

“绘制学校平面图”

一、案例背景: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这更多地强调了生活中的地理和地理知识的掌握以及地理技能的运用,地理教师必须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地理,即带着地理知识走进生活,带着生活中的问题走进地理课堂,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因此,结合地理教学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是地理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面。

地理课程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它兼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一特点决定了中学地理教学必须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

初中地理课程的开设仅在初一、初二,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地理学科还不甚了解,学习兴趣需要激发,学习方法需要培养,同学间的合作需要锻炼,但他们有的是对新事物的渴望以及蓬勃的朝气与活力。

因此,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应定位在:

(一)不能太难、太高;反之,使学生产生畏难情趣,丧失学习地理的信心。

(二)不能太简单;反之,使学生“嚼之无味,弃之可惜”,调动不了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学生年龄还比较小,应以家庭、校园和社区为中心。

为此,在学习了《地图》一节后,我尝试设计《绘制学校平面图》的活动。

二、案例描述:

老师在上课时,出示预先准备好的《育英中学鸟瞰图》和《育英中学平面图》(见附录一),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并把全班同学分成四小组,讨论如何绘制学校平面图。

学生们的讨论要解决以下问题:

⒈确定绘图范围和图幅大小:

如学校平面图的范围以校园为主,可适当兼顾学校附近的道路及周边的主要建筑物;图幅大小可定为16开纸等。

⒉用什么工具:

指南针(罗盘)、卷尺等

⒊一幅完整的平面图应绘制的内容:

如比例尺、指向标、图例和注记等

⒋确定工作计划:

(一)明确分工:

分小组进行实地丈量并记录实物名称、方位和距离。

(二)统计数据:

根据实测的数据和图幅大小确定恰当的比例尺,并将各实地距离按比例尺计算,转化为图上距离。

(三)绘制学校平面图:

(根据统计的数据,以小组为单位绘制学校平面图,要求各小组同学有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的态度。

)首先在平面图上绘制地图三要素:

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然后将学校附近及校园内的主要建筑物、树木和绿地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在正确的方位上、用不同符号表示在平面的图上。

师生共同讨论绘制过程中几个关键的技术问题:

如何确定正确的方向和比例尺?

校园内建筑物(大门、围墙、台阶、道路、花坛、操场、教学楼等)、树木、绿地等在平面图上用什么符号表示?

在这些技术性问题上,学生可以有很大的创造空间。

方向既可根据指南针定向,也可利用太阳的位置(清晨,朝阳从东方升起;傍晚,夕阳在西方落下;中午,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太阳位于偏南方向)或夜晚的北极星(面对北极星的方向就是北方)等方法先确定校园大门的方向,再按地平面上的八个方向判断其他地理事物相对于校园大门的方向。

【先根据大门的走向确定东、西、南、北四个基本方向(见图),再判定花坛在大门的什么方向?

(正北方向)。

其他地理事物方向的判定可依此类推。

活动中,同学们感触颇深!

有的说:

过去我的方位感很差,经常分不清东西南北,通过这次活动,方向感增强了,身处某地时常常思考自己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

;有的说:

这次活动让我更清晰地了解我们学校各项设施的分布和校园全貌。

甚至还有个别同学向校领导指出了校园布局不合理的地方(如:

女厕所距离教学楼较远;居民区座落在校园内等等),并提出改进建议;有的说,这次活动让我对比例尺的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增强了自我的目测能力,亦提高了自身的动手能力,真正的感受到:

地理原来离我们生活这么近等等。

学生热情高涨,兴趣浓厚,绘制的平面图各有特色。

有的小组的同学在画学校平面图时,自创了一些不常见的地理事物图例,形象生动。

最后,老师把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见附录二),让学生互评优秀作品。

三、案例评析

学生刚升入初中不久,对校园认识还不够全面,在学习了地图的基本要素之后,通过绘制学校的平面图,将二者结合起来,既可以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又可提高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校园的热爱之情。

此活动通过转变教学方式,开发和运用有效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在活动和探究中主动学习,既掌握了课标要求的这部分内容,又培养了学生观察、动手、探究、联系实际等能力。

整个教学体现了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活动探究、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

 

 

教案六:

保护地球,爱护家园

活动主题

保护地球,爱护家园

历经时间

2013、2----2013、3

活动背景

我镇历年干旱,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环境,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目标

1、用水来源;

2、植被覆盖情况;

3、环境污染情况。

活动准备:

1)收集有关自然资源被人类破坏而导致一系列灾难的资料、图片.

2)考察本地区周围环境的现状,被污染情况.

活动过程设计

教师指导设计

一、准备阶段

 

(一)引出主题

 

1、导入

 

2、提出问题

3、分组讨论

4、汇报方案

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美丽壮观的星球――地球,并用深情的语言向同学们描述,激发学生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提出活动的主题:

保护地球,爱护家园。

本次活动主要有两个方面1、为什么要保护地球?

2、制定“拯救家园计划”。

本次活动采用小组讨论,将全班分成十二个小组,小组内研讨,最后全班推荐一组介绍本组制定的“拯救家园计划”。

二、实施阶段

 

(一)活动准备

各小组展示有关自然资源被人类破坏而导致一系列灾难的资料、图片。

说说本地区周围环境的现状,被污染情况.。

(二)过程整合

1、各小组展示有关自然资源被人类破坏而导致一系列灾难的资料、图片。

说说我镇周围环境的现状,被污染情况.,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的意识。

2、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及成功经验,各小组制定“拯救家园计划”。

(三)拟定汇报方式

1、各小组成员分别介绍自己收集到的相关信息。

2、推举一小组介绍本组制定的“拯救家园计划”。

三、总结阶段

 

(一)成果展示

(1)、各组展示自己收集到的生态环境忧患的资料

(2)、展示“拯救家园计划”

(二)活动拓展

让学生亲身体验实施“拯救家园计划”,不能“只动口,不动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地球,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

(三)活动反思

教案七:

爱护公物人人有责

(一)放眼看世界:

  引导学生在学校、社区搜集公物被破坏的现象,做好图片和资料的搜集。

(二)讨论宣传策略

  1.分小组讨论,如何以“爱护公物,人人有责”为主题,在社区或学校宣传。

讨论落实人员的分工、职责、宣传形式等。

  2.学校宣传组:

制作宣传图片在全校展出,撰写“爱护公物,人人有责”演讲稿,在全校演讲,向每位学生散发宣传单、制作警示牌等。

  3.社区宣传组:

为公物“换脸”(把被污染和破坏的公物修复完好)以警示世人爱护公物,向社区居民宣传爱护公物的好处,制作宣传卡、警示牌、责任格言等。

(三)学生分组进行宣传实践并填上实践活动记录表

  “爱护公物,人人有责”宣传活动记录表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活动方式

  参与人员

  活动记录和体会

(四)课堂交流

  1.各组汇报宣传体验的情况和遇到问题,以及实践体验后的反思。

  2.在这次“爱护公物,人人有责”实践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

这么多公共设施遭到损坏,说明什么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

当你看见有人破坏公物时,你是怎样想?

怎样做的?

你觉得自己尽到责任了吗?

作为一个社会公民,还应该承担哪些责任呢?

在家里有哪些责任?

在学校有哪些责任?

在社区又有哪些责任?

  3.现实生活中,自己哪些方面还没做好?

今后决定该怎样做?

  4.全班讨论并制定爱护公物公约。

(五)拓展实践

  1.从我做起。

在班上成立一个自愿小组,利用业余时间对身边遭到破坏的公共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