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二单元导学案新修订人教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812667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二单元导学案新修订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二单元导学案新修订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二单元导学案新修订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二单元导学案新修订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二单元导学案新修订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二单元导学案新修订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二单元导学案新修订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二单元导学案新修订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二单元导学案新修订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二单元导学案新修订人教版.docx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二单元导学案新修订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二单元导学案新修订人教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二单元导学案新修订人教版.docx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二单元导学案新修订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二单元导学案(新修订人教版)

第一单元:

时、分、秒

课题一:

秒的认识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学习重点:

时间单位“秒”的认识,知道1分=60秒。

学习难点:

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法学法:

教法:

目标检测法。

学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

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

秒的认识。

呈现目标:

二、自主学习

1、看教材2页,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

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

()时()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

10、()、8、()、()、2、()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

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

3、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4、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

5、钟面上有()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个小格.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秒针走一圈是( )分.

三、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请大家拨一拨你手上的钟面,你有什么发现?

(提示:

分针走()格,秒针走()。

秒针走()圈,分针走()。

2、秒针走()圈是()秒,分针正好走()小格,由此得出1分=()秒。

3、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

请你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

4、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1分钟我们能画()、能写()、能算()。

(要求第1、2、3大组同学从做口算、画画、写一段话中任意选一件做,第4组的同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5、尽管()很短,但好好利用它可以做许多事情。

四、达标检测: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大约每天睡9(   )    穿衣服大约需要20(  )

烧一壳开水大约需要25(    )

2、人1分钟脉搏跳(  )下,1分钟做(   )道题,1分钟写(   )个字。

3、深呼吸1次用(  )秒,15秒内能深呼吸(  )次。

从1数到30用了(  )秒。

*1分=(  )秒,120秒=(  )分

4、绕操场跑1圈,王刚用59秒,李月用了1分零3秒,谁快些?

五、反思总结

六、课后作业

1、练习一1、2、3、4、5题

2、拓展提高:

题二:

时间的计算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会根据1时=60分,1分=60秒进行简单的换算。

2、使学生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3、使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好品质。

学习重点难点:

1、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2、求经过的时间的方法。

教法学法:

教法:

目标检测法。

学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学习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

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

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

“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

“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

“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

“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

如:

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

(板书课题)

5、目标呈现:

二、自主学习

1、学习例1.

看主题图2时等于分。

你的想法是;因为1时是分,所以2时是,也就是分.所以2时=分.

2、学习例2.

观察主题图钟表上所表示的时间,小明离家,到校。

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

你是怎样算的?

三、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可以这样算:

分针从走到走了大格,每大格是分,所以一共是分;也可以这样想:

减,也就是分。

2、用拨钟表的方法来验证你的想法是不是正确的。

3、新闻联播开始结束。

计算出播放的时间。

四、达标检测

1、3时=(  )分4分=( )秒4时=( )分 

3分=( )秒5时=( )分    8分=()秒

2、小红来到商店门前,商店还没有开门,她看到营业时间牌上写着早9:

00开门,晚8:

00开门,她又看看自己的手表,心想:

“现在才8:

40,到开门的时间我还要等多久呢?

五、反思总结

六、课后作业

1、练习一8、9、、10、11题

2、拓展提高:

*1、体育课上跑400米,小强用了1分48秒,小力用了1分54秒。

小力比小强多用了多少秒?

*2、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15分。

他每天早晨要在7:

35分到学校,应该在几时几分前从家出发?

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

课题一: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学习重点:

学生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法学法:

教法:

目标检测法。

学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或一位数。

26+3048+2049-2056+328-9

24+935-2046-798-9078+9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232203()()()()()()

7231752()()()()()()()()

3、目标呈现:

二、自主学习

看第9、10页主题图,思考下面的问题:

1、由图可知,一年级一班有()人,一年级二班有()人,求一共买多少张票用()法

列式为:

+34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2、二年级一班有()人,二年级二班有(),求一共买多少张车票用()法。

列式为:

+44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三、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一)、小组讨论

1、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相同点:

—————————

不同点:

—————————

2、买一双鞋64元,一双袜子17元,买一双鞋和一双袜子一共需要多少元?

(二)、汇报交流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

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和(),再用另一个两位数先加(),最后加()。

方法二:

先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和(),再把另一个两面三刀位数拆成()和(),先算()加(),再算()加(),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

四、达标检测:

1、完成课本10页做一做

2、口算下列各题

26+3952+1826+2+1826+6352+38

五、反思总结

六、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二1—4题

2、猜猜:

43+2□的得数可能是几十多?

课题二: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学习重点:

学生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

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教法学法:

教法:

目标检测法。

学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26+41=19+41=56+28=83+12=75+11=75+2+21=72+15=45+24=58+42=57+17=48+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35-20=35-2=36-、目标展示:

二、自主学习

自学第11页例题2

1、普通快客的票价是()元,动车的票价是()元,乘坐世博专线大巴最便宜,票价是()元。

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用()法计算

列式为:

—54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2、求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用()法。

列式:

—48的口算方法

三、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一)、小组讨论

1、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相同点:

—————————

不同点:

—————————

2、买一双鞋64元,一双袜子17元,买一双鞋比一双袜子贵多少元?

(二)、交流展示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

把两位数拆成()和(),()减(),()减()(够减时),再把两个差()。

方法二、把减数拆成()和(),先用被减数减(),再用所得的差减()。

四、达标检测:

1、完成课本第11页做一做

2、口算下面各题

85—43=71—28=35—17=55—28=

五、反思总结:

六、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二5、6、7、8题

2、拓展提高

小刚在做减法练习题时,把被减数个位上的0错写成了6,把被减数十位上的8错写成了3,这样得的差是61,正确的差是多少?

课题三: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学习目标:

1、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2、在计算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

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学习难点:

掌握笔算的算法。

教法学法:

教法:

目标检测法。

学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一、导入目标

1、拆数游戏。

(1)把下列各数拆成整百和整十数。

360480520790210

(2)把下列各数拆成整百和一百几十的数。

720270450840910

2、展示目标;

二、自主学习

自学第14页例3

1、

(1)由题可知,上午卖出()个“海宝”,下午卖出()个“海宝”。

要示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用()法计算。

列式为:

(2)、探究380+550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

口算

方法二:

笔算

2、

(1)、要求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用()法计算。

列式为:

(2)探究550—380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

口算

方法二:

笔算

三、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一)、小组讨论

1、十位相加满十向()。

2、十位不够减,从()位(),在十位上加()再减。

(二)、汇报交流

1、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相同数位(),从()加起,每个数位上相加的结果写在相就数位的(),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

2、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相同数位(),从()减起,减到哪一位,就把结果写在哪一位(),哪一位不够减时,从前一位()再减。

四、达标检测:

1、完成课本14页做一做

2、完成坚式

230490390340

+540—130+260—260

五、反思总结

六、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三第1、2、3、4题

课题四: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学习目标:

1、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2、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培养估算意识。

学习重点:

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学习难点:

培养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学法:

教法:

目标检测法。

学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填空。

(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021人,约是()人。

(2)小明家到学生有492米,约是()米。

(3)一台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元。

(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本。

小结:

这种猜测大约数量的过程叫估计。

2、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估算。

(1)小红想买一支5元的钢笔,一个4元的笔记本,你能快速说一说小红大约要带多少钱吗?

(2)一盆花25朵,一盆花33朵,一共大约几十朵花?

(多媒体出示图片)

总结:

刚才的过程不仅估计了价钱和数量还进行了计算,就是一种估算。

(板书:

估算)

3、展示目标:

二、自主学习

自学第15页例4

1、一到三年级来了()人,四到六年级来了()人。

巨幕影院有()个座位。

2、要求六个年级的学生能否同时坐得下,就是把()与()进行比较。

如果大于441,就();如果小于441,就()。

3、因为只问能否坐得下,所以不需要求出具体总人数,()即可。

4、自己尝试估算一下,能不能坐下?

三、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一)、小组讨论

1、221看作(),239看作(),221+239一定大于(),但()(能或不能)确定是否大于441。

2、将221看成220,239看成230,这样就与实际结果非常接近。

221>220,239>230,220+230=450,所以221+239一定大于450,而座位数是441,441<450,所以肯定()。

3、规范解答

4、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二)、汇报交流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方法:

把每个三位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或(),再进行计算,取()数还是()数,要视情况而定。

四、达标检测:

1、一台电扇145元,一口电饭锅287元,妈妈有400元钱,买这两样商品够吗?

2、幼儿园有男生286人,女生193人。

一共有500个苹果,如果每个人吃一个苹果,这些苹果够吃吗?

五、反思总结

六、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三第七、6、7、8题

2、拓展提高

妈妈用500元买了几件物品,猜一猜她买的可能是下面的哪几件?

故事丛书裙子电扇电饭锅元孙134元230元248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