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课同步练习无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823661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课同步练习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课同步练习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课同步练习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课同步练习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课同步练习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课同步练习无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课同步练习无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课同步练习无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课同步练习无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课同步练习无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课同步练习无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课同步练习无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课同步练习无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课同步练习无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课同步练习无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课同步练习无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课同步练习无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课同步练习无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课同步练习无答案.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课同步练习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课同步练习无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课同步练习无答案.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课同步练习无答案

2020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5--8课同步测试

5 黄河颂

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气魄(pò)  山巅(diān)浊流宛转唱出赞歌

B.狂澜(lán)屏障(píng)九屈连环伟大坚强

C.劈开(pī)哺育(pǔ)一泄万丈发扬滋长

D.澎湃(bài)榜样(bǎng)浩浩荡荡英雄儿女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掀起万丈狂澜(巨大的波浪)

B.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即精神的堤防)

C.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雄壮、雄伟)

D.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这里比喻支流)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B.我/站在/高山之巅

C.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D.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4.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啊!

黄河!

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B.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C.啊!

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D.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诗仙李白曾用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形容您的恢宏气势。

②秦皇汉武,文韬武略;唐宗宋祖,文精武通。

③您以千军万马的气势,一泻万里的河水,穿过沃野圹埌的宁夏平原。

④构成了“天下黄河富宁夏”的塞上“江南”。

⑤但是无论他们有何等的丰功伟绩,都是由您哺育长大的,靠着您的水成就千秋霸业。

⑥在这几千年的风吹雨打中,又有多少英雄故事在您的身边上演。

A.①③④⑥②⑤B.⑥②⑤①③④

C.⑥①③④②⑤D.①③⑥②⑤④

6.对课文《黄河颂》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中“望黄河”部分,一个“望”字统领下文,“望”的内容虚实结合,章法谨严。

B.诗中“啊!

黄河!

”反复出现,起到了分层的作用。

C.全诗主要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黄河,使感情抒发得更为直接、真切、浓烈!

D.诗歌写得明快雄健,以长句为主,长短结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有致。

7.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历代文人骚客对它描写颇多,而我们的劳动人民也创作了很多关于黄河的口头文化,请你写出关于黄河的成语、俗语(或谚语)各一个以及连续的两句关于黄河的诗句。

(1)成语:

______________

(2)俗语(或谚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训练

一、语文要素训练

8.“奔”“掀”“结”“劈”等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9.诗中三次出现“啊!

黄河!

”运用了什么修辞?

有什么作用?

10.根据下面的提示,写出文中相应的诗句。

诗中所“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条理清晰,章法严谨。

先是近镜头特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着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借歌颂黄河,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

11.诗句“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中的“望”字换成“看”字好不好?

为什么?

 

12.在《黄河颂》这首诗中,诗人为什么用第二人称“你”称呼黄河,而不是直接称为“黄河”或“她”?

 

13.阅读时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练的语言和相应的符号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就是做批注。

做批注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

请你仿照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批注,给下面的句子做批注。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阅读选文完成练习(14--17)

长江之歌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14.歌词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长江?

 

15.“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16.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有关长江的古诗词。

17.比较《长江之歌》与课文《黄河颂》,说说两者有什么相同点。

 

18.学完《黄河颂》一文后,七年级

(1)班开展了以“追寻母亲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拟写标语】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诗歌朗诵】请你写出两句描写黄河的诗句。

(3)【材料探究】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

两千多年前,黄河只叫“河”,没有“黄”字。

《诗经》中许多篇章都提到过。

那时黄河水还比较清亮。

黄河上游及晋陕一带的植被还比较多,水草丰茂,山清水秀。

材料二:

古人言:

“黄河清,天下宁。

”黄河的治理,事关广大人民的生计。

材料三:

近年来,黄河沿岸向黄河里排放的工业废水一天比一天多,10年间翻了一倍。

黄河沿线地区纷纷实施“铁腕治污”常态化方针,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强化环保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努力营造“人人参与环保”的浓厚氛围。

 

片段练笔

19.许多歌曲,在哼唱中都会让我们想起一个时代,想起一些故事,想起一些人。

这些歌曲就像是一个记事本,记录着一些曾经,让我们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迪。

品读下面几段歌词,写一段话,说说你的感悟。

(150字以上)

①我漫步黄河岸边,浊浪滔天向我呼唤,祖先的历史像黄河万古奔流。

(《我们是黄河泰山》)

②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

(《我的中国心》)

③虽不曾听见黄河壮,澎湃汹涌在梦里。

(《龙的传人》)

④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保卫黄河》)

这些歌曲让我心潮澎湃,浮想联翩:

 

6 老山界

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捉摸(mō) 欺侮(wǔ)倾斜(qǐnɡ)

B.蜷缩(quán)呜咽(yè)矗立(chù)

C.盛饭(chéng)骨碌(gū)咀嚼(jiáo)

D.点缀(zhuì)澎湃(pài)落得很远(luò)

2.指出并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惊惶 攀谈 疲蜷 灌梳 苛绢杂税

悬涯峭壁 酣然入梦 刺入肌骨

———————————————————————————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________(叹息 轰响 轰鸣),大概是在________(哭泣 叹息 怒吼)自己的命运。

(2)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________(景观 壮观 奇观)。

4.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上完晚自习,我回到宿舍不久就酣然入梦了。

B.近日我省对一些活动项目进行了大清理,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下子就斩掉了8000多个“花架子”项目,真是斩得大快人心!

C.大型舞剧《大北川》的思想性更加突出。

灾难来临时的羌风呜咽,让人潸然泪下;抗震救灾时的悲壮与奋进,让人心潮澎湃。

D.那山坡上如织锦的田畴,现出成熟的庄稼,色彩斑斓,白色的房舍点缀其间,炊烟袅袅。

那景象,真真就是一处世外桃源。

5.下列语句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成败的关键。

B.老王大约七十岁上下,可身板依然很硬朗。

C.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

D.十年间,图书年出版品种增加了一倍多,而总印数基本持平,说明图书的平均数下降了一倍多。

6.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老山界》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一昼夜内所发生的事情,真实、生动地叙述了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

B.“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

”文章开头就点出“三十里高”,说明山势高峻,暗示翻越艰难。

C.《老山界》中有不少篇幅写红军战士与瑶民攀谈的情节,这和课文的中心事件“翻越老山界”联系不大。

D.“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

”这句话有一定的讽刺效果,点出了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的背景,也含蓄地表明国民党军队的一些下层官兵不愿意充当炮灰,希望抗日的心愿。

能力训练

一、语文要素训练

7.本文以什么为线索?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8.红军翻越老山界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二、精段品析

阅读“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抢了一碗就吃”,回答问题。

9.将下列四个句子的序号,按原文顺序依次填在文中的括号内。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  ),(  ),(  )。

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A.像波涛在澎湃B.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

C.像山泉在呜咽D.像春蚕在咀嚼桑叶

10.“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这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11.文中写了“除此以外,就是寂静”后,又描写了复杂的声响,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A.是作者的想象和夸张。

B.是红军战士的幻觉。

C.用复杂的声响反衬山间深夜的寂静。

D.前后矛盾。

12.“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中的“它”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除此以外,就是寂静”中的“此”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选文,完成练习

不灭的星辰

草地,迷蒙的草地,笼罩在一片阴沉沉的寒雾里。

哪儿是路?

一个古老的谜。

这里,丛密的水草掩覆着吞噬生命的泥潭。

据传说,惟有生长在草原上的老耗牛,才有指望辨出一条生存之路。

一支带着传奇色彩的钢铁般的队伍,正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行进着!

……

断炊了。

在他的干粮袋里,也只剩下几块青稞饼。

那是平时吃野菜攒下的。

此刻,他迈着艰难的步履走着。

那匹红鬃小马,他让腿伤化脓的警卫员骑了。

倏地,他那瘦削的脸上,浮现出严峻的神态:

不远处,又有两名战士正倒在“路”旁。

“好同志,不能倒下……”他奔过去,弯下身子,拍拍一个战士的肩胛。

“首长,走,走不动了。

”那战士喘着气,望着眼前这位魁梧的中年人,轻声说:

“两天没吃了。

他听着,眉梢颤抖了一下,默默从干粮袋里掏出那几块青稞饼,分塞给战士,“吃吧,不吃,就走不出草地了。

当他伟岸的身影渐渐消融在寒雾里,一个战士捧着青稞饼,眼窝里闪着泪的波光,问:

“他是谁啊?

”“不知道,有点儿面熟。

”另一个战士啃了一口青稞饼,回答说:

“反正是一位首长,不是师长就是政委,嗯!

……

进入草地第七天了。

草地沉浸在瞑色里,部队准备宿营了。

他喝了一大碗苦涩的野菜汤,点燃了一支烟卷,借着马灯微黄的光亮,摊开一幅军事地图。

快走出草地了。

嗯,快了,正义的事业从来是必胜的!

他轻嘘了一口气,揉了揉网着红丝的双眼,感到一阵困意袭来。

“主席,”警卫员走近他的身边,递给他一个纸包,呜咽着,“一个烈士留下的,临终时说,一定要交给您。

他用微微发颤的手,轻轻打开了纸包:

呵,几小块青稞饼。

他抑制着内心的悲恸,久久说不出话来。

说什么好呢?

中国革命在艰难中行进,中国共产党人无愧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

这就是历史啊!

他站起身来,遥望茫茫夜野,缓缓的,摘下了嵌着红星的军帽。

夜的边陲,正闪烁着星辰,不灭的星辰……

13.“一支带着传奇色彩的钢铁般的队伍,正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行进着!

”句中“神奇的土地”怎样理解?

 

14.文中的“他”是谁?

从哪几件事看出他在艰苦的条件下,与战士同甘共苦并关心革命战士?

 

15.人物描写的方法有:

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

下列句子各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

(1)他听着,眉梢颤抖了一下,默默地从干粮袋里掏出那几块青稞饼,分塞给战士:

“吃吧,不吃,就走不出草地了。

 

(2)快走出草地了。

嗯,快了,正义的事业从来是必胜的!

他轻嘘了一口气,揉了揉网着红丝的双眼,感到一阵困意袭来。

 

16.“夜的边陲,正闪烁着星辰,不灭的星辰……”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17.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过草地时,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

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紧紧攥着一块银圆,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交党费。

长征中,这样的事情几乎天天都有,然而队伍每天都在顽强地向前,向前……

【材料二】当一位红军将领的母亲看到战士们吃的是清水煮的树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带时,她落泪了。

她把自己要饭讨来的生芋头全部倒进了锅里。

这竟成了将士们难得的一顿美餐。

“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原荒地好干粮,熬汤煮菜别有味,端给妈妈来品尝。

”老妈妈听着战士们自编自唱的《牛皮腰带歌》,挂满泪花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1)请你根据上面的两则材料,概括一下什么是“长征精神”。

 

(2)活动中,班长播放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我的长征》节目片段,一批志愿者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路线徒步行走,体验长征。

学生们针对“重走长征路有没有意义”这一辩题展开辩论。

有人说:

“这个活动没有意义。

时代不同了,何必再吃那些苦?

况且,这一班人徒步西行北上,大张声势,纯属作秀!

”请你站在另一个角度,对以上的话进行反驳。

 

7 土地的誓言

基础训练

1.给下面文段中加点的字词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  )痛的热爱。

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  )唤我回去。

我有时把手放在胸táng(  )上,知道我的心是跳跃的。

我的心还在喷涌()着血液吧,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fànlàn(    )着一种热情。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誓言 嗥鸣 山涧 班斓

B.田垄 埋葬 污秽 默契

C.土壤 禾稻 高梁 丰饶

D.亘古 奔弛 呻吟 耻辱

3.[中考•毕节]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

关心祖国的命运,为之________为之牺牲;赞美祖国的山河,为之________为之歌咏;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为之________为之感动……

A.沉醉 奋斗 描画B.奋斗 沉醉 描画

C.奋斗 描画 沉醉D.沉醉 描画 奋斗

4.下面句子中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

B.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

C.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

D.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无时无刻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听见她召唤我回去。

B.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

C.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

D.不管我走到哪里,因为我睡得很沉,所以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都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

6.下列关于本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

B.“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

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分明是作者思念家乡,可作者却说故乡在召唤自己,这是移情于物。

C.题目“土地的誓言”是“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D.本文的写作时间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之时。

能力训练

阅读选文,完成练习

①几十年的城市生活,让我早已习惯了喧嚣与浮躁。

前几日回老家,看到村南有一段篱笆,拱着身后的家园,悠闲恬静。

于是,关于篱笆的记忆便倏地返青了……

②小时候,走在村里,随处可见簇新晶亮、泛着金光的篱笆……农家为了阻挡春日的大风、夏日的飞沙、秋日的寒霜和冬日的冰雪,以及村中闲游的畜禽,便用秫秆沿着院子四周夹成一圈“障子”。

在乡下,篱笆通常被称作“障子”。

③夹“障子”大都就地取材。

高粱收割后,选出粗壮、笔挺的高粱秆,晒干,搡去叶子,再用柔软的柳条缀上“腰”,秫秆们就连成一片篱笆了。

沿院落四周刨一溜半尺深的沟,将秫秆下坑埋好、踩实,篱笆就算是夹成了。

篱笆虽比不上土墙、砖墙结实,但也有它的好处:

透光、通风。

有了阳光,小院便有了生气,有了清风,小院便添了人气。

早晨,刚出窝的芦花鸡们任凭主人呵斥追撵,就是不肯离院,一个个悠闲地在篱笆边踱着方步。

中午,火辣辣的太阳早把大门外疯长的青麻绿草晒卷了叶,而篱笆上的倭瓜花、芸豆花和葫芦花,却在阴影里开得正盛,吸引着一批又一批蜂蝶纷至沓来———它们把灼热的日子剪成一行行五彩斑斓的诗!

大人孩子将饭桌摆在倭瓜架下,沐浴着障间吹进的一丝丝凉风,嘴里再嚼些黄瓜蘸鸡蛋酱,耳畔再听着脍炙人口的评书,那真叫一个“爽”,真叫一个“静”,有声胜无声,心静胜境静!

农家人醉心的就是这种安谧祥和的田园情境!

晚上,四面蛙声鼎沸,习习微风中飘来了障边花草的幽香,如一曲莫扎特的小夜曲,又像情人在柳丝下喁喁絮语,轻轻的、柔柔的、甜甜的,醉了篱笆边静坐吸烟的汉子……

④篱笆不挑地不挑人,在哪儿安家,就在哪儿站成长城。

篱笆邀来阳光和清风,也邀来了各种青葱的植物。

因为有了可攀援之处,牵牛花、露水豆都早早地赶了来,在夏日里将稚嫩的枝蔓偷偷地攀上篱笆;家庭主妇们喜欢在篱笆边种些季季草、细粉莲、芍药、美人蕉等花卉。

花开时节,篱笆内外花香如浪,潮起潮涌,姹紫嫣红,缤纷绚丽,令人留连忘返。

各种鲜艳欲滴的喇叭花,朝着四面八方吹着欢快的民乐,像娶亲的队伍一样浩浩荡荡,沿着乡间的小路绵延不绝地蜂拥而来……一户人家、一方篱笆、一畦菜地、一缕炊烟、一片红白蓝相间的芸豆花,构成了丹青妙手灵性的水彩,把庄户人的日子渲染成一首清香四溢的田园诗。

目睹那一片千红万紫,油然让人觉得大自然中充满了蓬勃而旺盛的生命,那洋溢着缤纷色彩的生命简直天下无敌、无可阻挡!

人们徜徉于这风景秀丽的田园里,沉醉的乡心,浓酽的乡思,融化在这枝疏叶柔的婵娟风姿里。

⑤“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尘草木春。

”乡村篱笆朴素而高雅,她似一位闲适的遁世者,旷达拙朴,晨迎朝霞,暮送斜阳,应验了郑板桥“一片绿荫如洗,护竹何劳荆棘,仍将竹作笆篱,求人不如求己”的浑然忘我情怀和傲骨。

乡村篱笆没有高山大川之雄奇,却有馥郁淳厚、醉人心脾的温暖和亲切,她以诗意的笔调和散文的形式,凸现了农人的本真淳厚、平淡超然,极富人生智慧和审美智慧的生命存在。

我有这样的感觉:

每次欣赏篱笆上植物们的绿芽萌动,都会有一种纯净的欢欣和原始的激动在胸襟里脉动、奔涌、狂舞;每次走近篱笆,都是对心灵的一次慰藉,更是一次精神上的立体按摩……

7.阅读全文,概括“乡土的篱笆”的特点。

8.简析文章第①段的作用。

 

9.本文语言生动,按照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1)晚上,四面蛙声鼎沸,习习微风中飘来了障边花草的幽香,如一曲莫扎特的小夜曲,又像情人在柳丝下喁喁絮语,轻轻的、柔柔的、甜甜的,醉了篱笆边静坐吸烟的汉子……(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2)人们徜徉于这风景秀丽的田园里,沉醉的乡心,浓酽的乡思,融化在这枝疏叶柔的婵娟风姿里。

(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0.联系实际,谈谈对结尾画线句子的理解。

 

8 木兰诗

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词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可汗(kèhán) 辔头(pèi)金柝(tuò)鸣溅溅(jiàn)

B.军帖(tiē)燕山(yān)十二转(zhuǎn)戎机(róng)

C.帖花黄(tiē)策勋(xūn)雄雌(chí)云鬓(bìn)

D.朔气(shuò)阿姊(zǐ)鞍鞯(jiān)机杼(zhù)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唯闻女叹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愿为市鞍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山度若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出郭相扶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著我旧时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雄兔脚扑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

(1)阿爷无大儿

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郭相扶将

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雌兔眼迷离

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下面的句子,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

A.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B.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D.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5.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

(4)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  )

6.理解性默写。

(1)《木兰诗》这首叙事诗以____________为线索,记叙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

安排了“替爷征”“_________”“赴戎机”和“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情节。

(2)[中考•毕节]《木兰诗》中反映军情紧急,疾速奔赴战场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木兰诗》中概括写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木兰诗》中描写边塞战地夜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木兰诗》中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木兰诗》中用比喻作结,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解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训练

一、课文研读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7.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将军百战死  出郭相扶将

B.卿今当涂掌事 木兰当户织

C.可以为师矣  愿为市鞍马

D.但当涉猎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8.翻译下面的句子。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9.诗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

请赏析“愿为市鞍马”“愿驰千里足”两句中的“愿”字妙在何处。

 

10.请从景物描写的角度,对“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两句进行赏析。

 

11.本诗是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但为什么对十年的征战生活写得比较简单呢?

 

能力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