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824139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1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绵阳市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四川省绵阳市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四川省绵阳市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四川省绵阳市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四川省绵阳市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四川省绵阳市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四川省绵阳市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四川省绵阳市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四川省绵阳市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四川省绵阳市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四川省绵阳市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四川省绵阳市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四川省绵阳市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四川省绵阳市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四川省绵阳市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四川省绵阳市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四川省绵阳市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四川省绵阳市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四川省绵阳市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四川省绵阳市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绵阳市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docx

《四川省绵阳市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绵阳市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绵阳市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docx

四川省绵阳市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绵阳市高中2016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Co59Ge73Ag108I127

1.化学与科技、社会、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出土的青铜礼器司母戊鼎是铜和铁的合金

B.高纯硅具有良好的半导体性能,可用于制光电池

C.港珠澳大桥钢筋表面的环氧树脂涂层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

D.火箭推进剂使用煤油-液氧比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的环境污染小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司母戊鼎的主要成分是青铜,是铜锡合金,故A错误;

B.硅是半导体材料,可用于制光电池,故B正确;

C.环氧树脂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C正确;

D.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作燃料,会产生二氧化氮等污染物,发射神舟十一号飞船所用火箭的燃料是液氧和煤油,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燃料毒性小、污染少,有利于环保,故D正确;

答案选A。

2.按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重新定义,阿伏加德罗常数(NA)有了准确值6.02214076×102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8gT2O中含有的中子数为12NA

B.用23.5gAgI与水制成的胶体中胶体粒子数目为0.1NA

C.标准状况下,2.24LCl2全部溶于水所得溶液中的Cl-数目为0.1NA

D.1mol某烷烃CnH2n+2(n≥1)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3n+1)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18gT2O的物质的量为

=

mol,

mol该水分子中含有中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12=

mol,故A错误;

B.胶体微粒不是单个的分子,而是多个AgI的聚合体,因此无法计算用23.5gAgI与水制成的胶体中胶体粒子数,故B错误;

C.氯气和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且生成的是HCl和HClO,故溶液中的氯离子个数小于0.1NA个,故C错误;

D.1molCnH2n+2(烷烃)中含有(n-1)mol碳碳键和(2n+2)mol碳氢键,总共含有(3n+1)mol共价键,含有共价键数为(3n+1)NA,故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B,要注意胶体中的胶体粒子是多个分子(离子)的聚合体。

3.共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碳原子的多环烃称为桥环烃,共用的碳原子称为桥头碳。

桥环烃二环[2.2.0]己烷的碳原子编号为

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桥头碳为1号和4号B.与环己烯互为同分异构体

C.二氯代物有6种结构D.所有碳原子不可能位于同一平面

【答案】C

【解析】

【详解】A.共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碳原子的多环烃称为桥环烃,共用的碳原子称为桥头碳,

中桥头碳为1号和4号,故A正确;

B.二环[2.2.0]己烷的分子式与环己烯相同,均为C6H10,互为同分异构体,故B正确;

C.二环[2.2.0]己烷二氯代物有:

取代2(或3、5、6)上的2个氢原子;取代1和2上各1个氢原子;取代1和3上各1个氢原子;取代1和4上各1个氢原子;取代2和3(或5和6)上各1个氢原子;取代2和5上各1个氢原子;取代2和6上各1个氢原子;共7种结构,故C错误;

D.分子中含有

,为四面体结构,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不可能位于同一平面,故D正确;

答案选C。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CD,C中书写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时可以使用定一移二的方法解答,需要注意1号碳原子上有1个氢原子,2号碳原子上有2个氢原子;D中要注意有机物分子中只要含有饱和碳原子(包括:

-CH3、-CH2-、

)中的一种,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就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内。

4.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将甲烷和乙烯的混合气体通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进行分离

B.只用Na2CO3溶液来鉴别CaCl2溶液、AlCl3溶液和稀硫酸

C.为检验某品牌食盐中是否加碘,将样品溶解后滴加淀粉溶液

D.向某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其中含有SiO32-

【答案】B

【解析】

【详解】A.溴与乙烯反应,而甲烷不能,但甲烷可溶于四氯化碳,应选溴水、洗气分离,故A错误;

B.碳酸钠与C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与AlCl3溶液也生成白色沉淀,但同时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

C.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色,与碘的化合物无明显现象,故C错误;

D.向某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可能为氢氧化铝,也可能为硅酸,故D错误;

答案选B。

5.锌电池是一种极具前景的电化学储能装置。

VS2/Zn扣式可充电电池组成示意图如下。

Zn2+可以在VS2晶体中可逆地嵌入和脱除,总反应为VS2+xZn

ZnxVS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不锈钢箔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B.放电时负极的反应为Zn-2e-==Zn2+

C.充电时锌片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D.充电时电池正极上的反应为:

ZnxVS2+2xe-+xZn2+==VS2+2xZn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图示,结合总反应方程式可知,锌反应后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因此放电时,锌为负极,涂VS2不锈钢为逐渐,结合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分析解答。

【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放电时不锈钢箔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A正确;

B.放电时,锌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的反应为Zn-2e-==Zn2+,故B正确;

C.充电时,原电池的负极接电源的负极充当阴极,因此锌片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故C正确;

D.充电时,原电池的正极接电源的正极充当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D错误;

答案选D。

6.2019年是元素周期表诞生的第150周年,联合国大会宣布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W、X、Y和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

W的一种核素可用于文物年代的测定,X与W同周期相邻,四种元素中只有Y为金属元素,Z的单质为黄绿色气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W的氢化物中只存在极性共价键B.Z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

C.X与Y的化合物可发生水解反应D.Y与Z的化合物熔融电解一定得金属单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W、X、Y和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

W的一种核素可用于文物年代的测定,W为C元素;X与W同周期相邻,则X为N元素;Z的单质为黄绿色气体,Z为Cl元素;四种元素中只有Y为金属元素,则Y可能为Na、Mg、Al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W的氢化物为烃,烃中可能存在非极性共价键,如乙烷、乙烯等,故A错误;

B.Z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不一定为强酸,如次氯酸为弱酸,故B错误;

C.X与Y的化合物为氮化物,均可发生水解反应,如氮化钠水解生成氨气和氢氧化钠,氮化镁水解生成氨气和氢氧化镁,氮化铝水解生成氨气和氢氧化铝,故C正确;

D.Y与Z的化合物可能为氯化铝,熔融状态不能导电,不能电解得到铝单质,故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本题的难点为Y元素的不确定,易错点为C,要知道金属氮化物能够水解生成氨气。

7.改变0.01mol/LNaAc溶液

pH,溶液中HAc、Ac-、H+、OH-浓度的对数值lgc与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若pKa=-lgK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直线b、d分别对应H+、OH-

B.pH=6时,c(HAc)>c(Ac-)>c(H+)

C.HAc电离常数的数量级为10-5

D.从曲线a与c的交点可知pKa=pH=4.74

【答案】B

【解析】

【分析】

微粒的浓度越大,lgc越大。

强酸性溶液中c(CH3COOH)≈0.01mol/L,lgc(CH3COOH)≈-2,强碱性溶液中c(CH3COO-)≈0.01mol/L,lgc(CH3COO-)≈-2;酸性越强lgc(H+)越大、lgc(OH-)越小,碱性越强lgc(H+)越小、lgc(OH-)越大,根据图像知,曲线c为CH3COOH,a为CH3COO-,b线表示H+,d线表示OH-。

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直线b、d分别对应H+、OH-,故A正确;

B.根据图像,pH=6时,c(Ac-)>c(HAc)>c(H+),故B错误;

C.HAc电离常数Ka=

,当c(CH3COOH)=c(CH3COO-),Ka=c(H+)=10-4.74,数量级为10-5,故C正确;

D.曲线a与c的交点,表示c(CH3COOH)=c(CH3COO-),根据C的分析,Ka=c(H+)=10-4.74,pKa=-lgKa=-lgc(H+)=pH=4.74,故D正确;

答案选B。

8.Co(CH3COO)2(乙酸钴)可用作酯交换反应的催化剂并可用于制备高质量锂电池电极。

在氮气氛围中,乙酸钴受热分解生成CO、CO2和C2H6等产物。

某研究小组利用下列装置检验乙酸钴热分解的部分产物。

已知:

①CO+PdCl2+H2O==CO2+Pd↓(黑色)+2HCl;

②变色硅胶为深蓝色,吸水后变为粉红色。

回答下列问题:

(1)B装置的作用是____,要检验乙酸钴分解产物中的CO2,对以上装置的改进方案是______。

(2)仪器a中的试剂是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

(3)能证明乙酸钴的分解产物含有C2H6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4)装置D中C2H6被CuO完全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5)另取一定量乙酸钴结晶水合物样品[Co(CH3COO)2·nH2O]在空气中加热,样品

固体残留率(

×100%)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样品在200 ℃时已完全失去结晶水,350 ℃以上残留固体为金属氧化物)。

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列出残留氧化物CoxOy中x∶y的计算式:

_____。

【答案】

(1).检验并吸收CO

(2).在A与B之间增加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3).碱石灰(4).吸收B中生成的CO2并干燥气体(5).D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E中硅胶变为粉红色,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6).7CuO+C2H6

7Cu+2CO2+3H2O(7).

【解析】

【分析】

乙酸钴受热分解生成CO、CO2和C2H6等产物。

结合已知条件①,B中PdCl2溶液可检验CO,F中澄清石灰水可检验二氧化碳,因此进入装置D的气体需要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因此装置C可以选用碱石灰除去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D中乙烷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E中B变色硅胶可以检验水蒸气,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1)根据上述分析,B装置是检验并吸收CO;要检验乙酸钴分解产物中的CO2,需要在气体进入装置D之前检验,因此可以在A与B之间增加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故答案为:

检验并吸收CO;在A与B之间增加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

(2)根据上述分析,仪器a中的试剂是碱石灰,碱石灰可以吸收B中生成的CO2并干燥气体,故答案为:

碱石灰;吸收B中生成的CO2并干燥气体;

(3)要证明乙酸钴的分解产物含有C2H6,需要在除去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以及一氧化碳后的气体在D中与氧化铜反应,若D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说明乙烷与氧化铜发生了反应,E中硅胶变为粉红色,说明生成了水蒸气,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则能证明乙酸钴的分解产物含有C2H6,故答案为:

D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E中硅胶变为粉红色,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根据(3)的分析可知,装置D中C2H6被CuO完全氧化生成了二氧化碳、水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7CuO+C2H6

7Cu+2CO2+3H2O,故答案为:

7CuO+C2H6

7Cu+2CO2+3H2O;

(5)Co(CH3COO)2•nH2O在加热过程中先失去结晶水,200℃时得到的Co(CH3COO)2,则残留固体中钴的含量=

×71.2%,350 ℃以上残留固体为金属氧化物(CoxOy),残留固体中钴的含量=

×32.3%,根据钴的质量守恒,假设固体样品的起始质量为m,则

×71.2%×m=

×32.3%×m,解得

=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的难点为(5),要注意Co(CH3COO)2•nH2O加热分解过程中,钴元素的质量不变,这也是计算的依据。

9.目前我国主要采用硫酸法生产钛白(TiO2),每年产生至少100万吨钛白废液,其中含H2SO4约20%,还有少量Fe2+、TiO2+、Al3+。

利用钛白废液浸出氧化锌生产七水硫酸锌,具有原料易得、工艺简单、回收率高和产品纯度高等优点。

生产流程简化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浸出”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为寻找“浸出”的最佳条件,做9组对比试验得下表:

因素

温度/℃

反应时间/h

固液比

产率/%

1

70

2

1∶6.5

79.83

2

70

3

1∶7.5

86.18

3

70

4

1∶8.5

84.33

4

80

2

1∶7.5

83.06

5

80

3

1∶8.5

87.02

6

80

4

1∶6.5

95.38

7

90

2

1∶8.5

83.58

8

90

3

1∶6.5

88.95

9

90

4

1∶7.5

89.64

由表中数据可知,“浸出率”最高时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

(3)从生产实际考虑,调滤液的pH时选择加入石灰乳的原因是_______。

(4)常温下,按1:

6固液质量比反应的浸出液中锌离子浓度最大值约为2.5mol/L,若Ksp[Zn(OH)2]=1.2×10-17,lg4.8≈0.68。

则加入石灰乳调节的pH应不超过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5)在加热下鼔入空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此时TiO2+也会水解生成H2TiO3沉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6)加热下加入H2O2目的是进一步氧化除杂,氧化产物为__。

抽滤得到的滤渣主要成分有___和H2TiO3(填化学式)。

【答案】

(1).ZnO+2H+==Zn2++H2O

(2).80℃,反应时间4h,固液比1∶6.5(3).氢氧化钙价格低廉,并有较强的碱性(4).5.3(5).4Fe(OH)2+O2+2H2O==4Fe(OH)3(6).TiO2++2H2O==H2TiO3↓+2H+(7).Fe(OH)3(8).CaSO4、Fe(OH)3、Al(OH)3

【解析】

【分析】

钛白废液中含H2SO4约20%,还有少量Fe2+、TiO2+、Al3+。

钛白废液中的酸与氧化锌反应,将氧化锌溶解,过滤除去不溶物,在滤液中加入石灰乳调节溶液的pH,可以使亚铁离子、铝离子沉淀,并使TiO2+水解生成沉淀,如何鼓入空气和加入双氧水,将氢氧化亚铁充分氧化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氢氧化铁沉淀,混合液经过抽滤得到硫酸锌溶液,蒸发浓缩,冷却晶体得到硫酸锌晶体,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1)“浸出”时钛白废液中的酸与氧化锌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O+2H+=Zn2++H2O,故答案为:

ZnO+2H+=Zn2++H2O;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温度在80℃,反应时间在4h左右,固液比为1∶6.5时,“浸出率”最高达95.38%,故答案为:

80℃,反应时间4h,固液比1∶6.5;

(3)从生产实际考虑,工业生产一般都需要考虑成本,由于氢氧化钙价格低廉,并有较强的碱性因此调滤液的pH时选择加入石灰乳,故答案为:

氢氧化钙价格低廉,并有较强的碱性;

(4)氢氧化锌刚好开始沉淀时,c(OH-)=

=

=4.8×10-8mol/L,此时pH=14-[-lg(4.8×10-8)]≈14-(8+0.68)≈5.3,为了除去溶液中的杂质离子,而不沉淀锌离子,溶液的pH应不超过5.3,故答案为:

5.3;

(5)在加热下鼔入空气时,生成的氢氧化亚铁被氧化生成氢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此时TiO2+也会水解生成H2TiO3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TiO2++2H2O=H2TiO3↓+2H+,故答案为:

4Fe(OH)2+O2+2H2O=4Fe(OH)3;TiO2++2H2O=H2TiO3↓+2H+;

(6)加热下加入H2O2目的是进一步氧化除去氢氧化亚铁杂质,氧化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根据(5)的提示,抽滤得到的滤渣中除了含有Fe(OH)3、H2TiO3外,硫酸钙微溶于水,还应该含有加入石灰乳生成的硫酸钙沉淀,加入石灰乳,溶液中的铝离子会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故答案为:

CaSO4、Fe(OH)3、Al(OH)3。

10.光气(COCl2)在塑料、制药等工业生产中有许多用途,其化学性质不稳定,遇水迅速产生两种酸性气体。

回答下列问题:

(1)少量COCl2可用烧碱溶液吸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2)工业上用CO和Cl2在高温、活性炭催化作用下合成光气:

Cl2(g)+CO(g)

COCl2(g) ∆H=-108kJ·mol-1。

所需CO来自CH4与CO2的催化重整反应。

查阅文献获得以下数据:

CH4(g)+2O2(g)==CO2(g)+2H2O(l)∆H1=-890.3kJ·mol-1

2H2(g)+O2(g)==2H2O(l)∆H2=-571.6kJ·mol-1

2CO(g)+O2(g)==2CO2(g)∆H3=-566kJ·mol-1

则CH4与CO2催化重整反应生成CO和H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在T℃时,向盛有活性炭的5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0.6molCO和0.45molCl2,CO和COCl2的浓度在不同时刻的变化状况如图所示:

①反应在第6min时

平衡常数为___,第8min时改变的条件是____。

②在第12min时升高温度,重新达到平衡时,COCl2的体积分数将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_____。

(4)Burns和Dainton研究了反应Cl2(g)+CO(g)

COCl2(g)的动力学,获得其速率方程v=k [c(Cl2)]3/2 [c(CO)]m,k为速率常数(只受温度影响),m为CO的反应级数。

①该反应可认为经过以下反应历程:

第一步:

Cl2

2Cl快速平衡

第二步:

Cl+CO

COCl快速平衡

第三步:

COCl+Cl2—→COCl2+Cl慢反应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填标号)。

A.COCl属于反应的中间产物B.第一步和第二步的活化能较高

C.决定总反应快慢的是第三步D.第三步的有效碰撞频率较大

②在某温度下进行实验,测得各组分初浓度和反应初速度如下:

实验序号

c(Cl2)/mol·L-1

c(CO)/mol·L-1

v/mol·L-1·s-1

1

0.100

0.100

1.2×10-2

2

0.050

0.100

4.26×10-3

3

0.100

0.200

2.4×10-2

4

0.050

0.050

2.13×10-3

CO的反应级数m=___,当实验4进行到某时刻,测得c(Cl2)=0.010 mol·L-1,则此时的反应速率v=___mol·L-1·s-1(已知:

≈0.32)。

【答案】

(1).COCl2+4OH-==CO32-+2Cl-+2H2O

(2).CH4(g)+CO2(g)==2CO(g)+2H2(g)∆H=+247.3kJ·mol-1(3).5.56(4).移去部分CO(5).减小(6).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7).AC(8).1(9).3.8×10-5

【解析】

【分析】

(1)光气(COCl2)化学性质不稳定,遇水迅速产生两种酸性气体,气体为二氧化碳和氯化氢,据此书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根据盖斯定律分析解答;

(3)①根据图像,平衡时COCl2的浓度为0.03mol/L,根据三段式计算平衡常数K;第8min时,COCl2的浓度逐渐减小,CO的浓度突然减小,据此分析改变的条件;②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根据温度对平衡的影响分析解答;

(4)①反应的快慢由最慢的反应决定,结合反应历程分析判断;②根据表格数据,当c(Cl2)不变时,c(CO)增大1倍,反应速率增大1倍,说明v与c(CO)的一次方成正比,结合表格数据计算判断m和k的值,当c(Cl2)=0.010 mol·L-1,代入速率方程计算v。

【详解】

(1)光气(COCl2)化学性质不稳定,遇水迅速产生两种酸性气体,气体为二氧化碳和氯化氢,因此少量COCl2与烧碱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Cl2+4OH-==CO32-+2Cl-+2H2O,故答案为:

COCl2+4OH-==CO32-+2Cl-+2H2O;

(2)①CH4(g)+2O2=CO2(g)+2H2O(l)△H=-890.3kJ•mol-1,②2H2(g)+O2(g)==2H2O(l)∆H2=-571.6kJ·mol-1,③2CO(g)+O2(g)=2CO2(g)△H=-566.0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将①-②-③得:

CH4(g)+CO2(g)==2CO(g)+2H2(g)∆H=(-890.3kJ•mol-1)-(-571.6kJ·mol-1)-(-566.0kJ•mol-1)=+247.3kJ·mol-1,故答案为:

CH4(g)+CO2(g)==2CO(g)+2H2(g)∆H=+247.3kJ·mol-1;

(3)①根据图像,平衡时COCl2的浓度为0.03mol/L,则

Cl2(g)+CO(g)

COCl2(g)

起始(mol/L)0.090.120

反应(mol/L)0.030.030.03

平衡(mol/L)0.060.090.03

反应在第6min时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

=5.56;第8min时,COCl2的浓度逐渐减小,CO的浓度突然减小,因此改变的条件是移去部分CO,故答案为:

5.56;移去部分CO;

②Cl2(g)+CO(g)

COCl2(g) ∆H=-108kJ·mol-1,为放热反应;在第12min时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重新达到平衡时,COCl2的体积分数将减小,故答案为:

减小;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4)①A.根据反应历程,COCl属于反应的中间产物,故A正确;B.第一步和第二步反应能够快速达到平衡,说明反应容易进行,反应的活化能较低,故B错误;C.反应的快慢由最慢的反应决定,因此决定总反应快慢的是第三步,故C正确;D.第三步的反应较慢,说明有效碰撞频率较小,故D错误,故答案为:

AC;

②速率方程v=k [c(Cl2)]3/2 [c(CO)]m,根据表格数据,当c(Cl2)不变时,c(CO)增大1倍,反应速率增大1倍,说明v与c(CO)的一次方成正比,m=1,则1.2×10-2=k(0.100)3/2 (0.100)1,因此当k=

,因此当c(Cl2)=0.010 mol·L-1,v=

×(0.0100)3/2 (0.0100)1mol·L-1·s-1=3.8×10-5mol·L-1·s-1,故答案为:

1;3.8×10-5。

11.氮、磷是植物生长所需的重要元素。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N原子电子排布图表示的状态中,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是____(填标号)。

(2)羟氨(NH2OH)可看成是氨分子内的一个氢原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