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科护理常规汇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828125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6.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肿瘤科护理常规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肿瘤科护理常规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肿瘤科护理常规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肿瘤科护理常规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肿瘤科护理常规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肿瘤科护理常规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肿瘤科护理常规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肿瘤科护理常规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肿瘤科护理常规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肿瘤科护理常规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肿瘤科护理常规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肿瘤科护理常规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肿瘤科护理常规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肿瘤科护理常规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肿瘤科护理常规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肿瘤科护理常规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肿瘤科护理常规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肿瘤科护理常规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肿瘤科护理常规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肿瘤科护理常规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肿瘤科护理常规汇总.docx

《肿瘤科护理常规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肿瘤科护理常规汇总.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肿瘤科护理常规汇总.docx

肿瘤科护理常规汇总

肿瘤科一般护理常规

1.患者人院后,按病情轻重及不同病证分别送至指定床位,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和有关制度,介绍主管医生、护士。

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脉象、体重等,通知相关医生。

2.心理护理:

在各种疾病中,很少有如癌症给人以巨大的精神压力,癌症不仅影响一个人的正常生活,也危害其家庭,不仅破坏机体正常功能,也可造成身体形象的改变,以及病人在家庭中角色的转换,加重了恐惧、有罪、愤怒、抑郁、绝望等情绪反应,这些消极情绪对机体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致使癌细胞活跃,肿瘤发展。

因此,给予病人心理安慰,帮助建立积极的情绪,锻炼坚强的意志和对生活充满希望,是战胜癌症的重要精神支柱。

3.病室内保持清洁、安静、空气流通,根据病征特点调节适宜的温湿度,温度18—20度、湿度50%--60%为宜。

4.新患者入院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2次,连续3日;体温在37.5℃以上者每日测3次;体温达38.5℃以上者,每4h测体温1次,体温恢复正常3日后改为每日1次。

每日记录二便1次,每周测体重1次。

5.肿瘤轻症患者应鼓励参加适应体力的活动,晚期重症患者应卧床休息。

当血小板计数<5O×10^9/L时实施预防出血的措施。

当血小板计数<20×10^9/L时,严格卧床,限制活动,防止摔伤。

6.24h内留取三大常规标本送检。

7.输液时加强巡视,严防药液外渗,如有外渗应立即处理。

8.做好口腔护理。

9.维持病人最佳营养状态:

表现为摄人足够的热量,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出人量平衡,皮肤弹性好。

10.做好呕吐护理。

剧烈呕吐及时汇报医生,并严密观察水电解质酸碱紊乱情况。

11.做好肛周护理。

如有便秘及腹泻.及时处理。

12.白细胞低的病人进行保护性隔离。

13.遵医嘱按WHO制定的三阶梯止痛方案进行疼痛治疗并做好疼痛护理。

肺癌的护理常规

(一)定义

肺癌原发于支气管黏膜及其腺体的上皮细胞,也称支气管肺癌。

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

(二)临床表现

1、肺部症状刺激性咳嗽、咯血、胸痛、发热、气短及胸闷。

2、肺外表现声音嘶哑、上腔静脉受压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大量血性胸水、杵状指、骨关节病。

3、胸外转移表现晚期多出现疼痛、胸水。

4、全身表现厌食、体重下降消瘦、全身乏力、最后出现恶液质。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气体交换受损与肺组织切除,气体交换面积减少有关。

2、低效性呼吸型态与肺膨胀不全,呼吸道分泌物潴留,肺换气功能降低有关。

3、疼痛与手术创口有关。

4、有感染的危险与手术、放疗、化疗引起的免疫抑制有关。

5、潜在并发症:

出血、感染、肺不张心律失常、支气管胸膜瘘、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

(四)观察要点

1、术前观察:

(1)呼吸道症状有无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咳嗽、咳血等症状。

(2)生命体征的变化。

(3)潜在并发症感染、贫血、营养失调。

2、术后观察:

(1)生命体征呼吸加速,血氧饱和度下降,提示缺氧;血压进行性下降、脉搏增快往往提示血容量不足。

(2)内出血若术后3小时内胸液量每小时在200ml或以上,呈鲜红色并伴有血容量不足的全身表现以及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可考虑为活动性出血。

(3)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量,颜色及性状。

(4)有无腹痛、腹胀、肠鸣音恢复情况。

(5)潜在并发症的观察肺炎、肺不张、出血、感染、吻合口瘘等。

(五)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观察呼吸道症状、改善呼吸功能,给予低流量氧吸入,必要时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以助排痰,嘱病人戒烟。

(2)咯血的病人,要备好抢救用物,做好抢救准备,以防发生窒息。

(3)加强口腔卫生,及时处理口腔慢性病灶。

(4)改善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

严重贫血者予以输血,提高机体抵抗力。

(5)预防呼吸道感染,如有感染按医嘱用药控制感染。

2、术后护理

(1)动态检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变化,术后4小时内,每30-60分钟测量一次,稳定后可延长间隔时间。

必要时检测血气,并做好记录。

(2)持续低流量氧吸入。

根据肺叶切除大小,考虑呼吸代偿情况,酌情增加氧量和时间。

注意氧的湿化,必要时给予面罩吸入,观察PO2和PCO2的变化。

(3)让患者保持平静,减少燥动,以最大限度减少氧耗。

(4)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胸腔出血情况,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及量,如发现病人呼吸困难、脉搏加快、颈部气管移位、呼吸音减弱、血压下降或引流量增多等,及时通报医生,并备好气管内插管、支气管镜、气管切开包及呼吸机。

(5)注意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如体温上升,体位性咳嗽、吐咖啡色痰等应及时通报医生。

(6)为预防肺不张,应鼓励和协助病人咳嗽咯痰,必要时可用吸痰器吸出口鼻内分泌物。

肺段切除术后早期咳嗽,往往有血痰咳出,应给予耐心解释,消除顾虑。

注意双侧肺呼吸音。

(7)全肺切除后的胸腔引流管,用于肺内调节压力用,故应夹闭引流管,不能随便开放。

如病人呼吸困难,同时气管偏移健侧较重,应通知医生,开放夹子,调节胸腔内压力,开放时,嘱病人勿剧烈咳嗽。

(8)静脉补液的护理观察出血失液情况,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平衡。

补液

速度不宜过快。

(六)健康教育

1、心理指导

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2、健康指导

(1)指导病人咳嗽、咳痰、术后预防肺不张、肺部感染等。

(2)肺叶切除术者,供氧时间不宜过长,保持湿化,避免呼吸道干燥,引起排痰不畅。

(3)讲解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注意事项及引起的不适原因。

(4)向病人讲解术后配合化疗、放疗的重要性。

3、出院指导

(1)告诉病人出院后数星期内,仍应进行呼吸运动及有效地咳嗽。

(2)保持良好的营养状况,每天有充分的休息和活动。

(3)若有伤口疼痛、剧烈咳嗽及咯血等症状,应立即就诊。

(4)化疗药物有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和胃肠道反应,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血象的变化,定期复查血细胞和肝功能等。

(5)避免出入公共场所或与上呼吸道感染者接触,避免与烟雾化学刺激物的接触,定期进行胸部X线检查,尤其是反复呼吸道感染久咳不愈者,咳血者更应提高警惕,以求早诊早治。

(6)出院后继续对术侧肩关节、手臂做进一步大幅度范围锻炼。

4、健康教育

(1)反复宣传空气污染对肺部健康的危害。

(2)指导病人戒烟,对久咳不止、咳血性痰者应提高警惕,及早检查。

(3)注意口腔卫生。

如有口腔感染要及时治疗。

(4)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减少疲劳,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

食道癌的护理常规

(一)定义

发生于食管粘膜上的恶性肿瘤。

(二)临床表现

1、早期吞咽时哽咽感、食管内疼痛、胸骨后烧勺胀痛感、吞咽后食管内异物感。

2、中期进行性吞咽困难,持续胸痛或背痛。

呕吐致逐渐消瘦,脱水。

3、晚期多因压迫及并发症引起。

可以发生淋巴和血行转移。

压迫气管引起咳嗽和呼吸困难,侵犯气管形成食管气管瘘。

侵犯喉返神经可出现声音嘶哑。

侵犯主动脉可引起大出血。

因咽下困难可出现高度消瘦、脱水等恶病质。

若有肝、脑等重要脏器的转移,可出现黄疸、腹水、昏迷等症状。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肿瘤消耗,摄入不足,低于机体的需要量有关。

2、吞咽障碍与肿瘤阻塞有关。

3、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术后禁食,胃肠减压有关

4、有感染的危险与手术伤口及术后抵抗力下降有关。

5、焦虑、恐惧与担心手术及预后有关

(四)观察要点

1、术前观察:

(1)胃肠道症状有无恶心、呕吐、腹胀、便秘、腹泻等症状。

(2)生命体征的变化。

(3)潜在并发症感染、贫血、营养失调。

2、术后观察:

(1)生命体征呼吸加速,血氧饱和度下降,提示缺氧;血压进行性下降、脉搏增快往往提示血容量不足。

(2)内出血若术后3小时内胸液量每小时在200ml或以上,呈鲜红色并伴有血容量不足的全身表现以及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可考虑为活动性出血。

(3)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量,颜色及性状。

(4)有无腹痛、腹胀、肠鸣音恢复情况。

(5)潜在并发症的观察肺炎、肺不张、出血、感染、吻合口瘘等。

(五)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评估营养、水及电解质状况,对已有胃造瘘或空肠造瘘管的病人,了解营养食物的配制及灌注方法。

(2)鼓励病人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进食困难者根据病情给予静脉营养支持,并准确记录出入量。

(3)合并慢性口腔疾患者,及时给予治疗,保持口腔清洁及卫生。

(4)有吸烟或饮酒嗜好者,劝其戒烟、戒酒,并讲明重要性。

(5)指导并教会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及腹式呼吸的方法。

合并呼吸道感染者,协助留取痰液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

定时给予雾化吸人,必要时进行体位引流。

(6)肠道准备

①食管癌可导致不同程度的梗阻和炎症,术前l周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②术前3天开始进流食,术前l天禁食,静脉补充营

③对进食后滞留或进食后反流者,术前3—4天用温盐水清洁食管,以减轻水肿。

睡眠时注意体位,预防吸人性肺炎的发生。

④结肠代食管手术的病人,术前3—5天口服肠道抗生素及维生素K;术前2天进无渣流食;术前l天晚清洁灌肠或全肠道灌洗。

⑤术日晨留置胃管,梗阻部位不能进入时,可暂置于梗阻上端,待术中直视下再置于胃中。

(7)向病人讲解术后留置胃管、胸腔引流管的意义及重要性。

(8)向病人讲解术后禁食的目的及进食原则。

(9)遵医嘱及手术要求,做好术前常规准备。

2、术后护理

(1)按全身麻醉病人护理要点,完全清醒后抬高床头450。

(2)持续心电监测,观察血压、脉搏、呼吸节律、速率的变化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每小时记录一次。

(3)持续低流量吸氧,鼓励病人深呼吸及有效咳嗽,促进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保持口腔卫生。

(4)妥善固定胃管,持续低负压吸引,定时冲洗保持通畅,观察胃液量、颜色及性状。

大量胃液吸出时注意了解电解质的变化。

(5)留置十二指肠营养管的病人,遵医嘱注入药物或营养液。

(6)保持胸腔闭式引流通畅,若持续3小时引流液每小时超过lOOml,同时伴有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及时通知医生。

(7)胃肠功能恢复,拔除胃管后,定量给病人喂糖水、米汤或牛奶,进食后观察病人有无体温升高、胸闷、心慌等不良反应。

若发现吻合口瘘,应立即停止进食,遵医嘱给予静脉高营养及抗感染治疗。

(8)引流管内若出现浑浊或咖啡色引流液时,观察有无食管瘘或胸腔感染;若引流管内出现大量的血清样液体,应考虑有无乳糜胸,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9)做好肠道外营养的护理,了解病人有无低钠、低氯、低钾的症状,观察有无电解质紊乱的征象。

(10)留置尿管的病人,每2小时开放一次,准确记录尿量。

(11)卧床期间指导病人进行患肢功能锻炼,鼓励尽早下床活动,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

(六)健康教育

1、心理指导

(1)指导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指导病人进行适当活动,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2)保持健康心态,促进康复。

2、健康指导

(1)嘱病人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细嚼慢咽,防止进食过多,速度过快;避免进刺激性的食物和含有碳酸的饮料;注意观察进食后的反应,饭后2小时不应立即平卧,防止反流。

(2)预防感冒,做深呼吸,有效咳嗽,预防肺部感染。

3、出院指导

(1)注意饮食成分的搭配,每天摄取一些高营养饮食,以保持身体良好的

营养状态。

(2)术后进较干、硬食物时可能会出现轻微哽噎症状属正常,如若进半流食有咽下困难,应来医院复诊。

(3)术后返流症状严重者,睡眠时最好半卧位,并服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

(4)出院1月后来院复查,若有发热、胸闷、憋气等不适随时来院复查。

4、健康促进

(1)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嘱病人加强口腔卫生。

胃癌的护理常规

【定义】

胃癌是来自胃粘膜的恶性肿瘤,多见于40-50岁,男性多于女性。

胃癌好发于幽门区,约占50%--70%,其次为贲门和胃底部。

治疗原则为早期进行根治术,辅以化疗。

【观察要点】

1、病情评估

(1)生命体征。

(2)上腹不适或疼痛的程度、吞咽困难及呕吐的情况。

(3)有无呕血、黑便、食欲减退、体重进行性下降。

(4)有无面色苍白、衰弱、恶病质的表现。

2、心理状况。

【护理措施】 

(1)加强病情观察,预防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腹痛、腹胀及呕血、黑粪的情况,观察化疗前后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

晚期胃癌病人抵抗力下降,身体各部分易发生感染,应加强护理与观察,保持口腔、皮肤的清洁。

长期卧床病人,要定期翻身、按摩,指导并协助进行肢体活动,以预防压疮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

 

(2)休息保持安静、整洁和舒适的环境,有利于睡眠和休息。

早期胃癌病人经过治疗后可从事一些轻工作和锻炼,应注意劳逸结合。

中晚期胃癌病人需卧床休息,以减少体力消耗。

恶液质病人做好皮肤护理,定时翻身并按摩受压部位。

做好生活护理和基础护理,使病人能心情舒畅地休息治疗。

如有合并症需禁食或进行胃肠减压者,予以静脉输液以维持营养需要。

恶心、呕吐的病人,进行口腔护理。

此外,环境的控制、呕吐物的处理及进餐环境的空气流通对促进病人的食欲也是极为重要的。

(3)饮食 饮食应以合乎病人口味,又能达到身体基本热量的需求为主要目标。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与易消化的食物,禁食霉变、腌制、熏制食品。

宜少量多餐,选择病人喜欢的烹调方式来增加其食欲。

化疗病人往往食欲减退,应多鼓励进食。

 

(4)疼痛的护理 疼痛是晚期胃癌病人的主要痛苦,护理人员应在精神上给予支持,减轻心理压力。

可采用转移注意力或松弛疗法,如听音乐、洗澡等,以减轻病人对疼痛的敏感性,增强其对疼痛的耐受力。

疼痛剧烈时,可按医嘱予以止痛剂,观察病人反应,防止药物成瘾。

如果病人要求止痛剂的次数过于频繁,除了要考虑止痛剂的剂量不足外,也要注意病人的情绪状态,多给他一些倾诉的时间。

在治疗性会谈的同时,可给予背部按摩或与医生商量酌情给予安慰剂,以满足病人心理上的需要。

 

(5)化疗的护理 无论是对术后或未手术的病人,化疗中均应严密观察药物引起的局部及全身反应,如恶心、呕吐、白细胞降低及肝、肾功能异常等,并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及早采取处理措施。

化疗期间还应保护好血管,避免药液外漏引起的血管及局部皮肤损害。

一旦发生静脉炎,立即予以2%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或50%硫酸镁湿敷,局部还可行热敷、理疗等。

如有脱发,可让病人戴帽或用假发,以满足其对自我形象的要求。

 

(6)心理护理 当病人及家属得知疾病诊断后,往往无法很坦然地面对。

病人情绪上常表现出否认、悲伤、退缩和愤怒,甚至拒绝接受治疗,而家属也常出现焦虑、无助,有的甚至挑剔医护活动。

护理人员应给予病人及家属心理上的支持。

根据病人的性格、人生观及心理承受能力来决定是否告知事实真相。

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了解病人各方面的要求并予以满足,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能积极配合治疗。

对晚期病人,应予以临终关怀,使病人能愉快地度过最后时光。

【健康教育】

1.鼓励患者适当活动和锻炼。

 

2.鼓励进高热量,指导进食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各种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宣教少量多餐的意义,防止倾倒综合征的注意事项。

 

3.TPN/肠内营养液的作用,注意事项及副作用。

4.指导疼痛放松疗法及正确对待止痛药物使用。

 

5. 放置各种引流管的目的、注意事项和引起的不适

6.介绍药物的名称,剂量,作用,用法和副作用。

 

7.尽一切可能配合完成化疗、放疗、免疫治疗,以提高疗效。

 

8.化疗间隙期,定期复查血象,定期门诊。

 

9.指导患者家属,如出现病情加重,及时来医院就诊。

 

10.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积极面对疾病,参加社会支持组织,如抗癌俱乐部等。

肝癌的护理常规

【病情观察】

1.有无腹痛、腹胀、腹泻情况,肝区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有无恶心、呕吐症状及强迫体位。

2.意识状态有无烦躁不安或嗜睡。

  3.有无门脉高压所致的出血现象,如肠呜音情况、有无黑便、呕血、便潜血。

  4.皮肤的完整性和病人躯体活动能力。

  5.进食情况及营养状态。

  【症状护理】

  1.疼痛的护理:

遵医嘱给予适量止痛药。

提供安静环境及舒适体位,进行心理疏导。

  2.出现意识障碍按照昏迷护理常规执行。

  3.出血的护理:

动态观察血压变化及大便颜色、性质,肠呜音、便潜血、血红蛋白的变化。

  4.腹水的护理

  

(1)大量腹水病人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

  

(2)每日液体摄入量不超过1000ml,并给予低盐饮食。

  (3)应用利尿剂时遵医嘱记录24小时出人量,定期测量腹围和体重。

  5.营养失调的护理

  

(1)与营养师和病人商量制订病人的食谱,成年休息者每日每公斤给予热量25-30kcal,轻体力劳动者每日每公斤给予热量30-35kcal。

  

(2)调整饮食色、香、味增进病人食欲。

  (3)重症病人协助进食。

  【一般护理】

  1.视病情卧床休息。

  2.病重时进行特殊口腔护理。

  3.保持床单位整洁,避免某一局部长期受压,鼓励病人在床上活动或协助病人变换体位,定时翻身。

  4.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保证蛋白质摄人,有肝昏迷者应禁蛋白,清醒后恢复期给予低蛋白饮食30g/d,没有肝性脑病者可正常饮食。

5.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保持心情愉快。

对家属给予精神安慰,说明病情变化的可能性,加强与家属的联系。

  【健康指导】

  1.休息和营养。

  2.避免受凉、感冒等各种不良刺激。

  3.避免高蛋白饮食,以免增加肝脏负担诱发肝性脑病。

胰腺癌的护理常规

胰腺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发生于胰头部。

腹痛及无痛性黄疸为胰头癌的常见症状。

糖尿病患者、长期大量吸烟者、高脂肪高动物蛋白饮食者,发病率相对增高。

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发现某些环境因素与胰腺癌的发生有关。

已定的首要危险因素为吸烟、糖尿病、胆石病、饮酒(包括啤酒)以及慢性胰腺炎。

临床表现:

1、腹痛为胰腺癌的早期症状,多见于胰体及胰尾癌,位于上腹部、脐周或右上腹,性质为绞痛,阵发性或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钝痛,大多向腰背部放射,卧位及晚间加重,坐、立、前倾位或走动时疼痛可减轻。

2、黄疸在病程的某一阶段可有黄疸,一般胰头癌黄疸较多见,且出现较早,癌肿局限于体、尾部时多无黄疸。

黄疸多属阻塞性,呈进行性加深,伴有皮肤瘙痒等症状。

3、约90%患者有迅速而显著发展的体重减轻,在胰腺癌晚期常伴有恶液质。

4、乏力与食欲不振甚为常见,尚可伴有腹泻便秘、腹胀、恶心等胃肠道症状。

5、由于癌肿溃烂或感染,亦可因继发胆管感染而出现发热。

6、部分胰腺体、尾部癌肿可见肢体静脉的血栓性静脉炎,而造成局部肢体浮肿。

治疗措施

1、手术治疗

(1)、外科治疗需要针对不同病期和肿瘤病灶局部侵犯的范围,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

最常见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他有合并血管切除的胰腺癌手术、胰体尾部切除术及全胰切除术。

(2)、不能切除的胰腺癌的手术疗法:

如胆道引流术。

2、辅助治疗

放疗加化疗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有一定协同治疗作用。

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1、做好患者入院评估、健康宣教,根据对患者的心理评估,正确实施心理护理。

2、入院第二日晨空腹抽取血标本,指导患者正确留取大小便标本。

3、指导患者接受B超及其他检查的注意事项。

4、黄疸患者做好皮肤清洁及护理。

5、缓解疼痛,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

6、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根据患者情况遵医嘱指导患者进食,大原则:

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能量、低脂肪、忌辛辣刺激。

7、监测和控制血糖

8、手术前一日为患者进行皮肤准备、交叉配血、药物皮试。

协助患者口服缓泻剂并观察肠道准备的情况,必要时进行清洁灌肠。

9、手术日晨起完成术前常规准备:

梳洗更衣,指导取下假牙、首饰等,留置胃管,确保管道通畅在位。

术后护理:

1、患者术后回到病房,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按时巡视记录,观察病人神志、肤色、尿量、切口渗液情况,如有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

2、术后六小时内患者应去枕平卧,如呕吐应将头偏向一侧;术后六小时患者可靠枕头,床头可适当摇高,取半卧位,可减轻腹部切口张力,减轻腹痛,利于呼吸和循环。

3、术后指导患者正确使用镇痛泵,患者疼痛明显应通知医生。

注意预防并处理镇痛治疗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尿储留、恶心、呕吐等。

4、禁食、胃肠减压:

可减轻胃肠道张力,促进腹部切口愈合。

5、监测和控制血糖。

6、管道维护:

妥善固定好各种管道,避免管道受压、扭曲、保持引流通畅,按时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色、性状。

(1)、胃管:

通过胃管给予胃肠减压,以减轻胃肠道压力,术后患者待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后,可夹闭胃管,观察有无腹胀、腹痛,24小时后即可遵医嘱拔除胃管。

(3)、腹腔引流管、胰腺引流管:

应妥善固定,防牵拉,每日更换引流袋。

卧位时注意引流袋不要高于腋中线水平,起身活动时引流袋不要高于手术切口。

引流液过多,颜色过深或有任何疑问及时通知医生。

(4)、尿管:

妥善固定防牵拉,准确记录每日尿量,尿袋不可高于膀胱水平。

如有膀胱持续涨满感或引流出的尿液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拔出尿管前进行膀胱功能锻炼。

(5)、深静脉置管:

避难牵拉,敷贴如有卷边及时更换,穿刺点如有红肿、渗血及时通知医生。

6、禁食期间遵医嘱静脉补充液体,提供病人所需的水、电解质和营养素,并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详细记录24小时出入量,为合理输液提供依据。

胰腺切除后,胰腺外分泌功能严重减退,应根据胰腺功能给予消化酶制剂或止泻剂。

7、术后活动和呼吸功能锻炼

(1)、一般术后第一日,协助患者坐起;术后第二日,鼓励患者在护士协助下在床边活动;术后第三日,鼓励患者在护士及家属陪同下在室内进行活动。

(2)、术后进行雾化和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

(3)、术后早期活动,有利于促进肠蠕动恢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8、加强营养支持。

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措施:

1、胰瘘:

表现为腹痛、腹胀、发热、腹腔引流液内淀粉酶增高。

典型者可自伤口流出清亮液体,腐蚀周围皮肤,引起糜烂疼痛。

预防:

术后引流管妥善固定,防脱出和堵塞。

处理:

早期持续冲洗引流,周围皮肤涂以氧化锌软膏保护。

2、出血:

术后早期1—2天内的出血可因凝血机制障碍、创面广泛渗血或结扎线脱落等引起;术后1—2周发生的出血可因胰液、胆汁腐蚀以及感染所致。

表现为呕血、便血、腹痛,以及出汗、脉速、血压下降等。

预防:

术前正确评估患者机体情况,凝血机制,生命体征的观察。

处理:

出血量少可给予止血药,输血等治疗,出血量大者再次手术止血。

3、血糖紊乱

预防、处理:

监测及控制患者血糖

大肠癌的护理常规

结直肠癌护理常规

一、执行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二、术前护理

(一)一般护理

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易消化的少渣饮食,必要时

输血,以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

(二)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注意腹部体征及大便情况的观察,及时了解病人有无不适主诉

(三)用药护理

1.遵医嘱输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保持输液通畅。

(四)症状护理

执行普外常见症状护理常规

(五)做好术前准备

1.做好肠道准备:

术前3日进少渣半流质,术前2日起进流质;术前3日遵医嘱口服肠道不吸收的抗生素,抑制肠道细菌;术前晚和术晨清洁灌肠或口服等渗平衡电解质液进行肠道灌洗。

2.女病人若癌肿侵犯阴道后壁,术前3日每晚阴道冲洗。

3.肠造口术前定位。

定位要求①根据手术方式及病人生活习惯选择造口位置;②病人自己能看清造口位置;③肠造口位于腹直肌内;④造口所在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