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种公文的区别是什么(共26页)175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1833958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5种公文的区别是什么(共26页)175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15种公文的区别是什么(共26页)175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15种公文的区别是什么(共26页)175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15种公文的区别是什么(共26页)175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15种公文的区别是什么(共26页)175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15种公文的区别是什么(共26页)175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15种公文的区别是什么(共26页)1750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15种公文的区别是什么(共26页)17500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15种公文的区别是什么(共26页)17500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15种公文的区别是什么(共26页)17500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15种公文的区别是什么(共26页)17500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15种公文的区别是什么(共26页)17500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15种公文的区别是什么(共26页)17500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15种公文的区别是什么(共26页)17500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15种公文的区别是什么(共26页)17500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15种公文的区别是什么(共26页)17500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15种公文的区别是什么(共26页)17500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15种公文的区别是什么(共26页)17500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15种公文的区别是什么(共26页)17500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15种公文的区别是什么(共26页)17500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5种公文的区别是什么(共26页)17500字.docx

《15种公文的区别是什么(共26页)175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种公文的区别是什么(共26页)17500字.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5种公文的区别是什么(共26页)17500字.docx

15种公文的区别是什么

  

  公文即公务文书,是指国家行政机关行政管理系统中形成的机关应用文。

公文是伴随着文字的出现、阶级的出现和国家的产生应运而生的。

关于这15**区别大家知道吗?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找来了关于15**区别以及其具体写法供大家参考!

  15**区别

  第一种类:

决议。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比原《办法》增加了两个文种,一个是决议,另一个是公报。

这样目前的文种由原来的13个增加到现在的15个。

在公文处理工作中,对于每一个文种都应当很好地掌握,特别是党政机关公文审核把关人员,应当熟悉每个文种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就决议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

  第一,概念:

决议是指党的领导机关就重要事项,经会议讨论通过其决策,并要求进行贯彻执行的重要指导性公文。

一般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

  第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为20xx年4月16日,中办、国办联合印发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新增的正式公文文种。

决议是指党的领导机关就重要事项,经会议讨论通过其决策,并要求进行贯彻执行的重要指导性公文,也是应用写作重点研究的文体之一。

从这一适用范围看,它还是主要用于党的领导机关就重要事项做出的重大决策。

  第三,主要特点:

  一是制发程序上的规范性。

决议的形成,按照一定的组织程序,它所要贯彻的决策事项,必须经过集体讨论和表决通过后形成,以会议名义发布。

二是效力上的权威性。

决议是经过党的会议讨论通过才能生效并由党的领导机关发布的,是党的领导机关意志的反映。

决议的内容事关重要决策事项,一经发布,必须坚决执行。

三是适用对象的普遍性。

一经发布,适用于所属的每一个组织、团体、个人,任何组织、团体、个人不得例外。

三是思想上的指导性。

五是时效上的长期性。

  第四,决议的写法:

决议由首部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1.首部。

包括标题和成文时间两个项目。

  1)标题。

决议的标题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由发文机关(或会议名称)、事由和文种构成;另一种是事由和文种构成。

  2)成文时间。

即决议正式通过的日期。

一般放在标题下,在小括号内注明会议名称及通过时间,也可只写年月日。

  2.正文。

由决议根据、决议事项和结语三部分组成。

  1)决议缘由:

一般简要说明有关会议审议决议涉及事项的情况,陈述作出决议的原因、根据、背景、目的或意义。

  2)决议事项:

写明会议通过的决议事项,或会议对有关文件、事项作出的评价、决定,或对有关工作做出的部署安排和要求、措施。

  3)结语:

一般紧扣决议事项有针对性地提出希望、号召和执行要求。

有的决议可不单列这部分。

  决议的实例

  @@省第七届人大会第八次会议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的决议

  (XXXX年3月10日通过)

  @@省七届人大会第八次会议,听取和@@省科委主任张@@省政府委托作的《@@省农村科技工作情况的汇报》。

会议以为,我省各级政府依靠科技发展农业事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发展不平衡的,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粮食生产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任务是艰巨的。

为了进一步依靠农业科技,夺取粮食增产,农业丰收,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振兴,特别作出了如下决议:

  一、各级政府要在广泛深入开展农业基础地位的再教育中,提高领导在各个方面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牢固树立依靠技术进步、@@省农业的观念,把发展农业经济转到依靠科学技术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要把农村科技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重视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人员在发展农业中的积极作用。

要把这项工作的好坏,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及其领导成员政绩的主要内容之一。

  二、各级政府从今年起逐步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

增加农业科研和推广的事业费,建立农业科技开发基金,多途径开辟农业科技资金来源,尽力增加科技装备和设施,为农业科研和推广服务工作创造条件。

主管部门要管好各项农业科技经费,专款专用。

农村的集体和个人也要千方百计加强技术开发活动,增加投入。

  三、各级政府**区的实际出发,制定依靠科技振兴农业的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狠抓落实,层层进行检查监督。

对在农业科技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各级领导、农业科技人员、以及农民中推广应用先进技术的积极分子给予表彰奖励,对有突出贡献的给予重奖,并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

  四、各县、(区)、乡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切实加强基层农业科技管理工作。

要采取多种形式,搞好培训、试验、示范等农业科技的推广服务工作,传授科技知识,普及先进农业技术,要着重培训本地科技人员,抓好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鼓励采用新技术。

要发挥各种推广农业技术的民间组织的作用。

五、各级政府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落实好@@省制定的各项有关科技人员的政策。

要为农业科技人员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稳定农业科技队伍,动员和组织广大农业科技人员为振兴农业不断作出贡献。

  总体上看,决议过去一直是党委机关使用的文种,这次《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增加了这个文种,但日常工作中行政机关是不使用的。

  第二种类:

决定。

  

(一)决定的概念

  决定是党政军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对重大事项或重大行政公务做出安排而制定的一种指挥性公文,属于下行文种。

上至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下至基层单位的奖惩事宜均可使用。

  

(二)适用范围

  决定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励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三)决定的作用

  决定具有很强的领导性、权威性、规定性的特点。

  (四)主要特点

  一是适用范围广泛。

在党和国家机关中有比较广泛的适用范围,适用于党和国家各级组织和领导机关。

二是使用的方式比较灵活。

从应用范围看,决定既可以对事,也可以对人;从内容看,决定既可以用于解决重大的方针、政策、决策、部署等问题,也可以处理具体的人和事。

三是具有极强的约束力,一旦做出决定,有关组织和个人必须遵照执行,不能轻易改变。

  (五)决定的分类

  根据内容和发文机关的意图,决定分为两类:

即周知性决定和指挥性决定。

  周知性决定是发文机关就某个问题作出安排,使受人单位知晓即可。

因此内容比较单一,文字简短。

指挥性决定,具有纲领性、规定性、规范性和指示性。

一般内容较多,篇幅较长,带有说理性质,有较强的约束力。

  常见的决定有:

一是法规性决定;二是重大事项决定;三是处理重大事件决定;四表彰英模的决定;五是机

  构设置的决定;六是人事安排的决定;七是接受辞职的决定等。

  (六)决定的结构

  决定的结构分为首部和正文两部分。

  1.首部。

包括标题和成文时间两部分。

  1)标题。

标题一般有两种构成形式:

一种是由发文机关、事由加文种构成;另一种是由事由和文种构成。

  2)成文时间。

指发布决定的时间。

在标题正上方注明成文的年、月、日期,或者在标题下方用括号注明某年某月某日某会议通过字样。

  2.正文。

正文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一是开头部分,简要交代决定的缘由、目的、根据;二是主体部分,主要写决定的内容,落实决定的要求和措施,要求具体明白、层次清楚,便于有关单位执行;三是结尾部分,用于提出希望、要求或执行说明。

有的决定需要带附件。

有附件的决定,应当于正文之后、发文机关署名之前注明附件的名称或依据,并将附件附在主件之后。

  第三种类:

关于命令(令)的内涵、特点、分类及写法

  命令(令)这种文体,它在下级机关是极少使用的,一般都是有起草权的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使用的一种强制性文体。

  一、命令(令)的内涵

  命令是法定的行政公文的一个文种。

它是应用写作的重要文体之一。

它是指法定的领导机关或领导人对下级发布的一种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指挥性公文。

20xx年8月份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对命令(令)的功能作了如下阐述:

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实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

20xx年7月1日颁布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增加了相关内容,表述为:

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命,其词义为“使”,有“使人为事”之意,作为公文,始于商朝和西周,当时以王的意志为中心的“王命文书”,都是“命”的公务文书。

令,其义与“命”相似,但还有“告诫”的意思,作为正式公文使用,始于战国时期。

命令文种极具强制性,如军令状是要签定生死合同的。

  “命令”和“令”曾被作为两种文体看待,XXXX年后,合并为一个文体。

目前,在公文写作实践中,两种名称仍然并存。

  二、命令(令)的特点

  第一,权威性和强制性。

命令(令)是所有公文中最具权威性和强制性的下行文种。

命令一经发布,受令者必须绝对服从,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更不允许抵制和违反。

通常所说的“令行禁止”,通过命令这种文体,能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第二,使用权限有严格的限制。

命令(令)虽是行政公文的主要文体,但并不是所有行政机关都有权发布命令(令)。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务委员会、委员长,xx,国务院和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委及其部长、主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才有权力发布命令(令)。

其它各种企事业单位、党团组织和社会团体,均无权发布命令(令)。

党的领导机关可以和同级人民政府联合发布命令(令),但是要以行政公文的面目出现。

  第三,程序的合法性。

命令(令)的颁布必须依照相关法律走程序即要遵循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按照这两法走相关程序后,才由行政主要领导颁布实施。

  三、命令(令)的分类

  按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对命令(令)功能的阐述,这种文体可大致分出三种基本类型。

  

(一)公布令。

公布令是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的命令。

公布令一般由四个方面的内容组成:

发布对象、发布依据、发布决定、执行要求。

公布令篇幅短小,言无虚设,四个方面的内容并不各自独立成段,而是篇段合一。

  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9号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已经20xx年1月10日国务院第2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朱镕基

  二○○○年一月三十日

  其中《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是发布对象,“经20xx年1月10日国务院第25次常务会议通过”是发布依据,“现予发布”是发布决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是执行要求。

  

(二)行政令。

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的命令,称为行政令。

例如国务院XXXX年4月13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严格保护珍贵稀有野生动物的通令》就是典型的行政令。

  属于行政令的还有动员令(如XXXX年毛泽东、朱德联合签署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特赦令(如XXXX年由刘少奇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特赦令》)、戒严令(如XXXX年3月7日由李鹏签署的《国务##自##市实行戒严的命令》)等。

  (三)奖惩令。

奖惩令就是用来奖励和惩戒有关人员的命令,有嘉奖令和惩戒令两种类型。

  嘉奖令是奖励的最高级别,用于奖励贡献突出的个人或集体。

它由先进事迹、性质和意义、奖励项目、希望和号召四部分组成。

例如《国务院对胜利粉碎劫机事件的民航杨继海机组的嘉奖令》(XXXX年8月12日发布),《国务院、xx关于授予钱学森同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命令》(XXXX年10月14日发布)。

  四、命令(令)的写法

  

(一)标题

  命令(令)的标题有三种构成形式:

  一是由发令机关名称、主要内容、文种构成。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发行新版人民币的命令》。

  二是由发令机关名称或发令人身份加文种组成。

如《##市人民政府令》、《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三是由主要内容加文种组成。

如《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这种形式应用较少。

  

(二)正文

  行政令的正文按照公文的常规模式进行操作,由三大部分组成。

  开头部分主要写发布命令的原因、根据、目的、意义等。

作为开头部分,原则上不宜过长,但有时因原因复杂、意义重大,也可以用较多文字表述。

如《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开头部分就占了全文的二分之一左右。

主体部分是全文的核心,主要写命令事项,也就是要求受命者做些什么、怎么做、做到何种程度等等。

这部分内容复杂,层次较多,一般都需要分条表达,以便眉目清楚。

结尾部分,主要用来写执行要求。

如由何单位负责执行,从何时起开始执行等等。

  起草命令(令)是有严格界定的,机关工作者可能工作一辈子也没有机会起草这个文种,但我们会经常看到,大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应当掌握,企事业单位的文字工作者作为一般了解即可。

  第四种类:

公报

  公报也称新闻公报,是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公开发布重大事件或重要决定事项的报道性公文,是党和国家经常使用的重要文种。

公报是应用写作的重要文体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在原《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13种公文种类中并不含有公报这一文体,在今年两办名义出台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增加了这个文种,党政机关通用。

  公报具有权威性、指导性和新闻性。

公报也称新闻公报,是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公开发布重大事件或重要决定事项的报道性公文,是党和国家经常使用的重要文种。

公报是应用写作的重要文体之一。

  公报大致可分为三个种类:

  第一,会议公报:

是用以报道重要会议或会谈的决定和情报的公报。

这种公报一般用于党中央召开的会议。

  第二,事项公报:

党的高级领导机关用以发布重大情况、重要事件的文件。

高层行政机关、部门向人民群众公布重大决策、重要事项或重大措施时有时也沿用此类公报。

  第三,联合公报:

这是一种特殊用途的公报,用以发布国家之间、政党之间、团体之间经过会议达成的某种协议,如《中俄联合公报》。

  公报包括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

  此文种行政机关很少用到,此次《条例》下发后,党政机关并用。

  第五种类:

公告

  一、公告的内涵:

公告是行政公文的主要文种之一,它和通告都属于发布范围广泛的晓谕性文种。

公告是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时使用的公文。

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公告是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的公文。

公告主要有两种,一是宣布重要事项,如最近中国将在东海进行地对地导弹发射训练;二是宣布法定事项,如宣布某项法规或规章,宣布国家领导人选举结果。

有一类公告是属于专业性的或向特定对象发布的,如经济上的招标公告,按国家专利法规定公布申请专利的公告,属专业性公告;也有按国家民事诉讼法规定,法院递交诉讼文书无法送本人或代收人时,可以发布公告间接送达,是向特定对象发布的,这些都不属行政机关公文。

  二、公告的使用范围。

公告通常是以国家的名义向国内外宣布重大事件或者法定事项。

重要事项是指有关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人事、外交等方面的大事;法定事项是指由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等依据法律法规和法定程序公开的事项。

如公布国家领导人的出国访问,国家领导人的选举结果,洲际导弹、人造卫星的发射等。

地方行政机关有时也可用公告。

  公告还用于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如向被告送达法律文书等。

国家机关使用公告公布事项,只限于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基层单位一般不能制发公告。

  三、主要特点。

一是发文机关的特定性。

仅限于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以及被授权的部门。

由于公告宣布的是重大事项和法定事项,发文的权力被限制在高层行政机关及其职能部门的范围之内。

具体说,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人大及其会),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及其所属部门,##市、**区、##市行政领导机关,某些法定机关,如税务局、海关、铁路局、人民银行、检察院、法院等,有制发公告的权力。

其他地方行政机关,一般不能发布公告。

党团组织、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不能发布公告。

二是内容的庄重性。

所宣布的事项都是有关重大的、国内外关注的事项,体现国家及其权力机关的威严,它的使用还要考虑到在国内可能产生的政治影响。

三是发布范围的广泛性。

公告是向“国内外”发布重要事项和法定事项的公文,其信息传达范围有时是全国,有时是全世界。

譬如,中国曾以公告的形式公布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一方面确立他们在我国科学界学术带头人地位,一方面尽力为他们争取在国际科学界的地位。

这样的公告肯定会在世界科学界产生一定的影响。

中国有关部门还曾在《人民日报》上刊登公告,公布中国名酒和中国优质酒的品牌、商标和生产企业,已便消费者能认清名牌。

  四、格式和写法

  

(一)标题。

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公告”标发文机关和文种,有时只标文种即可:

标题如无发文机关名称则在结尾必须落款。

  

(二)正文。

包括开头的原因,讲原因目的:

主体的事项,及告知的内容,可以分条款写下:

最后是写结尾,写实施的期限、范围以及违反如何等,也可以简洁的提出对人民的希望,对违背者的警告等,然后再写、或结尾只写结束用语,如“特此公告”等。

  (三)文尾。

包括署名和日期。

以机关名义发布,标题如已有机关名,就不必署了。

  由于告语面广,撰写时要注意:

事理周密无漏洞,条理清楚不啰嗦,语言通俗不鄙俚,文风严肃不做作。

做到易读易懂易知。

  五、例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第三号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XXXX年4月3日选举邓小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xx会主席。

  现予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第一次会议主席团

  xxxx年x月x日于北京

  省级以下政府机关很少使用公告文种。

  第六种类:

通告

  通告是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时使用的公文。

通告不同公告,它主要用于有关单位开展业务工作需要。

  

(一)适用范围。

通告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它的使用者可以是各级各类机关,它的内容又往往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无论其使用主体还是其内容都具有相当的广泛性。

  

(二)主要特点。

一是规范性。

通告所告知的事项常作为各有关方面行为的准则或对某些具体活动的约束限制,具有行政约束力甚至法律效力,要求被告知者遵守执行。

二是公开性。

主要采用在社会上张贴或刊登新闻媒体的形式予以公开发布。

三是广泛性。

告知范围广泛,适用范围也很广泛。

不仅在机关单位内部公布,而且向社会公布。

其内容可涉及社会生活各方面,因而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都可以使用。

此外,通告的发布方式多样,可通过报刊、广播、电视公布,也可以张贴和发文,使公告内容广为人知。

四是专业性。

常用于水电、交通、金融、公安、税务、海关等主管业务部门工作的办理、要求或事务性事宜,内容带有专业性、事务性。

五是通俗性。

通告公文的内容应当尽量使用明确、流畅、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以达到“周知”与“遵守”的行文目的。

  (三)写法。

  标题

  1.关于XXX的通告。

  2.XXX关于XXX的通告。

  3.XXX的通告。

  原由。

主要阐述发布通告的背景、根据、目的、意义等。

通告常用的特定承启句式“为……,特通告如下”或者“根据……,决定……,特此通告”引出通告的事项。

  通告事项。

通告事项是通告全文的核心部分,包括周知事项和执行要求。

撰写这部分内容,首先要做到条理分明,层次清晰。

如果内容较多,可采用分条列项的方法;如果内容比较单一,也可采用贯通式方法。

其次要做到明确具体,需清楚说明受文对象应执行的事项,以便于理解和执行。

  结语。

用特此通告或“本通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表达。

  (四)通报、通告、通知这三个文种都有沟通情况、传达信息的作用,**区别:

  一是所告知的对象不同。

通报是上级机关把工作情况或带有指导性的经验教训通报下级单位或部门,无论哪种通报,受文单位只能是制发机关的所属单位或部门;通告所告知的对象是全部组织和群众,它所宣布的规定条文,具有政策性、法规性和某种权威性,要求人们遵照执行,一般都要张贴或通过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通知一般只通过某种公文交流渠道,传达至有关部门、单位或人员,它所告知的对象是有限的。

  二是制发的时间不同。

通报制发于事后,往往是对已经发生了的事情进行分析、评价,通报有关单位,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通告、通知制发于事前,都有预先发出消息的意义。

  三是目的不同。

通报主要是通过典型事例或重要情况的传达,向全体下属进行宣传教育或沟通信息,以指导、推动今后的工作,没有工作的具体部署与安排;通知主要是通过具体事项的安排,要求下级机关在工作中照此执行或办理;通告公布在一定范围内必须遵守的事项,有着较强的、直接的和具体的约束力。

  四是作用不同。

通报可以用于奖惩有关单位或人员,通知、通告无此作用。

  第七种类:

意见的适用范围和主要特点

  机关工作者与“三办”(办文、办会、办事)是分不开的。

其中,“办文”不仅仅是起草讲话,更重要的是会审核、起草不同种类的公文。

今天介绍一种公文体例“意见”,常用而且很重要,作为机关工作者应当掌握。

  

(一)意见的概念。

意见是非常重要的公文种类。

它的汉语解释是见解和主张。

最早出现于《后汉书·王充等传论》:

“夫遭运无恒,意见偏杂,故是非之论纷然相乖。

”意见的本意是人们对事物所产生的看法或想法。

意见是上级领导机关对下级机关部署工作,指导下级机关工作活动的原则、步骤和方法的一种文体。

它的指导性很强,有时是针对当时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发布的,有时是针对局部性的问题而发布的,意见往往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效力。

  意见的实质是提出切合实际的可行性建议,发挥参谋和指导作用。

其见解中的态度是诚恳的,即使是下行文中的“意见”也没有决定或者通知等文种的强制性那样强烈。

作为上行文或平行文的“意见”,必须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态度,对上级或平行机关提交本机关的建设性见识,充分发挥好参谋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事物层出不穷。

各机关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如果原有政策规定不够明确,或不相适应,就需要上级机关进行正确、及时的指导,以提出见解、措施,规范人们的行为,为下一步完善和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做好必要的准备。

而指导工作又不能使用刚性很强的“决定”等公文文种,那么,“意见”作为法定公文文种,既成为下级向上级或向平级机关提出解决有关重要问题的见解和处理办法等方面建议的渠道,又成为上级在发现下级遇到有关重要问题时,提出见解和办法措施,对下级予以指导的途径。

在多年的实践中,“意见”较好地解决了呈转性公文中长期存在的难题和上级在指导工作中的弹性问题。

  

(二)意见的适用范围:

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要求下级机关贯彻执行的意见;二是请示上级机关批转或转发的意见;三是平级或不相隶属机关参考的意见。

  

(1)意见可以作为下行文,也可以作为上行文或平行文。

  

(2)作为下行文的意见,有较强的规范性和强制性,如《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的意见》。

  (3)作为上行文的意见,一般由专业主管部门提出,经政府机关或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批转下发贯彻执行。

  (4)作为平行文的意见,是对函的补充。

函一般需要回函,而意见只作为沟通情况,供参考,不需要回复。

  (三)主要特点。

  

(1)重要性。

所涉及的必须是重要问题,即应当是工作中所遇到的涉及方针政策性的重大事项和主要问题。

  

(2)指导性。

意见用于下行文时,具有指示的性质,对下级机关开展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3)针对性。

就某一重要问题的制发,对下级机关起帮助和解决问题的作用。

如《进一步加强国企改革的指导意见》。

  (4)原则性。

它在就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时,总是从宏观上提出原则性意见。

  (四)意见的写法

  

(1)下行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