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建模荷载取值参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871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5.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PKPM建模荷载取值参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PKPM建模荷载取值参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PKPM建模荷载取值参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PKPM建模荷载取值参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PKPM建模荷载取值参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PKPM建模荷载取值参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PKPM建模荷载取值参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PKPM建模荷载取值参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PKPM建模荷载取值参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PKPM建模荷载取值参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PKPM建模荷载取值参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PKPM建模荷载取值参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PKPM建模荷载取值参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PKPM建模荷载取值参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PKPM建模荷载取值参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PKPM建模荷载取值参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PKPM建模荷载取值参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PKPM建模荷载取值参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PKPM建模荷载取值参考.docx

《PKPM建模荷载取值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KPM建模荷载取值参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PKPM建模荷载取值参考.docx

PKPM建模荷载取值参考

PKPM里面的梁间荷载

一般的就是梁上墙所产生的荷载。

计算时,设墙为二四墙取普通砖容重18(一般用的是普通机制砖,取19)KN/平米,摸灰层取17(石灰沙浆,混合沙浆)KN/平米,这么一来,每平方墙面产生的荷载为:

19乘0.24+17乘0.02乘2=5.24KN/平米(摸灰层一般取20厚,双面摸灰,所以要乘以2。

最后,用5.24乘以梁上墙面面积,就得梁上荷载。

5.24是一个用得很多的数据,熟悉了就自然知道,算的时候直接用。

pkpm中的荷载输入:

  当建筑模型建好后,输完楼板上的恒载、活载后,输梁上荷载时:

那么梁上的恒载应该包括那些呢?

  活载应该包括哪些呢?

“楼面荷载传导计算”是做什么用的?

梁上的恒载是不是包括:

主梁:

梁的自重+梁上自承重墙重

楼板下的主梁:

梁的自重。

还要不要加上主梁上的次梁的自重、楼板的自重和其上所承担的荷载?

柱子上的恒载是不是只包括其所在的楼层这个区段内自重,要不要加上该楼层以上的荷载?

这样理解对吗?

在楼板上布置完恒载和活载后,布置梁的荷载时只考虑梁自身的自重。

然后在荷载导计算中就把梁所承担的所有荷载就算出来了?

一般只要输入楼板上的恒载和活载,注意楼板恒载应包括楼板自重(钩选了自动计算楼板自重的除外)。

程序会自动将楼面荷载传导至梁上,因此梁上一般只要输入上面一层的填充墙自重作为恒载,所有梁柱的自重都不需要输入,程序会自动计算。

对于柱子,一般不用输入荷载,所有梁传来的荷载会自动倒算到柱子上。

以上是一般情况,要注意按实际情况输入荷载。

比如说梁上没有填充墙,但是有一个比较重的设备,那么就不用输入梁的恒载,但要按设备的实际作用力输入梁上活载。

再比如柱子在中部受到一个水平力,例如设置了一个雨篷斜拉杆拉在柱子上,那么就要输入柱子的活载。

楼面荷载传导计算就是把楼面的荷载传至梁上,再把梁的荷载传至柱上,再把柱的荷载传至最低层,为基础计算做准备。

pkpm梁间荷载,均布、集中荷载分别指什么?

加载在哪里呢?

均布荷载(junbuhezai)distributedload(uniformload)

连续作用在构件表面的较大面积上,不能看成集中荷载,且任意两个荷载的大小方向均相同的荷载称为均布荷载

集中荷载是对应于均布荷载的一个概念,其作用面积相对于被作用的面来说很小,可以简化成一个点的荷载就是集中荷载了。

在PKPM中,梁、墙间都可能有均布荷载,举例说,框架结构,楼层梁之间,要砌隔墙,隔墙的位置,从柱间、梁间封闭成的一个面上都有,这样就简化成了均匀布置在梁上的均布荷载。

而集中荷载要看具体情况,比如说某个梁上起小柱,而在模型中不打算建这个小柱或者标高不在楼层上,那就把柱子上的力转化为集中力,加在梁或柱子相应的作用点上就可以了。

加载位置看作用位置,加载在哪就加在哪~

还有节点荷载,一般节点荷载的加载用不到,但是比如说坡屋面,会对梁有水平力,而PKPM中的均不荷载,集中荷载都是竖向加的,水平力就必须用节点荷载来施加~

PKPM砌体结构建模

我在PM建模过程中,把墙体上的窗洞和门洞都减去。

在荷载输入中还需不需要输入梁间荷载和墙间荷载?

最佳答案

砌体建模时,墙体的自重程序会自动计算的。

除此之外的荷载你都要自己输入。

PKPM里面的柱间荷载指什么?

柱间荷载就是作用在柱子中间的荷载呀。

具体有没有要看实际情况呀。

一般框架结构是没有的,但是要实际分析,比如你在柱子上挑个牛腿,支撑别的什么东西,那就要加柱间荷载了。

又或者你的柱子在高度一半的地方受到水平集中力,那也要加啊。

具体就是有荷载就输,没荷载就不输。

柱上的荷载有活和恒载。

恒载程序自动算。

活载一般是接受梁和板传来的。

一般不用输入柱荷载。

一般需要自己算好输入的是梁上的恒载,墙体的重量(填充墙--框架结构中),剪力墙不需要。

再就是板上的活荷载。

LT中的是预留洞口,但是荷载要输入。

 

楼面恒活荷载计算

1、比如砌体墙的荷载转换:

假设体荷载为12kN/m3,墙厚为0.1m,墙高为3m,则面荷载为12x0.1=1.2kN/m2,线荷载为1.2x3=3.6kN/m

2、PKPM建立模型过程中,面荷载主要有恒载与活载,恒载主要包括面层做法与吊顶等(在楼面荷载菜单中点取自动计算楼板自重那一项),活载一般查荷载规范所得;线荷载主要为隔墙荷载,按第一条所示方法计算即可

要自己根据实际情况计算一下才好:

包括面层、板、屋顶粉刷等自重

在输入楼板荷载时,勾选“自动计算楼板自重”后,恒载仅加面层荷载就ok了,一般选1.5kn即可。

没勾选“自动计算楼板自重”时,一般选4.5kn。

面层的重量一定是要加的,从一般情况来说,恒1活2基本差不多了。

PKPM中恒载输入:

1钩选程序自动计算楼板自重,则输入的楼面均布荷载应该包括建筑面层自重、顶棚抹灰、设备荷载折算、吊顶、管道等;

2不钩选程序自动计算楼板自重,则输入的楼面均布荷载应该包括建筑面层自重、楼板自重、顶棚抹灰、设备荷载折算、吊顶、管道等;

对砖混结构墙体抹灰可以通过适当增加砌体自重考虑。

楼板的恒荷载=结构自重+装修荷载,注意都要用标准值。

看来你要多看看教科书。

一些例题给你们参考一下

1上人屋面

恒载

40厚C25细石砼:

0.04x25=1.00kN/m2

25厚挤塑保温板:

0.17x0.025=0.004

SBS防水卷材一道:

0.35kN/m2

20厚1:

2.5水泥砂浆分层找平:

0.020x20=0.4kN/m2

50厚膨胀珍珠岩芯板:

0.06x17=1.02kN/m2

18厚1:

3水泥砂浆找平:

0.018x20=0.36kN/m2

结构层:

0.12x25=3.00kN/m2

板底粉刷:

17x0.02=0.34kN/m2

恒载总计:

6.57kN/m2

活载:

2.0kN/m2

3不上人屋面

恒载:

40厚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0.04x25=1.0kN/m2

25厚1:

3水泥砂浆分层找平:

0.025x20=0.5kN/m2

50厚膨胀珍珠岩芯板:

0.05x4=0.2kN/m2

结构层:

0.12x25=3.00kN/m2

板底粉刷:

17x0.02=0.34kN/m2

恒载总计:

5.04kN/m2

活载:

0.70kN/m2

4楼面

楼梯间、楼梯(不包括现浇板自重,均为标准值)

恒载

13厚1:

1.5水泥砂浆面层压光:

0.013x20=0.26kN/m2

20厚1:

2.5水泥砂浆底层纯水泥浆一道:

0.02x20=0.4kN/m2

板底粉刷:

17x0.02=0.34kN/m2

恒载总计:

1kN/m2

活载:

2.5kN/m2

卫生间、厨房

恒载

20厚1:

2.5水泥砂浆保护层:

0.02x20=0.4kN/m2

水泥砂浆向地漏找泛水,最薄处15厚:

0.02x20=0.4kN/m2

结构层:

0.01x25=2.5kN/m2

板底粉刷:

17x0.02=0.34kN/m2

恒载总计:

3.64kN/m2

活载:

2.5kN/m2

卫生间楼面:

    结构层:

          130板:

3.25kN/m2

    面层:

            1.06kN/m2

    板底抹灰:

          0.40kN/m2

    防水层:

          0.30kN/m2

    找平层:

          0.40kN/m2

    蹲位荷载及隔板:

      3.27kN/m2

    合计:

            8.68kN/m2

除楼梯间、楼梯、卫生间、厨房外所有房间

13厚1:

1.5水泥砂浆面层压光:

0.013x20=0.26kN/m2

20厚1:

2.5水泥砂浆底层纯水泥浆一道:

0.02x20=0.4kN/m2

结构层:

0.12x25=3.00kN/m2

板底粉刷:

17x0.02=0.34kN/m2

恒载总计:

4.0kN/m2

活载:

4.0kN/m2

5填充墙墙体荷载

240厚粘土空心砖砌体:

4.54kN/m2

120厚粘土空心砖砌体:

2.39kN/m2

 

PKPM中楼梯间荷载输入

值得注意的是地梁这一层和楼梯最上面一层的荷载

有楼板的楼面层上,我采用的方法是梯板板厚取为0,楼面恒载分别取7.0和1.8(常见。

其他情况查规范),在架梯柱的框架梁上输入梯柱的集中荷载(梁间荷载)

地梁层如果也按这种方法输入的话,比实际的荷载要大一点,大的那一点,以双跑楼梯为例,多了上部那块梯板的一半荷载,这一半荷载已经考虑在了上一层的楼面恒载中。

这时,我们按以下方法处理:

起步的这块梯板一半的荷载加在地梁上,并且只分布在这根地梁一半的长度上;

与梯梁连接的两块梯板有一半的荷载加在梯梁上,沿梯梁全长分布,另外还要加上平台板一半的荷载;

在两边框架梁上各加上一个梯柱的集中荷载。

如下图示:

计算过程:

荷载2*10.000*1.30:

梯板长2800,宽1300,楼板面荷载取7.0

7.0*2.8/2=9.8,取10

荷载1*11.500:

平台板宽1.8。

1.8*1.8+10,取11.5

梯柱(200*250*1800)集中荷载:

0.2*0.25*1.8*25

楼梯最上面一层,只有一块梯板两端分别搭于上一层的次梁和中间的梯梁上,没有其他荷载,楼面恒活载均为0,这板块梯板的荷载加在次梁上如下图示:

计算过程略。

 

屋面与楼面荷载取值

3.1.1恒载

恒载:

又称永久荷载,在结构使用期间内,荷载的大小不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或其变化与其平均值相比较可以忽略不计、或其变化是单调的并能趋于限值的荷载。

如结构自重、构造层重、土压力等。

结构自重和构造层重的标准值计算,可按照施工图纸的设计尺寸和材料的单位体积、或面积、或长度的重力,经计算直接确定;土压力标准值的计算详有关基础设计资料。

3.1.1.1楼面恒荷载

楼面恒荷载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建筑面层恒荷载、结构层恒荷载、顶棚恒荷载,分布形式详图3.1.1所示。

(1)由建筑面层引起的楼面恒荷载计算

建筑面层引起的楼面恒荷载计算,必须根据建筑楼面面层的具体做法

确定,常用建筑楼面面层恒荷载取值可图3.1.1楼面恒荷载组成示意图

参考表3.1.1。

(2)由结构层引起的楼面恒荷载计

结构层引起的楼面恒荷载=结构楼层楼板厚度×钢筋混凝土容重(一般取25kN/m3)

程序计算时,只要输入结构楼层楼板厚度和混凝土容重,结构层恒荷载即会自行导算,详4.1所述。

表3.1.1常用建筑楼面面层恒荷载取值参考表

楼面面层名称

用料做法

参考指标

水泥砂浆面层

30mm厚1:

2水泥砂浆抹面压光;

素水泥浆结合层一道;

钢筋混凝土楼板

总厚度:

30mm

单位重量:

0.60kN/m2

细石混凝土面层

30mm厚C20细石混凝土随打随抹光;

素水泥浆结合层一道;

钢筋混凝土楼板

总厚度:

30mm

单位重量:

0.72kN/m2

水磨石面层

(现浇)

12mm厚1:

2水泥石子磨光;

素水泥浆结合层一道;

18mm厚1:

3水泥砂浆找平层;

素水泥浆结合层一道;

钢筋混凝土楼板

总厚度:

30mm

单位重量:

0.65kN/m2

水磨石面层

(预制)

25mm厚预制水磨石板,素水泥浆擦缝;

30mm厚1:

3干硬性水泥砂浆,面上撒2mm厚素水泥;

素水泥浆结合层一道;

钢筋混凝土楼板

总厚度:

55mm

单位重量:

1.25kN/m2

 

地砖面层

8~10mm厚地砖,素水泥浆擦缝;

2~3mm厚水泥胶结合层;

20mm厚1:

3水泥砂浆找平层;

素水泥浆结合层一道;

钢筋混凝土楼板

总厚度:

30mm

单位重量:

0.65kN/m2

大理石面层

20mm厚大理石面层,素水泥浆擦缝;

30mm厚1:

3干硬性水泥砂浆,面上撒2mm厚素水泥;

素水泥浆结合层一道;

钢筋混凝土楼板

总厚度:

50mm

单位重量:

1.16kN/m2

花岗岩面层

20mm厚花岗岩面层,素水泥浆擦缝;

30mm厚1:

3干硬性水泥砂浆,面上撒2mm厚素水泥;

素水泥浆结合层一道;

钢筋混凝土楼板

总厚度:

50mm

单位重量:

1.16kN/m2

 

单层架空木地板面层

20mm厚、50~100mm宽硬木企口地板;

60mm×50mm木搁栅,纵、横设置;

刷冷底子油一道,热沥青玛蹄脂一道;

20mm厚1:

3水泥砂浆找平层;

钢筋混凝土楼板

总厚度:

100mm

单位重量:

0.78kN/m2

 

粘贴木地板

面层

 

20mm厚长条地板或拼成方块;

2mm厚热沥青胶随涂随铺贴;

刷冷底子油一道,热沥青玛蹄脂一道;

20mm厚1:

2水泥砂浆找平层;

素水泥浆结合层一道;

钢筋混凝土楼板

总厚度:

45mm

单位重量:

0.65kN/m2

附注:

关于二次装修荷载是否考虑问题,如果甲方提出某些房间需要考虑二次装修的荷载增加量,则设

计应给予考虑,并在结构设计总说明中注明已经考虑的二次装修荷载增量值;否则不予考虑。

(3)由顶棚引起的楼面恒荷载计算

顶棚引起的楼面恒荷载计算,必须根据建筑顶棚的具体做法确定,常用建筑顶棚恒荷载取值可参考表3.1.2。

表3.1.2常用建筑顶棚恒荷载取值参考表

顶棚名称

用料做法

参考指标

 

纸筋灰顶棚

钢筋混凝土楼板,用水加10%火碱清洗油腻;

2mm厚1:

1水泥砂浆抹底、打毛;

8mm厚1:

3:

9水泥石灰砂浆层;

2mm厚石灰纸筋面层;

喷石灰浆两道

总厚度:

12mm

单位重量:

0.20kN/m2

水泥砂浆顶棚

钢筋混凝土楼板,用水加10%火碱清洗油腻;

8mm厚1:

1:

4水泥石灰砂浆层;

7mm厚1:

2.5水泥砂浆;

喷石灰浆两道

总厚度:

15mm

单位重量:

0.30kN/m2

 

木质面板顶棚

钢筋混凝土楼板,50mm×70mm大龙骨中距1200mm;

50mm×50mm小龙骨中距400mm;

50mm×50mm方木吊挂钉牢,再用8#铅丝绑牢;

面板钉牢;

涂料粉刷两道

单位重量:

0.15~0.20kN/m2

V型轻钢龙骨顶

及铝合金吊顶

轻钢龙骨支架;

轻质面板

单位重量:

0.1~0.15kN/m2

附注:

商品房装修中,业主常常会在原来纸筋灰顶棚(或水泥砂浆顶棚)基础上设置新的吊顶,新设置

吊顶的重量属于二次装修荷载,如果甲方没有提出需要考虑二次装修引起的荷载增量,则设计不

予考虑。

3.1.1.2屋面恒荷载

屋面恒荷载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建筑屋面面层恒荷载、结构层恒荷载、顶棚恒荷载,分布形式详图3.1.2所示。

图3.1.2屋面恒荷载组成示意图

由结构层与顶棚引起的屋面恒荷载计算方法,同相应楼面恒荷载的计算方法,由建筑屋面面层引起的屋面恒荷载,必须根据建筑屋面面层的具体做法确定。

由于建筑屋面承担着保温、隔热和防水、排水的功能,因此建筑屋面面层的做法相对于建筑楼面面层的做法要复杂得多,加之各地气候、雨水情况不同,保温隔热材料和防水材料的不断更新发展,使各地屋面面层的做法不完全相同,但基本构造层相差不多。

(1)平屋面面层恒荷载计算

平屋面,又称建筑找坡屋面,排水坡度为2%~3%,屋面面层的基本构造、荷重如下:

①结构层(钢筋混凝土屋面板)上水泥砂浆找平层:

厚度15~30mm,容重20kN/m3;

②隔气层:

以成品为主,重量较轻,可以忽略;

③保温层兼找坡层:

一般采用憎水性能好、导热系数小和重量轻的保温材料,起坡处厚度必须满足热工要求、由建筑专业计算决定,如膨胀珍珠岩系列(容重7~15kN/m3,现场拌制的砂浆取大值,成品取小值)、挤塑板系列(很轻,重量可以忽略)等;

④水泥砂浆找平层:

厚度15~20mm,容重20kN/m3;

⑤防水层:

如二毡三油系列、二布六胶系列等,重量2~8kN/m2;

⑥保护面层:

对于不上人屋面,可以是涂料、反射膜、砂石粘料(常称绿豆砂)、蛭石云母粉、纤维纺织毯、水泥砂浆块材等;对于上人屋面,与楼面面层的做法相同,一般以水泥砂浆面层为主;也可以结合环境绿化,采用种植屋面、蓄水屋面等。

(2)坡屋面面层恒荷载计算

坡屋面,又称结构找坡屋面,排水坡度≧5%,相对于平屋面来说屋面面层的基本构造要简单一些,通常如下:

①结构层(钢筋混凝土屋面板)上水泥砂浆找平层:

厚度15~30mm,容重20kN/m3;

②隔气层:

以成品为主,重量较轻,可以忽略;

③保温层:

材料同平屋面;

④水泥砂浆找平层:

厚度15~20mm,容重20kN/m3;

⑤保护面层:

如涂料系列、瓦片系列(块瓦、油毡瓦、钢板彩瓦、琉璃瓦等,瓦片荷重较大,计算重量时必须根据瓦片的规格、样品及施工方法决定)等。

3.1.1.3墙体恒荷载

常用建筑墙体荷重及墙面面层荷重取值,可参考表3.1.3。

墙体恒荷载一般简化为线荷载的形式,直接作用于支承板或支承梁上,由墙体引起的恒荷载计算方法如下:

对于无门窗洞口的墙体(实墙):

墙体恒荷载(kN/m)=墙体净高×墙体单位面积荷重(kN/m2)

对于有门窗洞口的墙体:

墙体恒荷载(kN/m)=墙体面积×墙体单位面积荷重(kN/m2)÷支承梁长度

墙体单位面积荷重可以直接查相应的设计手册,如表3.1.3所述,也可以按照下式计算:

墙体单位面积荷重=砌体容重×墙体厚度+砌体两侧墙面面层荷重

表3.1.3常用建筑砌体荷重及墙面面层荷重取值参考表

种类

墙体材料及做法

荷重参考指标

 

砖及砌块容重

(kN/m3)

浆砌普通烧结砖

18

浆砌机制烧结砖

19

矿渣砖

18~19

KP1型烧结多孔砖

14

水泥空心砖(390mm×390mm×140mm)

9.8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390mm×390mm×190mm)

11.8

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

5.5

续表3.1.3

种类

墙体材料及做法

荷重参考指标

 

墙面面层荷重

(仅一侧墙面)(kN/m2)

贴瓷砖墙面(包括水泥砂浆打底,共25mm厚)

0.5

水泥粉刷墙面(20mm厚,水泥粗砂)

0.36

水磨石墙面(包括水泥砂浆打底,共25mm厚)

0.55

水刷石墙面(包括水泥砂浆打底,共25mm厚)

0.50

石灰、或砂粉刷墙面(20mm厚)

0.34

剁假石墙面(包括水泥砂浆打底,共25mm厚)

0.5

外墙拉毛墙面(包括水泥砂浆打底,共25mm厚)

0.7

 

隔墙与墙体荷重

(kN/m2)

双面抹灰条板隔墙(每面抹灰16~24mm,龙骨在内)

0.9

单面抹灰条板隔墙(单面抹灰16~24mm,龙骨在内)

0.5

泰柏板隔墙(板厚100mm,钢丝网片夹聚苯乙稀保温层,每面抹水泥砂浆厚20mm)

0.95

GRC板

隔墙

轻质保温板

0.14

轻质空心隔墙板(与规格尺寸有关)

0.30~0.90

 

C型轻钢

龙骨隔墙

两层12mmm厚纸面石膏板,无保温层

0.27

两层12mmm厚纸面石膏板,中填岩棉保温板50mm

0.32

三层12mmm厚纸面石膏板,无保温层

0.38

三层12mmm厚纸面石膏板,中填岩棉保温板50mm

0.43

四层12mmm厚纸面石膏板,无保温层

0.49

四层12mmm厚纸面石膏板,中填岩棉保温板50mm

0.54

双面粉刷、240mm厚浆砌实心机制砖

5.24

双面粉刷、120mm厚浆砌实心机制砖

3.0

双面粉刷、240mm厚浆砌KP1型多孔砖

4.2

双面粉刷、120mm厚浆砌KP1型多孔砖

2.7

双面粉刷、190mm厚,单排孔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承重墙

3.40

双面粉刷、190mm厚,双排孔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承重墙

3.80

双面粉刷、90mm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隔墙

2.10

3.1.1.4其它恒荷载

(1)门窗恒荷载取值

门窗恒荷载不大,可忽略不计;如要计算,一般简化为均布荷载。

常用建筑门窗荷重取值可参考表3.1.4。

表3.1.4常用建筑门窗荷重取值参考表

门窗种类

荷重参考指标(kN/m2)

附注

钢门、钢框玻璃窗

0.4~0.5

按照3mm厚单层普通玻璃计算,如玻璃厚度改变,荷重须适当调整。

塑钢门窗

0.2~0.3

铝合金门窗

0.2~0.3

木门

0.1~0.2

木框玻璃窗

0.2~0.3

玻璃幕墙

1.0~1.5

根据玻璃厚度,按照单位面积玻璃自重增加20~30%采用

注:

对于特种门窗(如变压器室钢门窗、配交电所钢门窗、防射线门窗、冷库门、人防门、保温门、隔声门等)的荷重,必须根据厂家样本提供的荷重采用。

(2)楼梯、阳台栏板与栏杆恒荷载取值

楼梯、阳台栏板与栏杆的恒荷载计算与建筑做法、采用的材质有关。

对于楼梯、阳台的栏板恒荷载,可按下式计算:

栏板荷重(kN/m)=栏板高度(m)×栏板容重(kN/m3)×栏板厚度(m)

=栏板高度(m)×栏板面荷重(kN/m2)

对于栏杆恒荷载,可近似取0.5kN/m均布荷载做简化计算。

(3)设备恒荷载取值

为满足建筑使用功能需要,常常需要配置一些设备。

设备恒荷载的取值依据生产厂家提供的设备样本,设备恒荷载作用的位置依据建筑图中的平面布置。

一般设备恒荷载:

如电梯机房、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设计时,必须根据厂家提供的产品样本,确定支承钢梁所在的平面位置与设备恒荷载作用的大小;同样屋顶布置了风机房,设计者要根据厂家提供的产品样本,确定风机支承点所在的平面位置与作用恒荷载的大小。

振动设备恒荷载:

《荷载规范》4.6明确:

对于在使用期间有可能产生振动的设备,在有充分的依据时,有必要考虑一定的动力系数,将设备的自重乘以动力系数后按照静力荷载计算。

如:

搬运和装卸重物以及车辆起动和刹车的动力系数可采用1.1~1.3;直升机在屋面上的荷载也应乘动力系数,对具有液压轮胎起落架的直升机可取1.4,其动力荷载只传至本层屋面板和梁)。

如设备振动比较厉害、或没有足够的经验参数,则应对设备本身安装必要的减振设施、或对设备基础采取必要的减振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