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六章 城市的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882613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六章 城市的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六章 城市的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六章 城市的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六章 城市的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六章 城市的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六章 城市的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六章 城市的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六章 城市的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六章 城市的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六章 城市的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六章 城市的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六章 城市的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六章 城市的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六章 城市的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六章 城市的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六章 城市的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六章 城市的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六章 城市的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六章 城市的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六章 城市的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六章 城市的空.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六章 城市的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六章 城市的空.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六章 城市的空.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六章城市的空

第六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

读城市功能区类型及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一般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城市空间结构。

①概念:

也称地域结构,指构成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组合状况。

②特点:

各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各种功能区以某种功能为主,可能兼有其他功能。

(3)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类型

分布

A商业区

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

B住宅区

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C工业区

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

1.城市功能分区≠城市用地

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用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比如商业用地不等同于商业区,商业用地是指商业活动占用的土地,而商业区中除了商业活动外,还有其他活动,即用地类型除了商业用地外,还有住宅用地、交通用地等。

2.并非所有城市的中心地区都是商业区或中心商务区

商业区往往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但并非所有城市的中心地区都是商业区,如北京的市中心是行政区。

3.高级住宅区不是布局在地租最高的城市中心区域

高级住宅区房价较高,但是高级住宅区并不是布局在地租最高的城市中心区域,而是布局在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的城市外围,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读城市各类用地付租能力与市中心距离的关系图。

回答问题。

(1)图中各功能区:

OA为商业区、AB为住宅区、BC为工业区。

(2)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①历史原因:

城市形成初期,一些早期的功能分区延续下来,往往自然地发展成现代城市的某种功能区。

②经济原因:

土地作为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影响因素,主要是通过所处的经济区位来决定的。

主要包括与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通达度。

③社会原因:

由于各种社会集团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居住区和活动区。

④行政原因:

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和城市规划,合理引导或明确划定不同职能区。

1.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因素包括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历史因素等,其中经济因素为最主要的因素,而社会因素中的收入、知名度、种族和宗教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2.城市中心对商业、住宅和工业这三种经济活动都有吸引力,但是对不同活动的吸引力大小不一致。

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于商业的影响最大,靠近市中心,就可以接近最大的消费群,商业企业家愿意付很高的租金,一旦远离了市中心,就只愿意付很低的租金。

3.城市功能的分区是一个动态过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原有的功能区也可能完全改变。

4.楼层高度与市中心距离的关系:

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楼房的建设成本越高,为降低生产成本,楼房就向高处发展。

因而楼层越来越高。

  (三)

读城市体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城市等级不同,城市数量不同:

 ①A等级城市数量最少,说明其等级最高。

 ②数量最多的是

等级城市。

 

(2)城市等级不同,城市间距离不同:

 ①B等级城市间的距离比C等级城市间距离

 ②城市间距离最小的是

等级城市。

 (3)城市等级不同,服务范围不同:

 服务范围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等级城市。

 (4)城市等级不同,服务功能不同:

 ①服务功能最强的是

等级城市。

 ②B等级城市可被

等级城市服务覆盖。

1.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

城市等级

职能级别

服务种类

服务范围

2.不同等级城市的数目与距离关系:

3.不同城市的服务范围之间并非有明确的界线。

4.在非均质地区,同一级别的城镇的服务范围并不相等,一般人口稀疏的城镇服务范围大。

5.等级高的城市具有的职能,等级低的城市不一定具有。

6.同一个区域内,等级较高的城市的服务范围包含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的服务范围,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7.同一个区域内,等级是变化的,但变化是有条件的。

[以“联系”为桥梁——追因溯源·逻辑推理]

[思维线索]

[师说考点]

(一)城市功能分区的特点

功能区

形态

特征

位置

商业区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分布

商业区活动繁忙,昼夜人口数量变化大,建筑物高大稠密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住宅区

集聚成团状,占地面积大,工业化后出现分化

建筑质量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中高级

住宅区

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

低级住

宅区

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工业区

集聚成片

向城市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二)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原因

1.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功能区分化的主要因素,其中土地地租的高低在经济因素中又占据主要地位。

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是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两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1)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

(2)交通通达度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

交通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

城市不同区位土地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着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2.其他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典题示例]

(2016·江苏高考)如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图中最有可能是住宅区的是(  )

A.①        B.②

C.③D.④

(2)沿甲—乙方向,气温、地租变化趋势曲线最有可能的是(  )

[审题指导]

图中①类功能区占地面积比重最大→住宅区。

读图可知,甲-乙沿线依次经过非城区-城区(小面积)-非城区-城区(较大面积)-非城区;又因城市热岛效应,城区温度高于非城区→气温、地租变化趋势曲线大致为低-较高-低-高-低。

[答案] 

(1)A 

(2)C

[题组冲关]

1.(2016·北京高考)城市居民往返于居住地和各功能区之间所耗费的能量总和,即出行能耗。

如图示意某大城市居民月出行次数与出行能耗的组合关系。

据图判断(  )

A.甲区多公共服务设施,靠近住宅区

B.乙是位于郊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C.丙区商业网点等级低,服务半径小

D.丁为中心商务区,能耗昼夜差异大

解析:

选B 由材料可知“城市居民往返于居住地和各功能区之间所耗费的能量总和,即出行能耗”。

甲区出行次数少,出行能耗高,说明甲远离居住区,A项错误;郊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距离市中心较远,因此出行能耗会较高,同时居住区的人们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上班,出行次数也会较多,B项正确;商业网点等级低的服务网点,主要提供大众服务,居住区的人去的次数多,C项错误;由于中心商务区提供的是全面的高等级的服务,无论居住区在哪个区域,往往寻求高等级服务时才会到中心商务区,因此出行次数较低,D项错误。

2.(2018·广州测试)如图为某城市土地利用状况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影响下列城市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工业区——行政因素B.商业区——经济因素

C.住宅区——环境因素D.科教区——历史因素

(2)自来水厂应建在图中的(  )

A.①处B.②处

C.③处D.④处

解析:

(1)B 

(2)D 第

(1)题,商业区位于地价最高的市中心,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住宅区位于商业区的外围,也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科教区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主要受环境因素影响;工业区的形成受经济、环境、交通等因素共同影响。

(2)题,根据图中河流干、支流的特点,可判断出河流大致自西北向东南流,④地位于河流上游,水质好,适宜建自来水厂。

 

[以“图表”为抓手——图文印证·深刻直观]

[图解考点]

(一)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方法

(二)常见功能区的规划布局

一般布局原则

具体要求与污染

举例

布局在远离居民区的下风地带或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尽可能接近原料、燃料产地

垃圾污染、大气污染

钢铁厂、发电厂、水泥厂

布局在远离居民区的河流下游

水污染

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

布局在城区和近郊交通便利区

噪声污染

纺织厂、仪表厂、机床厂

布局在河流上游

要求水源清洁

自来水厂

布局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附近

需要高科技人才

高新技术开发区

布局在城市交通中心

要求客流量大

商贸中心

布局在港口、码头、车站附近

用地多,交通方便

仓库

布局在近郊、交通便利地区

靠近市场

奶牛场、蛋鸡场

(三)功能区分布是否合理的评价

判断功能区的布局是否合理,主要从工业区和住宅区的布局,如距城市的远近、常年的风向、河流流向等来判断。

1.根据材料信息,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及相关的地理事物、图中的指向标等判断风向。

2.根据等高线、河流的粗细变化等判断河流的流向。

3.注意高级住宅区和行政区、文教区相连,高新技术产业区应接近高等院校,建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

[典题示例]

(2014·山东高考)如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

读图完成

(1)~

(2)题。

(1)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  )

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C.加强各区之间联系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

(2)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  )

A.①处和③处B.①处和④处

C.②处和③处D.②处和④处

[审题指导]

(1)图中显示四片城区分布于城市林地之间,各片城区接近自然→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各城区分散布局→城区相互之间距离拉大,居民出行距离扩大、增加基础设施投资、不利于加强各区之间的联系。

(2)风向玫瑰图→该地盛行东北风,西北风频率低。

等高线→该区地势东高西低,河流自东向西流。

[答案] 

(1)B 

(2)A

[题组冲关]

(2016·全国卷Ⅰ·节选)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

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km2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

据此完成下题。

1.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

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B.降低人口密度

C.促进城市竞争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解析:

选D 该区的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乡村地带)的周围,且城镇之间设置的绿地不可侵占,既有利于城市群的发展,又有利于城市环境的保护,充分说明了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优化了城乡用地结构。

2.(2018·盐城模拟)如图为某城镇年内风频统计及工业区划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对该城镇环境影响最小的工厂是(  )

A.①B.②

C.③D.④

(2)该城镇东南部适宜规划(  )

A.仓储物流中心B.高档住宅小区

C.中心商务区D.休闲度假村

解析:

(1)D 

(2)A 第

(1)题,④厂位于河流下游,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对城镇环境影响最小。

(2)题,该城镇东南部交通便利,土地广阔,适宜规划仓储物流中心。

[以“联系”为桥梁——追因溯源·逻辑推理]

[思维线索]

[师说考点]

(一)分析城市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1.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2.区位因素变化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考虑影响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该把眼光放到这个城市刚诞生时,是什么原因把它吸引在这一地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或限制了它的发展,这样就能找到某一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

如资源的开发促进了资源型城市的形成或发展,但资源趋向枯竭又严重限制资源型城市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会不断出现影响城市兴起和发展的新区位因素,如科技、旅游、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因素。

(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与空间分布的关系

[题组冲关]

1.(2015·江苏高考)如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

读图回答

(1)~

(2)题。

(1)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  )

A.文化底蕴深厚B.商业繁荣发达

C.人口高度集聚D.水陆交通便利

(2)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  )

A.行政功能为主B.军事功能为主

C.文化功能为主D.经济功能为主

解析:

(1)D 

(2)A 第

(1)题,读图可知,当时的东京城有河流(汴河)流经,大小船只穿梭于河流中,水运便利,加之陆路交通发达,形成商业繁荣发达的东京城,故选D项。

(2)题,东京作为当时的北宋都城,其最主要的功能是行政功能,故选A项。

2.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已发展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同时享有“设计之都”“创客之城”等美誉。

据此回答

(1)~

(2)题。

(1)深圳兴起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优越的地理位置

B.国家政策因素

C.便利的交通

D.丰富的劳动力和发达的科技

(2)深圳获得这些美誉,说明影响深圳目前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政策B.资源

C.交通D.科技

解析:

(1)B 

(2)D 第

(1)题,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说明其兴起的主导因素是国家政策。

(2)题,设计、创客等产业都需要科学技术来支撑,说明影响深圳目前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科技。

3.读图,回答

(1)~

(2)题。

(1)城市等级体系从大到小依次是(  )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D.④③②①

(2)古雷的居民在寻求下列几组不同的服务时,合理的城市选择是(  )

A.到东山购买鱼虾等副食品

B.到漳州购买彩电、冰箱等生活用品

C.到厦门看疑难重病,购买高档商品

D.只要有钱,到哪里消费都一样

解析:

(1)A 

(2)C 第

(1)题,图中的①厦门是副省级城市,级别最高;②是市级城市,级别次于厦门;③是县级城市;④是乡村,级别最低。

(2)题,人们在消费时,一般会采取就近的原则,如:

购买鱼虾等副食品,在一般的乡村就可进行;而购买彩电、冰箱一般可到距离较近的县级城市;但如果看疑难重病、购买高档商品,则应到级别最高的厦门。

4.(2018·衡水一模)20世纪80年代前,我国很多平原地区在各集镇形成周期性集市。

逢一、三、五在甲地,逢二、四在乙地,逢六、七在丙地,逢八在丁地,逢九在戊地,如图所示(以农历计,初一、十一、廿一为逢一,其余类推)。

据此回答

(1)~

(2)题。

(1)该地区(  )

A.集镇分为两级

B.集市的周期为三天

C.甲地的服务范围比乙地小

D.丙地的服务功能比戊地齐全

(2)图中丁地不能每日都成为集市的根本原因是(  )

A.供交换的商品种类太少

B.为方便各地居民的日常生活

C.当地居民的购买力不足

D.各集镇之间交通不便

解析:

(1)D 

(2)C 第

(1)题,从材料和图中可看出集镇分为三级;集市的周期为十天;甲地逢一、三、五,乙地逢二、四,故甲地等级高于乙地,服务范围大于乙地;丙地逢六、七,戊地逢九,故丙地等级高于戊地,服务功能比戊地齐全。

(2)题,丁地不能每日成为集市的原因是服务人口少,当地居民购买力不足,故选C。

图表专攻(九)

地租曲线图的判读

 地租曲线图是用来表示城市内部地租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的图示,一般呈现从市中心向四周随 距离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常见的地租曲线图有坐标图、立体图、等值线图等。

[常考图示]

图1 坐标图

图2 立体图

图3 等值线图

[判读技巧]

1.坐标图的判读

2.立体图的判读

3.等值线图的判读

[典例示法]

(2016·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

(1)~

(2)题。

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

图中显示了某市中心城区地租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变化趋势。

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城市不同方向的地租变化程度存在差异。

(1)符合图中该城区实际情况的表述是(  )

A.北部地区的地租梯度,总体大于南部地区

B.地租相同的区位,西南方向距市中心最近

C.西北方向地租等值线稀疏,表示该方向交通设施较好

D.东南方向地租等值线密集,表示该方向空气质量较好

(2)该市规划在甲地建设产业园区,最适宜的是(  )

A.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B.钢铁工业产业园区

C.航空航天产业园区D.汽车工业产业园区

[解题示范]

[答案] 

(1)C 

(2)A

[应用体验]

1.(2018·江西九江模拟)读某城市工业、商业、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示意图,回答

(1)~

(2)题。

(1)图中最可能表示商业区的是(  )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④⑥D.②④⑤

(2)从地租水平来看,图中③和⑤可能位于(  )

A.市中心B.街道两侧

C.主干道交会处D.城市绿地解析:

(1)B 

(2)C 第

(1)题,根据地租水平与距城市中心地区的距离的关系可判断,a、b、c分别表示商业、住宅和工业用地付租能力,地租水平较高的地段为商业区,图中①③⑤三处的地租水平明显较高,因而可能形成商业区。

(2)题,结合图和上题分析可知,③和⑤为地租次高峰处,且距离市中心较远,应位于主干道的交会处。

2.(2018·贵阳适应性检测)如图示意我国中西部某地区的地租等值线分布,①②③三地分别为三个城市的商业中心且地租相等,相邻等地租线的差值相等。

读图回答

(1)~

(2)题。

(1)当N点地租等于M点地租时,H点地租可能(  )

A.小于E点地租B.等于E点地租

C.大于F点地租D.等于F点地租

(2)从地租变化的一般规律看,G地最可能是(  )

A.住宅区B.工业区

C.交通用地D.农业用地

解析:

(1)C 

(2)D 第

(1)题,①②③三地地租相等,则由中心向外变化幅度应相同,即M点与F点地租相等,E点地租低于F点。

H点地租大于N点,N点地租等于M点地租,则H点地租大于M点和F点地租,也大于E点地租,C项正确。

(2)题,由图可知,G地离商业中心远,地租低,且面积大,最可能是农业用地,D项正确。

3.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如图为江西省某城市房价等值线图,读图回答

(1)~

(2)题。

(1)该城市各地点房价最大差值(元/m2)可能是(  )

A.6000B.5000

C.4000D.3000

(2)如果你的“房子是用来住的”,购房性价比最高的地点是(  )

A.M点B.E点

C.F点D.P点

解析:

(1)B 

(2)A 第

(1)题,图示房价最高处在D点附近,为6600~7600元/m2之间;最低值在P、K两地附近,为1600~2600元/m2之间;则差值介于4000~6000元/m2之间,但不会等于6000元/m2,故最大差值可能是5000元/m2。

(2)题,图示M点地势较高、位于河流上游而水质较好,距离市中心也不太远且房价较低,故性价比最高的地点是M点。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8·湖北武汉模拟)某国某个沿海城市人口达1600万,约60%居住在离市中心3km的范围内。

城市人口54%居住在贫民窟。

如图示意该城市与大型商贸中心不同距离段的用地构成。

据此完成1~2题。

1.该城市开发最充分的区域距离大型商贸中心(  )

A.0~8km        B.9~16km

C.17~24kmD.25~35km

2.该城市自市中心向外(  )

A.依次分布着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

B.没有形成明显的功能分区

C.依次分布着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

D.土地开发比例逐渐降低

解析:

1.A 2.B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距离大型商贸中心0~8km不存在“城市内部的未开发区”,所以0~8km为开发最充分的区域。

而其他选项都有一定的“城市内部的未开发区”。

第2题,该城市人口达1600万,约60%居住在离市中心3km的范围内,城市人口54%居住在贫民窟,图中大部分区域都是“其他建筑”占主体,所以没有形成明显的功能分区。

土地开发程度在距离城市商贸中心15km处有增大,所以开发比例不是逐渐降低。

(2015·天津高考)图1、图2分别表示H市人口密度和城区在15年间的变化。

读图回答3~4题。

3.结合图1中信息推断,该市人口状况发生的变化是(  )

A.西北部人口增加的数量最多

B.全市人口密度增加

C.市中心的人口密度有所降低

D.东部人口增长较慢

4.结合图2中信息推断,该城市空间结构发生的变化是(  )

A.商业区的分布更加集中

B.新工业区向老工业区集聚

C.住宅区向滨湖地区聚集

D.中部、南部路网密度增大

解析:

3.B 4.D 第3题,根据人口密度图例,从图1中信息看,城区西北部人口密度基本没有变化,而中部和东部人口密度增长快,故A、C、D选项错误;从整个城市来说,人口密度是增加的,B选项正确。

第4题,从图2中信息看,随着市区主干道和外环路的增加,商业区要在交通通达度优越的位置出现,故有分散趋势,A项错误;老工业区只有一个,新工业区并没有向其集聚,B项错误;滨湖地区在图示东南和西北方向,城区并未在湖边有大的扩展,也就不会有大量住宅区,C项错误;中部、南部路网密度相比15年前显著增大,D项正确。

城市功能区地租指数是指城市某功能区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与该功能区人口日流通量的比值。

读世界某城市功能区地租指数与布局方位雷达图,回答5~6题。

5.图中该城市商业区地租指数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中心环境质量较差

B.城市中心金融机构较多

C.城市中心流通人口较多

D.城市中心商品流通量较大

6.若图中有高级住宅区分布,则可能分布在该城市的(  )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D.东南方向

解析:

5.C 6.B 第5题,城市商业区的地租水平虽然较高,但题中所指的是地租指数,地租指数是指城市某功能区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与该功能区人口日流通量的比值,显然商业区的人口日流通量较大,从而使得其地租指数较低。

第6题,由图可知,该城市西南方向的住宅区地租指数较高,说明该地的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与人口日流通量的比值较大,故该地最可能分布着高级住宅区。

(2018·郑州三模)法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在欧盟国家中较为典型。

历史上,法国长期高度中央集权,巴黎一直是其政治中心。

法国的人口、生产、服务活动高度集聚于巴黎,大巴黎地区人口数量为第二位城市里昂的7倍以上。

20世纪60年代,法国选择了若干边缘城市集聚区建立“平衡城市”,阻滞人口和产业向巴黎集中,以消除巴黎与其他地区之间发展的高度不平衡问题。

读法国“平衡城市”影响范围示意图,回答7~9题。

7.法国人口高度集聚于巴黎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