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学和心理学教学提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884659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8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学和心理学教学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山西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学和心理学教学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山西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学和心理学教学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山西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学和心理学教学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山西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学和心理学教学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山西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学和心理学教学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3页
山西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学和心理学教学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3页
山西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学和心理学教学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3页
山西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学和心理学教学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3页
山西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学和心理学教学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3页
山西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学和心理学教学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3页
山西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学和心理学教学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3页
山西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学和心理学教学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3页
山西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学和心理学教学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3页
山西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学和心理学教学提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3页
山西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学和心理学教学提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3页
山西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学和心理学教学提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3页
山西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学和心理学教学提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3页
山西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学和心理学教学提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3页
山西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学和心理学教学提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学和心理学教学提纲.docx

《山西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学和心理学教学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学和心理学教学提纲.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西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学和心理学教学提纲.docx

山西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学和心理学教学提纲

教育学

 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质量:

指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在实现自身功能的过程中对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的体现程度。

 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是教学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

它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富于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

 

课程结构:

指课程的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一般指课程类型、各类型课程所占比例及各类型课程怎样构成整体。

一个专业的课程设臵具有内在的有机的联系,组成一定的课程结构,课程结构是教学计划的核心。

 精品课程:

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和手段、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五个一流”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高等教育结构:

指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及组合方式,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系统。

 

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

指不同学科领域的构成状态,是对高等教育机构所培养人才的知识与才能性质不同进行的一种分析。

 大学的职能:

是高等教育功能的具体体现。

它是指大学应当承担的社会职责和履行这种职责的能力的统一体。

 

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

指教师与学校相结合,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测定、总结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做出有效的安排。

 高等学校专业:

是高等学校以社会职业分工和学科分类为依据,分门别类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教育单位。

 

品牌专业:

指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高、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声誉好的专业。

 学分制:

是以学分作为学生学习量的计算单位,以选课制为核心,以取得一定量的学分作为毕业条件的一种课程组织形式,其基本特点是“自主选择、因材施教、灵活培养”。

 

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化:

静态理解,从静态角度看,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化是指高等学校教师真正成为一个专业,高等学校教师成为专业人员,像律师、医生等那样作为一种专业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

动态理解,指高等学校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授高等学校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高等学校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教学大纲:

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制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教学原则:

是人们根据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和已经认识的教学过程的规律,为指导教学工工作而提出的基本要求。

教学原则具有历史性、科学性和实践性三个特点。

 简答题 

1、简述中世纪大学的主要特点?

(P7)答:

(一)宗教色彩浓厚。

学校被教会控制,教师由僧侣担任,教学内容渗透了神学精神。

(二)自治权力高度凸显。

它起初属于行会性质的团体,自治权在内部表现为大学实行自治,由学生或教师组成的行会来管理事务;在外部表现为反对来自外界的干涉,享有各种特权,如免税等。

(三)国际界限模糊。

它在招收学生和聘请教师方面没有国籍限制,学生可以到各国的大学里“漫游”。

(四)制度不健全。

它早期办学具有极大的随意性与自由度,规模小、设备简陋。

 

2、高等教育与高深知识的关系有哪些?

(P38)答:

高深知识的独特特征,暗示着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1、首先,高深知识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基本前提。

高等教育的教学、培养或是研究,都离不开高深知识。

高等教育传授的是高深知识,培养的是掌握高深知识的人才,所研究的更是高深学问,从这一点上看,离开了高深知识,高等教育便无法进行。

2、其次,高深知识是高等教育的

基本工作材料。

不论教学、

科研还是社会服务,无一不是以高深知识作为基本材料和媒介的。

3、再次,高深知识规定了高等教育活动的边界。

一般来说,按拥有高深知识领域的多寡和深入程度、运用程度划分大学的类型和层次。

4、最后,高等教育是高深知识最重要的制度化载体。

 

3、简述高等教育的本体功能?

(P60)答:

(一)通俗讲,高等教育的育人功能也就是高等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并给予这种人才以怎样的个体意义的问题,这就是高等教育的本体功能。

具体表现有三点:

(二)高等教育就当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历史上哲学家、教育家、科学家对此曾争论不休。

(三)高等教育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人才培养观,然而,其共同的前提是高等教育要赋予受教育者个体的意义。

(1)首先,任何高等教育的形式都应当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2)其次,高等教育要赋予个体谋生的能力。

(3)最后,高等教育要赋予个体享用的功能。

 

4、简述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

(P62)答:

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包含多种含义:

(1)文化传承和传播。

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传授与研究相对高深的专门知识与学问,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2)文化选择。

高等教育所选择的文化一般是社会的主流文化,从内容上来看,主要包括人类创造的种种文化,并通过整理,使这系统化、条理化、规范化;从程度上说,具有一定的相对高深性,主要是学科 专业文化;从选择文化的途径与方式上看,主要是通过开展学术和科学技术研究来选择文化,通过直接为社会服务来选择文化。

(3)文化的批判。

所谓文化批判就是高等教育按其最高的价值目标和理想,对社会现实的文化状况进行分析,做出肯定性和否定性的评价,引导社会文化向健康方向发展。

(4)文化创新。

某种意义上讲,文化创造功能是高等教育的特殊功能。

大学的追求学术和学术自由的传统,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的发挥。

总之,高等教育通过对文化的传承、选择、批判和创造,促进了人类价值观念的转型和人文资源的开发,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奠定了坚实的人文社会基础。

 5、我国的高教就如何实现制度创新?

(P79)答:

(一)以诱致性制度变迁为主,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相结合是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的基本原则。

诱致性教育制度变迁裨是民众利益最大化、需要最大限度满足化的潜意识作用下,自觉不自觉地选择出来的过程,是人们对制度的利弊得失的不断权衡的过程。

(二)以理顺政府与高等学校的关系为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的突破口。

(三)以改革高等学校的内部组织管理结构,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为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的根本。

(四)完善高等级教育系统的制度执行体系是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的保障。

 

6、简述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关系?

(P97)答:

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它们是携手并进的。

(1)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并重是由其特点决定的;

(2)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并重是世界教育的普遍趋势。

(3)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并举是符合我国实际的明智选择。

所以,在人才培养方面,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是互补的,两面三刀者不可偏废。

我国应明确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并重的方针。

 

7、简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的必要性?

P103答:

(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三)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是创新型人才个体发展的需要;(四)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价值与局限。

之所以要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是因为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都各自有其合理的内核与现实价值,都有其自身局限性。

总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不可或缺。

科学教育要以人文教育为指导,人文教育要以科学教育来奠基,二者相互依存。

高等教育只有坚持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统一,用人文教育引导科学教育,使科学造福于人类,实现真、善、美的完美统一,才能更好地完成时代赋予自己的历史使命。

总之,科

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共同构成了教育的整体。

 

8、如何实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整合?

P106答:

(一)教育价值观念的变革是实现整合的基本前提;

(二)课程改革是实现整合的基本路径。

两大教育的整合是通过改变原有的教育内容及方式来实现的,而教育内容及方式的改变主要是通过课程改革来实现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力图通过课程改革来实现人文和科学两大教育内容的融合,具体做法有如下几种:

(1)兼顾科学课程和人文课程,开设综合性课程;

(2)开设活动课程;(3)大量开高选修课;(4)重视“隐性课程”;(三)教育者知识结构的改善和思维方式的变革是实现整合的基本条件;(四)构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的文化场。

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1)实行创新教育;

(2)创建校园文化。

 

9、简述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和发展特点?

P121答:

(一)关于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化的内涵,从两方面理解。

从静态理解,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化是指高等学校教师真正成为一个专业,同等学校教师成为专业人员,像律师、医生等那样作为一种专业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

(2),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化是个动态的过程。

所谓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化,是指高等学校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授高等学校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高等学校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二)高等学校教师作为一种专业有其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专业发展的自主性;

(2)专业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3)专业发展的情境性;(4)专业发展的多样性。

教师专业发展从其本质特征来看,主要是自主发展。

 10、简述高等学校学生的本质属性?

P138答:

高等学校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其内在的本质属性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等学校学生是人;

(二)高等学校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三)高等学校学生是完整的人,全面的人;(四)高等学校学生装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11、简述高等学校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

P148答:

1.基础课学习与专业科学的有机统一;2.广博性学习与专深性学习有机统一;3.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增加;4.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5.继承和创新有机统一。

 12、简述学校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关系?

P178答:

(一)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两者工作任务不同。

专业建设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制定专业培养目标、确定专业设臵的口径、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等,具体表现在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术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图书资料、实验设备等物质条件的改善和管理工作的提高等等。

(二)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具有紧密联系,表现在两方面:

(1)专业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地,即专业为学科承担人才培养职能提供基地;

(2)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

学科建设为专业建设提供的基础包括如下几方面: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学与研究的基地、包括学科发展最新成果的课程教学内容等。

 13、高校如何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

P186答:

(一)课程结构是指课程的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一般指课程类型、各类型课程所占比例及各类型课程怎样构成整体。

一个专业的课程设臵具有内在的有机的联系,组成一定的课程结构,课程结构是教学计划的核心。

因此,课程结构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高校培养专门人才的质量。

(二)高校的课程结构应以有利于探究高深学问的方式来加以组织,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一般需要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

(1)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关系;

(2)博和专的关系;(3)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关系;(4)课程间的纵横关系。

 14、高等学校教材建设包括哪些方面?

P195答:

教材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环节,是课程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高等学校重要的教学条件建设之一,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

高等学校教材建设包括编写、

选择和使用三个方面。

 15、如何贯彻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

P214答:

(一)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装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使他们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并具有科学的态度和精神。

这是高校教学过程特有的原则。

(二)高等学校教学过程和科学研究过程本质上都是一种认识活动,有其内在的联系:

一方面,高校教学内容据前人科研成果加工而制定,以前人科研成果总结出来的各种学科的理论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另一方面,教学又是科研的前提和继续,只有通过教学才能使人掌握前人的科研成果。

因而,在高校教学过程中,教学与科研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结合的。

(三)为达到这一要求,一般从以下几方法着手:

(1)高校要端正科研价值观,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力求选择那些有利于人才培养的科研方向和课题,不仅要与学校的专业和学科方向一致,而且要能够推进高等学校专业和学科的建设。

(2)要使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及时把科研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使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前沿性和探索性。

(3)把科学研究列入教学计划,积极创造条件,让高等学校学生参加科学研究,使他们成为高校科研的重要力量。

 16、简述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

P61答:

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可看做是本体功能的衍生,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社会功能:

(一)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政治功能,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功能,主要表现在它传播一定的政治意识形态方面,即社会公平、公正精神,社会民主政治的发展,而这在一定程度上领带于全体社会成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1)首先,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公民高度民主的政治意识,公平、公正的社会理想和团体协作、和谐一致的民众意识,以及促进社会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健全的责任。

(2)表现在它选择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方面,而这一点,又是以民主制度为保障的。

(3)表现在高等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会对社会的各种政治变革产生重要影响。

(二)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1)高等教育是生产人力资本的产业;

(2)高等教育是生产知识的产业;(3)高等教育是生产高科技的产业。

(三)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

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包含多种含义:

(1)文化传承和传播。

(2)文化选择。

(3)文化的批判。

(4)文化创新。

 简述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

P62答:

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包含多种含义:

(1)文化传承和传播。

(2)文化选择。

(3)文化的批判。

 17、简述高校专业培养目标的内容(P168) 

专业培养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1)培养方向 

通常指该专业培养的人才所对应的未来职业门类。

如教师、工程师、农艺师、医生、律师等。

(2)使用规格 通常指的是同类专业中不同人才在未来使用上的规格差异。

(3)规格与要求 通 常指该专业培养的人才素质。

即对同一培养方向、同 一使用规格人才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具体要求。

它是培养目标中的最核心和最本质的东西。

主要体现 在思想品德要求、业务要求与身体要求三方面。

 论述题 

1.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质量存在哪些问题?

结合2007年启动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提出自己的建议。

 

总体上来说存在以下问题:

1高等教育结构层次不合理;2高等教育培养模式僵化,教育内容陈旧;3高等教育缺乏对学生自由思想和创新的培养;4为数不少的教授或副教授未担任本学科教学工作,严重影响本科教学质量,从而不少教授或副教授未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学生的教育与教学上。

为此,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现阶段高等教育的重点。

建议如下:

第一,优化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层次。

第二,重视培养复合型人才。

第三,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的评估落到实处,切实促进高校办学水平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四,制定切实可行的对教师的评估体系。

 

2.结合实际说明高校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素养?

 (P123)高校教师应通过岗前培训、业务进修、跟有经验的教学导师学习等途径不断提高专业素养。

 其专业素养有:

(一)高校教师的专业知识。

1.本体性知识,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专业和学科知识。

2.条件性知识,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它是教师成功地进行职业活动所必备的知识。

3.实践性知识,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备的课堂情景知识与之相关的知识。

4.一般文化知识,高等学校文化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刻性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全面发展的效果。

它能满足每个学生多方面的探究兴趣和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帮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所教学科知识;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教育学科知识。

(二)高校教师的专业技能。

包括教师的教学技巧、教育教学实际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三)教师的专业道德。

包括尊重学生、公正严格、以身作则、甘于奉献。

(四)教师的专业情意。

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专业自我。

 

3.结合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论述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改革的基本思路。

 (P52)一、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

首先,是高等教育层次和类型结构的多样化;其次,是高等教育科类和专业结构的多样化;最后,是高等教育投资结构和管理结构的多元化。

高等教育结构的综合化,是产业结构现代化,以及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趋势。

高等教育结构的综合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高校类型层次的综合化,也是把各种类型的同校放在同一个高校内,办综合大学;另一方面是学科的综合化,也就是文、理、工等合并,在一所大学内建多科性学院。

例如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通过增加人文学院和社会科学院,成为兼顾文、理、工三科的综合大学。

 二、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改革的基本思路。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其次,要发展自我特色,避免模式照搬。

最后,应当建立规范、完善的制度,保障改革的进行。

 4、联系我国高等教育现实,说明如何通过课程改革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

(P100)答:

1、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的必然性1)科学教育是指通过演示科学方法,教会学生辨认客观事实,发现客观规律,进而形成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的教育。

科学教育是关于“做事”的教育,是解决“方法论”的教育,是追求“真”的教育。

2)人文教育的实质是一种人性教育,以个体的心性完善为最高目标。

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教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教人如何做人;教人如何妥善处理好各种关系;教人如何不断增强学识、学养。

人文教育是关于“做人”的教育,是解决“价值观”的教育,是追求“善”的教育。

3)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是教育的一体两面,是同一活动过程中的两种不同价值追求与取向,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

2、由于我国国情所决定了我国高等教育一直以来以科学教育为主,人文教育为辅,而随着国家的发展,两大教育的整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两大教育的整合是通过改变原有的教育内容及方式来实现的,而教育内容及方式的改变主要是通过课程改革来实现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力图通过课程改革来实现人文和科学两大教育内容的融合,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1)兼顾科学课程和人文课程,开设综合性课程。

2)开设活动课程,这是以儿童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为起点,以解决问题为基本过程,以经验整合的改组和改造为目的的一类课程。

3)大量开设选修课。

初中阶段可以适当开设选修课。

4)重视“隐型课程”。

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使校园公园化,建设优美的校园软环境,使校园活动化,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校园人性化。

 5、 由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已变为高等教育发展趋势,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认识。

(P94)答:

1、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是必然的。

首先,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和发展目标相适应的要求与体现。

其次,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推动教育民主化进程的需要。

2、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速度要适中2)以内涵发展为主3)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4)发展终身教育3、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过程中有得也有失。

从1999年以来我国大众化教育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首先,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得更多的人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其次,受教育者不再受年龄等的限制,使得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更为宽泛。

但在高速的发展中也带来了不少问题。

首先,师资力量以及硬件设备的发展速度跟教育发展的速度不相匹配,这使得我们的高等教育质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其次,社会发展中劳动力的需求与高校毕业生数量不相匹配,为此带来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因此,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速度要适中,让人员、空间和设备等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臵和充分利用,同时兼顾学生的质量和社会承受能力,拓宽筹资体系,发展终身教育。

 

6、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角度谈谈当前高校师生关系存在什么问题?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笔记)答:

1、我国的师生关系总体上体现了尊师爱生的优良传统,初步形成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师生关系也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出现了一些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

1)师生交往少,关系冷淡。

据调查显示,大学生认为师生关系“较冷淡”的占到了74.1%,人为“很冷淡”的占到了11%,师生关系越来越简单化为一种工作关系。

2)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师生在学术上的平等沟通少。

一方面教师与学生角色定位的影响导致很多学生不敢与教师交流;另一方面,学生未能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不能很好的面对和处理学习中所带来的问题。

3)师生间的信任感不足。

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校园“诚信”受到一定的质疑。

个别教师为了一己私利,做出损害学生利益的事情,在学生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严重的损坏了教师在学生中的形象,降低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和信任度。

这些现象都在严重地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的提升。

2、为了继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以下策略:

1)我们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生命体认识看待。

要焕发出学生的生命活力,并把自己的生命活力也焕发出来,实现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2)要相信学生是可以教育的,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学生犯错误越多,越有利于教育。

3)要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设计安排教育活动,教师要树立起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观点,引导学生确立发展目标,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精心设计教育活动。

4)要相信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获得发展。

 

3、鉴于以上情况,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实际,将从以下几方面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教师无论课上还是课下要通过各种方式与学生交流,交流不仅局限于教学内容,在交流中要努力发掘各个学生的特点,发挥他们的潜力。

2)通过学生的各种反馈来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也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课堂中要多给学生发言、讨论的机会,与学生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在教学交流中辅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3)在教学中要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体现自己的人格魅力,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取得学生的信任。

 案例分析:

 1、学术创新,是社会......材料关键词:

学界抄袭门,2011年9月21日,李小光,学术抄袭,开除党籍,四川大学。

问题:

试结合所学高等教育学知识,谈谈你对学术界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的看法,并结合自己的科研学术经历,规划自己的科研职业生涯。

关健:

(1)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看法。

近年来,我国高校的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被媒体曝光的论文抄袭事件、粗制滥造的科研成果为数不少,这些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学术不端行为之所以屡禁不止,固然与某些科研人员缺乏学术道德有关。

 当前,我国高校学术评价体系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量化考核。

从人才培养和科研管理的角度看,量化考核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用数量来说

话,减少了学术评价中的个人主观因素,避免了一些争议,至少能达到某种形式上的公正,也方便了管理操作。

但问题是过于依赖量化考核,把科研人员的科研考核、职称评定、项目结题等,都与论文数量硬性挂钩,就很容易导致科研人员为了完成“量”而忽视或牺牲“质”。

尤其是当前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高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高校要在竞争中站稳脚跟,获得重点学科、重点项目等,就要完成一些刚性的量化指标,而这些指标最终又落到科研人员身上。

这就进一步加剧了科研人员对“量”的追求。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有的科研人员热衷于“短、平、快”的项目,成为“课题专业户”、“学术包工头”。

而当他们“以量取胜”的策略在量化考核中大获成功后,就会对其他科研人员产生暗示和诱导,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一些缺乏学术道德的科研人员便有了种种学术不端行为。

(2)职业生涯规划:

(P134)对教师而言,在选定从事高校教师这一职业后,为实现职业目标和职业理想还须考虑向哪一条路线发展。

教师可以针对下面三个问题询问自己:

第一:

希望往哪条路线发展?

主要根据个人的价值观、理想、成就动机和兴趣等主观因素。

分析自己的人生目标,以便确定自己的目标取向。

第二:

适合往哪条路线发展?

主要考虑自己的智能、技能、情商、性格、特长等客观因素,分析自己与他人的优劣势,确定自己的能力取向。

第三可以往哪条路线发展?

主要考虑自身所处的内外环境等,分析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