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鉴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885252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诗歌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现代诗歌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现代诗歌鉴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现代诗歌鉴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现代诗歌鉴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现代诗歌鉴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现代诗歌鉴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现代诗歌鉴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现代诗歌鉴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现代诗歌鉴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现代诗歌鉴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现代诗歌鉴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现代诗歌鉴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现代诗歌鉴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现代诗歌鉴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现代诗歌鉴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现代诗歌鉴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现代诗歌鉴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现代诗歌鉴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现代诗歌鉴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诗歌鉴赏.docx

《现代诗歌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诗歌鉴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诗歌鉴赏.docx

现代诗歌鉴赏

 

现代诗歌鉴赏

 

现代诗歌:

 

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

中国近现代

 

诗歌的主体新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

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

 

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

 

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

 

现代诗歌特点:

 

1、形式是比较自由的。

 

2、内涵是开放的。

 

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4、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

 

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

 

诗歌的分类

 

有多种方法,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基本分为:

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

古典诗歌又分为古典风体诗歌

 

和古典格律诗歌;现代诗歌又分为现代风体诗歌和现代格律诗歌。

 

(1)现代风体诗歌:

就文学体裁而言,现代风体诗歌是以汉语言白

 

话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一般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

 

术。

代表作是我国当代诗人于进水的《姐姐》。

 

(2)现代格律诗歌:

就文学体裁而言,现代格律诗歌是以汉语言白

 

话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最高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

 

术。

现代格律诗歌的格律要求与古典格律诗歌的要求一样,定字、定

 

句、定节、定平仄、定韵等。

 

诗歌的表现手法:

 

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四、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

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

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

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

 

现代诗歌特点:

 

1.形式自由;

 

2.内涵开放;

 

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4.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

 

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

 

现代风体、格律诗歌这是按照诗歌语言节奏和谐性的层级,是一

 

般和谐还是非常和谐(最高和谐)来划分的。

 

(1)现代风体诗歌:

就文学体裁而言,现代风体诗歌是以汉语言白

 

话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一般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

 

术。

代表作是我国当代诗人于进水的《姐姐》。

 

(2)现代格律诗歌:

就文学体裁而言,现代格律诗歌是以汉语言白

 

话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最高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

 

术。

现代格律诗歌的格律要求与古典格律诗歌的要求一样,定字、定

 

句、定节、定平仄、定韵等。

 

鉴赏现代诗歌注意事项:

 

一、鉴赏语言

 

1、反复诵读,品味韵律

 

诵读,是对语言的最直接的感知,是品味语言的最好手段。

而诗

 

歌,一般都具备旋律、节奏、押韵这三个韵律要素,适宜诵读。

古代

 

诗人很讲究在“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诗的语言要在朗诵时顺口

 

流畅,欣赏时悦耳动听,要富有抑扬顿挫、起伏迭宕的韵律美和流畅

 

回环的音乐感。

作为鉴赏者也要从诗歌的音韵与节奏中,体会出其中

 

的音乐美。

 

2、抓关键词,推敲语言.

 

诗是精炼的语言,一句话乃至一个字,里面蕴藏着深厚的旨趣,

 

所以诗家以一字称工,刻意锤炼,以求其精深。

对诗歌的炼字进行推

 

敲,从而品味语言的隽美。

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叠词等都是关键

 

词。

 

二、鉴赏形象

 

1、捕捉意象,体察诗情

 

“意”是作者表达的中心,寄托的思想、情感;“象”是具象,具体可

 

感的事物。

“意象”合指作家头脑中所形成的客观形象和主观情趣的有

 

机融合,也指表现在作品里的、包含着主观思想情趣的具体形象。

如《我爱这土地》中的“鸟”、“土地”、“河流”、“风”、“黎明”等就是寄予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的具体可感的事物,即为意象。

诗歌是抒情的,除了少数直接抒情,大多数都要为情感抒发找个可代表、可象征、可寄托的具体的“象”。

要体味诗情就必须解开意象。

因此把握意象是真正解读诗歌的第一步。

 

把握意象,必须在利用已知的基础上初步把握诗歌的风格、情感

 

基调。

诗人描写的图景是与其思想感情和谐统一的,美景当然流露喜

 

爱之情,但情哀之时美景含泪,如“感时花溅泪”;心凉之时美景却又倍受诘问,如“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这里的意象“花”“红药”所含的情感就是很清楚的了。

 

2、调动想象,领略意境

 

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自然或生活的图景(“境”)与作者的思

 

想感情(“意”)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一种和谐而广阔的、能

 

够诱发鉴赏者丰富想象并从而获得美的享受的艺术境界。

 

三、鉴赏感情

 

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文体,鉴赏时,须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内涵。

 

可以通过诗歌的形象、意境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启迪读者的东西来体

 

会作者的情感。

 

1、知人论世,找准情感

 

欣赏任何一首诗歌,总要对它的作者和它所诞生的时代有一个初

 

步的了解,诗歌是一定时代生活的反映,理解诗歌的感情不能忽略时

 

代的特征。

同一题材的作品,由于诗人的理想志趣、生活经历,所处

 

时代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

否则,我们的欣赏就是盲目的,

 

甚至是歪曲的。

要领会情感美,知人论世是第一步。

同时,从创作规

 

律来看,诗人平时积淀的情感要受到某种契机的触发,才能演绎成章,

 

把自己的情感倾泻在字里行间,这种契机就是情感突破口。

找准情感

 

突破口也是把握诗歌旨趣、领会情感美的有效方法。

激发诗人写作灵

 

感的情感突破口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种事物、一次经历或一个

 

念头。

 

2、比喻象征,发掘内涵

 

一些诗歌的思想情感是通过诗歌形象的比喻、象征意义来体现的。

理解这类诗歌的思想感情,首先要准确把握形象的内涵,进而展开联

 

想和想象加深对感情的理解,要避免形象把握上的实指性。

理解诗歌的感情还要顾及诗歌的体裁、风格、流派等因素。

现实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在感情表达上就有区别,豪放派词和婉约派词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有不同。

 

四、鉴赏手法

 

在诗歌鉴赏中,要能掌握诗歌常用的表达手段与艺术技巧。

 

赏析修辞方法:

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赏析表达方式:

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赏析表现手法:

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作者简介】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年)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造者,更是19世纪世界诗坛的一座高峰。

 

普希金1799年出生在莫斯科的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早年受到农奴

 

出身的保姆阿琳娜罗季昂诺夫娜的影响。

1811年进彼得堡皇村学校。

1812年战争所激起的爱国热潮给少年普希金极大鼓舞。

在校期间,

 

他与未来的十二月党人丘赫尔伯凯等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这时,他的

 

诗歌才能已经开始显露出来。

1814年,他朗诵的《皇村回忆》一诗,

 

深得在场的老诗人杰尔查文的赞赏。

1817年,普希金毕业后在外交部任职,并先后参加了“阿尔扎玛斯社”与“绿灯社”。

在十二月党人影响下,这时期普希金写下了不少政治抒情诗,抨击专制制度、歌颂自

 

由和同情人民的不幸,如《自由颂》(1817)、《致恰达耶夫》(1817)、

《乡村》(1819)等。

他还写了一首叙事诗《卢斯兰与柳德米拉》。

 

希金的政治抒情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此他被沙皇政府政治流放到

 

了南俄。

 

【赏析】

 

该诗写于1825年,正是诗人流放南俄敖德萨同当地总督发生冲突后,

 

被押送到其父亲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科耶村幽禁期间所作。

从1824年8月至1826年9月,这是一段极为孤独寂寞的生活。

面对12月党人起义前后剧烈动荡的社会风云,普希金不仅同火热的斗争相隔绝,而且与众多亲密无间的挚友亲朋相分离。

幸亏夜晚,有终生挚爱

 

的奶妈相陪伴,讲故事为他消愁解闷;白天,到集市上去,与纯朴的

 

农人为友,和他们谈话,听他们唱歌。

孤寂之中,除了读书、写作,

 

邻近庄园奥西波娃一家也给诗人愁闷的幽禁生活带来了一片温馨和

 

慰藉。

这首诗就是为奥西波娃15岁的女儿姬姬所写的,题写在她的

 

纪念册上。

 

普希金自言,要“用诗歌唤起人们善良的感情”,别林斯基也曾说过:

“普希金天性是可亲可爱的人,他是诚心诚意愿意向每一个他觉得是‘人’的人伸手的⋯⋯他内心有着许多赤子似的和善、温良和柔顺的成分。

”因而“在普希金的任何感情中永远有一些特别高贵的、温和的、柔情的、馥郁的、优雅的东西。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就典型地

 

体现了这种思想特征。

该诗以一个假设句破题,劈头就是一个“假如”,此时26岁的普希金,面对的是一个纯真的女孩,他宛如一位饱经风

 

霜而又无比温厚的长者,仿佛生怕碰伤这棵稚嫩的幼苗,于是从未来着笔,使用一种带有预言的口吻叮咛、勉励涉世未深的少女,如果出现这种偶然⋯⋯实际上,这个对于无知的对话者所作的带有推测性假定意义的假说,正是变幻莫测的人生中的一种必然现象,即生活中

 

不可能没悲伤、烦恼,但是你要克制、忍耐,因为还有一个“欢乐的日子”就要来临。

这欢乐是针对悲伤而言的,不是现在时,而是属于

 

未来的。

紧跟其后,在第二个诗节中,诗人进一步指出,这未来,并

 

非现实生活中,漫漫长夜之后,遥远的明天,而是心灵生活中的未来,这就引出了下面的富有深刻哲理的诗句:

“转眼间一切都会过去,/而过去了的,将会变得可亲。

”显然,在这里,诗人并未一般地开出常人司空见惯的用时间医治心灵创伤的这贴药方,而是要人面向内心世

 

界,放眼于未来,实行一种自我精神调节法,究其实,这是一种情绪的转换,它可以是在一瞬之间完成,这就是要用希望去救治现实的痛苦。

这同现代心理医生的看法可以说是不谋而合,然而,普希金毕竟不是心理学家,而是诗人。

他进一步指出,痛苦一旦过去,人就会更加成熟,对于成熟的人来说,这过去了的,即便是痛苦,也会成为人生的一段标志,而令人感到无比亲切。

保持对生活的信心,即使在逆境之中,不要陷入绝望而不能自拔,正所谓苍茫人世,短暂人生,期骥美好,追忆亦美好矣,这不正是离群索居、寂寥生涯中,诗人悟出的深刻生活哲理吗?

这里没有一丝一毫宿命论的蛛丝马迹,真诚、善良,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加上亲切自然而又热情深沉的语调,诗歌朴素、流畅,言简意深,耐人回味。

 

与普希金早期引吭高歌赞颂自由,嬉笑怒骂,讽刺权贵,批判专制的抒情诗不同,这首小诗,明显表现出诗人后期抒情诗创作趋向含蓄、富于哲理的特点。

用普希金自己的话说:

“从1825年开始,他走上了‘现实的诗人’的道路。

”这首诗即是一个佐证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

那里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诗中阐明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镇定面对生活中的烦恼,心儿永远向着未来;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很有哲理,揭示了生活的真谛。

 

道风

 

徐志摩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①写于1928年,初载同年3月10日《新月》月刊第一卷第1号,署名志摩。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这道诗,可以说是徐志摩的“标签”之作。

诗作问世后,文坛上只要听到这一声诵号,便知是公子驾

 

到了。

全诗共6节,每节的前3句相同,辗转反复,余音袅袅。

这种刻意经营的旋律组合,渲染了诗中“梦”的氛围,也给吟唱者更添上几分“梦”态。

熟悉徐志摩家庭悲剧的人,或许可以从中捕捉到一些关于这段罗曼史的影子。

但它始终也是模糊的,被一股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吹的劲风冲淡了,以至于欣赏者也同吟唱者一样,最终被这一股强大的旋律感染得醺醺然,陶陶然了。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全诗的意境在一开始便已经写尽,而诗人却铺衍了六个小节,却

 

依然闹得读者一头雾水。

诗人到底想说些什么呢?

有一千个评论家,便有一千个徐志摩。

但也许该说的已说,不明白却仍旧不明白。

不过

 

我认为徐氏的一段话,倒颇可作为这首诗的脚注。

现抄录如下:

“要从恶浊的底里解放圣洁的泉源,要从时代的破烂里规复人生的尊严

 

——这是我们的志愿。

成见不是我们的,我们先不问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功利也不是我们的,我们不计较稻穗的饱满是在那一天。

⋯⋯

 

生命从它的核心里供给我们信仰,供给我们忍耐与勇敢。

为此我们方能在黑暗中不害怕,在失败中不颓丧,在痛苦中不绝望。

生命是一切理想的根源,它那无限而有规律的创造性给我们在心灵的活动上一个强大的灵感。

它不仅暗示我们,逼迫我们,永远望创造的、生命的方向上走,它并且启示我们的想象。

⋯⋯

 

我们最高的努力目标是与生命本体相绵延的,是超越死线的,是

 

与天外的群星相感召的。

⋯⋯”(《“新月”的态度》)这里说的既是“新月”的态度,也是徐志摩最高的诗歌理想,那就是:

回到生命本

 

体中去!

其实早在回国之初,徐志摩就多次提出过这种“回复天性”的主张(《落叶》、《话》、《青年运动》等)。

他为压在生命本体之上的各种忧虑、怕惧、猜忌、计算、懊恨所苦闷、蓄精励志,为要保持这一份生命的真与纯!

他要人们张扬生命中的善,压抑生命中的恶,

 

以达到人格完美的境界。

他要摆脱物的羁绊,心游物外,去追寻人生与宇宙的真理。

这是怎样的一个梦啊!

它决不是“她的温存,我的迷

 

醉”、“她的负心,我的伤悲”之类的恋爱苦情。

这是一个大梦,一种大的理想,虽然到头来总不负黯然神伤,“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从这

 

一点上,我们倒可以推衍出《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的一层积极的意义。

 

由于这首诗,许多人把“新月”诗人徐志摩认作了“风月”诗人。

然而,当我们真的沉入他思想的核心,共他一道“与生命的本体同绵延”,“与天外的群星相感召,”我们自可以领略到另一个与我们错觉截然不同的徐志摩的形象。

 

晒旧衣

 

清代:

周寿昌

 

卅载绨袍检尚存,领襟虽破却余温。

 

重缝不忍轻移拆,上有慈亲旧线痕。

 

译文

 

三十年前母亲缝制的一件粗绨面料的长袍还保存在箱柜里,领子和襟袖虽已破旧,依稀能感觉到绨袍上残留着母亲的余温。

 

想重新缝补又不忍轻易拆开旧衣,上面有母亲缝补的痕迹。

 

注释

 

卅(sà):

三十。

 

绨袍:

粗绨所制造的袍子。

 

绨(tì):

丝织物类名。

 

赏析

 

这首诗逐层深入,真挚动人地表达了人类至善至纯的天伦情感——母子之情。

以小见大,托物抒情,一波三折,婉转深挚地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因而感人肺腑,能令读者掩卷长思。

 

诗人翻检旧物时,发现母亲三十年前为他缝制的一件粗绨面料的长袍还保存在箱柜里。

一件旧衣居然保存了这么多年,可见主人对它的爱惜。

由于年深月久,又曾穿著过,绨袍的领子和襟袖已经破旧,虽然如此,诗人并无将它抛弃之意,如今睹物思人,诗人还依稀感觉绨袍上残留着母亲的余温。

“余温”二字,乍看起来不符合生活的真实,然而,母亲逝世后,诗人一直思深念切,如今,母亲缝制的这件绨袍自然更强烈地激起他对母亲的回忆,母亲生前的慈颜与厚爱,霎时间又浮现于脑海,诗人情热中肠,以至移情于物,产生“却余温”的错觉,却又是十分自然,合乎常情的。

诗人有意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传达了情感的真实。

 

末两句诗,紧承上面而来,更将这种感情转进了一层。

由于领襟已破,

 

诗人将绨袍晾晒之后,自然想缝补一下,可是转念一想,又不忍轻易

 

拆开旧衣,移换旧布料的位置了。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

 

郊《游子吟》)当年,母亲曾将对儿子的爱倾注于针针线线之中,缝

 

进了这件绨袍里。

如今,这件旧衣上一针一线对儿子而言,都包含着

 

母亲的爱心,为人子者怎能忍心拆断这爱的丝线呢?

诗人的不忍拆

 

移,正表明了对母亲的无比珍重和深情怀念。

这首诗,以小见大,托

 

物抒情,一波三折,婉转深挚地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因而

 

感人肺腑,能令读者掩卷长思。

 

《夏日杂诗》

 

清代:

陈文述

 

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注释

 

枕簟(diàn):

枕席。

 

玉漏:

玉做的计时器。

 

赏析

 

炎夏已逝,秋凉将至。

“暑气微消秋意多”,爽身清凉的感觉,令人惬

 

意称心。

对此,历代诗人笔下都有喜气洋洋的吟咏。

陈文述的这首诗,

 

对秋凉降临的描绘别出心裁,创造了一个清丽奇趣的意境,令人难忘。

 

“水窗低傍画栏开”,临水敞窗,这是感受秋凉最敏感的典型环境。

“枕

 

簟萧疏玉漏催”,簟,竹席。

萧疏,凉爽之意。

白居易诗云:

“夜凉枕

 

簟滑,秋燥衣巾轻。

”秋凉爽身的快感,首先来自寝卧的枕席。

讲得

 

浅白,人人同感,倍增亲切。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这是两句别致精彩的好诗,荷叶上的雨声送来了秋意,一夜雨声把凉

 

爽带入了梦境。

凉到梦境,看似无理,实则多情。

梦境犹凉,形容凉得温存,凉得亲昵,凉得体贴入微,凉得惬意称心。

这两句诗对秋凉的描绘巧思奇妙,已入化境。

元代盍西村《莲塘雨声》中有诗句云:

“忽闻疏雨打新荷,有梦都惊破。

”写的是荷上雨声,惊破好梦;陈文述写的是荷上雨声,为梦送凉,一动一静,悉成妙缔。

 

荷叶细雨,是诗人描写秋凉的钟情对象。

你看,夏日将尽,“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苏轼)初秋来临,“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秋夜方长,“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李商隐)秋残冬至,“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

 

成珠”。

荷是秋色的使者,雨是凉意的先声,描写动人,全因情景贴切。

意境创造的成功,全在景真意切,景真意切方能境丽情长。

 

荷叶细雨,与秋凉同位。

荷叶送秋声,雨声凉入梦。

一旦,“荷尽已无擎雨盖”,荷枯雨歇,秋天也就结束了,冬天已经来临。

《莲藕花叶图》

 

元代:

吴师道

 

玉雪窍玲珑,纷披绿映红。

 

生生无限意,只在苦心中。

 

注释

 

玉雪:

这里是形容莲藕雪白玉润的颜色。

 

窍:

这里指莲藕中间的孔。

 

玲珑(línglóng):

这里形容莲藕精巧空明的样子。

 

纷披:

这里形容莲叶莲花交错散铺在水面上的样子。

 

生生:

指生命延续不断,富有生机的意思。

 

意:

含有意趣的意味。

 

苦心:

莲籽中间的绿心有苦味。

这里是双关语,寓有刻苦、勤苦之意。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在一幅莲藕花叶图上题写的五言绝句。

诗中借着对莲藕花叶的吟咏,写出了作者对生活的体验,富有哲理意味。

 

诗的大意说:

白润如玉如雪的莲藕,中间有精巧透明的窍孔,玲珑可爱。

它的绿叶和红花铺散在水面上,互相映衬。

莲藕的生命一代代延续不断,显示出无限意趣和欣欣向荣的生机,它之所以能够如此,全

 

部奥秘都在莲籽的“苦心”当中。

这里表面说莲心苦,但可以从中体会

 

出更广阔的含义,让人联想到:

人只有刻苦努力,才能有所创造,才

 

能有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