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 期中模拟卷 一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889466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2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 期中模拟卷 一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 期中模拟卷 一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 期中模拟卷 一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 期中模拟卷 一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 期中模拟卷 一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 期中模拟卷 一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 期中模拟卷 一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 期中模拟卷 一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 期中模拟卷 一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 期中模拟卷 一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 期中模拟卷 一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 期中模拟卷 一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 期中模拟卷 一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 期中模拟卷 一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 期中模拟卷 一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 期中模拟卷 一含答案.docx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 期中模拟卷 一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 期中模拟卷 一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 期中模拟卷 一含答案.docx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期中模拟卷一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期中模拟卷

(一)

考试范围:

八上第一章、第二章1-3节

一、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3分)

1.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大气层是这个“家园”的保护伞,没有了它,人类将无法生存。

请你设想一下,假如地球周围没有大气层,以下现象将不再发生的是()

A.可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B.夏天,可以用伞挡住阳光

C.可以看到日食、月食现象D.用吸管喝饮料

2.泡菜具有独特的风味,适合制作泡菜的食盐水浓度是4%。

在配制4%的食盐水时,会导致溶液浓度偏小的是()

①称量好的食盐倒入烧杯时,有少许洒出②量水的体积时,俯视量简

③溶解食盐的烧杯内壁是潮湿的④用4g食盐和100g水配制溶液

A.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以下内容摘自小翔同学的科学学习记录本,其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的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和钩码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乙图利用吸盘、钩码等器材进行的实验,可以粗略测量大气压的值

C.把丙图中自制的简易气压计从山脚带到山顶,玻璃管内的水柱会下降

D.在丁图容器的a点对水进行加热,水流动的方向是逆时针

4.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实心小球,弹簧测力的示数是8N,把实心小球浸没在密度为0.8×103kg/m3的油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6N,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小球受到的浮力是2NB.小球的质量是0.8kg

C.小球的体积是2.5×10-4m3D.小球的密度是3.2×103g/cm3

5.下列推测、推断或解释、归纳正确的是()

A.食盐溶液、蔗糖溶液是无色的

无色的液体都是溶液

B.在室温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

此时该溶液不能再溶解其它任何物质了

C.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温度会升高

有些物质溶解时会吸热

D.向两张纸片之间吹气,纸片向中间靠拢

两纸片之间空气流速增大,导致气压比纸片外侧的大气压要小

6.某人乘飞机从北京到广州过年,上机前穿的严严实实,下机后脱下的衣服塞满了皮箱,导致两地气候差异大的原因主要是()

A.海陆分布B.地形因素C.纬度位置D.季风

7.实验室要配制50g10%的氯化钠溶液,其中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A.计算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g,水的体积为45ml

B.在托盘天平左盘加5g砝码,然后在右盘添加氯化钠至天平平衡,再将氯化钠倒入烧杯中

C.用50ml量筒量取45ml水,倒入上述烧杯中

D.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完全溶解

8.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蔗糖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B.硝酸钾在20℃时溶解度是31.6g,则100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硝酸钾31.6g

C.在鱼池中设立水泵,把水喷向空中可以增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

D.冷却或蒸发溶剂都能使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

9.如图所示,将系于绳端质量相等的铁桶和实心铁球同时浸没在水中,静止在如图所示位置,绳子对它们的拉力F1和F2的大小关系是()

A.FI>F2B.F1=F2C.F1

10.关于浮力、浮沉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轮船从海里行驶到河里所受浮力减小

B.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C.阿基米德原理只适用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不适用于气体中的物体

D.医学上将人的血液滴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血液恰好悬浮,则说明两者密度相同

11.一个边长为a的立方体铁块从图(甲)所示的实线位置(此时该立方体的下表面恰与水面齐平),下降至图中的虚线位置,则能正确反映铁块所受水的浮力的大小F和铁块下表面在水中的深度h关系的图象是()

12.用细绳连在一起的气球和铁块,恰能悬浮在盛水的圆柱形容器内如图所示位置,若用力向下轻轻拨动一下铁块,则气球和铁块的沉浮情况及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将()

A.下沉,变小B.下沉,变大C.上浮,变小D.悬浮,不变

13.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

B.反应一段时间后,a、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

1

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打开活塞,a管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的更旺,b管的气体被点燃D.由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14.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

在无风的天气,汽车在马路上快速驶过,马路两边的树叶会飘动起来,如图所示,汽车向左行驶,马路两边的树叶会沿着A、B、C哪一个方向飘动()

A.向A方向飘动B.向B方向飘动C.向C方向飘动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5.如图所示,张红同学用吸管吸饮料时出现了一怪现象,无论她怎么用力,饮料都吸不上来。

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吸管有孔B.大气压偏小C.吸管太细D.吸管插得太深

 

16.如图是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图,下列是关于大各层及其相关作用之间的连线

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②对流层——与人类生活关系最密切

③图中B层——航天飞船活动的主要空间

④图中B层——集中了大气中四分之三大气质量和全部水汽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17.如图为小明发明的给鸡喂水自动装置,下列是同学们关于此装置的讨论,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瓶内灌水时必须灌满,否则瓶子上端有空气,水会迅速流出来

B.大气压可以支持大约10米高的水柱,瓶子太短,无法实现自动喂水

C.若外界大气压突然降低,容器中的水会被吸入瓶内,使瓶内的水面升高

D.只有当瓶口露出水面时,瓶内的水才会流出来

18.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

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19.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甲,经历如下变化:

溶液甲

溶液乙

溶液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溶液甲可能是饱和溶液

B.溶液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溶液乙和溶液丙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D.溶液丙若再蒸发5g水,析出的晶体可能大2g

20.如图所示现象属于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是()

二、填空题(每空2分)

21.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来测量温度的。

(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移动。

(填“左”或“右”)

(3)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

(4)该温度计测量温度时会不会受到大气压的影响?

答(填“会”或“不会”)。

22.小明自制了一支密度计,将其分别放入盛有液体密度为ρ甲和ρ乙的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静止时两容器中液体的深度相同,如图所示,从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判断:

ρ甲ρ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该题两空均选填“<”“=”或“>”)。

 

23.请分析下列水资源的相关图示,回答问题:

(1)如图所示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各序号分别代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其中序号①表示的环节是。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长江水引至华北地区)已于去年12月正式完成,这主要是通过改变水循环中的

环节(填序号),来达成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3)请阅读资料一和资料二:

资料一:

水资源紧缺指标

资料二:

我国部分省、市人均水量图

上述资料显示,浙江省用水紧缺程度属于。

24.目前许多学校安装了直饮水机,其主要工作流程如图甲。

(1)①的作用是。

A.杀菌消毒B.吸附杂质C.蒸馏D.过滤

(2)直饮水机使用方便:

只要将它与自来水管网对接,截留清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如细菌等),便得到直饮水,直饮水属于(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3)水的净化:

向浑浊的天然水中加入明矾,静置一段时间后,取上层液体过滤,得到略带颜色的液体。

实验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填仪器名称),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5.如图所示的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在80℃时,B物质的溶解度是g。

(2)2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可排列为。

(3)点P表示的含义是。

(4)现有两瓶由A、C两种物质分别制成的饱和溶液,由于疏忽,两种溶液的标签掉落,鉴别它们的方法是(一种即可)。

26.下列数据是硝酸钾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10

30

50

6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8

36.3

37.0

37.3

硝酸钾

20.9

45.8

85.5

110

(1)30℃时,向100g水中加入45.8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得到(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从NaCl溶液中得到NaCl晶体的方法是。

(3)40℃,氯化钠的溶解度(填“无法确定”、“大于”、“小于”)硝酸钾的溶解度。

(4)如图所示,小烧杯中盛放的是上述

(1)中所得的硝酸钾溶液,若将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小心地加入到大烧杯的水中,不断搅拌,一定能够使小烧杯中有固体析出的是(填字母)。

A.冰B.浓硫酸C.硝酸铵D.氢氧化钠

三、实验题(每空2分)

27.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将同一物体分别逐渐浸入到水和酒精中,为了便于操作和准确收集数据,用升降台调节溢水杯的高度来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他们观察并记录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及排开液体的体积。

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1)分析表中数据,实验所用物体重力为N,第一次实验中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N。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和3(或4、5和6)可初步得出结论:

当液体的种类相同时,排开液体的体积越,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分析比较实验序号,可初步得出结论:

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3)请你计算出第一次实验中物体排开水受到的重力G排=N。

通过比较每次实验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和它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还可以验证原理。

(4)本实验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选用了不同液体并进行了多次实验,其目的是为了(选填字母序号:

A.寻找普遍规律;B.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28.放在普通环境里的鸡蛋容易变质。

鲜鸡蛋密度约为1.08克/厘米3左右,变质蛋密度可降至1.03克/厘米3以下。

生活中,我们可以把鸡蛋放入密度为1.03克/厘米3的盐水中来判断鸡蛋是否变质。

(1)如图甲、乙、丙三个鸡蛋静止在盐水中,其中最有可能已变质的是鸡蛋(填“甲”“乙”“丙”)。

(2)配制密度1.03克/厘米3食盐水可用60克食盐溶中1000克水中,这种食盐水的质量分数约为(计算结果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如果氯化钠中含有少量不溶性的杂质,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填“偏大”或“偏小”)。

(3)实验室在配制以上食盐水溶液时,一些操作步骤如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四、综合题(共34分)

29.(10分)如图所示,将一个体积为1.0×10-3m3、重6N的木块用细线系在底面积为400cm2的圆柱形容器的底部。

当容器中倒入足够的水使木块被浸没时,求:

(g=10N/kg)

(1)木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剪断细线后,木块处于静止时,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多大?

(3)木块露出水面处于静止后,受到的浮力为多少?

 

30.(10分)小红在帮助老师整理实验室时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未开启的浓硫酸,试剂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

 

(1)该瓶硫酸的质量为。

(2)实验室要配制9800克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作为化学反应所需的试剂,需要98%的浓硫酸多少克?

 

31.(14分)如图所示甲是一个深度很浅的皮碗,乙是将皮碗压向水平的天花板,挤出皮碗下的全部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皮碗像吸盘一样“平贴”在天花板上,皮碗的吸附面积为100cm2,皮碗中心引出的细线可以悬挂一个物体在空中。

(不计细线和皮碗的重量,大气压取1.0×105Pa,g取10N/kg)

(1)皮碗能像吸盘一样“平贴”在天花板上是由于受到________的作用。

(2)要想吸盘不脱落,所挂物体的重量不得超过多少?

(3)设想细线下挂一边长为10cm,质量为500g的正方体物块时吸盘没有脱落(物块底面保持水平),剪断细线物块落在水平地面上无反弹和翻滚,从触地时开始计时,物块对地面的压强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丙所示(接触面积一直是正方形的底面积),压强减至pr时便保持不变。

求t=0时物块对地面的压力和t=0.1s时pr为多少?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期中模拟卷

(一)

考试范围:

八上第一章、第二章1-3节

一、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3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B

D

D

C

B

B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A

C

A

A

A

D

B

D

B

二、填空题(每空2分)

21.

(1)热胀冷缩;

(2)左;(3)0;(4)会。

22.<;<。

23.

(1)蒸发;

(2)③;(3)轻度缺水。

24.

(1)B;

(2)混合物;(3)吸附杂质;漏斗;引流。

25.

(1)30g;

(2)C>B>A;(3)在40℃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均为20g;(4)升高温度,有晶体析出的是C物质,反正是A物质。

26.

(1)饱和;

(2)蒸发结晶法;(3)小于;(4)C。

三、实验题(每空2分)

27.

(1)2;0.5;

(2)大;1、4(或2、5或3、6);(3)0.5;阿基米德;(4)A。

28.

(1)丙;

(2)5.7%;偏小;(3)④①②③。

四、综合题(共34分)

29.(10分)

30.(10分)

(1)m=ρV=500ml×1.84g/cm3=920g

(2)9800g×10%=98%×m浓,m浓=1000g

31.(14分)

(1)大气压

(2)解:

因为p=

,所以大气压作用在吸盘上的压力F=p0S=1.0×105Pa×100×10−4m2=1000N,所挂物体的最大重量G=F=1000N

(3)解:

查表知t=0时物块对地面的压强p1=1.5×103Pa,

所以物块对地面的压力:

F=p1S=1.5×103Pa×(0.1m×0.1m)=15N,

由题意t=0.1s时可知此时正方体物块静止在水平地面上,

Fr=G物=mg=0.5kg×10N/kg=5N,

则pr=

=500P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