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学知识点汇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890593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7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机械学知识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农业机械学知识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农业机械学知识点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农业机械学知识点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农业机械学知识点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农业机械学知识点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农业机械学知识点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农业机械学知识点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农业机械学知识点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农业机械学知识点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农业机械学知识点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农业机械学知识点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农业机械学知识点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农业机械学知识点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农业机械学知识点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机械学知识点汇总.docx

《农业机械学知识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机械学知识点汇总.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业机械学知识点汇总.docx

农业机械学知识点汇总

一、按与拖拉机挂接方式不同分:

牵引犁、悬挂犁、半悬挂犁等。

1.牵引犁构造:

主要由牵引装置、犁架、犁轮、犁体、小前犁、圆犁刀、升降机构及调节机构等组成。

特点:

①犁体纵向尺寸不受限制,因而可配置较多犁体。

②结构复杂,重量大。

③转弯半径大。

④金属消耗量大,价格高。

2.悬挂犁构造:

悬挂犁较牵引犁结构简单得多,它一般由犁架、悬挂架、主犁体、犁刀、调节装置和限深轮等组成。

特点:

①机动性强,转弯灵活。

②金属消耗量小,重量轻,造价低。

③对拖拉机驱动轮增重效果好。

3.半悬挂犁构造:

犁的前端由拖拉机悬挂,后端是限深轮和尾轮机构。

其结构分别取前二者的部分而组成。

特点:

①重量较牵引犁轻约1/3,但犁的纵向尺寸亦不受限制;②机动性较牵引犁好。

4.翻转犁(双向犁)

翻转犁分左翻和右翻和水平翻转,其主要优点是:

耕后地表平整,减少地头空行程,提高工作效率。

二、犁耕土壤比阻Kt:

在标准工况下犁耕时,土壤单位横断面积上的纵向水平阻力。

所谓标准工况下,是指采用标准犁体,在常用耕深围,常用耕速下及适耕水分时进行测力,计算得出Kt。

犁耕土壤比阻比较直观地判别耕层土壤耕作的难易程度。

三、主犁体

功用:

切开、破碎、翻转土壤,以达到覆盖杂草和残根、疏松土壤的目的。

组成:

由犁铧、犁壁、犁侧板、犁踵、犁柱等组成。

有的犁上为了加强犁的翻垡作用还有延长板。

四、犁侧板

犁侧板位于犁铧的后方,工作时承受并平衡犁体所产生的侧压力,保证耕宽稳定。

多铧犁最后一个犁侧板受力最大,磨损严重,一般都装有可更换的犁后踵。

①犁侧板在水平面的配置

为了使沟壁的反力作用在犁侧板的后端,以增加犁的耕宽稳定性。

应使侧板前端离开沟壁线,即有一定的水平间隙,其值一般为5~10mm。

②犁侧板在垂直面的配置

犁侧板前端距沟底平面的距离,称为垂直间隙。

垂直间隙的存在,减少了土壤对犁侧板的反力,这样才使犁的限深轮上承受一定的支反力,从而使犁的耕深保持稳定;同时增大了入土隙角,以利犁铧入土。

一般垂直间隙为10~20mm。

五、土垡的翻转的过程(画图)

在工作中,铧式犁犁出的矩形土垡。

其中铧刃切出其宽度b,胫刃切出其深度a。

该土垡在犁曲面上的运动方式有三种:

滚垡、窜垡和滚窜式。

在北方通用犁中多用滚垡形式。

在研究土垡运动过程时,有三点假设:

①土垡断面形状在翻转过程中不变,一直是矩形;

②土条不断裂;

③翻转过程中始终有一个棱边与沟底相接触。

六、高度调节机组:

工作时,拖拉机液压系统处于“浮动”状态,耕深由限深轮控制。

七、导曲线:

熟地型犁体,要求其碎土性能好些,将导曲线设置在位于距铧尖2/3耕宽处的平面上。

半螺旋型(翻土型)犁体,则位于铧的末端。

对于相同开度的导曲线,位置越靠近铧尖,则碎土性能越好,反之,则翻土性能越好。

八、根据瞬心、阻力中心、动力中心的不同位置,产生四种不同的牵引状态:

正牵引:

π2位于中心线上,牵引线通过动力中心线。

偏牵引:

π2位于中心线右侧,牵引线与机组前进方向平行,但与动力中心C偏一距离e。

斜牵引:

π2位于中心线左侧,但牵引线通过动力中心线

偏斜牵引:

瞬心π2的位置不确定,但牵引线既不通过动力中心C,也不平行于前进方向。

九、偏牵引现象:

凡是牵引线不通过动力中心而造成机组偏转力矩,使拖拉机产生自动跑偏的情况,称为偏牵引现象。

(1)偏牵引调整的实质

通过调整下悬挂点相对犁架的位置,来改变π2位置,从而改变牵引线方向,以达到消除或减小偏转力矩的目的。

注意:

在调整中应该保持耕宽不变,应互相照应。

(2)调整方法

①先平移悬挂轴(在装有耕宽调节器的犁上可只移动左右悬挂点)使牵引线通过动力中心,而形成斜牵引现象。

②调整后可能造成犁铧偏斜,则可通过改变下悬挂点前后位置的办法来消除偏斜。

十、牵引犁的主要调整

1.耕深调整

作业中根据耕深要求,及时转动耕深调节轮,缩短丝杠长度时耕深变浅,反之则耕深变深。

若由液压控制的犁,则改变活塞杆上定位挡板不同的位置,就可得到不同的耕深,上移则增加耕深,下移变浅。

2.水平调整

作业中要求机架与地平面保持平行,才能使左右铧的耕深一致,否则转动水平调节轮加以调整。

3.尾轮调整

垂直调整:

保证最后一个犁铧的入土深度和第一铧一致。

若不是,则调整垂直调节螺钉,螺钉往里拧,后铧变浅,反之变深。

水平调整:

主要是调整犁侧板和尾轮所受的侧压力。

水平调节螺钉往里拧,尾轮就往未耕地方向移动,反之相反。

4.牵引线的调整

(1)牵引线调整的依据阻力中心理论(美国、西欧);重心迹理论(原联、东欧)

(2)调整的原则和方法牵引线调整的原则:

牵引线必须通过犁的阻力中心或重心迹S点,并保持和沟墙平行

十一、牵引线位置不当产生的后果

水平面:

牵引线偏右:

犁架反时针扭转,总耕幅变窄,各犁体间产生重耕,翻土不良。

牵引线偏左:

总耕幅变宽,犁体间出现漏耕,耕后地表不平,碎土不良,犁侧板侧面磨损加剧。

共同点是:

犁轮倾斜行驶,加剧轴套、轮轴磨损,增加阻力。

纵垂直面:

牵引线过高:

前部降低,后部翘起,地、沟轮负荷加剧,轮轴磨损严重,前犁深后铧浅。

牵引线过低:

犁架前部升起,地轮抓取力降低,升降失灵,尾轮轮轴磨损加剧,前铧浅后铧深。

圆盘耙

一、圆盘耙的作用:

用于犁耕后碎土、播前耙地,和收获后浅耕灭茬。

二、分类方式:

1.按排列分:

单列耙、双列耙;对置式、偏置式

2.按重量形式分:

轻型(耙片直径460mm)、中型(560mm)、重型(660mm)

3.按挂接方式分:

牵引式、悬挂式、半悬挂式等

三、耙片偏角:

指在工作状态下,耙片的回转平面与机器前进方向的夹角。

四、圆盘耙的主要组成:

1.耙组:

1)耙片2)方轴3)间管4)轴承5)刮土板

2.耙架

3.角度调节器:

(1)功用改变各耙组偏角的大小来改变其工作深度,偏角愈大,圆盘凹面与土壤接触面积愈大,土壤对圆盘凹面下压力亦愈大,因而耙深增加。

反之,耙深变浅。

(2)组成角度调节器由上、下滑板、齿板、卡子、托板、前侧拉杆、后列中心拉杆等组成。

4.加重箱、加重盘

5.运输轮

6.主要调整

深浅调整⑴加大偏角,入土深度增加,反之则变浅。

⑵在加重盘和加重箱上增加附加重,重量增加时变深,反之则变浅。

播种机械

一、种子处理方法:

1.种子分级2.丸粒化3.脱绒4.种子包衣

二、铺膜播种机械组成:

1.整形机构

作用:

推开表层干土,压出紧实膜床,同时开出膜边小沟。

组成:

包括分土板(有V型)和整形辊(有圆柱形及鼓形之分)。

2.施肥机构

常用的开沟器形式:

锄铲式、滑力式、单圆盘式等。

3.铺膜机构

作用:

完成展膜、铺膜、压膜、覆土等项作业。

组成:

包括膜辊、展膜辊、压膜轮、覆土圆片等。

展膜辊为一圆柱形或鼓腰形轴。

压膜轮有整体式和分开式两种。

4.播种机构

作用:

完成膜下或膜上排种作业

1)条播用于膜下播种,主要工作部件是外槽轮排种器和双圆盘开沟器。

2)点播用于膜下或膜上播种,主要工作部件是点播轮。

5.种穴覆土机构

作用:

将已播入种子的种穴口盖土、镇压。

三、外槽轮排种器

结构:

防漏:

(1)前壁倾角α1应大于种子自然休止角。

(2)种道应由宽变窄,使种子易于充满排种杯,同时,又不容易自流。

(3)排种舌长度m=22~26mm,开度Ck=6~8mm,大粒种子可大于10,小粒种子可小于6,角度应小于种子自然休止角,以防种子自流。

四、气吸式排种器

排种盘结构参数

①直径d:

通常减小d,在υm一定时,可降低υp,有利于吸种,减少漏播,但会使机构庞大,风量消耗亦增加,故目前国外多采用d=140~260mm的盘。

②吸孔直径和形状:

吸孔形状多为圆形,应去除毛刺,其直径根据所播作物种子大小而定。

玉米5~6mm,大豆4~5mm,丸粒化甜菜2~3mm。

③吸孔数量和排列形式

吸孔多,则相邻吸孔间距小,其间易吸附多余种子,同时气流泄漏多,要求气量大些。

在不影响吸种、刮种和落种的情况下,稍多些为好。

吸孔的排列形式有单列、交错双列、孔组、细条孔及斜缝等几种。

植保机械

一、施药的方法

①喷雾法:

压力药液通过喷头进行雾化,雾滴直径100~300μm。

②弥雾法:

利用高速气流将粗雾滴破碎,吹散,雾滴直径75~100μm。

③超低量喷雾法:

利用高速旋转的圆盘产生的离心力将原药液甩出,雾滴直径15~75μm④喷烟法:

利用高温气流使预热后的烟剂发生热裂变,形成烟雾,再由气流吹散,雾滴直径1~50μm。

⑤静电喷雾法:

使药液在雾化过程中带静电荷,形成带电雾滴。

⑥喷粉法:

利用高速气流将药粉喷撒到农作物上。

通用喷头

1.撞击式喷头---即喷枪雾化原理:

高压药液通过喷嘴到达出口,由于过水断面逐渐减小,流速逐渐增高,其压力也逐渐降低,形成高速液流柱射向远方。

2.特点:

雾化力差,雾滴直径在300微米以上,但射程远,常用于园林喷射药剂。

3.涡流式喷头雾化原理:

当高压药液从进液管进入喷头的切向斜道时,由于斜道的截面积变小,因此压力下降,流速增高,药液就以较高的切向速度进入涡流室,绕着喷头体的锥体芯作高速螺旋运动,由于旋转运动所产生的离心力及喷孔外压力差的联合作用,药液在通过喷孔后,形成扭转圆锥形液流薄膜罩,即成为空心锥体,进而与相对静止空气相撞击,形成细小的雾滴,喷洒到农作物上。

4.扇型雾喷头雾化原理:

当压力药液进入喷嘴后,受半月形槽底部的导向作用药液分为两股相对称的液流,两者流到喷孔处汇合,互相撞击,细碎成雾滴喷出。

喷出后又与半月形槽两侧壁撞击、细碎和约束,以及外半月形槽底部的导向作用,便形成一扇形雾流喷射。

同时又与相对静止的空气撞击进一步细碎成雾滴,喷洒到农作物上。

二、空气室

作用:

消除往复泵的脉冲现象,蓄积和稳定压力,以保证喷雾机正常工作。

中耕机械

一、常见的仿形机构

仿形机构的作用:

使工作部件适应地形和保持一定的耕深。

1.单杆单铰接仿形机构特点:

无论是土壤阻力变化,还是地形起伏变化,都无法保证稳定的耕深。

2.平行四杆仿形机构

(1)耕深和工作部件的入土角较稳定,仿形量大。

(2)仿形过敏:

平行四杆仿行机构当仿形轮遇到局部地表起伏(如硬土块、田埂等)时,将引起工作部件的跳动,从而导致耕深不稳定,沟底不平整,现象称为“仿形过敏”。

(3)仿形滞后:

为了不使工作部件耕起的土壤与仿形轮运动发生干涉,仿形轮通常配置在工作部件前方一定距离处,因而造成工作部件的仿形始终滞后于仿形轮的仿形,形成所谓“仿形滞后”。

3.多杆双自由度仿形机构特点:

仿形量大,工作稳定,运动平缓,但结构复杂。

收获机械

一、传统型联收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

1.构造由割台、输送装置、脱粒装置、清选装置、分离装置、发动机、底盘、传动系统、电器系统、液压系统、驾驶室和粮箱等部分组成。

2.工作过程

二、往复式切割器的使用调整

1.水平调整目的:

保证各定刀片处于一个平面,易于保证间隙。

调整方法:

用锒头上下敲击护刃器尖进行校正。

注意矫正之前刀杆应检查是否平直。

2.对中调整目的:

使其速度利用良好。

对中调整不当时,易发生堵刀、塞刀或震动太大的现象。

调整方法:

松开连杆螺栓,调节连杆长度或摆杆位置。

3.间隙调整目的:

保证正常切割所需的动刀与定刀、动刀与压刃器之间的间隙。

避免因间隙不当,易产生将作物连根拔起、堵塞或磨损过快等现象。

调整方法:

通过调整摩擦片、增减调整垫片以及矫正护刃器、压刃器的方法达到。

计算题:

三、拨禾轮:

作用:

1.将待切割作物向切割器引导,并把倒伏的茎杆扶正;

2.切割时扶持茎杆;

3.将割下的谷物推向里侧,以免茎杆堆积在割刀上。

调整:

1.位置调整

包括上下、前后位置调整。

应根据作物生长情况而定。

位置调整的一般原则是:

①高秆作物:

移前升高;②低矮茎秆:

移后降低;

③前伏侧伏:

移前降低;④后伏作物:

移后降低;

2.转速调整

大多数情况下亦是根据作物生长情况,成熟情况等而定。

其调整原则是:

(1)Vm↑提高,则n提高,Vm降低,n降低。

目的是保持一定的λ值。

(2)作物直立,n可低些,作物倒伏,n可高些。

3.偏心拨禾轮弹齿倾角调整

可通过对偏心的调整来改变弹齿相对地面的角度。

(1)直立作物:

弹送垂直或稍向后

(2)前伏作物:

弹齿后倾

(3)后伏作物:

弹齿前倾(此种情况应尽量避免)

脱粒装置

一、脱粒原理

1.冲击脱粒:

利用具有一定速度的脱粒元件对谷物进行冲击而使谷粒脱落。

2.揉搓脱粒:

它是利用谷物与脱粒元件之间和谷物之间的摩擦,而使谷粒脱下。

3.梳刷脱粒:

由脱粒元件对谷粒施加拉力,破坏谷粒与穗轴之间的自然联接力而使之脱落。

4.碾压脱粒:

利用脱粒元件对谷粒的挤压而使之脱落。

5.振动脱粒:

是利用对谷物施以高频振动,破坏谷粒与穗柄之联接力而使之脱落。

(研究中)

二、根据作物是否通过脱粒装置可分为:

全喂入式和半喂入式两类。

全喂入式脱粒装置按作物沿滚筒的运动方向分为:

切流式和轴流式两种。

1.纹杆滚筒式脱粒装置特点:

脱粒速度高,对作物作用时间短。

主要是通过揉搓和冲击作用脱粒的,对茎杆的要求不高,生产率高。

但凹板分离率低,功率消耗高。

2.钉齿滚筒式脱粒装置特点:

主要是利用冲击和梳刷作用脱粒物料的。

其余特点与纹杆式相同。

3.轴流滚筒式脱粒装置特点:

脱粒速度低,对作物作用时间长。

主要是利用揉搓作用脱粒的,对茎杆的要求不高,凹板的分离面积大,分离率高,生产率高。

但茎杆破碎严重,功率消耗高,传动设计复杂。

半喂入式脱粒装置

1.弓齿滚筒式脱粒装置特点:

脱粒速度低,冲击作用小,主要是利用梳刷作用脱粒,对茎杆的要求高,生产率低,夹带损失高,功率消耗少

2.割前脱粒特点:

机器只对穗头部分作用,不同时收割茎杆,解决了喂入要求高的问题,功率消耗大为降低。

三、脱粒装置的调整

1.转速调节:

普遍采用三角皮带无级变速的方法。

2.间隙调节:

在脱粒机上采用手动螺母调节法分析调节,在现代联合收割机上多用联动杠杆法,方便、迅速。

滚筒速度V↑凹板分离率↑,未脱净率↓,碎茎杆↑,籽粒破碎↑。

V一般由查表或经验公式求得

一般脱粒装置的入口间隙约为出口间隙的3~4倍,小麦:

入口间隙为16~22mm,出口则为4~6mm。

清选装置

一、按照谷粒的尺寸特性进行分离

1.按谷粒宽度按宽度分离是用圆孔筛来进行的。

筛孔的直径小于谷粒长度,大于谷粒厚度,分离时谷粒只要能竖起来便能通过筛孔,因而长、厚度不受筛孔限制。

2.按谷粒厚度常用的方法是用长孔筛。

长孔筛的宽度大于谷粒厚度而小于谷粒宽度,其长度大于谷粒长度。

此时,谷粒的需竖起来便可通过筛孔、筛子只需做水平振动即可。

3.按谷粒长度尺寸进行分离用选粮筒(又称窝眼筒)进行

风机

一、叶片式风机类型及应用围

根据风机工作原理,可以分为轴流风扇和离心风扇两种。

轴流风机风压低、流量大,一般多用于通风、换气。

离心风机风压较高,用途很广泛。

离心风机根据结构型式又可分为:

①清粮型

特点:

宽度大、直叶片、园形外壳,用于清粮;

②通用型

特点:

宽度较小、蜗壳形外壳,用于需要中、高压风压的场合

按风压分低压:

风压<100mmH2;中压:

风压在100~300mmH2O;高压:

300~1500mmH2O

通常,清粮风机多为低压风机,播种、植保及气流输送采用中、高压风机。

玉米收获机械

一、玉米摘穗器

按结构,摘穗器可分为纵卧式摘辊、立式摘辊、横卧式摘辊和纵向摘穗板四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