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规划纲要(2023-2027年)》学习体会3篇.docx

上传人:冰冰 文档编号:11894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规划纲要(2023-2027年)》学习体会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规划纲要(2023-2027年)》学习体会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规划纲要(2023-2027年)》学习体会3篇.docx

《《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规划纲要(2023-2027年)》学习体会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规划纲要(2023-2027年)》学习体会3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规划纲要(2023-2027年)》学习体会3篇.docx

《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规划纲要(2023-2027年)》学习体会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规划纲要(2023-2027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

党内法规文件备案审查,是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维护党内法规制度的统一性、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具有重要作用。

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实际行动党内法规“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推动党内法规制度建设高质量发展。

  增强审查程序的“严谨性”,让党内法规“有件必备”。

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破,如百体之从心,政之所期也。

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注重运用党内法规管党治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党内法规文件本该进行备案审查,却因“这样”“那样”原因没有落实,存在“有件不备”的问题。

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审查程序的“严谨性”,强化报备主体的意识和责任,不断健全备案审查体制机制,弄清楚党内法规文件怎么报备、该报给谁等问题,实现由“被动”到“主动”、“部分”向“全部”的转变。

同时,要开展日常督查和专项检查,将制定的党内法规文件纳入备案审查情况作为督促检查、巡视巡察重要内容,对报备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整治,确保真正把责任扛在肩上、落在实处,实现应备尽备、及时报备。

  提升审查标准的“严格性”,让党内法规“有备必审”。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牢政治方向,提高政治站位,扛起政治责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继续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党内法规文件制定质量高不高,关键看备案审查监督功能、纠错作用发得好不好。

个别审查机关在审查党内法规文件时,存在“走马观花”不细致、“置身事外”不用心等情况,严重影响工作实效。

广大党员干部要提升审查标准的“严格性”,对报备的党内法规文件进行全面细致的审查,防止监督流于形式。

一方面,要将政治性审查作为重点内容,杜绝政治表述上不够规范和准确的问题,切实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另一方面,要将合法、合规、合理性审查作为基本任务,避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坚决守住合法合规底线,确保文件由外到内、由表及里全面“过硬”。

  维护审查处理的“严肃性”,让党内法规“有错必纠”。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依法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内法规不少,主要问题在于执行不力,有的是缺乏执行能力,有的是缺乏执行底气。

一些报备机关对审查机关的意见置若罔闻,仍有“你说你的,我做我的”现象。

实践证明,只有对违规违纪情况坚决严肃查处,才能让铁规发力、禁令生威。

广大党员干部要维护审查处理的“严肃性”,树立严的基调、坚持严的标准,把党内法规制度的刚性立起来。

审查机关要“先礼后兵”,采取提醒、告知、建议等方式,督促报备机关及时纠正;对经三令五申仍不听“招呼”、不在“状态”的,要依规依纪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同时,要加强备案审查工作信息化建设,建立“问题文件”整改台账,及时跟进了解情况,确保问题整改落实到位,使党内法规制度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进一步发挥依规治党的政治保障作用。

《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规划纲要(2023-2027年)》学习体会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规划纲要(2023-2027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规划纲要》强调,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制度,更好发挥教育培训在干部队伍建设中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作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干部教育培养是党人才事业的战略性工程,广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者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要常怀“祁奚之美”“次第之美”“成人之美”,推动干部教育培训“有质有效”。

  常怀“祁奚之美”为干部培养筑基。

《左传·祁奚举贤》记载:

祁奚告老辞政,晋悼公问其举贤,一问举仇家解狐,再问举其子祁午。

干部教育培养工作者同样需要以“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的公心为党育好人。

因材施教是教育培养落地见效的重要前提,而“因材”的关键在于“公心识才”。

公心识才育才,要全面客观评估干部德才素质和特点特长,坚持“一碗水端平”“一把尺量准”,不因主观臆断、私心喜好而区别对待,真正从干部成长实际出发,公平公道地将干部的闪光点、成长点识别、挖掘出来,制定出真正符合干部成长需求、契合成长要点、适合成长轨迹的教育培养方案,确保教有所“依”、依凭其“公”,以“祁奚之美”为党员干部培养筑牢坚实的教育地基。

  常怀“次第之美”为队伍成长造梯。

时逢盛春,迎春、樱花、海棠、丁香接续盛开,以次第之美构成了自然和谐的春日百花图。

干部教育培养亦然,干部教育工作者要以“次第之美”的眼光着眼干部队伍整体,分层次、分阶段、分类型做好教育培养工作,绘就干部梯队培养的“百花图”。

干部培养教育要跳出“一支队伍一堂课”“一本教材讲到底”的单线条、扁平化思维,干部教育工作者要从实际出发,以队伍长远建设为着眼点,充分分析队伍结构、人员类型,从“老中青”的成熟度、从“短中长”的阶段性、从“术业有专攻”的专业层做好干部队伍培养的分类管理,构建“前浪”有升级、“后浪”有递进的立体化培养教育体系,以错落有致的“次第之美”为党员干部培养打造务实的教育云梯。

  常怀“成人之美”为成才之行铺路。

干部培养教育非朝夕之功,而是一项任重道远的“树人工程”,干部教育工作者不仅仅是培训课堂里传知解惑的“讲师”,更是成长路上点滴调育的“伯乐”。

干部教育工作者要有成人之美的包荒之量,愿意容纳各种背景、秉性、特点的人才,愿意花心思去了解队伍、熟悉人员,充分发挥人岗相适的作用,用好挂职锻炼、岗位调整的平台,将日常工作转化为干部培养教育的“练兵场”,用人所长,教其所短,搭建实务、团队搭配合理的成长平台,真正把培养教育做“精”,不断激发干部队伍成长活力。

把视野放宽、把格局放大、把目光放远,以有容乃大的“成人之美”为党员干部培养铺就有效的教育之路。

《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规划纲要(2023-2027年)》学习体会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规划纲要(2023-2027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规划纲要》指出:

“健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制度。

”基层作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事业的最后“一公里”,是国家与人民之间的沟通桥梁,而基层干部身处在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在繁忙的工作中,很多青年干部看不到自己的前途,逐渐产生惰性,本该激情澎湃、敢闯敢拼的年纪,心态却如染秋霜一般“未老先衰”。

各地要健全正向激励体系,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让基层青年干部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的思想蔚然成风。

  重视教育培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基层青年干部营造担当实干的“好氛围”。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基层工作的优势在于离群众最近,最能感受到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但同样我们要看到基层工作是正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所有决策政策要真正落实下来,都需要依靠基层干部来推行。

当前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复杂多变,从乡村振兴到基层党建,从集体经济到社会治理,繁重的工作让基层的青年干部需要身兼数职,这不禁让他们感到“压力山大”,同时这也给基层干部能力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

”我们要重视教育培训,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制度,有计划地选拔基层优秀的青年干部进行培养教育,更好发挥教育培训在干部队伍建设中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提高青年干部的综合能力,更好地适应基层社会环境的新变化,并将干部教育培训情况作为考核的内容和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为基层青年干部营造担当实干的好氛围。

  完善激励制度,拓展基层晋升渠道,为基层青年干部铺就茁壮成长的“快车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把大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

”基层青年干部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中坚力量,选好用好干部,激励干部勇于担当作为,是我们党团结带领群众战胜一切困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近年来,国家层面出台了不少激励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的系列措施,总体效果良好,但也存在一些等问题,导致正向激励不足,尤其是基层晋升渠道太过狭窄的问题。

据统计,当前县乡基层事业干部占比近60.85%,长期同岗同责但不同待遇,晋升渠道窄、转公务员身份机会少、经济补助差额大,严重影响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为了有效激发干部积极性,增强基层青年干部“事不避难,勇于担当”的精气神,各地要完善激励制度,健全完善选拔任用干部的制度机制,拓展基层晋升渠道,重视青年干部的工作成绩,肯定干部价值,大力培养和使用那些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脱贫攻坚等大战大考中实绩突出的优秀能干的“后生仔”,有效调动基层青年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建立容错机制,树立正确价值导向,为基层青年干部撑起遮风挡雨的“防护伞”。

对问责机制的认识偏差以及基层组织管理中出现的问责滥用问题,会导致一些基层青年干部出现“为官不为,廉而不勤”的现象。

正所谓“人无完人,孰能无过!

”刚刚进入体制的青年干部大多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充满干事创业的激情,憧憬了美好的未来,但是他们却存在经验不足等问题,这容易导致他们在工作中出现错误,如果他们出错,我们不问原由,只会一味的批评惩戒,那将严重挫伤基层青年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让青年干部不敢干事,甚至催生出“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错误心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在青年成长的关键处、要紧时拉一把、帮一下”。

各地要在制度上为敢于担当者撑腰鼓劲,建立一种良性的容错纠错机制,打造鼓励改革,支持改革的良好社会环境,树立正确价值导向,对待干部的评价标准不能仅仅限制于最终的成绩,也要参考干部的担当,让青年干部敢于放开手脚做事,只有真正让他们底气足了,基层办事效率才能进一步提高,才能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才能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