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18965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小学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Word格式.docx

《小学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Word格式.docx(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Word格式.docx

1.潜伏期2-6天,一般在3-4天。

  2.主要临床表现发病突然,约半数病人可出现发病,体温38oc或略高,可持续1-3天,伴有口腔痛、咽痛、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发病次日出现疹子,先为玫瑰红疹或斑丘疹,皮疹呈离心性分布。

主要见于指趾背面、指甲周围及足跟边缘,部分病人还可见于手掌、足底、臂部、大腿内侧等部位,1-2天出齐。

1天后部分形成疱疹,呈椭园形,大小2-5mm,最大10mm,内含混浆液,2-4天后可吸收。

口腔两颊黏膜与唇内、舌边、软腭出现红疹或疱疹,呈灰黄色或灰白色。

口腔疱疹易破并形成溃疡,因灼痛明显,流涎,患儿拒食。

预后良好,病程一般5-7天,长者可达10天。

偶尔有并发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

  流行特点:

  1.病人和无症状带病毒者是本病传染源。

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无症状带毒者的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水杯、玩具、食具等而传染2.人对本病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相对应的免疫力。

  3.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发病高峰主要出现在春秋季。

有些病毒发病在春末夏初。

本病主要侵袭对象是儿童,10岁以下儿童发病最多,尤其幼托儿童。

  预防措施:

  1.平时预防措施。

加强幼托机构日常卫生管理,及时发现和隔离患者是预防和防止流行的主要措施。

平时要加强晨检,定期对毛巾、水杯、玩具、食具消毒,培养良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教室、居室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2.由于目前是该传染病的好发季节,故建议孩子家长不要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还可以口服一些抗病毒的中草药如板兰根、大清叶、双黄连等。

  3.发生病人后措施。

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对被病人接触污染过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便器、等物品要予以消毒。

对病人的鼻咽分泌物、粪便也应消毒。

加强晨检,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注意观察密切接触者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

减少与其他班级并班,集会或集体活动。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和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4.班级加强晨检查工作,及时检查学生的现象,对于出现可疑现象和可疑人员马上进行报告。

  手足口病的预防:

春季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这种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它是以手掌、足底皮肤及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

早期伴有发烧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程一般5-7天,预后良好。

  出现了手足口病之后,首先,对患儿及时隔离治疗,对其接触过的被褥、毛巾、水杯、玩具、食具、便器等物品给予彻底消毒,如:

食具、被褥等进行消毒----清洁---再消毒。

对患儿所在的班级立刻采取隔离措施,进入医学观察期10天,浴室等和其他班级分开。

教师每天检查幼儿手心、脚心有无出疹,医生每天加强晨检、午检和晚检工作,注意观察幼儿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观察。

其次,增加教室的空气消毒,对水杯、玩具等物品的消毒;

各班活动都相互独立,决不并班。

另外,给每位学生口服抗病毒的中草药板兰根预防,使用滴露肥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