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8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897133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8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8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8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8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8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8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8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8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8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8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8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8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8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8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8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8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8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8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8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8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8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docx

《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8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8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8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docx

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三单元8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

 

 

 

 

姓名,年级:

时间:

 

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1.识字辨形

天姥山(mǔ)瀛洲(yínɡ)天台山(tāi)

剡溪(shàn)渌水(lù)著(zhuó)

殷岩泉(yǐn)栗深林(lì)澹澹(dàn)

悸(jì)霹雳(pīlì)訇然(hōnɡ)

猿啸(xiào)渚清(zhǔ)霜鬓(bìn)

潦倒(liáo)浊酒(zhuó)铮(zhēnɡ)

悯然(mǐn)转徙(xǐ)浔阳(xún)

枫叶(fēnɡ)瑟(sè)声声思(sì)

捻(niǎn)霓裳(níchánɡ)红绡(xiāo)

钿头银蓖(diànbì)谪居(zhé)还独倾(huán)

间关(jiān)

2.积累词语

(1)千呼万唤:

指呼唤多次,再三催促,形容不轻易出面.

(2)切切私语:

现作“窃窃私语”,指在暗中小声说话。

(3)珠盘玉落:

形容乐器弹奏的声音清脆悦耳,十分动听。

(4)秋月春风:

比喻良辰佳景、美好岁月。

(5)门前冷落:

形容来来往往的人极少,也作“门庭冷落"。

(6)杜鹃啼血:

本指杜鹃啼鸣,形容鸟类啼声的悲苦.

(7)司马青衫:

司马,古代官名。

司马的衣衫都被泪水浸湿了,形容十分悲伤。

(8)此时无声胜有声:

本来指没有声音比有声音更能表现内心深处的愁怨,后来引申为更能表现内心深处的感情,或比喻某种高尚行为给予人们的深刻感受.

(9)同是天涯沦落人:

指同是飘泊沉沦在他乡异域的人。

(10)摧眉折腰:

低眉弯腰。

形容没有骨气,巴结奉承。

3.文言知识梳理

(1)古今异义

①烟涛微茫信难求

古义:

实在;

今义:

诚实、书信。

②云霞明灭或可睹

古义:

暗;

今义:

火熄、消失。

③势拔五岳掩赤城

古义:

超出;

今义:

抽出、拉出.

④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古义:

第二年;

今义:

指今年的下一年。

⑤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义:

年纪大了;

今义:

长子、长兄等。

⑥又闻此语重唧唧

古义:

叹息声;

今义:

一般指虫鸣。

⑦因为长句

古义:

因此写了;

今义:

表原因.

⑧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义:

容貌;

今义:

色彩。

⑨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义:

刚才;

今义:

朝向前方(面)。

(2)通假字

①列缺霹雳

“列”通“裂”,分裂。

②曲终收拔当心画

“画”通“划”,划拨。

(3)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作动词

①虎鼓瑟兮鸾回车:

敲击

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侍奉

③云青青兮欲雨:

下雨

④遂命酒:

摆酒席

⑤歌以赠之:

作诗

2名词作状语

①对此欲倒东南倾:

向东南

②訇然中开:

从中间

③万事东流水:

向东

④古来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在夜里

3形容词作动词

商人重利轻别离:

重:

看重;轻:

轻视

4使动用法

栗深林兮惊层巅:

使……战栗;使……惊

(4)一词多义

(5)文言句式

1省略句

①海客谈瀛洲,(大海)烟涛微茫(瀛洲)信难求

②对此欲倒(于)东南倾

③一夜飞度(于)镜湖月

④(我)脚著谢公屐

⑤(我)且放白鹿青崖间

⑥问其人,本(是)长安倡女

⑦送客(于)湓浦口

⑧使(之)快弹数曲

⑨沉吟放拔插(于)弦中

2倒装句

①转徒于江湖间

于江湖间:

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②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于穆、曹二善才:

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1.走近作者

(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

代表作《蜀道难》《行路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愿望。

天宝元年(公元47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

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到了长安,只做了翰林供奉,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

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长安。

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京城,继续他的漫游生活.

(2)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

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唐肃宗时,官任左拾遗。

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任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3)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读书时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

少年就以诗成名,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

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

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以《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

2.探寻背景

(1)《梦游天姥吟留别》: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由于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对其妻说:

“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

”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

离开长安后,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州话别,临行作本诗,借以排解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2)《登高》:

杜甫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

在这种情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在“何日是归年”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

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为了排遣郁闷抱病登台,写成了《登高》.

(3)《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并序)》就写于第二年秋天。

诗人借琵琶女的遭遇,表达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他深深了解这些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

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

3.积累常识

(1)左迁:

降低官职,即“降官"。

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2)司马:

唐时是州刺史的别称,当时实际上是闲职。

(3)教坊:

唐代官办管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构。

(4)青衫:

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

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5)长亭:

古代于道路每隔十里设长亭,供行旅休息,人们常在这里送别。

(6)近体诗:

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

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

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

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

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可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类,律诗包括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登高》就是七言律诗的代表,情感苍凉凄怆。

(7)汉乐府:

两汉所谓乐府指音乐机关。

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演奏新的歌舞外,又收集民间的歌辞入乐.汉武帝采诗,除为考察民隐外,亦在丰富乐府的乐章,以供娱乐.六朝时,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8)新乐府:

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

由白居易提出来。

特点有三:

一是用新题,二是写时事,三是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标准。

新乐府诗从音乐角度看是徒有乐府之名,而在内容上则是直接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是真正的乐府。

后明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一整套理论。

《琵琶行》属于乐府歌行体。

1.《梦游天姥吟留别》:

全诗可分成三段:

第一段,写梦前,梦游天姥山的缘由.第二段,写梦中游天姥山的全过程。

由入梦到梦醒,是全诗的主要部分,也是扣“梦游天姥”之题.既然是梦,那就多变幻而神奇。

梦是虚境,山是实境,诗人使虚实交织,似幻似真,逐次展现出迷离恍惚的境界.醒来一看,只有身边的枕席,方才梦中的山水洞天全部烟消云散.诗人又回到现实中来,不禁由此陷入深邃的思索而长叹。

第三段,写梦醒后,回到现实当中。

诗人由梦中引出的感叹,是梦后抒情言志。

直接抒发了李白对当时丑恶现实的愤怒和对权贵的强烈反抗情绪,有力地表现了诗人的傲岸与高洁。

2.《登高》: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描绘一幅精美的画图。

颔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颈联表现感情,从时间、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

诗人目睹苍凉的秋景,描述出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

尾联分承五六两句,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

本来兴味盎然地登高望远,现在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3.《琵琶行(并序)》:

诗的开头写“秋夜送客",“忽闻”“琵琶声",于是“寻声”“暗问”,“移船”“邀相见",经过“千呼万唤”,然后歌女才“半遮面”地出来了.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为“天涯沦落”的主题奠定了基石,接着以描写琵琶女弹奏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然后进而写琵琶女自诉身世,完成琵琶女这一形象的塑造。

最后写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

[原文呈现]

梦游天姥吟留别

1.《梦游天姥吟留别》

2.《登高》

3.《琵琶行(并序)》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为何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描写梦境?

[答案] 这首诗写梦游奇境,不同于一般游仙诗,它感慨深沉,抗议激烈,并非真正依托于虚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虚无飘渺的描述中,依然着眼于现实。

神游天上仙境,而心觉“世间行乐亦如此”。

仙境倏忽消失,梦境旋即破灭,诗人终于在惊悸中返回现实。

梦境破灭后,人不能随心所欲地轻飘飘地在梦幻中翱翔了,而是沉甸甸地躺在枕席之上。

“古来万事东流水”,其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

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之于对权贵的抗争,它唱出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

2.宋代罗大经曾说杜甫《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有八层意思,请具体分析。

[答案] “悲”是这一联的核心,包含复杂情感。

(1)万里:

指地理长度,说明其远.

(2)悲秋:

在特殊季节里人的悲凉情绪,同时也在交待时间。

(3)常:

表示频率多或者时间长久。

(4)作客:

就是流浪,常作客就是常年流浪,很悲惨.(5)百年:

表示时间长,长年,同时还暗示了作者年纪大,老了。

(6)多病:

身体不好,多有病痛。

(7)独:

孤独,无人陪伴.(8)登台:

台为高处,独登台说明没有亲朋好友.因此,八层意思是:

他乡作客,一可悲;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年已暮齿,一事无成,五可悲;亲朋亡散,六可悲;孤零零的独自去登,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

3.《琵琶行》中白居易为什么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答案] “江州司马”和“琵琶女”的社会地位不同、身世遭遇也各异,但是,透过诗人那“欲说还休"的文字,我们还是可以分明地感受到这两个人物的诸多“共性”——他们同是“出自京都”、同是“才华出众”、同是“落魄失意”、同是“别有幽愁暗恨"。

一个是“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一个是“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一个是“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一个是“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总之一句话,他们都因受到迫害而“沦落天涯”。

所以,他们对封建社会迫害人才和压迫妇女有着相同的不平与愤恨;所以,“一曲琵琶语,感动司马心”,诗人才会把“琵琶女"引为同调,视为知己;所以,诗人才会从“琵琶女”的凄凉身世和自己的政治遭遇中看到相似之处,从而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深沉慨叹。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因情设梦,精心描绘了梦游仙境的画面,请描绘梦中之境。

[答案] 梦中第一景,朗朗月色,澄碧湖水,漾漾渌水,清亮猿啼,构成了一幅清丽恬静的幽美画面.

梦中展现的第二景,移步换形而变化迅疾。

石径通云,海日升空,天鸡高唱,山花烂漫,似已见到光明而仍在暧昧之境.但随着夜晚的降临,诗人梦中的见闻已是熊在咆哮,龙在吟啸,而且震得山石、泉水、深林、峰峦都在发抖。

天气也在急骤变化,青青的云天像要下雨的水面腾起烟雾,置身这样的环境,令人感到身居高危之地而毛骨悚然,可用阴森恐怖来形容这梦中的第三景。

如果说前面仅仅是诗境的奇异的话,那么这接下来则是光怪陆离,梦境也随之进入高潮,刚才虽是令人惊栗之境而举目所见,依然一片宁静。

紧接着便写到山崩地裂之声,仿佛《天方夜谭》中的石穴洞开一样,一幅奇异而璀璨的景象呈现在眼前,由晦暗突然转为光芒万丈。

古人说山中别有洞天,这一景诗仙有意识地把它形象化了,既有奇丽的形象,又有色彩的描绘,且有舒卷的情绪,这是诗人梦游畅想的最高境界,也是全诗最为饱满、明朗的艺术画面。

2.《琵琶行(并序)》中的音乐描写生动传神,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答案] 第一乐段: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用“嘈嘈”“切切"模拟声音,又用“急雨”“私语”的意象来表现,使得音乐的描写更加形象.但这还足以表达此时的曲调,于是出现了私语急雨交错,大珠小珠落玉盘,听觉与视觉并现的描写,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充分表现了音乐刚开始时急切愉悦的感情。

第二乐段: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像“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像“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

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暂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音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此时的音乐充满了幽愁暗恨,令人几以为曲子已经结束了。

第三乐段: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无声中蕴含了无尽的力量,无法压抑,终于像银瓶破裂水浆迸发,铁骑突出刀枪轰鸣般,乐曲迎来了激越雄壮的高潮。

曲终: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乐曲才到高潮,却又戛然而止.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

江心月白,余韵无穷——作者用最后一句的侧面烘托,体现了无尽的音乐魅力.

3.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三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答案] 

(1)比喻

《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四弦一声如裂帛。

这八个比喻句,其喻体分别是“急雨”“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莺语滑”“泉流难”“银瓶乍破”“铁骑突出"“裂帛"。

分别写出了琵琶乐曲的“粗重急骤”“清细委婉”“清脆圆润”“婉转流利"“冷涩不畅"“激越雄壮”“戛然而止”等特点。

(2)想象

《梦游天姥吟留别》:

通过梦境的描绘,借助仙界的出现,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诗中所写的,是梦游而不是真游,却又以现实为基础。

天姥山神仙的出现,是作者对美好世界的反映。

(3)映衬(衬托)

《琵琶行(并序)》琵琶女的遭遇与白居易的失意造成正衬效果。

琵琶女今(憔悴落寞)、昔(繁华欢乐)遭遇的对比.

《梦游天姥吟留别》:

写梦境中仙人们其乐融融的和谐景象就是为了衬托出现实的黑暗。

作者以“瀛洲"来衬托天姥山,“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山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

(4)夸张

《登高》: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悲愁.“万里”、“百年”更是从空间、时间上进行夸大,加深这种苦痛.

(5)借代

《琵琶行(并序)》:

举酒欲饮无管弦:

管弦借代“音乐"。

终岁不闻丝竹声:

丝竹借代“音乐”.妆成每被秋娘妒:

秋娘借代“歌伎"或“美女"。

秋月春风等闲度:

秋月春风借代“良辰美景”.门前冷落鞍马稀:

鞍马借代“豪客"。

(6)顶真

《琵琶行(并序)》: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7)互文

《琵琶行(并序)》:

主人下马客在船:

主人下马(客下马)、(主人在船)客在船。

(8)情景交融

①《梦游天姥吟留别》

月夜剡溪清幽,白昼山中壮美,傍晚洞外恐怖。

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

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

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②《登高》

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前景后情,融为一体,情是景中之情,景是情中应有之景。

全诗气象雄浑,感慨深沉;诗人面对辽阔的江天,耳听清猿哀鸣,眼见飞鸟栖止不定,落木萧萧,长江滚滚,如何能不引发诗人的老病孤愁之感。

③《琵琶行(并序)》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叙述江东送客时的环境。

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风声。

秋叶衰草,秋风萧瑟,更显出荒凉寥落.景物暗淡萧条,景中有情。

令人顿感秋凉袭人不断,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定下了悲凉基调。

鉴赏诗歌景情关系

诗歌的景情关系是指诗人通过特定的意象构建一定的意境,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正如近代评论家王国维说:

“一切景语皆情语。

”所以诗中所有写景的诗句都在写情。

诗人的情不直接表露,而深藏于所描绘的景象之中。

诗中的景,要细细地品,才能品出个中之情。

诗歌情景关系从景、情角度鉴赏诗词,包括诗歌中的景与情、诗歌画面、诗歌意境,是高考诗歌鉴赏题中一个重要考点。

【设问方式】

(1)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2)某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3)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

(4)某联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请作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

第一步:

点明手法,概括画面或概括氛围特点。

第二步: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忠于原诗,抓住主要景物,联想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语言力求优美。

第三步: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

“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是一首景物小诗。

作者春天经由宜阳时,因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即兴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

诗中虽然写的是绿草、芳树、山泉、鸟语,都是一些宜人之景,但是这些景色都是为衬托诗人凄凉的心境服务的,它充分显示了诗人对时代的深沉叹惋。

答题时要先点明景与情的关系(以乐景衬哀情),然后根据诗歌中的意象,描绘意境氛围,点明景色描写与作者所抒情感的关系。

[答案] ①这首诗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表现手法。

②诗人抓住了“绿草”“溪水"“山花"“鸟语"意象,描绘了一幅城下野草生长茂盛,潺潺溪水东流又折向西,山花烂漫,却无人观赏,任其自开自落,鸟语婉转,却自鸣自听的画面,营造了寂静、荒凉的氛围。

③抒发了诗人惜春、伤感之情,本诗句句是景,句句含情,情景交融,优美的景色描写更加衬托出作者当时悲凉的心境.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①,秋风斜月钓船归。

[注] ①徙倚:

徘徊,流连不去。

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需在把握全诗整体色调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第二联的意象,进行总结。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夕阳西下,树影倒映在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立于断桥上赏景。

分析该句诗中包含的意象,有落日、断桥、独人、水、树、鸟,将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可以组合成一幅美好静谧的画面.夕阳西下,远处的天边泛着微微的橘色,树影斑驳交错,在水中投下了一片片墨绿色的阴影,鸟儿归巢,相互依偎在树杈上,水上搭起的断桥上立着诗人.

[答案] ①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

②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③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这首小诗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首诗题为“江村即事”,描写的却是诗人幽雅闲适的情趣,通过情趣的描写,使人感受到江村景色的优美.首句写渔人夜钓归来,懒得系船,任那渔船在水中飘荡;次句承首句点明钓罢归来的地点、时间及渔人的行动与心情;“纵然”“只在”两个词前后呼应,把诗意更推进一层:

纵然夜里起了风,没有系缆的小船,至多会被吹到长满芦苇的浅水边上,那有什么关系呢?

全诗主要写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和江村安定的生活乐趣。

[答案] ①这首诗描绘了宁静优美富有诗情画意的江村生活。

②深夜月落,人也已经很疲倦了,渔翁垂钓回来懒得系船,而让渔船任意随风飘荡。

即使夜里起风,没有系住的小船也至多被吹到那长满芦花的浅水边,又有什么关系?

③通过写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表达了诗人对真切闲适生活的向往。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①。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