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李砚祖编著《艺术设计概论》考研核心笔记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898449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李砚祖编著《艺术设计概论》考研核心笔记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最新李砚祖编著《艺术设计概论》考研核心笔记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最新李砚祖编著《艺术设计概论》考研核心笔记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最新李砚祖编著《艺术设计概论》考研核心笔记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最新李砚祖编著《艺术设计概论》考研核心笔记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最新李砚祖编著《艺术设计概论》考研核心笔记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最新李砚祖编著《艺术设计概论》考研核心笔记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最新李砚祖编著《艺术设计概论》考研核心笔记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最新李砚祖编著《艺术设计概论》考研核心笔记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最新李砚祖编著《艺术设计概论》考研核心笔记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最新李砚祖编著《艺术设计概论》考研核心笔记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最新李砚祖编著《艺术设计概论》考研核心笔记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最新李砚祖编著《艺术设计概论》考研核心笔记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最新李砚祖编著《艺术设计概论》考研核心笔记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最新李砚祖编著《艺术设计概论》考研核心笔记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最新李砚祖编著《艺术设计概论》考研核心笔记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最新李砚祖编著《艺术设计概论》考研核心笔记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最新李砚祖编著《艺术设计概论》考研核心笔记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最新李砚祖编著《艺术设计概论》考研核心笔记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最新李砚祖编著《艺术设计概论》考研核心笔记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李砚祖编著《艺术设计概论》考研核心笔记2.docx

《最新李砚祖编著《艺术设计概论》考研核心笔记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李砚祖编著《艺术设计概论》考研核心笔记2.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李砚祖编著《艺术设计概论》考研核心笔记2.docx

最新李砚祖编著《艺术设计概论》考研核心笔记2

第二章艺术设计的历史

第一节中国古代的艺术设计

人类的设计是从石器开始的。

艺术设计的历史是一部科学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历史,也是一部文化史。

一、陶瓷艺术设计

彩陶:

(1)彩陶是中国新石器时代陶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器物。

(2)彩陶在制作上趋于精致,陶土一般经过淘洗,成型后的陶胚坯采用磨光的工艺,并采用红、褐等色进行绘饰,因地区、装饰有所差异。

(3)中国现今发现较早的彩陶距今6000年。

陶与瓷:

(1)陶器的制作是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利用火将一种物质改变为另外一种物质的伟大创举。

(2)以陶器的产生为标志,人类结束了上百年的狩猎生活而开始农耕和定居。

(3)陶瓷包括陶和瓷两种相互区别的品种,陶器的材料是粘土,烧造温度低,一般在1200℃以下,表面有的有釉、有的无釉。

瓷器的材料是高岭土即瓷土,含有的长石、硅、铝等成分比粘土要多得多,烧造温度在1200℃以上,表面有釉。

补充:

唐三彩(简单了解)

唐代最具特色的陶瓷器还数被称为“唐三彩”的三彩釉陶器。

它主要采用黄、绿、白三色釉料,利用铅釉易于流动的特点,造成淋漓变化、绚丽华滋的效果,深受人们的喜爱,还远销到阿拉伯地区和欧洲各地。

制作地点主要在长安和洛阳两地。

唐三彩,是模仿染缬工艺的装饰效果。

因为它经常采用黄、绿、褐等色釉,实际上并不限于三种色釉,它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是用经过精炼的白粘土制胎,两次烧成的。

它首先用千度左右的高温烧成陶胎,挂釉后再经900o左右焙烧。

用料精细,制作规整,所以不变形、不裂缝、不脱釉。

青瓷:

(1)东汉时青瓷烧造成功。

(2)青在元前指绿色,元后指蓝色。

(3)青瓷是人类历史上真正的瓷器。

补充:

(识记,能叙述即可)

从陶器发展到瓷器,经历了漫长的过渡阶段,那就是半瓷质陶器,瓷质陶器远在殷商时代己经出现,至汉代渐趋成熟.原始瓷器施有釉料,釉色青黄,故称“原始青瓷”。

到了六朝,青瓷己经完全成熟取代了铜器和漆器的地位。

六朝的青瓷产地以浙江地区为中心,并且逐渐形成“南秀北雄”的不同风格,正式奠定了南北瓷器两大体系。

六朝青瓷以青瓷鸡头壶和仰覆莲花尊最负盛名。

到了唐代,青瓷以南方浙江的“越窑”为代表,越窑的特点是,胎骨较薄,施釉均匀,釉色青翠莹润。

白瓷以北方河北的“邢窑”为最佳,邢窑与越窑齐名,因而有“南青北白”之说。

唐代瓷器装饰以花卉纹为主,装饰方法繁多。

其中釉下彩是先在素胎上画彩,然后上釉,这是迈向彩绘装饰的开创性的一步。

青瓷以汝窑、官窑、钧窑、耀州窑和龙泉窑成就最高。

“南青北白”:

(1)隋唐时代,中国陶瓷产生了“南青北白”的局面。

(2)以浙江越窑为代表的南方青瓷和方邢窑的白瓷两大体系和窑厂。

(3)越窑的“千峰翠色”。

六大窑系:

北方的定窑、耀州窑系、钧窑系、磁州窑系、南方的龙泉窑系、景德镇的青白窑系。

釉下彩:

(1)元代最著名的产品是青花和釉里红,这两种瓷器都属于釉下彩。

补充:

青花和釉里红(简单了解)

  元代烧成的青花和釉里红,是景德镇工艺的新成就。

元代青花瓷器,被称为“白地蓝花瓷”。

其制作方法是将钴矿研磨成极细的粉末,再加水调成墨汁状,用它在干燥的胎表面上绘制所需要的纹饰,然后施以长石为原料的矿物釉,在1250-1400℃高温下烧成。

当釉开始熔融后,火焰呈还原性,烧到最后阶段要成为中性或略带氧化性,此时釉料形成具有光泽的无色透明釉层,覆于蓝色纹饰之上,显得庄重、美丽、朴素、典雅。

  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窑的重要发明,所谓釉里红就是釉下彩瓷,先用铜红料在胎上绘画纹饰,再盖以透明釉,放置在1200℃-1250℃高温中烧制。

它是受宋代钧窑紫红色釉斑的启发而造的。

(2)纹饰是绘在经素烧的胚胎上,绘饰后再罩以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成,其纹饰在透明釉民所以称之为釉下彩。

(青花是釉下彩的主要品种)

宋代五大名窑:

定、汝、官、哥、钧窑。

釉上彩:

是在以烧成的瓷器釉而上用有色釉料描绘花纹,再入窑烧制。

斗彩:

是釉下彩与釉上彩的结合,一般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的结合。

青花:

(1)青花是釉下彩的主要品种。

(2)特点:

在白瓷胎上用含有金属钻的青料绘饰纹样或图案烧成后纹饰呈现蓝色。

将中国书画艺术从纸帛的平面上转移到立体的器物上来,成为一种新的视觉欣赏形式,新的艺术载体。

二、青铜器设计

青铜:

(1)青铜是由自然铜(红铜)与铅、锡等元素的合金。

(2)不同的器物其合金的配比不同,铅锡成分越大青铜越硬脆。

青铜时代:

(1)人们把使用青铜材料制作工具、武器的时代称作“青铜时代“。

(2)中国青铜时代从公元前2000年左右就开始形成,经夏、商、周三代,商晚期和西周早期是青铜工艺发展的高峰时期,生产和铸造规模上宏大,品种造型之多样,设计之匠心,装饰之精美,而独树一帜。

(3)青铜重器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补充:

青铜器的发展(简单了解)

商周时期的设计艺术,最有代表性和具有突出艺术成就是青铜工艺,三千多年前出现的中国青铜工艺,它的突出成就表明了中国奴隶社会手工业发展的最高水平。

    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有时根据特殊需要也掺一点铅;加入锡铅以后,熔点降低,硬度增高,容易掌握铸造过程;可以铸造需要坚硬的制品,如武器或工具;另外熔铸时减少汽孔,使装饰花纹清晰;增加光泽度。

青铜器的名称,根据生活用途的不同,大体可分烹饰器、食器、酒器、水器、杂器、兵器、乐器、工具等八类。

中国自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开始使用天然铜制造小件工具和装饰品。

从夏代开始铸造青铜器,在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铜器的设计铸造达到了顶峰。

青铜器设计,是我们的祖先继彩陶和黑陶以后,在产品设计领域的又一伟大创造。

奴隶社会不同于原始社会,残酷的阶级统治是青铜器设计的基本特征。

青铜器的设计都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奴隶主阶级的统治需要、生活方式与审美情趣,对青铜器的设计施加着决定性的影响。

又由于商代的统治着尊神重鬼、崇拜祖先,青铜器的设计又充满了神秘和威严的色彩。

如人面方尊、虎食人卤、四羊方尊。

商代和西周早期的青铜礼器是这一类型的代表,它们通常以抽象和半抽象的动物纹样为主要装饰。

最突出的是饕餮纹,又称兽面纹,采用抽象和夸张的手法,造成狰狞恐怖的视觉效果,充分体现着奴隶社会的精神意义。

商代后期的司母戊方鼎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作品,是目前所见世界上最大的青铜铸鼎。

青铜器的装饰纹样:

主要采用饕餮纹,即兽面纹,采用抽象和夸张的手法,造成狰狞恐怖的视觉效果。

其他还有夔纹、鸟纹、象纹、鱼纹等,一般采用主纹和地纹相结合的表现方法,即以兽面纹为主题,以回纹为陪衬,形成逐次效果。

图案组织多用单独纹样,并用对称式,显出威严工整的艺术氛围。

青铜器的冶铸方法:

陶范法和失蜡法,用失蜡法制造的铜器,层次丰富,精巧细致,具有特殊的立体装饰效果。

尊侯乙尊盘就是采用失蜡法铸造。

青铜器的加工方法:

焊接、刻画、镶嵌、金银错、鎏金等。

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宴乐水陆攻战壶。

司母戊鼎:

(简单了解)

司母戊鼎是商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至公元前十一世纪)铸品,原器1939年3月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

此鼎形制雄伟,重达875公斤,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司母戊鼎初为乡人私自挖掘,出土后因过大过重不易搬迁,私掘者又将其重新掩埋。

司母戊鼎在1946年6月重新出土。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9年入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鼎身呈长方形,口沿很厚,轮廓方直,显现出不可动摇的气势。

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纹饰。

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部分主纹饰各具形态。

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

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中含人头。

耳侧以鱼纹为饰。

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

据考证,司母戊鼎应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极高的水平。

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

司母戊鼎的提手文饰同样精美。

两只龙虎张开巨口,含着一个人头,后世演变成“二龙戏珠”的吉祥图案。

一般认为,这种艺术表现的是大自然和神的威慑力。

现在却有人推测,那个人是主持占卜的贞人,他主动将头伸入龙虎口中,目的是炫耀自己的胆量和法力,使民众臣服于自己的各种命令,完全是可能的:

当时的贞人出场时都牵着两头猛兽,在青铜器和甲骨文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图案。

  此鼎器形庞大浑厚,其腹部铸有“司母戊”3字,亦有人释作“后母毋”,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

司母戊鼎的鼎身和鼎足为整体铸成,鼎耳是在鼎身铸好后再装范浇铸的。

铸造这样高大的铜器,所需金属料当在1000千克以上,且必须有较大的熔炉。

经测定,司母戊戊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其他0.8%。

与古文献记载制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

司母戊鼎充分显示出商代青铜铸造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

三、漆、木、玉等器物的设计

大漆:

(1)大漆是采自漆树上的汁,漆树是一种高大的乔木,主要产于长江以南,我国大漆产量占世界90%以上。

(2)早在7000年前,在浙江河姆渡时期就发现了一个红漆的木碗;到战国、汉代,漆器制作达到高峰,贵族生活的各个方面所有使用的家具、用具、乐器、葬具等,全部使用漆器。

雕漆:

(1)又称刻漆,雕漆是唐代出现的新品种,是利用漆多次涂抹,数十道或上百道漆层后所形成的具有弹性的漆层进行雕刻装饰的一种工艺。

(2)因色彩不同又可分为剔红、剔黑、剔黄、剔绿、剔彩等,最常见的是剔红。

(3)元代雕漆工艺的鼎盛时期,出现了两个著名的艺人,张成和杨茂。

明式家具:

(1)在中国家具史上,明代是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明代设计和制造的家具形成独特的风格而被称为“时式家具”。

(2)明式家具主要指那种以硬木制作于明代和清代前期,江南一带,设计精巧,制作精致,风格简洁的优质家具。

明式家具在工艺制作和造型艺术的成就上已达到当时世界上的最高水平,是中国设计智慧的杰出代表。

明式家具特点:

(1)造型大方,比例适度,轮廓简练舒展;

(2)结构科学,榫卯精密,坚实牢固;

(3)精于选材配料,重视木材木身的自然纹理和色泽;

(4)雕刻、线脚处理得当,起肴点睛作用;

(5)金属配件式样玲珑,色泽柔和,起到辅助装饰的作用。

补充:

尹定邦编著的《设计学概论》一书中对明式家具的设计特点概括如下:

1、注重结构美;2、注重材质美;3、注重造型美;4、注重装饰美.明式家具不止是中国家具民族形式的典范和代表,在世界家具设计史上也独树一帜,自成体系,具有显赫的地位。

中国古代艺术设计的历史经验:

(1)物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工艺美术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艺术与科学的密切结合。

(2)工艺美术已有一亿年的发展历史,艺术设计始终与科技设计联系在一起。

如陶器发展是人类经过化学的变化将一种物质改变为另一种物质的方法;青铜工艺与科学技术是密不可分的,根据世界上铜锡的配理方法,很多工艺是通过艺术的方式将科学技术展现出来,如汉代的长信红灯、秦代的铜车马等。

达到了科学性和功能设计的完美统一,令人叹为观止。

新石器时代的玉器是古人的天文仪器,中国是丝绸大国,提花的织物是科学与艺术的产物。

第二节西方的艺术设计

一、西方古代的设计

巴洛克:

(1)原意为畸形的珍珠,作为一种设计风格,迫求标新立异、活动浪漫、造型夸张。

(2)16、17世纪,文艺复兴以后,欧洲的设计艺术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史称“巴洛克”时期。

(3)这一时期以浪漫风格为特征,追求标新立异、活泼浪漫,造型夸张,奔放,深受贵族阶级欢迎。

补充:

(识记,能叙述即可)

巴洛克设计突破了古典艺术的常规,一反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追求高度写实与和谐端庄的人文主义传统,以鲜明饱满的色彩和扭曲动荡的曲线,而追求华丽、夸张、怪诞和壮观的表面效果。

通过光线变化和形体的动感来塑造一种精神气氛,从而把现实生活和激情幻想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凉心动魄的戏剧性趣味。

建筑设计在形式上刻意追求反常出奇、标新立异的效果,外观自由奔放,线条曲折多变,建筑的构图节奏不稳定,常常不规则地跳跃。

在装饰上多采用曲线,使用扭曲多变的纹样形式,成为复杂迂回的形状,喜用大量的色彩绚丽的壁画和姿势夸张的雕像,多以历史和神话故事为题材。

主要建筑师是波罗米尼和贝尼尼。

巴洛克雕塑设计是附属在巴洛克建筑之上的,在雕刻方面,艺术大师贝尼尼的成就最为耀眼。

作品有《大卫》和《圣德列萨的神谜》。

工艺设计方面,主要体现家具设计方面。

家具设计的特色是热衷于运用新材料和新技术,整体制作喜欢用华丽的装饰,极具流动感。

玻璃器皿和瓷器的设计和制作工艺也得到了发展。

罗可可:

(1)18世纪法国路易十五时代盛行的设计风格称为“罗可可”,它是“巴洛克”设计风格延续与变异。

(2)特征是纤细柔美的造型与华丽的繁饰,自然主义的装饰题材与夸张的色彩组合在一起。

补充:

(识记,能叙述即可)

“罗可可”又名“洛可可”,所谓"罗可可"原是一个派生词,本意是指描写那种贝壳似的装饰图案。

“洛可可艺术“主要盛行于法国路易十五时代,大量采用曲线型的贝壳纹样,雅致、精细、轻盈、活泼,结构巧妙,给人一种意趣盎然的感受。

洛可可最初是在室内的装饰设计中出现,后来扩展到了雕刻和绘画领域,在法国,它雄踞了整个建筑和家具领域。

洛可可轻盈、精美的风格十分适合居住面积不大的现代公寓,因此,最漂亮的洛可可建筑都出现在私人公馆中,大量使用曲线形的花草、贝壳、漩涡纹样。

此外,洛可可艺术的特殊贡献是引发了意大利舞台设计的变革。

工艺方面,设计家从大自然中吸取灵感,把动植物某些生长的规律和外在形态的某些特点作为装饰的因素加以发展,并应用到一切小工艺品中。

室内装饰器物的设计最为典型地体现了洛可可风格。

洛可可雕塑作为建筑物的装饰物的功能也特别明显,法尔康奈是18世纪法国最著名的雕塑家,著名代表作是《浴女》。

罗可可与巴洛克(补充)

  罗可可与巴洛克,最早以前都是指绘画中的某种风格,后来由于深受人们喜爱,而逐渐发展到各个领域,于是广为人知。

由于这两种风格过于相近,所以特此对比一番,如有不妥,请见谅。

  罗可可与巴洛克最大的相同点变在于二者都属于浪漫主义,画面动感极强,色彩鲜明,富有感染力。

  二者的不同点在于,巴洛克绘画主要以宗教题材为主,内容多是把神明平民化,而脱胎与此的罗可可艺术虽然继承前人对于色彩的特点,但是主题则是以凡人为主了。

二、近代的设计

艺术与手工艺运动:

(1)1861年,莫里斯与朋友马歇尔·福克纳一起在伦敦成立了一家从事室内装饰的设计的美术装饰商行,从事家具、刺绣、地毯、窗帘、金属工具、壁纸、壁挂等用品的设计,可以说是现代设计史上第一家由艺术家从事设计、组织产品生产的公司,从而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2)设计多以大自然中的植物为题材,花枝烂漫而生气盎然,这种清新朴实的自然气息一致影响到后来的欧洲兴起的“新艺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

时间:

(约1895~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

发源地:

由1895年的法国起源。

发展:

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和发展,蔓延到荷兰、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德国、奥地利、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中欧各国,乃至俄国并超过大西洋波及美国。

成为一个影响广泛的国际设计运动。

运动一直持续到1910年前后,后逐步为现代主义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所取代。

性质:

一次影响面相当大的装饰艺术运动

地位:

从意识形态角度来看,新艺术运动是知识分子中的部分精英在工业化来势汹汹、过分装饰的贵族风格泛滥双重前提下的一次不成功的改革设计的企图。

但该运动中产生的大量产品、建筑、室内、纺织品、工艺美术品等等,则为20世纪伊始的设计开创了一个有声有色的新阶段,成为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之间的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

准确地说,新艺术是一场运动,而不是一种风格。

理由:

该运动在欧洲各国产生的背景虽相似,但所体现出的风格却是各不相同的。

如果以为新艺术是一个统一的装饰和艺术风格,那就根本不可能廓清其真正面貌。

(1)1890一1910年期间,艺术与手工艺运动之后,在欧洲又兴起了另一场名是一场装饰艺术运动,涉及建筑、家具、产品众多艺术领域。

(2)新艺术运动风靡欧洲,它是一个注重艺术设计形式的运动,对现代设计和现代艺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张人类生活环境的一切人为因素都应经过设计,反对将艺术划分为纯艺术与实用艺术。

(3)最著名是比利时设计师凡德威尔德和维克多霍塔。

“霍塔旅馆”是新艺术设计中最经典的作品之一。

补充:

(强化记忆)

1、新艺术运动的动机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艺术家所创造出来的与人们实际生活相关的新的艺术形式被称为“新艺术”,新艺术运动有两个动机:

一是与历史主义决裂,打破旧传统的束缚,创造出适合时代需要的新形式;二是与自然主义划清界线,针对当时自然主义对自然简单的、生搬硬套的形式模仿,提出设计应该表现自然界、理解自然。

同时带有东方艺术的审美特点以及对工业新材料的运用,包含了人们对过去的怀旧和对新世纪的向往情绪,成为体现时代特色的艺术形式。

2、新艺术运动与工艺美术运动的关系

和工艺美术运动相比,新艺术运动并不怎么反对机械生产,相反地,它能够逐渐地接受机械化的变革,是新艺术运动成为连接现代设计运动的桥梁。

3、新艺术运动的内容

新艺术运动以英国、法国和比利时为中心,在整个欧洲广泛开展,几乎涉及到所有的艺术领域。

在装饰风格上主要特点是崇尚自然,经常运用曲线和非对称线条加以自由大胆的想象,这些线条大多取自自然界中具有优美曲线的形体,以表现动植物发展的内在过程。

比利时和法国是新艺术运动的主要发源地。

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具有比较多的民主色彩,最著名的设计师是威尔德和维克多·霍塔,霍塔设计的“霍塔尔旅馆”,到处充满着难以言喻的曲线美,成为新艺术运动中最为经典的作品。

法国的新艺术设计追求华丽、典雅的艺术效果,巴黎和南希是新艺术的集合地,主要设计师是吉马德,其最有影响的作品是巴黎地铁设计。

奥地利维也纳分离派的设计语言简洁明快,尽量用简单的直线描绘自然形态,注重儿何造型的使用,更趋于现代感。

设计家霍夫曼是分离派的核心人物。

西班牙建筑师高迪以浪漫主义的幻想,极力使塑造性艺术渗透到三度空间的建筑之中去,他独创的雕塑性建筑―西班牙巴塞罗那的米拉公寓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新艺术运动:

完全放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彻底走向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强调自然中没有完全的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形态,而装饰的动机基本来源于自然形态“曲线风格”。

准确地说,新艺术是一场运动,而不是一个风格。

这场运动在欧洲各国产生的背景相似,但所体现出的风格却是各不相同。

这场运动从1895年左右的法国开始发展起来,之后蔓延到荷兰、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德国、奥地利、斯堪的纳维亚、中欧各国,乃至俄罗斯,也超过大西洋影响了美国,成为一个影响广泛的国际设计运动。

然后逐步为现代主义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取而代之。

意识形态角度看:

这是知识的分子中的部分精英在工业化来势汹汹,过分装饰的贵族风格泛滥双重前提下的一次不成功的改革设计的企图。

但是这个运动中产生的大量产品、建筑、室内、纺织品、工艺美术品等等,则为20世纪伊始的设计开创了一个有声有色的新阶段,成为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之间的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

孟菲斯:

(1)后现代主义的重要代表是意大利“孟菲斯”设计集团。

(2)“孟菲斯”成立于1980年12月,开始由著名设计师索特萨斯和7名年轻设计师组成,以后设计队伍和影响逐渐扩大,具有世界性。

(3)索特萨斯是意大利60年代“激进设计”的关键人物,也是意大利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发言人,以家具设计为主,是后现代设计的重要代表。

威廉·莫里斯: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奠基人。

是真正实现约翰拉斯金思想的一个重要设计先驱。

是拉菲尔前派的主要成员。

他与艺术家福特·布朗、爱德华·伯恩-琼斯,画家但丁·罗塞蒂,建筑师菲力普·威伯共同组成了艺术小组——拉菲尔前派。

主张:

①回溯到中世纪的传统,②吸收日本艺术精华。

反对机械美学,主张为少数人设计少数的产品。

目的:

追求“真诚的艺术”,复兴手工艺传统。

事迹:

1888年在伦敦成立了“艺术与手工艺展览协会”,并开始不断举行一系列展览,向英国公众提供了一个了解好设计及高雅设计品位的机会,从而促进了工艺美术运动的发展,不仅开始影响到欧洲其他国家,也影响了大洋彼岸的美国。

主要设计:

设计主要集中在首饰、书籍装帧、纺织品、壁纸、家具和其他用品。

他反复强调设计的两个基本原则,即

1、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是为千千万万的人服务的,而不是为少数人的活动;

2、设计工作必须是集体的活动,而不是个体劳动。

这两个原则都在后来的现代主义设计中得到发扬光大。

补充:

【“红屋”】

英国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作品,菲利普——韦伯1859年设计,因外墙采用红砖而得名,红屋是具有创造性的建筑。

强调功能性、实用性和舒适性,是英国哥特式建筑和传统乡村建筑的完美结合,自然、简朴、实用。

其成功不仅仅是采用功能需求为首要考虑,部分吸取英国中世纪、特别是哥特风格细节来设计住宅建筑,从而摆脱了维多利亚时期繁琐的建筑特点,同时还在于莫里斯从统一的方案出发,设计了整个建筑的室内、家具等等。

“红屋”的建成引起设计界广泛的兴趣与称颂,使莫里斯感到社会上对于好的设计、为大众的设计的广泛需求,他希望能够为大众提供设计服务,为社会提供真正的好的设计,改变设计中流行的矫揉造作方式,反对维多利亚风格的垄断,也抵御来势汹汹的工业化风格。

三、现代设计

现代主义设计:

20世纪初期的艺术和设计运动可以说是此起彼伏,在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运动的发展的同时,另一种设计思潮正在悄然兴起。

这就是以包豪斯设计学院为代表的现代设计运动。

现代艺术与设计的关系:

(1)现代艺术和设计有着深刻的联系。

如莫里斯发起主张艺术装饰运动,设计出适用的审美作品。

而新艺术运动,则是莫里斯工艺运动的延续。

(2)包豪斯提倡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的新精神,形成于崭新的设计形式和独特的风格,产品设计从结构功能出发做到了适用的审美统一,非装饰思想成为设计主流。

包豪斯:

(几乎每本设计理论的书都必详细讲解包豪斯,重点中的重点)

(1)包豪斯是1919年在德国魏玛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推行现代设计教育、有完整的设计教育宗旨和教学体系的学院。

(2)创始人是德国著名建筑设计师、设计理论家沃尔特·格罗皮乌斯(有的教材翻译为“格洛佩斯”)。

(3)它倡导了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的新精神,创立了工业化时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现代艺术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4)经历了三个时期:

魏玛时期,德索时期,柏林时期。

补充:

(强化记忆)

包豪斯成立的宗旨

1、确立建筑在设计论坛上的主导地位,

2、把工艺技术提高到与视觉艺术平等的位置,从而削弱传统的等级划分,

3、响应了1907年建于慕尼黑的“德国工业同盟的信条,即”通过艺术家、工业家和手工业者的合作而改进工业制品

“BauHaus”这个词是由德语动词”bauen”建筑和名词“haus”组合而成,粗略地理解为“为建筑而设的学校”反映了其创建者心中的理念

包豪斯的历史地位:

(1)它倡导了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的新精神,创立了工业化时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发展了现代设计的新风格,为工业设计指示了正确的方向,对现代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2)包豪斯是工业设计史、现代建筑史、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学科确立的标志,是现代设计的摇篮。

(3)包豪斯在设计理念上提出三点:

一是坚持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二是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三是设计必须遵循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